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2017

週二, 31 十月 2017

2017,11/05 新竹慈誠委員精進暨環保志工領證分享

【對象】新竹慈誠委員精進暨環保志工領證分享
【時間】2017年11月05日(日)
【地點】講經堂

 

 




Read more

2017,11/05 台南精進日分享

【對象】台南精進日分享
【時間】2017年11月05日(日)
【地點】台南靜思堂

 

 




Read more

2017,11/04 桃園環保志工參訪

【對象】桃園大愛媽媽分享
【時間】2017年11月04日(六)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Read more

2017,11/03 桃園大愛媽媽分享

【對象】桃園大愛媽媽分享
【時間】2017年11月03日(五)
【地點】桃園靜思堂

 




Read more

2017,11/02 菲律賓宿霧師範大學教師團參訪

【對象】菲律賓宿霧師範大學教師團參訪
【時間】2017年11月02日(日)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Read more

信人本善有愛 大愛無私付出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向楊建文教授(中)表示:「大愛感恩科技與一般企業不同,也在於『開發出回收再製環保產品』與『推廣環保理念』並重,同時,為了實踐『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近年成功製成二次回收多項產品,真正達到永續低能耗、低汙染,從『減廢』到『零廢』循環經濟的綠色力量持續邁進。」(攝影:虞珊明)「塑料可以回收再用,我知道,但是想不到能做出這麼多質量好的東西,實在令人驚訝。」10月27日下午,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長楊建文教授,在參觀完慈濟東區會所之後,轉往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概念館參訪,看到館內琳瑯滿目、用塑料瓶(台灣稱寶特瓶)製作的紡織品,從救災、賑災人員用品,到各式生活用品,一再的讚歎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做的遠遠超過他的想像。

「可惜在上海看不到慈濟(大愛感恩)這些東西。」在今天參訪之前,楊建文教授早就聽過滬、台友人多次提到「慈濟做得不錯」,但實際究竟如何?此番再度來台,特別抽空實地了解、一償宿願。聽過虞珊明解釋大愛感恩產品的研發理念、製作過程,楊建文教授一本經濟學者好奇、做研究的精神,問到:「大愛感恩沒有掌握自己的工廠,這種經營模式…能獲利嗎?」另外從經濟學者角度感到好奇的問題、楊建文教授問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營運是不是有來自政府部門的補貼呢?」因為有一種論述提到:一般非營利組織,其所致力解決的社會問題,往往也正是源自經濟活動造成的後果,同樣的,非營利組織的營運費用,通過政府向「創造經濟價值、同時也製造許多社會及環境問題」的商業部門企業收到稅費,然後再由政府部門補貼非營利部門,來解決商業部門所製造的問題,是為善後所需要的費用。

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企業,而且之所以被台灣產官學界定義為『社會企業』,並非因為它是由五位 證嚴法師實業家弟子捐資成立、並回饋給慈濟來作國內物賑災及社會公益就稱之為一家「社會企業」。誠如社會企業學者、專家曾提到:「理解與定義社會企業要從企業經營的『過程』而不是從『結果』。社會企業相對於一般企業,不再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為商業行為的動機,而是尋求一種以『社會團結、互惠共享』為目的的經濟制度。『社會企業』行動者往往以人性中團結、利他的秉性出發。」 證嚴法師教育弟子們:「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只要願意承擔、所做是利益人群的事,是無私的,則人們都是性本善、都是有愛的,而愛也一定會源源不絕而來。大愛感恩是一個平台,在這個大愛的平台上,人人/企業可以付出,實踐人生的價值。

社會企業學者、專家還曾提到:「社會企業是一個倫理學的課題,強調社會正義。….正義(Justice),誠如其英文字根所衍生的另一組單字adjust、just,正義蘊含了『校正』(adjust)的語意,其準則正是『恰如其分』(just)的那條基準線。問題是,這條基準線在哪裡?」因此,假若我們過於強調從企業營運成果的績效來審視社會企業,我們可能淪為一般企業重視EPS、ROI的邏輯。社會企業不會是「先求賺錢,再來實踐社會理想」,而是,「在不違背社會理念的原則下,找到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路徑」。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 李鼎銘向楊建文教授表示:「一般企業所追求的是『投資報酬率 (Return On Investment,R.O.I.)』,但大愛感恩科技的R.O.I.是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的深植』。」大愛感恩科技與一般企業不同,也在於『開發出回收再製環保產品』與『推廣環保理念』並重,大愛感恩更希望傳遞『不用、少用、重複使用、回收再利用』的理念。同時,為了實踐『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近年成功製成二次回收 Recycle to Recycle (R2R) 酯粒/環保紗,創新製作成防護立體口罩、防眩光眼鏡、毛毯、圍巾等產品,真正達到永續低能耗、低汙染,從「減廢」到「零廢」循環經濟的綠色力量持續邁進。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信人本善有愛 大愛無私付出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向楊建文教授(中)表示:「大愛感恩科技與一般企業不同,也在於『開發出回收再製環保產品』與『推廣環保理念』並重,同時,為了實踐『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近年成功製成二次回收多項產品,真正達到永續低能耗、低汙染,從『減廢』到『零廢』循環經濟的綠色力量持續邁進。」(攝影:虞珊明)「塑料可以回收再用,我知道,但是想不到能做出這麼多質量好的東西,實在令人驚訝。」10月27日下午,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長楊建文教授,在參觀完慈濟東區會所之後,轉往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概念館參訪,看到館內琳瑯滿目、用塑料瓶(台灣稱寶特瓶)製作的紡織品,從救災、賑災人員用品,到各式生活用品,一再的讚歎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做的遠遠超過他的想像。

「可惜在上海看不到慈濟(大愛感恩)這些東西。」在今天參訪之前,楊建文教授早就聽過滬、台友人多次提到「慈濟做得不錯」,但實際究竟如何?此番再度來台,特別抽空實地了解、一償宿願。聽過虞珊明解釋大愛感恩產品的研發理念、製作過程,楊建文教授一本經濟學者好奇、做研究的精神,問到:「大愛感恩沒有掌握自己的工廠,這種經營模式…能獲利嗎?」另外從經濟學者角度感到好奇的問題、楊建文教授問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營運是不是有來自政府部門的補貼呢?」因為有一種論述提到:一般非營利組織,其所致力解決的社會問題,往往也正是源自經濟活動造成的後果,同樣的,非營利組織的營運費用,通過政府向「創造經濟價值、同時也製造許多社會及環境問題」的商業部門企業收到稅費,然後再由政府部門補貼非營利部門,來解決商業部門所製造的問題,是為善後所需要的費用。

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企業,而且之所以被台灣產官學界定義為『社會企業』,並非因為它是由五位 證嚴法師實業家弟子捐資成立、並回饋給慈濟來作國內物賑災及社會公益就稱之為一家「社會企業」。誠如社會企業學者、專家曾提到:「理解與定義社會企業要從企業經營的『過程』而不是從『結果』。社會企業相對於一般企業,不再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為商業行為的動機,而是尋求一種以『社會團結、互惠共享』為目的的經濟制度。『社會企業』行動者往往以人性中團結、利他的秉性出發。」 證嚴法師教育弟子們:「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只要願意承擔、所做是利益人群的事,是無私的,則人們都是性本善、都是有愛的,而愛也一定會源源不絕而來。大愛感恩是一個平台,在這個大愛的平台上,人人/企業可以付出,實踐人生的價值。

社會企業學者、專家還曾提到:「社會企業是一個倫理學的課題,強調社會正義。….正義(Justice),誠如其英文字根所衍生的另一組單字adjust、just,正義蘊含了『校正』(adjust)的語意,其準則正是『恰如其分』(just)的那條基準線。問題是,這條基準線在哪裡?」因此,假若我們過於強調從企業營運成果的績效來審視社會企業,我們可能淪為一般企業重視EPS、ROI的邏輯。社會企業不會是「先求賺錢,再來實踐社會理想」,而是,「在不違背社會理念的原則下,找到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路徑」。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 李鼎銘向楊建文教授表示:「一般企業所追求的是『投資報酬率 (Return On Investment,R.O.I.)』,但大愛感恩科技的R.O.I.是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的深植』。」大愛感恩科技與一般企業不同,也在於『開發出回收再製環保產品』與『推廣環保理念』並重,大愛感恩更希望傳遞『不用、少用、重複使用、回收再利用』的理念。同時,為了實踐『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近年成功製成二次回收 Recycle to Recycle (R2R) 酯粒/環保紗,創新製作成防護立體口罩、防眩光眼鏡、毛毯、圍巾等產品,真正達到永續低能耗、低汙染,從「減廢」到「零廢」循環經濟的綠色力量持續邁進。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30 十月 2017

藝文中心環保風 培訓學子共成長

圖說:27日下午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團隊林慧萍師姊、張絮評師姊在行管系郭又銘主任與陳皇曄老師的邀約安排下,舉行了一場慈科大藝文中心大愛感恩慈悲科技導覽及推廣培訓課程,以從公司簡介、核心價值、產品系列、展覽活動規劃等循序漸進的課程。教育的目的在於教化眾生回歸清淨本性,為了未來的希望,大愛感恩科技不斷持續用心、合力共同來成就每一件好事。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產學合作數年,以「低碳永續教育」為核心目標並結合「低碳人文」及「綠色產品」推廣,27日下午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團隊林慧萍老師、張絮評老師,在行管系郭又銘主任與陳皇曄老師的邀約安排下,舉行了一場慈科大藝文中心大愛感恩慈悲科技導覽及推廣培訓課程。

「與地球共生息」、「回收」、「功能眾多」、「寶特瓶再生」…在這堂課「無私大愛話感恩 - 共知 共識 共行」彼此稱呼老師與同學,教學相長彼此勉勵,格外感受年輕的力量與愛的傳遞。分享的一開始,大愛感恩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老師,讓同學們自由的發想,以十個字來形容自己所認識的大愛感恩科技,從五花八門的答案中,間接了解到同學初步的概念後,先以大愛感恩科技簡介影片揭開培訓課程的序幕。

大一的楊雅閔同學分享到:「深入瞭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商品分類和同理心後,製造最好、高品質的(壓力衣)產品給(燒燙)傷患,讓我們知道了這不是一個工廠,而是用愛付出的企業,將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希望人人將環保概念從源頭回收、少用做起,而不是製造了再把它丟棄「回收好,不用更好」正是大愛感恩持續傳遞教育的意義。

從公司成立因緣、簡介、核心價值、產品系列、展覽活動規劃等循序漸進的課程內容也讓大一陳駘毗同學分享到:「原來環保可以有那麼多的科技、產品和做環保的目的,也瞭解了許多人的苦心、努力、付出,讓世界因為有了他們(環保菩薩)的付出幫助了許多人,讓世界有了一點不一樣。」不要忽視小小的動作,它可以成為推動世界、保護地球很大的影響力。

聽不如行、說不如做,除了分享之外此次大愛感恩科技團隊同時設計實戰演練情境題目,讓同學藉由小組討論的發想來模擬:當面對參訪推廣、展覽等要如何進行安排與規劃。大一的邱亦瑄同學談到:「透過這次的活動讓我了解到了環保的重要性,讓我了解到,原來回收物可以製作出很多新的資源,學會了如何去介紹所要推廣的產品與擺設。」藉由理念分享與實務演練,皆是培訓學生在將來能獨當一面推廣介紹綠色產品給校內師生與校外人員的能力養成。

慈科大行管系與大愛感恩科技持續合作數年,以推廣低碳永續教育為核心,同時設計「認識低碳永續」、「綠色產品循環經濟」、「商品銷售流通」等多面向教育學習活動,期待藉由推廣培訓課程來強化學習應用的深度與廣度,當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將有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

圖說:慈科大行管系與大愛感恩科技持續合作數年以推廣低碳永續教育為核心,期待藉由推廣培訓課程來強化學習應用的深度與廣度,當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將有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分享行銷的工具重要的就是「訊息傳達」大愛感恩環保品牌要思考的不是產品本身的外在特色或設計、乃至流行等,而是內在無形想傳達到研發、設計、行銷背後愛的能量、理念傳達與影響力,從這堂課以後期勉同學,讓環保不再是口號,而是能夠身體力行帶動與影響更多人的心念,真正讓一件好事能夠大家一起來響應,單純的心就是為了唯一的地球,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林慧萍 花蓮市慈濟科技大學報導


 

Read more

藝文中心環保風 培訓學子共成長

圖說:27日下午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團隊林慧萍師姊、張絮評師姊在行管系郭又銘主任與陳皇曄老師的邀約安排下,舉行了一場慈科大藝文中心大愛感恩慈悲科技導覽及推廣培訓課程,以從公司簡介、核心價值、產品系列、展覽活動規劃等循序漸進的課程。教育的目的在於教化眾生回歸清淨本性,為了未來的希望,大愛感恩科技不斷持續用心、合力共同來成就每一件好事。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產學合作數年,以「低碳永續教育」為核心目標並結合「低碳人文」及「綠色產品」推廣,27日下午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團隊林慧萍老師、張絮評老師,在行管系郭又銘主任與陳皇曄老師的邀約安排下,舉行了一場慈科大藝文中心大愛感恩慈悲科技導覽及推廣培訓課程。

「與地球共生息」、「回收」、「功能眾多」、「寶特瓶再生」…在這堂課「無私大愛話感恩 - 共知 共識 共行」彼此稱呼老師與同學,教學相長彼此勉勵,格外感受年輕的力量與愛的傳遞。分享的一開始,大愛感恩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老師,讓同學們自由的發想,以十個字來形容自己所認識的大愛感恩科技,從五花八門的答案中,間接了解到同學初步的概念後,先以大愛感恩科技簡介影片揭開培訓課程的序幕。

大一的楊雅閔同學分享到:「深入瞭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商品分類和同理心後,製造最好、高品質的(壓力衣)產品給(燒燙)傷患,讓我們知道了這不是一個工廠,而是用愛付出的企業,將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希望人人將環保概念從源頭回收、少用做起,而不是製造了再把它丟棄「回收好,不用更好」正是大愛感恩持續傳遞教育的意義。

從公司成立因緣、簡介、核心價值、產品系列、展覽活動規劃等循序漸進的課程內容也讓大一陳駘毗同學分享到:「原來環保可以有那麼多的科技、產品和做環保的目的,也瞭解了許多人的苦心、努力、付出,讓世界因為有了他們(環保菩薩)的付出幫助了許多人,讓世界有了一點不一樣。」不要忽視小小的動作,它可以成為推動世界、保護地球很大的影響力。

聽不如行、說不如做,除了分享之外此次大愛感恩科技團隊同時設計實戰演練情境題目,讓同學藉由小組討論的發想來模擬:當面對參訪推廣、展覽等要如何進行安排與規劃。大一的邱亦瑄同學談到:「透過這次的活動讓我了解到了環保的重要性,讓我了解到,原來回收物可以製作出很多新的資源,學會了如何去介紹所要推廣的產品與擺設。」藉由理念分享與實務演練,皆是培訓學生在將來能獨當一面推廣介紹綠色產品給校內師生與校外人員的能力養成。

慈科大行管系與大愛感恩科技持續合作數年,以推廣低碳永續教育為核心,同時設計「認識低碳永續」、「綠色產品循環經濟」、「商品銷售流通」等多面向教育學習活動,期待藉由推廣培訓課程來強化學習應用的深度與廣度,當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將有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

圖說:慈科大行管系與大愛感恩科技持續合作數年以推廣低碳永續教育為核心,期待藉由推廣培訓課程來強化學習應用的深度與廣度,當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將有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分享行銷的工具重要的就是「訊息傳達」大愛感恩環保品牌要思考的不是產品本身的外在特色或設計、乃至流行等,而是內在無形想傳達到研發、設計、行銷背後愛的能量、理念傳達與影響力,從這堂課以後期勉同學,讓環保不再是口號,而是能夠身體力行帶動與影響更多人的心念,真正讓一件好事能夠大家一起來響應,單純的心就是為了唯一的地球,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林慧萍 花蓮市慈濟科技大學報導


 

Read more

週日, 29 十月 2017

互動分享共勉勵 福慧增長心歡喜

圖說:鼎銘師伯特別鼓勵同仁,若大家都能深刻體悟背後這份「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深層道理,將「積極度、責任心、使命感」落實,必將從自己的工作中激發潛能,進而創造利他的價值 (攝影:呂怡德)。三天兩夜慈濟志業同仁齊聚一堂共修精進,第十二屆的法脈宗門精進營,在行入精舍與體驗精舍生活的實作動態課程中,讓許多人都印象深刻、感動滿滿,三十位主動發心參與此次活動的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也無不法喜充滿的帶回許多體悟與能量,將這份正向的動力繼續帶回工作崗位,發揮自己的良能。公司為了打鐵趁熱,保留住大家的這份感動,於營隊一結束返回的頭一天,總經理便邀請大家分享心得,彼此相互期勉鼓勵。

20171030-2.jpg集會的一開始,總經理 鼎銘師伯深刻感觸的表示,這次營隊中從四大志業發展方向的明確建立,更可以確認大愛感恩科技的發展方向,便是透過有形的再生產品(有為法),來傳遞背後無形的環保人文(無為法),因為發展方向的卓越意義性,慈濟各志業體與海外家人,都經常力邀大愛感恩前往參加活動助緣,
展示環保人文與綠色科技的研發成果,藉此大幅增加整體活動推動環保的意義性。因此, 鼎銘師伯特別鼓勵同仁,若大家能深刻體悟背後這份「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深層道理,將「積極度、責任心、使命感」落實,必將從自己的工作中激發潛能,進而創造利他的價值。

同時,也鼓勵同仁要保持穿著大愛感恩制服的重視性,這其中有三種意義在裡面,一是展現服儀人文的整體之美,二是自我感受體驗,才能深入瞭解自家產品,而最後是可以身體力行來見證傳法,隨時隨地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所以,師伯也特別贊同教育志業執行長 蔡炳坤師兄的分享,「當我們都瞭解使命感的時候,那我們在志業體工作,就不僅是職業而是志業」,期許所有同仁都能用心體悟志業是要讓生活與工作能密切融合在一起,自然工作會樂在其中。

圖說:(上圖)資深主管同仁杜建賢師姊,從拔除雜草與拔菜的過程中,領悟了若沒有曾經灑播善的種子,再經過細心呵護的澆灌,怎麼可以長出翠綠的青菜,體悟「用心在當下、處處即是法」的道理 。剛加入研發部的郭曉儒(左下圖)分享,在團隊工作中,主動積極與溝通整合,才能有效發揮團隊工作效能。另一位新人蔡欣潔(右下圖)則分享,遇到事情困難時,換一個角度方式思維,往往事情便容易在轉念間迎刃而解 (攝影:呂怡德)。剛加入研發部的新進同仁郭曉儒分享,從精舍團體出坡的體悟中,她發現到團隊工作中,主動積極與溝通整合的重要性,如此,才能有效發揮團隊的工作效能;同樣,也是新人的蔡欣潔則分享,在出坡時遇到了所打掃的福慧床發生故障,她發現遇到事情時不能固執自己原先己見或習慣性想法,換一個角度方式、換一種思維面對,往往事情便在轉念間迎刃而解。

身為資深同仁也是部門主管的杜建賢師姊,從瞭解過去的法脈探源中,連結到未來各志業體的發展方向,讓她更深刻的理解到,慈濟的四大志業,需要從共知、共識與共行中,去發揮它一加一加一加一大於四的功能與作用;另外,從拔除雜草與拔菜的過程中,領悟了若沒有曾經灑播善的種子,再經過細心呵護的澆灌,怎麼可以長出翠綠的青菜,提供人們食用補充營養,精舍師父的一番導引解說,真的令人瞭解「用心在當下、處處即是法」的道理。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 上人於五十二年前篳路藍縷、苦心建立的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發展至今已經是一個受到聯合國認同的國際NGO組織了,就如同 上人在活動圓緣時的期待,身為第一代的慈濟人,又都是志業體的同仁,大家更要有承擔志業、傳揚法脈的責任使命,感恩公司每年都大力支持鼓勵同仁參加法脈宗門營精進道心,也期許大家不忘總經理 鼎銘師伯的勉勵,持續在環保志業的工作崗位上,「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留藏經」。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互動分享共勉勵 福慧增長心歡喜

圖說:鼎銘師伯特別鼓勵同仁,若大家都能深刻體悟背後這份「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深層道理,將「積極度、責任心、使命感」落實,必將從自己的工作中激發潛能,進而創造利他的價值 (攝影:呂怡德)。三天兩夜慈濟志業同仁齊聚一堂共修精進,第十二屆的法脈宗門精進營,在行入精舍與體驗精舍生活的實作動態課程中,讓許多人都印象深刻、感動滿滿,三十位主動發心參與此次活動的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也無不法喜充滿的帶回許多體悟與能量,將這份正向的動力繼續帶回工作崗位,發揮自己的良能。公司為了打鐵趁熱,保留住大家的這份感動,於營隊一結束返回的頭一天,總經理便邀請大家分享心得,彼此相互期勉鼓勵。

20171030-2.jpg集會的一開始,總經理 鼎銘師伯深刻感觸的表示,這次營隊中從四大志業發展方向的明確建立,更可以確認大愛感恩科技的發展方向,便是透過有形的再生產品(有為法),來傳遞背後無形的環保人文(無為法),因為發展方向的卓越意義性,慈濟各志業體與海外家人,都經常力邀大愛感恩前往參加活動助緣,
展示環保人文與綠色科技的研發成果,藉此大幅增加整體活動推動環保的意義性。因此, 鼎銘師伯特別鼓勵同仁,若大家能深刻體悟背後這份「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深層道理,將「積極度、責任心、使命感」落實,必將從自己的工作中激發潛能,進而創造利他的價值。

同時,也鼓勵同仁要保持穿著大愛感恩制服的重視性,這其中有三種意義在裡面,一是展現服儀人文的整體之美,二是自我感受體驗,才能深入瞭解自家產品,而最後是可以身體力行來見證傳法,隨時隨地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所以,師伯也特別贊同教育志業執行長 蔡炳坤師兄的分享,「當我們都瞭解使命感的時候,那我們在志業體工作,就不僅是職業而是志業」,期許所有同仁都能用心體悟志業是要讓生活與工作能密切融合在一起,自然工作會樂在其中。

圖說:(上圖)資深主管同仁杜建賢師姊,從拔除雜草與拔菜的過程中,領悟了若沒有曾經灑播善的種子,再經過細心呵護的澆灌,怎麼可以長出翠綠的青菜,體悟「用心在當下、處處即是法」的道理 。剛加入研發部的郭曉儒(左下圖)分享,在團隊工作中,主動積極與溝通整合,才能有效發揮團隊工作效能。另一位新人蔡欣潔(右下圖)則分享,遇到事情困難時,換一個角度方式思維,往往事情便容易在轉念間迎刃而解 (攝影:呂怡德)。剛加入研發部的新進同仁郭曉儒分享,從精舍團體出坡的體悟中,她發現到團隊工作中,主動積極與溝通整合的重要性,如此,才能有效發揮團隊的工作效能;同樣,也是新人的蔡欣潔則分享,在出坡時遇到了所打掃的福慧床發生故障,她發現遇到事情時不能固執自己原先己見或習慣性想法,換一個角度方式、換一種思維面對,往往事情便在轉念間迎刃而解。

身為資深同仁也是部門主管的杜建賢師姊,從瞭解過去的法脈探源中,連結到未來各志業體的發展方向,讓她更深刻的理解到,慈濟的四大志業,需要從共知、共識與共行中,去發揮它一加一加一加一大於四的功能與作用;另外,從拔除雜草與拔菜的過程中,領悟了若沒有曾經灑播善的種子,再經過細心呵護的澆灌,怎麼可以長出翠綠的青菜,提供人們食用補充營養,精舍師父的一番導引解說,真的令人瞭解「用心在當下、處處即是法」的道理。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 上人於五十二年前篳路藍縷、苦心建立的佛教慈濟克難功德會,發展至今已經是一個受到聯合國認同的國際NGO組織了,就如同 上人在活動圓緣時的期待,身為第一代的慈濟人,又都是志業體的同仁,大家更要有承擔志業、傳揚法脈的責任使命,感恩公司每年都大力支持鼓勵同仁參加法脈宗門營精進道心,也期許大家不忘總經理 鼎銘師伯的勉勵,持續在環保志業的工作崗位上,「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留藏經」。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六, 28 十月 2017

年度法脈宗門營 志業同仁齊精進

圖說:一年一度的法脈宗門精進營,是慈濟四大志業同仁,每年一同返回花蓮、齊聚靜思堂,共同精進受訓與交流學習的大活動,今年的營隊是訂在10/20~10/22舉行,大愛感恩的同事家人們,把握殊勝因緣相互出席參加,一起行入慈濟志業的大藏經,體認「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深遠意涵 (攝影:慈濟志工)。一年一度的法脈宗門精進營,是慈濟四大志業同仁,每年一同返回花蓮、齊聚靜思堂,共同精進受訓與交流學習的大活動,今年的營隊是訂在10/20~10/22舉行,期間包含了動、靜態課程,大愛感恩的同事家人們,把握殊勝因緣,於活動前一個半月,就先相互約好時間出席參加,期待一起行入慈濟志業的大藏經,體認「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深遠意涵,持續以合、和、互、協之心力,來承擔環保志業發展的使命。

本次課程安排的一開始,洪靜原老師就非常清楚透徹、系統說明的分析靜思法脈的探源,讓所有參加的志業同仁,都能快速的瞭解,慈濟志業運作,就是源自於 上人「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的觀念,逐步發展出合和互協的運作架構;而課程中的另一主軸,很清楚的便是四大志業的執行長都已邀請到位,並於「慈濟志業策略發展與目標」的課程中,清楚的描述各志業體未來的營運策略與發展方向,朝向國際化的步閥永續邁進。

其中,慈善志業的新任執行長 顏博文師兄更強調,期勉未來各志業體的發展,就如同 上人開示的粽子喻一般,粽頭就好比是各志業的執行長,粽繩與粽葉可比喻為各志業中的各位主管,時時緊繫於粽頭、並向下照顧好各個粽子(各部門),而粽餡就好比是各部門內的同仁,不僅要緊繫於粽葉之內,同時,更要透過訓練提昇理念與工作專業的品質。

圖說:課程期間,公司總經理 鼎銘師伯、慧萍師姊與絮評師姊,為了臨時加入重要外賓的參訪行程,於台北與花蓮之間來回往返奔走,成就圓滿了營隊第二天,「用生命走入志業、以志業潤漬生命」的QA座談,讓更多志業體同仁,更清楚的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運作與經營理念 (攝影:虞珊明)。於第一天營隊一開始,便安排「法脈宗門探源與實踐」的課程,與大家分享各志業體力行實踐的成果,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受到此次主辦單位 - 法脈宗門總志業中心的邀請,由研發部同仁 林正雄博士代表,分享公司近年來,更進一步落實 上人「續物命、造福慧」的環保理念,將剩餘或廢棄的紡織布料資源,再次回收應用,發展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的產品,製造出賑災毛毯、保暖背心、拉鍊、防藍光眼鏡或是高硬度塑木…等等的生活用品與建材,讓「環保零廢」的理想,得以更進一步的實踐與落實,尤其,再延伸其賑災用品的製作考量,更是廣受現場志業同仁的一致讚賞與肯定。

在靜態課程之外,主辦單位也安排「行入精舍」與「體驗精舍生活」的動態課程,這也是此次課程中很受大家歡迎、很有感觸的活動。大隊從清晨四點半集合完畢,準時從花蓮靜思堂步行前往靜思精舍,全程十公里的快步前行中途沒有休息,讓大家體悟到,在自然的運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穩健向前,就如同靜思語所言「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怕路遙遠」的道理。

課程期間,公司總經理 鼎銘師伯、慧萍師姊與絮評師姊,為了臨時加入重要外賓的參訪行程、方方面面的顧慮,於台北與花蓮之間來回往返奔走,成就圓滿了營隊第二天,「用生命走入志業、以志業潤漬生命」的QA座談,讓更多志業體同仁,更清楚的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運作與經營理念。圓緣時,慈青學長 張絮評師姊帶領慈青畢業同仁真誠的分享,「慈青的孩子都已歸隊,返回志業服務承擔責任」,讓 上人欣慰安心,為大愛感恩科技爭光。

圖說:公司研發部同仁 林正雄博士代表,分享公司近年來,更進一步發展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的產品,將剩餘或廢棄的紡織布料資源,再次回收應用,讓「環保零廢」的理想,得以更進一步的實踐與落實。年度精采的精進課程,轉眼即逝,就如同 上人在圓緣時的開示,「我們現在是身處在五濁惡世的時代,慈濟的四大志業都要落實慈濟的理念在裡面,顯化具象的菩薩精神,拔苦予樂,予樂拔苦」;在每一志業體工作,要從知其然再進化到知其所以然,包括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也是一樣,大家都要掌握好核心精神理念,透過有形的環保織品(有為法),來傳遞背後無形的環保人文理念(無為法),自然會從工作的價值與信念中,找到樂在其中的意義性。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年度法脈宗門營 志業同仁齊精進

圖說:一年一度的法脈宗門精進營,是慈濟四大志業同仁,每年一同返回花蓮、齊聚靜思堂,共同精進受訓與交流學習的大活動,今年的營隊是訂在10/20~10/22舉行,大愛感恩的同事家人們,把握殊勝因緣相互出席參加,一起行入慈濟志業的大藏經,體認「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深遠意涵 (攝影:慈濟志工)。一年一度的法脈宗門精進營,是慈濟四大志業同仁,每年一同返回花蓮、齊聚靜思堂,共同精進受訓與交流學習的大活動,今年的營隊是訂在10/20~10/22舉行,期間包含了動、靜態課程,大愛感恩的同事家人們,把握殊勝因緣,於活動前一個半月,就先相互約好時間出席參加,期待一起行入慈濟志業的大藏經,體認「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深遠意涵,持續以合、和、互、協之心力,來承擔環保志業發展的使命。

本次課程安排的一開始,洪靜原老師就非常清楚透徹、系統說明的分析靜思法脈的探源,讓所有參加的志業同仁,都能快速的瞭解,慈濟志業運作,就是源自於 上人「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的觀念,逐步發展出合和互協的運作架構;而課程中的另一主軸,很清楚的便是四大志業的執行長都已邀請到位,並於「慈濟志業策略發展與目標」的課程中,清楚的描述各志業體未來的營運策略與發展方向,朝向國際化的步閥永續邁進。

其中,慈善志業的新任執行長 顏博文師兄更強調,期勉未來各志業體的發展,就如同 上人開示的粽子喻一般,粽頭就好比是各志業的執行長,粽繩與粽葉可比喻為各志業中的各位主管,時時緊繫於粽頭、並向下照顧好各個粽子(各部門),而粽餡就好比是各部門內的同仁,不僅要緊繫於粽葉之內,同時,更要透過訓練提昇理念與工作專業的品質。

圖說:課程期間,公司總經理 鼎銘師伯、慧萍師姊與絮評師姊,為了臨時加入重要外賓的參訪行程,於台北與花蓮之間來回往返奔走,成就圓滿了營隊第二天,「用生命走入志業、以志業潤漬生命」的QA座談,讓更多志業體同仁,更清楚的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運作與經營理念 (攝影:虞珊明)。於第一天營隊一開始,便安排「法脈宗門探源與實踐」的課程,與大家分享各志業體力行實踐的成果,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受到此次主辦單位 - 法脈宗門總志業中心的邀請,由研發部同仁 林正雄博士代表,分享公司近年來,更進一步落實 上人「續物命、造福慧」的環保理念,將剩餘或廢棄的紡織布料資源,再次回收應用,發展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的產品,製造出賑災毛毯、保暖背心、拉鍊、防藍光眼鏡或是高硬度塑木…等等的生活用品與建材,讓「環保零廢」的理想,得以更進一步的實踐與落實,尤其,再延伸其賑災用品的製作考量,更是廣受現場志業同仁的一致讚賞與肯定。

在靜態課程之外,主辦單位也安排「行入精舍」與「體驗精舍生活」的動態課程,這也是此次課程中很受大家歡迎、很有感觸的活動。大隊從清晨四點半集合完畢,準時從花蓮靜思堂步行前往靜思精舍,全程十公里的快步前行中途沒有休息,讓大家體悟到,在自然的運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穩健向前,就如同靜思語所言「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怕路遙遠」的道理。

課程期間,公司總經理 鼎銘師伯、慧萍師姊與絮評師姊,為了臨時加入重要外賓的參訪行程、方方面面的顧慮,於台北與花蓮之間來回往返奔走,成就圓滿了營隊第二天,「用生命走入志業、以志業潤漬生命」的QA座談,讓更多志業體同仁,更清楚的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運作與經營理念。圓緣時,慈青學長 張絮評師姊帶領慈青畢業同仁真誠的分享,「慈青的孩子都已歸隊,返回志業服務承擔責任」,讓 上人欣慰安心,為大愛感恩科技爭光。

圖說:公司研發部同仁 林正雄博士代表,分享公司近年來,更進一步發展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的產品,將剩餘或廢棄的紡織布料資源,再次回收應用,讓「環保零廢」的理想,得以更進一步的實踐與落實。年度精采的精進課程,轉眼即逝,就如同 上人在圓緣時的開示,「我們現在是身處在五濁惡世的時代,慈濟的四大志業都要落實慈濟的理念在裡面,顯化具象的菩薩精神,拔苦予樂,予樂拔苦」;在每一志業體工作,要從知其然再進化到知其所以然,包括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也是一樣,大家都要掌握好核心精神理念,透過有形的環保織品(有為法),來傳遞背後無形的環保人文理念(無為法),自然會從工作的價值與信念中,找到樂在其中的意義性。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花蓮報導

Read more

週五, 27 十月 2017

慈悲科技 化腐朽為神奇

圖說:雙十國慶連假後的人文週會,安排邀請了公司研發部的同仁 陳意容師姊,與大家分享『慈悲科技-化腐朽為神奇』的議題 (攝影:呂怡德)。為了讓更多的同事家人能更進一步的瞭解大愛感恩「環保精質化」的研發理念與發展成果,於雙十國慶連假後的人文週會,安排邀請了公司研發部的同仁 陳意容師姊,與大家分享『慈悲科技-化腐朽為神奇』的議題。

於分享的一開始,意容師姊就很明確的表達,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的成立,主要有四項任務目標,其一就是要將回收的寶特瓶,持續精進提昇,再生製成精美的紡織品;其二是要持續發展慈悲科技系列的產品,不僅平日休閒穿著可用,當災難發生時,還可以立即延伸成為賑災人員的裝備;再者,也會持續保持結合慈濟環保站的回收資源,再開發更多可再生應用的資源;最後,將進階朝向回收再回收,邁向減廢零廢研發,讓資源永續循環應用。

在上述明確的研發執行方向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高層的堅持與帶動之下,非常用心的在落實 上人所呼籲的『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尤其,『環保精質化』的部份,近幾年來,公司的研發部,更積極的在發展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的產品,將已經環保回收製成的剩餘或廢棄布料,再次回收應用,製造出賑災毛毯、保暖背心、拉鍊、防偏光或藍光眼鏡與高硬度塑木…等等的生活用品與建材,讓「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再次實踐與落實。

圖說:近年來公司的研發部,更積極的在發展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的產品,將已經環保回收製成的剩餘或廢棄布料,再次回收應用,製造出毛毯、保暖背心、拉鍊…等用品,讓「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再次實踐與落實 (攝影:呂怡德)。所謂『減廢零廢細思量,科研智慧護大地』,看似容易「化腐朽為神奇」的研發理念,背後的堅持與實踐,可真是不容易,而R2R環保研發的邁進,所帶動大眾對環境保護的跟進與貢獻,正是大愛感恩科技『綠色效益善循環、環保人文立典範』的發展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慈悲科技 化腐朽為神奇

圖說:雙十國慶連假後的人文週會,安排邀請了公司研發部的同仁 陳意容師姊,與大家分享『慈悲科技-化腐朽為神奇』的議題 (攝影:呂怡德)。為了讓更多的同事家人能更進一步的瞭解大愛感恩「環保精質化」的研發理念與發展成果,於雙十國慶連假後的人文週會,安排邀請了公司研發部的同仁 陳意容師姊,與大家分享『慈悲科技-化腐朽為神奇』的議題。

於分享的一開始,意容師姊就很明確的表達,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的成立,主要有四項任務目標,其一就是要將回收的寶特瓶,持續精進提昇,再生製成精美的紡織品;其二是要持續發展慈悲科技系列的產品,不僅平日休閒穿著可用,當災難發生時,還可以立即延伸成為賑災人員的裝備;再者,也會持續保持結合慈濟環保站的回收資源,再開發更多可再生應用的資源;最後,將進階朝向回收再回收,邁向減廢零廢研發,讓資源永續循環應用。

在上述明確的研發執行方向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高層的堅持與帶動之下,非常用心的在落實 上人所呼籲的『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尤其,『環保精質化』的部份,近幾年來,公司的研發部,更積極的在發展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的產品,將已經環保回收製成的剩餘或廢棄布料,再次回收應用,製造出賑災毛毯、保暖背心、拉鍊、防偏光或藍光眼鏡與高硬度塑木…等等的生活用品與建材,讓「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再次實踐與落實。

圖說:近年來公司的研發部,更積極的在發展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的產品,將已經環保回收製成的剩餘或廢棄布料,再次回收應用,製造出毛毯、保暖背心、拉鍊…等用品,讓「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再次實踐與落實 (攝影:呂怡德)。所謂『減廢零廢細思量,科研智慧護大地』,看似容易「化腐朽為神奇」的研發理念,背後的堅持與實踐,可真是不容易,而R2R環保研發的邁進,所帶動大眾對環境保護的跟進與貢獻,正是大愛感恩科技『綠色效益善循環、環保人文立典範』的發展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四, 26 十月 2017

產官學研同目標 世代觀念共提升

圖說:為籌備行政院環保署化學局大專院校「綠色化學教育推動計畫」,環保署化學局綜合規畫組科長、組長多位博士、以及中央大學環公所永續環境科技研究中心教授、臺北科技大學環境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交流互動,期望因近年食安議題,也為環境,建立一套環保教案與制度出來。為籌備行政院環保署化學局大專院校「綠色化學教育推動計畫」,環保署化學局綜合規畫組科長、組長多位博士、以及中央大學環公所永續環境科技研究中心教授、臺北科技大學環境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交流互動,期望因近年食安議題,也為環境,建立一套環保教案與制度出來。

本身俱有化工專業背景的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陳意容博士,介紹著大愛願景與環保實績,表示:「雖然環保科技看似與化學非相關,今天在場都是化工專業,透過分享,我也從中發現一點『綠化學』。」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研發中心,看到正研發的環保塑木,環保署化學局綜合規畫組 劉怡焜組長說道:「這就是環境化工!」相當佩服實驗成效與環保好品質。

臺北科技大學環境所 徐宏德博士表示:「經過參訪經驗交流,了解了大愛感恩科技理念,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希望把這個理念推廣到社會,最終希望目標是把理念做成好的教案推廣到相關大專院校。」

在場眾位博士、專家,都了解到「改變」應從「教育」出發,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總經理本身也研習上完國家環境教育相關課程,說道:「任何事物都可以做為環境教育,然而透過教育的機會,才能真正了解到環保的重要性與差別。」更點出要做環保,身體力行,一點點進步也是進步,不做就是後退。

教育宛如工程,從家庭教育到國中小、大專院校,整個世界社會,要從心來帶動,更要有新觀念來解釋推動,讓世代觀念都提升。愛護地球不分你我,是產官學研界的目標,更是你我努力的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產官學研同目標 世代觀念共提升

圖說:為籌備行政院環保署化學局大專院校「綠色化學教育推動計畫」,環保署化學局綜合規畫組科長、組長多位博士、以及中央大學環公所永續環境科技研究中心教授、臺北科技大學環境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交流互動,期望因近年食安議題,也為環境,建立一套環保教案與制度出來。為籌備行政院環保署化學局大專院校「綠色化學教育推動計畫」,環保署化學局綜合規畫組科長、組長多位博士、以及中央大學環公所永續環境科技研究中心教授、臺北科技大學環境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交流互動,期望因近年食安議題,也為環境,建立一套環保教案與制度出來。

本身俱有化工專業背景的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陳意容博士,介紹著大愛願景與環保實績,表示:「雖然環保科技看似與化學非相關,今天在場都是化工專業,透過分享,我也從中發現一點『綠化學』。」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研發中心,看到正研發的環保塑木,環保署化學局綜合規畫組 劉怡焜組長說道:「這就是環境化工!」相當佩服實驗成效與環保好品質。

臺北科技大學環境所 徐宏德博士表示:「經過參訪經驗交流,了解了大愛感恩科技理念,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希望把這個理念推廣到社會,最終希望目標是把理念做成好的教案推廣到相關大專院校。」

在場眾位博士、專家,都了解到「改變」應從「教育」出發,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總經理本身也研習上完國家環境教育相關課程,說道:「任何事物都可以做為環境教育,然而透過教育的機會,才能真正了解到環保的重要性與差別。」更點出要做環保,身體力行,一點點進步也是進步,不做就是後退。

教育宛如工程,從家庭教育到國中小、大專院校,整個世界社會,要從心來帶動,更要有新觀念來解釋推動,讓世代觀念都提升。愛護地球不分你我,是產官學研界的目標,更是你我努力的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三, 25 十月 2017

【得獎】2017年 波蘭國際發明展金牌

第十一屆波蘭國際發明展金牌於2017/10/9至2017/10/11舉辦的第十一屆波蘭國際發明獎,大愛感恩科技再獲肯定,波蘭發明展是波蘭唯一官方所舉辦的發明展,由波蘭總統授權,今年共計有英、美、德、加拿大、捷克等32國425件作品參賽。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榮獲金牌肯定。

R2R系列 (回收再回收/循環經濟) 自2016年至今已獲得國際上數次肯定,如馬來西亞發明大展、莫斯科阿基米德發明展、日本東京創新天才發明展、烏克蘭國際發明展…等。大愛感恩科技以R2R系列,於國際的舞台上宣揚其環保理念,讓國際上認識台灣有這麼一間為地球永續而付出的環保社會企業。而這些理念源於 證嚴法師所宣揚的「與地球共生息」,也正是大愛感恩科技自成立以來持續努力的動力,打破一般塑膠材料使用的界線,延伸材料使用的生命週期,讓產品可以回收再利用,循環再循環,朝「零廢」與「減碳」的目標邁進。

未來,大愛感恩科技會持續研發更多R2R系列的環保心品,並持續探究 " 放錯地方的資源/城市的礦產 " (一般所謂垃圾) 回收再製的無限可能性。向世界傳達大愛感恩科技對於環保使命與決心/用心, 並期待人人能身體力行來惜福愛物。

大愛感恩科技 郭曉儒 內湖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7年 波蘭國際發明展金牌

第十一屆波蘭國際發明展金牌於2017/10/9至2017/10/11舉辦的第十一屆波蘭國際發明獎,大愛感恩科技再獲肯定,波蘭發明展是波蘭唯一官方所舉辦的發明展,由波蘭總統授權,今年共計有英、美、德、加拿大、捷克等32國425件作品參賽。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榮獲金牌肯定。

R2R系列 (回收再回收/循環經濟) 自2016年至今已獲得國際上數次肯定,如馬來西亞發明大展、莫斯科阿基米德發明展、日本東京創新天才發明展、烏克蘭國際發明展…等。大愛感恩科技以R2R系列,於國際的舞台上宣揚其環保理念,讓國際上認識台灣有這麼一間為地球永續而付出的環保社會企業。而這些理念源於 證嚴法師所宣揚的「與地球共生息」,也正是大愛感恩科技自成立以來持續努力的動力,打破一般塑膠材料使用的界線,延伸材料使用的生命週期,讓產品可以回收再利用,循環再循環,朝「零廢」與「減碳」的目標邁進。

未來,大愛感恩科技會持續研發更多R2R系列的環保心品,並持續探究 " 放錯地方的資源/城市的礦產 " (一般所謂垃圾) 回收再製的無限可能性。向世界傳達大愛感恩科技對於環保使命與決心/用心, 並期待人人能身體力行來惜福愛物。

大愛感恩科技 郭曉儒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二, 24 十月 2017

成美文化園 環保典雅心團服

圖說:園區主管們配合充當臨時模特兒,套穿精心製成不同系列樣品園區主管們配合充當臨時模特兒,套穿精心製成不同系列樣品。(攝影:黃莫筑)位於彰化縣永靖鄉的「成美文化園」極力用心保留完整閩客傳統建築技藝及人文藝術精華之美,讓古宅再現風華,成立百年文化生活博物館傳承傳統技藝,舉辦各項藝文展覽供民眾參觀,傳承先民盡心奉獻鄉土的精神。

成美文化園殷殷期盼園區內服務人員,都能展現服儀之美,契合園區傳統典雅的精神且具不同功能的團服,委請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做客製化設計。大愛感恩科技資深陳弘祥設計師,善用環保素材為行政、客服、導覽與景觀園藝人員不同工作性質,設計不同屬性系列的製服。經過數月的努力,今日專程南下帶來眾所期盼的成果大家莫不驚嘆!園區主管更配合充當臨時模特兒,套穿精心製成的樣品.弘祥設計師也用心逐款說明與園區文化結合設計重點。

圖說:陳弘祥設計師(圖右)也用心逐款說明與園區文化結合設計重點。(攝影:黃莫筑)大愛感恩科技除提供團服服務,也帶來環保系列休閒百變遮陽帽、太陽能帽、R2R偏光太陽眼鏡、環保飛織鞋等環保研發心品,提供給員工多元的配套選擇。最大期許能透過這次友善合作異業的結合製成的環保心品,讓每一位來到文化園的民眾在感性之旅時,也有機會接觸了解環保,進而疼惜大地!

「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對大地與社會一份不變的愛,期盼將這份愛透過你我的接力,傳到更深更遠的角落。也傳達著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愛的溫度。

大愛感恩科技 黃莫筑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成美文化園 環保典雅心團服

圖說:園區主管們配合充當臨時模特兒,套穿精心製成不同系列樣品園區主管們配合充當臨時模特兒,套穿精心製成不同系列樣品。(攝影:黃莫筑)位於彰化縣永靖鄉的「成美文化園」極力用心保留完整閩客傳統建築技藝及人文藝術精華之美,讓古宅再現風華,成立百年文化生活博物館傳承傳統技藝,舉辦各項藝文展覽供民眾參觀,傳承先民盡心奉獻鄉土的精神。

成美文化園殷殷期盼園區內服務人員,都能展現服儀之美,契合園區傳統典雅的精神且具不同功能的團服,委請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做客製化設計。大愛感恩科技資深陳弘祥設計師,善用環保素材為行政、客服、導覽與景觀園藝人員不同工作性質,設計不同屬性系列的製服。經過數月的努力,今日專程南下帶來眾所期盼的成果大家莫不驚嘆!園區主管更配合充當臨時模特兒,套穿精心製成的樣品.弘祥設計師也用心逐款說明與園區文化結合設計重點。

圖說:陳弘祥設計師(圖右)也用心逐款說明與園區文化結合設計重點。(攝影:黃莫筑)大愛感恩科技除提供團服服務,也帶來環保系列休閒百變遮陽帽、太陽能帽、R2R偏光太陽眼鏡、環保飛織鞋等環保研發心品,提供給員工多元的配套選擇。最大期許能透過這次友善合作異業的結合製成的環保心品,讓每一位來到文化園的民眾在感性之旅時,也有機會接觸了解環保,進而疼惜大地!

「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對大地與社會一份不變的愛,期盼將這份愛透過你我的接力,傳到更深更遠的角落。也傳達著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愛的溫度。

大愛感恩科技 黃莫筑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7年 波蘭國際發明展金牌

第十一屆波蘭國際發明展金牌於2017/10/9至2017/10/11舉辦的第十一屆波蘭國際發明獎,大愛感恩科技再獲肯定,波蘭發明展是波蘭唯一官方所舉辦的發明展,由波蘭總統授權,今年共計有英、美、德、加拿大、捷克等32國425件作品參賽。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榮獲金牌肯定。

R2R系列 (回收再回收/循環經濟) 自2016年至今已獲得國際上數次肯定,如馬來西亞發明大展、莫斯科阿基米德發明展、日本東京創新天才發明展、烏克蘭國際發明展…等。大愛感恩科技以R2R系列,於國際的舞台上宣揚其環保理念,讓國際上認識台灣有這麼一間為地球永續而付出的環保社會企業。而這些理念源於 證嚴法師所宣揚的「與地球共生息」,也正是大愛感恩科技自成立以來持續努力的動力,打破一般塑膠材料使用的界線,延伸材料使用的生命週期,讓產品可以回收再利用,循環再循環,朝「零廢」與「減碳」的目標邁進。

未來,大愛感恩科技會持續研發更多R2R系列的環保心品,並持續探究 " 放錯地方的資源/城市的礦產 " (一般所謂垃圾) 回收再製的無限可能性。向世界傳達大愛感恩科技對於環保使命與決心/用心, 並期待人人能身體力行來惜福愛物。

大愛感恩科技 郭曉儒 內湖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7年 波蘭國際發明展金牌

第十一屆波蘭國際發明展金牌於2017/10/9至2017/10/11舉辦的第十一屆波蘭國際發明獎,大愛感恩科技再獲肯定,波蘭發明展是波蘭唯一官方所舉辦的發明展,由波蘭總統授權,今年共計有英、美、德、加拿大、捷克等32國425件作品參賽。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Recycle to Recycle),榮獲金牌肯定。

R2R系列 (回收再回收/循環經濟) 自2016年至今已獲得國際上數次肯定,如馬來西亞發明大展、莫斯科阿基米德發明展、日本東京創新天才發明展、烏克蘭國際發明展…等。大愛感恩科技以R2R系列,於國際的舞台上宣揚其環保理念,讓國際上認識台灣有這麼一間為地球永續而付出的環保社會企業。而這些理念源於 證嚴法師所宣揚的「與地球共生息」,也正是大愛感恩科技自成立以來持續努力的動力,打破一般塑膠材料使用的界線,延伸材料使用的生命週期,讓產品可以回收再利用,循環再循環,朝「零廢」與「減碳」的目標邁進。

未來,大愛感恩科技會持續研發更多R2R系列的環保心品,並持續探究 " 放錯地方的資源/城市的礦產 " (一般所謂垃圾) 回收再製的無限可能性。向世界傳達大愛感恩科技對於環保使命與決心/用心, 並期待人人能身體力行來惜福愛物。

大愛感恩科技 郭曉儒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一, 23 十月 2017

嘉義福樂國小 動手環保DIY

圖說:在DIY活動單元中,讓福樂國小小朋友們親手製作大愛環保天燈,大愛環保天燈也是回收寶特瓶製作而成的瓶片,希望能照亮每一顆愛地球善心,從自身作起間接影響到週遭的人。(攝影者:黃莫筑)嘉義縣民雄鄉福樂國小小朋友參加台北三天兩夜(10/12-10/14)科技探索見學之旅,在10月13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寶特瓶在一般人眼中視為垃圾也能被重新再生,探究如何把不起眼的寶特瓶變成環保生活用品。

圖說:嘉義縣民雄鄉福樂國小小朋友參加台北三天兩夜(10/12-10/14)科技探索見學之旅,在10月13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寶特瓶在一般人眼中視為垃圾也能被重新再生,探究如何把不起眼的寶特瓶變成環保生活用品。(攝影者:黃莫筑)研揚文教基金會自2009年起透過「藝術光點」計畫於嘉義、台東、雲林、宜蘭、彰化之偏鄉學校推動一系列藝術教育活動並獲得廣大迴響,然而推動過程中,有感偏鄉學校科技教育資源之城鄉落差,為豐富偏鄉學校科技教育推動資源。2017年起結合相關基金會及科技產業資源推動「發現科技新樂園─校園科技教育主題巡迴展」,透過食、衣、住、行、大未來等五大主題生活科技展以及DIY體驗活動,期以資源整合之方式進入校園推廣,豐富學子對於科技發展之視野與體驗。

大愛感恩科技張絮評同仁分享,一年台灣使用超過45億支寶特瓶,如果我們不回收這些寶特平會破壞大地生態且造成環境危害,所以我們盡量不要使用寶特瓶,要做好資源回收分類,不要輕忽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會改變我們週遭的環境、造成地球的負擔。大愛感恩科技把環保菩薩所回收的寶特瓶重新提煉再製造成環保再生用品,譬如中國服、西裝、襯衫、POLO衫、毛毯、圍巾、袋包、鞋襪等產品。嘉義縣民雄鄉福樂國小葉筠琦同學說:「聽完之後,我們要少用寶特瓶。」姜信佑同學說:「我們回家時候要少用寶特瓶、開始分類做環保,覺得大愛感恩科技把回收寶特瓶變成環保再生織品覺得很厲害。」

在DIY活動單元中,讓福樂國小小朋友們親手製作大愛環保天燈,大愛環保天燈也是回收寶特瓶製作而成的瓶片,希望能照亮每一顆愛地球善心,從自身作起間接影響到週遭的人。福樂國小校長蔡鎮名說:「前一陣子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博士有先來學校演講,今天聽完分享更加清楚,今天來聽更加清楚,尤其是帶著孩子用簡單的一些內容讓小朋友身體力行,我覺得這很重要,我們老師在學校教很多東西或者是社會、媒體告訴我們很多東西,但小朋友不知道說為什麼這麼做,我覺得大愛感恩科技落真正實落實在孩子生活及學習的方面,這點我想跟學者這個點,當成我們見學之旅非常重要的目標,因為我希望孩子從做中學,剛好今天有這樣子的場合,這樣子的活動安排,就是要小朋友做中學,小朋友不只回答問題而已,校長更希望能把今天所學的東西、概念帶回去影響你們的家庭,因為只有從個人、家庭,我們的社會才能夠改變。」

大愛感恩科技極力推廣環保理念,希望人人起發環保愛地球之心,教育每一位環保概念,從生活中做起間接影響到家人、社區到整個國家,未來的良好生活環境,需從現在開始做起。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嘉義福樂國小 動手環保DIY

圖說:在DIY活動單元中,讓福樂國小小朋友們親手製作大愛環保天燈,大愛環保天燈也是回收寶特瓶製作而成的瓶片,希望能照亮每一顆愛地球善心,從自身作起間接影響到週遭的人。(攝影者:黃莫筑)嘉義縣民雄鄉福樂國小小朋友參加台北三天兩夜(10/12-10/14)科技探索見學之旅,在10月13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寶特瓶在一般人眼中視為垃圾也能被重新再生,探究如何把不起眼的寶特瓶變成環保生活用品。

圖說:嘉義縣民雄鄉福樂國小小朋友參加台北三天兩夜(10/12-10/14)科技探索見學之旅,在10月13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寶特瓶在一般人眼中視為垃圾也能被重新再生,探究如何把不起眼的寶特瓶變成環保生活用品。(攝影者:黃莫筑)研揚文教基金會自2009年起透過「藝術光點」計畫於嘉義、台東、雲林、宜蘭、彰化之偏鄉學校推動一系列藝術教育活動並獲得廣大迴響,然而推動過程中,有感偏鄉學校科技教育資源之城鄉落差,為豐富偏鄉學校科技教育推動資源。2017年起結合相關基金會及科技產業資源推動「發現科技新樂園─校園科技教育主題巡迴展」,透過食、衣、住、行、大未來等五大主題生活科技展以及DIY體驗活動,期以資源整合之方式進入校園推廣,豐富學子對於科技發展之視野與體驗。

大愛感恩科技張絮評同仁分享,一年台灣使用超過45億支寶特瓶,如果我們不回收這些寶特平會破壞大地生態且造成環境危害,所以我們盡量不要使用寶特瓶,要做好資源回收分類,不要輕忽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會改變我們週遭的環境、造成地球的負擔。大愛感恩科技把環保菩薩所回收的寶特瓶重新提煉再製造成環保再生用品,譬如中國服、西裝、襯衫、POLO衫、毛毯、圍巾、袋包、鞋襪等產品。嘉義縣民雄鄉福樂國小葉筠琦同學說:「聽完之後,我們要少用寶特瓶。」姜信佑同學說:「我們回家時候要少用寶特瓶、開始分類做環保,覺得大愛感恩科技把回收寶特瓶變成環保再生織品覺得很厲害。」

在DIY活動單元中,讓福樂國小小朋友們親手製作大愛環保天燈,大愛環保天燈也是回收寶特瓶製作而成的瓶片,希望能照亮每一顆愛地球善心,從自身作起間接影響到週遭的人。福樂國小校長蔡鎮名說:「前一陣子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博士有先來學校演講,今天聽完分享更加清楚,今天來聽更加清楚,尤其是帶著孩子用簡單的一些內容讓小朋友身體力行,我覺得這很重要,我們老師在學校教很多東西或者是社會、媒體告訴我們很多東西,但小朋友不知道說為什麼這麼做,我覺得大愛感恩科技落真正實落實在孩子生活及學習的方面,這點我想跟學者這個點,當成我們見學之旅非常重要的目標,因為我希望孩子從做中學,剛好今天有這樣子的場合,這樣子的活動安排,就是要小朋友做中學,小朋友不只回答問題而已,校長更希望能把今天所學的東西、概念帶回去影響你們的家庭,因為只有從個人、家庭,我們的社會才能夠改變。」

大愛感恩科技極力推廣環保理念,希望人人起發環保愛地球之心,教育每一位環保概念,從生活中做起間接影響到家人、社區到整個國家,未來的良好生活環境,需從現在開始做起。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日, 22 十月 2017

善心善念時時生 善行智慧日日增

圖說:從大愛感恩「與地球共生息」、回收再製流程減廢,再談循環到循環。同時,也勉勵小記者除學會問問題,更需要學習報真、導正。讓10月15日廈門佛事展第四天來訪的20多位廈門廣電小記者團的成員們,可以舉一反三,也理解媒體正向報導,對於人心淨化的影響力。(攝影:虞珊明)「怎麼樣去保護環境,各位小記者有什麼方法沒有?」廈門廣電小記者其中一位團員馬上回答:「吃完了東西的話,我們要把垃圾放進垃圾桶裡。」從大愛感恩「與地球共生息」、回收再製流程減廢,再談循環到循環。同時,也勉勵小記者除學會問問題,更需要學習報真、導正。廈門佛事展來訪的20多位廈門廣電小記者團的成員們,可以舉一反三,也理解媒體正向報導,對於人心淨化的影響力。陪伴廣電小記者來到大愛感恩展位的徐斌師姊覺得今天的分享很有意義,為小記者植入一株善心、善念的幼苗。

圖說:宗教處廈門湯韶松師兄(右)下午自動到大愛感恩展位推廣,正巧時尚秀缺男眾,當仁不讓帥氣上陣,讓走秀活動圓滿。(攝影:傅淑芳)「還記得我嗎?我是楊佳。」面對這位穿著便服的觀眾,思索著,她,是哪裡的慈濟人呢?2015年9月25日上海設計之都「設計城中城展」大愛感恩應邀參展。開幕首日,住距離上海市中心一小時車程的奉賢區的楊佳,本來輪值第二天的導覽,提前一天來觀摩學習,後來決定直接留下來承擔。2014年授證慈濟委員的楊佳,因為伊波拉、遲至次年才陪伴當年委員返台,年底在板橋園區再次見面。算算距離上次見面已經將近兩年。這回楊佳特地帶杭州友人來大愛感恩展位。虞珊明推薦楊佳:「LED太陽能帽適合在夜間環保時使用,也可以適時用作環保推廣的說法品。」於是請購一頂太陽能帽帶回上海推廣環保之用。

本身經營服裝店秀超師姊很高興的分享,能夠承擔平常時大愛感恩思明門店輪值,現在又能到佛事展推廣,讓她有如魚得水的喜悅,因為推環保、兼做善事,真是很有成就感。

下午近三點,18位小志工演繹,配合推廣蔬醒,吸引許多觀展會眾欣賞,小孩心動、大人感動。樂建平陪伴來大愛展位協助小志工演繹。平時要照顧八十多歲臥病的母親,平時打理好親長,遇到慈濟活動能勇於承擔,行善、行孝都不缺席,令人佩服。宗教處廈門湯韶松師兄下午自動撥空到大愛感恩展位協助推廣,小志工之後的時尚秀正巧缺一位男眾,於是韶松當仁不讓、帥氣上陣,讓走秀活動圓滿。

圖說:離開展場,大愛感恩科技會場外,依舊在進行推廣工作。為了促成這樁「結合環保服飾、生態毅行」活動,展覽團隊陳品穎、王素戀與台北的同仁及阿拉善SEE三方往返聯絡溝通生態毅行重慶大阪營活动將使用40件綠色長袖大愛衫為營隊制服,協調至將近11點。阿拉善SEE今年六月美國慈善遊學之旅,便曾請購綠色短袖大愛衫當團服。(照片:阿拉善SEE提供)當其他的展商離開展場,便算是一天結束。大愛感恩科技在會場外,卻依舊進行著推廣工作。成立於2004年,由中國近百名企業家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騰格里沙漠月亮湖畔發起成立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SEE: Society, Entrepreneur, & Ecology)」代表,春季展時與大愛感恩結緣,很喜歡大愛感恩的產品,六月美國慈善遊學之旅,便曾請購綠色短袖大愛衫當團服。廈門佛事秋季展出發前,王素戀師姊將訊息提供阿拉善SEE這位代表。雖然他沒有到現場觀展,但是整個晚間,都在聯絡關於請購40件綠色長袖大愛衫,用於生態毅行重慶大阪營活動,協調至將近晚上11點,展覽團隊陳品穎、王素戀與臺北的同仁及阿拉善SEE三方往返聯絡溝通,就為了促成這樁「結合環保服飾、生態毅行」活動,更有意義。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福建廈門報導

 

Read more

善心善念時時生 善行智慧日日增

圖說:從大愛感恩「與地球共生息」、回收再製流程減廢,再談循環到循環。同時,也勉勵小記者除學會問問題,更需要學習報真、導正。讓10月15日廈門佛事展第四天來訪的20多位廈門廣電小記者團的成員們,可以舉一反三,也理解媒體正向報導,對於人心淨化的影響力。(攝影:虞珊明)「怎麼樣去保護環境,各位小記者有什麼方法沒有?」廈門廣電小記者其中一位團員馬上回答:「吃完了東西的話,我們要把垃圾放進垃圾桶裡。」從大愛感恩「與地球共生息」、回收再製流程減廢,再談循環到循環。同時,也勉勵小記者除學會問問題,更需要學習報真、導正。廈門佛事展來訪的20多位廈門廣電小記者團的成員們,可以舉一反三,也理解媒體正向報導,對於人心淨化的影響力。陪伴廣電小記者來到大愛感恩展位的徐斌師姊覺得今天的分享很有意義,為小記者植入一株善心、善念的幼苗。

圖說:宗教處廈門湯韶松師兄(右)下午自動到大愛感恩展位推廣,正巧時尚秀缺男眾,當仁不讓帥氣上陣,讓走秀活動圓滿。(攝影:傅淑芳)「還記得我嗎?我是楊佳。」面對這位穿著便服的觀眾,思索著,她,是哪裡的慈濟人呢?2015年9月25日上海設計之都「設計城中城展」大愛感恩應邀參展。開幕首日,住距離上海市中心一小時車程的奉賢區的楊佳,本來輪值第二天的導覽,提前一天來觀摩學習,後來決定直接留下來承擔。2014年授證慈濟委員的楊佳,因為伊波拉、遲至次年才陪伴當年委員返台,年底在板橋園區再次見面。算算距離上次見面已經將近兩年。這回楊佳特地帶杭州友人來大愛感恩展位。虞珊明推薦楊佳:「LED太陽能帽適合在夜間環保時使用,也可以適時用作環保推廣的說法品。」於是請購一頂太陽能帽帶回上海推廣環保之用。

本身經營服裝店秀超師姊很高興的分享,能夠承擔平常時大愛感恩思明門店輪值,現在又能到佛事展推廣,讓她有如魚得水的喜悅,因為推環保、兼做善事,真是很有成就感。

下午近三點,18位小志工演繹,配合推廣蔬醒,吸引許多觀展會眾欣賞,小孩心動、大人感動。樂建平陪伴來大愛展位協助小志工演繹。平時要照顧八十多歲臥病的母親,平時打理好親長,遇到慈濟活動能勇於承擔,行善、行孝都不缺席,令人佩服。宗教處廈門湯韶松師兄下午自動撥空到大愛感恩展位協助推廣,小志工之後的時尚秀正巧缺一位男眾,於是韶松當仁不讓、帥氣上陣,讓走秀活動圓滿。

圖說:離開展場,大愛感恩科技會場外,依舊在進行推廣工作。為了促成這樁「結合環保服飾、生態毅行」活動,展覽團隊陳品穎、王素戀與台北的同仁及阿拉善SEE三方往返聯絡溝通生態毅行重慶大阪營活动將使用40件綠色長袖大愛衫為營隊制服,協調至將近11點。阿拉善SEE今年六月美國慈善遊學之旅,便曾請購綠色短袖大愛衫當團服。(照片:阿拉善SEE提供)當其他的展商離開展場,便算是一天結束。大愛感恩科技在會場外,卻依舊進行著推廣工作。成立於2004年,由中國近百名企業家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騰格里沙漠月亮湖畔發起成立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SEE: Society, Entrepreneur, & Ecology)」代表,春季展時與大愛感恩結緣,很喜歡大愛感恩的產品,六月美國慈善遊學之旅,便曾請購綠色短袖大愛衫當團服。廈門佛事秋季展出發前,王素戀師姊將訊息提供阿拉善SEE這位代表。雖然他沒有到現場觀展,但是整個晚間,都在聯絡關於請購40件綠色長袖大愛衫,用於生態毅行重慶大阪營活動,協調至將近晚上11點,展覽團隊陳品穎、王素戀與臺北的同仁及阿拉善SEE三方往返聯絡溝通,就為了促成這樁「結合環保服飾、生態毅行」活動,更有意義。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福建廈門報導

 

Read more

週六, 21 十月 2017

寧靜心傳善法 感恩心為眾生

圖說:BRT火燒車傷友黃佳斌也到展位當志工、協助推廣。在慈濟人陪伴下,現在他每週二泰和環保站做環保及分享,以及週三思明讀書會。成為令人讚歎欽佩的生命勇者。(攝影:傅淑芳)廈門佛事展一早展位默契叮嚀由翁金花師姊帶動,感恩泉州家人。據泉州王秀奎師姊表示,她們薰法香日復一日,今早四點薰法香後,一起搭車到廈門。今晚留宿廈門以便明天還可承擔。正如總協江益民師兄祈禱時分享:上人都提醒我們要感恩起床後每一天。感恩身邊每一個人對我們的鼓勵與幫助。正因為我們都能健康,所以更要懂得付出。廈門孫秀芬師姊、和氣長曾鋃憶與總協江益民也到大愛感恩展位,感恩與關懷所有的志工們。

人文真善美鄭雅華師姊前兩天分配在A6館靜思茶書院。今天自願到B3大愛感恩,慈濟展覽的重點與別的參展商不同,一個需要寧靜心、一個在傳善法。想著如果自己不了解怎麼跟人分享環保織品?因此今天要承擔推廣志工。

圖說:王佩寧師姊與妙吉祥毛劍平總經理分享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岩松《岩松看臺灣》談到面對慈濟的感受:遠看是佛、近看是愛。慈濟推動印順導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佛在災難現場,菩薩親手遍佈施。 (攝影:虞珊明)龍岩來的師姊鈡珺(09年江益民師兄接引)。14年北京佛事展、天津台灣名品展都有去看,若岑師姊送了她,因為好好用,環保背袋都帶在身邊。昨天晚上在思明會所的心靈講座接收到本次佛事展訊息受邀參加。特地前來請購新品,因為覺得大愛感恩的環保產品值得收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法品。

圖說:不論是用靜思語、還是用海報傳遞大愛精神理念,或者與會眾進行互動問答遊戲,陳美華師姊(左2)都用心接引每一位來往會眾。(攝影:虞珊明)「想要豐收就先要付出。」本來一臉疑惑的三位會眾,看過靜思語書籤越來越高興。彼此還互相調侃:「這句剛好是講妳啦,要妳以媽媽的心愛天下的孩子,以菩蕯心愛別人的孩子。」不論是用靜思語、還是用海報傳遞大愛精神理念,或者與會眾進行互動問答遊戲,陳美華師姊都用心接引每一位來往會眾。

圖說:今天第一天體驗承擔志工的阮暢清(上右)分享:聽過慈濟後,自己繞了一圈,原來廈門也有慈濟會所,在一番尋找下,終於找到這個堪稱廈門市中的心靈寧靜點。黃金華師姊轉介翁金花師姊(上左)陪伴她。今天從一早的便服、轉為制服志工。一天下來感覺:處處溫暖溫馨,人人努力用心,心繫有人忘食,勉己不忘初心。(攝影:虞珊明)妙吉祥毛劍平總經理從事素食業,企業有五千多員工,近年開始關注社會弱勢,目前在大連供養40家寺院。最近覺得遇到心靈的瓶頸,起煩惱心。王佩寧師姊分享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岩松《岩松看臺灣》談到面對慈濟的感受:遠看是佛、近看是愛。慈濟推動印順導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佛在災難現場,菩薩親手遍佈施。大愛感恩產品有意義且慈濟的理念入世救人的做法令人佩服及值得學習。毛總經理採購了十幾條針織披肩及小提包,作為認同大愛感恩的行動,也可以用來供養僧眾,一舉兩得。希望日後有機會參加慈濟實業家生活營。

陽光女孩陳團治給人帶來很大的正能量,在家人朋友陪伴下來到大愛感恩展位,高興了解慈悲科技新品。BRT火燒車傷友黃佳斌也到展位當志工、協助推廣。在慈濟人陪伴下,現在他每週二泰和環保站做環保及分享,以及週三思明讀書會。成為令人讚歎欽佩的生命勇者。

今天第一天體驗承擔志工的阮暢清分享:聽過慈濟後,曾在到上海旅遊時想找慈濟,可惜未果。後來問上海的朋友,想不到自己繞了一圈,原來廈門也有慈濟會所,在一番尋找下,終於找到這個堪稱廈門市中的心靈寧靜點。黃金華師姊轉介翁金花師姊陪伴她。今天從一早的便服志工、轉為制服志工。一天下來感覺:處處溫暖溫馨,人人努力用心,心繫有人忘食,
勉己不忘初心。

用感恩心為眾生,大愛眾生、感恩天地。「為佛教、為眾生」是印順導師給證嚴法師的六個字。靜思弟子人人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傳承法脈、弘揚宗門,矢志不移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福建廈門報導

Read more

寧靜心傳善法 感恩心為眾生

圖說:BRT火燒車傷友黃佳斌也到展位當志工、協助推廣。在慈濟人陪伴下,現在他每週二泰和環保站做環保及分享,以及週三思明讀書會。成為令人讚歎欽佩的生命勇者。(攝影:傅淑芳)廈門佛事展一早展位默契叮嚀由翁金花師姊帶動,感恩泉州家人。據泉州王秀奎師姊表示,她們薰法香日復一日,今早四點薰法香後,一起搭車到廈門。今晚留宿廈門以便明天還可承擔。正如總協江益民師兄祈禱時分享:上人都提醒我們要感恩起床後每一天。感恩身邊每一個人對我們的鼓勵與幫助。正因為我們都能健康,所以更要懂得付出。廈門孫秀芬師姊、和氣長曾鋃憶與總協江益民也到大愛感恩展位,感恩與關懷所有的志工們。

人文真善美鄭雅華師姊前兩天分配在A6館靜思茶書院。今天自願到B3大愛感恩,慈濟展覽的重點與別的參展商不同,一個需要寧靜心、一個在傳善法。想著如果自己不了解怎麼跟人分享環保織品?因此今天要承擔推廣志工。

圖說:王佩寧師姊與妙吉祥毛劍平總經理分享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岩松《岩松看臺灣》談到面對慈濟的感受:遠看是佛、近看是愛。慈濟推動印順導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佛在災難現場,菩薩親手遍佈施。 (攝影:虞珊明)龍岩來的師姊鈡珺(09年江益民師兄接引)。14年北京佛事展、天津台灣名品展都有去看,若岑師姊送了她,因為好好用,環保背袋都帶在身邊。昨天晚上在思明會所的心靈講座接收到本次佛事展訊息受邀參加。特地前來請購新品,因為覺得大愛感恩的環保產品值得收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法品。

圖說:不論是用靜思語、還是用海報傳遞大愛精神理念,或者與會眾進行互動問答遊戲,陳美華師姊(左2)都用心接引每一位來往會眾。(攝影:虞珊明)「想要豐收就先要付出。」本來一臉疑惑的三位會眾,看過靜思語書籤越來越高興。彼此還互相調侃:「這句剛好是講妳啦,要妳以媽媽的心愛天下的孩子,以菩蕯心愛別人的孩子。」不論是用靜思語、還是用海報傳遞大愛精神理念,或者與會眾進行互動問答遊戲,陳美華師姊都用心接引每一位來往會眾。

圖說:今天第一天體驗承擔志工的阮暢清(上右)分享:聽過慈濟後,自己繞了一圈,原來廈門也有慈濟會所,在一番尋找下,終於找到這個堪稱廈門市中的心靈寧靜點。黃金華師姊轉介翁金花師姊(上左)陪伴她。今天從一早的便服、轉為制服志工。一天下來感覺:處處溫暖溫馨,人人努力用心,心繫有人忘食,勉己不忘初心。(攝影:虞珊明)妙吉祥毛劍平總經理從事素食業,企業有五千多員工,近年開始關注社會弱勢,目前在大連供養40家寺院。最近覺得遇到心靈的瓶頸,起煩惱心。王佩寧師姊分享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岩松《岩松看臺灣》談到面對慈濟的感受:遠看是佛、近看是愛。慈濟推動印順導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佛在災難現場,菩薩親手遍佈施。大愛感恩產品有意義且慈濟的理念入世救人的做法令人佩服及值得學習。毛總經理採購了十幾條針織披肩及小提包,作為認同大愛感恩的行動,也可以用來供養僧眾,一舉兩得。希望日後有機會參加慈濟實業家生活營。

陽光女孩陳團治給人帶來很大的正能量,在家人朋友陪伴下來到大愛感恩展位,高興了解慈悲科技新品。BRT火燒車傷友黃佳斌也到展位當志工、協助推廣。在慈濟人陪伴下,現在他每週二泰和環保站做環保及分享,以及週三思明讀書會。成為令人讚歎欽佩的生命勇者。

今天第一天體驗承擔志工的阮暢清分享:聽過慈濟後,曾在到上海旅遊時想找慈濟,可惜未果。後來問上海的朋友,想不到自己繞了一圈,原來廈門也有慈濟會所,在一番尋找下,終於找到這個堪稱廈門市中的心靈寧靜點。黃金華師姊轉介翁金花師姊陪伴她。今天從一早的便服志工、轉為制服志工。一天下來感覺:處處溫暖溫馨,人人努力用心,心繫有人忘食,
勉己不忘初心。

用感恩心為眾生,大愛眾生、感恩天地。「為佛教、為眾生」是印順導師給證嚴法師的六個字。靜思弟子人人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傳承法脈、弘揚宗門,矢志不移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福建廈門報導

Read more

週五, 20 十月 2017

清淨一念心 信願行自易

圖說:證嚴上人闡明很多的道理皆是從一法生。那一念清淨心,可以產生無量的愛的接引與善的影響。諸如每次展覽都來協助推廣的黃金華師姊,很高興的分享,從她自己體悟、更接引了包括在場翁金花與盧雪平、李毅馨等人,大家平常就一起投入在包括慈善、環保及大愛感恩推廣。很高興今天盧雪平師姊帶著新接引的盧志琴、錢孝雲,經過一天的承擔,盧志琴、錢孝雲兩位都說:法喜滿滿、學到很多,所以一點都不覺累。能付出最快樂。(攝影:虞珊明)回顧2001年,從世紀末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到世紀初美國的九一一驚爆事件,證嚴上人期勉所有慈濟人,應時時刻刻善盡公民責任,為當地付出。因此在2001年10月13日,從花蓮靜思精舍出發,全台、全球推動「愛灑人間植福田,一人一善、遠離災難」的運動,期望廣邀天下善士,共植天下福田,以每人日行一善的精神,來消弭世間的惡念及災難。到今天剛好屆滿16年。

廈門佛事展總協調江益民師兄分享一早薰法香聆聽上人開示個人感想:如果從一而終「堅信」,有「信」就有「願」,有「願」才能「力行」。反觀,也許太多人從理性思考角度出發,以致有「疑」,有「疑是因為不「信」,不「信」,就沒法「立願、發心」,更不能「力行」。證嚴上人以「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的觀點出發,告訴我們,只要自己有清淨一念心,信願行就不難。

圖說:廖亞面師姊:「兒子既是上天給她的禮物、也是考驗,因為欣若略自閉、很怕與外界溝通,進入慈濟才改變他們一家人。」在廈門慈濟人接引陪伴下,欣若能夠參與活動。尤其欣若擅長畫圖,因此藉著畫靜思語書籖,不但可以與人結緣,同時也讓欣若受到讚歎,增加與人互動的機會,也產生信心。媽媽很開心,也放心欣若在慈濟的環境中接受衆人的祝福與愛。(攝影:虞珊明)從環保進慈濟的康麗惠師姊邀約看展會眾,累了就在大愛感恩展為休息一下。並且為他們奉茶,然後抽空説環保、勸素。四位四川來的會眾聽過慈濟在四川地震時賑災,同時在什邡設立大愛感恩科技園區協助鄉親就業,非常感動。還有幸能看到慈濟研發的慈悲科技,非常驚訝與佩服,環保可以做出這些質量精美的東西。

「一生無量」證嚴上人闡明很多的道理皆是從一法生。那一念清淨心,可以產生無量的愛的接引與善的影響。諸如每次展覽都來協助推廣的黃金華師姊,很高興的分享,從她自己體悟、更接引了包括在場翁金花與盧雪平、李毅馨等人,大家平常就一起投入在包括慈善、環保及大愛感恩推廣。很高興今天盧雪平師姊帶著新接引的盧志琴、錢孝雲,經過一天的承擔,盧志琴、錢孝雲兩位都說:法喜滿滿、學到很多,所以一點都不覺累。能付出最快樂。

廖亞面師姊祖孫三代阿嬤住集美(島外)、亞面住廈門島,這兩天聽過介紹R2R眼鏡是用環保毛毯邊腳料再製,覺得很有意義,決定買給兒子汪欣若,阿嬷也開心的買了T恤。據亞面師姊表示,自己高齡生下這個兒子,起名代表當時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但兒子既是上天給她的禮物、也是考驗,因為欣若略自閉、很怕與外界溝通,進入慈濟才改變他們一家人。一開始亞面師姊對慈濟沒有特別喜好,在廈門慈濟人接引陪伴下,欣若能夠參與活動。尤其欣若擅長畫圖,因此藉著畫靜思語書籖,不但可以與人結緣,同時也讓欣若受到讚歎,增加與人互動的機會,也產生信心。媽媽很開心,也放心欣若在慈濟的環境中接受衆人的祝福與愛。

「慈濟人在哪裡?」老家東北黑龍江齊齊哈爾、目前定居北京的裴世軍說,原來慈濟就在我家樓下。對於近在家門口的北京東花市靜思書軒,裴世軍卻總是過門不入。聽完大愛感恩介紹環保織品製程,才恍然大悟。更希望結合有志一同的朋友,實踐在中國製造、推廣環保織品。推薦他先到北京慈濟深入了解,相信願力定能實現。

圖說:「慈濟人在哪裡?」老家東北黑龍江齊齊哈爾、目前定居北京的裴世軍說,原來慈濟就在我家樓下。對於近在家門口的北京東花市靜思書軒,裴世軍卻總是過門不入。聽完大愛感恩介紹環保織品製程,才恍然大悟。更希望結合有志一同的朋友,實踐在中國製造、推廣環保織品。(攝影:陳寶貞)證嚴上人開示:「一人一善的內涵是永恆的,大家要銘記在心,天下災難偏多,人心淨化,行善不能等。期待都是平安,這要靠著人人戒慎虔誠,但願風調雨順,大家要記得,內涵著一人一善總是這是永恆的,人人要永久人人行善。」期盼人人付出善行,讓愛的能量消弭人間災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福建廈門報導

Read more

清淨一念心 信願行自易

圖說:證嚴上人闡明很多的道理皆是從一法生。那一念清淨心,可以產生無量的愛的接引與善的影響。諸如每次展覽都來協助推廣的黃金華師姊,很高興的分享,從她自己體悟、更接引了包括在場翁金花與盧雪平、李毅馨等人,大家平常就一起投入在包括慈善、環保及大愛感恩推廣。很高興今天盧雪平師姊帶著新接引的盧志琴、錢孝雲,經過一天的承擔,盧志琴、錢孝雲兩位都說:法喜滿滿、學到很多,所以一點都不覺累。能付出最快樂。(攝影:虞珊明)回顧2001年,從世紀末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到世紀初美國的九一一驚爆事件,證嚴上人期勉所有慈濟人,應時時刻刻善盡公民責任,為當地付出。因此在2001年10月13日,從花蓮靜思精舍出發,全台、全球推動「愛灑人間植福田,一人一善、遠離災難」的運動,期望廣邀天下善士,共植天下福田,以每人日行一善的精神,來消弭世間的惡念及災難。到今天剛好屆滿16年。

廈門佛事展總協調江益民師兄分享一早薰法香聆聽上人開示個人感想:如果從一而終「堅信」,有「信」就有「願」,有「願」才能「力行」。反觀,也許太多人從理性思考角度出發,以致有「疑」,有「疑是因為不「信」,不「信」,就沒法「立願、發心」,更不能「力行」。證嚴上人以「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的觀點出發,告訴我們,只要自己有清淨一念心,信願行就不難。

圖說:廖亞面師姊:「兒子既是上天給她的禮物、也是考驗,因為欣若略自閉、很怕與外界溝通,進入慈濟才改變他們一家人。」在廈門慈濟人接引陪伴下,欣若能夠參與活動。尤其欣若擅長畫圖,因此藉著畫靜思語書籖,不但可以與人結緣,同時也讓欣若受到讚歎,增加與人互動的機會,也產生信心。媽媽很開心,也放心欣若在慈濟的環境中接受衆人的祝福與愛。(攝影:虞珊明)從環保進慈濟的康麗惠師姊邀約看展會眾,累了就在大愛感恩展為休息一下。並且為他們奉茶,然後抽空説環保、勸素。四位四川來的會眾聽過慈濟在四川地震時賑災,同時在什邡設立大愛感恩科技園區協助鄉親就業,非常感動。還有幸能看到慈濟研發的慈悲科技,非常驚訝與佩服,環保可以做出這些質量精美的東西。

「一生無量」證嚴上人闡明很多的道理皆是從一法生。那一念清淨心,可以產生無量的愛的接引與善的影響。諸如每次展覽都來協助推廣的黃金華師姊,很高興的分享,從她自己體悟、更接引了包括在場翁金花與盧雪平、李毅馨等人,大家平常就一起投入在包括慈善、環保及大愛感恩推廣。很高興今天盧雪平師姊帶著新接引的盧志琴、錢孝雲,經過一天的承擔,盧志琴、錢孝雲兩位都說:法喜滿滿、學到很多,所以一點都不覺累。能付出最快樂。

廖亞面師姊祖孫三代阿嬤住集美(島外)、亞面住廈門島,這兩天聽過介紹R2R眼鏡是用環保毛毯邊腳料再製,覺得很有意義,決定買給兒子汪欣若,阿嬷也開心的買了T恤。據亞面師姊表示,自己高齡生下這個兒子,起名代表當時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但兒子既是上天給她的禮物、也是考驗,因為欣若略自閉、很怕與外界溝通,進入慈濟才改變他們一家人。一開始亞面師姊對慈濟沒有特別喜好,在廈門慈濟人接引陪伴下,欣若能夠參與活動。尤其欣若擅長畫圖,因此藉著畫靜思語書籖,不但可以與人結緣,同時也讓欣若受到讚歎,增加與人互動的機會,也產生信心。媽媽很開心,也放心欣若在慈濟的環境中接受衆人的祝福與愛。

「慈濟人在哪裡?」老家東北黑龍江齊齊哈爾、目前定居北京的裴世軍說,原來慈濟就在我家樓下。對於近在家門口的北京東花市靜思書軒,裴世軍卻總是過門不入。聽完大愛感恩介紹環保織品製程,才恍然大悟。更希望結合有志一同的朋友,實踐在中國製造、推廣環保織品。推薦他先到北京慈濟深入了解,相信願力定能實現。

圖說:「慈濟人在哪裡?」老家東北黑龍江齊齊哈爾、目前定居北京的裴世軍說,原來慈濟就在我家樓下。對於近在家門口的北京東花市靜思書軒,裴世軍卻總是過門不入。聽完大愛感恩介紹環保織品製程,才恍然大悟。更希望結合有志一同的朋友,實踐在中國製造、推廣環保織品。(攝影:陳寶貞)證嚴上人開示:「一人一善的內涵是永恆的,大家要銘記在心,天下災難偏多,人心淨化,行善不能等。期待都是平安,這要靠著人人戒慎虔誠,但願風調雨順,大家要記得,內涵著一人一善總是這是永恆的,人人要永久人人行善。」期盼人人付出善行,讓愛的能量消弭人間災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福建廈門報導

Read more

週四, 19 十月 2017

把握時間付出 歡喜承擔最樂

圖說:來自寧波法師說「慈濟產品不能說貴,賣的錢都用於援助災區或助貧。」現場請購兩個防震背包。法師覺得大愛展位有家的氛圍,產品也很有愛,「買大愛產品也是做慈善。」(攝影:范盛花)「請問慈濟好不好?先看自己做多少!」2017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開幕第一天,至少200位台灣、福建慈濟志工精神抖擻的齊聚廈門會展中心大會提供的整隊區,虔誠祈禱,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總協江益民師兄叮嚀及溫馨提醒:「展會中每一個人要先莊嚴自己的身行,才能做到人間菩薩招生。承擔功能窗口者,要先關懷組員志工、再去做事。」負責大愛感恩的協調窗口李毅馨師姊分配定點及簡單的溫馨提醒,希望做好環保織品推廣及菩薩招生。

圖說:展位一角小小的「菩薩招生區」,志工和民眾品著靜思茶、共話家常,分享靜思和慈濟大愛理念。牆面上海報是福建廈門當地環保志工的身影。「上面的照片好多都是我拍的。」人文真善美范盛花師姊平時為小區環保菩蕯留下許多歡喜做回收的身影,如今都在海報上面,看到了真高興。(攝影:虞珊明)大愛感恩展覽團隊王素戀師姊為前來展為協助推廣的每一位志工詳細介紹每一項最新的展品、以及推廣重點,本次展覽推出新產品,包括椅子背包、護脊背包等多款箱包、偏光眼鏡、紳士鞋等多款寶特瓶回收再製品,大家聽了之後都覺得收穫豐碩。

大愛感恩展位突出「愛」,讓民眾感受到環保、感受到愛與溫暖。簡潔大氣的大愛展位,新品陳列,吸引民眾接踵而來。展位海報牆面呈現寶特瓶從回收到成品過程,「突出『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核心價值觀。」展覽團隊窗口陳品穎師姊向志工們解釋為了加深參觀會眾印象,不僅僅在產品的請購,希望多多了解大愛感恩的理念,向志工們介紹今年推廣過程希望著重每一張海報的意義,當作進行一個互動遊戲。

陳婷婷、李佩玉、蔡清治三位泉州志工堪稱「遠行地」菩薩。泉州志工早上薰法香結束,六點多就出門,將近三個小時車程才來到廈門。三位泉州志工承擔靜思語好話,正好第一位會眾抽到的靜思語就是:「把握時間、歡喜付出。」對照此刻志工的心情,正是「付出最快樂。」從鄰近漳州來觀展的志工鄭雅華看到熊貓T恤覺得很可愛、很有意義,希望除了自己穿,也能請購給自己七歲的孩子,當作親子裝。讓孩子從小植入善的種子。

現場除了環保理念及環保織品推廣,另外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1.11蔬醒連署」,而且不只在展位「定點」邀約,還有志工負責「巡迴」展館邀約。林虹師姊的媽媽李明治師姊今天負責帶一組社區志工們巡迴蔬醒聯署,母女兩個人在大愛感恩展位相遇,看到彼此的精進高興的笑著。

廈門環保菩薩黃美珍師姊表示她腳上穿的是剛剛請購的飛織淑女防穿刺鞋。目前業界製鞋技術正流行這種鞋面編織成型,減少切邊、下腳料浪費,也是一種環保,況且還能保護志工的安全。從事建築與製造的李鋒前天聽了展前培訓分享很感動,今天直接來到會場請購一套環保西裝,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寧波佛書院單凌晨老師聽了環保與慈悲科技介紹,覺得環保議題可以帶回書院讓學眾僧力行實踐,也希望能跟慈濟人交流學習。

圖說:陳婷婷、李佩玉(圖右)、蔡清治三位泉州志工堪稱「遠行地」菩薩。泉州志工早上薰法香結束,六點多就出門,將近三個小時車程才來到廈門。三位泉州志工承擔靜思語好話,正好第一位會眾抽到的靜思語就是:「把握時間、歡喜付出。」對照此刻志工的心情,正是「付出最快樂。」(攝影:范盛花)新產品「多功能防震椅子包」讓來自寧波法師讚不絕口:「那麼用心、貼心。」法師體驗後說:「我年紀大了,在外面累了可以坐著休息。關上底板,又不會讓髒物弄到身上。下雨了,還專門有罩子。」法師說「慈濟產品不能說貴,賣的錢都用於援助災區或助貧。」現場請購兩個防震背包。同行的另一位法師贊歎大愛展位充滿愛與溫暖:「我很崇拜證嚴上人的威德,每年都到花蓮去拜見證嚴上人。」法師覺得大愛展位有家的氛圍,產品也很有愛,「買大愛產品也是做慈善。」

展位一角小小的「菩薩招生區」,志工和民眾品著靜思茶、共話家常,分享靜思和慈濟大愛理念。牆面上海報是福建廈門當地環保志工的身影。「上面的照片好多都是我拍的。」人文真善美范盛花師姊平時為小區環保菩蕯留下許多歡喜做回收的身影,如今都在海報上面,看到了真高興。不分年齡大小,環保志工們把握時間,為淨化大地付出無所求,希望大家一起來歡喜承擔,必定能得大快樂。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福建廈門市報導

Read more

把握時間付出 歡喜承擔最樂

圖說:來自寧波法師說「慈濟產品不能說貴,賣的錢都用於援助災區或助貧。」現場請購兩個防震背包。法師覺得大愛展位有家的氛圍,產品也很有愛,「買大愛產品也是做慈善。」(攝影:范盛花)「請問慈濟好不好?先看自己做多少!」2017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開幕第一天,至少200位台灣、福建慈濟志工精神抖擻的齊聚廈門會展中心大會提供的整隊區,虔誠祈禱,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總協江益民師兄叮嚀及溫馨提醒:「展會中每一個人要先莊嚴自己的身行,才能做到人間菩薩招生。承擔功能窗口者,要先關懷組員志工、再去做事。」負責大愛感恩的協調窗口李毅馨師姊分配定點及簡單的溫馨提醒,希望做好環保織品推廣及菩薩招生。

圖說:展位一角小小的「菩薩招生區」,志工和民眾品著靜思茶、共話家常,分享靜思和慈濟大愛理念。牆面上海報是福建廈門當地環保志工的身影。「上面的照片好多都是我拍的。」人文真善美范盛花師姊平時為小區環保菩蕯留下許多歡喜做回收的身影,如今都在海報上面,看到了真高興。(攝影:虞珊明)大愛感恩展覽團隊王素戀師姊為前來展為協助推廣的每一位志工詳細介紹每一項最新的展品、以及推廣重點,本次展覽推出新產品,包括椅子背包、護脊背包等多款箱包、偏光眼鏡、紳士鞋等多款寶特瓶回收再製品,大家聽了之後都覺得收穫豐碩。

大愛感恩展位突出「愛」,讓民眾感受到環保、感受到愛與溫暖。簡潔大氣的大愛展位,新品陳列,吸引民眾接踵而來。展位海報牆面呈現寶特瓶從回收到成品過程,「突出『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核心價值觀。」展覽團隊窗口陳品穎師姊向志工們解釋為了加深參觀會眾印象,不僅僅在產品的請購,希望多多了解大愛感恩的理念,向志工們介紹今年推廣過程希望著重每一張海報的意義,當作進行一個互動遊戲。

陳婷婷、李佩玉、蔡清治三位泉州志工堪稱「遠行地」菩薩。泉州志工早上薰法香結束,六點多就出門,將近三個小時車程才來到廈門。三位泉州志工承擔靜思語好話,正好第一位會眾抽到的靜思語就是:「把握時間、歡喜付出。」對照此刻志工的心情,正是「付出最快樂。」從鄰近漳州來觀展的志工鄭雅華看到熊貓T恤覺得很可愛、很有意義,希望除了自己穿,也能請購給自己七歲的孩子,當作親子裝。讓孩子從小植入善的種子。

現場除了環保理念及環保織品推廣,另外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1.11蔬醒連署」,而且不只在展位「定點」邀約,還有志工負責「巡迴」展館邀約。林虹師姊的媽媽李明治師姊今天負責帶一組社區志工們巡迴蔬醒聯署,母女兩個人在大愛感恩展位相遇,看到彼此的精進高興的笑著。

廈門環保菩薩黃美珍師姊表示她腳上穿的是剛剛請購的飛織淑女防穿刺鞋。目前業界製鞋技術正流行這種鞋面編織成型,減少切邊、下腳料浪費,也是一種環保,況且還能保護志工的安全。從事建築與製造的李鋒前天聽了展前培訓分享很感動,今天直接來到會場請購一套環保西裝,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寧波佛書院單凌晨老師聽了環保與慈悲科技介紹,覺得環保議題可以帶回書院讓學眾僧力行實踐,也希望能跟慈濟人交流學習。

圖說:陳婷婷、李佩玉(圖右)、蔡清治三位泉州志工堪稱「遠行地」菩薩。泉州志工早上薰法香結束,六點多就出門,將近三個小時車程才來到廈門。三位泉州志工承擔靜思語好話,正好第一位會眾抽到的靜思語就是:「把握時間、歡喜付出。」對照此刻志工的心情,正是「付出最快樂。」(攝影:范盛花)新產品「多功能防震椅子包」讓來自寧波法師讚不絕口:「那麼用心、貼心。」法師體驗後說:「我年紀大了,在外面累了可以坐著休息。關上底板,又不會讓髒物弄到身上。下雨了,還專門有罩子。」法師說「慈濟產品不能說貴,賣的錢都用於援助災區或助貧。」現場請購兩個防震背包。同行的另一位法師贊歎大愛展位充滿愛與溫暖:「我很崇拜證嚴上人的威德,每年都到花蓮去拜見證嚴上人。」法師覺得大愛展位有家的氛圍,產品也很有愛,「買大愛產品也是做慈善。」

展位一角小小的「菩薩招生區」,志工和民眾品著靜思茶、共話家常,分享靜思和慈濟大愛理念。牆面上海報是福建廈門當地環保志工的身影。「上面的照片好多都是我拍的。」人文真善美范盛花師姊平時為小區環保菩蕯留下許多歡喜做回收的身影,如今都在海報上面,看到了真高興。不分年齡大小,環保志工們把握時間,為淨化大地付出無所求,希望大家一起來歡喜承擔,必定能得大快樂。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福建廈門市報導

Read more

烏克蘭發明展 獲金/特殊獎兩殊榮

圖說: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_特別獎肯定。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於2017/9/28至2017/9/30在塞凡堡(Sevastopol)舉行,大愛感恩科技參賽作品「R2R (Recycle to Recycle)環保毛毯回收再利用」,獲得大會「金牌獎」與「特別獎」的肯定與表揚。此次盛會包括俄羅斯、以色列、波蘭等20多個國家,近400件作品參加, 本次很難得的是大愛感恩科技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特別獎,此獎乃由不同國家推派的評審委員共同票選出最具代表意義的作品,這次能獲獎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無疑是一種肯定與認同。此外,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在此次的烏克蘭國際發明展參展期間,獲得當地媒體的關注,透過當地媒體傳達大愛感恩科技對環保的使命與決心。

圖說: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_金牌肯定。大愛感恩科技R2R系列產品的原料,是由回收生產賑災環保毛毯時產生的廢棄下腳料布邊,以物理熔融法製作的再生酯粒,除了提供產品新生命,也正是目前最受矚目的「循環經濟」產物,此項技術已讓大愛感恩科技獲得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新型專利,R2R系列目前已成功開發出毛毯、背心、圍巾、鏡框、立體口遮罩…等,藉由產品落實「與地球共生息」 的理念,同時,透過有形的產品,推動及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將各地環保志工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內湖報導



Read more

烏克蘭發明展 獲金/特殊獎兩殊榮

圖說: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_特別獎肯定。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於2017/9/28至2017/9/30在塞凡堡(Sevastopol)舉行,大愛感恩科技參賽作品「R2R (Recycle to Recycle)環保毛毯回收再利用」,獲得大會「金牌獎」與「特別獎」的肯定與表揚。此次盛會包括俄羅斯、以色列、波蘭等20多個國家,近400件作品參加, 本次很難得的是大愛感恩科技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特別獎,此獎乃由不同國家推派的評審委員共同票選出最具代表意義的作品,這次能獲獎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無疑是一種肯定與認同。此外,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在此次的烏克蘭國際發明展參展期間,獲得當地媒體的關注,透過當地媒體傳達大愛感恩科技對環保的使命與決心。

圖說: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_金牌肯定。大愛感恩科技R2R系列產品的原料,是由回收生產賑災環保毛毯時產生的廢棄下腳料布邊,以物理熔融法製作的再生酯粒,除了提供產品新生命,也正是目前最受矚目的「循環經濟」產物,此項技術已讓大愛感恩科技獲得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新型專利,R2R系列目前已成功開發出毛毯、背心、圍巾、鏡框、立體口遮罩…等,藉由產品落實「與地球共生息」 的理念,同時,透過有形的產品,推動及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將各地環保志工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內湖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7年 烏克蘭發明展 金牌/特殊獎

圖說: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_特別獎肯定。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於2017/9/28至2017/9/30在塞凡堡(Sevastopol)舉行,大愛感恩科技參賽作品「R2R (Recycle to Recycle)環保毛毯回收再利用」,獲得大會「金牌獎」與「特別獎」的肯定與表揚。此次盛會包括俄羅斯、以色列、波蘭等20多個國家,近400件作品參加, 本次很難得的是大愛感恩科技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特別獎,此獎乃由不同國家推派的評審委員共同票選出最具代表意義的作品,這次能獲獎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無疑是一種肯定與認同。此外,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在此次的烏克蘭國際發明展參展期間,獲得當地媒體的關注,透過當地媒體傳達大愛感恩科技對環保的使命與決心。

圖說: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_金牌肯定。大愛感恩科技R2R系列產品的原料,是由回收生產賑災環保毛毯時產生的廢棄下腳料布邊,以物理熔融法製作的再生酯粒,除了提供產品新生命,也正是目前最受矚目的「循環經濟」產物,此項技術已讓大愛感恩科技獲得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新型專利,R2R系列目前已成功開發出毛毯、背心、圍巾、鏡框、立體口遮罩…等,藉由產品落實「與地球共生息」 的理念,同時,透過有形的產品,推動及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將各地環保志工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內湖報導



Read more

【得獎】2017年 烏克蘭發明展 金牌/特殊獎

圖說: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_特別獎肯定。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於2017/9/28至2017/9/30在塞凡堡(Sevastopol)舉行,大愛感恩科技參賽作品「R2R (Recycle to Recycle)環保毛毯回收再利用」,獲得大會「金牌獎」與「特別獎」的肯定與表揚。此次盛會包括俄羅斯、以色列、波蘭等20多個國家,近400件作品參加, 本次很難得的是大愛感恩科技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特別獎,此獎乃由不同國家推派的評審委員共同票選出最具代表意義的作品,這次能獲獎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無疑是一種肯定與認同。此外,大愛感恩科技的R2R系列在此次的烏克蘭國際發明展參展期間,獲得當地媒體的關注,透過當地媒體傳達大愛感恩科技對環保的使命與決心。

圖說:2017第十三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_金牌肯定。大愛感恩科技R2R系列產品的原料,是由回收生產賑災環保毛毯時產生的廢棄下腳料布邊,以物理熔融法製作的再生酯粒,除了提供產品新生命,也正是目前最受矚目的「循環經濟」產物,此項技術已讓大愛感恩科技獲得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新型專利,R2R系列目前已成功開發出毛毯、背心、圍巾、鏡框、立體口遮罩…等,藉由產品落實「與地球共生息」 的理念,同時,透過有形的產品,推動及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讓更多人認同落實環保的重要。將各地環保志工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三, 18 十月 2017

2017TITAS展 台灣紡織心展望

圖說: 大愛感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也與同仁來到會場,戴上R2R偏光太陽眼鏡,化身大愛環保最佳代言人,環保生活,更身體力行愛地球。甫從菲律賓Taiwan Expo推廣回來的大愛感恩科技,旋即參與國貿局每年的年度盛會2017年Titas展,為的是讓台灣紡織迅速在海內外推廣,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心品,更付使命讓世界看見台灣環保的用心和努力。

大愛感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也與同仁來到會場,戴上R2R偏光太陽眼鏡,化身大愛環保最佳代言人,環保生活,更身體力行愛地球;外貿協處長陳英顯,一見到大愛展位,又獲得年度台灣精品的殊榮,前來給予鼓勵與嘉勉。

大愛業務經理胡毓昇亦與新光合纖研發經理吳季興業務洽談。另有多組客戶拜訪以及兩位西班牙藉台大與政大商學系學生,對台灣社會企業非常有熱忱且驚嘆環保產品和科技應用的成熟,表示:「希望能將此理念,應用在所學商學專業領域之中。」

圖說: 大愛業務經理胡毓昇亦與新光合纖研發經理吳季興業務洽談。另有多組客戶拜訪以及兩位西班牙藉台大與政大商學系學生,對台灣社會企業非常有熱忱且驚嘆環保產品和科技應用的成熟,他們也希望能將此理念,應用在他們的商學專業。愛心的激發,大愛感恩科技傳達「環保、愛心」理念的交流,積極在國內外各地肩負使命,期待人人能為地球永續一起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 台北報導

Read more

2017TITAS展 台灣紡織心展望

圖說: 大愛感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也與同仁來到會場,戴上R2R偏光太陽眼鏡,化身大愛環保最佳代言人,環保生活,更身體力行愛地球。甫從菲律賓Taiwan Expo推廣回來的大愛感恩科技,旋即參與國貿局每年的年度盛會2017年Titas展,為的是讓台灣紡織迅速在海內外推廣,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心品,更付使命讓世界看見台灣環保的用心和努力。

大愛感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也與同仁來到會場,戴上R2R偏光太陽眼鏡,化身大愛環保最佳代言人,環保生活,更身體力行愛地球;外貿協處長陳英顯,一見到大愛展位,又獲得年度台灣精品的殊榮,前來給予鼓勵與嘉勉。

大愛業務經理胡毓昇亦與新光合纖研發經理吳季興業務洽談。另有多組客戶拜訪以及兩位西班牙藉台大與政大商學系學生,對台灣社會企業非常有熱忱且驚嘆環保產品和科技應用的成熟,表示:「希望能將此理念,應用在所學商學專業領域之中。」

圖說: 大愛業務經理胡毓昇亦與新光合纖研發經理吳季興業務洽談。另有多組客戶拜訪以及兩位西班牙藉台大與政大商學系學生,對台灣社會企業非常有熱忱且驚嘆環保產品和科技應用的成熟,他們也希望能將此理念,應用在他們的商學專業。愛心的激發,大愛感恩科技傳達「環保、愛心」理念的交流,積極在國內外各地肩負使命,期待人人能為地球永續一起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二, 17 十月 2017

2017,10/29 台中環保志工精進暨領證典禮

【對象】台中環保志工精進暨領證典禮
【時間】2017年10月29日(日)
【地點】台中靜思堂

qwedqw.jpg 2.jpg


Read more

2017,10/29 彰化環保志工精進暨領證典禮

【對象】彰化環保志工精進暨領證典禮
【時間】2017年10月29日(日)
【地點】彰化靜思堂

1.jpg 2.jpg

3.jpg 4.jpg


Read more

2017,10/26 行政院環保署化學局大專院校綠色化學教育推動計畫現場訪談

【對象】行政院環保署化學局大專院校綠色化學教育推動計畫現場訪談
【時間】2017年10月26日(四)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7_10_07_1_2.jpg

Read more

2017,10/24 馬來西亞慈濟家人

【對象】馬來西亞慈濟家人
【時間】2017年10月24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201721.jpg  66.jpg 

ewfwdw.jpg  tr%20eer.jpg

Read more

2017,10/24 美國國會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補助研究人員

【對象】美國國會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補助研究人員
【時間】2017年10月24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rfsfs.jpg  dfwffw.jpg

Read more

2017,10/22 全球綠色健康醫院研討會貴賓來訪

【對象】全球綠色健康醫院研討會貴賓來訪
【時間】2017年10月22日(日)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3.jpg  gsasrf.jpg 

wgwe.jpg  wrtw.jpg  


Read more

做中學學中覺 環保推廣入人群

圖說: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於10月14-15日在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與慈濟大學舉行,15日慈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師生在花蓮地區人文推廣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共同安排之下,於民眾健康講座外進行環保產品推廣,將課堂所學實踐於活動中。(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2017年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 慈濟科技大學師生推廣心得 )

行銷與流通管理四技二年級甲班的林峻霆同學(左一)分享到:「今天因老師邀請下,而來大愛感恩科技的攤位幫忙,雖然今天下大雨鞋子全濕,但還是澆不熄我們的熱情,在搬運且整理看到了許多特色的商品,眾多產品中最讓我感到興趣的是ECO太陽能LED三用多功能背包,這背包真的是很棒尤其太陽能充電及當行動電源還有手電筒功能,在當志工的時候在對於推廣產品還沒那麼了解時,感恩呂宗明師伯的教導才使我了解如何推廣。」(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和大愛感恩科技產學合作數年,以「低碳永續教育」為核心,同時結合「低碳人文」及「綠色產品」推廣之教學精神。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於10月14-15日在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與慈濟大學舉行,慈濟六大院區暨慈濟大學醫學院之醫療專家將發表交流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同時特別舉辦十二場給與花蓮鄉親的「民眾健康講座」,慈科大師生在花蓮地區人文推廣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共同安排之下,在民眾健康講座外進行環保產品推廣,將課堂所學實踐於活動中。

因受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連日的降雨,使花蓮雨量破記錄,慈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陳皇曄老師分享到:「天候的因素讓參加講座民眾比預期少,但同學們把握機會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特別是慈濟志工呂宗明師兄本身就是忠實顧客,提出很多問題,讓同學自己透過瞭解產品去找答案,並開始學習說明更能加深印象。」志工呂師兄最後也買了兩項環保產品,鼓勵同學的努力推廣。

圖說:行銷與流通管理四技三年級甲班涂亞萍同學(左二)分享到:「今天參與慈大的醫學年會,原本以為在這擺攤會有很多人前來購買,因天氣不穩使得人潮少,而有些師姑、師伯會因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感到興趣,就停下腳步聽我們解說,我們都嘗試跟許多人解說產品的功效,希望下次還可以再參與此活動。」(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雖然天空不做美但沒有澆熄學生推廣的熱情,體驗做中學、學中覺的精神,行銷與流通管理四技二年級甲班的潘岳同學分享到:「今天來幫忙推廣的活動,讓我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其中慈濟志工呂明宗師伯還教了我們許多行銷技巧,雖然我們沒賣出很多東西,可是還是讓我獲益良多。」透過切身實際從拉貨、擺設到推廣與民眾和志工互動,也讓同學們獲得到課堂上無法取代的寶貴經驗。

同樣來自行銷與流通管理四技二年級甲班的游政道同學則是分享到:「今天的推廣是同學介紹的志工機會,因而認識了許多的慈濟環保產品,現在的產品都非常的便利而且非常實用,像是一個包包就有好幾種的提法,還有太陽能的功能可以幫手機充電,覺得真的很酷。」透過此次實際的參與推廣活動,讓慈科大師生了解到藉由一個有溫度的產品以及背後的教育意義,在產學合作下共同推廣綠色品牌,環保觀念推動下,進而從自身做起去做環保、說環保,傳環保入人群。

大愛感恩科技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

做中學學中覺 環保推廣入人群

圖說: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於10月14-15日在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與慈濟大學舉行,15日慈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師生在花蓮地區人文推廣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共同安排之下,於民眾健康講座外進行環保產品推廣,將課堂所學實踐於活動中。(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2017年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 慈濟科技大學師生推廣心得 )

行銷與流通管理四技二年級甲班的林峻霆同學(左一)分享到:「今天因老師邀請下,而來大愛感恩科技的攤位幫忙,雖然今天下大雨鞋子全濕,但還是澆不熄我們的熱情,在搬運且整理看到了許多特色的商品,眾多產品中最讓我感到興趣的是ECO太陽能LED三用多功能背包,這背包真的是很棒尤其太陽能充電及當行動電源還有手電筒功能,在當志工的時候在對於推廣產品還沒那麼了解時,感恩呂宗明師伯的教導才使我了解如何推廣。」(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和大愛感恩科技產學合作數年,以「低碳永續教育」為核心,同時結合「低碳人文」及「綠色產品」推廣之教學精神。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於10月14-15日在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與慈濟大學舉行,慈濟六大院區暨慈濟大學醫學院之醫療專家將發表交流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同時特別舉辦十二場給與花蓮鄉親的「民眾健康講座」,慈科大師生在花蓮地區人文推廣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共同安排之下,在民眾健康講座外進行環保產品推廣,將課堂所學實踐於活動中。

因受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連日的降雨,使花蓮雨量破記錄,慈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陳皇曄老師分享到:「天候的因素讓參加講座民眾比預期少,但同學們把握機會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特別是慈濟志工呂宗明師兄本身就是忠實顧客,提出很多問題,讓同學自己透過瞭解產品去找答案,並開始學習說明更能加深印象。」志工呂師兄最後也買了兩項環保產品,鼓勵同學的努力推廣。

圖說:行銷與流通管理四技三年級甲班涂亞萍同學(左二)分享到:「今天參與慈大的醫學年會,原本以為在這擺攤會有很多人前來購買,因天氣不穩使得人潮少,而有些師姑、師伯會因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感到興趣,就停下腳步聽我們解說,我們都嘗試跟許多人解說產品的功效,希望下次還可以再參與此活動。」(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雖然天空不做美但沒有澆熄學生推廣的熱情,體驗做中學、學中覺的精神,行銷與流通管理四技二年級甲班的潘岳同學分享到:「今天來幫忙推廣的活動,讓我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其中慈濟志工呂明宗師伯還教了我們許多行銷技巧,雖然我們沒賣出很多東西,可是還是讓我獲益良多。」透過切身實際從拉貨、擺設到推廣與民眾和志工互動,也讓同學們獲得到課堂上無法取代的寶貴經驗。

同樣來自行銷與流通管理四技二年級甲班的游政道同學則是分享到:「今天的推廣是同學介紹的志工機會,因而認識了許多的慈濟環保產品,現在的產品都非常的便利而且非常實用,像是一個包包就有好幾種的提法,還有太陽能的功能可以幫手機充電,覺得真的很酷。」透過此次實際的參與推廣活動,讓慈科大師生了解到藉由一個有溫度的產品以及背後的教育意義,在產學合作下共同推廣綠色品牌,環保觀念推動下,進而從自身做起去做環保、說環保,傳環保入人群。

大愛感恩科技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

週一, 16 十月 2017

大愛感恩科技 榮獲全球能源獎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7_10_17_20171017.jpg奧地利全球能源獎,今天在台灣和奧地利,雙邊經濟合作會議中,舉行頒獎,每年每個國家,只選出一名得獎者,今年台灣由大愛感恩科技獲得。這個獎項,可以說是環保界的奧斯卡獎,設立目的,希望表揚在環境和能源領域,最傑出及有永續發展性的計畫。

接過全球能源獎,共同見證,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際肯定。

奧地利商務代表辦事處商務代表 傅詩元:「不只致力於減少垃圾量,還更進一步實踐了零廢棄物的社會,這個特殊的公司,就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沒有用地球的一滴的自然資源,也就是汽油等等的,我們都是用回收來的回收物。」

去年,慈濟基金會以寶特瓶製成的環保毛毯,獲得全球能源獎,這次大愛感恩科技,以recycle to recycle,回收再回收的技術,接著奪下殊榮

像是這款太陽眼鏡,就是屬於二次回收再製成的產品,廣受消費者青睞。

人類為了生活,進一步帶來汙染與浪費,消耗地球資源,因此環保、減碳、綠能,成為全球潮流,台灣在相關領域上的表現,屢屢在國際上得到肯定。

奧地利商務代表辦事處商務代表 傅詩元:「(歐洲)國家像是奧地利、德國、瑞士,我們都認為自己,在環保科技上是領頭羊,但是在廢棄物回收上,台灣在全球經濟體當中,卻是擁有最高回收率其中之一,這相當令人讚歎。」

2002年,奧地利,發起創辦了全球能源獎,每年頒發一次,至今有178個國家參與,屬於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環保獎,堪稱環保界的奧斯卡,也希望藉此,號召更多企業投入綠色商品研發。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2017.10.16)


Read more

【得獎】2017年 奧地利 全球能源獎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7_10_17_20171017.jpg奧地利全球能源獎,今天在台灣和奧地利,雙邊經濟合作會議中,舉行頒獎,每年每個國家,只選出一名得獎者,今年台灣由大愛感恩科技獲得。這個獎項,可以說是環保界的奧斯卡獎,設立目的,希望表揚在環境和能源領域,最傑出及有永續發展性的計畫。

接過全球能源獎,共同見證,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際肯定。

奧地利商務代表辦事處商務代表 傅詩元:「不只致力於減少垃圾量,還更進一步實踐了零廢棄物的社會,這個特殊的公司,就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沒有用地球的一滴的自然資源,也就是汽油等等的,我們都是用回收來的回收物。」

去年,慈濟基金會以寶特瓶製成的環保毛毯,獲得全球能源獎,這次大愛感恩科技,以recycle to recycle,回收再回收的技術,接著奪下殊榮

像是這款太陽眼鏡,就是屬於二次回收再製成的產品,廣受消費者青睞。

人類為了生活,進一步帶來汙染與浪費,消耗地球資源,因此環保、減碳、綠能,成為全球潮流,台灣在相關領域上的表現,屢屢在國際上得到肯定。

奧地利商務代表辦事處商務代表 傅詩元:「(歐洲)國家像是奧地利、德國、瑞士,我們都認為自己,在環保科技上是領頭羊,但是在廢棄物回收上,台灣在全球經濟體當中,卻是擁有最高回收率其中之一,這相當令人讚歎。」

2002年,奧地利,發起創辦了全球能源獎,每年頒發一次,至今有178個國家參與,屬於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環保獎,堪稱環保界的奧斯卡,也希望藉此,號召更多企業投入綠色商品研發。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2017.10.16)

Read more

大愛感恩科技 榮獲全球能源獎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7_10_17_20171017.jpg奧地利全球能源獎,今天在台灣和奧地利,雙邊經濟合作會議中,舉行頒獎,每年每個國家,只選出一名得獎者,今年台灣由大愛感恩科技獲得。這個獎項,可以說是環保界的奧斯卡獎,設立目的,希望表揚在環境和能源領域,最傑出及有永續發展性的計畫。

接過全球能源獎,共同見證,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際肯定。

奧地利商務代表辦事處商務代表 傅詩元:「不只致力於減少垃圾量,還更進一步實踐了零廢棄物的社會,這個特殊的公司,就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沒有用地球的一滴的自然資源,也就是汽油等等的,我們都是用回收來的回收物。」

去年,慈濟基金會以寶特瓶製成的環保毛毯,獲得全球能源獎,這次大愛感恩科技,以recycle to recycle,回收再回收的技術,接著奪下殊榮

像是這款太陽眼鏡,就是屬於二次回收再製成的產品,廣受消費者青睞。

人類為了生活,進一步帶來汙染與浪費,消耗地球資源,因此環保、減碳、綠能,成為全球潮流,台灣在相關領域上的表現,屢屢在國際上得到肯定。

奧地利商務代表辦事處商務代表 傅詩元:「(歐洲)國家像是奧地利、德國、瑞士,我們都認為自己,在環保科技上是領頭羊,但是在廢棄物回收上,台灣在全球經濟體當中,卻是擁有最高回收率其中之一,這相當令人讚歎。」

2002年,奧地利,發起創辦了全球能源獎,每年頒發一次,至今有178個國家參與,屬於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環保獎,堪稱環保界的奧斯卡,也希望藉此,號召更多企業投入綠色商品研發。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2017.10.16)


Read more

【得獎】2017年 奧地利 全球能源獎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7_10_17_20171017.jpg奧地利全球能源獎,今天在台灣和奧地利,雙邊經濟合作會議中,舉行頒獎,每年每個國家,只選出一名得獎者,今年台灣由大愛感恩科技獲得。這個獎項,可以說是環保界的奧斯卡獎,設立目的,希望表揚在環境和能源領域,最傑出及有永續發展性的計畫。

接過全球能源獎,共同見證,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際肯定。

奧地利商務代表辦事處商務代表 傅詩元:「不只致力於減少垃圾量,還更進一步實踐了零廢棄物的社會,這個特殊的公司,就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沒有用地球的一滴的自然資源,也就是汽油等等的,我們都是用回收來的回收物。」

去年,慈濟基金會以寶特瓶製成的環保毛毯,獲得全球能源獎,這次大愛感恩科技,以recycle to recycle,回收再回收的技術,接著奪下殊榮

像是這款太陽眼鏡,就是屬於二次回收再製成的產品,廣受消費者青睞。

人類為了生活,進一步帶來汙染與浪費,消耗地球資源,因此環保、減碳、綠能,成為全球潮流,台灣在相關領域上的表現,屢屢在國際上得到肯定。

奧地利商務代表辦事處商務代表 傅詩元:「(歐洲)國家像是奧地利、德國、瑞士,我們都認為自己,在環保科技上是領頭羊,但是在廢棄物回收上,台灣在全球經濟體當中,卻是擁有最高回收率其中之一,這相當令人讚歎。」

2002年,奧地利,發起創辦了全球能源獎,每年頒發一次,至今有178個國家參與,屬於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環保獎,堪稱環保界的奧斯卡,也希望藉此,號召更多企業投入綠色商品研發。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2017.10.16)

Read more

週六, 14 十月 2017

2017,10/20 全球綠色健康醫院亞洲區論壇(GGHH)大愛感恩推廣

【對象】全球綠色健康醫院亞洲區論壇(GGHH)
【時間】2017年10月20日(五)
【地點】新店慈院

rw.jpg r.jpg
r%20s.jpg we%20eqr.jpg

Read more

2017,10/20 NGO BRAC 的創辦人、執行長法茲爵士(Sir Fazle)來訪

【對象】NGO BRAC 的創辦人、執行長法茲爵士(Sir Fazle)來訪
【時間】2017年10月20日(五)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6554655.jpgts.jpg

Read more

2017,10/19 慈濟大學分享

【對象】慈濟大學分享
【時間】2017年10月19日(四)
【地點】慈濟大學



Read more

2017,10/18 海洋大學參訪

【對象】海洋大學參訪
【時間】2017年10月18日(三)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ffdgeg.jpg 858.jpg

Read more

2017,10/18 墨西哥海地慈濟家人

【對象】墨西哥海地慈濟家人
【時間】2017年10月18日(三)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wertqt%20qwt.jpg  rtg%20wet%20w.jpg

Read more

2017,10/18 循環經濟跨域交流分享

【對象】循環經濟跨域交流分享
【時間】2017年10月18日(三)
【地點】台灣金融研訓院

 



Read more

2017,10/16 海南實業家

【對象】海南實業家來訪
【時間】2017年10月16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2.jpg

Read more

美國四合一營隊 環保請購心分享

圖說:今日(10/12)來自美西、夏威夷、舊金山等美國慈濟家人齊聚,即將展開的美國志工四合一精進研習,一大早來到東區會所。今日(10/12)來自美西、夏威夷、舊金山等美國慈濟家人齊聚,即將展開的美國志工四合一精進研習,一大早來到東區會所。

圖說:鄭啟鳳師姊:「這些都是大愛感恩科技的東西慈濟人一定要支持,因為這是環保資源回收的東西,大家要一起support支持!」 圖說:說起為何而買,大愛與外面產品之差別的林招容師姊說道:「我為什麼要買這個?外面都有類似的產品,但大愛感恩科技,這是環保愛心,是我們慈濟的產品。」來自美西的陳秀卿師姊請購了遠紅外線護膝組,表示「買了這個護膝組,有護膝護手、保暖、外出運動等等,還有朝山都可以使用上。」鄭啟鳳師姊:「這些都是大愛感恩科技的 " 環保心品 " ,因為這是資源回收再利用,大家一起用行動來支持及鼓勵 !」請購了大愛環保西裝的,精進幹事林志隆師兄也表示:「大愛環保很好,我們要身體力行!」 特別來請購遠紅外線護膝組為朝山做準備的楊輝華師姊:「我們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已經很熟悉了,慈濟真的是一個真善美,大愛感恩科技想到我們每一個環節,很貼心,產品設計完美,讓我們能好好行在道場中,我們要一起來為地球做環保,都一起來盡份心力。」說起為何而買,大愛與外面產品之差別的林招容師姊說道:「我為什麼要買這個?外面可能有類似的產品,但大愛感恩的產品富有愛心及溫度更能藉由回饋慈濟幫助全世界。」

圖說:只要大家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都是「對大愛心品的肯定,對地球環境的展望,以及對天下苦難的疼惜。」「肯定、展望、疼惜」,更是菩薩道上「信、願、行」的展現。正如,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林慧萍師姊最後在分享簡報中所提,只要大家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都是「對大愛心品的肯定,對地球環境的展望,以及對天下苦難的疼惜。」「肯定、展望、疼惜」,更是菩薩道上「信、願、行」的展現。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美國四合一營隊 環保請購心分享

圖說:今日(10/12)來自美西、夏威夷、舊金山等美國慈濟家人齊聚,即將展開的美國志工四合一精進研習,一大早來到東區會所。今日(10/12)來自美西、夏威夷、舊金山等美國慈濟家人齊聚,即將展開的美國志工四合一精進研習,一大早來到東區會所。

圖說:鄭啟鳳師姊:「這些都是大愛感恩科技的東西慈濟人一定要支持,因為這是環保資源回收的東西,大家要一起support支持!」 圖說:說起為何而買,大愛與外面產品之差別的林招容師姊說道:「我為什麼要買這個?外面都有類似的產品,但大愛感恩科技,這是環保愛心,是我們慈濟的產品。」來自美西的陳秀卿師姊請購了遠紅外線護膝組,表示「買了這個護膝組,有護膝護手、保暖、外出運動等等,還有朝山都可以使用上。」鄭啟鳳師姊:「這些都是大愛感恩科技的 " 環保心品 " ,因為這是資源回收再利用,大家一起用行動來支持及鼓勵 !」請購了大愛環保西裝的,精進幹事林志隆師兄也表示:「大愛環保很好,我們要身體力行!」 特別來請購遠紅外線護膝組為朝山做準備的楊輝華師姊:「我們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已經很熟悉了,慈濟真的是一個真善美,大愛感恩科技想到我們每一個環節,很貼心,產品設計完美,讓我們能好好行在道場中,我們要一起來為地球做環保,都一起來盡份心力。」說起為何而買,大愛與外面產品之差別的林招容師姊說道:「我為什麼要買這個?外面可能有類似的產品,但大愛感恩的產品富有愛心及溫度更能藉由回饋慈濟幫助全世界。」

圖說:只要大家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都是「對大愛心品的肯定,對地球環境的展望,以及對天下苦難的疼惜。」「肯定、展望、疼惜」,更是菩薩道上「信、願、行」的展現。正如,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林慧萍師姊最後在分享簡報中所提,只要大家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都是「對大愛心品的肯定,對地球環境的展望,以及對天下苦難的疼惜。」「肯定、展望、疼惜」,更是菩薩道上「信、願、行」的展現。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五, 13 十月 2017

世代傳承做慈濟 一生無量菩提林


十月二日上午的週會,嘉義地區的第一位慈濟種子 王壽榮師伯,以「回眸來時路」的主題,與同仁們分享他深刻的人生因緣慈濟路。十月二日的一大清早,搭乘第一班高鐵列車從嘉義前來台北參加大愛感恩科技週會分享的 王壽榮師伯,是第一位在嘉義地區的慈濟種子,在受到 證嚴法師與父母親的感召之下,王壽榮師伯勇敢的在雲嘉地區,承擔起慈濟慈善訪視工作的第一人,而這將近四十年下來的堅持,王壽榮師伯以「回眸來時路」的主題與同仁們分享他深刻的人生因緣慈濟路。

一張張泛黃的黑白照片,記錄著民國六十年代期間,慈濟 證嚴法師早期親自帶領身旁弟子,從事慈善濟貧工作的歷史回顧,當年,為了發送給感恩戶救濟物資, 上人是一再叮嚀,要把感恩戶當作是自己家人般關懷,在歲末寒冬之際,為貧苦之人送上最溫暖的祝福。

因此,帶領教導弟子要將生活物資、食品罐頭、以及一一量身準備、尺碼合身的衣物,依感恩戶家中的實際需求,一份一份清清楚楚的整理準備之後,再於農曆除夕前一一送至感恩戶手中。這種超脫一般慈善單位所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博愛精神,總是在最黑暗的角落,為孤苦無依的苦難人,生起一把溫暖的火,真是很令人尊敬與感動。

於分享中 王壽榮師伯(圖中)一再勉勵同仁,要好好珍惜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的好因緣,因為,大家正是在從事一件「不忍地球受毀傷、不忍眾生受苦難」的工作。於分享中 王壽榮師伯也一再勉勵同仁,要好好珍惜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的好因緣,大家真的都是很有福報的人,因為,自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以來,堅持將廢棄的塑料瓶回收再生利用,讓原本會造成大地環境負載、百年不化的垃圾,轉換成有用的生活物資,還帶動起大家響應環保綠化的「心」生活,而慈悲與科技系列的環保賑災毛毯,更是為緊急受難的災民,即時馳援送上溫暖與關懷,這種具體落實環保、化無用為大用,正是在從事一件「不忍地球受毀傷、不忍眾生受苦難」的工作。

在充滿法義內涵與歷史回顧的珍貴資料中,我們看到了 王壽榮師伯一家人「世代傳承做慈濟、一生無量菩提林」的投入與承擔,也更深刻的體認到 上人當年帶動慈善志業「愛灑關懷助貧困、人間溫暖契佛心」令人感動的胸懷與精神,從【回眸來時路】的回顧中,同仁們真正深刻的感受到 上人的「慈悲博愛、悲智雙運」,瞭解慈善正是慈濟志業的根源。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世代傳承做慈濟 一生無量菩提林


十月二日上午的週會,嘉義地區的第一位慈濟種子 王壽榮師伯,以「回眸來時路」的主題,與同仁們分享他深刻的人生因緣慈濟路。十月二日的一大清早,搭乘第一班高鐵列車從嘉義前來台北參加大愛感恩科技週會分享的 王壽榮師伯,是第一位在嘉義地區的慈濟種子,在受到 證嚴法師與父母親的感召之下,王壽榮師伯勇敢的在雲嘉地區,承擔起慈濟慈善訪視工作的第一人,而這將近四十年下來的堅持,王壽榮師伯以「回眸來時路」的主題與同仁們分享他深刻的人生因緣慈濟路。

一張張泛黃的黑白照片,記錄著民國六十年代期間,慈濟 證嚴法師早期親自帶領身旁弟子,從事慈善濟貧工作的歷史回顧,當年,為了發送給感恩戶救濟物資, 上人是一再叮嚀,要把感恩戶當作是自己家人般關懷,在歲末寒冬之際,為貧苦之人送上最溫暖的祝福。

因此,帶領教導弟子要將生活物資、食品罐頭、以及一一量身準備、尺碼合身的衣物,依感恩戶家中的實際需求,一份一份清清楚楚的整理準備之後,再於農曆除夕前一一送至感恩戶手中。這種超脫一般慈善單位所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博愛精神,總是在最黑暗的角落,為孤苦無依的苦難人,生起一把溫暖的火,真是很令人尊敬與感動。

於分享中 王壽榮師伯(圖中)一再勉勵同仁,要好好珍惜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的好因緣,因為,大家正是在從事一件「不忍地球受毀傷、不忍眾生受苦難」的工作。於分享中 王壽榮師伯也一再勉勵同仁,要好好珍惜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的好因緣,大家真的都是很有福報的人,因為,自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以來,堅持將廢棄的塑料瓶回收再生利用,讓原本會造成大地環境負載、百年不化的垃圾,轉換成有用的生活物資,還帶動起大家響應環保綠化的「心」生活,而慈悲與科技系列的環保賑災毛毯,更是為緊急受難的災民,即時馳援送上溫暖與關懷,這種具體落實環保、化無用為大用,正是在從事一件「不忍地球受毀傷、不忍眾生受苦難」的工作。

在充滿法義內涵與歷史回顧的珍貴資料中,我們看到了 王壽榮師伯一家人「世代傳承做慈濟、一生無量菩提林」的投入與承擔,也更深刻的體認到 上人當年帶動慈善志業「愛灑關懷助貧困、人間溫暖契佛心」令人感動的胸懷與精神,從【回眸來時路】的回顧中,同仁們真正深刻的感受到 上人的「慈悲博愛、悲智雙運」,瞭解慈善正是慈濟志業的根源。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四, 12 十月 2017

綠金設計新思維 循環經濟善效應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的 林正雄博士,分享一堂「搖籃到搖籃」的議題,讓與會大眾實際明白,原來已經是環保再生的物資,仍然可以再次回收應用 (照片:許雅麗)。「地球的資源有限,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循環經濟」,來自北歐設計顧問的總監Gideon Loewy,一語道破本次9/27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以「綠金與設計共譜循環經濟新樂章」為主題論壇的探討核心,面對地球資源的枯竭,如何讓資源生生不息的運作、創造價值,已成為本世紀人類最重要發展的一種創新思維與設計趨勢。

回顧過去,從工業革命開始的設計歷史發展,重點都放在製作推陳出新的產品、追求大量快速的開發,主要是希望以價格、造型、速度取勝;然而,這樣過度不斷的重複快速開發,同時,也迅速的造成了地球資源的快速消耗,不僅造成了物質的浪費,更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汙染。

本此課程議題的主軸在深入探討「循環經濟」,這是設計領域一種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設計師要學習來解決問題,可以全然的從產品到服務、從體驗到生活;而企業家不僅只是製造產品的製造商,還必須要有改變產業遊戲規則的決心,讓消費者改變使用習慣,可以探討與建置回收系統的多元化與模組化,以增強應用回收再生資源的多元性。

為了讓與會大眾對「循環經濟」的實際發展有更進一步的體認與瞭解,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已經走在環保時代前端、對「循環經濟」應用導入設計有具體成果的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研發部的博士 林正雄師兄,分享一堂「搖籃到搖籃」的議題,讓與會大眾實際明白,原來已經是環保再生的物資或是其剩餘的邊角布料,當再次回收應用後,仍然可以再設計製造出賑災毛毯、防眩偏光太陽眼鏡、高硬度拉鍊或是塑木等抗震綠建材,這讓現場與會大眾眼睛為之一亮,原來綠金與設計真的能共譜循環經濟的新樂章。

圖說:本次9/27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以「綠金與設計共譜循環經濟新樂章」為主題的論壇,是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應用探討的核心 (照片:許雅麗)。本世紀是一個綠金設計的世代,例如:丹麥這個國家從15年前就已訂定「邁向綠金設計社會」的國家發展前瞻規劃;循環經濟是將一般傳統線性經濟的不同產業,透過服務性利益、生命的分享、人道的關懷、將人類美好的生活實現。所以應鼓勵各產業設計發揮創意,透過觀察所有產業生態系,找出彼此間連結循環的關係,創造出更多的分享與再利用的可能性,帶動消費者朝向更有創意的環保生活方式;而循環物質與循環經濟的概念,就是讓回收的物質能夠生生不息的循環再利用,這是本世紀消費者的責任趨勢,也是唯一永續保護地球資源的方法。

大愛感恩科技 鄭景如、許雅麗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綠金設計新思維 循環經濟善效應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的 林正雄博士,分享一堂「搖籃到搖籃」的議題,讓與會大眾實際明白,原來已經是環保再生的物資,仍然可以再次回收應用 (照片:許雅麗)。「地球的資源有限,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循環經濟」,來自北歐設計顧問的總監Gideon Loewy,一語道破本次9/27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以「綠金與設計共譜循環經濟新樂章」為主題論壇的探討核心,面對地球資源的枯竭,如何讓資源生生不息的運作、創造價值,已成為本世紀人類最重要發展的一種創新思維與設計趨勢。

回顧過去,從工業革命開始的設計歷史發展,重點都放在製作推陳出新的產品、追求大量快速的開發,主要是希望以價格、造型、速度取勝;然而,這樣過度不斷的重複快速開發,同時,也迅速的造成了地球資源的快速消耗,不僅造成了物質的浪費,更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汙染。

本此課程議題的主軸在深入探討「循環經濟」,這是設計領域一種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設計師要學習來解決問題,可以全然的從產品到服務、從體驗到生活;而企業家不僅只是製造產品的製造商,還必須要有改變產業遊戲規則的決心,讓消費者改變使用習慣,可以探討與建置回收系統的多元化與模組化,以增強應用回收再生資源的多元性。

為了讓與會大眾對「循環經濟」的實際發展有更進一步的體認與瞭解,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已經走在環保時代前端、對「循環經濟」應用導入設計有具體成果的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研發部的博士 林正雄師兄,分享一堂「搖籃到搖籃」的議題,讓與會大眾實際明白,原來已經是環保再生的物資或是其剩餘的邊角布料,當再次回收應用後,仍然可以再設計製造出賑災毛毯、防眩偏光太陽眼鏡、高硬度拉鍊或是塑木等抗震綠建材,這讓現場與會大眾眼睛為之一亮,原來綠金與設計真的能共譜循環經濟的新樂章。

圖說:本次9/27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以「綠金與設計共譜循環經濟新樂章」為主題的論壇,是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應用探討的核心 (照片:許雅麗)。本世紀是一個綠金設計的世代,例如:丹麥這個國家從15年前就已訂定「邁向綠金設計社會」的國家發展前瞻規劃;循環經濟是將一般傳統線性經濟的不同產業,透過服務性利益、生命的分享、人道的關懷、將人類美好的生活實現。所以應鼓勵各產業設計發揮創意,透過觀察所有產業生態系,找出彼此間連結循環的關係,創造出更多的分享與再利用的可能性,帶動消費者朝向更有創意的環保生活方式;而循環物質與循環經濟的概念,就是讓回收的物質能夠生生不息的循環再利用,這是本世紀消費者的責任趨勢,也是唯一永續保護地球資源的方法。

大愛感恩科技 鄭景如、許雅麗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三, 11 十月 2017

2017,10/13 奧地利官員

【對象】奧地利官員
【時間】2017年10月13日(五)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632.jpg66.jpg



Read more

2017,10/12 美國四合一研習營

【對象】美國四合一研習營
【時間】2017年10月12日(四)
【地點】東區會所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7_10_15_20171015.jpg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7_10_15_20171015-1.jpg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7_10_15_20171015-2.jpg



Read more

共知要共行 同行相接引

圖說:10月3日下午,清一色整齊的身穿著大愛感恩環保T恤,元氣滿滿、遠道而來的廣東地區牙科醫師協會以及深圳慈濟志工,一行24人,在一整天充實的參訪慈濟志業的行程,來到了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攝影:黃莫筑)10月3日下午,清一色整齊的身穿著大愛感恩環保T恤,元氣滿滿、遠道而來的廣東地區牙科醫師協會以及深圳慈濟志工,一行24人,在一整天充實的參訪慈濟志業的行程,來到了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

「曾經天下雜誌在這裡採訪我,讓我用一句話形容大愛感恩科技在做的事情,我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那就是牆上的這六個字『續物命,造福慧』」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向來賓們分享,回收再生的環保產品,在這裡連腳踩的地毯都是環保材質,大愛感恩在環保上的努力以及循環經濟,皆是為大地在付出。

領隊的甘健勤師兄談到來訪的因緣,因在社區在做環保的時候,接引到一位牙醫師,他對慈濟的理念非常認同,也想加入慈濟的醫療人文關懷的腳步,將這樣的精神帶到自己的診所裡去。「他們在大陸的慈濟團隊裡參加人醫會和義診,跟同行分享的時候大家也非常感動,紛紛都想要加入慈濟的團隊裡面去了解學習,於是這次有這樣的因緣安排參訪慈濟志業,了解四大志業。」

圖說:「曾經天下雜誌在這裡採訪我,讓我用一句話形容大愛感恩科技在做的事情,我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那就是牆上的這六個字『續物命,造福慧』」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向來賓們分享,回收再生的環保產品,在這裡連腳踩的地毯都是環保材質,大愛感恩在環保上的努力以及循環經濟,皆是為大地在付出。(攝影:李岩珂)「看到這些環保產品,讓我覺得非常意外,不只是一個包包,而是有這麼多的功能和作用,覺得非常驚艷。」劉付鵝醫師分享來到這裡得到了許多的收穫。楊雋師姊以前對慈濟不是很了解,來到這裡很感恩慈濟讓她知道這樣一個大愛以及環保的團體。「看到這些環保製品,自己對於今後在使用上,會知道要去使用有環保機能的生活用品,回去也想跟朋友分享在這邊體悟以及感受到的環保的好處。人類對環保的問題是迫在眉睫,人人都有責任去愛護地球跟大自然。」

善行,不只是獨善其身,更要將善念分享出去。期許來賓們共知共行,將此行的收穫帶回去深耕社區。

大愛感恩科技 李岩珂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共知要共行 同行相接引

圖說:10月3日下午,清一色整齊的身穿著大愛感恩環保T恤,元氣滿滿、遠道而來的廣東地區牙科醫師協會以及深圳慈濟志工,一行24人,在一整天充實的參訪慈濟志業的行程,來到了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攝影:黃莫筑)10月3日下午,清一色整齊的身穿著大愛感恩環保T恤,元氣滿滿、遠道而來的廣東地區牙科醫師協會以及深圳慈濟志工,一行24人,在一整天充實的參訪慈濟志業的行程,來到了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

「曾經天下雜誌在這裡採訪我,讓我用一句話形容大愛感恩科技在做的事情,我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那就是牆上的這六個字『續物命,造福慧』」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向來賓們分享,回收再生的環保產品,在這裡連腳踩的地毯都是環保材質,大愛感恩在環保上的努力以及循環經濟,皆是為大地在付出。

領隊的甘健勤師兄談到來訪的因緣,因在社區在做環保的時候,接引到一位牙醫師,他對慈濟的理念非常認同,也想加入慈濟的醫療人文關懷的腳步,將這樣的精神帶到自己的診所裡去。「他們在大陸的慈濟團隊裡參加人醫會和義診,跟同行分享的時候大家也非常感動,紛紛都想要加入慈濟的團隊裡面去了解學習,於是這次有這樣的因緣安排參訪慈濟志業,了解四大志業。」

圖說:「曾經天下雜誌在這裡採訪我,讓我用一句話形容大愛感恩科技在做的事情,我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那就是牆上的這六個字『續物命,造福慧』」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向來賓們分享,回收再生的環保產品,在這裡連腳踩的地毯都是環保材質,大愛感恩在環保上的努力以及循環經濟,皆是為大地在付出。(攝影:李岩珂)「看到這些環保產品,讓我覺得非常意外,不只是一個包包,而是有這麼多的功能和作用,覺得非常驚艷。」劉付鵝醫師分享來到這裡得到了許多的收穫。楊雋師姊以前對慈濟不是很了解,來到這裡很感恩慈濟讓她知道這樣一個大愛以及環保的團體。「看到這些環保製品,自己對於今後在使用上,會知道要去使用有環保機能的生活用品,回去也想跟朋友分享在這邊體悟以及感受到的環保的好處。人類對環保的問題是迫在眉睫,人人都有責任去愛護地球跟大自然。」

善行,不只是獨善其身,更要將善念分享出去。期許來賓們共知共行,將此行的收穫帶回去深耕社區。

大愛感恩科技 李岩珂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二, 10 十月 2017

大愛共聚善緣 感恩付出無悔

圖說:「廈門秋季佛事用品展」堪稱全中國最早的佛事用品展,若稱其為「最大」亦不為過,場勘過程中,只見廈門會展中心A,B,C三區、20個一樓展館全部用上,加上C區5個二樓展館,甚至會展中心廣場區、以及A,B,C區Lobby,12萬平方米、規劃了6500多個展位,為著結合「禪、茶、素食」三大文化元素的「廈門佛事用品展」、「素食養生展」、「茶業博覽會」,處處在趕工裝潢。(攝影:虞珊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透過一段在花蓮舉辦之2017年中秋節祈福晚會的「大愛感恩環保時尚秀」影片,揭開2017年10月10日「廈門秋季佛事用品展」之大愛感恩展前相見歡和培訓共修。由陳品穎、王素戀、黃碧霞、曾姳涵、虞珊明等五人組成的大愛感恩「廈門秋季佛事用品展」展覽團隊,台北出發、中午抵達廈門環保講師林虹、思明門市代理店長秀超師姊接機之後,先往位於市中心的思明門市。稍作停留後,旋即轉往會展中心,了解展位裝潢進度。

圖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透過一段在花蓮舉辦之2017年中秋節祈福晚會的「大愛感恩環保時尚秀」影片,揭開2017年10月10日「廈門秋季佛事用品展」之大愛感恩展前相見歡和培訓共修。(攝影:陳品穎)「廈門秋季佛事用品展」堪稱全中國最早的佛事用品展,若稱其為「最大」亦不為過,場勘過程中,只見廈門會展中心A,B,C三區、20個一樓展館全部用上,加上C區5個二樓展館,甚至會展中心室外廣場區、以及A,B,C區Lobby,12萬平方米、規劃了6500多個展位,為著結合「禪、茶、素食」三大文化元素的「廈門佛事用品展」、「素食養生展」、「茶業博覽會」,處處在趕工裝潢。雖然距離10月12日正式開展日還有一天半,在廈門會展金泓信展覽任小姐的用心協助下,包括位於B3館區大愛感恩科技、B4館區靜思書軒、A3館區靜思茶品,三個慈濟相關展位裝潢均已經接近完工,展前一天即可進場將展覽品上櫃上架。因此展覽團隊再回到思明共修處,準備與廈門志工團隊進行展前相見歡和培訓共修。廈門展覽總協調江益民師兄表示,今晚除了大愛感恩的展前相見歡,另一處在靜思書軒也緊鑼密鼓要開會討論。江師兄說:感恩由李毅馨師姊負責的廈門大愛感恩志工團隊,在平時的默契之下,已充分準備好。

大愛感恩展覽團隊首先感恩,當大多數人在十一長假及中秋佳節期間,遊山玩水、盡情享樂之時,志工們都還在忙著為本次佛事展進行展前策畫工作。天地之間有四時五行的變化,我們要感恩這個世界的好山好水,要好好珍惜。「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兩個對立的選項嗎?上人開示期勉:「氣候不調與人人生活都有關係。要節約、少用。經濟可以發達,我們可以不要再破壞地球。做到節能減碳,就是少從地底挖出石油、礦產,只要循環再利用這些物資,物命可以延續,這樣就是愛心。」

展覽團隊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就是在實踐上人的這個理念,從一開始將保特瓶回收做成環保賑災毛毯,現在更進一步從「回收」再「回收」,意思是可以將製作環保毛毯的切邊下腳料,回收再製成毛毯、背心、眼鏡框、遮口罩…等多樣用品,正是「循環再利用這些物資」,真正做到「續物命」,更能夠「造福慧」。

圖說:上人開示期勉:「氣候不調與人人生活都有關係。要節約、少用。經濟可以發達,我們可以不要再破壞地球。做到節能減碳,就是少從地底挖出石油、礦產,只要循環再利用這些物資,物命可以延續,這樣就是愛心。」(攝影:虞珊明)2500 年前,佛陀要為苦難的世人拔苦予樂,承諾這樣的誓約。而證嚴上人創立慈濟功德會,就是在實踐這個誓約。因此,慈濟人與 證嚴上人共同的誓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愛」。化作慈濟人四大八法印,行入人間:實踐拔苦工程、生命工程、慧命工程、心靈工程。大愛感恩秉持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理念。對照今天分享的主題:「大愛無私化感恩」,展覽團隊最後與在場40多位廈門志工分享,感恩全體環保菩薩,上人靜思語說: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盡;同樣的,一個人也無法成就天下所有的功業。因此藉著各個機會,我們要人間菩薩大招生。尤其藉著這次佛事展,把握「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的善念,邀約更多有愛心的人,一起同耕福田。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中國廈門市報導

Read more

大愛共聚善緣 感恩付出無悔

圖說:「廈門秋季佛事用品展」堪稱全中國最早的佛事用品展,若稱其為「最大」亦不為過,場勘過程中,只見廈門會展中心A,B,C三區、20個一樓展館全部用上,加上C區5個二樓展館,甚至會展中心廣場區、以及A,B,C區Lobby,12萬平方米、規劃了6500多個展位,為著結合「禪、茶、素食」三大文化元素的「廈門佛事用品展」、「素食養生展」、「茶業博覽會」,處處在趕工裝潢。(攝影:虞珊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透過一段在花蓮舉辦之2017年中秋節祈福晚會的「大愛感恩環保時尚秀」影片,揭開2017年10月10日「廈門秋季佛事用品展」之大愛感恩展前相見歡和培訓共修。由陳品穎、王素戀、黃碧霞、曾姳涵、虞珊明等五人組成的大愛感恩「廈門秋季佛事用品展」展覽團隊,台北出發、中午抵達廈門環保講師林虹、思明門市代理店長秀超師姊接機之後,先往位於市中心的思明門市。稍作停留後,旋即轉往會展中心,了解展位裝潢進度。

圖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透過一段在花蓮舉辦之2017年中秋節祈福晚會的「大愛感恩環保時尚秀」影片,揭開2017年10月10日「廈門秋季佛事用品展」之大愛感恩展前相見歡和培訓共修。(攝影:陳品穎)「廈門秋季佛事用品展」堪稱全中國最早的佛事用品展,若稱其為「最大」亦不為過,場勘過程中,只見廈門會展中心A,B,C三區、20個一樓展館全部用上,加上C區5個二樓展館,甚至會展中心室外廣場區、以及A,B,C區Lobby,12萬平方米、規劃了6500多個展位,為著結合「禪、茶、素食」三大文化元素的「廈門佛事用品展」、「素食養生展」、「茶業博覽會」,處處在趕工裝潢。雖然距離10月12日正式開展日還有一天半,在廈門會展金泓信展覽任小姐的用心協助下,包括位於B3館區大愛感恩科技、B4館區靜思書軒、A3館區靜思茶品,三個慈濟相關展位裝潢均已經接近完工,展前一天即可進場將展覽品上櫃上架。因此展覽團隊再回到思明共修處,準備與廈門志工團隊進行展前相見歡和培訓共修。廈門展覽總協調江益民師兄表示,今晚除了大愛感恩的展前相見歡,另一處在靜思書軒也緊鑼密鼓要開會討論。江師兄說:感恩由李毅馨師姊負責的廈門大愛感恩志工團隊,在平時的默契之下,已充分準備好。

大愛感恩展覽團隊首先感恩,當大多數人在十一長假及中秋佳節期間,遊山玩水、盡情享樂之時,志工們都還在忙著為本次佛事展進行展前策畫工作。天地之間有四時五行的變化,我們要感恩這個世界的好山好水,要好好珍惜。「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兩個對立的選項嗎?上人開示期勉:「氣候不調與人人生活都有關係。要節約、少用。經濟可以發達,我們可以不要再破壞地球。做到節能減碳,就是少從地底挖出石油、礦產,只要循環再利用這些物資,物命可以延續,這樣就是愛心。」

展覽團隊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就是在實踐上人的這個理念,從一開始將保特瓶回收做成環保賑災毛毯,現在更進一步從「回收」再「回收」,意思是可以將製作環保毛毯的切邊下腳料,回收再製成毛毯、背心、眼鏡框、遮口罩…等多樣用品,正是「循環再利用這些物資」,真正做到「續物命」,更能夠「造福慧」。

圖說:上人開示期勉:「氣候不調與人人生活都有關係。要節約、少用。經濟可以發達,我們可以不要再破壞地球。做到節能減碳,就是少從地底挖出石油、礦產,只要循環再利用這些物資,物命可以延續,這樣就是愛心。」(攝影:虞珊明)2500 年前,佛陀要為苦難的世人拔苦予樂,承諾這樣的誓約。而證嚴上人創立慈濟功德會,就是在實踐這個誓約。因此,慈濟人與 證嚴上人共同的誓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愛」。化作慈濟人四大八法印,行入人間:實踐拔苦工程、生命工程、慧命工程、心靈工程。大愛感恩秉持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理念。對照今天分享的主題:「大愛無私化感恩」,展覽團隊最後與在場40多位廈門志工分享,感恩全體環保菩薩,上人靜思語說: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盡;同樣的,一個人也無法成就天下所有的功業。因此藉著各個機會,我們要人間菩薩大招生。尤其藉著這次佛事展,把握「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的善念,邀約更多有愛心的人,一起同耕福田。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中國廈門市報導

Read more

週一, 09 十月 2017

紡織智慧創新 首談電子織品

紡織智慧創新 首談電子織品

 

主題「智慧創新、綠色循環」,由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承辦之「2017年紡織科技國際論壇暨研發成果展」(Textile International Forum and Exhibition,簡稱TIFE 2017)」,9月26日至27日兩天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邀請來自英、法、荷、芬蘭、加拿大、烏克蘭、日本及台灣產業專家,透過11場專題演講、3次論壇及研討會,大愛感恩科技亦派員參與學習,期能即時掌握全球紡織品最新發展趨勢。

 

針對今年主題,議程分為第一天上午「開幕與綜合專題」、下午「智慧型紡織品」專題,及第二天上午「機能紡織品」專題及第二天下午「循環經濟」專題四個單元。

 

◎「開幕與綜合專題」

 

大會主席紡織所副董事長葉義雄在開幕致詞表示:TIFE邁入第十七屆,在政府5+2產業政策及經濟部科專大力支持下,紡織產業蓬勃發展成為全世界最主要機能性布料及寶特瓶回收紡織品的供應國,全球之機能性布料約有7成來自台灣。台灣紡織產業應把握厚實的技術及製造為基礎,期待透過論壇與成果展,讓國內外產學研界相互交流先進技術及管理作法,並推廣國內高科技紡織品之研發成果。台灣産業用紡織品協會理事長羅忠祐也應邀致詞表示:歷屆TEFE主題延續性及持續發展,如今台灣優質紡織產業加上電子產業科技帶給大家面對下一波發展動力。

 

第一場開幕主題演講,是針對「機能性紡織品」。Ms Arelen Kidd,任職於英國Ardmel集團達28年之久,負責Ardmel服裝生產、測試及戶外、軍警和安全等紡織品之創新解決方法等方面的事業。Ardmel旗下自有開發紡織黏合,密封和特殊處理等方面的新機器。具有產業及創新豐富經驗的Ms. Kidd分享她們在戶外及國防上的機能性紡織創新理念。以往,大愛感恩環保織品以賑災物資及第二線人員衣著用品為主。Arelen這些觀念與技術給大愛感恩的啟示對於未來在測試、開發更多適用戶外及救災用途之常備用品,是非常好的經驗。

 

除了Ardmel的開發成果,Arelen分享重點在於Ardmel測試條件有別於一般實驗室在業界公版測試標準下「閉門造車」的作法,Ardmel在會與實際使用環境下實地測試。公版測試制訂(例如ISO 11092)來自學界、業界,甚至利害關係的原材料供應商(諸如杜邦等),在諸多因素下,往往只呈現該項材料在實驗室的結果,卻少了考量使用者實際狀況。

 

第二場開幕主題演講,是針對「智慧型紡織品」。加拿大OMsignal執行長弗雷德里克 (Mr. Frederic Chanay—Savoyen) 談到OMsignal過去5年中學到的靈活開發平台,可以有效地適應眾多需求,以及如何開發智慧服飾。弗雷德里克提供一些用戶案例,說明如何輕鬆獲取醫療級生物信號,舒適、有吸引力的形態因子,人們可以穿戴整天,將徹底影響整個行業,特別是醫療保健。

 

分享中,Frederic表示:衣服是與生物訊號最好的結合,人人穿衣服丶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然而衣服與量測生物訊號的電子裝置是兩個物理特性極不同,挑戰很大。價格也是一個問題,必須大眾化。開發重點必須要放在「衣物」,不只是「裝置」,才能讓一般使用者願意穿。針對原始的生物訊號,演算法也是很重要關鍵技術,OMSignal也開發並提供這項技術。現在智慧衣的限制是還沒有辦法作到「大量生產、大眾化價錢」,亦即智慧衣商業化仍有待努力。現實與理想,大眾的接受度尚待「時間」教育。

 

 

◎「智慧型紡織品」

 

首日下午的3場專題演講、與論壇研討,首先揭櫫「智慧紡織」,根據紡織所定義:「智慧衣是『電子元件紡織化』的創新技術」,因此或稱「電子紡織品」。紡織所指出:「30多年前就曾在文獻中出現智慧衣的概念,但礙於技術、專業領域尚未企及,多停留在想像;近期由於雲端技術、智慧型手機、物聯網及 App 等領域快速發展,帶動穿戴裝置快速崛起,加上大品牌與新創事業相繼投入,才又加快智慧衣的腳步。」

 

第一位專題講師是英國產業分析IDTechEx執行長Mr. Raghu Das,雖然演講者因故無法出席現場分享,但仍提供由另一位技術人員主講錄製的影片呈現。影片中,Mr. Tim全面性的介紹電子紡織品的現況以及所涵蓋關鍵技術領域,包括具延展導體、感應器、電源和電路,以及全球電子紡織品的案例研究。另針對價值鏈進行分析,包括未來五年的機會和市場。

 

軍事、運動及醫療業者深入開發電子紡織品的應用領域,其中醫療保健的應用是許多業者目前的主要目標市場。能夠將醫療器材直接整合到成衣中來監測或管理慢性或長期的健康狀況,對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病患都有所助益。

 

第二場專題講師是法國@Health公司CTO,該公司研發Cardionexion透過紡織品,能偵測心臟病患的生理資訊,以供醫生做為診斷之參考,該公司期許能為0至99歲的人提供預測醫學的解決方案,因此投入於研究能與服裝整合的傳感器,所以紡織品將會成為生理偵測很重要的載體。

 

第三場專題講師是擅長「熱傳導與導電複合材料」與「電子零件生產」的烏克蘭利沃夫理工大學Tokarev博士。電子紡織品的最大挑戰之一也許就是洗滌的效應。存在天然水中的礦物質和鹽可能對以金屬為基材之紗線的導電性有不利影響,設計者和供應商正在解決大部分這樣的問題。洗滌劑也可能對導電性造成不利影響,還可能易於累積殘留物在連接器的縫隙上而降低了連接的有效性,但該影響也可透過洗衣袋(如那些內衣物品所使用)來減輕。

 

連續幾年智慧衣的議題被深入研究與熱烈討論,所謂智慧衣舉凡大家比較熟悉的生理訊息 (心跳、體溫、血壓),消防隊員救火衣的運用,乃至於士兵作戰穿戴,還有運動場的運用,這些台灣智能穿戴的領域上是非常搶手。智慧紡織技術包括:以金屬化纖維取代漆包線、以針織紋路取代電子迴路、以織物電池取代固型電池。

 

Gartner在其2014年展望指出:「由於智慧型成衣可在接近肌膚處容納更多的感應器,因而可收集更多的資訊。」許多曾在醫療領域努力維持營運的品牌,都紛紛轉向可更快獲得商業收益之非受管制和步調較快的健身產業發展。例如愛迪達的miCoach監測T恤。並獲得更優質的數據,例如全波的心跳,而不僅只是脈搏。」南緯實業旗下AIQ(愛克智慧科技)開發的Smart Clothing 也是融入先端科技的金屬纖維在其中。透過金屬纖維來感測心跳、脈搏等健康參考數據,並且透過 app 將數據呈現其中。也由於這樣的金屬紗是直接融合在衣服之中,因此使用者甚至還能夠直接丟入洗衣機洗中也沒有問題。

 

三位分享者之後的第一場論壇,兩個題目為「智慧衣的商業模式」,以及「如何加速智慧衣產業」。幾位講師一致認為:跨界合作是必然的業務模式,不論是B2B或B2C, 甚至D2B2C (design for business for consumer.),而台灣在這方面機會很大,因為有堅實的紡織產業,也有強大的電子產業為助力。

 

總括下午這個主題,針對智慧型紡織產品,包括全球物聯網帶動穿戴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智慧衣、電子紡織產品對於醫療照護上、保健或運動上的應用極具市場價值且充滿無限商機,雖然目前仍處於開發前沿階段,相信假以時日,也可以用運環保材質原料,做成既智慧又慈悲的智慧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山區報導 Read more

紡織智慧創新 首談電子織品

紡織智慧創新 首談電子織品

 

主題「智慧創新、綠色循環」,由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承辦之「2017年紡織科技國際論壇暨研發成果展」(Textile International Forum and Exhibition,簡稱TIFE 2017)」,9月26日至27日兩天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邀請來自英、法、荷、芬蘭、加拿大、烏克蘭、日本及台灣產業專家,透過11場專題演講、3次論壇及研討會,大愛感恩科技亦派員參與學習,期能即時掌握全球紡織品最新發展趨勢。

 

針對今年主題,議程分為第一天上午「開幕與綜合專題」、下午「智慧型紡織品」專題,及第二天上午「機能紡織品」專題及第二天下午「循環經濟」專題四個單元。

 

◎「開幕與綜合專題」

 

大會主席紡織所副董事長葉義雄在開幕致詞表示:TIFE邁入第十七屆,在政府5+2產業政策及經濟部科專大力支持下,紡織產業蓬勃發展成為全世界最主要機能性布料及寶特瓶回收紡織品的供應國,全球之機能性布料約有7成來自台灣。台灣紡織產業應把握厚實的技術及製造為基礎,期待透過論壇與成果展,讓國內外產學研界相互交流先進技術及管理作法,並推廣國內高科技紡織品之研發成果。台灣産業用紡織品協會理事長羅忠祐也應邀致詞表示:歷屆TEFE主題延續性及持續發展,如今台灣優質紡織產業加上電子產業科技帶給大家面對下一波發展動力。

 

第一場開幕主題演講,是針對「機能性紡織品」。Ms Arelen Kidd,任職於英國Ardmel集團達28年之久,負責Ardmel服裝生產、測試及戶外、軍警和安全等紡織品之創新解決方法等方面的事業。Ardmel旗下自有開發紡織黏合,密封和特殊處理等方面的新機器。具有產業及創新豐富經驗的Ms. Kidd分享她們在戶外及國防上的機能性紡織創新理念。以往,大愛感恩環保織品以賑災物資及第二線人員衣著用品為主。Arelen這些觀念與技術給大愛感恩的啟示對於未來在測試、開發更多適用戶外及救災用途之常備用品,是非常好的經驗。

 

除了Ardmel的開發成果,Arelen分享重點在於Ardmel測試條件有別於一般實驗室在業界公版測試標準下「閉門造車」的作法,Ardmel在會與實際使用環境下實地測試。公版測試制訂(例如ISO 11092)來自學界、業界,甚至利害關係的原材料供應商(諸如杜邦等),在諸多因素下,往往只呈現該項材料在實驗室的結果,卻少了考量使用者實際狀況。

 

第二場開幕主題演講,是針對「智慧型紡織品」。加拿大OMsignal執行長弗雷德里克 (Mr. Frederic Chanay—Savoyen) 談到OMsignal過去5年中學到的靈活開發平台,可以有效地適應眾多需求,以及如何開發智慧服飾。弗雷德里克提供一些用戶案例,說明如何輕鬆獲取醫療級生物信號,舒適、有吸引力的形態因子,人們可以穿戴整天,將徹底影響整個行業,特別是醫療保健。

 

分享中,Frederic表示:衣服是與生物訊號最好的結合,人人穿衣服丶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然而衣服與量測生物訊號的電子裝置是兩個物理特性極不同,挑戰很大。價格也是一個問題,必須大眾化。開發重點必須要放在「衣物」,不只是「裝置」,才能讓一般使用者願意穿。針對原始的生物訊號,演算法也是很重要關鍵技術,OMSignal也開發並提供這項技術。現在智慧衣的限制是還沒有辦法作到「大量生產、大眾化價錢」,亦即智慧衣商業化仍有待努力。現實與理想,大眾的接受度尚待「時間」教育。

 

 

◎「智慧型紡織品」

 

首日下午的3場專題演講、與論壇研討,首先揭櫫「智慧紡織」,根據紡織所定義:「智慧衣是『電子元件紡織化』的創新技術」,因此或稱「電子紡織品」。紡織所指出:「30多年前就曾在文獻中出現智慧衣的概念,但礙於技術、專業領域尚未企及,多停留在想像;近期由於雲端技術、智慧型手機、物聯網及 App 等領域快速發展,帶動穿戴裝置快速崛起,加上大品牌與新創事業相繼投入,才又加快智慧衣的腳步。」

 

第一位專題講師是英國產業分析IDTechEx執行長Mr. Raghu Das,雖然演講者因故無法出席現場分享,但仍提供由另一位技術人員主講錄製的影片呈現。影片中,Mr. Tim全面性的介紹電子紡織品的現況以及所涵蓋關鍵技術領域,包括具延展導體、感應器、電源和電路,以及全球電子紡織品的案例研究。另針對價值鏈進行分析,包括未來五年的機會和市場。

 

軍事、運動及醫療業者深入開發電子紡織品的應用領域,其中醫療保健的應用是許多業者目前的主要目標市場。能夠將醫療器材直接整合到成衣中來監測或管理慢性或長期的健康狀況,對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病患都有所助益。

 

第二場專題講師是法國@Health公司CTO,該公司研發Cardionexion透過紡織品,能偵測心臟病患的生理資訊,以供醫生做為診斷之參考,該公司期許能為0至99歲的人提供預測醫學的解決方案,因此投入於研究能與服裝整合的傳感器,所以紡織品將會成為生理偵測很重要的載體。

 

第三場專題講師是擅長「熱傳導與導電複合材料」與「電子零件生產」的烏克蘭利沃夫理工大學Tokarev博士。電子紡織品的最大挑戰之一也許就是洗滌的效應。存在天然水中的礦物質和鹽可能對以金屬為基材之紗線的導電性有不利影響,設計者和供應商正在解決大部分這樣的問題。洗滌劑也可能對導電性造成不利影響,還可能易於累積殘留物在連接器的縫隙上而降低了連接的有效性,但該影響也可透過洗衣袋(如那些內衣物品所使用)來減輕。

 

連續幾年智慧衣的議題被深入研究與熱烈討論,所謂智慧衣舉凡大家比較熟悉的生理訊息 (心跳、體溫、血壓),消防隊員救火衣的運用,乃至於士兵作戰穿戴,還有運動場的運用,這些台灣智能穿戴的領域上是非常搶手。智慧紡織技術包括:以金屬化纖維取代漆包線、以針織紋路取代電子迴路、以織物電池取代固型電池。

 

Gartner在其2014年展望指出:「由於智慧型成衣可在接近肌膚處容納更多的感應器,因而可收集更多的資訊。」許多曾在醫療領域努力維持營運的品牌,都紛紛轉向可更快獲得商業收益之非受管制和步調較快的健身產業發展。例如愛迪達的miCoach監測T恤。並獲得更優質的數據,例如全波的心跳,而不僅只是脈搏。」南緯實業旗下AIQ(愛克智慧科技)開發的Smart Clothing 也是融入先端科技的金屬纖維在其中。透過金屬纖維來感測心跳、脈搏等健康參考數據,並且透過 app 將數據呈現其中。也由於這樣的金屬紗是直接融合在衣服之中,因此使用者甚至還能夠直接丟入洗衣機洗中也沒有問題。

 

三位分享者之後的第一場論壇,兩個題目為「智慧衣的商業模式」,以及「如何加速智慧衣產業」。幾位講師一致認為:跨界合作是必然的業務模式,不論是B2B或B2C, 甚至D2B2C (design for business for consumer.),而台灣在這方面機會很大,因為有堅實的紡織產業,也有強大的電子產業為助力。

 

總括下午這個主題,針對智慧型紡織產品,包括全球物聯網帶動穿戴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智慧衣、電子紡織產品對於醫療照護上、保健或運動上的應用極具市場價值且充滿無限商機,雖然目前仍處於開發前沿階段,相信假以時日,也可以用運環保材質原料,做成既智慧又慈悲的智慧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山區報導 Read more

週日, 08 十月 2017

環保清淨在源頭 品牌動人精質化

圖說:圖中為邀約分享窗口羅美珠師姊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感恩合影,提及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團隊有趨向年輕化,且無論演講或推廣也都盡心盡力,運用各種技術將不要的東西化腐朽為神奇,這些努力實在很令人感動。(攝影者:卓育均)入秋的第一個星期日,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室陳意容博士與經營規劃室林慧萍來到培養社區種子的慈濟三重園區,為社區志工分享環保「精質化」的新展現的課程,意容博士從每人每天都會遇到的塑膠袋問題延伸到整個大環境回收與環境維護的困境與展望,繼 上人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口號後,又提出一個新想法,若衣服與寶特瓶都是同樣的原料石油,何不用寶特瓶做衣服就好?開始了大愛感恩科技解決環保問題的旅程,這趟旅程最重要的是人,是一群深耕社區的環保菩薩。

慈濟在每個災難中都致力於走在最前留到最後,而最為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在現場的高效率動員力、高組織緊密力、感動深入人心,而這樣令人讚嘆的機動性歷經了近三十年的改變與不斷的精進。1997年開始 證嚴上人推展了「社區化」志工編組的方式,希望每個人能從自家做起進而關懷鄰里、守望相助,讓冷漠的現代社會重拾過往農業社會般的體貼與付出。

圖說: 吳憶婕師姊第一次參加社區志工就勇於上台與隊輔師姊一同呈現慈濟發放現場,體驗環保毛毯膚慰人心的感受,正是愛與尊重。(攝影者:林慧萍)學員中吳霜慧師姊分享到自己是一家人一起做環保的,從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不久就因為認同不斷的護持,連女兒也是愛好者,雖然價格相較感覺有點高但 「一分錢一分貨」,就是看中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的環保製程及產品的生命力, 且穿著又舒適的特質才會全家都一起護持。

此次邀約分享的窗口羅美珠師姐,對於此次課程感到很感恩,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團隊有趨向年輕化,且無論演講或推廣也都盡心盡力,運用各種技術將不要的東西化腐朽為神奇,這些努力實在很令人感動。

圖說: 2017年9月24日,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室陳意容博士與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師姊來到培養社區種子的慈濟三重園區,為社區志工分享環保「精質化」的新展現的課程。大愛感恩科技積極與各方合作透過講師分享、企業合作、社群結合等希望能更廣泛的推廣環境教育。同時在我們每一個產品都有一個食品般的生產履歷,我們將產品背後的故事與生產來源結合,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的APP就能感受到每一個產品的愛的循環與善的累積。經營規劃室組長慧萍師姊分享到曾經有位節省的環保菩薩下定決心請購了一件衣服提到:「這件說不定就有用到我回收的瓶子耶!」產品不再只是一個商品名字更是一個溫暖的記憶

 

大愛感恩科技 卓育均 新北市三重區採訪報導

 

Read more

環保清淨在源頭 品牌動人精質化

圖說:圖中為邀約分享窗口羅美珠師姊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感恩合影,提及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團隊有趨向年輕化,且無論演講或推廣也都盡心盡力,運用各種技術將不要的東西化腐朽為神奇,這些努力實在很令人感動。(攝影者:卓育均)入秋的第一個星期日,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室陳意容博士與經營規劃室林慧萍來到培養社區種子的慈濟三重園區,為社區志工分享環保「精質化」的新展現的課程,意容博士從每人每天都會遇到的塑膠袋問題延伸到整個大環境回收與環境維護的困境與展望,繼 上人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口號後,又提出一個新想法,若衣服與寶特瓶都是同樣的原料石油,何不用寶特瓶做衣服就好?開始了大愛感恩科技解決環保問題的旅程,這趟旅程最重要的是人,是一群深耕社區的環保菩薩。

慈濟在每個災難中都致力於走在最前留到最後,而最為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在現場的高效率動員力、高組織緊密力、感動深入人心,而這樣令人讚嘆的機動性歷經了近三十年的改變與不斷的精進。1997年開始 證嚴上人推展了「社區化」志工編組的方式,希望每個人能從自家做起進而關懷鄰里、守望相助,讓冷漠的現代社會重拾過往農業社會般的體貼與付出。

圖說: 吳憶婕師姊第一次參加社區志工就勇於上台與隊輔師姊一同呈現慈濟發放現場,體驗環保毛毯膚慰人心的感受,正是愛與尊重。(攝影者:林慧萍)學員中吳霜慧師姊分享到自己是一家人一起做環保的,從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不久就因為認同不斷的護持,連女兒也是愛好者,雖然價格相較感覺有點高但 「一分錢一分貨」,就是看中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的環保製程及產品的生命力, 且穿著又舒適的特質才會全家都一起護持。

此次邀約分享的窗口羅美珠師姐,對於此次課程感到很感恩,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團隊有趨向年輕化,且無論演講或推廣也都盡心盡力,運用各種技術將不要的東西化腐朽為神奇,這些努力實在很令人感動。

圖說: 2017年9月24日,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室陳意容博士與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師姊來到培養社區種子的慈濟三重園區,為社區志工分享環保「精質化」的新展現的課程。大愛感恩科技積極與各方合作透過講師分享、企業合作、社群結合等希望能更廣泛的推廣環境教育。同時在我們每一個產品都有一個食品般的生產履歷,我們將產品背後的故事與生產來源結合,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的APP就能感受到每一個產品的愛的循環與善的累積。經營規劃室組長慧萍師姊分享到曾經有位節省的環保菩薩下定決心請購了一件衣服提到:「這件說不定就有用到我回收的瓶子耶!」產品不再只是一個商品名字更是一個溫暖的記憶

 

大愛感恩科技 卓育均 新北市三重區採訪報導

 

Read more

週六, 07 十月 2017

妥善備災而無患 毛毯裝櫃愛送達

圖說:眼見近日美洲大陸不平安,美國德州風災水患、墨西哥強震侵襲,今日(9/26)慈濟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又聚集與內湖環保教育園區,要送愛出發送往美國, 證嚴上人悲心叮嚀,美國慈濟基金會「要備災,做好萬全準備。」 眼見近日美洲大陸不平安,美國德州風災水患、墨西哥強震侵襲,今日(9/26)慈濟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又齊聚與內湖環保教育園區,要送愛出發送往美國, 證嚴上人悲心叮嚀,美國慈濟基金會「要備災,做好萬全準備。」 

將大愛國賑災毛毯和備災物資,分別裝箱上櫃,二車四十呎貨櫃,以及一車二十呎貨櫃,晚間七點不到,大安區、內湖區慈濟志工,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已經準備動手ㄧ箱箱上櫃。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楊孫斌師兄解釋說道:「此次 證嚴上人特別強調要備災,而不是為了災害來時操心煩惱。」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黃莫筑師姊,也再ㄧ次帶著同窗大學學妹一起來當志工,表示:「雖然女生不能幫上太多忙,但只要ㄧ人出一點力,大家就不會太累,也希望世界平安,無災害發生。」

希望世界無災,有備而無患,位於內湖環保教育園區的毛毯工廠,為因應全球無常性之災難,颶風、地震、山林大火等傷亡發生,皆提醒人人需戒慎虔誠,平時即要為災害做好準備。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妥善備災而無患 毛毯裝櫃愛送達

圖說:眼見近日美洲大陸不平安,美國德州風災水患、墨西哥強震侵襲,今日(9/26)慈濟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又聚集與內湖環保教育園區,要送愛出發送往美國, 證嚴上人悲心叮嚀,美國慈濟基金會「要備災,做好萬全準備。」 眼見近日美洲大陸不平安,美國德州風災水患、墨西哥強震侵襲,今日(9/26)慈濟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又齊聚與內湖環保教育園區,要送愛出發送往美國, 證嚴上人悲心叮嚀,美國慈濟基金會「要備災,做好萬全準備。」 

將大愛國賑災毛毯和備災物資,分別裝箱上櫃,二車四十呎貨櫃,以及一車二十呎貨櫃,晚間七點不到,大安區、內湖區慈濟志工,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已經準備動手ㄧ箱箱上櫃。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楊孫斌師兄解釋說道:「此次 證嚴上人特別強調要備災,而不是為了災害來時操心煩惱。」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黃莫筑師姊,也再ㄧ次帶著同窗大學學妹一起來當志工,表示:「雖然女生不能幫上太多忙,但只要ㄧ人出一點力,大家就不會太累,也希望世界平安,無災害發生。」

希望世界無災,有備而無患,位於內湖環保教育園區的毛毯工廠,為因應全球無常性之災難,颶風、地震、山林大火等傷亡發生,皆提醒人人需戒慎虔誠,平時即要為災害做好準備。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五, 06 十月 2017

發揮機能物性 綠色循環永續

圖說:人體呈現非均勻性濕與熱的分佈。人體活動過程中,身體各部位的溫度和流汗量多寡差異頗大,因此機能性服飾設計技術裡,Body Mapping(人體地圖)設計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紡織所)「2017年紡織科技國際論壇暨研發成果展」(TIFE 2017)」,9月27日進入第二天議程。延續首日暢談紡織大未來的「智慧紡織品」今天上午「機能紡織品」專題及、下午「循環經濟」專題內容亦是精采連連。尤其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的應用,與這兩個專題不但息息相關,且居領導廠商之列。

◎「機能紡織品」專題

早期日本廠商將「機能」用於強調與傳統素材之差異,1993年日本纖維大廠Toray將機能性紡織品定義為:「舉凡紡織品具有新的、非傳統的特性,不論是在高分子原料、抽絲或後加工階段所賦予者,均稱之為『機能性紡織品』。」英文用字,Functional及Performance二字已混用。機能性紡織品運用,原以運動及戶外用為主,近年在各國人口結構的轉變、都市化趨勢、休閒健康意識提升,以致機能性終端用品擴大到日常與休閒服飾上。Nike, Adidas, Under Amour, Lululemon等國際知名運動品牌陸續推出適合多用途穿著的「Athleisure」新產品線。因應消費者對服裝需求兼具美觀與機能的需求,機能性紡織走向「混合」之趨勢:天然纖維與人纖混紡、高含量彈性纖維、表裡異機能加工、防汙、抑菌、消臭成為關鍵應用素材。

「機能紡織品」專題的第一場演講者邀請來自英國羅浮堡大學設計學院院長Prof. George Havenith,George院長於TIFE 2017的演講題目是"The interface between human physi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 investigating guidelines for clothing innovation and design", 演講中提到:「由於人們健康意識抬頭以及氣候極端的變化,所以機能性服飾的需求也開始成長。我們知道10年前機能性紡織品主要重點會在於布料,但近年來則是著重於設計,此時須應用生理知識對於人體功能的了解,用於機能性服飾的設計,所以運用『人體地圖 (body mapping)』的理論,以了解人類生理及反應在身體的空間分佈,以設計出最優化的機能性服飾,例如:涼感或發熱。院長同時介紹,如何應用人體溫度調節之模擬模組,設計機能性服飾。」

人體活動過程中,身體各部位的溫度和流汗量多寡差異頗大,因此機能性服飾設計技術裡,Body Mapping設計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人體地圖」(或可譯「人體運動生理地圖」),為探討人體於運動狀態下,在濕熱舒適性上,呈現在體表的濕與熱之非均勻性分布,在生物力學上,防護與壓縮的力學分布,是運動服裝,持續發展的設計與技術發展方向。在Body mapping的概念下,人體呈現非均勻性濕與熱的分佈,因此除了開洞提高透氣度外,也可結合人體流汗量地圖(sweating map)及人體軀幹的保暖地圖(thermal map),針對人體需要散熱與需要保暖的部分加以設計。

第二場由日本神戶女子大學 平田教授演講"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compression wear on standing human",平田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探討在冷熱壓力或其他環境壓力源(包含運動)之下服裝舒適性與人體生理反應之間的關係。演講中分享到,在連續30分鐘運動引起的熱負載情況下,手部靜脈回流如何影響前臂發生的蒸發性與非蒸發性熱散失。運動期間與血管發生舒張作用後,對照側的前臂皮膚溫度增加3.1℃,但手部血管受阻的實驗側則維持定值。運動結束後,對照側的出汗率顯著高於受阻側。以上結果可明顯看出,手部於運動期間發生舒張作用後,手部靜脈回流使得前臂出汗率與皮膚溫度大幅上升(主因為動靜脈吻合)。當四肢有服裝遮蓋時,會阻礙熱散失機制,因此熱舒適度增加除了與熱感覺增加有關外,也與間歇運動期間的皮膚汗濕度息息相關。最終研究結果發現,運動期間的熱舒適度與運動期間的四肢熱散失機制具有密切關係。

圖說:人類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大量開採自然資源並排放污染及廢棄物,但地球就像一艘飛行於宇宙中的太空船,當資源耗盡時終將毀滅,唯一能使地球持續發展的方式,就是將這些汙染及廢棄物轉換成可再利用的資源。(中技社)第三場專題Mr. Michel CHTEPA,原擔任法國CCM Group-Creative Garment Supply負責人,今年九月轉任西班牙SEAQUAL4U總經理,Seaqual 4 U SL是西班牙馬德里的再生聚酯纖維製造商,Seaqual主要希望利用海洋廢棄塑膠作為循環的來源,創造從漁船到消費者的永續生產鏈。Chtepa本人在全球紡織行業擁有豐富的知識。Chtepa表示:「我個人在紡織業的經驗,從產品知識以至營銷手法,使本人長於理解市場洞見,將之轉化為商機。我樂於與客戶接觸, 因為他們是商機的根源。」

紡拓會董事長詹正田曾經表示,除了運動休閒、快時尚風潮的商機,國內紡織業也積極朝其他機能性產品轉型。詹正田舉自家聚酯加工絲廠宜進為例,宜進近年來持續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包括2010年買下東和紡織台南化纖廠、2013年合併光明絲織、2015年初再入主宏洲,一條龍體系成型,也更具轉型能力,轉向加碼機能性主流產品。除此之外,宜進研發創新團隊更產製複合產品如CD紗、導電紗、耐燃紗等,以貼近市場需求。

◎「循環經濟」專題
下午進入最後一個專題 - 「循環經濟」。196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波爾丁(Kenneth Boulding)提出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一詞,認為人類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大量開採自然資源並排放污染及廢棄物,但地球就像一艘飛行於宇宙中的太空船,當資源耗盡時終將毀滅,唯一能使地球持續發展的方式,就是將這些汙染及廢棄物轉換成可再利用的資源。

1976年,Walter Stahel和Genevieve Reday在提給歐洲執行委員會的研究報告(The Potential for Substituting Manpower for Energy)中,描繪了封閉式經濟(循環經濟)的願景,以及對就業機會、經濟競爭力、資源維護及廢棄物預防的影響。

1982年,這份報告出版成書(Jobs for Tomorrow: The Potential for Substituting Manpower for Energy[3])。而後,Stahel將「延長產品生命、翻新再利用及廢棄物預防」作為主要目標,並致力推廣販售服務(Service economy)而非販售產品的重要性,也就是「功能性服務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專題第一位演講者Petri Alava在機器設備全球銷售與行銷業務有15年的相關經驗,後於全球知名的生物材料企業擔任15年的CEO執行長。自2017年起與Ali Harlin合作創辦Infinited Fiber公司,企業理念為:回收紡織消費品材料與紙廢料,將之製成仿棉纖維,顛覆全球時尚產業。Petri Alava致力尋找新興的永續性企業經營方案,為股東創造最大商機。

第二位演講者是日本服飾品牌Facterlier 創辦人 山田敏夫。山田敏夫出生於1982年,家中經營的服飾店已有百年歷史,山田先生在大學期間曾於巴黎Gucci任職,後來為改變日本時尚產業,於2012年創辦LIFESTYLE ACCENT公司,以及網路原生服飾品牌Factelier (在台北信義區的日本蔦屋書店Tsutaya, ツタヤ有設櫃),該品牌特別以「ALL MADE IN JAPAN」為號召,強調致力於創造雙贏的永續性時尚品牌,係不透過中間商,而採用「工廠直送」商業模式,使營運精簡化,推動振興日本在地工廠的發展。在短短的5年,營收成長66倍。

最後一位演講者Ms. Nadine Galle娜汀•加勒,任職荷蘭Metabolic公司是循環創新與發展的專家。娜汀主導過各種不同規模的物流分析,如阿姆斯特丹 史基浦機場、荷蘭瓦登群島中的弗利蘭島、DGTL電子音樂節(聚焦全球政經及環保議題,目標喚醒人們意識,關注減少垃圾及二氧化碳。)等等。娜汀出生於荷蘭、在加拿大長大,因此她具有國際視野與跨文化交流長才,這使得她參與的各種永續發展專案遍布全球五大洲。

綜觀這兩天的研討會,「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經濟體系已造成地球資源耗損及嚴重環境劣化,當前國際環保要務是積極進行永續資源管理、建構資源循環型社會。大愛感恩應用科技,發展環保綠能之產品與製程,化消極被動為正面積極的產業,實踐「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如今已經更進一步,可以使用環保毛毯 (毛毯邊下腳、及將來廢棄環保毛毯),再次回收製作毛毯或其他生活用品,就是秉持著「循環經濟」的原則與技術,一邊節能一邊使用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最終達成全面使用再生能源的終極目標。讓維修、翻新(再生)產品所需的能源遠低於(原生)製造全新的產品所需的能源。至於「機能紡織」、「智慧紡織」希望大愛感恩日後有機會可以就近向紡織所、國內這些領域領導業者交流,促成機能、智慧、科技相結合,讓慈悲大愛造福受苦難者、更溫暖人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山區報導

Read more

發揮機能物性 綠色循環永續

圖說:人體呈現非均勻性濕與熱的分佈。人體活動過程中,身體各部位的溫度和流汗量多寡差異頗大,因此機能性服飾設計技術裡,Body Mapping(人體地圖)設計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紡織所)「2017年紡織科技國際論壇暨研發成果展」(TIFE 2017)」,9月27日進入第二天議程。延續首日暢談紡織大未來的「智慧紡織品」今天上午「機能紡織品」專題及、下午「循環經濟」專題內容亦是精采連連。尤其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的應用,與這兩個專題不但息息相關,且居領導廠商之列。

◎「機能紡織品」專題

早期日本廠商將「機能」用於強調與傳統素材之差異,1993年日本纖維大廠Toray將機能性紡織品定義為:「舉凡紡織品具有新的、非傳統的特性,不論是在高分子原料、抽絲或後加工階段所賦予者,均稱之為『機能性紡織品』。」英文用字,Functional及Performance二字已混用。機能性紡織品運用,原以運動及戶外用為主,近年在各國人口結構的轉變、都市化趨勢、休閒健康意識提升,以致機能性終端用品擴大到日常與休閒服飾上。Nike, Adidas, Under Amour, Lululemon等國際知名運動品牌陸續推出適合多用途穿著的「Athleisure」新產品線。因應消費者對服裝需求兼具美觀與機能的需求,機能性紡織走向「混合」之趨勢:天然纖維與人纖混紡、高含量彈性纖維、表裡異機能加工、防汙、抑菌、消臭成為關鍵應用素材。

「機能紡織品」專題的第一場演講者邀請來自英國羅浮堡大學設計學院院長Prof. George Havenith,George院長於TIFE 2017的演講題目是"The interface between human physi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 investigating guidelines for clothing innovation and design", 演講中提到:「由於人們健康意識抬頭以及氣候極端的變化,所以機能性服飾的需求也開始成長。我們知道10年前機能性紡織品主要重點會在於布料,但近年來則是著重於設計,此時須應用生理知識對於人體功能的了解,用於機能性服飾的設計,所以運用『人體地圖 (body mapping)』的理論,以了解人類生理及反應在身體的空間分佈,以設計出最優化的機能性服飾,例如:涼感或發熱。院長同時介紹,如何應用人體溫度調節之模擬模組,設計機能性服飾。」

人體活動過程中,身體各部位的溫度和流汗量多寡差異頗大,因此機能性服飾設計技術裡,Body Mapping設計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人體地圖」(或可譯「人體運動生理地圖」),為探討人體於運動狀態下,在濕熱舒適性上,呈現在體表的濕與熱之非均勻性分布,在生物力學上,防護與壓縮的力學分布,是運動服裝,持續發展的設計與技術發展方向。在Body mapping的概念下,人體呈現非均勻性濕與熱的分佈,因此除了開洞提高透氣度外,也可結合人體流汗量地圖(sweating map)及人體軀幹的保暖地圖(thermal map),針對人體需要散熱與需要保暖的部分加以設計。

第二場由日本神戶女子大學 平田教授演講"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compression wear on standing human",平田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探討在冷熱壓力或其他環境壓力源(包含運動)之下服裝舒適性與人體生理反應之間的關係。演講中分享到,在連續30分鐘運動引起的熱負載情況下,手部靜脈回流如何影響前臂發生的蒸發性與非蒸發性熱散失。運動期間與血管發生舒張作用後,對照側的前臂皮膚溫度增加3.1℃,但手部血管受阻的實驗側則維持定值。運動結束後,對照側的出汗率顯著高於受阻側。以上結果可明顯看出,手部於運動期間發生舒張作用後,手部靜脈回流使得前臂出汗率與皮膚溫度大幅上升(主因為動靜脈吻合)。當四肢有服裝遮蓋時,會阻礙熱散失機制,因此熱舒適度增加除了與熱感覺增加有關外,也與間歇運動期間的皮膚汗濕度息息相關。最終研究結果發現,運動期間的熱舒適度與運動期間的四肢熱散失機制具有密切關係。

圖說:人類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大量開採自然資源並排放污染及廢棄物,但地球就像一艘飛行於宇宙中的太空船,當資源耗盡時終將毀滅,唯一能使地球持續發展的方式,就是將這些汙染及廢棄物轉換成可再利用的資源。(中技社)第三場專題Mr. Michel CHTEPA,原擔任法國CCM Group-Creative Garment Supply負責人,今年九月轉任西班牙SEAQUAL4U總經理,Seaqual 4 U SL是西班牙馬德里的再生聚酯纖維製造商,Seaqual主要希望利用海洋廢棄塑膠作為循環的來源,創造從漁船到消費者的永續生產鏈。Chtepa本人在全球紡織行業擁有豐富的知識。Chtepa表示:「我個人在紡織業的經驗,從產品知識以至營銷手法,使本人長於理解市場洞見,將之轉化為商機。我樂於與客戶接觸, 因為他們是商機的根源。」

紡拓會董事長詹正田曾經表示,除了運動休閒、快時尚風潮的商機,國內紡織業也積極朝其他機能性產品轉型。詹正田舉自家聚酯加工絲廠宜進為例,宜進近年來持續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包括2010年買下東和紡織台南化纖廠、2013年合併光明絲織、2015年初再入主宏洲,一條龍體系成型,也更具轉型能力,轉向加碼機能性主流產品。除此之外,宜進研發創新團隊更產製複合產品如CD紗、導電紗、耐燃紗等,以貼近市場需求。

◎「循環經濟」專題
下午進入最後一個專題 - 「循環經濟」。196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波爾丁(Kenneth Boulding)提出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一詞,認為人類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大量開採自然資源並排放污染及廢棄物,但地球就像一艘飛行於宇宙中的太空船,當資源耗盡時終將毀滅,唯一能使地球持續發展的方式,就是將這些汙染及廢棄物轉換成可再利用的資源。

1976年,Walter Stahel和Genevieve Reday在提給歐洲執行委員會的研究報告(The Potential for Substituting Manpower for Energy)中,描繪了封閉式經濟(循環經濟)的願景,以及對就業機會、經濟競爭力、資源維護及廢棄物預防的影響。

1982年,這份報告出版成書(Jobs for Tomorrow: The Potential for Substituting Manpower for Energy[3])。而後,Stahel將「延長產品生命、翻新再利用及廢棄物預防」作為主要目標,並致力推廣販售服務(Service economy)而非販售產品的重要性,也就是「功能性服務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專題第一位演講者Petri Alava在機器設備全球銷售與行銷業務有15年的相關經驗,後於全球知名的生物材料企業擔任15年的CEO執行長。自2017年起與Ali Harlin合作創辦Infinited Fiber公司,企業理念為:回收紡織消費品材料與紙廢料,將之製成仿棉纖維,顛覆全球時尚產業。Petri Alava致力尋找新興的永續性企業經營方案,為股東創造最大商機。

第二位演講者是日本服飾品牌Facterlier 創辦人 山田敏夫。山田敏夫出生於1982年,家中經營的服飾店已有百年歷史,山田先生在大學期間曾於巴黎Gucci任職,後來為改變日本時尚產業,於2012年創辦LIFESTYLE ACCENT公司,以及網路原生服飾品牌Factelier (在台北信義區的日本蔦屋書店Tsutaya, ツタヤ有設櫃),該品牌特別以「ALL MADE IN JAPAN」為號召,強調致力於創造雙贏的永續性時尚品牌,係不透過中間商,而採用「工廠直送」商業模式,使營運精簡化,推動振興日本在地工廠的發展。在短短的5年,營收成長66倍。

最後一位演講者Ms. Nadine Galle娜汀•加勒,任職荷蘭Metabolic公司是循環創新與發展的專家。娜汀主導過各種不同規模的物流分析,如阿姆斯特丹 史基浦機場、荷蘭瓦登群島中的弗利蘭島、DGTL電子音樂節(聚焦全球政經及環保議題,目標喚醒人們意識,關注減少垃圾及二氧化碳。)等等。娜汀出生於荷蘭、在加拿大長大,因此她具有國際視野與跨文化交流長才,這使得她參與的各種永續發展專案遍布全球五大洲。

綜觀這兩天的研討會,「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經濟體系已造成地球資源耗損及嚴重環境劣化,當前國際環保要務是積極進行永續資源管理、建構資源循環型社會。大愛感恩應用科技,發展環保綠能之產品與製程,化消極被動為正面積極的產業,實踐「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如今已經更進一步,可以使用環保毛毯 (毛毯邊下腳、及將來廢棄環保毛毯),再次回收製作毛毯或其他生活用品,就是秉持著「循環經濟」的原則與技術,一邊節能一邊使用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最終達成全面使用再生能源的終極目標。讓維修、翻新(再生)產品所需的能源遠低於(原生)製造全新的產品所需的能源。至於「機能紡織」、「智慧紡織」希望大愛感恩日後有機會可以就近向紡織所、國內這些領域領導業者交流,促成機能、智慧、科技相結合,讓慈悲大愛造福受苦難者、更溫暖人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山區報導

Read more

週四, 05 十月 2017

印尼人醫會蒞臨 來做慈濟與環保

圖說:「慈濟很好!」剛從花蓮面見 證嚴上人,今日(9/28)印尼棉蘭市人醫會一行開心之情溢於言表,愉快的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在石毓達師兄帶領之下一同來了解大愛環保,從聽、看、動手觸摸中明白「大愛感恩科技」,在陳意容博士的解說分享下,也更加明白慈濟環保的深遠意涵,不斷讚嘆著大愛環保質料做得非常好,以及愛護地球的巧思與用心。「慈濟很好!」剛從花蓮面見 證嚴上人,今日(9/28)印尼棉蘭市人醫會一行開心之情溢於言表,愉快的來到大愛感恩科技。

在印尼榮董招集人  石毓達師兄帶領之下一同來了解大愛環保,從聽、看、動手觸摸中明白「大愛感恩科技」,在陳意容博士的解說分享下,也更加明白慈濟環保的深遠意涵,不斷讚嘆著大愛環保質料做得非常好,以及愛護地球的巧思與用心。

說起台灣八仙塵爆的因緣,觸摸著改良後的「壓力布」,三十五年前在印尼觸摸過,當時壓力衣的阿爾卡鋁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黎威良與同修劉倩倩師姊,表示,「這質料太好了,當時我們的是很厚!」也說道:「慈濟很好!我們要做點對環保有用的事情,而這次來到這邊看了慈濟、看了大愛環保,真的是有不同處」劉倩倩師姊補充,「還有 證嚴上人,對我們印尼的支持,是很大的」

圖說: 因為有感受,感受到大愛環保織品的意義,以及友善環境、疼惜大地的落實,請購了許多心品回去,帶回去送禮結緣和自用,最後,正如分享簡報上「不求成為世上最好的公司,期許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ㄧ段簡單的字句,卻是大愛的許諾,得到台下師兄師姊們跟著覆頌肯定以及掌聲。因為有感受,感受到大愛環保織品的意義,以及友善環境、疼惜大地的落實,請購了許多心品回去,帶回去送禮結緣和自用,最後,正如分享簡報上「不求成為世上最好的公司,期許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ㄧ段簡單的字句,卻是大愛的許諾,得到台下師兄師姊們跟著覆頌肯定以及掌聲。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印尼人醫會蒞臨 來做慈濟與環保

圖說:「慈濟很好!」剛從花蓮面見 證嚴上人,今日(9/28)印尼棉蘭市人醫會一行開心之情溢於言表,愉快的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在石毓達師兄帶領之下一同來了解大愛環保,從聽、看、動手觸摸中明白「大愛感恩科技」,在陳意容博士的解說分享下,也更加明白慈濟環保的深遠意涵,不斷讚嘆著大愛環保質料做得非常好,以及愛護地球的巧思與用心。「慈濟很好!」剛從花蓮面見 證嚴上人,今日(9/28)印尼棉蘭市人醫會一行開心之情溢於言表,愉快的來到大愛感恩科技。

在印尼榮董招集人  石毓達師兄帶領之下一同來了解大愛環保,從聽、看、動手觸摸中明白「大愛感恩科技」,在陳意容博士的解說分享下,也更加明白慈濟環保的深遠意涵,不斷讚嘆著大愛環保質料做得非常好,以及愛護地球的巧思與用心。

說起台灣八仙塵爆的因緣,觸摸著改良後的「壓力布」,三十五年前在印尼觸摸過,當時壓力衣的阿爾卡鋁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黎威良與同修劉倩倩師姊,表示,「這質料太好了,當時我們的是很厚!」也說道:「慈濟很好!我們要做點對環保有用的事情,而這次來到這邊看了慈濟、看了大愛環保,真的是有不同處」劉倩倩師姊補充,「還有 證嚴上人,對我們印尼的支持,是很大的」

圖說: 因為有感受,感受到大愛環保織品的意義,以及友善環境、疼惜大地的落實,請購了許多心品回去,帶回去送禮結緣和自用,最後,正如分享簡報上「不求成為世上最好的公司,期許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ㄧ段簡單的字句,卻是大愛的許諾,得到台下師兄師姊們跟著覆頌肯定以及掌聲。因為有感受,感受到大愛環保織品的意義,以及友善環境、疼惜大地的落實,請購了許多心品回去,帶回去送禮結緣和自用,最後,正如分享簡報上「不求成為世上最好的公司,期許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ㄧ段簡單的字句,卻是大愛的許諾,得到台下師兄師姊們跟著覆頌肯定以及掌聲。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年度國際人醫會 大愛科技環保心

圖說: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除了能送禮結緣,請購自用的心品之外,更重要也會開始思考到,當「請購」買這些產品對於社會、環境、甚至整個世界所帶來的影響,是否是正面的,是否是一個對於環境有善、無害的產品,這也是現今消費考量不可或缺指標之一。今日(10/2)東區會所齊聚各國醫生護理人員,即將前往花蓮,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慈濟人醫年會。

北京內科腫瘤門診 張明徽醫生:「慈濟做環保是非常有意義,能夠變廢為寶,把沒用的東西,變為有用的,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要有的意識,所以說我非常喜歡大愛科技做的產品。」

來自馬來西亞護理人員 鄭愫倩師姊,去年來台授證請購了大愛感恩科技壓力襪,這次來參與年會就穿著壓力襪,說道:「穿這走路感覺比較輕一點,很不錯。這次也給我兒子買了個護脊書包,給他換個新書包。」

另一位來自馬來西亞 周宛蒞師姊請購了六個手帕,「這六個是要帶回馬來西亞跟我其他朋友結緣,之前有告訴他們我參加慈濟,可是他們對於慈濟的概念不是很明白,這跟他們結緣,希望藉著這手帕開始能讓他們更了解慈濟。」

圖說:北京內科腫瘤門診 張明徽醫生:「慈濟做環保是非常有意義,能夠變廢為寶,把沒用的東西,變為有用的,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要有的意識,所以說我非常喜歡大愛科技做的產品。」來自印尼 林賽花師姊請購了兩款背包,表示「因為對於慈濟的認同,我們人醫會也是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和發揮更多愛心。」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除了能送禮結緣,請購自用的心品之外,更重要也會開始思考到,當「請購」買這些產品對於社會、環境、甚至整個世界所帶來的影響,是否是正面的,是否是一個對於環境有善、無害的產品,這也是現今消費考量不可或缺指標之一。

Read more

年度國際人醫會 大愛科技環保心

圖說: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除了能送禮結緣,請購自用的心品之外,更重要也會開始思考到,當「請購」買這些產品對於社會、環境、甚至整個世界所帶來的影響,是否是正面的,是否是一個對於環境有善、無害的產品,這也是現今消費考量不可或缺指標之一。今日(10/2)東區會所齊聚各國醫生護理人員,即將前往花蓮,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慈濟人醫年會。

北京內科腫瘤門診 張明徽醫生:「慈濟做環保是非常有意義,能夠變廢為寶,把沒用的東西,變為有用的,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要有的意識,所以說我非常喜歡大愛科技做的產品。」

來自馬來西亞護理人員 鄭愫倩師姊,去年來台授證請購了大愛感恩科技壓力襪,這次來參與年會就穿著壓力襪,說道:「穿這走路感覺比較輕一點,很不錯。這次也給我兒子買了個護脊書包,給他換個新書包。」

另一位來自馬來西亞 周宛蒞師姊請購了六個手帕,「這六個是要帶回馬來西亞跟我其他朋友結緣,之前有告訴他們我參加慈濟,可是他們對於慈濟的概念不是很明白,這跟他們結緣,希望藉著這手帕開始能讓他們更了解慈濟。」

圖說:北京內科腫瘤門診 張明徽醫生:「慈濟做環保是非常有意義,能夠變廢為寶,把沒用的東西,變為有用的,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要有的意識,所以說我非常喜歡大愛科技做的產品。」來自印尼 林賽花師姊請購了兩款背包,表示「因為對於慈濟的認同,我們人醫會也是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和發揮更多愛心。」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除了能送禮結緣,請購自用的心品之外,更重要也會開始思考到,當「請購」買這些產品對於社會、環境、甚至整個世界所帶來的影響,是否是正面的,是否是一個對於環境有善、無害的產品,這也是現今消費考量不可或缺指標之一。

Read more

週三, 04 十月 2017

國際標準立目標 稽核驗證為永續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名符其實,「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為目前台灣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百分之百完全回饋的環保公益企業,期許成為慈濟志業推進的掘井人,邁向永續經營的目標,已成為大愛感恩全體同仁工作的人文使命(攝影:李岩珂)。ISO作業為一事業單位,為了邁向永續發展與培養競爭能力,於國際間所採用先進公認的管理系統,同時,結合外部專業驗證單位的定期稽核,使事業單位能夠持續的更新目標策略、強化運作流程與提昇服務品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自2012年起,便開始著手進行ISO9001品質管理與ISO14001環境管理的標準化作業,藉此建置與驗證,可幫助公司持續達成精進提昇的目的。

自ISO 2015新版改制以來,許多評估與考量的議題已更為寬廣,Bsi外部稽核單位的組長 - 李朝章經理於外稽起始會議一開始便強調,ISO9001品質管理程序已加強SWOT分析,需評估內、外部環境風險議題的考量與預防;而ISO14001環境管理程序則更加重視,整體環境共好議題的考量,而非只是顧好自家公司、場域的部份而已;因此,上述重點都是這一次ISO外部審查的稽核重點。

圖說:公司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上圖左ㄧ)於審查過程中,也向Bsi稽核團隊表示,希望透過外部的稽核考察,可以給予公司同仁們更多具體提昇及改進建議,期許符合趨勢、與時俱進。自ISO 2015新版改制以來,許多評估與考量的議題已更為寬廣,Bsi外部稽核單位的組長 - 李朝章經理(下圖右一)於外稽起始會議一開始便強調,這些議題都是這次ISO外部審查的稽核重點 (攝影:呂怡德)。公司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於審查過程中,也向Bsi稽核團隊表示,雖然大愛感恩已落實ISO作業多年,平日同仁們也都逐漸依SOP標準來執行任務,但是,我們不是僅僅滿足於此現狀,更期待的是,透過內外部議題或是SWOT分析考量,希望透過外部的稽核考察,可以給予公司同仁們更多具體提昇及改進建議,期許符合趨勢、與時俱進。

Bsi稽核組長 李朝章經理經過一整天的審查後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有別於其它企業,鮮明的環保理念、堅持資源回收再利用,相當值得讚賞,整體稽核過程中,發現同仁對於ISO的作業與執行,也都相當的清楚而有概念,期許公司未來的運作與業務,能在堅持環保的理念中持續蓬勃發展。

ISO 9000與14000系列標準的推動過程中,由於其系統的合理性及運用的適切性、已普遍為歐洲企業大力的推展與認同,使得參與ISO認證已經成為許多企業與事業單位成為被國際肯定、認同合作的基本要件。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名符其圖說:Bsi稽核組長 李朝章經理經過一整天的審查後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有別於其它企業,鮮明的環保理念、堅持資源回收再利用,相當值得讚賞,期許公司未來的運作與業務,能在堅持環保的理念中持續蓬勃發展(攝影:許育仁)。實,「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為全台灣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百分之百完全回饋的環保公益企業,期許成為慈濟志業推進的掘井人,邁向永續經營的目標,已成為大愛感恩全體同仁工作的人文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國際標準立目標 稽核驗證為永續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名符其實,「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為目前台灣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百分之百完全回饋的環保公益企業,期許成為慈濟志業推進的掘井人,邁向永續經營的目標,已成為大愛感恩全體同仁工作的人文使命(攝影:李岩珂)。ISO作業為一事業單位,為了邁向永續發展與培養競爭能力,於國際間所採用先進公認的管理系統,同時,結合外部專業驗證單位的定期稽核,使事業單位能夠持續的更新目標策略、強化運作流程與提昇服務品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自2012年起,便開始著手進行ISO9001品質管理與ISO14001環境管理的標準化作業,藉此建置與驗證,可幫助公司持續達成精進提昇的目的。

自ISO 2015新版改制以來,許多評估與考量的議題已更為寬廣,Bsi外部稽核單位的組長 - 李朝章經理於外稽起始會議一開始便強調,ISO9001品質管理程序已加強SWOT分析,需評估內、外部環境風險議題的考量與預防;而ISO14001環境管理程序則更加重視,整體環境共好議題的考量,而非只是顧好自家公司、場域的部份而已;因此,上述重點都是這一次ISO外部審查的稽核重點。

圖說:公司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上圖左ㄧ)於審查過程中,也向Bsi稽核團隊表示,希望透過外部的稽核考察,可以給予公司同仁們更多具體提昇及改進建議,期許符合趨勢、與時俱進。自ISO 2015新版改制以來,許多評估與考量的議題已更為寬廣,Bsi外部稽核單位的組長 - 李朝章經理(下圖右一)於外稽起始會議一開始便強調,這些議題都是這次ISO外部審查的稽核重點 (攝影:呂怡德)。公司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於審查過程中,也向Bsi稽核團隊表示,雖然大愛感恩已落實ISO作業多年,平日同仁們也都逐漸依SOP標準來執行任務,但是,我們不是僅僅滿足於此現狀,更期待的是,透過內外部議題或是SWOT分析考量,希望透過外部的稽核考察,可以給予公司同仁們更多具體提昇及改進建議,期許符合趨勢、與時俱進。

Bsi稽核組長 李朝章經理經過一整天的審查後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有別於其它企業,鮮明的環保理念、堅持資源回收再利用,相當值得讚賞,整體稽核過程中,發現同仁對於ISO的作業與執行,也都相當的清楚而有概念,期許公司未來的運作與業務,能在堅持環保的理念中持續蓬勃發展。

ISO 9000與14000系列標準的推動過程中,由於其系統的合理性及運用的適切性、已普遍為歐洲企業大力的推展與認同,使得參與ISO認證已經成為許多企業與事業單位成為被國際肯定、認同合作的基本要件。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名符其圖說:Bsi稽核組長 李朝章經理經過一整天的審查後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有別於其它企業,鮮明的環保理念、堅持資源回收再利用,相當值得讚賞,期許公司未來的運作與業務,能在堅持環保的理念中持續蓬勃發展(攝影:許育仁)。實,「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為全台灣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百分之百完全回饋的環保公益企業,期許成為慈濟志業推進的掘井人,邁向永續經營的目標,已成為大愛感恩全體同仁工作的人文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二, 03 十月 2017

環保萌芽愛傳遞 志工推廣勤付出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團隊首次與菲律賓慈濟志工家人共同推廣環保,陣容堅強用愛傳遞,期待環保種子能發芽茁壯。(攝影者:張絮評)2017年菲律賓臺灣形象展於9月28日起在馬尼拉SMX會展中心為期三天的展出,此次展覽共分為六大主軸包含:綠色科技、農漁科技、醫療技術、電子商務、台灣精品、人才交流,菲律賓靜思書軒與大愛感恩科技也受邀約參與展出。

圖說:慈青黃佳鑫同學分享到:「剛加入慈濟的時候就對大愛感恩科技很有興趣,知道這些寶特瓶可以回收成布料,非常幸運這次能來這裡來到看到真正的產品。」(攝影者:張絮評)一個展覽的成就莫過於背後有著一群志工協助推廣與幫助,在此次展覽對於菲律賓志工來說也正是新的第一次環保推廣體驗,活動當中協助推廣與動態展示的窗口洪英黎師姊分享到:「很高興可以參與大愛感恩科技的推廣,一般來講我們回去臺灣都是去請購,我們沒有去參與如何向人家介紹、推廣環保產品,今天就是很難得有這個機會,讓大家去回收去再造,希望大家去重視且注意這個大環境的環保過程。」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不斷的分享,期許喚起人人環保意識並一同為守護地球努力。

圖左:從事教書工作的退休曹燕苓老師分享到:「自2000年從台灣嫁到菲律賓後才認識慈濟,平時在社區承擔兒童精進班推廣環保,對大愛感恩科技都是很佩服。(攝影者:張絮評)在眾多志工的身影中也看見了慈青活力的付出,前來展位協助推廣與分享的慈青黃佳鑫同學分享到:「剛加入慈濟的時候就對大愛感恩科技很有興趣,知道這些寶特瓶可以回收成布料,非常幸運這次能來這裡來到看到真正的產品。」在大愛感恩每一項環保產品背後,都注有著環保菩薩的愛心,期待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在國內外展覽上,傳遞環保理念。

圖說(圖右)蔡海茵師姊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讓人感到很驚訝,環保的東西就是回收能夠做出這麼完美的產品出來,然後又這麼高科技的、超輕的包包,就覺得說慈濟人非常的用心在做好每一件事情,這次在碧芬師姊的邀約下前來參與動態展示與推廣協助。(攝影者:張絮評)然而推廣環保需從教育開始做起,從事教書工作的退休曹燕苓老師分享到:「自2000年從台灣嫁到菲律賓後才認識慈濟,平時在社區承擔兒童精進班推廣環保,對大愛感恩科技都是很佩服,現階段也開始漸漸認同環保,因此介紹起來也不會很費力。」透過此次次的形象展,讓許多當地的民眾,都是因為環保的科技所深受吸引,再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慈濟志工的協助解說下,進而瞭解到原來廢棄的垃圾放對地方竟然可以成為有用的資源,製成環保產品,讓環保綠化、友善環境的生活觀念,能普遍落實於在日常生活之中。菲律賓志工感恩大愛感恩科技三天所得全數回饋慈濟菲律賓分會,護持道場能永續人間菩薩招生,期待未來仍可以繼續會慈善與環保志業共同努力,加深加廣。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林慧萍 菲律賓馬尼拉採訪報導

 

 

 

 

Read more

環保萌芽愛傳遞 志工推廣勤付出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團隊首次與菲律賓慈濟志工家人共同推廣環保,陣容堅強用愛傳遞,期待環保種子能發芽茁壯。(攝影者:張絮評)2017年菲律賓臺灣形象展於9月28日起在馬尼拉SMX會展中心為期三天的展出,此次展覽共分為六大主軸包含:綠色科技、農漁科技、醫療技術、電子商務、台灣精品、人才交流,菲律賓靜思書軒與大愛感恩科技也受邀約參與展出。

圖說:慈青黃佳鑫同學分享到:「剛加入慈濟的時候就對大愛感恩科技很有興趣,知道這些寶特瓶可以回收成布料,非常幸運這次能來這裡來到看到真正的產品。」(攝影者:張絮評)一個展覽的成就莫過於背後有著一群志工協助推廣與幫助,在此次展覽對於菲律賓志工來說也正是新的第一次環保推廣體驗,活動當中協助推廣與動態展示的窗口洪英黎師姊分享到:「很高興可以參與大愛感恩科技的推廣,一般來講我們回去臺灣都是去請購,我們沒有去參與如何向人家介紹、推廣環保產品,今天就是很難得有這個機會,讓大家去回收去再造,希望大家去重視且注意這個大環境的環保過程。」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不斷的分享,期許喚起人人環保意識並一同為守護地球努力。

圖左:從事教書工作的退休曹燕苓老師分享到:「自2000年從台灣嫁到菲律賓後才認識慈濟,平時在社區承擔兒童精進班推廣環保,對大愛感恩科技都是很佩服。(攝影者:張絮評)在眾多志工的身影中也看見了慈青活力的付出,前來展位協助推廣與分享的慈青黃佳鑫同學分享到:「剛加入慈濟的時候就對大愛感恩科技很有興趣,知道這些寶特瓶可以回收成布料,非常幸運這次能來這裡來到看到真正的產品。」在大愛感恩每一項環保產品背後,都注有著環保菩薩的愛心,期待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在國內外展覽上,傳遞環保理念。

圖說(圖右)蔡海茵師姊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讓人感到很驚訝,環保的東西就是回收能夠做出這麼完美的產品出來,然後又這麼高科技的、超輕的包包,就覺得說慈濟人非常的用心在做好每一件事情,這次在碧芬師姊的邀約下前來參與動態展示與推廣協助。(攝影者:張絮評)然而推廣環保需從教育開始做起,從事教書工作的退休曹燕苓老師分享到:「自2000年從台灣嫁到菲律賓後才認識慈濟,平時在社區承擔兒童精進班推廣環保,對大愛感恩科技都是很佩服,現階段也開始漸漸認同環保,因此介紹起來也不會很費力。」透過此次次的形象展,讓許多當地的民眾,都是因為環保的科技所深受吸引,再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慈濟志工的協助解說下,進而瞭解到原來廢棄的垃圾放對地方竟然可以成為有用的資源,製成環保產品,讓環保綠化、友善環境的生活觀念,能普遍落實於在日常生活之中。菲律賓志工感恩大愛感恩科技三天所得全數回饋慈濟菲律賓分會,護持道場能永續人間菩薩招生,期待未來仍可以繼續會慈善與環保志業共同努力,加深加廣。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林慧萍 菲律賓馬尼拉採訪報導

 

 

 

 

Read more

遼寧省大連市 環保行大愛

圖說:聽了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的分享,劉玲玲師姊感動說道:「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也是第一次出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覺得滿滿的愛,覺得特別的感動。」今日十月的第一天,正逢台灣周休假日,遼寧省大連市人醫會一行人提前來到台灣,因參加2017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來請購所需用品,也來聆聽精彩的環保分享。

先帶學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希望能讓學員在這今天就請購齊全服飾用品,就不需擔心多想了 藍汪雪媛師姊說道:「帶著學員來到慈濟和大愛感恩科技,除了請購環保服飾用品之外,也帶著一顆學習的心,要來精進。」

除了自己用大愛環保的東西,也替兒子買了一雙防穿刺飛織環保紳士鞋,在實業家生活營來過台灣,聽過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今天特別有收穫的 劉明英師兄,說道:「上次來懵懵懂懂的腦子一片空白,問我感動有多少,我很感動,但問我具體是什麼我說不出來,但我發願,我回去重新歸零,從心做起,我回去就是做,在做中真的能體會到慈濟人文內涵。過去我穿這件衣服感到很自豪,但沒有心中那種感動,全身心從裡到外的理解,今天我穿這些衣服,就是一個慈濟人,要讓大家也一起來環保行大愛。」

圖說:今日十月的第一天,正逢台灣周休假日,遼寧省大連市人醫會一行人提前來到台灣,因參加2017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來請購所需用品,也來聆聽精彩的環保分享。聽了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的分享,讓師兄姊們真正感受到大愛環保的感動處 劉玲玲師姊感動說道:「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也是第一次出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覺得滿滿的愛,覺得特別的感動。」

每年中秋節為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是國際慈濟人醫會成員齊聚交流的好日子,在中秋這天除了據有團圓意義之外,更重要期許把美好和善帶回自己的國家,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會在營隊這些天中陪伴和服務,期待人人用環保結好緣,用大愛做天下事。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遼寧省大連市 環保行大愛

圖說:聽了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的分享,劉玲玲師姊感動說道:「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也是第一次出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覺得滿滿的愛,覺得特別的感動。」今日十月的第一天,正逢台灣周休假日,遼寧省大連市人醫會一行人提前來到台灣,因參加2017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來請購所需用品,也來聆聽精彩的環保分享。

先帶學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希望能讓學員在這今天就請購齊全服飾用品,就不需擔心多想了 藍汪雪媛師姊說道:「帶著學員來到慈濟和大愛感恩科技,除了請購環保服飾用品之外,也帶著一顆學習的心,要來精進。」

除了自己用大愛環保的東西,也替兒子買了一雙防穿刺飛織環保紳士鞋,在實業家生活營來過台灣,聽過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今天特別有收穫的 劉明英師兄,說道:「上次來懵懵懂懂的腦子一片空白,問我感動有多少,我很感動,但問我具體是什麼我說不出來,但我發願,我回去重新歸零,從心做起,我回去就是做,在做中真的能體會到慈濟人文內涵。過去我穿這件衣服感到很自豪,但沒有心中那種感動,全身心從裡到外的理解,今天我穿這些衣服,就是一個慈濟人,要讓大家也一起來環保行大愛。」

圖說:今日十月的第一天,正逢台灣周休假日,遼寧省大連市人醫會一行人提前來到台灣,因參加2017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來請購所需用品,也來聆聽精彩的環保分享。聽了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的分享,讓師兄姊們真正感受到大愛環保的感動處 劉玲玲師姊感動說道:「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也是第一次出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覺得滿滿的愛,覺得特別的感動。」

每年中秋節為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是國際慈濟人醫會成員齊聚交流的好日子,在中秋這天除了據有團圓意義之外,更重要期許把美好和善帶回自己的國家,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會在營隊這些天中陪伴和服務,期待人人用環保結好緣,用大愛做天下事。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一, 02 十月 2017

無私大愛話感恩 環保理念勤推動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此次受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與副執行邀約下前來參展,並把握展覽結束後的時間前往慈濟菲律賓分會與近80位的社區共修志工進行分享。(攝影者:張絮評)2017年菲律賓臺灣形象展於9月29日至10月1日在馬尼拉SMX會展中心隆重登場。展覽共分為六大主軸包含:綠色科技、農漁科技、醫療技術、電子商務、台灣精品、人才交流,大愛感恩科技此次受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與副執行邀約下前來參展,30日並把握展覽結束後的時間前往慈濟菲律賓分會與近80位的社區共修志工進行分享。

圖說:「慈濟做別人不做的」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師姊,在一開始透過上人開示與志工們分享到二十七年前,台灣環保志工開始用雙手來做環保,一路走過來,做別人不做的,維護社區衛生環境都是守護大地、呵護著大地(攝影者:李欣駿師兄)「慈濟做別人不做的」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師姊在一開始透過上人開示與志工們分享到二十七年前,台灣環保志工開始用雙手來做環保,一路走過來,做別人不做的,維護社區衛生環境都是守護大地、呵護著大地,並實踐身體力行。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楊國英師兄分享到:「這次大愛感恩科技來菲律賓這樣的推廣,讓更多家人知道環保的重要性,大愛感恩科技不是為了賺錢,其實是在救地球,希望這種理念能多多給菲律賓的民眾多了解這些,大愛感恩科技是對全世界、地球有很大的幫忙。」並於台上分享到大愛感恩將展覽三天所得全數回饋菲律賓分會,相當感恩。

大愛感恩是由五位實業家所發起捐資成立,證嚴上人期許實業家能成為「掘井人」讓無私奉獻的大愛,永續千秋百世。大愛就是造福、感恩就是智慧,希望人人都是以造福跟智慧,共成一個好事,而今年正在培訓的張培傑師兄分享到:「透過今天的分享,讓我知道環保的東西可以這麼的多樣化,回收寶特瓶可以做成這麼多樣化,非常的不可思議。」大愛感恩將大地的資源不斷的回收再利用,物資不絕。

圖說:菲律賓志工楊晨莉師姊在聆聽完分享後特別前來請購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開心的分享到:「要捐出來,所以買了,同時自己也認同環保」,不求成為世上最好的公司,期許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大愛感恩科技期待能號召更多有心的人一同共知、共識並共行。(攝影者:張絮評)能對地球、對人類有貢獻就是智慧,智慧也同時要帶動愛在人群中,此次於2017年菲律賓臺灣形象展的所得,大愛感恩科技將全數金額回饋給慈濟菲律賓分會,菲律賓志工楊晨莉師姊在聆聽完分享後特別前來請購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開心的分享到:「要捐出來,所以買了,同時自己也認同環保」,不求成為世上最好的公司,期許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大愛感恩科技期待能號召更多有心的人一同共知、共識並共行,把感動化成行動並推動,環保理念落實在生活中,愛灑至社區每個角落。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林慧萍 菲律賓馬尼拉採訪報導

 

Read more

無私大愛話感恩 環保理念勤推動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此次受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與副執行邀約下前來參展,並把握展覽結束後的時間前往慈濟菲律賓分會與近80位的社區共修志工進行分享。(攝影者:張絮評)2017年菲律賓臺灣形象展於9月29日至10月1日在馬尼拉SMX會展中心隆重登場。展覽共分為六大主軸包含:綠色科技、農漁科技、醫療技術、電子商務、台灣精品、人才交流,大愛感恩科技此次受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與副執行邀約下前來參展,30日並把握展覽結束後的時間前往慈濟菲律賓分會與近80位的社區共修志工進行分享。

圖說:「慈濟做別人不做的」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師姊,在一開始透過上人開示與志工們分享到二十七年前,台灣環保志工開始用雙手來做環保,一路走過來,做別人不做的,維護社區衛生環境都是守護大地、呵護著大地(攝影者:李欣駿師兄)「慈濟做別人不做的」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師姊在一開始透過上人開示與志工們分享到二十七年前,台灣環保志工開始用雙手來做環保,一路走過來,做別人不做的,維護社區衛生環境都是守護大地、呵護著大地,並實踐身體力行。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楊國英師兄分享到:「這次大愛感恩科技來菲律賓這樣的推廣,讓更多家人知道環保的重要性,大愛感恩科技不是為了賺錢,其實是在救地球,希望這種理念能多多給菲律賓的民眾多了解這些,大愛感恩科技是對全世界、地球有很大的幫忙。」並於台上分享到大愛感恩將展覽三天所得全數回饋菲律賓分會,相當感恩。

大愛感恩是由五位實業家所發起捐資成立,證嚴上人期許實業家能成為「掘井人」讓無私奉獻的大愛,永續千秋百世。大愛就是造福、感恩就是智慧,希望人人都是以造福跟智慧,共成一個好事,而今年正在培訓的張培傑師兄分享到:「透過今天的分享,讓我知道環保的東西可以這麼的多樣化,回收寶特瓶可以做成這麼多樣化,非常的不可思議。」大愛感恩將大地的資源不斷的回收再利用,物資不絕。

圖說:菲律賓志工楊晨莉師姊在聆聽完分享後特別前來請購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開心的分享到:「要捐出來,所以買了,同時自己也認同環保」,不求成為世上最好的公司,期許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大愛感恩科技期待能號召更多有心的人一同共知、共識並共行。(攝影者:張絮評)能對地球、對人類有貢獻就是智慧,智慧也同時要帶動愛在人群中,此次於2017年菲律賓臺灣形象展的所得,大愛感恩科技將全數金額回饋給慈濟菲律賓分會,菲律賓志工楊晨莉師姊在聆聽完分享後特別前來請購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開心的分享到:「要捐出來,所以買了,同時自己也認同環保」,不求成為世上最好的公司,期許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大愛感恩科技期待能號召更多有心的人一同共知、共識並共行,把感動化成行動並推動,環保理念落實在生活中,愛灑至社區每個角落。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林慧萍 菲律賓馬尼拉採訪報導

 

Read more

週日, 01 十月 2017

環保教育傳“菲”國 啟發善念愛轉動

圖說:來自菲律賓佛教能仁中學的學生很驚訝與興奮的分享著:「沒想到這個瓶子,最後可以做成品質這麼好的衣服,真的是很厲害,現在知道自已要把寶特瓶回收再利用,讓這件事情變得更有意義。」(攝影者:張絮評)2017外貿協會菲律賓台灣綜合形象展於29日在馬尼拉正式開幕,此次展覽依照菲國特性規劃6大主軸包含台灣精品、食品、加工設備、觀光旅遊、農業、教育、醫美健檢、綠能及地方形象館。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台灣第一家環保公益社會企業,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並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此次受邀前往菲律賓參與展出。

從環保菩薩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再回饋社會的精神理念,近200多個展位中大愛感恩科技獨特的環保人文形象特別醒目,也吸引了不少人前來了解與認識,當中有一位請購R2R防偏光太陽眼鏡的施先生分享到:「環保的東西是對我們世界有影響的,這個做出來的環保眼鏡,對我有幫助,第一我有得到一樣東西我可以用的、第二來保護我們的世界又能做好事很有意義。」

圖說:在人來人往的展覽會場,推廣分享環保產品並不是來得容易,大環境的改變需從人人生活習慣開始做起,環保清淨在源頭大愛感恩科技 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動地球上的每個人共同投入環保,珍愛地球。(攝影者:張絮評)再生紡織原料包括環保再生酯粒、環保聚酯纖維、環保布料,製成大眾日常生活中的環保再生產品,這也讓在聽完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當地志工分享後,來自菲律賓佛教能仁中學的學生很驚訝與興奮的分享著:「沒想到這個瓶子,最後可以做成品質這麼好的衣服,真的是很厲害,現在知道自已要把寶特瓶回收再利用,讓這件事情變得更有意義。」大愛感恩將廢棄的寶特瓶放對地方,變成有用的資源,讓物命延續、創造福慧,正也是給予學生環境教育最直接的體現示範。

現今四大不調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的企業經理人Iran小姐分享著:「現在大環境問題真的很嚴重,尤其是塑膠用品的問題,對於大愛感恩回收寶特瓶再應用成環保產品給予正面的肯定」。在人來人往的展覽會場,推廣分享環保產品並不是來得容易,大環境的改變需從人人生活習慣開始做起,環保清淨在源頭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在這無私的平台上為 " 掘井人 " 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動地球上的每個人共同投入環保,珍愛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林慧萍 菲律賓馬尼拉採訪報導

 

Read more

環保教育傳“菲”國 啟發善念愛轉動

圖說:來自菲律賓佛教能仁中學的學生很驚訝與興奮的分享著:「沒想到這個瓶子,最後可以做成品質這麼好的衣服,真的是很厲害,現在知道自已要把寶特瓶回收再利用,讓這件事情變得更有意義。」(攝影者:張絮評)2017外貿協會菲律賓台灣綜合形象展於29日在馬尼拉正式開幕,此次展覽依照菲國特性規劃6大主軸包含台灣精品、食品、加工設備、觀光旅遊、農業、教育、醫美健檢、綠能及地方形象館。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台灣第一家環保公益社會企業,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並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此次受邀前往菲律賓參與展出。

從環保菩薩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再回饋社會的精神理念,近200多個展位中大愛感恩科技獨特的環保人文形象特別醒目,也吸引了不少人前來了解與認識,當中有一位請購R2R防偏光太陽眼鏡的施先生分享到:「環保的東西是對我們世界有影響的,這個做出來的環保眼鏡,對我有幫助,第一我有得到一樣東西我可以用的、第二來保護我們的世界又能做好事很有意義。」

圖說:在人來人往的展覽會場,推廣分享環保產品並不是來得容易,大環境的改變需從人人生活習慣開始做起,環保清淨在源頭大愛感恩科技 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動地球上的每個人共同投入環保,珍愛地球。(攝影者:張絮評)再生紡織原料包括環保再生酯粒、環保聚酯纖維、環保布料,製成大眾日常生活中的環保再生產品,這也讓在聽完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當地志工分享後,來自菲律賓佛教能仁中學的學生很驚訝與興奮的分享著:「沒想到這個瓶子,最後可以做成品質這麼好的衣服,真的是很厲害,現在知道自已要把寶特瓶回收再利用,讓這件事情變得更有意義。」大愛感恩將廢棄的寶特瓶放對地方,變成有用的資源,讓物命延續、創造福慧,正也是給予學生環境教育最直接的體現示範。

現今四大不調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的企業經理人Iran小姐分享著:「現在大環境問題真的很嚴重,尤其是塑膠用品的問題,對於大愛感恩回收寶特瓶再應用成環保產品給予正面的肯定」。在人來人往的展覽會場,推廣分享環保產品並不是來得容易,大環境的改變需從人人生活習慣開始做起,環保清淨在源頭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在這無私的平台上為 " 掘井人 " 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動地球上的每個人共同投入環保,珍愛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林慧萍 菲律賓馬尼拉採訪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