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2018

週二, 28 八月 2018

人文建築立經藏 經典傳世永留芳

圖說:透過 文成師兄的精闢分享,讓同仁們更深刻的體認慈濟建築與空間規劃,就是希望能形塑出一個「合」字的意涵,而這一份「合」的精神,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永續學習的團隊信念 (攝影:郭于禎)。慈濟志業的建築外觀,人字形的屋簷、堅固的結構、洗石子灰色的外牆,總是給人沉穩、樸實與安心的印象;走過半世紀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終於於今年的三月份,由經典雜誌正式出版一本新書 -【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詳盡的記載與研究所有慈濟建築的論述,而這一本書的作者,正是八月二十七日大愛感恩人文周會的講師 林文成建築師。

林文成師兄是台灣新竹人,民國五十年代出生於苗栗,年輕時曾立志成為一位建築師,之後也如願考取執照、成立自己的事務所。進入慈濟之後 文成師兄發揮自身良能,先後發心參與完成東勢、嘉義、竹山靜思堂的建築設計案;並協助苗栗慈濟園區的開發,現正協助苗栗慈濟靜思堂的規劃當中。

「揮灑良能身力行、研究論述立經藏」隨著慈濟50周年、走過半世紀的因緣,身為慈濟靜思弟子的 文成師兄,發了一個善願,希望能為慈濟的人文建築留下一部大藏經,恰巧當時正在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因此將自己的研究目標訂為針對慈濟建築之研究,並且於2015年6月完成「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的研究論文,同時取得清華大學的建築碩士學位。

圖說:由經典雜誌正式出版的新書 -【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詳盡的記載與研究所有慈濟建築的論述,而這一本新書的作者,正是八月二十七日大愛感恩人文周會的講師 林文成建築師 (圖片:許育仁)。透過 文成師兄的整理、研究,論述慈濟 證嚴法師對佛教精神、創立慈濟功德會的理念、以及慈濟建築歷史與四大八法的實踐,著書問世;「人文建築勤編撰、經典傳世永留芳」,期待讓海、內外讀者,能有一本完整的文獻,清楚的認識與體悟慈濟建築的人文內涵與建設理念。

對許多同仁而言,慈濟志業建築背後的意涵,可能都還是十分的陌生,於聆聽分享後,大家進一步暸解到,地小人稠的台灣,萬一災難發生時,慈濟建築堅固的醫院、學校、甚至在各社區的靜思堂,都將成為受災鄉親們的避難所救護中心,對於 證嚴法師這份用心設想與規劃,真的令人尊敬與感動。

,透過 文成師兄的精闢分享,讓大家更深刻的體認慈濟的建築,大多採用人字形的屋頂以及回字形的空間規劃,其用意就是希望能形塑出一個「合」字的意涵,希望有緣在此進出參與活動的人人,大家都能一起以「合、和、互、協」的態度來做善事、成就對世人有意義的貢獻,而這一份「合」的精神,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永續學習的團隊信念。


圖說:會後講師 林文成師兄歡喜地與同仁們簽書留影;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也分享大愛感恩R2R系列的產品-防偏光太陽眼鏡,描述資源再次回收利用,實踐「環保零廢、經濟循環」的綠色理念 (攝影:呂怡德)。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人文建築立經藏 經典傳世永留芳

圖說:透過 文成師兄的精闢分享,讓同仁們更深刻的體認慈濟建築與空間規劃,就是希望能形塑出一個「合」字的意涵,而這一份「合」的精神,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永續學習的團隊信念 (攝影:郭于禎)。慈濟志業的建築外觀,人字形的屋簷、堅固的結構、洗石子灰色的外牆,總是給人沉穩、樸實與安心的印象;走過半世紀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終於於今年的三月份,由經典雜誌正式出版一本新書 -【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詳盡的記載與研究所有慈濟建築的論述,而這一本書的作者,正是八月二十七日大愛感恩人文周會的講師 林文成建築師。

林文成師兄是台灣新竹人,民國五十年代出生於苗栗,年輕時曾立志成為一位建築師,之後也如願考取執照、成立自己的事務所。進入慈濟之後 文成師兄發揮自身良能,先後發心參與完成東勢、嘉義、竹山靜思堂的建築設計案;並協助苗栗慈濟園區的開發,現正協助苗栗慈濟靜思堂的規劃當中。

「揮灑良能身力行、研究論述立經藏」隨著慈濟50周年、走過半世紀的因緣,身為慈濟靜思弟子的 文成師兄,發了一個善願,希望能為慈濟的人文建築留下一部大藏經,恰巧當時正在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因此將自己的研究目標訂為針對慈濟建築之研究,並且於2015年6月完成「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的研究論文,同時取得清華大學的建築碩士學位。

圖說:由經典雜誌正式出版的新書 -【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詳盡的記載與研究所有慈濟建築的論述,而這一本新書的作者,正是八月二十七日大愛感恩人文周會的講師 林文成建築師 (圖片:許育仁)。透過 文成師兄的整理、研究,論述慈濟 證嚴法師對佛教精神、創立慈濟功德會的理念、以及慈濟建築歷史與四大八法的實踐,著書問世;「人文建築勤編撰、經典傳世永留芳」,期待讓海、內外讀者,能有一本完整的文獻,清楚的認識與體悟慈濟建築的人文內涵與建設理念。

對許多同仁而言,慈濟志業建築背後的意涵,可能都還是十分的陌生,於聆聽分享後,大家進一步暸解到,地小人稠的台灣,萬一災難發生時,慈濟建築堅固的醫院、學校、甚至在各社區的靜思堂,都將成為受災鄉親們的避難所救護中心,對於 證嚴法師這份用心設想與規劃,真的令人尊敬與感動。

,透過 文成師兄的精闢分享,讓大家更深刻的體認慈濟的建築,大多採用人字形的屋頂以及回字形的空間規劃,其用意就是希望能形塑出一個「合」字的意涵,希望有緣在此進出參與活動的人人,大家都能一起以「合、和、互、協」的態度來做善事、成就對世人有意義的貢獻,而這一份「合」的精神,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永續學習的團隊信念。


圖說:會後講師 林文成師兄歡喜地與同仁們簽書留影;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也分享大愛感恩R2R系列的產品-防偏光太陽眼鏡,描述資源再次回收利用,實踐「環保零廢、經濟循環」的綠色理念 (攝影:呂怡德)。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27 八月 2018

2018,08/28 獅子山伊波拉參訪團

【對象】獅子山伊波拉參訪團
【時間】2018年08月28日

0828.jpg0828-4.jpg
0828-2.jpg0828-33333.jpg

Read more

週三, 22 八月 2018

2018,08/23 台中豐原環保志工

【對象】台中豐原環保志工
【時間】2018年08月23日

0823-1.jpg0823-3.jpg
0823.jpg0823-2.jpg

Read more

用愛轉動 環保風鈴


圖說:「環保DIY工作坊」每兩個月一次於岡山環保園區進行課程,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林慧萍、張絮評等20多位學員「化廢為寶」將回收寶特瓶重新剪裁製作成環保風鈴,此環保風鈴岡山團隊將規劃在年底前製作約800個,並匯聚起來成為岡山環保教育站大型裝置藝術的圖騰做展現。  (攝影:張絮評)從一開始在寶特瓶上準確的做記號、鑽洞、畫線、剪裁、修邊到最後的穿線…看似簡單但每個步驟處處皆需要專注與細心,當風輕輕的吹,綠色「環保寶特瓶風鈴」才順利轉動。8月19日上午由高雄岡山志業園區與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環保DIY工作坊」於每兩個月一次於岡山環保園區進行課程,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林慧萍、張絮評等20多位學員「化廢為寶」將回收寶特瓶重新剪裁製作成環保風鈴,此環保風鈴岡山團隊將規劃在年底前製作約800個,並匯聚起來成為岡山環保教育站大型裝置藝術的圖騰做展現。

20180823-2.jpg本次課程一開始「環保DIY工作坊」指導老師台南慈濟志工曾雅玲師姊與學員分享,對於環保DIY平時自己是如何發想,其實可依材料歸類,談到「一切眾生皆有真如實諦理故」每一項東西裡面都有它該完成的真理,很多東西都有它的質、它的性、它的理,這樣才能夠分別製成不同的物體,應人使用的東西。有它的寶在,但是不要時,毀壞掉時,就這樣隨意丟掉了。很多的道理就是被我們忽視掉了,因此環保DIY正是引導學員一次次去了解生活周遭的回收物,如何化廢為寶再次發揮良能。

圖說:學員謝靜芬師姊分享到:「從4月份開課至今從未缺席,動力源於環保DIY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動,但覺得這是社區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本份事用心來參與,能動動手手、學一些巧思是很不一樣的感覺,差別在於材料的來源是從生活中及環保站去尋找,可以把這樣的東西在生活中再次運用,自己本身在螺絲工廠上班也將在工作坊所學習到的帶入職場中去與同事們分享。」(攝影:張絮評)學員謝靜芬師姊分享到:「從4月份開課至今從未缺席,動力源於環保DIY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動,但覺得這是社區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本份事用心來參與,能動動手手、學一些巧思是很不一樣的感覺,差別在於材料的來源是從生活中及環保站去尋找,可以把這樣的東西在生活中再次運用,自己本身在螺絲工廠上班也將在工作坊所學習到的帶入職場中去與同事們分享。」將廢物利用其實不困難,多用一點心每個人都可以。

圖說:此次在課程中化身為小老師,熟練的協助指導著上課的學員來岡山黃佳惠師姊分享到:「因為在日前課程已經學習過此風鈴的製作,藉由自己一點點經驗的傳承,透過將寶特瓶上標示製作流程,一方面也是讓大家更能清楚的掌握到訣竅。」(攝影:張絮評)「環保DIY工作坊」的成立意義經由實作共修,能將環保教育「回收再利用」的精神先植入導覽志工自己心田,進而再在傳遞於每次的參訪、活動中。此次在課程中化身為小老師,熟練的協助指導著上課的學員來岡山黃佳惠師姊分享到:「因為在日前課程已經學習過此風鈴的製作,藉由自己一點點經驗的傳承,透過將寶特瓶上標示製作流程,一方面也是讓大家更能清楚的掌握到訣竅。」在惡劣汙濁的垃圾堆中,志工如同環境的大醫王,透過維修續物命,將資源歸源再利用,清靜了大地也啟發人心,肩負使命,進而教育傳遞,啟發人心共同守護。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高雄市岡山區採訪報導

Read more

用愛轉動 環保風鈴


圖說:「環保DIY工作坊」每兩個月一次於岡山環保園區進行課程,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林慧萍、張絮評等20多位學員「化廢為寶」將回收寶特瓶重新剪裁製作成環保風鈴,此環保風鈴岡山團隊將規劃在年底前製作約800個,並匯聚起來成為岡山環保教育站大型裝置藝術的圖騰做展現。  (攝影:張絮評)從一開始在寶特瓶上準確的做記號、鑽洞、畫線、剪裁、修邊到最後的穿線…看似簡單但每個步驟處處皆需要專注與細心,當風輕輕的吹,綠色「環保寶特瓶風鈴」才順利轉動。8月19日上午由高雄岡山志業園區與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環保DIY工作坊」於每兩個月一次於岡山環保園區進行課程,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林慧萍、張絮評等20多位學員「化廢為寶」將回收寶特瓶重新剪裁製作成環保風鈴,此環保風鈴岡山團隊將規劃在年底前製作約800個,並匯聚起來成為岡山環保教育站大型裝置藝術的圖騰做展現。

20180823-2.jpg本次課程一開始「環保DIY工作坊」指導老師台南慈濟志工曾雅玲師姊與學員分享,對於環保DIY平時自己是如何發想,其實可依材料歸類,談到「一切眾生皆有真如實諦理故」每一項東西裡面都有它該完成的真理,很多東西都有它的質、它的性、它的理,這樣才能夠分別製成不同的物體,應人使用的東西。有它的寶在,但是不要時,毀壞掉時,就這樣隨意丟掉了。很多的道理就是被我們忽視掉了,因此環保DIY正是引導學員一次次去了解生活周遭的回收物,如何化廢為寶再次發揮良能。

圖說:學員謝靜芬師姊分享到:「從4月份開課至今從未缺席,動力源於環保DIY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動,但覺得這是社區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本份事用心來參與,能動動手手、學一些巧思是很不一樣的感覺,差別在於材料的來源是從生活中及環保站去尋找,可以把這樣的東西在生活中再次運用,自己本身在螺絲工廠上班也將在工作坊所學習到的帶入職場中去與同事們分享。」(攝影:張絮評)學員謝靜芬師姊分享到:「從4月份開課至今從未缺席,動力源於環保DIY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動,但覺得這是社區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本份事用心來參與,能動動手手、學一些巧思是很不一樣的感覺,差別在於材料的來源是從生活中及環保站去尋找,可以把這樣的東西在生活中再次運用,自己本身在螺絲工廠上班也將在工作坊所學習到的帶入職場中去與同事們分享。」將廢物利用其實不困難,多用一點心每個人都可以。

圖說:此次在課程中化身為小老師,熟練的協助指導著上課的學員來岡山黃佳惠師姊分享到:「因為在日前課程已經學習過此風鈴的製作,藉由自己一點點經驗的傳承,透過將寶特瓶上標示製作流程,一方面也是讓大家更能清楚的掌握到訣竅。」(攝影:張絮評)「環保DIY工作坊」的成立意義經由實作共修,能將環保教育「回收再利用」的精神先植入導覽志工自己心田,進而再在傳遞於每次的參訪、活動中。此次在課程中化身為小老師,熟練的協助指導著上課的學員來岡山黃佳惠師姊分享到:「因為在日前課程已經學習過此風鈴的製作,藉由自己一點點經驗的傳承,透過將寶特瓶上標示製作流程,一方面也是讓大家更能清楚的掌握到訣竅。」在惡劣汙濁的垃圾堆中,志工如同環境的大醫王,透過維修續物命,將資源歸源再利用,清靜了大地也啟發人心,肩負使命,進而教育傳遞,啟發人心共同守護。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高雄市岡山區採訪報導

Read more

週二, 21 八月 2018

匯聚愛能量 減碳惜大地

圖說:柬埔寨慈濟志工邀約啟華學校、馬德旺學校13位老師,以及柬華理事會15人,來到台灣慈濟大學華語文中心進行交流,不只精進中文,也更深入了解慈濟人文,要把靜思語教學、環保教育等等帶回柬埔寨。8月18日上午,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實作、科技館導覽,及大愛感恩科技分享。(圖片:虞珊明)為了延續22年前的緣分,柬埔寨慈濟志工邀約啟華學校、馬德旺學校13位老師,以及柬華理事會15人,來到台灣慈濟大學華語中心進行交流,不只精進中文,也更深入了解慈濟人文,要把靜思語教學、環保教育等等帶回柬埔寨。8月18日上午,在華語中心行政推廣組 黃姿霈陪同下,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實作、科技館導覽,並且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慈濟環保的源起及大愛感恩慈悲科技的今昔。

圖說:1996年慈濟援助柬埔寨,幫啟華學校蓋學校,啟華學校校長 黃明忠帶著感恩心前來交流學習,相信慈濟這個做慈善事的團體能夠正面的影響學生們。(照片:虞珊明)1996年慈濟援助柬埔寨,幫啟華學校蓋校舍,啟華學校校長 黃明忠帶著感恩心前來交流學習,相信慈濟這個做慈善事的團體能夠正面的影響學生們。慈濟柬埔寨本土志工潘曉彤也分享:「藉這個營隊能夠接引老師們認識慈濟,然後回去的話就是帶他們參加我們去做慈善。」

虞珊明問到:「柬埔寨現在與28年前,當時台灣普遍對於環保觀念的不足,證嚴上人『鼓掌雙手做環保』的呼籲,情況應該是相彷彿。有賴在座的老師們發揮教育的力量,建立環保觀念、啟動環保回收。」虞珊明分享中提到:「愛是未來希望。」,並且引用印尼紅溪河的孩子哈山(簡呈洋)翻轉人生的故事,說明2002年印尼雅加達的黑色心臟紅溪河氾濫,印尼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慈示之下,帶動當地企業家與政府合作,投入龐大的人力與物力,進行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等『五管齊下』。用以激勵並提醒大家:「柬埔寨環保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圖說:慈濟柬埔寨本土志工潘曉彤也分享:「藉這個營隊能夠接引老師們認識慈濟,然後回去的話就是帶他們參加我們去做慈善。」慈濟環保三變淨土,一變,從早期回收分類開始;二變,到大愛感恩使用保特瓶製作環保毛毯與衣物;三變,如今已經再進階到使用製作毛毯的邊腳料,製作毛毯、背心、椅子等多項智慧塑膠產品。一路走來都是慈濟人用大愛共伴、用寸步鋪路。虞珊明引用證嚴上人的期許:「要將愛的能量會合起來,不要輕視自己一念的虔誠,不要疏忽掉自己一分的力量,人人要發揮這分的愛心,愛惜天空,讓空氣能減碳,愛惜大地,人人環保,也要愛惜人類。」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匯聚愛能量 減碳惜大地

圖說:柬埔寨慈濟志工邀約啟華學校、馬德旺學校13位老師,以及柬華理事會15人,來到台灣慈濟大學華語文中心進行交流,不只精進中文,也更深入了解慈濟人文,要把靜思語教學、環保教育等等帶回柬埔寨。8月18日上午,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實作、科技館導覽,及大愛感恩科技分享。(圖片:虞珊明)為了延續22年前的緣分,柬埔寨慈濟志工邀約啟華學校、馬德旺學校13位老師,以及柬華理事會15人,來到台灣慈濟大學華語中心進行交流,不只精進中文,也更深入了解慈濟人文,要把靜思語教學、環保教育等等帶回柬埔寨。8月18日上午,在華語中心行政推廣組 黃姿霈陪同下,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實作、科技館導覽,並且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慈濟環保的源起及大愛感恩慈悲科技的今昔。

圖說:1996年慈濟援助柬埔寨,幫啟華學校蓋學校,啟華學校校長 黃明忠帶著感恩心前來交流學習,相信慈濟這個做慈善事的團體能夠正面的影響學生們。(照片:虞珊明)1996年慈濟援助柬埔寨,幫啟華學校蓋校舍,啟華學校校長 黃明忠帶著感恩心前來交流學習,相信慈濟這個做慈善事的團體能夠正面的影響學生們。慈濟柬埔寨本土志工潘曉彤也分享:「藉這個營隊能夠接引老師們認識慈濟,然後回去的話就是帶他們參加我們去做慈善。」

虞珊明問到:「柬埔寨現在與28年前,當時台灣普遍對於環保觀念的不足,證嚴上人『鼓掌雙手做環保』的呼籲,情況應該是相彷彿。有賴在座的老師們發揮教育的力量,建立環保觀念、啟動環保回收。」虞珊明分享中提到:「愛是未來希望。」,並且引用印尼紅溪河的孩子哈山(簡呈洋)翻轉人生的故事,說明2002年印尼雅加達的黑色心臟紅溪河氾濫,印尼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慈示之下,帶動當地企業家與政府合作,投入龐大的人力與物力,進行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等『五管齊下』。用以激勵並提醒大家:「柬埔寨環保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圖說:慈濟柬埔寨本土志工潘曉彤也分享:「藉這個營隊能夠接引老師們認識慈濟,然後回去的話就是帶他們參加我們去做慈善。」慈濟環保三變淨土,一變,從早期回收分類開始;二變,到大愛感恩使用保特瓶製作環保毛毯與衣物;三變,如今已經再進階到使用製作毛毯的邊腳料,製作毛毯、背心、椅子等多項智慧塑膠產品。一路走來都是慈濟人用大愛共伴、用寸步鋪路。虞珊明引用證嚴上人的期許:「要將愛的能量會合起來,不要輕視自己一念的虔誠,不要疏忽掉自己一分的力量,人人要發揮這分的愛心,愛惜天空,讓空氣能減碳,愛惜大地,人人環保,也要愛惜人類。」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20 八月 2018

當慈悲科技 遇上慈科大姊妹校同學

圖說:雖然最終同學們的表演大多超過了預計的時間,但足具創意,融入戲劇、橫笛演奏、b-box口技等方式呈現,讓慈悲科技產品人文意涵更添增了年輕人的活力。(攝影/楊竣翔)慈濟科技大學每年暑假都會邀請各國姊妹校學員前來台灣花蓮參加營隊,也會邀約大愛感恩科技於營隊課程分享,今年日期落在八月十五日。有別與往年,大愛感恩科技除了透過慈悲科技系列介紹慈善與環保的理念,更增加與同學們的互動,讓同學在聽完慈悲科技系列後,現場各組自行發揮創意,為慈悲科技產品設計並表演富有人文與愛的「廣告」,並集體票選最佳作品。而想出這樣的互動模式,要感恩日前參加資誠CSR校園種子營隊時所得到的靈感。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每年暑假都會邀請各國姊妹校學員前來台灣花蓮參加營隊,也會邀約大愛感恩科技於營隊課程分享,今年日期落在八月十五日。(攝影/楊竣翔)「每件大愛感恩產品,背後都有慈善的足跡,與愛的故事。透過創意,嘗試將這些人文設計進各組的產品廣告中,感動人心,就會是最好的宣傳。」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在介紹完大愛感恩理念與慈悲科技系列後,引導同學進行一場慈悲科技的創意競賽。在各組抽籤選定一項慈悲科技產品後,「大家有30分鐘的時間創作腳本,可以透過戲劇、新聞或任何創意的方式呈現您手上的這件產品特性與人文,上台呈現時間為1分鐘。表演結束後,各組將票選您認為最好的一組,當然,不能選自己這組。」雖然最終同學們的表演大多超過了預計的時間,但足具創意,融入戲劇、橫笛演奏、b-box口技等方式呈現,讓慈悲科技產品人文意涵更添增了年輕人的活力。

「您們剛剛推廣的產品,銷售後最終所得100%回饋慈善。這樣的企業,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現有社會問題,稱之為『社會企業』。」課程分享的最後,同仁也期許同學們在畢業後投身社會企業,讓自己的工作有意義,也發揮生命利他的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花蓮報導

Read more

當慈悲科技 遇上慈科大姊妹校同學

圖說:雖然最終同學們的表演大多超過了預計的時間,但足具創意,融入戲劇、橫笛演奏、b-box口技等方式呈現,讓慈悲科技產品人文意涵更添增了年輕人的活力。(攝影/楊竣翔)慈濟科技大學每年暑假都會邀請各國姊妹校學員前來台灣花蓮參加營隊,也會邀約大愛感恩科技於營隊課程分享,今年日期落在八月十五日。有別與往年,大愛感恩科技除了透過慈悲科技系列介紹慈善與環保的理念,更增加與同學們的互動,讓同學在聽完慈悲科技系列後,現場各組自行發揮創意,為慈悲科技產品設計並表演富有人文與愛的「廣告」,並集體票選最佳作品。而想出這樣的互動模式,要感恩日前參加資誠CSR校園種子營隊時所得到的靈感。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每年暑假都會邀請各國姊妹校學員前來台灣花蓮參加營隊,也會邀約大愛感恩科技於營隊課程分享,今年日期落在八月十五日。(攝影/楊竣翔)「每件大愛感恩產品,背後都有慈善的足跡,與愛的故事。透過創意,嘗試將這些人文設計進各組的產品廣告中,感動人心,就會是最好的宣傳。」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在介紹完大愛感恩理念與慈悲科技系列後,引導同學進行一場慈悲科技的創意競賽。在各組抽籤選定一項慈悲科技產品後,「大家有30分鐘的時間創作腳本,可以透過戲劇、新聞或任何創意的方式呈現您手上的這件產品特性與人文,上台呈現時間為1分鐘。表演結束後,各組將票選您認為最好的一組,當然,不能選自己這組。」雖然最終同學們的表演大多超過了預計的時間,但足具創意,融入戲劇、橫笛演奏、b-box口技等方式呈現,讓慈悲科技產品人文意涵更添增了年輕人的活力。

「您們剛剛推廣的產品,銷售後最終所得100%回饋慈善。這樣的企業,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現有社會問題,稱之為『社會企業』。」課程分享的最後,同仁也期許同學們在畢業後投身社會企業,讓自己的工作有意義,也發揮生命利他的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花蓮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