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2018

週五, 31 八月 2018

體悟無常生命重生 灑播希望種子

圖說1:8月28日的上午,來自獅子山伊波拉的倖存者來台灣,在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曾慈慧師姊陪同下,參訪台北內湖環保教育園區。(攝影:陳昱綺)

8月28日的上午,來自獅子山伊波拉的倖存者來台灣,在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曾慈慧師姊陪同下,參訪台北內湖環保教育園區,並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內湖概念館參訪。曾慈慧師姊分享因緣:「帶三位來自獅子山伊波拉的倖存者來台灣,倖存者來自三個村落 Koindu, Waterloo, Freetown 三個村,每一個村落都是一個種子,真正希望看到他們生命重生之後有機會回饋社區。當地政府新總統推動『全國清潔日』,每個禮拜六的早上六點到下午兩點,全國清潔日清掃家園。(我們)不希望他們把垃圾集中燒掉,希望他們親自看到慈濟在整個環保觀念帶動,老菩薩身體力行,環保的分類,資源的回收。回去結合政府、企業家、帶動整個社區。」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高專楊竣翔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緣起,及研發產品的因緣,皆因證嚴上人疼惜志工的一念心,因應平時賑災/備災的需求,因關懷社會事件而研發、因人性有“愛”而研發、因解決環境問題而研發,「慈悲科技/壓力布/智慧塑膠/回收再回收」系列等多元科技產品,也榮獲外界數項國際性獎項之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將會精益求精、做中學學中覺。

獅子山訪客分享:「我感受到的是『無所求的付出』。將這些平常沒有人要的垃圾轉化成有用的物品,令我印象深刻,我也認為這是能讓世界變得更友善居住的方式。」

獅子山訪客分享:「來到大愛感恩令我大開眼界,讓我們見識到如何透過社區志工與回收的力量來保護我們的環境。不僅如此,見證這些難以置信的環保產品令我非常驚訝,我們的團隊皆受啟發,也給予我們回國後跟政府與社區接洽,啟動寶特瓶回收分類的動力。同時我們也會與當地機構接洽,希望能將垃圾轉化成有用的資源。今日來訪非常開心、非常了不起。」

期待獅子山訪客回到當地都是一粒種子,不但將在台灣看到的環保理念與實踐傳遞下去,更能身體力行,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環保的重要性,未來環保永續的目標「共知、共識、共行」,大愛感恩科技期待與大眾一同「續物命、造福慧」。


大愛感恩科技 陳昱綺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2:獅子山訪客分享:「我感受到的是「無所求的付出」。將這些平常沒有人要的垃圾轉化成有用的物品,令我印象深刻,我也認為這是能讓世界變得更友善居住的方式。」(左邊)(攝影:陳昱綺)

 

 

圖說3:獅子山訪客分享:「來到大愛感恩令我大開眼界,讓我們見識到如何透過社區志工與回收的力量來保護我們的環境。不僅如此,見證這些難以置信的環保產品令我非常驚訝,我們的團隊皆受啟發,也給予我們回國後跟政府與社區接洽,啟動寶特瓶回收分類的動力。同時我們也會與當地機構接洽,希望能將垃圾轉化成有用的資源。今日來訪非常開心、非常了不起。」(攝影:陳昱綺)

Read more

體悟無常生命重生 灑播希望種子

圖說1:8月28日的上午,來自獅子山伊波拉的倖存者來台灣,在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曾慈慧師姊陪同下,參訪台北內湖環保教育園區。(攝影:陳昱綺)

8月28日的上午,來自獅子山伊波拉的倖存者來台灣,在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曾慈慧師姊陪同下,參訪台北內湖環保教育園區,並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內湖概念館參訪。曾慈慧師姊分享因緣:「帶三位來自獅子山伊波拉的倖存者來台灣,倖存者來自三個村落 Koindu, Waterloo, Freetown 三個村,每一個村落都是一個種子,真正希望看到他們生命重生之後有機會回饋社區。當地政府新總統推動『全國清潔日』,每個禮拜六的早上六點到下午兩點,全國清潔日清掃家園。(我們)不希望他們把垃圾集中燒掉,希望他們親自看到慈濟在整個環保觀念帶動,老菩薩身體力行,環保的分類,資源的回收。回去結合政府、企業家、帶動整個社區。」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高專楊竣翔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緣起,及研發產品的因緣,皆因證嚴上人疼惜志工的一念心,因應平時賑災/備災的需求,因關懷社會事件而研發、因人性有“愛”而研發、因解決環境問題而研發,「慈悲科技/壓力布/智慧塑膠/回收再回收」系列等多元科技產品,也榮獲外界數項國際性獎項之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將會精益求精、做中學學中覺。

獅子山訪客分享:「我感受到的是『無所求的付出』。將這些平常沒有人要的垃圾轉化成有用的物品,令我印象深刻,我也認為這是能讓世界變得更友善居住的方式。」

獅子山訪客分享:「來到大愛感恩令我大開眼界,讓我們見識到如何透過社區志工與回收的力量來保護我們的環境。不僅如此,見證這些難以置信的環保產品令我非常驚訝,我們的團隊皆受啟發,也給予我們回國後跟政府與社區接洽,啟動寶特瓶回收分類的動力。同時我們也會與當地機構接洽,希望能將垃圾轉化成有用的資源。今日來訪非常開心、非常了不起。」

期待獅子山訪客回到當地都是一粒種子,不但將在台灣看到的環保理念與實踐傳遞下去,更能身體力行,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環保的重要性,未來環保永續的目標「共知、共識、共行」,大愛感恩科技期待與大眾一同「續物命、造福慧」。


大愛感恩科技 陳昱綺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2:獅子山訪客分享:「我感受到的是「無所求的付出」。將這些平常沒有人要的垃圾轉化成有用的物品,令我印象深刻,我也認為這是能讓世界變得更友善居住的方式。」(左邊)(攝影:陳昱綺)

 

 

圖說3:獅子山訪客分享:「來到大愛感恩令我大開眼界,讓我們見識到如何透過社區志工與回收的力量來保護我們的環境。不僅如此,見證這些難以置信的環保產品令我非常驚訝,我們的團隊皆受啟發,也給予我們回國後跟政府與社區接洽,啟動寶特瓶回收分類的動力。同時我們也會與當地機構接洽,希望能將垃圾轉化成有用的資源。今日來訪非常開心、非常了不起。」(攝影:陳昱綺)

Read more

週四, 30 八月 2018

2018,08/31中美洲企業研習營

【對象】中美洲企業研習營
【時間】2018年08月31日

0831-1.jpg0831-3.jpg
0831-2.jpg0831-4.jpg

Read more

2018天下企業公民 大愛感恩再度獲獎

圖說:主辦單位邀請連續三年2015-2017年獲利之公開發行公司,及天下雜誌二千大調查與專家學者推薦之本地企業、在台外商共181家符合參與資格。並分大型企業、中堅企業、外商企業、小巨人四組評選,共29家獲獎。(天下雜誌提供)到底什麼樣的企業,得人信賴?到底什麼樣的企業,是未來的典範?企業不應只是獲利的工具,更應是負責任的公民。未來的領導級企業,不只是商業世界的領導,也將是社會的領導力量。8月29日下午,董事長黃華德代表出席,參加2018「天下企業公民獎」頒獎典禮,獲獎單位包括大愛感恩科技等29家具備CSR精神的企業,肯定這些台灣企業標竿,將是台灣社會往清明、進步、關懷,永續價值發展的關鍵力量。是台灣躍向世界舞台、展現世界公民企圖的關鍵。

天下企業公民獎,舉辦12年以來,與世界同步,以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等指標,評選出台灣最具未來性的新價值企業。為企業接軌國際,訂定競爭力新標準。1994年,《天下雜誌》率先倡導「企業公民」(CSR)概念,並在年度「標竿企業」評比中,加入「企業公民」(CSR)評分項目。2007年開始,「企業公民」(CSR)指標獨立成為「企業公民獎」(CSR),評選出廣為企業重視的「天下企業公民TOP 50」,成為帶動台灣社會躍昇的重要力量。

20180831-2.jpg本次評選,主辦單位邀請連續三年2015-2017年獲利之公開發行公司,及天下雜誌二千大調查與專家學者推薦之本地企業、在台外商共181家符合參與資格。並分大型企業、中堅企業、外商企業、小巨人四組評選,共29家獲獎。大愛感恩黃華德董事長從頒獎人環保署李應元署長手中接過「2018天下企業公民獎-小巨人獎」獎盃。表揚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科技」與人道組織的「慈悲精神」所研發,用來保護賑災人員之安全,使賑災人員能更有效地進行救援之多項「慈悲科技」產品。

譬如,結合回收寶特瓶的環保紡織科技與再生太陽能技術,模擬惡劣環境無水無電的狀況,大愛感恩選擇利用太陽能電池板轉變太陽能為電能,提供臨時性充電使用。除此之外,顧及八仙塵爆燒燙傷患者復健的舒適度與效果,與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共同開發的機能性壓力衣,歷經十代的改良,終於開發出涼感透氣、吸濕快乾、高彈力之壓力衣布料,幫助燒燙傷患者盡早回歸正常生活,大愛感恩願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

圖說:天下企業公民獎,舉辦12年以來,與世界同步,以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等指標,評選出台灣最具未來性的新價值企業。為企業接軌國際,訂定競爭力新標準。(天下雜誌提供)「在企業內為同仁形塑『為工作而生活,而非為生活而工作』的大愛感恩科技,獨特的成立背景與文化堪稱是一間流著CSR血液的企業,無論是其為賑災人員安全與效率所研發的產品,或從減廢到零廢,延續物命的諸多作為,都在在展現其對台灣這塊土地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這次在 “ 公司治理 “ 及 “ 社會參與 “ 兩項都得到評審的最高評分,也期待持續推動環保『心』行動,從『心』開始,作為『永續』思維的這一雙綠色的推手。邀約大家用鼓掌雙手,做環保、預約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8年 天下企業公民獎-小巨人獎

圖說:主辦單位邀請連續三年2015-2017年獲利之公開發行公司,及天下雜誌二千大調查與專家學者推薦之本地企業、在台外商共181家符合參與資格。並分大型企業、中堅企業、外商企業、小巨人四組評選,共29家獲獎。(天下雜誌提供)到底什麼樣的企業,得人信賴?到底什麼樣的企業,是未來的典範?企業不應只是獲利的工具,更應是負責任的公民。未來的領導級企業,不只是商業世界的領導,也將是社會的領導力量。8月29日下午,董事長黃華德代表出席,參加2018「天下企業公民獎」頒獎典禮,獲獎單位包括大愛感恩科技等29家具備CSR精神的企業,肯定這些台灣企業標竿,將是台灣社會往清明、進步、關懷,永續價值發展的關鍵力量。是台灣躍向世界舞台、展現世界公民企圖的關鍵。

天下企業公民獎,舉辦12年以來,與世界同步,以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等指標,評選出台灣最具未來性的新價值企業。為企業接軌國際,訂定競爭力新標準。1994年,《天下雜誌》率先倡導「企業公民」(CSR)概念,並在年度「標竿企業」評比中,加入「企業公民」(CSR)評分項目。2007年開始,「企業公民」(CSR)指標獨立成為「企業公民獎」(CSR),評選出廣為企業重視的「天下企業公民TOP 50」,成為帶動台灣社會躍昇的重要力量。

20180831-2.jpg本次評選,主辦單位邀請連續三年2015-2017年獲利之公開發行公司,及天下雜誌二千大調查與專家學者推薦之本地企業、在台外商共181家符合參與資格。並分大型企業、中堅企業、外商企業、小巨人四組評選,共29家獲獎。大愛感恩黃華德董事長從頒獎人環保署李應元署長手中接過「2018天下企業公民獎-小巨人獎」獎盃。表揚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科技」與人道組織的「慈悲精神」所研發,用來保護賑災人員之安全,使賑災人員能更有效地進行救援之多項「慈悲科技」產品。

譬如,結合回收寶特瓶的環保紡織科技與再生太陽能技術,模擬惡劣環境無水無電的狀況,大愛感恩選擇利用太陽能電池板轉變太陽能為電能,提供臨時性充電使用。除此之外,顧及八仙塵爆燒燙傷患者復健的舒適度與效果,與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共同開發的機能性壓力衣,歷經十代的改良,終於開發出涼感透氣、吸濕快乾、高彈力之壓力衣布料,幫助燒燙傷患者盡早回歸正常生活,大愛感恩願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

圖說:天下企業公民獎,舉辦12年以來,與世界同步,以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等指標,評選出台灣最具未來性的新價值企業。為企業接軌國際,訂定競爭力新標準。(天下雜誌提供)「在企業內為同仁形塑『為工作而生活,而非為生活而工作』的大愛感恩科技,獨特的成立背景與文化堪稱是一間流著CSR血液的企業,無論是其為賑災人員安全與效率所研發的產品,或從減廢到零廢,延續物命的諸多作為,都在在展現其對台灣這塊土地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這次在 “ 公司治理 “ 及 “ 社會參與 “ 兩項都得到評審的最高評分,也期待持續推動環保『心』行動,從『心』開始,作為『永續』思維的這一雙綠色的推手。邀約大家用鼓掌雙手,做環保、預約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

2018天下企業公民 大愛感恩再度獲獎

圖說:主辦單位邀請連續三年2015-2017年獲利之公開發行公司,及天下雜誌二千大調查與專家學者推薦之本地企業、在台外商共181家符合參與資格。並分大型企業、中堅企業、外商企業、小巨人四組評選,共29家獲獎。(天下雜誌提供)到底什麼樣的企業,得人信賴?到底什麼樣的企業,是未來的典範?企業不應只是獲利的工具,更應是負責任的公民。未來的領導級企業,不只是商業世界的領導,也將是社會的領導力量。8月29日下午,董事長黃華德代表出席,參加2018「天下企業公民獎」頒獎典禮,獲獎單位包括大愛感恩科技等29家具備CSR精神的企業,肯定這些台灣企業標竿,將是台灣社會往清明、進步、關懷,永續價值發展的關鍵力量。是台灣躍向世界舞台、展現世界公民企圖的關鍵。

天下企業公民獎,舉辦12年以來,與世界同步,以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等指標,評選出台灣最具未來性的新價值企業。為企業接軌國際,訂定競爭力新標準。1994年,《天下雜誌》率先倡導「企業公民」(CSR)概念,並在年度「標竿企業」評比中,加入「企業公民」(CSR)評分項目。2007年開始,「企業公民」(CSR)指標獨立成為「企業公民獎」(CSR),評選出廣為企業重視的「天下企業公民TOP 50」,成為帶動台灣社會躍昇的重要力量。

20180831-2.jpg本次評選,主辦單位邀請連續三年2015-2017年獲利之公開發行公司,及天下雜誌二千大調查與專家學者推薦之本地企業、在台外商共181家符合參與資格。並分大型企業、中堅企業、外商企業、小巨人四組評選,共29家獲獎。大愛感恩黃華德董事長從頒獎人環保署李應元署長手中接過「2018天下企業公民獎-小巨人獎」獎盃。表揚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科技」與人道組織的「慈悲精神」所研發,用來保護賑災人員之安全,使賑災人員能更有效地進行救援之多項「慈悲科技」產品。

譬如,結合回收寶特瓶的環保紡織科技與再生太陽能技術,模擬惡劣環境無水無電的狀況,大愛感恩選擇利用太陽能電池板轉變太陽能為電能,提供臨時性充電使用。除此之外,顧及八仙塵爆燒燙傷患者復健的舒適度與效果,與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共同開發的機能性壓力衣,歷經十代的改良,終於開發出涼感透氣、吸濕快乾、高彈力之壓力衣布料,幫助燒燙傷患者盡早回歸正常生活,大愛感恩願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

圖說:天下企業公民獎,舉辦12年以來,與世界同步,以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等指標,評選出台灣最具未來性的新價值企業。為企業接軌國際,訂定競爭力新標準。(天下雜誌提供)「在企業內為同仁形塑『為工作而生活,而非為生活而工作』的大愛感恩科技,獨特的成立背景與文化堪稱是一間流著CSR血液的企業,無論是其為賑災人員安全與效率所研發的產品,或從減廢到零廢,延續物命的諸多作為,都在在展現其對台灣這塊土地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這次在 “ 公司治理 “ 及 “ 社會參與 “ 兩項都得到評審的最高評分,也期待持續推動環保『心』行動,從『心』開始,作為『永續』思維的這一雙綠色的推手。邀約大家用鼓掌雙手,做環保、預約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三, 29 八月 2018

2018,08/30 臺北國際水環境論壇動態展示

【對象】臺北國際水環境論壇動態展示
【時間】2018年08月30日

0830.jpg0830-2.jpg
0830-3.jpg0830-1.jpg

Read more

做環保來減碳 過生活很簡單

圖說: 8月23日來自台中豐原的環保菩薩,一行將近40多人,來到內湖環保園區,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將回收寶特瓶再次製成每一件環保心品。(攝影:沈宛融)「你們知道寶特瓶是用哪一種塑膠材質做成的呢?」「PET」一位活力十足的環保菩薩大聲回應。8月23日,來自台中豐原的環保菩薩,將近40多人,來到內湖環保園區,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將回收寶特瓶再次製成每一件環保心品。

很多人聽聞過大愛感恩科技,卻不清楚每件環保心品所賦予它不同的意義。此次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及同仁張絮評,用生動活潑的問答方式來分享,「為什麼大愛感恩科技只做一款環保太陽眼鏡,是有什麼特別地方?」「眼鏡行裡有好幾百款的眼鏡,但是卻沒有一支是用廢棄毛毯布邊所製成,而且還可以防眩光/護目…等多種功能。」市面上有許多相似的,但是沒有如此多功用,如此貼近人心的產品,此次透過一問一答讓環保菩薩們可以用更貼近他們的角度來了解何謂大愛感恩科技。

「我出門都是走路,不然就是搭乘大眾運輸,這樣可以把石油省下來,而且每次沿路走回家,只要看到寶特瓶、紙箱…等回收物品,就會撿起來,這樣一路檢回家,做環保讓我感覺自己還很年輕!」台中豐原的環保菩薩呂惠足分享。而原本只是聽聞過,卻不清楚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菩薩陳翠娟分享到:「之前只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慈悲科技,但是今天聽完之後,更細膩、更符合人性,不只是慈悲科技,是真的可以融入我們生活裡面,而且重點是不管哪一件產品,不只可以使用,背後都還可以說出動人的故事。」

圖說: 此次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及同仁張絮評,用生動活潑的問答方式來分享,透過一問一答讓環保菩薩們可以用更貼近他們的角度來了解何謂大愛感恩科技。(攝影:沈宛融)誰說做環保一定要在環保站,誰說環保不能融入生活,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心品融入生活中,讓日常生活裡也可以做環保,只要有心,生活裡的小事情也可以是環保,讓我們付出行動,將環保融入生活,一起做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沈宛融 台北市內湖環保園區採訪報導

Read more

做環保來減碳 過生活很簡單

圖說: 8月23日來自台中豐原的環保菩薩,一行將近40多人,來到內湖環保園區,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將回收寶特瓶再次製成每一件環保心品。(攝影:沈宛融)「你們知道寶特瓶是用哪一種塑膠材質做成的呢?」「PET」一位活力十足的環保菩薩大聲回應。8月23日,來自台中豐原的環保菩薩,將近40多人,來到內湖環保園區,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將回收寶特瓶再次製成每一件環保心品。

很多人聽聞過大愛感恩科技,卻不清楚每件環保心品所賦予它不同的意義。此次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及同仁張絮評,用生動活潑的問答方式來分享,「為什麼大愛感恩科技只做一款環保太陽眼鏡,是有什麼特別地方?」「眼鏡行裡有好幾百款的眼鏡,但是卻沒有一支是用廢棄毛毯布邊所製成,而且還可以防眩光/護目…等多種功能。」市面上有許多相似的,但是沒有如此多功用,如此貼近人心的產品,此次透過一問一答讓環保菩薩們可以用更貼近他們的角度來了解何謂大愛感恩科技。

「我出門都是走路,不然就是搭乘大眾運輸,這樣可以把石油省下來,而且每次沿路走回家,只要看到寶特瓶、紙箱…等回收物品,就會撿起來,這樣一路檢回家,做環保讓我感覺自己還很年輕!」台中豐原的環保菩薩呂惠足分享。而原本只是聽聞過,卻不清楚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菩薩陳翠娟分享到:「之前只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慈悲科技,但是今天聽完之後,更細膩、更符合人性,不只是慈悲科技,是真的可以融入我們生活裡面,而且重點是不管哪一件產品,不只可以使用,背後都還可以說出動人的故事。」

圖說: 此次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及同仁張絮評,用生動活潑的問答方式來分享,透過一問一答讓環保菩薩們可以用更貼近他們的角度來了解何謂大愛感恩科技。(攝影:沈宛融)誰說做環保一定要在環保站,誰說環保不能融入生活,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心品融入生活中,讓日常生活裡也可以做環保,只要有心,生活裡的小事情也可以是環保,讓我們付出行動,將環保融入生活,一起做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沈宛融 台北市內湖環保園區採訪報導

Read more

週二, 28 八月 2018

2018,08/29 天下雜誌頒獎典禮

【對象】天下雜誌頒獎典禮
【時間】2018年08月29日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8_08_0829.jpg

Read more

人文建築立經藏 經典傳世永留芳

圖說:透過 文成師兄的精闢分享,讓同仁們更深刻的體認慈濟建築與空間規劃,就是希望能形塑出一個「合」字的意涵,而這一份「合」的精神,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永續學習的團隊信念 (攝影:郭于禎)。慈濟志業的建築外觀,人字形的屋簷、堅固的結構、洗石子灰色的外牆,總是給人沉穩、樸實與安心的印象;走過半世紀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終於於今年的三月份,由經典雜誌正式出版一本新書 -【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詳盡的記載與研究所有慈濟建築的論述,而這一本書的作者,正是八月二十七日大愛感恩人文周會的講師 林文成建築師。

林文成師兄是台灣新竹人,民國五十年代出生於苗栗,年輕時曾立志成為一位建築師,之後也如願考取執照、成立自己的事務所。進入慈濟之後 文成師兄發揮自身良能,先後發心參與完成東勢、嘉義、竹山靜思堂的建築設計案;並協助苗栗慈濟園區的開發,現正協助苗栗慈濟靜思堂的規劃當中。

「揮灑良能身力行、研究論述立經藏」隨著慈濟50周年、走過半世紀的因緣,身為慈濟靜思弟子的 文成師兄,發了一個善願,希望能為慈濟的人文建築留下一部大藏經,恰巧當時正在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因此將自己的研究目標訂為針對慈濟建築之研究,並且於2015年6月完成「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的研究論文,同時取得清華大學的建築碩士學位。

圖說:由經典雜誌正式出版的新書 -【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詳盡的記載與研究所有慈濟建築的論述,而這一本新書的作者,正是八月二十七日大愛感恩人文周會的講師 林文成建築師 (圖片:許育仁)。透過 文成師兄的整理、研究,論述慈濟 證嚴法師對佛教精神、創立慈濟功德會的理念、以及慈濟建築歷史與四大八法的實踐,著書問世;「人文建築勤編撰、經典傳世永留芳」,期待讓海、內外讀者,能有一本完整的文獻,清楚的認識與體悟慈濟建築的人文內涵與建設理念。

對許多同仁而言,慈濟志業建築背後的意涵,可能都還是十分的陌生,於聆聽分享後,大家進一步暸解到,地小人稠的台灣,萬一災難發生時,慈濟建築堅固的醫院、學校、甚至在各社區的靜思堂,都將成為受災鄉親們的避難所救護中心,對於 證嚴法師這份用心設想與規劃,真的令人尊敬與感動。

,透過 文成師兄的精闢分享,讓大家更深刻的體認慈濟的建築,大多採用人字形的屋頂以及回字形的空間規劃,其用意就是希望能形塑出一個「合」字的意涵,希望有緣在此進出參與活動的人人,大家都能一起以「合、和、互、協」的態度來做善事、成就對世人有意義的貢獻,而這一份「合」的精神,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永續學習的團隊信念。


圖說:會後講師 林文成師兄歡喜地與同仁們簽書留影;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也分享大愛感恩R2R系列的產品-防偏光太陽眼鏡,描述資源再次回收利用,實踐「環保零廢、經濟循環」的綠色理念 (攝影:呂怡德)。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人文建築立經藏 經典傳世永留芳

圖說:透過 文成師兄的精闢分享,讓同仁們更深刻的體認慈濟建築與空間規劃,就是希望能形塑出一個「合」字的意涵,而這一份「合」的精神,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永續學習的團隊信念 (攝影:郭于禎)。慈濟志業的建築外觀,人字形的屋簷、堅固的結構、洗石子灰色的外牆,總是給人沉穩、樸實與安心的印象;走過半世紀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終於於今年的三月份,由經典雜誌正式出版一本新書 -【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詳盡的記載與研究所有慈濟建築的論述,而這一本書的作者,正是八月二十七日大愛感恩人文周會的講師 林文成建築師。

林文成師兄是台灣新竹人,民國五十年代出生於苗栗,年輕時曾立志成為一位建築師,之後也如願考取執照、成立自己的事務所。進入慈濟之後 文成師兄發揮自身良能,先後發心參與完成東勢、嘉義、竹山靜思堂的建築設計案;並協助苗栗慈濟園區的開發,現正協助苗栗慈濟靜思堂的規劃當中。

「揮灑良能身力行、研究論述立經藏」隨著慈濟50周年、走過半世紀的因緣,身為慈濟靜思弟子的 文成師兄,發了一個善願,希望能為慈濟的人文建築留下一部大藏經,恰巧當時正在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因此將自己的研究目標訂為針對慈濟建築之研究,並且於2015年6月完成「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的研究論文,同時取得清華大學的建築碩士學位。

圖說:由經典雜誌正式出版的新書 -【慈濟建築及其宗教精神】,詳盡的記載與研究所有慈濟建築的論述,而這一本新書的作者,正是八月二十七日大愛感恩人文周會的講師 林文成建築師 (圖片:許育仁)。透過 文成師兄的整理、研究,論述慈濟 證嚴法師對佛教精神、創立慈濟功德會的理念、以及慈濟建築歷史與四大八法的實踐,著書問世;「人文建築勤編撰、經典傳世永留芳」,期待讓海、內外讀者,能有一本完整的文獻,清楚的認識與體悟慈濟建築的人文內涵與建設理念。

對許多同仁而言,慈濟志業建築背後的意涵,可能都還是十分的陌生,於聆聽分享後,大家進一步暸解到,地小人稠的台灣,萬一災難發生時,慈濟建築堅固的醫院、學校、甚至在各社區的靜思堂,都將成為受災鄉親們的避難所救護中心,對於 證嚴法師這份用心設想與規劃,真的令人尊敬與感動。

,透過 文成師兄的精闢分享,讓大家更深刻的體認慈濟的建築,大多採用人字形的屋頂以及回字形的空間規劃,其用意就是希望能形塑出一個「合」字的意涵,希望有緣在此進出參與活動的人人,大家都能一起以「合、和、互、協」的態度來做善事、成就對世人有意義的貢獻,而這一份「合」的精神,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永續學習的團隊信念。


圖說:會後講師 林文成師兄歡喜地與同仁們簽書留影;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也分享大愛感恩R2R系列的產品-防偏光太陽眼鏡,描述資源再次回收利用,實踐「環保零廢、經濟循環」的綠色理念 (攝影:呂怡德)。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27 八月 2018

2018,08/28 獅子山伊波拉參訪團

【對象】獅子山伊波拉參訪團
【時間】2018年08月28日

0828.jpg0828-4.jpg
0828-2.jpg0828-33333.jpg

Read more

週三, 22 八月 2018

2018,08/23 台中豐原環保志工

【對象】台中豐原環保志工
【時間】2018年08月23日

0823-1.jpg0823-3.jpg
0823.jpg0823-2.jpg

Read more

用愛轉動 環保風鈴


圖說:「環保DIY工作坊」每兩個月一次於岡山環保園區進行課程,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林慧萍、張絮評等20多位學員「化廢為寶」將回收寶特瓶重新剪裁製作成環保風鈴,此環保風鈴岡山團隊將規劃在年底前製作約800個,並匯聚起來成為岡山環保教育站大型裝置藝術的圖騰做展現。  (攝影:張絮評)從一開始在寶特瓶上準確的做記號、鑽洞、畫線、剪裁、修邊到最後的穿線…看似簡單但每個步驟處處皆需要專注與細心,當風輕輕的吹,綠色「環保寶特瓶風鈴」才順利轉動。8月19日上午由高雄岡山志業園區與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環保DIY工作坊」於每兩個月一次於岡山環保園區進行課程,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林慧萍、張絮評等20多位學員「化廢為寶」將回收寶特瓶重新剪裁製作成環保風鈴,此環保風鈴岡山團隊將規劃在年底前製作約800個,並匯聚起來成為岡山環保教育站大型裝置藝術的圖騰做展現。

20180823-2.jpg本次課程一開始「環保DIY工作坊」指導老師台南慈濟志工曾雅玲師姊與學員分享,對於環保DIY平時自己是如何發想,其實可依材料歸類,談到「一切眾生皆有真如實諦理故」每一項東西裡面都有它該完成的真理,很多東西都有它的質、它的性、它的理,這樣才能夠分別製成不同的物體,應人使用的東西。有它的寶在,但是不要時,毀壞掉時,就這樣隨意丟掉了。很多的道理就是被我們忽視掉了,因此環保DIY正是引導學員一次次去了解生活周遭的回收物,如何化廢為寶再次發揮良能。

圖說:學員謝靜芬師姊分享到:「從4月份開課至今從未缺席,動力源於環保DIY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動,但覺得這是社區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本份事用心來參與,能動動手手、學一些巧思是很不一樣的感覺,差別在於材料的來源是從生活中及環保站去尋找,可以把這樣的東西在生活中再次運用,自己本身在螺絲工廠上班也將在工作坊所學習到的帶入職場中去與同事們分享。」(攝影:張絮評)學員謝靜芬師姊分享到:「從4月份開課至今從未缺席,動力源於環保DIY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動,但覺得這是社區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本份事用心來參與,能動動手手、學一些巧思是很不一樣的感覺,差別在於材料的來源是從生活中及環保站去尋找,可以把這樣的東西在生活中再次運用,自己本身在螺絲工廠上班也將在工作坊所學習到的帶入職場中去與同事們分享。」將廢物利用其實不困難,多用一點心每個人都可以。

圖說:此次在課程中化身為小老師,熟練的協助指導著上課的學員來岡山黃佳惠師姊分享到:「因為在日前課程已經學習過此風鈴的製作,藉由自己一點點經驗的傳承,透過將寶特瓶上標示製作流程,一方面也是讓大家更能清楚的掌握到訣竅。」(攝影:張絮評)「環保DIY工作坊」的成立意義經由實作共修,能將環保教育「回收再利用」的精神先植入導覽志工自己心田,進而再在傳遞於每次的參訪、活動中。此次在課程中化身為小老師,熟練的協助指導著上課的學員來岡山黃佳惠師姊分享到:「因為在日前課程已經學習過此風鈴的製作,藉由自己一點點經驗的傳承,透過將寶特瓶上標示製作流程,一方面也是讓大家更能清楚的掌握到訣竅。」在惡劣汙濁的垃圾堆中,志工如同環境的大醫王,透過維修續物命,將資源歸源再利用,清靜了大地也啟發人心,肩負使命,進而教育傳遞,啟發人心共同守護。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高雄市岡山區採訪報導

Read more

用愛轉動 環保風鈴


圖說:「環保DIY工作坊」每兩個月一次於岡山環保園區進行課程,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林慧萍、張絮評等20多位學員「化廢為寶」將回收寶特瓶重新剪裁製作成環保風鈴,此環保風鈴岡山團隊將規劃在年底前製作約800個,並匯聚起來成為岡山環保教育站大型裝置藝術的圖騰做展現。  (攝影:張絮評)從一開始在寶特瓶上準確的做記號、鑽洞、畫線、剪裁、修邊到最後的穿線…看似簡單但每個步驟處處皆需要專注與細心,當風輕輕的吹,綠色「環保寶特瓶風鈴」才順利轉動。8月19日上午由高雄岡山志業園區與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環保DIY工作坊」於每兩個月一次於岡山環保園區進行課程,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林慧萍、張絮評等20多位學員「化廢為寶」將回收寶特瓶重新剪裁製作成環保風鈴,此環保風鈴岡山團隊將規劃在年底前製作約800個,並匯聚起來成為岡山環保教育站大型裝置藝術的圖騰做展現。

20180823-2.jpg本次課程一開始「環保DIY工作坊」指導老師台南慈濟志工曾雅玲師姊與學員分享,對於環保DIY平時自己是如何發想,其實可依材料歸類,談到「一切眾生皆有真如實諦理故」每一項東西裡面都有它該完成的真理,很多東西都有它的質、它的性、它的理,這樣才能夠分別製成不同的物體,應人使用的東西。有它的寶在,但是不要時,毀壞掉時,就這樣隨意丟掉了。很多的道理就是被我們忽視掉了,因此環保DIY正是引導學員一次次去了解生活周遭的回收物,如何化廢為寶再次發揮良能。

圖說:學員謝靜芬師姊分享到:「從4月份開課至今從未缺席,動力源於環保DIY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動,但覺得這是社區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本份事用心來參與,能動動手手、學一些巧思是很不一樣的感覺,差別在於材料的來源是從生活中及環保站去尋找,可以把這樣的東西在生活中再次運用,自己本身在螺絲工廠上班也將在工作坊所學習到的帶入職場中去與同事們分享。」(攝影:張絮評)學員謝靜芬師姊分享到:「從4月份開課至今從未缺席,動力源於環保DIY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動,但覺得這是社區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本份事用心來參與,能動動手手、學一些巧思是很不一樣的感覺,差別在於材料的來源是從生活中及環保站去尋找,可以把這樣的東西在生活中再次運用,自己本身在螺絲工廠上班也將在工作坊所學習到的帶入職場中去與同事們分享。」將廢物利用其實不困難,多用一點心每個人都可以。

圖說:此次在課程中化身為小老師,熟練的協助指導著上課的學員來岡山黃佳惠師姊分享到:「因為在日前課程已經學習過此風鈴的製作,藉由自己一點點經驗的傳承,透過將寶特瓶上標示製作流程,一方面也是讓大家更能清楚的掌握到訣竅。」(攝影:張絮評)「環保DIY工作坊」的成立意義經由實作共修,能將環保教育「回收再利用」的精神先植入導覽志工自己心田,進而再在傳遞於每次的參訪、活動中。此次在課程中化身為小老師,熟練的協助指導著上課的學員來岡山黃佳惠師姊分享到:「因為在日前課程已經學習過此風鈴的製作,藉由自己一點點經驗的傳承,透過將寶特瓶上標示製作流程,一方面也是讓大家更能清楚的掌握到訣竅。」在惡劣汙濁的垃圾堆中,志工如同環境的大醫王,透過維修續物命,將資源歸源再利用,清靜了大地也啟發人心,肩負使命,進而教育傳遞,啟發人心共同守護。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高雄市岡山區採訪報導

Read more

週二, 21 八月 2018

匯聚愛能量 減碳惜大地

圖說:柬埔寨慈濟志工邀約啟華學校、馬德旺學校13位老師,以及柬華理事會15人,來到台灣慈濟大學華語文中心進行交流,不只精進中文,也更深入了解慈濟人文,要把靜思語教學、環保教育等等帶回柬埔寨。8月18日上午,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實作、科技館導覽,及大愛感恩科技分享。(圖片:虞珊明)為了延續22年前的緣分,柬埔寨慈濟志工邀約啟華學校、馬德旺學校13位老師,以及柬華理事會15人,來到台灣慈濟大學華語中心進行交流,不只精進中文,也更深入了解慈濟人文,要把靜思語教學、環保教育等等帶回柬埔寨。8月18日上午,在華語中心行政推廣組 黃姿霈陪同下,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實作、科技館導覽,並且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慈濟環保的源起及大愛感恩慈悲科技的今昔。

圖說:1996年慈濟援助柬埔寨,幫啟華學校蓋學校,啟華學校校長 黃明忠帶著感恩心前來交流學習,相信慈濟這個做慈善事的團體能夠正面的影響學生們。(照片:虞珊明)1996年慈濟援助柬埔寨,幫啟華學校蓋校舍,啟華學校校長 黃明忠帶著感恩心前來交流學習,相信慈濟這個做慈善事的團體能夠正面的影響學生們。慈濟柬埔寨本土志工潘曉彤也分享:「藉這個營隊能夠接引老師們認識慈濟,然後回去的話就是帶他們參加我們去做慈善。」

虞珊明問到:「柬埔寨現在與28年前,當時台灣普遍對於環保觀念的不足,證嚴上人『鼓掌雙手做環保』的呼籲,情況應該是相彷彿。有賴在座的老師們發揮教育的力量,建立環保觀念、啟動環保回收。」虞珊明分享中提到:「愛是未來希望。」,並且引用印尼紅溪河的孩子哈山(簡呈洋)翻轉人生的故事,說明2002年印尼雅加達的黑色心臟紅溪河氾濫,印尼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慈示之下,帶動當地企業家與政府合作,投入龐大的人力與物力,進行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等『五管齊下』。用以激勵並提醒大家:「柬埔寨環保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圖說:慈濟柬埔寨本土志工潘曉彤也分享:「藉這個營隊能夠接引老師們認識慈濟,然後回去的話就是帶他們參加我們去做慈善。」慈濟環保三變淨土,一變,從早期回收分類開始;二變,到大愛感恩使用保特瓶製作環保毛毯與衣物;三變,如今已經再進階到使用製作毛毯的邊腳料,製作毛毯、背心、椅子等多項智慧塑膠產品。一路走來都是慈濟人用大愛共伴、用寸步鋪路。虞珊明引用證嚴上人的期許:「要將愛的能量會合起來,不要輕視自己一念的虔誠,不要疏忽掉自己一分的力量,人人要發揮這分的愛心,愛惜天空,讓空氣能減碳,愛惜大地,人人環保,也要愛惜人類。」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匯聚愛能量 減碳惜大地

圖說:柬埔寨慈濟志工邀約啟華學校、馬德旺學校13位老師,以及柬華理事會15人,來到台灣慈濟大學華語文中心進行交流,不只精進中文,也更深入了解慈濟人文,要把靜思語教學、環保教育等等帶回柬埔寨。8月18日上午,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實作、科技館導覽,及大愛感恩科技分享。(圖片:虞珊明)為了延續22年前的緣分,柬埔寨慈濟志工邀約啟華學校、馬德旺學校13位老師,以及柬華理事會15人,來到台灣慈濟大學華語中心進行交流,不只精進中文,也更深入了解慈濟人文,要把靜思語教學、環保教育等等帶回柬埔寨。8月18日上午,在華語中心行政推廣組 黃姿霈陪同下,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實作、科技館導覽,並且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慈濟環保的源起及大愛感恩慈悲科技的今昔。

圖說:1996年慈濟援助柬埔寨,幫啟華學校蓋學校,啟華學校校長 黃明忠帶著感恩心前來交流學習,相信慈濟這個做慈善事的團體能夠正面的影響學生們。(照片:虞珊明)1996年慈濟援助柬埔寨,幫啟華學校蓋校舍,啟華學校校長 黃明忠帶著感恩心前來交流學習,相信慈濟這個做慈善事的團體能夠正面的影響學生們。慈濟柬埔寨本土志工潘曉彤也分享:「藉這個營隊能夠接引老師們認識慈濟,然後回去的話就是帶他們參加我們去做慈善。」

虞珊明問到:「柬埔寨現在與28年前,當時台灣普遍對於環保觀念的不足,證嚴上人『鼓掌雙手做環保』的呼籲,情況應該是相彷彿。有賴在座的老師們發揮教育的力量,建立環保觀念、啟動環保回收。」虞珊明分享中提到:「愛是未來希望。」,並且引用印尼紅溪河的孩子哈山(簡呈洋)翻轉人生的故事,說明2002年印尼雅加達的黑色心臟紅溪河氾濫,印尼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慈示之下,帶動當地企業家與政府合作,投入龐大的人力與物力,進行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等『五管齊下』。用以激勵並提醒大家:「柬埔寨環保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圖說:慈濟柬埔寨本土志工潘曉彤也分享:「藉這個營隊能夠接引老師們認識慈濟,然後回去的話就是帶他們參加我們去做慈善。」慈濟環保三變淨土,一變,從早期回收分類開始;二變,到大愛感恩使用保特瓶製作環保毛毯與衣物;三變,如今已經再進階到使用製作毛毯的邊腳料,製作毛毯、背心、椅子等多項智慧塑膠產品。一路走來都是慈濟人用大愛共伴、用寸步鋪路。虞珊明引用證嚴上人的期許:「要將愛的能量會合起來,不要輕視自己一念的虔誠,不要疏忽掉自己一分的力量,人人要發揮這分的愛心,愛惜天空,讓空氣能減碳,愛惜大地,人人環保,也要愛惜人類。」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20 八月 2018

當慈悲科技 遇上慈科大姊妹校同學

圖說:雖然最終同學們的表演大多超過了預計的時間,但足具創意,融入戲劇、橫笛演奏、b-box口技等方式呈現,讓慈悲科技產品人文意涵更添增了年輕人的活力。(攝影/楊竣翔)慈濟科技大學每年暑假都會邀請各國姊妹校學員前來台灣花蓮參加營隊,也會邀約大愛感恩科技於營隊課程分享,今年日期落在八月十五日。有別與往年,大愛感恩科技除了透過慈悲科技系列介紹慈善與環保的理念,更增加與同學們的互動,讓同學在聽完慈悲科技系列後,現場各組自行發揮創意,為慈悲科技產品設計並表演富有人文與愛的「廣告」,並集體票選最佳作品。而想出這樣的互動模式,要感恩日前參加資誠CSR校園種子營隊時所得到的靈感。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每年暑假都會邀請各國姊妹校學員前來台灣花蓮參加營隊,也會邀約大愛感恩科技於營隊課程分享,今年日期落在八月十五日。(攝影/楊竣翔)「每件大愛感恩產品,背後都有慈善的足跡,與愛的故事。透過創意,嘗試將這些人文設計進各組的產品廣告中,感動人心,就會是最好的宣傳。」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在介紹完大愛感恩理念與慈悲科技系列後,引導同學進行一場慈悲科技的創意競賽。在各組抽籤選定一項慈悲科技產品後,「大家有30分鐘的時間創作腳本,可以透過戲劇、新聞或任何創意的方式呈現您手上的這件產品特性與人文,上台呈現時間為1分鐘。表演結束後,各組將票選您認為最好的一組,當然,不能選自己這組。」雖然最終同學們的表演大多超過了預計的時間,但足具創意,融入戲劇、橫笛演奏、b-box口技等方式呈現,讓慈悲科技產品人文意涵更添增了年輕人的活力。

「您們剛剛推廣的產品,銷售後最終所得100%回饋慈善。這樣的企業,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現有社會問題,稱之為『社會企業』。」課程分享的最後,同仁也期許同學們在畢業後投身社會企業,讓自己的工作有意義,也發揮生命利他的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花蓮報導

Read more

當慈悲科技 遇上慈科大姊妹校同學

圖說:雖然最終同學們的表演大多超過了預計的時間,但足具創意,融入戲劇、橫笛演奏、b-box口技等方式呈現,讓慈悲科技產品人文意涵更添增了年輕人的活力。(攝影/楊竣翔)慈濟科技大學每年暑假都會邀請各國姊妹校學員前來台灣花蓮參加營隊,也會邀約大愛感恩科技於營隊課程分享,今年日期落在八月十五日。有別與往年,大愛感恩科技除了透過慈悲科技系列介紹慈善與環保的理念,更增加與同學們的互動,讓同學在聽完慈悲科技系列後,現場各組自行發揮創意,為慈悲科技產品設計並表演富有人文與愛的「廣告」,並集體票選最佳作品。而想出這樣的互動模式,要感恩日前參加資誠CSR校園種子營隊時所得到的靈感。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每年暑假都會邀請各國姊妹校學員前來台灣花蓮參加營隊,也會邀約大愛感恩科技於營隊課程分享,今年日期落在八月十五日。(攝影/楊竣翔)「每件大愛感恩產品,背後都有慈善的足跡,與愛的故事。透過創意,嘗試將這些人文設計進各組的產品廣告中,感動人心,就會是最好的宣傳。」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在介紹完大愛感恩理念與慈悲科技系列後,引導同學進行一場慈悲科技的創意競賽。在各組抽籤選定一項慈悲科技產品後,「大家有30分鐘的時間創作腳本,可以透過戲劇、新聞或任何創意的方式呈現您手上的這件產品特性與人文,上台呈現時間為1分鐘。表演結束後,各組將票選您認為最好的一組,當然,不能選自己這組。」雖然最終同學們的表演大多超過了預計的時間,但足具創意,融入戲劇、橫笛演奏、b-box口技等方式呈現,讓慈悲科技產品人文意涵更添增了年輕人的活力。

「您們剛剛推廣的產品,銷售後最終所得100%回饋慈善。這樣的企業,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現有社會問題,稱之為『社會企業』。」課程分享的最後,同仁也期許同學們在畢業後投身社會企業,讓自己的工作有意義,也發揮生命利他的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花蓮報導

Read more

週日, 19 八月 2018

希望引航 珍愛地球

圖說:慈濟教育著重: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及「致力環保教育」,力行減碳、疼惜地球的行動。2018年「大愛引航‧品格學堂」暑期教育研習營部份來自天津、廣西、廣東海外學員52人,在慈濟基金會宗教處邱淑美師姊的陪同下,8月17日上午,在研習營前主動加課,來到內湖環保園區實作與參訪,並且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攝影:虞珊明)慈濟教育著重: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及「致力環保教育」,力行減碳、疼惜地球的行動。2018年「大愛引航‧品格學堂」暑期教育研習營部份來自天津、廣西、廣東海外學員52人,在慈濟基金會宗教處邱淑美師姊的陪同下,8月17日上午,在研習營前主動加課,來到內湖環保園區實作與參訪,並且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

證嚴上人開示時,常提到「來不及」,到底是甚麼事情「來不及」呢?已經發生的事情,譬如說垃圾產生了,我們來不及讓它不出現,而慈濟人在做的「環保回收」已經是不得已的方法,因此,虞珊明引用 證嚴上人對環保教育的期望曾說到:「教育,是環保領域重要的一環。」證嚴上人提出忍痛教育的觀念,希望慈濟志工,除了做環保,也要擔負起教育民眾的責任,因為唯有人人懂得如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愛物惜物,才能減少垃圾量,真正把環保觀念,落實在生活中。

學員許麗珍老師回應時分享到:「我們要做好進校園深耕環保教育,在孩子們的心中植下善的種子。」廣西柳州的學員張翠媛亦有同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金山銀山換不回綠水青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就是 證嚴上人早在2010年提出:「我們能不要向下挖礦,又能顧到經濟、日常生活所需。」大愛感恩就是在實踐「清淨在源頭」與「環保精質化」,現在已經做到「循環再循環R2R」,環保毛毯的邊腳料,可以回收再製成毛毯、防護眼鏡、衣架、椅子。

由於在座均為學校老師,虞珊明並且向大家介紹大愛感恩與慈濟北區教聯會所聯合編纂的環境教育宣導教材,將這套依小學、中學、社會人士分齡製作的教材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活用、善用,甚至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予以調整豐富化。

圖說:學員許麗珍老師回應時分享到:「我們要做好進校園深耕環保教育,在孩子們的心中植下善的種子。」廣西柳州的學員張翠媛亦有同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金山銀山換不回綠水青山。(攝影:虞珊明)最後虞珊明引用證嚴上人 所說:「物無貴賤」,有用就有價值。尤其大愛感恩科技生產的衣物,是環保菩薩以保護大地的心念所製;在推廣產品時可讓人了解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得來不易,懂得珍惜且能回收再利用。希望所有的老師們,一起來為這個目標共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希望引航 珍愛地球

圖說:慈濟教育著重: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及「致力環保教育」,力行減碳、疼惜地球的行動。2018年「大愛引航‧品格學堂」暑期教育研習營部份來自天津、廣西、廣東海外學員52人,在慈濟基金會宗教處邱淑美師姊的陪同下,8月17日上午,在研習營前主動加課,來到內湖環保園區實作與參訪,並且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攝影:虞珊明)慈濟教育著重: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及「致力環保教育」,力行減碳、疼惜地球的行動。2018年「大愛引航‧品格學堂」暑期教育研習營部份來自天津、廣西、廣東海外學員52人,在慈濟基金會宗教處邱淑美師姊的陪同下,8月17日上午,在研習營前主動加課,來到內湖環保園區實作與參訪,並且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

證嚴上人開示時,常提到「來不及」,到底是甚麼事情「來不及」呢?已經發生的事情,譬如說垃圾產生了,我們來不及讓它不出現,而慈濟人在做的「環保回收」已經是不得已的方法,因此,虞珊明引用 證嚴上人對環保教育的期望曾說到:「教育,是環保領域重要的一環。」證嚴上人提出忍痛教育的觀念,希望慈濟志工,除了做環保,也要擔負起教育民眾的責任,因為唯有人人懂得如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愛物惜物,才能減少垃圾量,真正把環保觀念,落實在生活中。

學員許麗珍老師回應時分享到:「我們要做好進校園深耕環保教育,在孩子們的心中植下善的種子。」廣西柳州的學員張翠媛亦有同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金山銀山換不回綠水青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就是 證嚴上人早在2010年提出:「我們能不要向下挖礦,又能顧到經濟、日常生活所需。」大愛感恩就是在實踐「清淨在源頭」與「環保精質化」,現在已經做到「循環再循環R2R」,環保毛毯的邊腳料,可以回收再製成毛毯、防護眼鏡、衣架、椅子。

由於在座均為學校老師,虞珊明並且向大家介紹大愛感恩與慈濟北區教聯會所聯合編纂的環境教育宣導教材,將這套依小學、中學、社會人士分齡製作的教材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活用、善用,甚至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予以調整豐富化。

圖說:學員許麗珍老師回應時分享到:「我們要做好進校園深耕環保教育,在孩子們的心中植下善的種子。」廣西柳州的學員張翠媛亦有同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金山銀山換不回綠水青山。(攝影:虞珊明)最後虞珊明引用證嚴上人 所說:「物無貴賤」,有用就有價值。尤其大愛感恩科技生產的衣物,是環保菩薩以保護大地的心念所製;在推廣產品時可讓人了解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得來不易,懂得珍惜且能回收再利用。希望所有的老師們,一起來為這個目標共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六, 18 八月 2018

2018,08/19 岡山環保DIY工作坊

【對象】岡山環保DIY工作坊
【時間】2018年08月19日

0819-4.jpg0819.jpg
0819-2.jpg0819-3.jpg

Read more

週二, 14 八月 2018

週六, 11 八月 2018

曼德拉百歲冥誕 祈祝人道精神永存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8_08_20180812-1.jpg「他為慈善奉獻自身67年的歲月,但他很慈悲,不要求我們跟他一樣,只希望每年的這一天,我們可以花67分鐘的時間投身志工活動,做些對社會人群有意義的事情。」南非辦事處代表Seraki Matsebe先生如是形容已故的偉大南非前總統奈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以及國際曼德拉日的精髓。Matsebe先生與副代表Sibongile Mabasa小姐帶著參與今年曼德拉日活動的志工前來台灣,並在外交部劉德立次長、吳鎮祺副領事、以及慈濟志工的陪同下,於8月9日參訪慈濟內湖園區,促成此次國際慈善的交流因緣。

奈爾遜‧曼德拉(1918-2013)是著名的南非前總統,同時也是眾所皆知的慈善家,更被視為南非國父。他的一生奉獻給反種族隔離革命等人道精神活動,雖也因此前後共服刑26年多,但獲世界獎項與讚許無數,包括1993年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殊榮。根據聯合國資料指出,聯合國於2009年正式將每年7月18日(曼德拉的生日)訂定為「奈爾遜‧曼德拉國際日」(或曼德拉日),足以證明國際間對這位人道與慈善領袖的尊敬。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更藉此機會贈送南非與外交部貴賓足具代表台灣環保成果的R2R太陽眼鏡以表誠意,希望在大家努力保護這個世界平安與和平的同時,保護大家的靈魂之窗。(攝影:楊竣翔)今年適逢曼德拉100歲冥誕,南非辦事處代表特號召各大使館盛大舉行一系列活動,包括來台參訪並學習慈濟在環保上的貢獻。親身見證與經歷了環保回收分類、環保製程參訪、毛毯巧藝坊,以及聆聽大愛感恩的分享後,眾人皆對台灣環保軟實力讚不絕口。大愛感恩科技更藉此機會贈送南非與外交部貴賓足具代表台灣環保成果的R2R太陽眼鏡以表誠意,希望在大家努力保護這個世界平安與和平的同時,保護大家的靈魂之窗。

如同Matsebe所言,「雖然曼德拉總統已故,但他的精神在我們每個人體內,期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帶著曼德拉精神活下去。」維護世界,是每個全球公民的責任。也因此,期待大家不只一年花67分鐘回饋社會,而是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該為世界與眾生的福祉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內湖報導

Read more

曼德拉百歲冥誕 祈祝人道精神永存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8_08_20180812-1.jpg「他為慈善奉獻自身67年的歲月,但他很慈悲,不要求我們跟他一樣,只希望每年的這一天,我們可以花67分鐘的時間投身志工活動,做些對社會人群有意義的事情。」南非辦事處代表Seraki Matsebe先生如是形容已故的偉大南非前總統奈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以及國際曼德拉日的精髓。Matsebe先生與副代表Sibongile Mabasa小姐帶著參與今年曼德拉日活動的志工前來台灣,並在外交部劉德立次長、吳鎮祺副領事、以及慈濟志工的陪同下,於8月9日參訪慈濟內湖園區,促成此次國際慈善的交流因緣。

奈爾遜‧曼德拉(1918-2013)是著名的南非前總統,同時也是眾所皆知的慈善家,更被視為南非國父。他的一生奉獻給反種族隔離革命等人道精神活動,雖也因此前後共服刑26年多,但獲世界獎項與讚許無數,包括1993年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殊榮。根據聯合國資料指出,聯合國於2009年正式將每年7月18日(曼德拉的生日)訂定為「奈爾遜‧曼德拉國際日」(或曼德拉日),足以證明國際間對這位人道與慈善領袖的尊敬。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更藉此機會贈送南非與外交部貴賓足具代表台灣環保成果的R2R太陽眼鏡以表誠意,希望在大家努力保護這個世界平安與和平的同時,保護大家的靈魂之窗。(攝影:楊竣翔)今年適逢曼德拉100歲冥誕,南非辦事處代表特號召各大使館盛大舉行一系列活動,包括來台參訪並學習慈濟在環保上的貢獻。親身見證與經歷了環保回收分類、環保製程參訪、毛毯巧藝坊,以及聆聽大愛感恩的分享後,眾人皆對台灣環保軟實力讚不絕口。大愛感恩科技更藉此機會贈送南非與外交部貴賓足具代表台灣環保成果的R2R太陽眼鏡以表誠意,希望在大家努力保護這個世界平安與和平的同時,保護大家的靈魂之窗。

如同Matsebe所言,「雖然曼德拉總統已故,但他的精神在我們每個人體內,期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帶著曼德拉精神活下去。」維護世界,是每個全球公民的責任。也因此,期待大家不只一年花67分鐘回饋社會,而是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該為世界與眾生的福祉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五, 10 八月 2018

2018,08/11 經典20周年壯遊_陳意容博士

【對象】經典20周年壯遊_陳意容博士
【時間】2018年08月11日

0811.jpg0811-1.jpg

Read more

清平致福 知足常樂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8_08_20180811-2.jpg一齣沒有高潮迭起、平淡樸實的大愛劇場,但是,劇情的內容就像戲中的男、女主角一般,雖像粗茶淡飯,可是,當你再三咀嚼的時候,每一口都有滋有味、充滿養份。八月六日的人文週會,大愛感恩邀請到的今年五、六月份剛上檔的大愛劇場【有你陪伴】的本尊 黃靜貽師姊與 嚴一輝師兄蒞臨分享。
「心知足,身儉約,度貧海;發大願,利眾生,最大富。」這是第533期,慈濟月刊讚歎 靜貽師姊與 一輝師兄這一對菩薩道侶、人品典範的標題。嚴師兄賢伉儷的生活,頗像 孔子的學生 顏回一樣「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心志一樣,雖然,夫婦倆不是來自富有的家庭背景,但是,兩人一心一志、堅持佈施行善,因為她(他)們堅信大愛的 施捨、利益眾生,這份心量才是真正的「大富」。

圖說:靜貽師姊期勉同仁,要珍惜在大愛感恩職志合一的工作因緣,把公司當道場,將工作、行善、修身與利益環保志業的工作方向與心念融合在一起,讓有限的生命良量、創造無限的利世價值 (攝影:呂怡德)。她(他)們「清平致福、知足常樂」的生命故事,非常深刻的烙印在同仁們的心中,布施的意義不在錢的多少,主要是要讓這一份助人的善心能延綿不絕;捐款貴在愛心,最珍貴的就是那份恆持心,小小的捐款,不但,不會使人變窮,更可以聚小愛、行大善,透過慈濟基金會這樣一個有組織的行善團體,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苦難眾生,而這一份恆持不斷、成就善業的堅毅心,正是大家最值得用心學習的精神。

上人開示:「財富乃五家共有」,講師 靜貽師姊特別於會後受訪分享,佛法中所述的五家是指天災(地、水、火、風)、人禍(戰亂政爭)、貪官汙吏、不肖子孫、盜賊宵小,當這些共業發生的時候,就算你想把錢財守好也會守不住,所以師姊分享, 上人勸勉大家「凡夫都是迷在當下、後悔在過去;而聖人都是覺悟在現在、解脫在未來」,人生最大的懲罰就是後悔。

緣此,師姊期勉同仁要珍惜在大愛感恩職志合一的工作因緣,把公司當道場,將工作、行善、修身與利益環保志業的工作方向與心念融合在一起,讓有限的生命良量、創造無限的利世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清平致福 知足常樂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8_08_20180811-2.jpg一齣沒有高潮迭起、平淡樸實的大愛劇場,但是,劇情的內容就像戲中的男、女主角一般,雖像粗茶淡飯,可是,當你再三咀嚼的時候,每一口都有滋有味、充滿養份。八月六日的人文週會,大愛感恩邀請到的今年五、六月份剛上檔的大愛劇場【有你陪伴】的本尊 黃靜貽師姊與 嚴一輝師兄蒞臨分享。
「心知足,身儉約,度貧海;發大願,利眾生,最大富。」這是第533期,慈濟月刊讚歎 靜貽師姊與 一輝師兄這一對菩薩道侶、人品典範的標題。嚴師兄賢伉儷的生活,頗像 孔子的學生 顏回一樣「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心志一樣,雖然,夫婦倆不是來自富有的家庭背景,但是,兩人一心一志、堅持佈施行善,因為她(他)們堅信大愛的 施捨、利益眾生,這份心量才是真正的「大富」。

圖說:靜貽師姊期勉同仁,要珍惜在大愛感恩職志合一的工作因緣,把公司當道場,將工作、行善、修身與利益環保志業的工作方向與心念融合在一起,讓有限的生命良量、創造無限的利世價值 (攝影:呂怡德)。她(他)們「清平致福、知足常樂」的生命故事,非常深刻的烙印在同仁們的心中,布施的意義不在錢的多少,主要是要讓這一份助人的善心能延綿不絕;捐款貴在愛心,最珍貴的就是那份恆持心,小小的捐款,不但,不會使人變窮,更可以聚小愛、行大善,透過慈濟基金會這樣一個有組織的行善團體,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苦難眾生,而這一份恆持不斷、成就善業的堅毅心,正是大家最值得用心學習的精神。

上人開示:「財富乃五家共有」,講師 靜貽師姊特別於會後受訪分享,佛法中所述的五家是指天災(地、水、火、風)、人禍(戰亂政爭)、貪官汙吏、不肖子孫、盜賊宵小,當這些共業發生的時候,就算你想把錢財守好也會守不住,所以師姊分享, 上人勸勉大家「凡夫都是迷在當下、後悔在過去;而聖人都是覺悟在現在、解脫在未來」,人生最大的懲罰就是後悔。

緣此,師姊期勉同仁要珍惜在大愛感恩職志合一的工作因緣,把公司當道場,將工作、行善、修身與利益環保志業的工作方向與心念融合在一起,讓有限的生命良量、創造無限的利世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四, 09 八月 2018

原來我們說著共同的語言-愛

圖說: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裡,從無到有的調查、籌備與發放的賑災過程,這種完成艱鉅任務,展現難行能行、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精神,證明了靜思語「有願就有力、有心就不難」的信念,值得大家效法學習 (攝影:郭于禎)。任職於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海外會務組的 呂宗翰師兄,近年來,發心跟隨全球慈濟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師兄的帶領投入國際賑災,多次參與任務執行下來,年輕的 宗翰師兄已逐漸培養出獨當一面、承擔重任的能力,七月三十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週會時間, 宗翰師兄就以「原來我們說著共同的語言」為講題,與大家分享基金會同仁前往墨西哥賑災的過程。

去年(2017年)的九月份期間,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內,全球各地就出現6個颶風,同時間內還陸續在日本、台灣、印尼、紐西蘭與墨西哥發生規模5.5級以上的大地震,其中,尤以九月十七日在墨西哥發生的7.1級大地震,情況最為嚴重,受災面積南北幅員超過五百公里。

簡單的三句西班牙語,Hola (嗨)、Mucho Gusto(很開心認識你)、Buenos Días(早安),呂宗翰師兄與同仁以及慈濟志工菩薩們,伴隨著初發心堅定不移,那就是 上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內心最真實的願望,就是將這一份精神與目標落實;因此,大家真誠的相助、大愛無國界,愛是最好的良藥、是最好的重建基石,也是大家共同信念的語言。

為了完成慈濟基金會國際賑災的任務與使命, 宗翰師兄與慈濟賑災團隊,在墨西哥待了超過八十天的時間,並帶動出墨國當地的愛心與善心人士,一起匯聚清流,在不同國情、宗教、語言與政治情況的受災國度裡,在墨國完成超過一萬人次左右的十場發放任務,成功賑濟災民,將慈濟人「聞聲救苦、誠信陪伴」苦難的感人精神愛灑異鄉。

會後 宗翰師兄也分享,在海外賑災發放,經常很感動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愛心毛毯,它不僅是一件賑災用品、更是一件傳法利器,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應用,淨化了大地還再生成為賑災物資,這份科技、智慧的生成,往往開啟許多人重視環保、身體力行的善心。

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裡,從無到有的調查、籌備與發放的賑災過程,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但是,以智慧善解的心,化苦為樂、完成艱鉅任務,展現難行能行、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精神,這份執行任務的決心與成果,證明了靜思語「有願就有力、有心就不難」的信念,值得大家效法學習。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原來我們說著共同的語言-愛

圖說: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裡,從無到有的調查、籌備與發放的賑災過程,這種完成艱鉅任務,展現難行能行、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精神,證明了靜思語「有願就有力、有心就不難」的信念,值得大家效法學習 (攝影:郭于禎)。任職於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海外會務組的 呂宗翰師兄,近年來,發心跟隨全球慈濟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師兄的帶領投入國際賑災,多次參與任務執行下來,年輕的 宗翰師兄已逐漸培養出獨當一面、承擔重任的能力,七月三十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週會時間, 宗翰師兄就以「原來我們說著共同的語言」為講題,與大家分享基金會同仁前往墨西哥賑災的過程。

去年(2017年)的九月份期間,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內,全球各地就出現6個颶風,同時間內還陸續在日本、台灣、印尼、紐西蘭與墨西哥發生規模5.5級以上的大地震,其中,尤以九月十七日在墨西哥發生的7.1級大地震,情況最為嚴重,受災面積南北幅員超過五百公里。

簡單的三句西班牙語,Hola (嗨)、Mucho Gusto(很開心認識你)、Buenos Días(早安),呂宗翰師兄與同仁以及慈濟志工菩薩們,伴隨著初發心堅定不移,那就是 上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內心最真實的願望,就是將這一份精神與目標落實;因此,大家真誠的相助、大愛無國界,愛是最好的良藥、是最好的重建基石,也是大家共同信念的語言。

為了完成慈濟基金會國際賑災的任務與使命, 宗翰師兄與慈濟賑災團隊,在墨西哥待了超過八十天的時間,並帶動出墨國當地的愛心與善心人士,一起匯聚清流,在不同國情、宗教、語言與政治情況的受災國度裡,在墨國完成超過一萬人次左右的十場發放任務,成功賑濟災民,將慈濟人「聞聲救苦、誠信陪伴」苦難的感人精神愛灑異鄉。

會後 宗翰師兄也分享,在海外賑災發放,經常很感動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愛心毛毯,它不僅是一件賑災用品、更是一件傳法利器,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應用,淨化了大地還再生成為賑災物資,這份科技、智慧的生成,往往開啟許多人重視環保、身體力行的善心。

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裡,從無到有的調查、籌備與發放的賑災過程,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但是,以智慧善解的心,化苦為樂、完成艱鉅任務,展現難行能行、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精神,這份執行任務的決心與成果,證明了靜思語「有願就有力、有心就不難」的信念,值得大家效法學習。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三, 08 八月 2018

2018,08/09 南非辦事處參訪慈濟內湖園區

【對象】南非辦事處參訪慈濟內湖園區
【時間】2018年08月09日

0809-2.jpg0809-1.jpg

Read more

灌溉出希望的心芽 永續大未來

圖說:第六屆CSR校園種子研習營以「永續大未來」為主題,聚焦SDGs議題、新科技應用、全球化影響等議題。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主軸,安排多產業代表分享CSR的核心思維、案例、趨勢和未來展望。(攝影者:陳昱綺)第六屆CSR校園種子研習營。今年邀請主辦單位:大愛感恩科技、大潤發、國泰金融、遠傳電信,協辦單位: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古希創意、盈科泛利、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歐萊德、幫你優、CSRone永續報告平台、CSR@天下,一起完成營隊。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陳昱綺、沈宛融同仁也報名參與這次營隊,本次營隊以「永續大未來」為主題,聚焦SDGs議題、新科技應用、全球化影響等議題。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主軸,安排多產業代表分享CSR的核心思維、案例、趨勢和未來展望。

圖說: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組員張絮評、郭于禎針對永續人才培育,與學員暢談「職涯大未來」。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是如何帶著信願行向前進,鼓勵大家堅持的力量、恆持初發心、為工作而生活、為目標而前進。(攝影者:沈宛融)營隊最大的亮點,每一組要在最後一天提出提案與別組競爭。由主辦單位大愛感恩科技、大潤發、遠傳電信、國泰金融,各出一道題目,以抽籤的方式決定每組的提案題目。大愛感恩科技在CSR校園種子研習營,課程中,經營規畫室楊竣翔、張絮評、李岩珂同仁參與「永續加速器」單元,扮演與年輕學員面對面交流的「業師」腳色。輪流聽各組的提案想法與意見,給予建議讓各組更深入思考不偏主題。

政治大學劉憶玟分享到:「營隊總是用創新的方法顛覆我們對營隊的看法,讓我收穫最多的是提案競賽,短短時間內激發出新想法,與團隊共同思考,在過程中,沒有想法時很挫敗,感覺毫無希望,但最終還是完成了任務。」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同時也是營隊學員的沈宛融分享到:「發想一個提案,要先想好目標、客群、效益…等,不是腦中有想法就可以的,當提出來會發現前後矛盾,越想會越偏離預設目標,這些都需要去克服,團隊的大家都各自發揮才能,讓散亂的想法,慢慢凝聚成為了一個提案,把原本的不可能變為可能,把原本的文字化為戲劇,種種的事情,都是無法再書本中學到的寶貴知識,參加此次營隊,受益良多。」

圖說:邀請各企業代表人在業師交戰演練課程中,輪流聽各組的提案想法與意見,企業代表人給予建議讓各組更深入思考不偏主題,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高專楊竣翔代表出席交流 (右2)。(攝影:陳昱綺)在營隊第三天下午由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組員張絮評、郭于禎針對永續人才培育,與學員暢談「職涯大未來」。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是如何帶著信願行向前進,鼓勵大家堅持的力量、恆持初發心、為工作而生活、為目標而前進。大愛感恩科技秉持永續發展的信念,期待大家從自身出發,規劃自身為來的永續道路。

大愛感恩科技 陳昱綺 新北市淡水區報導

Read more

灌溉出希望的心芽 永續大未來

圖說:第六屆CSR校園種子研習營以「永續大未來」為主題,聚焦SDGs議題、新科技應用、全球化影響等議題。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主軸,安排多產業代表分享CSR的核心思維、案例、趨勢和未來展望。(攝影者:陳昱綺)第六屆CSR校園種子研習營。今年邀請主辦單位:大愛感恩科技、大潤發、國泰金融、遠傳電信,協辦單位: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古希創意、盈科泛利、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歐萊德、幫你優、CSRone永續報告平台、CSR@天下,一起完成營隊。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陳昱綺、沈宛融同仁也報名參與這次營隊,本次營隊以「永續大未來」為主題,聚焦SDGs議題、新科技應用、全球化影響等議題。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主軸,安排多產業代表分享CSR的核心思維、案例、趨勢和未來展望。

圖說: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組員張絮評、郭于禎針對永續人才培育,與學員暢談「職涯大未來」。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是如何帶著信願行向前進,鼓勵大家堅持的力量、恆持初發心、為工作而生活、為目標而前進。(攝影者:沈宛融)營隊最大的亮點,每一組要在最後一天提出提案與別組競爭。由主辦單位大愛感恩科技、大潤發、遠傳電信、國泰金融,各出一道題目,以抽籤的方式決定每組的提案題目。大愛感恩科技在CSR校園種子研習營,課程中,經營規畫室楊竣翔、張絮評、李岩珂同仁參與「永續加速器」單元,扮演與年輕學員面對面交流的「業師」腳色。輪流聽各組的提案想法與意見,給予建議讓各組更深入思考不偏主題。

政治大學劉憶玟分享到:「營隊總是用創新的方法顛覆我們對營隊的看法,讓我收穫最多的是提案競賽,短短時間內激發出新想法,與團隊共同思考,在過程中,沒有想法時很挫敗,感覺毫無希望,但最終還是完成了任務。」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同時也是營隊學員的沈宛融分享到:「發想一個提案,要先想好目標、客群、效益…等,不是腦中有想法就可以的,當提出來會發現前後矛盾,越想會越偏離預設目標,這些都需要去克服,團隊的大家都各自發揮才能,讓散亂的想法,慢慢凝聚成為了一個提案,把原本的不可能變為可能,把原本的文字化為戲劇,種種的事情,都是無法再書本中學到的寶貴知識,參加此次營隊,受益良多。」

圖說:邀請各企業代表人在業師交戰演練課程中,輪流聽各組的提案想法與意見,企業代表人給予建議讓各組更深入思考不偏主題,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高專楊竣翔代表出席交流 (右2)。(攝影:陳昱綺)在營隊第三天下午由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組員張絮評、郭于禎針對永續人才培育,與學員暢談「職涯大未來」。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是如何帶著信願行向前進,鼓勵大家堅持的力量、恆持初發心、為工作而生活、為目標而前進。大愛感恩科技秉持永續發展的信念,期待大家從自身出發,規劃自身為來的永續道路。

大愛感恩科技 陳昱綺 新北市淡水區報導

Read more

救援行動大英雄 身歷其境體驗深

圖說:『CSR超級任務』,讓學員體驗高齡者眼睛老化的不便及體諒高齡者身體不適的問題,並了解高齡化相關議題。另一關在科技城災害搶救,讓學員體驗災害的快速、糧食不足、資訊傳遞等重要性。(攝影者:沈宛融)第六屆2018 CSR校園種子研習營,於8月3~5日於國泰人壽淡水教育訓練舉辦,以『永續大未來』為主題,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大潤發、國泰金控和遠傳電信等,分享不同產業的CSR作為和策略外,更納入新創領域的內容,激發同學們的CSR多元思維。

圖說:輔仁大學的黃伃岑分享到:「我們這組拿到防割手套產,詢問關主產品的背後故事,才知道防割手套來自一念不捨賑災菩薩,及每天回收物資的環保菩薩因工作時割傷、刺傷雙手而研發的。」(攝影:陳昱綺)在團隊競賽的活動當中,有一堂課,『CSR超級任務』, 亦與谷溪創意(股)公司和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協助策劃闖關活動。現今因科技發達氣候變遷造成地球溫度不斷上升,到了2030年隨著科技發展已不足以應付氣候行動減緩程度,超級颱風襲擊永續國,引發各地災情四起,唯一沒被摧毀的就是當年用來人口普查的高科技『人臉辨識系統』,這套系統『將災情控制在固定的範圍內』的功能。藉由實境體驗讓學員闖關:一關在樂活村進行救援培訓,讓學員體驗高齡者眼睛老化的不便及體諒高齡者身體不適的問題,並了解高齡化相關議題。另一關在科技城災害搶救,讓學員體驗災害的快速、糧食不足、資訊傳遞等重要性。

最後一關招募各方好手加入重建團隊,由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當關主販賣大愛感恩科技的救災產品,讓學員以年輕人的手法,拍一部救災影片及海報,讓救災產品更有影響力招募各方好手加入重建團隊。輔仁大學的黃伃岑分享到:「我們這組拿到防割手套產,詢問關主產品的背後故事,才知道防割手套來自一念不捨賑災菩薩,及每天回收物資的環保菩薩因工作時割傷、刺傷雙手而研發的。」大愛感恩科技的每一項產品,結合科技與環保的本質,保護菩薩的安全。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的董玟慧分享到:「透過超級任務這個關卡,發揮團隊的默契更認識彼此,也在遊戲過程中了解課程的含意及激發自己的淺力,像是短時間製作宣傳海報,知道高齡化的議題等」(攝影:陳昱綺)慈濟科技大學的董玟慧分享到:「透過超級任務這個關卡,發揮團隊的默契更認識彼此,也在遊戲過程中了解課程的含意及激發自己的淺力,像是短時間製作宣傳海報,知道高齡化的議題等」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年輕人團聚在一起,一起行動改變,讓地球永續,天下平安無災、人人安居樂業。

大愛感恩科技 陳昱綺 新北市淡水區報導

Read more

救援行動大英雄 身歷其境體驗深

圖說:『CSR超級任務』,讓學員體驗高齡者眼睛老化的不便及體諒高齡者身體不適的問題,並了解高齡化相關議題。另一關在科技城災害搶救,讓學員體驗災害的快速、糧食不足、資訊傳遞等重要性。(攝影者:沈宛融)第六屆2018 CSR校園種子研習營,於8月3~5日於國泰人壽淡水教育訓練舉辦,以『永續大未來』為主題,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大潤發、國泰金控和遠傳電信等,分享不同產業的CSR作為和策略外,更納入新創領域的內容,激發同學們的CSR多元思維。

圖說:輔仁大學的黃伃岑分享到:「我們這組拿到防割手套產,詢問關主產品的背後故事,才知道防割手套來自一念不捨賑災菩薩,及每天回收物資的環保菩薩因工作時割傷、刺傷雙手而研發的。」(攝影:陳昱綺)在團隊競賽的活動當中,有一堂課,『CSR超級任務』, 亦與谷溪創意(股)公司和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協助策劃闖關活動。現今因科技發達氣候變遷造成地球溫度不斷上升,到了2030年隨著科技發展已不足以應付氣候行動減緩程度,超級颱風襲擊永續國,引發各地災情四起,唯一沒被摧毀的就是當年用來人口普查的高科技『人臉辨識系統』,這套系統『將災情控制在固定的範圍內』的功能。藉由實境體驗讓學員闖關:一關在樂活村進行救援培訓,讓學員體驗高齡者眼睛老化的不便及體諒高齡者身體不適的問題,並了解高齡化相關議題。另一關在科技城災害搶救,讓學員體驗災害的快速、糧食不足、資訊傳遞等重要性。

最後一關招募各方好手加入重建團隊,由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當關主販賣大愛感恩科技的救災產品,讓學員以年輕人的手法,拍一部救災影片及海報,讓救災產品更有影響力招募各方好手加入重建團隊。輔仁大學的黃伃岑分享到:「我們這組拿到防割手套產,詢問關主產品的背後故事,才知道防割手套來自一念不捨賑災菩薩,及每天回收物資的環保菩薩因工作時割傷、刺傷雙手而研發的。」大愛感恩科技的每一項產品,結合科技與環保的本質,保護菩薩的安全。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的董玟慧分享到:「透過超級任務這個關卡,發揮團隊的默契更認識彼此,也在遊戲過程中了解課程的含意及激發自己的淺力,像是短時間製作宣傳海報,知道高齡化的議題等」(攝影:陳昱綺)慈濟科技大學的董玟慧分享到:「透過超級任務這個關卡,發揮團隊的默契更認識彼此,也在遊戲過程中了解課程的含意及激發自己的淺力,像是短時間製作宣傳海報,知道高齡化的議題等」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年輕人團聚在一起,一起行動改變,讓地球永續,天下平安無災、人人安居樂業。

大愛感恩科技 陳昱綺 新北市淡水區報導

Read more

週日, 05 八月 2018

大愛共伴感恩行 科技傳愛入人心

圖說:由大愛感恩科技、大潤發、國泰金控、資誠教育基金會、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遠傳電信共同主辦的第六屆「CSR校園種子研習營」,8月3日在國泰淡水教育中心舉行「永續號」啟程儀式,正式展開為期三天關於「永續大未來」的研習活動。(相片:主辦單位提供)由大愛感恩科技、大潤發、國泰金控、資誠教育基金會、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遠傳電信共同主辦的第六屆「CSR校園種子研習營」,8月3日在國泰淡水教育中心舉行「永續號」啟程儀式,正式展開為期三天關於「永續大未來」的研習活動。

本項研習營隊是大愛感恩科技連續兩年參加,深具教育意義的活動。「CSR校園種子研習營」是全台第一個以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企業社會責任) 為主題規劃之研習營,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主軸,安排產業代表,諸如大愛感恩科技等企業,分享CSR的核心思維、具體CSR作為、趨勢和未來展望。除了讓學生對於CSR有正確的認知,透過工作坊和啟發式的課程,本營隊帶領學生在認識CSR後回到自身,思考自身想要看見的改變以及促成改變的方式。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從產品與理念出發,與企業社會責任利害關係人溝通的關鍵要素呢?虞珊明認為就是慈濟創辦人 證嚴法師經常說的「誠」與「情」兩個字,「誠」就是誠正信實,「情」就是溫馨真情、有溫度。也就是以誠與情與人互動。(攝影:虞珊明)作為共同主辦之一,大愛感恩科技由虞珊明代表,在開幕「永續號」啟程儀式以『大愛共伴感恩行,科技傳愛入人心』作為提案勉勵語,並參加企業永續高峰會、提案競賽評選等項單元。經營規畫室菁英楊竣翔、張序評、李岩珂則在營隊中參與「永續加速器」單元,扮演與年輕學員面對面交流的「業師」腳色。此外,由林慧萍針對永續人才培育,在營隊第三天下午與學員暢談「職涯大未來」。

在最終營隊的提案競賽單元,讓學員在消化和吸收課程的input後,內化、個人化營隊所學,以企業廠商之需求命題,產出具體的output,進而達成營隊為培養CSR種子人才的目標。例如大愛感恩科技以「科技傳愛」為核心命題,鼓勵學員們發想:如何針對年輕世代、應用科技工具,傳達代表愛心接力、全球紡織產業唯一的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生產履歷』,提出、演示具體之規劃方案。

圖說:第六屆「CSR校園種子研習營」近300位同學報名,最終遴選出84位來自全國各大學優秀的同學成為正式培訓學員,參與學員背景非常多元,來自28所大學、分布於35類科系,期許所有參與學員能有所學習與收獲,讓未來的企業領袖能感受到台灣企業的專業與熱情,並奠定台灣永續外來的種子。(攝影:楊竣翔)企業社會責任和永續發展為當前之重要趨勢,本營隊期聚集台灣各領域之頂尖學子,參與台灣的永續發展,延續社會未來發展的可能。第六屆「CSR校園種子研習營」近300位同學報名,最終遴選出84位來自全國各大學優秀的同學成為正式培訓學員,參與學員背景非常多元,來自28所大學、分布於35類科系,期許所有參與學員能有所學習與收獲,讓未來的企業領袖能感受到台灣企業的專業與熱情,並奠定台灣永續外來的種子。

大愛感恩科技從產品與理念出發,與企業社會責任利害關係人溝通的關鍵要素呢?虞珊明認為就是慈濟創辦人 證嚴法師經常說的「誠」與「情」兩個字,「誠」就是誠正信實,「情」就是溫馨真情、有溫度。也就是以誠與情與人互動。大愛感恩所開發的產品,都是抱定以「慈悲科技」馳援大愛,以賑災、救災用品為研發方向。使用的原料是對於社會和環境有貢獻的回收寶特瓶。以「續物命、造福慧」、「搖籃到搖籃」、「循環到循環」為設計理念。對於愛心協力夥伴,用大愛眾生、感恩天地、科技人文,與天地共生息的心,製造出有溫度的產品。讓用戶了解、相『信』大愛感恩科技,『願』意一起用綠色消費『行』動證明,認同大愛感恩科技。

期待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建立「誠之情誼」,彼此相知、相互了解,發揮大愛共伴感恩行,用科技將愛傳入人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新北市淡水區報導

Read more

週五, 03 八月 2018

2018,08/04 大林慈院院慶路跑

【對象】大林慈院院慶路跑
【時間】2018年08月04日

08044.jpg0804.jpg
080444.jpg0804444.jpg

Read more

週四, 02 八月 2018

2018,08/03 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高雄場

【對象】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高雄場
【時間】2018年08月03日

0803.jpg080333.jpg

Read more

週三, 01 八月 2018

2018,08/02 駐教廷大使館人員

【對象】駐教廷大使館人員
【時間】2018年08月02日

0802%201.jpg0802%202.jpg

 

Read more

廢棄物成綠金 回收循環受肯定

圖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臺北花博流行館辦理「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大愛感恩科技因為在環保回收方面亦卓有貢獻、獲邀參展,並應主辦單位環保署之邀請,參加7月31日開幕儀式,共同見證台灣在資源回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出席展開幕典禮的貴賓,包括行政院長賴清德、前環保署長沈世宏、魏國彥,各縣市環保局長、及多位各國駐台商務代表均應邀與會。(攝影:虞珊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臺北花博流行館辦理「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回收研發、循環應用方面卓有貢獻、獲邀參展,並應主辦單位環保署之邀請,參加7月31日開幕儀式,共同見證台灣在資源回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出席特展開幕典禮的貴賓,包括行政院長賴清德、前環保署長沈世宏、魏國彥,各縣市環保局長、及多位各國駐台商務代表均應邀與會。賴清德院長致詞時表示:台灣環保回收歷經萌芽期、成長期、茁壯期三個階段。也就是從「酒矸倘賣否」的年代,到1988年開始的市場自由機制,慈濟志工自發性投入回收分類、與廢棄物回收業者轉型成為再生資源處理廠。及至1998年「資源回收管理基金」成立,開啟回收產業正常化發展新頁。2002年發布「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使資源再生產業之經營環境愈趨完善、技術與人才大為提升。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包括使用回收寶特瓶製作之西裝、襯衫、護脊背包、神奇抗菌口罩,甚至環保毛毯邊腳料再製的R2R太陽眼鏡框,八仙塵爆所開發壓力布製作之環保華輪護腰帶,均受邀在會場展示。(攝影:虞珊明)環保署成立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推動全民參與資源回收已經滿20週年,除資源回收成果耀眼,更讓台灣的循環經濟政績獲國際間的高度肯定。為了讓國人瞭解資源回收推動情形,因此規劃這項活動,以歷史脈絡完整呈現臺灣資源回收之「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循環再生情形,以讓民眾知道自己每日分類回收的動作,都是促成循環經濟的推手。活動內容包含環保署公告應回收廢棄物甚至蛻變成綠金的循環再生情形及及成效,同時,每日並有不同主題日之特色活動及工作坊。

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包括使用回收寶特瓶製作之西裝、襯衫、護脊背包、神奇抗菌口罩,甚至環保毛毯邊腳料再製的R2R太陽眼鏡框,八仙塵爆所開發壓力布製作之環保華輪護腰帶,以實際開發應用成果,受邀在會場展示。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與舊識桃園市環保局沈志修局長親切問候、合照,並與花蓮縣環保局饒瑞玲副局長交換意見時,提到大愛感恩科技已經研發出使用二手回收衣服,與回收寶特瓶原料,製作塑膠木材,饒副局長表示,這項研發真是令人高興,因為根據環保局處理回收廢棄物經驗統計,在受到全球快時尚衝擊下,台灣二手衣出口遇到困境,二手衣物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希望能有機會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交流解決之道。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與舊識桃園市環保局沈志修局長親切問候、合照。並與花蓮縣環保局饒瑞玲副局長交換意見時,提到大愛感恩科技已經研發出使用二手回收衣服,與回收寶特瓶原料,製作塑膠木材。希望能有機會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交流解決之道。(攝影:現場記者)許多商品的回收都是降級回收,產品或材料的經濟價值和材料的功能,經過回收只是延緩丟棄的時間,產品裡的資源無法再變成下一個產品的養分,無益於減少原物料的開採。不論是人們口中的垃圾回收、還是蛻變成綠金的循環經濟,大愛感恩科技研發的本懷,在於確保地球有限的資源能以循環再生、永續方式被使用,趨向零廢棄物循環模式。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山區花博流行館報導

 

Read more

廢棄物成綠金 回收循環受肯定

圖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臺北花博流行館辦理「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大愛感恩科技因為在環保回收方面亦卓有貢獻、獲邀參展,並應主辦單位環保署之邀請,參加7月31日開幕儀式,共同見證台灣在資源回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出席展開幕典禮的貴賓,包括行政院長賴清德、前環保署長沈世宏、魏國彥,各縣市環保局長、及多位各國駐台商務代表均應邀與會。(攝影:虞珊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臺北花博流行館辦理「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回收研發、循環應用方面卓有貢獻、獲邀參展,並應主辦單位環保署之邀請,參加7月31日開幕儀式,共同見證台灣在資源回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出席特展開幕典禮的貴賓,包括行政院長賴清德、前環保署長沈世宏、魏國彥,各縣市環保局長、及多位各國駐台商務代表均應邀與會。賴清德院長致詞時表示:台灣環保回收歷經萌芽期、成長期、茁壯期三個階段。也就是從「酒矸倘賣否」的年代,到1988年開始的市場自由機制,慈濟志工自發性投入回收分類、與廢棄物回收業者轉型成為再生資源處理廠。及至1998年「資源回收管理基金」成立,開啟回收產業正常化發展新頁。2002年發布「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使資源再生產業之經營環境愈趨完善、技術與人才大為提升。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包括使用回收寶特瓶製作之西裝、襯衫、護脊背包、神奇抗菌口罩,甚至環保毛毯邊腳料再製的R2R太陽眼鏡框,八仙塵爆所開發壓力布製作之環保華輪護腰帶,均受邀在會場展示。(攝影:虞珊明)環保署成立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推動全民參與資源回收已經滿20週年,除資源回收成果耀眼,更讓台灣的循環經濟政績獲國際間的高度肯定。為了讓國人瞭解資源回收推動情形,因此規劃這項活動,以歷史脈絡完整呈現臺灣資源回收之「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循環再生情形,以讓民眾知道自己每日分類回收的動作,都是促成循環經濟的推手。活動內容包含環保署公告應回收廢棄物甚至蛻變成綠金的循環再生情形及及成效,同時,每日並有不同主題日之特色活動及工作坊。

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包括使用回收寶特瓶製作之西裝、襯衫、護脊背包、神奇抗菌口罩,甚至環保毛毯邊腳料再製的R2R太陽眼鏡框,八仙塵爆所開發壓力布製作之環保華輪護腰帶,以實際開發應用成果,受邀在會場展示。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與舊識桃園市環保局沈志修局長親切問候、合照,並與花蓮縣環保局饒瑞玲副局長交換意見時,提到大愛感恩科技已經研發出使用二手回收衣服,與回收寶特瓶原料,製作塑膠木材,饒副局長表示,這項研發真是令人高興,因為根據環保局處理回收廢棄物經驗統計,在受到全球快時尚衝擊下,台灣二手衣出口遇到困境,二手衣物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希望能有機會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交流解決之道。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與舊識桃園市環保局沈志修局長親切問候、合照。並與花蓮縣環保局饒瑞玲副局長交換意見時,提到大愛感恩科技已經研發出使用二手回收衣服,與回收寶特瓶原料,製作塑膠木材。希望能有機會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交流解決之道。(攝影:現場記者)許多商品的回收都是降級回收,產品或材料的經濟價值和材料的功能,經過回收只是延緩丟棄的時間,產品裡的資源無法再變成下一個產品的養分,無益於減少原物料的開採。不論是人們口中的垃圾回收、還是蛻變成綠金的循環經濟,大愛感恩科技研發的本懷,在於確保地球有限的資源能以循環再生、永續方式被使用,趨向零廢棄物循環模式。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山區花博流行館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