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26 八月 2017

人文信念堅定行 感動人心聚清流

圖說:現任慈濟基金會公傳處主任的林弘展師兄,於08/21受邀前來大愛感恩分享「人文信念堅定行」的議題,傳遞公傳處的使命,就是「傳揚人間美善、點亮人人心燈」(圖片:許育仁)。慈濟公傳處的「公」是代表公共事務與政策,而「傳」則是代表傳揚與傳法,因此,公傳處的命名,是蘊涵有傳播公眾之事或公共關係的意義,而公傳處的使命,就是接引傳播任何美善的因緣與好事,透過現任慈濟基金會公傳處主任 林弘展師兄,於08/21受邀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人文信念堅定行」的主題,同仁們對於2016年2月正式更名的公傳處,有了進一步清楚的認識與瞭解。

談起踏入慈濟的因緣,他回憶說是台灣中部九二一大地震時的專機採訪。當時,身為記者的他,在第一時間深入災區,見到幾乎是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有人覆蓋白布,而第一個在現場協助往生助念、安排後事、發放物資或是安頓災民的民間救災團體就是慈濟,因為感動化為行動,原本是進行記者採訪,隔天反倒自動穿起慈濟背心,成為一位馳援救災的慈濟志工,於感動落淚之餘,也讓他發心立願,要走入慈濟法門、傳揚人間美善。

「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擁有「新聞媒體」與「公關行銷」專業的 弘展師兄,發揮他的良能,矢志來傳遞慈濟人文美善,把過去為了博取商業收視率(點閱率)的驚悚畫面與文字,轉化成為感動接引人心的溫馨照片與文字,「善用文字的力量、善用圖片的感動」,力求創造好「心」聞,來成就善的蝴蝶效益,點亮人人心燈。

出身於環保志工的 弘展師兄,於會後分享:「一直對於環保理念存於自己心裡與行動之中,很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能把這一份環保理念付諸於行動之中,讓我們所用的、所穿的,都能落實環保概念,期許能與基金會繼續一起攜手來推動環保救地球的努力。」

圖說:出身於環保志工的 弘展師兄於會後分享,非常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的理念落實推動,期許大愛感恩能繼續與慈濟基金會一起攜手來推動環保救地球的努力 (攝影:呂怡德)。「開啟智慧的光,照破無明的暗」是《藥師如來˙第二大願》裡的兩句話,這是 弘展師兄的座右銘,更是他承擔公傳處主任的工作使命,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而所謂的人文精神,就是「人品典範、文史留芳」,若是我們人人都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上,堅定這份人文典範的努力,那麼我們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一定會更欣欣向榮,而自己本身也一定會更充滿向上、向善精進的正向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人文信念堅定行 感動人心聚清流

圖說:現任慈濟基金會公傳處主任的林弘展師兄,於08/21受邀前來大愛感恩分享「人文信念堅定行」的議題,傳遞公傳處的使命,就是「傳揚人間美善、點亮人人心燈」(圖片:許育仁)。慈濟公傳處的「公」是代表公共事務與政策,而「傳」則是代表傳揚與傳法,因此,公傳處的命名,是蘊涵有傳播公眾之事或公共關係的意義,而公傳處的使命,就是接引傳播任何美善的因緣與好事,透過現任慈濟基金會公傳處主任 林弘展師兄,於08/21受邀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人文信念堅定行」的主題,同仁們對於2016年2月正式更名的公傳處,有了進一步清楚的認識與瞭解。

談起踏入慈濟的因緣,他回憶說是台灣中部九二一大地震時的專機採訪。當時,身為記者的他,在第一時間深入災區,見到幾乎是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有人覆蓋白布,而第一個在現場協助往生助念、安排後事、發放物資或是安頓災民的民間救災團體就是慈濟,因為感動化為行動,原本是進行記者採訪,隔天反倒自動穿起慈濟背心,成為一位馳援救災的慈濟志工,於感動落淚之餘,也讓他發心立願,要走入慈濟法門、傳揚人間美善。

「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擁有「新聞媒體」與「公關行銷」專業的 弘展師兄,發揮他的良能,矢志來傳遞慈濟人文美善,把過去為了博取商業收視率(點閱率)的驚悚畫面與文字,轉化成為感動接引人心的溫馨照片與文字,「善用文字的力量、善用圖片的感動」,力求創造好「心」聞,來成就善的蝴蝶效益,點亮人人心燈。

出身於環保志工的 弘展師兄,於會後分享:「一直對於環保理念存於自己心裡與行動之中,很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能把這一份環保理念付諸於行動之中,讓我們所用的、所穿的,都能落實環保概念,期許能與基金會繼續一起攜手來推動環保救地球的努力。」

圖說:出身於環保志工的 弘展師兄於會後分享,非常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的理念落實推動,期許大愛感恩能繼續與慈濟基金會一起攜手來推動環保救地球的努力 (攝影:呂怡德)。「開啟智慧的光,照破無明的暗」是《藥師如來˙第二大願》裡的兩句話,這是 弘展師兄的座右銘,更是他承擔公傳處主任的工作使命,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而所謂的人文精神,就是「人品典範、文史留芳」,若是我們人人都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上,堅定這份人文典範的努力,那麼我們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一定會更欣欣向榮,而自己本身也一定會更充滿向上、向善精進的正向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