六月 2020
週四, 18 六月 2020
循環經濟 點滴鋪路新花園
- Article Details

循環經濟 點滴鋪路新花園
- Article Details

週三, 17 六月 2020
慈悲科技展良能 環保教育入人心
- Article Details

合作共善由新北市長侯友宜、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分別代表進行簽約,侯友宜市長致詞表示,多年來新北市與慈濟保持密切互動,這都要很感恩證嚴法師帶領所有慈濟人,不斷將大愛精神傳揚出去,這次特地正式締結盟約,可以更進一步針對各領域項目,對應到市府各局處,讓每一個專案更聚焦執行,落實在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其中,新北市特地增加的「醫療衛生與長期照護」項目,期待藉由結合慈濟相關醫療資源,提供社區民眾及弱勢族群健康促進與醫療關懷服務,至偏鄉提供義診等醫藥服務項目,還有推廣公衛防疫宣導,透過公私跨領域合作,共創安居樂業的宜居城市。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表示,目前已針對災害防救與管理議題探討,辦理災害管理研討會,並透過慈濟基金會共同邀約國內外產、官、學界的災害管理專家學者參與會談交流,藉此提升新北市防災團隊的防救災能量與知識。
在生態環保,除持續落實推動資源回收與分類、垃圾減量、蔬食無痕、環保無塑等工作,另外在公益發展、人文特色等方面,將與新北市以「創意、創新、創生」策略規劃,共同培育優質青年與人才。
新北市與慈濟基金會具體的合作內容,包含弱勢家庭急難救助與關懷服務、新北市因受到新冠病毒肺炎影響而生活陷入困頓者給予急難慰助計畫、輔具服務站、課後安心社區照顧方案、獨居長者及弱勢家庭進行居家安全改善,以及其他相關的社會慈善需求等協助。
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指出,照顧弱勢族群責無旁貸,但是政府力量有限,看到許多來自民間照顧弱勢的力量,讓人非常感動,慈濟的力量不僅在臺灣幫助了許多民眾,更擴及全世界許多國家,只要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慈濟人的腳步,這也是政府需要學習的地方。
(撰文/顏福江)
Read more慈悲科技展良能 環保教育入人心
- Article Details

合作共善由新北市長侯友宜、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分別代表進行簽約,侯友宜市長致詞表示,多年來新北市與慈濟保持密切互動,這都要很感恩證嚴法師帶領所有慈濟人,不斷將大愛精神傳揚出去,這次特地正式締結盟約,可以更進一步針對各領域項目,對應到市府各局處,讓每一個專案更聚焦執行,落實在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其中,新北市特地增加的「醫療衛生與長期照護」項目,期待藉由結合慈濟相關醫療資源,提供社區民眾及弱勢族群健康促進與醫療關懷服務,至偏鄉提供義診等醫藥服務項目,還有推廣公衛防疫宣導,透過公私跨領域合作,共創安居樂業的宜居城市。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表示,目前已針對災害防救與管理議題探討,辦理災害管理研討會,並透過慈濟基金會共同邀約國內外產、官、學界的災害管理專家學者參與會談交流,藉此提升新北市防災團隊的防救災能量與知識。
在生態環保,除持續落實推動資源回收與分類、垃圾減量、蔬食無痕、環保無塑等工作,另外在公益發展、人文特色等方面,將與新北市以「創意、創新、創生」策略規劃,共同培育優質青年與人才。
新北市與慈濟基金會具體的合作內容,包含弱勢家庭急難救助與關懷服務、新北市因受到新冠病毒肺炎影響而生活陷入困頓者給予急難慰助計畫、輔具服務站、課後安心社區照顧方案、獨居長者及弱勢家庭進行居家安全改善,以及其他相關的社會慈善需求等協助。
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指出,照顧弱勢族群責無旁貸,但是政府力量有限,看到許多來自民間照顧弱勢的力量,讓人非常感動,慈濟的力量不僅在臺灣幫助了許多民眾,更擴及全世界許多國家,只要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慈濟人的腳步,這也是政府需要學習的地方。
(撰文/顏福江)
Read more週二, 16 六月 2020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攜手創造社會共好
- Article Details

「全國第三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Demo Day」建構青年公益交流平台,邀約13組公益實踐團隊現場短講,每一組團隊只有6分鐘分享的時間,結束後立即接受底下來自各界的業師們「檢視」,而現場除媒體記者、合作夥伴外,更鼓勵所有與會的年輕朋友,一同關注慈善公益、永續發展及社會創新等議題,期待藉由年輕世代的觀點與力量,結合專家、學者的輔導,讓公益計畫更容易付諸實現。
來自各界的賢達人士也給予錄取團隊勉勵及肯定,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王育群副署長表示,從這群青年朋友看見關心的議題,從自我生活周遭領域,擴大到社區整體環境,從中去探索社會現象,過程中培養更寬廣的視野,她進一步讚嘆臺灣年輕人慈濟基金會新聞稿深入探討許多在地、時事相關的問題,「議題的呈現非常多元,計畫內容更具前瞻性,期待未來將社會價值發揮最大化」。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則強調,「年輕人是決定國家未來的族群,從他們身上看見理想、創意與熱誠,值得關注與培養!」而透過活動讓更多青年瞭解「慈濟六大友善願景」及「永續發展目標」,也讓社群大眾一起關注慈善公益,為社會議題注入正向影響力。
「慈濟正積極攜手青年,搭建公益平台,創造社會共好!」從國際視野角度來審視,全球化腳步讓臺灣和世界各國普遍面臨幾項重大議題:貧窮、社區弱勢、環境生態與氣候變遷,以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所帶來的新衝擊等。
為解決上述全球性的重大問題,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發布了2030年的十七項世界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貧窮、飢餓、醫療、教育、衛生、福利、環境、氣候、和平與合作等;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也針對臺灣和全球所面臨的社會、環境與經濟問題,連結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擬定慈濟發展的六大友善之願景目標,包含「友善希望」、「友善生命」、「友善社區」、「友善環境」、「友善地球」、「友善國際」。
慈濟走過半世紀,期待號召各界有志青年,以「公益」的理想出發,一同關心我們所在的土地與全世界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並希望藉由外部觀點與力量,搭起慈濟與年輕人的橋樑,建立與青年溝通的管道,一起分享慈濟的資源,讓更多年輕人可以重新認識慈濟,進而成為廣義的慈濟之友,同時加入讓世界變得更好的行列,達到雙贏、共好目標。
(撰文/顏福江)
Read more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攜手創造社會共好
- Article Details

「全國第三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Demo Day」建構青年公益交流平台,邀約13組公益實踐團隊現場短講,每一組團隊只有6分鐘分享的時間,結束後立即接受底下來自各界的業師們「檢視」,而現場除媒體記者、合作夥伴外,更鼓勵所有與會的年輕朋友,一同關注慈善公益、永續發展及社會創新等議題,期待藉由年輕世代的觀點與力量,結合專家、學者的輔導,讓公益計畫更容易付諸實現。
來自各界的賢達人士也給予錄取團隊勉勵及肯定,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王育群副署長表示,從這群青年朋友看見關心的議題,從自我生活周遭領域,擴大到社區整體環境,從中去探索社會現象,過程中培養更寬廣的視野,她進一步讚嘆臺灣年輕人慈濟基金會新聞稿深入探討許多在地、時事相關的問題,「議題的呈現非常多元,計畫內容更具前瞻性,期待未來將社會價值發揮最大化」。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則強調,「年輕人是決定國家未來的族群,從他們身上看見理想、創意與熱誠,值得關注與培養!」而透過活動讓更多青年瞭解「慈濟六大友善願景」及「永續發展目標」,也讓社群大眾一起關注慈善公益,為社會議題注入正向影響力。
「慈濟正積極攜手青年,搭建公益平台,創造社會共好!」從國際視野角度來審視,全球化腳步讓臺灣和世界各國普遍面臨幾項重大議題:貧窮、社區弱勢、環境生態與氣候變遷,以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所帶來的新衝擊等。
為解決上述全球性的重大問題,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發布了2030年的十七項世界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貧窮、飢餓、醫療、教育、衛生、福利、環境、氣候、和平與合作等;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也針對臺灣和全球所面臨的社會、環境與經濟問題,連結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擬定慈濟發展的六大友善之願景目標,包含「友善希望」、「友善生命」、「友善社區」、「友善環境」、「友善地球」、「友善國際」。
慈濟走過半世紀,期待號召各界有志青年,以「公益」的理想出發,一同關心我們所在的土地與全世界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並希望藉由外部觀點與力量,搭起慈濟與年輕人的橋樑,建立與青年溝通的管道,一起分享慈濟的資源,讓更多年輕人可以重新認識慈濟,進而成為廣義的慈濟之友,同時加入讓世界變得更好的行列,達到雙贏、共好目標。
(撰文/顏福江)
Read more週一, 15 六月 2020
循環經濟 用愛鋪路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循環經濟 用愛鋪路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週日, 14 六月 2020
感動行動帶動 深植影響力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如何成為慈濟永續的活泉,承擔淨化人心的使命,為環保永續的典範,期許每位培訓的學員從自身開始做起,志工服務中自身得到感動、付出行動、接引帶動,發揮影響力。 Read more
感動行動帶動 深植影響力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如何成為慈濟永續的活泉,承擔淨化人心的使命,為環保永續的典範,期許每位培訓的學員從自身開始做起,志工服務中自身得到感動、付出行動、接引帶動,發揮影響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