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018

週日, 30 九月 2018

醫人醫心 淨化人心救地球

圖說:國際慈濟人醫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TIMA)結束後,五位當地志工把握回僑居地之前造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將台灣的環保帶回當地,不僅落實環保,也將愛帶回去。2015年4月一場巨大的地震,讓尼泊爾彷彿像走了千年的時鐘,經不起搖晃而暫時停擺,慈濟志工帶來的物資與愛,就像一劑強心針,讓災區復甦起來,直到今日,這分愛一直都在。國際慈濟人醫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TIMA)9月25日圓緣結束後,五位當地志工把握返回尼泊爾前,造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將台灣的環保經驗帶回當地,不僅落實環保,也將愛帶回去。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高專楊竣翔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緣起,及研發產品的因緣,皆因證嚴上人疼惜志工的一念心,因應平時賑災/備災的需求,因關懷社會事件而研發、因人性有“愛”而研發、因解決環境問題而研發,「慈悲科技/壓力布/智慧塑膠/回收再回收」系列等多元科技產品,也榮獲外界數項國際性獎項之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將會精益求精、做中學、學中覺。最後以大愛感恩科技的三大核心價值述說:「環保、愛與行善是無國界的,所以做就對了。」

Suman Raut是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 行政副主任,高興地展示2016年底大愛感恩前往尼泊爾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醫療廢棄物處理研討會時,與當地互動交流的照片及大愛感恩環保時尚秀影片,對於親自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所在地,感到非常高興。

圖說:Suman Raut (後排戴白帽者)是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 行政副主任,高興地展示2016年底大愛感恩前往尼泊爾時與當地互動交流的照片及大愛感恩環保時尚秀影片,對於親自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所在地,感到非常高興。(照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Dr. Suman Karmacharya在Tamakoshi社區醫院擔任執行長,參訪後分享道:「我看見大愛感恩科技在回收資源上的開發。在開發中國家,有著許多回收的塑膠袋、寶特瓶;這些是對於拯救地球、拯救海洋、拯救海洋生物、最終拯救環境很重大也很好的解決方案。這樣的環境問題解決方案對人類很好,回收再製成我們每天的用品,回收再回收。我很開心可以來此見證這些被回收的寶特瓶,不摧殘地球、環境、人類。非常謝謝。」

延續著2015年,尼泊爾的大地震,慈濟人的投入一直到現在,他們的那一分覺有情,覺悟的情分讓愛傳下去。大愛感恩科技慈悲科技產品陪伴人醫會深入災區,提供醫療服務與關懷,深具慈悲與科技意涵,也是全體海內外師兄姊賑災備災的最佳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醫人醫心 淨化人心救地球

圖說:國際慈濟人醫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TIMA)結束後,五位當地志工把握回僑居地之前造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將台灣的環保帶回當地,不僅落實環保,也將愛帶回去。2015年4月一場巨大的地震,讓尼泊爾彷彿像走了千年的時鐘,經不起搖晃而暫時停擺,慈濟志工帶來的物資與愛,就像一劑強心針,讓災區復甦起來,直到今日,這分愛一直都在。國際慈濟人醫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TIMA)9月25日圓緣結束後,五位當地志工把握返回尼泊爾前,造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將台灣的環保經驗帶回當地,不僅落實環保,也將愛帶回去。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高專楊竣翔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緣起,及研發產品的因緣,皆因證嚴上人疼惜志工的一念心,因應平時賑災/備災的需求,因關懷社會事件而研發、因人性有“愛”而研發、因解決環境問題而研發,「慈悲科技/壓力布/智慧塑膠/回收再回收」系列等多元科技產品,也榮獲外界數項國際性獎項之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將會精益求精、做中學、學中覺。最後以大愛感恩科技的三大核心價值述說:「環保、愛與行善是無國界的,所以做就對了。」

Suman Raut是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 行政副主任,高興地展示2016年底大愛感恩前往尼泊爾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醫療廢棄物處理研討會時,與當地互動交流的照片及大愛感恩環保時尚秀影片,對於親自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所在地,感到非常高興。

圖說:Suman Raut (後排戴白帽者)是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 行政副主任,高興地展示2016年底大愛感恩前往尼泊爾時與當地互動交流的照片及大愛感恩環保時尚秀影片,對於親自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所在地,感到非常高興。(照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Dr. Suman Karmacharya在Tamakoshi社區醫院擔任執行長,參訪後分享道:「我看見大愛感恩科技在回收資源上的開發。在開發中國家,有著許多回收的塑膠袋、寶特瓶;這些是對於拯救地球、拯救海洋、拯救海洋生物、最終拯救環境很重大也很好的解決方案。這樣的環境問題解決方案對人類很好,回收再製成我們每天的用品,回收再回收。我很開心可以來此見證這些被回收的寶特瓶,不摧殘地球、環境、人類。非常謝謝。」

延續著2015年,尼泊爾的大地震,慈濟人的投入一直到現在,他們的那一分覺有情,覺悟的情分讓愛傳下去。大愛感恩科技慈悲科技產品陪伴人醫會深入災區,提供醫療服務與關懷,深具慈悲與科技意涵,也是全體海內外師兄姊賑災備災的最佳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六, 29 九月 2018

2018,09/30 東區義賣

【對象】東區義賣
【時間】2018年09月30日

0930.jpg0930-1.jpg
0930-2.jpg0930-4.jpg

Read more

週五, 28 九月 2018

環保教育入校園 綠色生活從小做起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同仁楊竣翔、陳昱綺,經花蓮慈濟小學三年級的主任邀約下,舉行一場「續物命 造福慧」綠色環保課程。(攝影:陳昱綺)綠色環保」是現在很重要的議題,希望從小為孩子們注入環保的觀念,能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做起,懂得珍惜資源、延續物命的道理,一同來愛護環境、保護地球。27日下午在花蓮慈濟小學三年級主任邀約下,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同仁楊竣翔、陳昱綺為三年級同學舉行一場「續物命 造福慧」綠色環保課程分享。

「續物命 造福慧」綠色環保教育課程中,同仁楊竣翔以活潑的問答方式,一問一答,讓小朋友回答問題,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是寶特瓶七個步驟做出來的,產品背後是以愛為出發點,把這些產品送給需要的人手上。

張曾宗文同學分享到:「聽完哥哥的分享,寶特瓶可以做很多事物,自己家裡的圍巾也是寶特瓶做出來的,感到溫暖。」蕭亦潔同學分享:「製做這些環保產品的人很辛苦!所以我非常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讓我們可以把這些產品送給那些受災的人,讓他們有溫暖的衣服可以穿。」

圖說:慈濟小學三年級陳羿廷同學分享:「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東西千萬不要把它丟掉,可以把它拿去資源回收,讓它展現新的生命,重新再利用。」(左一)(攝影:陳昱綺)「姊姊,這個中國結繩子要怎麼穿過去?」「哥哥,這邊也要摺過去嗎?」除了靜態的分享之外,同時也結合實際的環保DIY體驗同仁帶動小朋友親手製作今天自己的結緣品 - 大愛環保天燈。陳羿廷同學分享:「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東西千萬不要把它丟掉,可以把它拿去資源回收,讓它展現新的生命,重新再利用。」大愛環保天燈也是回收寶特瓶製作而成的瓶片,透過簡單的DIY,希望讓小朋友點燃心中的燈火,點亮自己也照亮每一顆愛地球的善心,從自身作起間接影響到週遭的人。

圖說:慈濟小學三年級蕭亦潔同學分享:「聽完覺得製做這些環保產品的人很辛苦!所以我非常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讓我們可以把這些產品送給那些受災的人,讓他們有溫暖的衣服可以穿。」(攝影:陳昱綺)藉由此次綠色環保課程,愛地球的菩提種子已悄悄地在小朋友心中種下,但願有一天種子能開花、結果、成長茁壯,一生無量,成為環保小小傳法者,影響更多人。


大愛感恩科技 陳昱綺 花蓮慈濟小學報導

 

Read more

環保教育入校園 綠色生活從小做起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同仁楊竣翔、陳昱綺,經花蓮慈濟小學三年級的主任邀約下,舉行一場「續物命 造福慧」綠色環保課程。(攝影:陳昱綺)綠色環保」是現在很重要的議題,希望從小為孩子們注入環保的觀念,能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做起,懂得珍惜資源、延續物命的道理,一同來愛護環境、保護地球。27日下午在花蓮慈濟小學三年級主任邀約下,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同仁楊竣翔、陳昱綺為三年級同學舉行一場「續物命 造福慧」綠色環保課程分享。

「續物命 造福慧」綠色環保教育課程中,同仁楊竣翔以活潑的問答方式,一問一答,讓小朋友回答問題,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是寶特瓶七個步驟做出來的,產品背後是以愛為出發點,把這些產品送給需要的人手上。

張曾宗文同學分享到:「聽完哥哥的分享,寶特瓶可以做很多事物,自己家裡的圍巾也是寶特瓶做出來的,感到溫暖。」蕭亦潔同學分享:「製做這些環保產品的人很辛苦!所以我非常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讓我們可以把這些產品送給那些受災的人,讓他們有溫暖的衣服可以穿。」

圖說:慈濟小學三年級陳羿廷同學分享:「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東西千萬不要把它丟掉,可以把它拿去資源回收,讓它展現新的生命,重新再利用。」(左一)(攝影:陳昱綺)「姊姊,這個中國結繩子要怎麼穿過去?」「哥哥,這邊也要摺過去嗎?」除了靜態的分享之外,同時也結合實際的環保DIY體驗同仁帶動小朋友親手製作今天自己的結緣品 - 大愛環保天燈。陳羿廷同學分享:「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東西千萬不要把它丟掉,可以把它拿去資源回收,讓它展現新的生命,重新再利用。」大愛環保天燈也是回收寶特瓶製作而成的瓶片,透過簡單的DIY,希望讓小朋友點燃心中的燈火,點亮自己也照亮每一顆愛地球的善心,從自身作起間接影響到週遭的人。

圖說:慈濟小學三年級蕭亦潔同學分享:「聽完覺得製做這些環保產品的人很辛苦!所以我非常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讓我們可以把這些產品送給那些受災的人,讓他們有溫暖的衣服可以穿。」(攝影:陳昱綺)藉由此次綠色環保課程,愛地球的菩提種子已悄悄地在小朋友心中種下,但願有一天種子能開花、結果、成長茁壯,一生無量,成為環保小小傳法者,影響更多人。


大愛感恩科技 陳昱綺 花蓮慈濟小學報導

 

Read more

週四, 27 九月 2018

2018,09/28 尼泊爾人醫會志工

【對象】尼泊爾人醫會志工
【時間】2018年09月28日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8_09_0928.jpg

Read more

物歸源頭製心品 傳播美善淨人心

圖說:JTBC是韓國一家衛星與有線電視台,該台新聞被公認為是韓國最具公信力新聞節目之一,26日由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董文君老師的陪同下,韓國JTBC電視台節目高導演親自來到台北內湖環保教育站拍攝,實際了解慈濟環保分類實做、大愛感恩環保精質化之成果。(攝影者:張絮評)中央東洋廣播公司,簡稱JTBC是韓國一家衛星與有線電視台,自 2011年12月1日起開播,該台新聞被公認為是韓國最具公信力新聞節目之一,因製作跨國專題節目報導的因緣,26日由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董文君老師的陪同下,韓國JTBC電視台節目高導演親自來到台北內湖環保教育站拍攝,實際了解慈濟環保分類實做、大愛感恩環保精質化之成果,由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監察人林家和及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內湖環保菩薩志工等接受採訪。

圖說:韓國JTBC電視台節目製作高導演經過整日的採訪後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了地球環境,這麼多人一起費心費力,覺得很感動,今天也是我第一次來到台灣,受到師兄師姊的關愛,回到韓國的時候會努力把這個節目做好,希望將慈濟的精神、大愛感恩科技的用心,傳播給所有韓國人知道。」(攝影者:張絮評)環保之愛的力量不分國界、種族,整日的採訪需全程透過翻譯才能順利進行,無形當中也感動了,此次擔任拍攝的口譯人員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董文君老師分享到:「整個慈濟的環保,今天讓我感到非常的震撼,環保站整個是非常的有秩序,以為會到一個很漂亮的展示館或是教育館,原來這裡是一個沒有冷氣的地方。眼睛看就是個活生生的垃圾場,但是透過志工一站一站的分類,是很實在的教育,其實自己以前根本不知道垃圾袋、寶特瓶可以分這份多類,自己今天收到這個環保教育覺得很受用但是也很慚愧,謝謝環保教育站帶給我的成長。同時,大愛感恩科技在做的事情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為何會有一個公司為小眾服務,如同八仙塵爆的壓力布,傷友是一群被需要關心的人,不被其他人關注,證嚴上人、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卻是特別的費心,也是讓我覺得很佩服與受惠。」

慈濟環保走過二十八年為台灣和世界的付出,「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也是城市的礦產」如同石油是海底的資源,而回收寶特瓶是屬於現代城市的一種資源,重新賦予它們新的價值「化廢為寶」降低垃圾量,並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設計、生產製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再生產品,從環保菩薩資源回收、到實業家發揮專業良能的愛心接力、最終回饋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延續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韓國JTBC電視台節目製作高導演經過整日的採訪後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了地球環境,這麼多人一起費心費力,覺得很感動,今天也是我第一次來到台灣,受到師兄師姊的關愛,回到韓國的時候會努力把這個節目做好,希望將慈濟的精神、大愛感恩科技的用心,傳播給所有韓國人知道。」

圖說: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董文君老師(圖中)分享到:「整個慈濟的環保,今天讓我感到非常的震撼,環保站整個是非常的有秩序,以為會到一個很漂亮的展示館或是教育館,原來這裡是一個沒有冷氣的地方。從回收到志工,眼睛看就是個活生生的垃圾場,但是透過志工一站一站的分類,是很實在的教育,其實自己以前根本不知道垃圾袋、寶特瓶可以分這份多類,自己今天收到這個環保教育覺得很受用但是也很慚愧,謝謝環保教育站帶給我的成長。」(攝影者:張絮評)大愛感恩科技無私平台上的每個人都是「掘井人」,而大愛感恩科技能成為慈濟永續經營的活泉之一,讓無私奉獻的智慧大愛,永續千秋百世。如同 證嚴上人慈示:「要往上建立一個大水池,不如往下 挖個井取水,讓它湧出泉水,它就可以供應不絕;人生的壽命有形的總是有限,無形的才是無量,大愛感恩科技亦是如此。」大愛感恩更將大地的資源,能不斷的再回收再利用、物資不絕,都是在未來對地球、對人類的貢獻。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張絮評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物歸源頭製心品 傳播美善淨人心

圖說:JTBC是韓國一家衛星與有線電視台,該台新聞被公認為是韓國最具公信力新聞節目之一,26日由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董文君老師的陪同下,韓國JTBC電視台節目高導演親自來到台北內湖環保教育站拍攝,實際了解慈濟環保分類實做、大愛感恩環保精質化之成果。(攝影者:張絮評)中央東洋廣播公司,簡稱JTBC是韓國一家衛星與有線電視台,自 2011年12月1日起開播,該台新聞被公認為是韓國最具公信力新聞節目之一,因製作跨國專題節目報導的因緣,26日由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董文君老師的陪同下,韓國JTBC電視台節目高導演親自來到台北內湖環保教育站拍攝,實際了解慈濟環保分類實做、大愛感恩環保精質化之成果,由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監察人林家和及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內湖環保菩薩志工等接受採訪。

圖說:韓國JTBC電視台節目製作高導演經過整日的採訪後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了地球環境,這麼多人一起費心費力,覺得很感動,今天也是我第一次來到台灣,受到師兄師姊的關愛,回到韓國的時候會努力把這個節目做好,希望將慈濟的精神、大愛感恩科技的用心,傳播給所有韓國人知道。」(攝影者:張絮評)環保之愛的力量不分國界、種族,整日的採訪需全程透過翻譯才能順利進行,無形當中也感動了,此次擔任拍攝的口譯人員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董文君老師分享到:「整個慈濟的環保,今天讓我感到非常的震撼,環保站整個是非常的有秩序,以為會到一個很漂亮的展示館或是教育館,原來這裡是一個沒有冷氣的地方。眼睛看就是個活生生的垃圾場,但是透過志工一站一站的分類,是很實在的教育,其實自己以前根本不知道垃圾袋、寶特瓶可以分這份多類,自己今天收到這個環保教育覺得很受用但是也很慚愧,謝謝環保教育站帶給我的成長。同時,大愛感恩科技在做的事情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為何會有一個公司為小眾服務,如同八仙塵爆的壓力布,傷友是一群被需要關心的人,不被其他人關注,證嚴上人、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卻是特別的費心,也是讓我覺得很佩服與受惠。」

慈濟環保走過二十八年為台灣和世界的付出,「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也是城市的礦產」如同石油是海底的資源,而回收寶特瓶是屬於現代城市的一種資源,重新賦予它們新的價值「化廢為寶」降低垃圾量,並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設計、生產製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再生產品,從環保菩薩資源回收、到實業家發揮專業良能的愛心接力、最終回饋社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延續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韓國JTBC電視台節目製作高導演經過整日的採訪後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了地球環境,這麼多人一起費心費力,覺得很感動,今天也是我第一次來到台灣,受到師兄師姊的關愛,回到韓國的時候會努力把這個節目做好,希望將慈濟的精神、大愛感恩科技的用心,傳播給所有韓國人知道。」

圖說: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董文君老師(圖中)分享到:「整個慈濟的環保,今天讓我感到非常的震撼,環保站整個是非常的有秩序,以為會到一個很漂亮的展示館或是教育館,原來這裡是一個沒有冷氣的地方。從回收到志工,眼睛看就是個活生生的垃圾場,但是透過志工一站一站的分類,是很實在的教育,其實自己以前根本不知道垃圾袋、寶特瓶可以分這份多類,自己今天收到這個環保教育覺得很受用但是也很慚愧,謝謝環保教育站帶給我的成長。」(攝影者:張絮評)大愛感恩科技無私平台上的每個人都是「掘井人」,而大愛感恩科技能成為慈濟永續經營的活泉之一,讓無私奉獻的智慧大愛,永續千秋百世。如同 證嚴上人慈示:「要往上建立一個大水池,不如往下 挖個井取水,讓它湧出泉水,它就可以供應不絕;人生的壽命有形的總是有限,無形的才是無量,大愛感恩科技亦是如此。」大愛感恩更將大地的資源,能不斷的再回收再利用、物資不絕,都是在未來對地球、對人類的貢獻。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張絮評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三, 26 九月 2018

2018,09/27 美國Irana Hawkins

【對象】美國Irana Hawkins
【時間】2018年09月27日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8_09_20180927.jpg

Read more

2018,09/27 慈濟小學綠色課程

【對象】慈濟小學綠色課程
【時間】2018年09月27日

092777777777.jpg09277777777.jpg
09277777777.jpg09277777.jpg

Read more

與地球萬物共生息 身體力行落實環保

圖說:Irana Hawkins博士分享道:我們都應該如此思考、如此表現,而成為我們繼續生活的方式。如果可能,我們應該做更多,擴展到不同的產品。它(大愛感恩)真的是卓越的,每個層面都看得到關懷。當我問到關於微粒子的問題時,你們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並已在試圖減少衝擊。由此可見,你們對每個環節都付出了許多關心和思考,所以非常感謝你們所做的一切,非常出色。慈濟2018國際人醫年會講師Irana Hawkins博士是瓦爾登大學公共衛生博士項目的貢獻教員,馬薩諸塞州阿默斯特大學的研究助理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Osher終身學習研究所的講師。她的研究重點是開發新知識:(1)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2)了解基於植物的飲食在營養學實踐和醫療保健實踐中的使用,以及(3)促進跨專業教育和合作創造有利於公共利益的結果。對於環保也很重視及想要深入探討的她,今日來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做學習及參訪。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同仁-陳意容博士向貴賓分享「慈悲科技」系列,讓志工們在救災時可以受到保護並救助,以及「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另外,也分享開發許久的『Recycle To Recycle, R2R』的研發成果,環保毛毯下腳料/邊布再次『轉世』成毛毯、刷毛背心、偏光眼鏡,甚至拉鍊、鈕扣的R2R系列產品。將資源循環運用,做到「回收再回收」的任務,只要東西還能使用,就應該要「惜福」,研發出可以利用的東西。

Irana Hawkins博士分享道:我們都應該如此思考、如此表現,而成為我們繼續生活的方式。如果可能,我們應該做更多,擴展到不同的產品。它(大愛感恩)真的是卓越的,每個層面都看得到關懷。當我問到關於微粒子的問題時,你們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並已在試圖減少衝擊。由此可見,你們對每個環節都付出了許多關心和思考,所以非常感謝你們所做的一切,非常出色。

陳意容博士以 證嚴上人慈示之:「聰明的人開發(破壞);有智慧的人回收(再製),且不為營利而開發。」為結語,讓貴賓了解大愛感恩科技不同於其他企業的環保使命,與 證嚴上人心繫人類與環境的智慧與悲心。相呼應於Irana Hawkins博士一直致力於改善自然環境,創造更健康的社區,並尋找創新方法來支持這些努力,為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生命系統創造一個公正與和平世界的人的啟發。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內湖報導

Read more

與地球萬物共生息 身體力行落實環保

圖說:Irana Hawkins博士分享道:我們都應該如此思考、如此表現,而成為我們繼續生活的方式。如果可能,我們應該做更多,擴展到不同的產品。它(大愛感恩)真的是卓越的,每個層面都看得到關懷。當我問到關於微粒子的問題時,你們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並已在試圖減少衝擊。由此可見,你們對每個環節都付出了許多關心和思考,所以非常感謝你們所做的一切,非常出色。慈濟2018國際人醫年會講師Irana Hawkins博士是瓦爾登大學公共衛生博士項目的貢獻教員,馬薩諸塞州阿默斯特大學的研究助理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Osher終身學習研究所的講師。她的研究重點是開發新知識:(1)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2)了解基於植物的飲食在營養學實踐和醫療保健實踐中的使用,以及(3)促進跨專業教育和合作創造有利於公共利益的結果。對於環保也很重視及想要深入探討的她,今日來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做學習及參訪。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同仁-陳意容博士向貴賓分享「慈悲科技」系列,讓志工們在救災時可以受到保護並救助,以及「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另外,也分享開發許久的『Recycle To Recycle, R2R』的研發成果,環保毛毯下腳料/邊布再次『轉世』成毛毯、刷毛背心、偏光眼鏡,甚至拉鍊、鈕扣的R2R系列產品。將資源循環運用,做到「回收再回收」的任務,只要東西還能使用,就應該要「惜福」,研發出可以利用的東西。

Irana Hawkins博士分享道:我們都應該如此思考、如此表現,而成為我們繼續生活的方式。如果可能,我們應該做更多,擴展到不同的產品。它(大愛感恩)真的是卓越的,每個層面都看得到關懷。當我問到關於微粒子的問題時,你們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並已在試圖減少衝擊。由此可見,你們對每個環節都付出了許多關心和思考,所以非常感謝你們所做的一切,非常出色。

陳意容博士以 證嚴上人慈示之:「聰明的人開發(破壞);有智慧的人回收(再製),且不為營利而開發。」為結語,讓貴賓了解大愛感恩科技不同於其他企業的環保使命,與 證嚴上人心繫人類與環境的智慧與悲心。相呼應於Irana Hawkins博士一直致力於改善自然環境,創造更健康的社區,並尋找創新方法來支持這些努力,為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生命系統創造一個公正與和平世界的人的啟發。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二, 25 九月 2018

2018,09/26 長榮大學講座

【對象】長榮大學講座
【時間】2018年09月26日

0926.jpg0926-2.jpg




Read more

永續發展 循環經濟入生活

圖說:(左起) 大愛感恩科技協理虞珊明、台南企業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葉重利、Bionicraft創辦人楊凱雯、貿協展覽業務處副處長施玉霞、資誠永續發展總經理李宜樺、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成大昶閎科技執行長郭文毅、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參加資誠「落實循環經濟 發掘永續商機」論壇。(照片:資誠永續提供)9月21日下午由外貿協會與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共同主辦「落實循環經濟 發掘永續商機」論壇,於南港展覽館舉行,由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李宜樺總經理、貿協展覽處施玉霞副處長分別致詞,及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溫麗琪主任以「評估公司實踐成果的循環經濟」進行循環經濟整體環境之專題演講。隨後由使用回收寶特瓶製作環保織品的大愛感恩、設計廚餘處理設備之Bioni craft生物研發與設計公司、運用舊有布料結合企業專業人才的「布料銀行」發起人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水庫淤泥改質技術發明人成大昶閎科技四家現今創新商業模式與循環經濟領域的產業專家座談分享,期望藉由本次論壇能分享創造產業轉型所帶來的商機與永續發展。

科學家不斷呼籲:全球石油蘊藏量即將耗盡,僅可讓人類再撐幾十年。造成此現象的一大原因來自大量的資源浪費,許多產品僅使用一次便丟棄,無論對廢棄物處置或對生態環境,都造成相當大的負擔,且成本高昂。針對主持人的提問:「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將循環經濟的精神,落實在商品的製造?」虞珊明分享到,2006年慈濟人道救援會開發完成第一條賑災毛毯,2008年底大愛感恩科技正式成立、繼續承擔起將回收寶特瓶製作環保織品。回收寶特瓶製作環保織品這只是第一次回收再利用。在與海內外學者專家交流的過程中,曾經有人問到:未來毛毯、衣服壞了怎麼處理?當時,這個提問給了我們很大的省思,因為當時僅僅做到「一次回收再利用」似乎還沒有完全解決減少垃圾的問題。

尤其在製作環保毛毯的同時,產生約3%的布邊廢料,最終亦可能因為焚燒,造成二氧化碳的空氣汙染。於是大愛感恩反思,製造一個環保產品(環保毛毯)的同時是否製造了(焚燒布邊廢料)新的汙染?

因此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精神積極研發,並於2015年開始導入Recycle to Recycle (R2R) 「回收再回收」循環經濟精神,利用將「廢舊紡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技術,以物理法將環保廢毛毯下腳料二次回收,透過「加熱法」還原再製成酯粒、紗線。並成功製造出包含:背心、圍巾、拉鏈、眼鏡、口遮罩、夾子等,成為完全落實循環經濟的展現。

其中拉鏈、鈕扣都研發成功為PET材質,更達到服飾一體化,也就是未來整件衣服,不必分別剪除拉鍊或鈕扣,整件衣服可以快速進入循環體系。充分落實「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循環到循環」的經濟理念。

圖說:大愛感恩產品設計理念,將商品轉變為救災利器,創造新一波的商業模式,產品大多具備除了救災使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到特性。我們不鼓勵不必要的消費,但是如果您有置換需求,歡迎考慮大愛感恩環保織品,一起響應融入生活的循環經濟、發揮每一個人的責任消費的意識,讓我們能確實掌握永續的選擇。(圖片:貿協提供)「循環經濟」的核心內涵是「資源循環利用」,強調的是sustainability可持續、永續。大愛感恩科技既然是依公司法成立的社團法人,必須符合及履行公司法第一條的定義:簡言之就是:(1)以營利為目的。(2)善盡社會責任。因此大愛感恩產品設計理念結合兩者,將商品轉變為救災利器,創造新一波的商業模式,因此,這些產品大多具備除了救災使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到特性。我們不鼓勵不必要的消費,但是如果您有置換需求,歡迎考慮大愛感恩環保織品,一起響應融入生活的循環經濟、發揮每一個人的責任消費的意識,讓我們能確實掌握永續的選擇。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南港區報導

Read more

永續發展 循環經濟入生活

圖說:(左起) 大愛感恩科技協理虞珊明、台南企業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葉重利、Bionicraft創辦人楊凱雯、貿協展覽業務處副處長施玉霞、資誠永續發展總經理李宜樺、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成大昶閎科技執行長郭文毅、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參加資誠「落實循環經濟 發掘永續商機」論壇。(照片:資誠永續提供)9月21日下午由外貿協會與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共同主辦「落實循環經濟 發掘永續商機」論壇,於南港展覽館舉行,由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李宜樺總經理、貿協展覽處施玉霞副處長分別致詞,及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溫麗琪主任以「評估公司實踐成果的循環經濟」進行循環經濟整體環境之專題演講。隨後由使用回收寶特瓶製作環保織品的大愛感恩、設計廚餘處理設備之Bioni craft生物研發與設計公司、運用舊有布料結合企業專業人才的「布料銀行」發起人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水庫淤泥改質技術發明人成大昶閎科技四家現今創新商業模式與循環經濟領域的產業專家座談分享,期望藉由本次論壇能分享創造產業轉型所帶來的商機與永續發展。

科學家不斷呼籲:全球石油蘊藏量即將耗盡,僅可讓人類再撐幾十年。造成此現象的一大原因來自大量的資源浪費,許多產品僅使用一次便丟棄,無論對廢棄物處置或對生態環境,都造成相當大的負擔,且成本高昂。針對主持人的提問:「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將循環經濟的精神,落實在商品的製造?」虞珊明分享到,2006年慈濟人道救援會開發完成第一條賑災毛毯,2008年底大愛感恩科技正式成立、繼續承擔起將回收寶特瓶製作環保織品。回收寶特瓶製作環保織品這只是第一次回收再利用。在與海內外學者專家交流的過程中,曾經有人問到:未來毛毯、衣服壞了怎麼處理?當時,這個提問給了我們很大的省思,因為當時僅僅做到「一次回收再利用」似乎還沒有完全解決減少垃圾的問題。

尤其在製作環保毛毯的同時,產生約3%的布邊廢料,最終亦可能因為焚燒,造成二氧化碳的空氣汙染。於是大愛感恩反思,製造一個環保產品(環保毛毯)的同時是否製造了(焚燒布邊廢料)新的汙染?

因此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精神積極研發,並於2015年開始導入Recycle to Recycle (R2R) 「回收再回收」循環經濟精神,利用將「廢舊紡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技術,以物理法將環保廢毛毯下腳料二次回收,透過「加熱法」還原再製成酯粒、紗線。並成功製造出包含:背心、圍巾、拉鏈、眼鏡、口遮罩、夾子等,成為完全落實循環經濟的展現。

其中拉鏈、鈕扣都研發成功為PET材質,更達到服飾一體化,也就是未來整件衣服,不必分別剪除拉鍊或鈕扣,整件衣服可以快速進入循環體系。充分落實「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循環到循環」的經濟理念。

圖說:大愛感恩產品設計理念,將商品轉變為救災利器,創造新一波的商業模式,產品大多具備除了救災使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到特性。我們不鼓勵不必要的消費,但是如果您有置換需求,歡迎考慮大愛感恩環保織品,一起響應融入生活的循環經濟、發揮每一個人的責任消費的意識,讓我們能確實掌握永續的選擇。(圖片:貿協提供)「循環經濟」的核心內涵是「資源循環利用」,強調的是sustainability可持續、永續。大愛感恩科技既然是依公司法成立的社團法人,必須符合及履行公司法第一條的定義:簡言之就是:(1)以營利為目的。(2)善盡社會責任。因此大愛感恩產品設計理念結合兩者,將商品轉變為救災利器,創造新一波的商業模式,因此,這些產品大多具備除了救災使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到特性。我們不鼓勵不必要的消費,但是如果您有置換需求,歡迎考慮大愛感恩環保織品,一起響應融入生活的循環經濟、發揮每一個人的責任消費的意識,讓我們能確實掌握永續的選擇。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南港區報導

Read more

週六, 22 九月 2018

2018,09/23 台北中山區見習課

【對象】台北中山區見習課
【時間】2018年09月23日

0923-1.jpg0923-2.jpg0923.jpg0932-4.jpg




Read more

週四, 20 九月 2018

2018,09/21 107年國家防災日

【對象】107年國家防災日
【時間】2018年09月21日

0921-1.jpg0921-3.jpg
0921-4.jpg0921-2.jpg




Read more

2018,09/21 貿協 資誠永續論壇

【對象】貿協 資誠永續論壇
【時間】2018年09月21日

09211.jpg092111.jpg




Read more

週三, 19 九月 2018

環保永續傳大愛 菩提心芽播善種

圖說:「2018年慈濟中區培訓慈誠委員精神研習」9月16日於台中靜思堂舉行,有來至台中、彰化、南投、中港、苗栗等地的學員。大愛感恩科技以「有為法與無為法」為題,由志工李鼎銘,透過與經營規劃室張絮評、郭于禎兩位年輕同仁對談的方式,結合環保做互動交流。2018年慈濟中區培訓慈誠委員精神研習」9月16日於台中靜思堂舉行,有來至台中、彰化、南投、中港、苗栗等地的學員。大愛感恩科技以「有為法與無為法」為題,由志工李鼎銘,透過與經營規劃室張絮評、郭于禎兩位年輕同仁對談的方式,結合環保做互動交流。李鼎銘引用 證嚴上人開示所分享:「要學習將PET瓶回收做成可以助人的環保織品的這些程序,運用在體會找回真如本我的過程。」慈悲科技可以馳援大愛,而 證嚴上人更進一步勉勵大家要「轉識成智」。

學員劉玉香師姊分享:做環保是他的最愛,即使當天有很多事情,也一定會排除萬難到環保站去做環保,看到垃圾這麼多很不捨,連過年也一定要守在環保站,為地球母親盡一份心力。陳姿妤師姊分享:聽完分享,她終於知道做環保的重要性,平常沒機會出國的她,聽到原來自己在做環保也能做國際賑災,不用出國就可以幫助別人,進而去到很多需要幫助的國家,自己覺得很歡喜,可以當一位手心向下、助人的人,讓她更把握機會做環保。

證嚴上人曾經開示過:「我的實驗室是在社會,是在每一個山的角落、村裡的角落、每一個窮困家庭的角落。我都會堅持什麼要做、做到什麼程度!為的是什麼?就是『愛』!」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著「愛」為出發點,每一項研發都是遵循著此方向為努力,讓物命延續於工業循環當中。並且繼續讓世界看到臺灣環保科技之光,將愛不斷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台中市報導

Read more

環保永續傳大愛 菩提心芽播善種

圖說:「2018年慈濟中區培訓慈誠委員精神研習」9月16日於台中靜思堂舉行,有來至台中、彰化、南投、中港、苗栗等地的學員。大愛感恩科技以「有為法與無為法」為題,由志工李鼎銘,透過與經營規劃室張絮評、郭于禎兩位年輕同仁對談的方式,結合環保做互動交流。2018年慈濟中區培訓慈誠委員精神研習」9月16日於台中靜思堂舉行,有來至台中、彰化、南投、中港、苗栗等地的學員。大愛感恩科技以「有為法與無為法」為題,由志工李鼎銘,透過與經營規劃室張絮評、郭于禎兩位年輕同仁對談的方式,結合環保做互動交流。李鼎銘引用 證嚴上人開示所分享:「要學習將PET瓶回收做成可以助人的環保織品的這些程序,運用在體會找回真如本我的過程。」慈悲科技可以馳援大愛,而 證嚴上人更進一步勉勵大家要「轉識成智」。

學員劉玉香師姊分享:做環保是他的最愛,即使當天有很多事情,也一定會排除萬難到環保站去做環保,看到垃圾這麼多很不捨,連過年也一定要守在環保站,為地球母親盡一份心力。陳姿妤師姊分享:聽完分享,她終於知道做環保的重要性,平常沒機會出國的她,聽到原來自己在做環保也能做國際賑災,不用出國就可以幫助別人,進而去到很多需要幫助的國家,自己覺得很歡喜,可以當一位手心向下、助人的人,讓她更把握機會做環保。

證嚴上人曾經開示過:「我的實驗室是在社會,是在每一個山的角落、村裡的角落、每一個窮困家庭的角落。我都會堅持什麼要做、做到什麼程度!為的是什麼?就是『愛』!」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著「愛」為出發點,每一項研發都是遵循著此方向為努力,讓物命延續於工業循環當中。並且繼續讓世界看到臺灣環保科技之光,將愛不斷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台中市報導

Read more

週二, 18 九月 2018

北京實業家來訪 環保概念永傳承

圖說:9月13日,北京實業家們在慈濟志工木林師兄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透過此次的參訪想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與見證臺灣環保精質化。同時也能取經帶回去北京把環保的精神延續下去。(攝影:陳昱綺)9月13日,北京實業家們在慈濟志工木林師兄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透過此次的參訪想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與見證臺灣環保精質化。同時也能取經帶回去北京把環保的精神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陳意容博士以【當慈悲遇到科技】為題,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緣起,及研發產品的因緣,因證嚴上人疼惜志工的一念心,平時賑災/備災的需求,因“愛”而研發,「傳薪/慈悲科技/壓力布/回收再回收」系列等多元科技產品,讓科技層面見證慈悲的力量。大愛感恩不求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期許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

圖說:慈濟志工木林師兄分享說道:紡織品我是最專業的,做到上市公司跟百大企業合作,第一次來的時候,這些我都會,但這次來訪我覺得大愛感恩科技「用心就是專業」。(攝影:陳昱綺)來自北京實業家的何曉敏聽完講師分享說道:把所有的愛放進心裡,把所有的愛行動去付出,最喜歡 證嚴上人所講的一句話「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慈濟志工木林師兄分享說道:紡織品我是最專業的,做到上市公司跟百大企業合作,第一次來的時候,這些我都會,但這次來訪我覺得大愛感恩科技「用心就是專業」。接著全職志工李鼎銘師兄分享證嚴上人的話「人有無限的淺能」自己本身不是紡織品專業,但大愛感恩科技會成功的原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做好事,我們可以一起愛護地球,與地球共生息。

圖說:來自北京實業家的何曉敏聽完講師分享說道:把所有的愛放進心裡,把所有的愛行動去付出,最喜歡證嚴上人所講的一句話「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攝影:陳昱綺)許多實業家聽完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及產品背後的意涵,立馬請購很多心品回去,期望實業家們將環保心品融入生活中,讓日常生活裡也可以做環保,及付出行動影響更多人。

大愛感恩科技 陳昱綺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北京實業家來訪 環保概念永傳承

圖說:9月13日,北京實業家們在慈濟志工木林師兄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透過此次的參訪想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與見證臺灣環保精質化。同時也能取經帶回去北京把環保的精神延續下去。(攝影:陳昱綺)9月13日,北京實業家們在慈濟志工木林師兄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透過此次的參訪想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與見證臺灣環保精質化。同時也能取經帶回去北京把環保的精神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陳意容博士以【當慈悲遇到科技】為題,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緣起,及研發產品的因緣,因證嚴上人疼惜志工的一念心,平時賑災/備災的需求,因“愛”而研發,「傳薪/慈悲科技/壓力布/回收再回收」系列等多元科技產品,讓科技層面見證慈悲的力量。大愛感恩不求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期許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

圖說:慈濟志工木林師兄分享說道:紡織品我是最專業的,做到上市公司跟百大企業合作,第一次來的時候,這些我都會,但這次來訪我覺得大愛感恩科技「用心就是專業」。(攝影:陳昱綺)來自北京實業家的何曉敏聽完講師分享說道:把所有的愛放進心裡,把所有的愛行動去付出,最喜歡 證嚴上人所講的一句話「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慈濟志工木林師兄分享說道:紡織品我是最專業的,做到上市公司跟百大企業合作,第一次來的時候,這些我都會,但這次來訪我覺得大愛感恩科技「用心就是專業」。接著全職志工李鼎銘師兄分享證嚴上人的話「人有無限的淺能」自己本身不是紡織品專業,但大愛感恩科技會成功的原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做好事,我們可以一起愛護地球,與地球共生息。

圖說:來自北京實業家的何曉敏聽完講師分享說道:把所有的愛放進心裡,把所有的愛行動去付出,最喜歡證嚴上人所講的一句話「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攝影:陳昱綺)許多實業家聽完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及產品背後的意涵,立馬請購很多心品回去,期望實業家們將環保心品融入生活中,讓日常生活裡也可以做環保,及付出行動影響更多人。

大愛感恩科技 陳昱綺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17 九月 2018

環保之愛繞全球 科技研發利人群

圖說:寮國實業家陳正輝先生,今日(9/17)在台灣、泰國等志工的陪同下,參訪台北慈濟志業體,上午10點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實際了解環保分類實做,並經由大愛科技分享,了解環保心品的實用性。(攝影者:張絮評)2018年7月寮國水壩潰提,淹沒下游多數村莊,跨國慈濟志工合力共同克服路途及考驗,大力投入賑災協助,這份用心與精神更是感動寮國實業家陳正輝先生。今日(9/17)在台灣、泰國等志工的陪同下,參訪台北慈濟志業體,上午10點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實際了解環保分類實做,並經由大愛科技分享,了解環保心品的實用性。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以自身也是實業家的身分分享到:當社會祥和,天下就能無災無難。假如都有那一分心,救人的同時也是自救,平常付出一點點,就能利益人群。此行陪同的泰國志工陳濟發師兄分享:「當我們走在災區的時候,最要感恩我們一路上碰到的貴人,很多人都在背後默默的幫慈濟,真的希望把這份愛,就像鼎銘師兄分享所說的,我們是一個上人的媒介,將來還是要持續用心的推動。」菩薩不管在哪一個國家,就地做、跨國做,匯聚愛的能量都是感人的天下大事。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對的事,堅持做下去就對了! 大愛感恩科技背後20幾萬環保菩薩,每人無私奉獻,日日辛勤回收、用心分類、整理寶特瓶,清淨在源頭,是默默支持的最大力量,也是最令人感動的一群菩薩。透過回收寶特瓶製作的賑災毛毯,每當災難來的時候能即時送到災民的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泰國志工黃紹光師兄分享到:「其實賑災幕後的工作更為重要,若沒有透過類似這次陳正輝師兄的當地志工來給我們很多支持與幫助的話,任何國際賑災怎麼樣進行是很艱辛。而且要非常堅定的毅力,的確是像鼎銘師兄跟我們分享一樣,我們第一個時間希望就是把全台灣所有的愛送到災民進去,透過這樣一層一層、一關一關將愛心送至寮國災區。」

因為深深感受慈濟的愛,而有所感動。整場分享仔細用心聆聽,在最後寮國實業家陳正輝先生謙虛的分享著:「今天能來到台灣,是託各位師兄師姊的福,其實很感動大家對寮國這個很小的地方用心付出,也期許將來能出一點點的心力來幫自己的國家」。看見的台灣環保理念,期待藉由身體力行,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環保的重要性,朝永續的目標繼續邁進。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環保之愛繞全球 科技研發利人群

圖說:寮國實業家陳正輝先生,今日(9/17)在台灣、泰國等志工的陪同下,參訪台北慈濟志業體,上午10點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實際了解環保分類實做,並經由大愛科技分享,了解環保心品的實用性。(攝影者:張絮評)2018年7月寮國水壩潰提,淹沒下游多數村莊,跨國慈濟志工合力共同克服路途及考驗,大力投入賑災協助,這份用心與精神更是感動寮國實業家陳正輝先生。今日(9/17)在台灣、泰國等志工的陪同下,參訪台北慈濟志業體,上午10點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實際了解環保分類實做,並經由大愛科技分享,了解環保心品的實用性。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以自身也是實業家的身分分享到:當社會祥和,天下就能無災無難。假如都有那一分心,救人的同時也是自救,平常付出一點點,就能利益人群。此行陪同的泰國志工陳濟發師兄分享:「當我們走在災區的時候,最要感恩我們一路上碰到的貴人,很多人都在背後默默的幫慈濟,真的希望把這份愛,就像鼎銘師兄分享所說的,我們是一個上人的媒介,將來還是要持續用心的推動。」菩薩不管在哪一個國家,就地做、跨國做,匯聚愛的能量都是感人的天下大事。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對的事,堅持做下去就對了! 大愛感恩科技背後20幾萬環保菩薩,每人無私奉獻,日日辛勤回收、用心分類、整理寶特瓶,清淨在源頭,是默默支持的最大力量,也是最令人感動的一群菩薩。透過回收寶特瓶製作的賑災毛毯,每當災難來的時候能即時送到災民的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泰國志工黃紹光師兄分享到:「其實賑災幕後的工作更為重要,若沒有透過類似這次陳正輝師兄的當地志工來給我們很多支持與幫助的話,任何國際賑災怎麼樣進行是很艱辛。而且要非常堅定的毅力,的確是像鼎銘師兄跟我們分享一樣,我們第一個時間希望就是把全台灣所有的愛送到災民進去,透過這樣一層一層、一關一關將愛心送至寮國災區。」

因為深深感受慈濟的愛,而有所感動。整場分享仔細用心聆聽,在最後寮國實業家陳正輝先生謙虛的分享著:「今天能來到台灣,是託各位師兄師姊的福,其實很感動大家對寮國這個很小的地方用心付出,也期許將來能出一點點的心力來幫自己的國家」。看見的台灣環保理念,期待藉由身體力行,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環保的重要性,朝永續的目標繼續邁進。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日, 16 九月 2018

2018,09/17 寮國實業家

【對象】寮國實業家
【時間】2018年09月17日

0917.jpg0917-2.jpg
0917-3.jpg0917-4.jpg




Read more

週六, 15 九月 2018

2018,09/16 中彰投港苗區培訓課

【對象】中彰投港苗區培訓課
【時間】2018年09月16日

0916-1.jpg0916-2.jpg
0916-3.jpg0916-4.jpg




Read more

週一, 10 九月 2018

現代因果啟示錄 改往修來聚善緣

圖說:九月十日的這場週會,大愛感恩以「改往修來續法緣」為主題,邀請到桃園區資深慈濟委員 阿彩師姊與大家分享現代因果的故事 (圖片:許育仁)。來自桃園區的資深慈濟委員 丁林彩師姊,她充滿戲劇性的人生際遇,曾經引起大愛電視台的關注,20多年前,受邀拍攝成1999年9月7日上檔之第一齣大愛劇場「阿彩」,以十集電視連續劇的方式播出。此外,阿彩師姊的生命故事,更早,也曾於1995年3月份340期的慈濟月刊中專題報導。入秋之際九月十日的這場人文週會,大愛感恩以「改往修來續法緣」為主題,邀請到 阿彩師姊與大家分享現代因果的故事。

圖說:響應支持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應用理念的 阿彩師姊,於會後瞭解新一代R2R防偏光太陽眼鏡,非常讚嘆這種「循環應用」、「環保零廢」的高科技綠色產品 (攝影:郭于禎)。生性豪爽、不拘小節的 阿彩師姊,談起自己的過往一點也不會避諱,一股自然與率真的個性,從談笑風生中,帶著大家快速瞭解大愛劇場「阿彩」的劇情內容,描述自己因為從小缺乏父愛,為了渴望家庭幸福的溫暖,在十六歲那一年,毅然嫁給年長她三十一歲的職業軍人;老丁的耿直與體貼,讓阿彩感受到滿滿的愛與關懷。但是,來自原生家庭根植的生活與交友習慣、老夫少妻的鴻溝、生活態度的迥異,曾讓她迷失、沉淪在五光十色的夜生活之中,甚至後來連帶影響孩子也耳濡目染的走上歧途;直到先生重病入院之際,接觸到慈濟人的接引,荒唐的人生才有了轉變。

阿彩師姊於分享中打趣地說,自己有兩個兒子,一位是叫「感恩」,另一位是叫「修行」,當分享到與大兒子的因緣時,幽默風趣的氣氛,逐漸轉為令人感傷悲泣,因為人生的劇本與因緣,註定這世要「子債母還」的命運糾葛,這份債不僅是在財務上的償還,更延伸到病苦上的折磨;因為大兒子長期嚼食檳榔,造成口腔癌末期,雖正值四十歲壯年之際,但是,一次次電療與化療之後,病情不但不見起色、反倒日趨惡化。

圖說:響應支持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應用理念的 阿彩師姊,於會後瞭解新一代R2R防偏光太陽眼鏡,非常讚嘆這種「循環應用」、「環保零廢」的高科技綠色產品 (攝影:郭于禎)。在這人生最後十四個月的治療與照顧過程中,阿彩師姊抱著懺悔與贖罪的心,親身陪伴、悉心照料,用最大的母愛、最大的寬容、最大的耐心,終將喚回兒子懂得感恩、珍惜自身與向善的心;但是,病苦卻一直纏身,直到最後,大兒子的脖子左側,突出一顆像拳頭般大小的腫瘤,並逐漸惡化潰爛,最後,竟出現一宛若人面瘡模樣的恐怖形狀。此時,阿彩師姊警醒察覺,趕緊向兒子說明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十世糾葛的因果故事,待兒子向瘡口虔誠懺悔,不到三天後便安然往生了。

這段現代因果啟示錄的故事,我們非常感恩 阿彩師姊佈施她與兒子的真實故事,以一種生命教育來讓大家深刻警覺體會,人生的命運與業力,多是由自己的因果造作而來,唯有用願力才能破業力,這種願意以法佈施,當眾分享改往修來、並鼓舞人心勵志遷善,不正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社會影響力嗎?聽完分享之後,同仁們無不「知是非、明因果」,瞭解人生最大的意義與價值,便是趕緊善用自身健康的身體,發揮生命的良能,來利益社會人群,才不枉此身健康福報。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

Read more

現代因果啟示錄 改往修來聚善緣

圖說:九月十日的這場週會,大愛感恩以「改往修來續法緣」為主題,邀請到桃園區資深慈濟委員 阿彩師姊與大家分享現代因果的故事 (圖片:許育仁)。來自桃園區的資深慈濟委員 丁林彩師姊,她充滿戲劇性的人生際遇,曾經引起大愛電視台的關注,20多年前,受邀拍攝成1999年9月7日上檔之第一齣大愛劇場「阿彩」,以十集電視連續劇的方式播出。此外,阿彩師姊的生命故事,更早,也曾於1995年3月份340期的慈濟月刊中專題報導。入秋之際九月十日的這場人文週會,大愛感恩以「改往修來續法緣」為主題,邀請到 阿彩師姊與大家分享現代因果的故事。

圖說:響應支持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應用理念的 阿彩師姊,於會後瞭解新一代R2R防偏光太陽眼鏡,非常讚嘆這種「循環應用」、「環保零廢」的高科技綠色產品 (攝影:郭于禎)。生性豪爽、不拘小節的 阿彩師姊,談起自己的過往一點也不會避諱,一股自然與率真的個性,從談笑風生中,帶著大家快速瞭解大愛劇場「阿彩」的劇情內容,描述自己因為從小缺乏父愛,為了渴望家庭幸福的溫暖,在十六歲那一年,毅然嫁給年長她三十一歲的職業軍人;老丁的耿直與體貼,讓阿彩感受到滿滿的愛與關懷。但是,來自原生家庭根植的生活與交友習慣、老夫少妻的鴻溝、生活態度的迥異,曾讓她迷失、沉淪在五光十色的夜生活之中,甚至後來連帶影響孩子也耳濡目染的走上歧途;直到先生重病入院之際,接觸到慈濟人的接引,荒唐的人生才有了轉變。

阿彩師姊於分享中打趣地說,自己有兩個兒子,一位是叫「感恩」,另一位是叫「修行」,當分享到與大兒子的因緣時,幽默風趣的氣氛,逐漸轉為令人感傷悲泣,因為人生的劇本與因緣,註定這世要「子債母還」的命運糾葛,這份債不僅是在財務上的償還,更延伸到病苦上的折磨;因為大兒子長期嚼食檳榔,造成口腔癌末期,雖正值四十歲壯年之際,但是,一次次電療與化療之後,病情不但不見起色、反倒日趨惡化。

圖說:響應支持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應用理念的 阿彩師姊,於會後瞭解新一代R2R防偏光太陽眼鏡,非常讚嘆這種「循環應用」、「環保零廢」的高科技綠色產品 (攝影:郭于禎)。在這人生最後十四個月的治療與照顧過程中,阿彩師姊抱著懺悔與贖罪的心,親身陪伴、悉心照料,用最大的母愛、最大的寬容、最大的耐心,終將喚回兒子懂得感恩、珍惜自身與向善的心;但是,病苦卻一直纏身,直到最後,大兒子的脖子左側,突出一顆像拳頭般大小的腫瘤,並逐漸惡化潰爛,最後,竟出現一宛若人面瘡模樣的恐怖形狀。此時,阿彩師姊警醒察覺,趕緊向兒子說明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十世糾葛的因果故事,待兒子向瘡口虔誠懺悔,不到三天後便安然往生了。

這段現代因果啟示錄的故事,我們非常感恩 阿彩師姊佈施她與兒子的真實故事,以一種生命教育來讓大家深刻警覺體會,人生的命運與業力,多是由自己的因果造作而來,唯有用願力才能破業力,這種願意以法佈施,當眾分享改往修來、並鼓舞人心勵志遷善,不正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社會影響力嗎?聽完分享之後,同仁們無不「知是非、明因果」,瞭解人生最大的意義與價值,便是趕緊善用自身健康的身體,發揮生命的良能,來利益社會人群,才不枉此身健康福報。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

Read more

週日, 09 九月 2018

環保價值源於愛 共知共識大願行

圖說: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即將到來,由台中市府特邀慈濟基金會、大愛感恩科技,於台中花博外埔園區建置「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9月9日舉辦台中花博環保暨環保一條龍種子培訓課程,共有來自台中5個聯區、南投、彰化及苗栗等地的各和氣導覽種子代表,近一千人匯聚台中靜思堂參與課程學習。(攝影:張絮評、施龍文)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即將於11月3日到來,9月9日共有來自台中5個聯區、南投、彰化、港區及苗栗等地的慈濟中區各和氣花卉博覽會慈濟「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導覽種子代表近一千人匯聚台中靜思堂參與環保暨大愛感恩製程一條龍種子培訓課程。環保半日精進培訓課程重點內容包含「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整體規劃說明」、「環保精質化的展現導覽精髓介紹」、「志工導覽的共識與默契」、「展館互動裝置知多少」、「環保實作區介紹」。

承擔此次台中花博企劃團隊志工窗口汪宗斌師兄分享到:「今日舉辦整個大中區四個合心區的台中花博導覽種子培訓課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種子志工今天上完課之後,可以帶回到社區、帶動這個館的內容並且清楚告訴所有志工們,如何了解整個花博環保館的內容要怎麼呈現,由於每個人導覽的方法都不同,所以事前培養默契也很重要,可以透過此次培訓上課,給予大家基本的『共知』與『共識』,進而來『共行』與地球共生息。」

圖說:承擔此次台中花博企劃團隊志工窗口汪宗斌師兄分享到:「舉辦花博導覽種子培訓課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種子志工今天上完課之後,可以帶回到社區、帶動這個館的內容並且清楚告訴所有志工們,如何了解整個花博環保館的內容要怎麼呈現,由於每個人導覽的方法都不同,所以事前培養默契也很重要,可以透過此次培訓上課,給與大家基本的「共知」與「共識」,進而來「共行」與地球共生息。(攝影:施龍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的課程由全職志工李鼎銘師兄、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帶領經營規劃室團隊林慧萍、張絮評、陳品穎共同出席分享與互動交流,透過對談的方式結合全球暖化時事議題、淺顯易懂貼近人心。來自中區的年輕靜思鼓隊菩薩戴玟姍分享到:「之前聽過大愛感恩鼎銘師伯的課程,這次再次聽完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對於展館的敘述,結合減塑的議題分享,對於自己覺得將來在生活中要少用塑膠袋、少用塑膠類的東西,攜帶環保餐具,身體力行由自己做起。」在世紀災難中,需淨化好身心靈,才能帶動人人做環保護大地。

由台中市府特邀慈濟基金會、大愛感恩科技,於台中花博外埔園區建置「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透過結合政府、民間團體,期待將展現環保再生的力量,啟發人人的善念並化做改變的行動,推動於生活日常中。

大愛感恩環保精質化展現慈濟用心的回收成果,共分為七個部分,包含地球發燒了/環保一條龍、回收再回收、壓力布/長照、大愛塑木、智慧塑膠/智慧佛珠、傳薪服飾、低碳心生活以及慈悲科技,並藉由有為法 (有形環保產品與人事物)、無為法 (無形讓人感觸、感動、心念改變、教育意義) 之精神來貫穿。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的課程由全職志工李鼎銘師兄、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帶領經營規劃室團隊林慧萍、張絮評、陳品穎共同出席分享與互動交流,透過對談的方式結合全球暖化時事議題、淺顯易懂貼近人心。(攝影:施龍文)在聆聽完分享後,台中大里區培訓志工廖偉辰師兄有感而發的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一開始從一條賑災毛毯,一路到現在這些智慧的慈悲科技,真的是把價值極大化,做到物盡其用,不管是R2R (回收再回收/循環經濟) 概念還是其他的化廢為寶,雖然我們的力量還很小,但就是為這個環境、社會、地球盡一份心力。」大愛感恩環保的價值源於以“愛”為出發研發、設計,天地萬物與我們是一體的,疼惜萬物,就如同疼惜自己,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愛護和呵護地球的一念心。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張絮評 台中採訪報導

 

Read more

環保價值源於愛 共知共識大願行

圖說: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即將到來,由台中市府特邀慈濟基金會、大愛感恩科技,於台中花博外埔園區建置「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9月9日舉辦台中花博環保暨環保一條龍種子培訓課程,共有來自台中5個聯區、南投、彰化及苗栗等地的各和氣導覽種子代表,近一千人匯聚台中靜思堂參與課程學習。(攝影:張絮評、施龍文)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即將於11月3日到來,9月9日共有來自台中5個聯區、南投、彰化、港區及苗栗等地的慈濟中區各和氣花卉博覽會慈濟「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導覽種子代表近一千人匯聚台中靜思堂參與環保暨大愛感恩製程一條龍種子培訓課程。環保半日精進培訓課程重點內容包含「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整體規劃說明」、「環保精質化的展現導覽精髓介紹」、「志工導覽的共識與默契」、「展館互動裝置知多少」、「環保實作區介紹」。

承擔此次台中花博企劃團隊志工窗口汪宗斌師兄分享到:「今日舉辦整個大中區四個合心區的台中花博導覽種子培訓課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種子志工今天上完課之後,可以帶回到社區、帶動這個館的內容並且清楚告訴所有志工們,如何了解整個花博環保館的內容要怎麼呈現,由於每個人導覽的方法都不同,所以事前培養默契也很重要,可以透過此次培訓上課,給予大家基本的『共知』與『共識』,進而來『共行』與地球共生息。」

圖說:承擔此次台中花博企劃團隊志工窗口汪宗斌師兄分享到:「舉辦花博導覽種子培訓課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種子志工今天上完課之後,可以帶回到社區、帶動這個館的內容並且清楚告訴所有志工們,如何了解整個花博環保館的內容要怎麼呈現,由於每個人導覽的方法都不同,所以事前培養默契也很重要,可以透過此次培訓上課,給與大家基本的「共知」與「共識」,進而來「共行」與地球共生息。(攝影:施龍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的課程由全職志工李鼎銘師兄、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帶領經營規劃室團隊林慧萍、張絮評、陳品穎共同出席分享與互動交流,透過對談的方式結合全球暖化時事議題、淺顯易懂貼近人心。來自中區的年輕靜思鼓隊菩薩戴玟姍分享到:「之前聽過大愛感恩鼎銘師伯的課程,這次再次聽完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對於展館的敘述,結合減塑的議題分享,對於自己覺得將來在生活中要少用塑膠袋、少用塑膠類的東西,攜帶環保餐具,身體力行由自己做起。」在世紀災難中,需淨化好身心靈,才能帶動人人做環保護大地。

由台中市府特邀慈濟基金會、大愛感恩科技,於台中花博外埔園區建置「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透過結合政府、民間團體,期待將展現環保再生的力量,啟發人人的善念並化做改變的行動,推動於生活日常中。

大愛感恩環保精質化展現慈濟用心的回收成果,共分為七個部分,包含地球發燒了/環保一條龍、回收再回收、壓力布/長照、大愛塑木、智慧塑膠/智慧佛珠、傳薪服飾、低碳心生活以及慈悲科技,並藉由有為法 (有形環保產品與人事物)、無為法 (無形讓人感觸、感動、心念改變、教育意義) 之精神來貫穿。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的課程由全職志工李鼎銘師兄、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帶領經營規劃室團隊林慧萍、張絮評、陳品穎共同出席分享與互動交流,透過對談的方式結合全球暖化時事議題、淺顯易懂貼近人心。(攝影:施龍文)在聆聽完分享後,台中大里區培訓志工廖偉辰師兄有感而發的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一開始從一條賑災毛毯,一路到現在這些智慧的慈悲科技,真的是把價值極大化,做到物盡其用,不管是R2R (回收再回收/循環經濟) 概念還是其他的化廢為寶,雖然我們的力量還很小,但就是為這個環境、社會、地球盡一份心力。」大愛感恩環保的價值源於以“愛”為出發研發、設計,天地萬物與我們是一體的,疼惜萬物,就如同疼惜自己,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愛護和呵護地球的一念心。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張絮評 台中採訪報導

 

Read more

週六, 08 九月 2018

2018,09/09 台中環保暨環保一條龍種子培訓

【對象】台中環保暨環保一條龍種子培訓
【時間】2018年09月09日

0909-1.jpg0909-2.jpg
0909-4.jpg0909-3.jpg



Read more

週五, 07 九月 2018

2018,09/08 台北慈院新人營

【對象】台北慈院新人營
【時間】2018年09月08日

0908-1.jpg0908-2.jpg
0908-3.jpg0908.jpg

Read more

週四, 06 九月 2018

生命的寬度 影像的深度

圖說:九月三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週會,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 阮義忠老師親臨現場,與同事家人分享「生命的寬度、影像的深度」的主題 (圖片:許育仁)。一九五○年代,出生於於台灣宜蘭頭城鎮的 阮義忠師兄,是一位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退休的教授,對於攝影藝術的天份與愛好,造就了自己一生不僅成為一位攝影家,還是一位老師、作家、出版人以及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的創立者。其作品近年來於內地廣受歡迎,爭相邀請展出。等待了超過半年,九月三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週會,終於邀請到了 阮義忠老師親臨現場,與同事家人分享「生命的寬度、影像的深度」的主題。

被譽為當代人文紀實攝影專家的 阮義忠老師,一生的攝影作品不計其數,四十年的攝影生涯下來,曾先後出版《人與土地》、《臺北謠言》、《恆持剎那》等十本攝影集,並在世界許多國家舉行個展;其中,許多作品現在都還被收藏在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英國維多利亞暨亞伯美術館、臺北、上海、廣東等地的美術館內所典藏;不只是攝影作品,阮義忠老師的論著,舉如:《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攝影美學七問》,也都被華人世界視為學習攝影必讀的啟蒙書。

圖說:阮義忠老師(右二)的分享,正是「影像深度啟人心」的最佳註釋,讓攝影的鏡頭就當作是觀賞者的眼睛,透過影像紀錄的影響力量,找回過往人性珍貴的信念,傳遞溫暖希望與正向力量,導引人心向善 (攝影:許育仁)。台灣921大地震之後,阮義忠老師賢伉儷因為深深感動慈濟 證嚴法師大慈大悲與智慧為全台受損的學校,承擔起希望工程重建的工作之遠見,激發阮義忠夫婦倆加入慈濟擔任志工,發心以攝影及文字為 證嚴法師及慈濟志工的人間溫情做紀實,為台灣留下大愛無私、互助付出的美好身影。一生獲獎無數的 義忠老師,2007年榮獲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人文獎時,評審肯定:「用鏡頭帶著大部分人的眼睛,凝視台灣即將逝去的人文價值,在逐漸物化的環境中,重新喚醒寶貴的記憶。」這正是 阮義忠老師攝影作品,發揮影響人心的最佳詮釋。

老師特別提到他的家鄉宜蘭於2018年一月,為他成立《阮義忠台灣故事館》,「在我拍照的年代,台灣是個人與人互信,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年代,是人們敬天愛地、遵循傳統倫理道德的美麗寶島。時代之輪,快速輾過,我們已失去了太多,但是,無論世界怎麼變,有些價值是不能變的。台灣故事館用照片說故事,讓故事傳真情,它的成立不僅僅是為了提供鄉愁的慰藉,還希望大家正視、思考,如何攜手找回、保存,傳承台灣這塊土地的珍貴價值。」

圖說:阮義忠老師特別分享他於2018年一月,在家鄉宜蘭成立《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期待與希望透過相片,喚起大家正視、思考過往台灣淳樸社會的人倫美德,一同攜手找回、保存與傳承台灣這塊土地的珍貴價值 (攝影:呂怡德)。阮義忠老師深深感觸的分享,正是「影像深度啟人心」的最佳註釋,讓攝影的鏡頭就當作是觀賞者的眼睛,帶著人們去回顧起,過往純樸社會的人倫美德或是人類大愛無私互助的人文精神;透過影像紀錄的影響力量,找回過往人性珍貴的信念,將這一份溫暖、希望與正向的力量傳遞,導引人心向善,相信,這將是人文攝影紀實、影像傳法,最令人感動、最具有意義的地方。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生命的寬度 影像的深度

圖說:九月三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週會,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 阮義忠老師親臨現場,與同事家人分享「生命的寬度、影像的深度」的主題 (圖片:許育仁)。一九五○年代,出生於於台灣宜蘭頭城鎮的 阮義忠師兄,是一位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退休的教授,對於攝影藝術的天份與愛好,造就了自己一生不僅成為一位攝影家,還是一位老師、作家、出版人以及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的創立者。其作品近年來於內地廣受歡迎,爭相邀請展出。等待了超過半年,九月三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週會,終於邀請到了 阮義忠老師親臨現場,與同事家人分享「生命的寬度、影像的深度」的主題。

被譽為當代人文紀實攝影專家的 阮義忠老師,一生的攝影作品不計其數,四十年的攝影生涯下來,曾先後出版《人與土地》、《臺北謠言》、《恆持剎那》等十本攝影集,並在世界許多國家舉行個展;其中,許多作品現在都還被收藏在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英國維多利亞暨亞伯美術館、臺北、上海、廣東等地的美術館內所典藏;不只是攝影作品,阮義忠老師的論著,舉如:《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攝影美學七問》,也都被華人世界視為學習攝影必讀的啟蒙書。

圖說:阮義忠老師(右二)的分享,正是「影像深度啟人心」的最佳註釋,讓攝影的鏡頭就當作是觀賞者的眼睛,透過影像紀錄的影響力量,找回過往人性珍貴的信念,傳遞溫暖希望與正向力量,導引人心向善 (攝影:許育仁)。台灣921大地震之後,阮義忠老師賢伉儷因為深深感動慈濟 證嚴法師大慈大悲與智慧為全台受損的學校,承擔起希望工程重建的工作之遠見,激發阮義忠夫婦倆加入慈濟擔任志工,發心以攝影及文字為 證嚴法師及慈濟志工的人間溫情做紀實,為台灣留下大愛無私、互助付出的美好身影。一生獲獎無數的 義忠老師,2007年榮獲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人文獎時,評審肯定:「用鏡頭帶著大部分人的眼睛,凝視台灣即將逝去的人文價值,在逐漸物化的環境中,重新喚醒寶貴的記憶。」這正是 阮義忠老師攝影作品,發揮影響人心的最佳詮釋。

老師特別提到他的家鄉宜蘭於2018年一月,為他成立《阮義忠台灣故事館》,「在我拍照的年代,台灣是個人與人互信,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年代,是人們敬天愛地、遵循傳統倫理道德的美麗寶島。時代之輪,快速輾過,我們已失去了太多,但是,無論世界怎麼變,有些價值是不能變的。台灣故事館用照片說故事,讓故事傳真情,它的成立不僅僅是為了提供鄉愁的慰藉,還希望大家正視、思考,如何攜手找回、保存,傳承台灣這塊土地的珍貴價值。」

圖說:阮義忠老師特別分享他於2018年一月,在家鄉宜蘭成立《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期待與希望透過相片,喚起大家正視、思考過往台灣淳樸社會的人倫美德,一同攜手找回、保存與傳承台灣這塊土地的珍貴價值 (攝影:呂怡德)。阮義忠老師深深感觸的分享,正是「影像深度啟人心」的最佳註釋,讓攝影的鏡頭就當作是觀賞者的眼睛,帶著人們去回顧起,過往純樸社會的人倫美德或是人類大愛無私互助的人文精神;透過影像紀錄的影響力量,找回過往人性珍貴的信念,將這一份溫暖、希望與正向的力量傳遞,導引人心向善,相信,這將是人文攝影紀實、影像傳法,最令人感動、最具有意義的地方。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日, 02 九月 2018

2018,09/03 環保署《回收綠報報》關鍵評論網

【對象】中美洲企業研習營
【時間】2018年09月03日

0903.jpg0903-4.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