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017
週五, 30 六月 2017
邁向永續新生活 大手小手開步走
- Article Details
呼應國際對氣候變遷風險、企業永續經營的訴求,近年來台灣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簡稱:CSR),並在質與量出現顯著成長。資誠(PwC Taiwan)與大愛感恩科技、國泰金控, 2017年6月26~28日於國泰人壽淡水教育訓練中心共同舉辦第4屆「2017年CSR校園種子研習營」,並以「邁向永續新生活」為主題,引領莘莘學子從溝通力、規畫力、創意力具體探索CSR作為的可能性。營隊自報名開始吸引全台灣超過216位同學的報名,經各方遴選,共有84位分布在全台灣22所學校、36個系所的同學,以及國際知名學府廈門大學的11位對岸學生,合計95位學員一同參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陳皇曄老師以特別觀察員的身分列席。多元的人才匯聚,成為資誠CSR校園種子研習營的一大特色,未來將逐步邁向華人世界永續人才的培育搖籃。
隨著企業經營的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想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之前,就要先瞭解我們所處在的時代有那些問題。根據聯合國預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將成長一倍;每10個人之中,就有7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是人口、產業聚集密度最高,碳排放最集中,也是改善空間最大的地方。面對全球減碳目標,邁向永續城市生活,人們已對生活環境提出改造的渴望,加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已於2016年正式上路,如何以SDGs出發,想像未來的永續城市生活,提出創新的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將是全球企業必須共同面對的風險與挑戰。因而第4屆CSR校園種子研習營特別以「邁向永續新生活」為主題,邀請十多位知名企業代表進行專題演講、工作坊交流,與青年朋友共同激盪創意的火花。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在開幕日演講中表示:根據Bloomberg 於2017年5月最新公布環保、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ety & Governance, ESG)揭露與績效評分中,台灣排名持續上升,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僅次於法國。顯見台灣企業對CSR資訊透明度的意識已大幅提升。然而,如何從資訊揭露深化至企業永續作為的落實,企業需要更多跨領域的永續人才加入。自2016年聯合國發佈17項SDGs後,世界的價值觀正在轉向。在PwC CEO調查報告中,約有76%的CEO認為所謂成功的企業,將不再是財務上的收益 ,而是必須加入對於社會與環境的改變與貢獻,才能定義企業成功與存在價值。經濟面向的貨幣化已有發展成熟的財務報告作為基礎;在社會面向貨幣化的應用架構,也已有SROI的架構平台;在環境污染影響面向,道瓊永續指數(DJSI)在今年評選中亦增加『衝擊量測與評價項目』。顯示永續發展的價值觀已成為企業經營的主流方向。
研習營長、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朱竹元則指出:「今年6月世界第二排碳大國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議》,無疑為全球的永續行動和進程,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然而,針對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議》一事,歐盟以及中國皆表示,將以『最高級別的政治承諾』來實踐巴黎氣候協定;產業諸多龍頭,也都紛紛開始擴大自身的正面影響力,如:蘋果宣布,將採封閉循環式的供應鏈,使產品只使用可再生資源或回收材質製造,以避免從大自然開採礦物、Facebook也宣示將朝100% 使用再生能源來運轉伺服器的目標前進等。在在顯示企業永續發展不可能走回頭路。然而企業發展永續作為並不容易,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仰賴各方的合作,始能一磚一瓦地構築出我們想要看到的未來,所以從校園開始培養企業永續人才已刻不容緩。」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於開幕啟動典禮中以Green Innovation & CSR金字塔,說明將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產品,是將簡單的事化不簡單、將平凡變的不平凡,目的是希望將環保深植人心,讓大家認同慈濟證嚴法師地球共生息理念。啟動典禮中並進行<企業提案發表會>分組題目抽籤。大愛感恩科技以「年輕人使用產品經驗之設計與規劃」為題,根據 R2R 材質特性,請同學構思、設計「符合年輕人使用」 的產品系列,並規劃如何透過社群、新媒體的力量,來推廣自己所設計的產品系列。期許在座年輕學員們能發揮巧思、創意發想,啟動消費者的力量,讓綠色生活真正落實。
為使參與學員對於SDGs及永續城市生活有深刻地瞭解,資誠在本屆營隊中,縝密地規劃了故事力、溝通力、創意力、規劃力以及CSR專業知識的課程,希冀引領學子學習如何讓他人聆聽,並以高度的執行力來實踐解決當前問題的創意構思。特別邀請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國內首家加入赤道原則之國泰金控、國內第一家環保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台灣綠色髮妝第一品牌歐萊德國際葛望平董事長,以及台灣奧美公關王馥蓓董事總經理、台灣電子文教基金會張楊乾副執行長等國內外永續經營的標竿企業專家學者,分享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以及擬定永續策略的實務經驗與方法。相信能為兩岸華人社會年輕人開啟一條永續思考的道路、發掘企業永續經營推動的優質種子。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新北市淡水報導
Read more邁向永續新生活 大手小手開步走
- Article Details
呼應國際對氣候變遷風險、企業永續經營的訴求,近年來台灣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簡稱:CSR),並在質與量出現顯著成長。資誠(PwC Taiwan)與大愛感恩科技、國泰金控, 2017年6月26~28日於國泰人壽淡水教育訓練中心共同舉辦第4屆「2017年CSR校園種子研習營」,並以「邁向永續新生活」為主題,引領莘莘學子從溝通力、規畫力、創意力具體探索CSR作為的可能性。營隊自報名開始吸引全台灣超過216位同學的報名,經各方遴選,共有84位分布在全台灣22所學校、36個系所的同學,以及國際知名學府廈門大學的11位對岸學生,合計95位學員一同參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陳皇曄老師以特別觀察員的身分列席。多元的人才匯聚,成為資誠CSR校園種子研習營的一大特色,未來將逐步邁向華人世界永續人才的培育搖籃。
隨著企業經營的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想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之前,就要先瞭解我們所處在的時代有那些問題。根據聯合國預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將成長一倍;每10個人之中,就有7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是人口、產業聚集密度最高,碳排放最集中,也是改善空間最大的地方。面對全球減碳目標,邁向永續城市生活,人們已對生活環境提出改造的渴望,加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已於2016年正式上路,如何以SDGs出發,想像未來的永續城市生活,提出創新的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將是全球企業必須共同面對的風險與挑戰。因而第4屆CSR校園種子研習營特別以「邁向永續新生活」為主題,邀請十多位知名企業代表進行專題演講、工作坊交流,與青年朋友共同激盪創意的火花。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在開幕日演講中表示:根據Bloomberg 於2017年5月最新公布環保、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ety & Governance, ESG)揭露與績效評分中,台灣排名持續上升,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僅次於法國。顯見台灣企業對CSR資訊透明度的意識已大幅提升。然而,如何從資訊揭露深化至企業永續作為的落實,企業需要更多跨領域的永續人才加入。自2016年聯合國發佈17項SDGs後,世界的價值觀正在轉向。在PwC CEO調查報告中,約有76%的CEO認為所謂成功的企業,將不再是財務上的收益 ,而是必須加入對於社會與環境的改變與貢獻,才能定義企業成功與存在價值。經濟面向的貨幣化已有發展成熟的財務報告作為基礎;在社會面向貨幣化的應用架構,也已有SROI的架構平台;在環境污染影響面向,道瓊永續指數(DJSI)在今年評選中亦增加『衝擊量測與評價項目』。顯示永續發展的價值觀已成為企業經營的主流方向。
研習營長、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朱竹元則指出:「今年6月世界第二排碳大國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議》,無疑為全球的永續行動和進程,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然而,針對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議》一事,歐盟以及中國皆表示,將以『最高級別的政治承諾』來實踐巴黎氣候協定;產業諸多龍頭,也都紛紛開始擴大自身的正面影響力,如:蘋果宣布,將採封閉循環式的供應鏈,使產品只使用可再生資源或回收材質製造,以避免從大自然開採礦物、Facebook也宣示將朝100% 使用再生能源來運轉伺服器的目標前進等。在在顯示企業永續發展不可能走回頭路。然而企業發展永續作為並不容易,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仰賴各方的合作,始能一磚一瓦地構築出我們想要看到的未來,所以從校園開始培養企業永續人才已刻不容緩。」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於開幕啟動典禮中以Green Innovation & CSR金字塔,說明將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產品,是將簡單的事化不簡單、將平凡變的不平凡,目的是希望將環保深植人心,讓大家認同慈濟證嚴法師地球共生息理念。啟動典禮中並進行<企業提案發表會>分組題目抽籤。大愛感恩科技以「年輕人使用產品經驗之設計與規劃」為題,根據 R2R 材質特性,請同學構思、設計「符合年輕人使用」 的產品系列,並規劃如何透過社群、新媒體的力量,來推廣自己所設計的產品系列。期許在座年輕學員們能發揮巧思、創意發想,啟動消費者的力量,讓綠色生活真正落實。
為使參與學員對於SDGs及永續城市生活有深刻地瞭解,資誠在本屆營隊中,縝密地規劃了故事力、溝通力、創意力、規劃力以及CSR專業知識的課程,希冀引領學子學習如何讓他人聆聽,並以高度的執行力來實踐解決當前問題的創意構思。特別邀請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國內首家加入赤道原則之國泰金控、國內第一家環保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台灣綠色髮妝第一品牌歐萊德國際葛望平董事長,以及台灣奧美公關王馥蓓董事總經理、台灣電子文教基金會張楊乾副執行長等國內外永續經營的標竿企業專家學者,分享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以及擬定永續策略的實務經驗與方法。相信能為兩岸華人社會年輕人開啟一條永續思考的道路、發掘企業永續經營推動的優質種子。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新北市淡水報導
Read more週四, 29 六月 2017
企業社會責任營 年輕人注入創意
- Article Details
第四屆企業社會責任營隊,今天(6/28)進行結業式,同學們以邁向永續新生活為題,為企業提出各種創新方案,大愛感恩科技,今年也首度加入主辦團隊,分享經驗,一顆顆善的種子,在校園裡悄悄發芽。
同學們互相討論,腦力激盪,第四屆企業社會責任營隊,主題設定是邁向永續新生活。
中正大學經濟系學生 廖晏聖:「大愛感恩科技結合,我們科技為主的R2R技術,因此我們要向消費者推廣, R2R環保再製的,從搖籃到搖籃的生產概念,因此我們為他們設計一個,子品牌叫極道黑,用碳元素整個黑的產品,意識到如果我們再不做環保,之後的地球就會變成,一坨黑的樣貌。」
同學們化作企業員工,提案創新,大愛感恩科技,今年也首度加入主辦團隊,分享經驗。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 林慧萍:「希望說未來在社會,他能永遠謹記他,這次的初發心,未來能夠恆持,將環保永續跟落實,這三個要結合。」
大愛感恩科技資訊部協理 虞珊明:「溝通的語言,也許世代之間會有差異,但是善念 這個愛心是都一樣的。」
營隊宗旨要培養孩子,多方面能力,要深耕永續觀念,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教育做起。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 朱竹元:「從年輕世代培養大家的觀念,那未來能夠在他的生活上去實踐,也發揮他的影響力,我想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切入點。」
永續議題廣,是企業的挑戰,是政府的課題,也跟你我息息相關,年輕世代的交流,期盼能激發新火花。
黃奕傑 吳帛勳 台北報導(2017.06.28)
企業社會責任營 年輕人注入創意
- Article Details
第四屆企業社會責任營隊,今天(6/28)進行結業式,同學們以邁向永續新生活為題,為企業提出各種創新方案,大愛感恩科技,今年也首度加入主辦團隊,分享經驗,一顆顆善的種子,在校園裡悄悄發芽。
同學們互相討論,腦力激盪,第四屆企業社會責任營隊,主題設定是邁向永續新生活。
中正大學經濟系學生 廖晏聖:「大愛感恩科技結合,我們科技為主的R2R技術,因此我們要向消費者推廣, R2R環保再製的,從搖籃到搖籃的生產概念,因此我們為他們設計一個,子品牌叫極道黑,用碳元素整個黑的產品,意識到如果我們再不做環保,之後的地球就會變成,一坨黑的樣貌。」
同學們化作企業員工,提案創新,大愛感恩科技,今年也首度加入主辦團隊,分享經驗。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 林慧萍:「希望說未來在社會,他能永遠謹記他,這次的初發心,未來能夠恆持,將環保永續跟落實,這三個要結合。」
大愛感恩科技資訊部協理 虞珊明:「溝通的語言,也許世代之間會有差異,但是善念 這個愛心是都一樣的。」
營隊宗旨要培養孩子,多方面能力,要深耕永續觀念,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教育做起。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 朱竹元:「從年輕世代培養大家的觀念,那未來能夠在他的生活上去實踐,也發揮他的影響力,我想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切入點。」
永續議題廣,是企業的挑戰,是政府的課題,也跟你我息息相關,年輕世代的交流,期盼能激發新火花。
黃奕傑 吳帛勳 台北報導(2017.06.28)
週三, 28 六月 2017
膚慰塵爆愛匯聚 創新研發壓力布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6月27日晚間於新北市八仙樂園發生臺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集體燒燙傷重大意外,主因為活動施放的粉塵爆炸,此意外造成近500人燒傷。證嚴上人不捨立即指示大愛感恩科技求教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慈濟基金會、慈濟醫院,組成研發團隊著手研發壓力布,經過重重考驗與努力,在研發團隊共同努力下23日在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指導下,由執行單位包含國智經編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愛感恩科技、陽光社會服利基金會、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舉辦新型高性能(燒燙傷復原)壓力衣成果發表會,同時由國智經編、大愛感恩科技、紡織綜合所、慈濟基金會聯合捐贈「高性能涼感壓力布2000碼」給予陽光基金會,期待將來能造福更多需要的傷友,幫助他們再次看見陽光,擁有美好燦爛的人生。
大愛感恩研發始終秉持「以愛為出發」哪裡有需要就要在哪裡付出,燒燙傷傷友需要的壓力布是屬於高功能性的紡織品,但每年的用量不多,一般沒有廠商願意特別開發,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分享到因為如此匯聚了更多有心人來共同的付出,集合了台灣人各界的愛心,從醫療界的全面投入救治,到紡織界廠商的發心投入開發,以及合作夥伴在燒燙傷復健的專業,同時有政府的補助下,開發出了這塊高性能涼感壓力布,並進行了人體試驗,讓傷友試穿,證實了這塊高性能涼感壓力布的效果。這塊集結台灣眾人愛心的壓力布不僅是台灣紡織界對燒燙傷壓力治療上的卓越貢獻,更可以將這塊為燒燙傷友量身訂做的布料,推廣到全世界,造福更多病患。
全身60%三到深三度灼傷,住院4個多月在加護病房待了5週,在醫院經歷了大大小小十三次清創植皮手術,八仙塵爆傷友劉佑軒先生分享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感謝慈濟師公上人的慈悲才有新的壓力布的研發,謝謝陽光基金會提供完善的復健環境及壓力衣治療疤痕,慈濟基金會每位師姑師伯們辛苦為我們付出,才讓我們有這樣好的壓力衣去對抗我們的疤痕,很榮幸參與壓力衣的研發案,過程中雖然經歷了種種的不舒服,但也因為如此壓力衣才能不斷的改良得到更好的成效,只要能夠幫助到更多的燒燙傷患者,這樣我在試驗過程中的一切努力辛苦也都值得了。
每一份成果都是從不斷試煉中成長而來,一般社會企業有為社會應盡之「責任」,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社會企業的一份子,為社會、為地球的永續,是責任更是使命,以為減輕傷友不適為目標,同時必須提升復健效果,進行跨界合作與傷友臨床實驗,經由慈濟志工協助量測,八仙傷友試穿、修改建議等,歷時一年半在各方追求細節努力下,誠如證嚴上人慈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壓力布十代的研發也共同為紡織業開創一個更寬廣的未來。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新北市土城區報導
Read more膚慰塵爆愛匯聚 創新研發壓力布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6月27日晚間於新北市八仙樂園發生臺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集體燒燙傷重大意外,主因為活動施放的粉塵爆炸,此意外造成近500人燒傷。證嚴上人不捨立即指示大愛感恩科技求教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慈濟基金會、慈濟醫院,組成研發團隊著手研發壓力布,經過重重考驗與努力,在研發團隊共同努力下23日在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指導下,由執行單位包含國智經編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愛感恩科技、陽光社會服利基金會、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舉辦新型高性能(燒燙傷復原)壓力衣成果發表會,同時由國智經編、大愛感恩科技、紡織綜合所、慈濟基金會聯合捐贈「高性能涼感壓力布2000碼」給予陽光基金會,期待將來能造福更多需要的傷友,幫助他們再次看見陽光,擁有美好燦爛的人生。
大愛感恩研發始終秉持「以愛為出發」哪裡有需要就要在哪裡付出,燒燙傷傷友需要的壓力布是屬於高功能性的紡織品,但每年的用量不多,一般沒有廠商願意特別開發,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分享到因為如此匯聚了更多有心人來共同的付出,集合了台灣人各界的愛心,從醫療界的全面投入救治,到紡織界廠商的發心投入開發,以及合作夥伴在燒燙傷復健的專業,同時有政府的補助下,開發出了這塊高性能涼感壓力布,並進行了人體試驗,讓傷友試穿,證實了這塊高性能涼感壓力布的效果。這塊集結台灣眾人愛心的壓力布不僅是台灣紡織界對燒燙傷壓力治療上的卓越貢獻,更可以將這塊為燒燙傷友量身訂做的布料,推廣到全世界,造福更多病患。
全身60%三到深三度灼傷,住院4個多月在加護病房待了5週,在醫院經歷了大大小小十三次清創植皮手術,八仙塵爆傷友劉佑軒先生分享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感謝慈濟師公上人的慈悲才有新的壓力布的研發,謝謝陽光基金會提供完善的復健環境及壓力衣治療疤痕,慈濟基金會每位師姑師伯們辛苦為我們付出,才讓我們有這樣好的壓力衣去對抗我們的疤痕,很榮幸參與壓力衣的研發案,過程中雖然經歷了種種的不舒服,但也因為如此壓力衣才能不斷的改良得到更好的成效,只要能夠幫助到更多的燒燙傷患者,這樣我在試驗過程中的一切努力辛苦也都值得了。
每一份成果都是從不斷試煉中成長而來,一般社會企業有為社會應盡之「責任」,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社會企業的一份子,為社會、為地球的永續,是責任更是使命,以為減輕傷友不適為目標,同時必須提升復健效果,進行跨界合作與傷友臨床實驗,經由慈濟志工協助量測,八仙傷友試穿、修改建議等,歷時一年半在各方追求細節努力下,誠如證嚴上人慈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壓力布十代的研發也共同為紡織業開創一個更寬廣的未來。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新北市土城區報導
Read more週二, 27 六月 2017
2017,06/28 第四屆CSR TalentCamp CSR 校園種子研習營 -個案評審、企業座談會、頒獎典禮暨結業式
- Article Details
【對象】第四屆CSR TalentCamp CSR 校園種子研習營-個案評審、企業座談會、頒獎典禮暨結業式
【時間】2017年06月28日(三)
【地點】國泰淡水教育訓練中心
大時代環保願行 海外幹部志堅定
- Article Details
全球災害頻傳,現今環境面臨氣候變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拉扯,究竟要如何「做」才能環境得以永續且經濟又能發展,然而「大愛感恩科技」正是解決環境問題與經濟發展最好的答案﹗2017年海外環保幹事精進研習營13日在臺中靜思堂為期三天的課程,包含來自中國大陸27省、7個海外國家,學員與工作人員共計700位,環保幹事齊聚一堂勤學習,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暨總經理李鼎銘師兄一同與來海外的環保幹事們進行分享和互動。
COP 21巴黎的氣候會議結束後,減碳、永續、綠色產業是全世界所共知的潮流,但如何能共知、有共識並共行才是最重要的課題,李鼎銘師兄在分享的一開始便拋出議題,引起台下學員進一步的反思。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有別於一般的企業、公司,帶領著大家一同來「共知、共識、共行」。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的深植』一般企業所追求的是『投資報酬率 (Return On Investment,R.O.I.)』,但大愛感恩科技所追求的R.O.I.是旨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的深植』,愛護地球將由內而外。
大愛感恩科技現今已是世界紡織產業界中的一股清流典範,透過將寶特瓶「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精神,然而這精神環保幹部要如何能帶回去各地推廣與落實,大愛感恩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師姊也透過四個層面與海外環保幹部分享,一同帶動人間菩薩,增進環保教育的進步,可從包含硬體層面環保教育製程示範的建置;軟體層面簡易環保可攜帶DNA種子瓶、環保教案四大主題、環保DIY結緣品等;資訊數位層面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來將環保善法的廣播分享與宣傳。
再訪大愛說慈濟,然而數位層面的力量擴散效應來自馬來西亞霹靂州的蔡菁菁師姊深深感受到了,透過大愛感恩Line@社群媒體的聯繫,在營隊結束後親自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並感動的分享到:「很感恩,在臺中環保營隊中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三來多來的願望就是想要拿到寶特瓶酯粒的樣本,沒想到大愛感恩科技已經幫我們準備好了,雖然同行的師兄師姊都已經回去了,但自己因為有留下來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進行參訪,馬來西亞霹靂州有10個環保點,我們也將在6月底辦理環保感恩會,自己也將把此次所學所感受到的,帶回到馬來西亞,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清淨在源頭,珍惜我們的資源,身體力行。」藉著有形的產品改變心念,最重要希望大家惜福、愛物,將環保穿身上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產品背後滿滿的愛,進而傳遞善法、傳遞教育,期待這股力量與精神帶回到各地灑佈,環保深耕再進步。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報導
Read more大時代環保願行 海外幹部志堅定
- Article Details
全球災害頻傳,現今環境面臨氣候變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拉扯,究竟要如何「做」才能環境得以永續且經濟又能發展,然而「大愛感恩科技」正是解決環境問題與經濟發展最好的答案﹗2017年海外環保幹事精進研習營13日在臺中靜思堂為期三天的課程,包含來自中國大陸27省、7個海外國家,學員與工作人員共計700位,環保幹事齊聚一堂勤學習,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暨總經理李鼎銘師兄一同與來海外的環保幹事們進行分享和互動。
COP 21巴黎的氣候會議結束後,減碳、永續、綠色產業是全世界所共知的潮流,但如何能共知、有共識並共行才是最重要的課題,李鼎銘師兄在分享的一開始便拋出議題,引起台下學員進一步的反思。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有別於一般的企業、公司,帶領著大家一同來「共知、共識、共行」。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的深植』一般企業所追求的是『投資報酬率 (Return On Investment,R.O.I.)』,但大愛感恩科技所追求的R.O.I.是旨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的深植』,愛護地球將由內而外。
大愛感恩科技現今已是世界紡織產業界中的一股清流典範,透過將寶特瓶「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精神,然而這精神環保幹部要如何能帶回去各地推廣與落實,大愛感恩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師姊也透過四個層面與海外環保幹部分享,一同帶動人間菩薩,增進環保教育的進步,可從包含硬體層面環保教育製程示範的建置;軟體層面簡易環保可攜帶DNA種子瓶、環保教案四大主題、環保DIY結緣品等;資訊數位層面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來將環保善法的廣播分享與宣傳。
再訪大愛說慈濟,然而數位層面的力量擴散效應來自馬來西亞霹靂州的蔡菁菁師姊深深感受到了,透過大愛感恩Line@社群媒體的聯繫,在營隊結束後親自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並感動的分享到:「很感恩,在臺中環保營隊中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三來多來的願望就是想要拿到寶特瓶酯粒的樣本,沒想到大愛感恩科技已經幫我們準備好了,雖然同行的師兄師姊都已經回去了,但自己因為有留下來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進行參訪,馬來西亞霹靂州有10個環保點,我們也將在6月底辦理環保感恩會,自己也將把此次所學所感受到的,帶回到馬來西亞,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清淨在源頭,珍惜我們的資源,身體力行。」藉著有形的產品改變心念,最重要希望大家惜福、愛物,將環保穿身上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產品背後滿滿的愛,進而傳遞善法、傳遞教育,期待這股力量與精神帶回到各地灑佈,環保深耕再進步。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報導
Read more週一, 26 六月 2017
2017,06/27 第四屆CSR TalentCamp CSR 校園種子研習營-提案實務咖啡館
- Article Details
【對象】第四屆CSR TalentCamp CSR 校園種子研習營-提案實務咖啡館
【時間】2017年06月27日(二)
【地點】國泰淡水教育訓練中心
付出多就收獲多 做中辛苦是幸福
- Article Details
近日正是海外慈濟營隊的旺季,海外家人從不同國家,都因為同樣的志願來到台灣,從四合一幹訓、台中環保營隊,再到台中做醫療志工,最後一天廣西南寧慈濟家人,回到台北來到大愛感恩科技。
此次來台,除了為精進努力學習之外,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也再請購了一套傳薪服飾,來自廣西的劉鈞師姊說道:「很想要推廣,所以為什麼我要再請購這衣服,就是想到如果回去不是只有自己做環保,還是希望說可以把環保最終的產品展現出來,要告訴大家事實上資源是可以變成這麼美的東西。」
除了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的分享和解答任何環保疑問外,虞珊明師兄也帶著廣西家人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實地走訪環保站。
感受到愛,了解一切,直指著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韋卓彤師姊鼓勵著自己說道:「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一切有形的背後,原來支撐我們的,或者是能打動我們的就是愛,愛的情感,那種情懷。看到這麼多環保菩薩,他們去膚慰大地,是這麼聽上人的話,這麼尊重天地自然,這份敬重之心,也是我們要到當地去傳承的。」
謝逢春師姊:「今天去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聽了鼎銘師兄的分享,感受到愛是由我們每個人一點,連成一線,再遍佈到全球,所以這份愛不是可以用有形的物資來衡量的,而是無形的愛的能量,所以也期待在我們當地,甚至是大陸其他地方,也可以深深感受到愛的能量。」
五位廣西家人的蒞臨,螞蟻雄兵的隊伍,從花蓮靜思生活、台中醫院志工、台北研習,讓此次來台行畫下精彩句點,帶回滿滿的收穫和滿滿的愛,也分享出充滿「愛」的心得。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付出多就收獲多 做中辛苦是幸福
- Article Details
近日正是海外慈濟營隊的旺季,海外家人從不同國家,都因為同樣的志願來到台灣,從四合一幹訓、台中環保營隊,再到台中做醫療志工,最後一天廣西南寧慈濟家人,回到台北來到大愛感恩科技。
此次來台,除了為精進努力學習之外,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也再請購了一套傳薪服飾,來自廣西的劉鈞師姊說道:「很想要推廣,所以為什麼我要再請購這衣服,就是想到如果回去不是只有自己做環保,還是希望說可以把環保最終的產品展現出來,要告訴大家事實上資源是可以變成這麼美的東西。」
除了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的分享和解答任何環保疑問外,虞珊明師兄也帶著廣西家人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實地走訪環保站。
感受到愛,了解一切,直指著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韋卓彤師姊鼓勵著自己說道:「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一切有形的背後,原來支撐我們的,或者是能打動我們的就是愛,愛的情感,那種情懷。看到這麼多環保菩薩,他們去膚慰大地,是這麼聽上人的話,這麼尊重天地自然,這份敬重之心,也是我們要到當地去傳承的。」
謝逢春師姊:「今天去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聽了鼎銘師兄的分享,感受到愛是由我們每個人一點,連成一線,再遍佈到全球,所以這份愛不是可以用有形的物資來衡量的,而是無形的愛的能量,所以也期待在我們當地,甚至是大陸其他地方,也可以深深感受到愛的能量。」
五位廣西家人的蒞臨,螞蟻雄兵的隊伍,從花蓮靜思生活、台中醫院志工、台北研習,讓此次來台行畫下精彩句點,帶回滿滿的收穫和滿滿的愛,也分享出充滿「愛」的心得。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週日, 25 六月 2017
2017,06/26 第四屆CSR TalentCamp CSR 校園種子研習營 -始業式、綜合座談
- Article Details
【對象】第四屆CSR TalentCamp CSR 校園種子研習營-始業式、綜合座談
【時間】2017年06月26日(一)
【地點】國泰淡水教育訓練中心
紹興蒞臨訪大愛 解決問題思廣義
- Article Details
今日(6/16)紹興慈濟家人再來訪大愛感恩科技,帶了紹興紡織實業家也一起來,要從中了解,尋找互動和交流,讓紡織也能成為環保的開端,而不在只是汙染。
慈濟紹興志工窗口鐘立敏、李小紅四合一幹部精進營結束後,此次帶來了有志一同,發心的紹興實業家前來,李小紅師姊說道:「紹興是紡織之鄉,中國最大紡織集散地,所以今天我帶大家來看,希望能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動。」
以南宋高宗「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的思想,取「紹祚中興」之義所命名的紹興,是個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鐘靈毓秀,名人極多。越王勾踐、西施、王羲之父子、謝安謝靈運、陸遊、王陽明、秋瑾、蔡元培、朱自清,皆出於此。產業發展方面,紹興紡織業、小電機、節能照明、生物釀造業極發達,紡織業出口產品占世界紡織面料交易額的60%,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交易市場。
發宏願在環保區塊想盡辦法解決問題、積極想成立環保站、第一次來台灣的陶惠芬師姊表示:「我是第一次來台灣,但我很幸運見到上人三次,上人對我們期望是很大的,因紹興還沒有環保站,上人給我們祝福,要在紹興建立環保站,不但要把環保站建起來,也要把文化建立起來。」
有第一次來台灣的、也有每年都會固定來到台灣學習精進的,都是擁有一顆想為地球付出、想改變環境的心,然而最重要的是一齊來共植福田,當善惡在拉鋸、拔河,相信唯有人多的地方才會贏,一起努力疼惜地球、擁抱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紹興蒞臨訪大愛 解決問題思廣義
- Article Details
今日(6/16)紹興慈濟家人再來訪大愛感恩科技,帶了紹興紡織實業家也一起來,要從中了解,尋找互動和交流,讓紡織也能成為環保的開端,而不在只是汙染。
慈濟紹興志工窗口鐘立敏、李小紅四合一幹部精進營結束後,此次帶來了有志一同,發心的紹興實業家前來,李小紅師姊說道:「紹興是紡織之鄉,中國最大紡織集散地,所以今天我帶大家來看,希望能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動。」
以南宋高宗「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的思想,取「紹祚中興」之義所命名的紹興,是個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鐘靈毓秀,名人極多。越王勾踐、西施、王羲之父子、謝安謝靈運、陸遊、王陽明、秋瑾、蔡元培、朱自清,皆出於此。產業發展方面,紹興紡織業、小電機、節能照明、生物釀造業極發達,紡織業出口產品占世界紡織面料交易額的60%,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交易市場。
發宏願在環保區塊想盡辦法解決問題、積極想成立環保站、第一次來台灣的陶惠芬師姊表示:「我是第一次來台灣,但我很幸運見到上人三次,上人對我們期望是很大的,因紹興還沒有環保站,上人給我們祝福,要在紹興建立環保站,不但要把環保站建起來,也要把文化建立起來。」
有第一次來台灣的、也有每年都會固定來到台灣學習精進的,都是擁有一顆想為地球付出、想改變環境的心,然而最重要的是一齊來共植福田,當善惡在拉鋸、拔河,相信唯有人多的地方才會贏,一起努力疼惜地球、擁抱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歡喜志工正能量 愛語鼓勵萌善芽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覽及貿易洽談會6月18日展覽第七天,也是圓滿閉幕日。昆明台協林治宏師兄之同修尤菁師姊,從四合一精進研習結束回來,一早來大愛感恩展位關懷,並帶著朋友了解慈悲科技產品。樊芮冰家小菩薩資謹如,今年才小學 2年級但是拿起相機可以承擔起人文真善美工作,一點都不輸給大人。高月珍師姊四合一精進營隊後、繼續到彰化參加茶花道營。雖然期間感到水土稍有不符、想到未來在昆明推廣,覺得在付出當下,自己先獲益,不適感就消退了,化成堅持的力量。
年輕的沈渡師兄做慈濟很用心,具備廣告媒體人的創意與細膩,總考慮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與同修劉學琴、五歲的小菩薩一起進入慈濟。這次房間內祝福卡、去年冬令發放車子識別牌不論前後都設想到實用又精緻,沈渡師兄都是主要做手。另外值得讚歎的是沈渡日日聞上人佛法。劉師伯科普教育開講了!兩位好奇活潑的小學生,聽完劉慶考師伯解說,拿起相機留下自己環保之旅的足跡與紀錄。
楊旭峰師兄平常與硬機器打交道,今天與軟衣物為推廣標的,還要具備著柔軟的身段,以及呈現慈濟環保軟實力,實在不簡單。小學六年級的女兒楊舒晴趁著放假日、穿著親子班的制服,前來探班,看看爸爸楊旭峰、媽媽胡艷是怎麼做慈濟。逯義平,承擔培訓及環保兩個功能。與王興偉及李福元三人一起規劃昆明會所在地下室的環保站。人文真善美録影李國清把工具帶到會塲,製作圓緣帶。筆耕兼照相樊芮冰找到空檔訪談。李福元補位浮光掠影花絮。以真善美紀錄昆明慈濟人的人間路、菩蕯行。
李建斌、楊志紅,是李劉美玉2014/3/9在花蓮接引的菩薩。兩人到花蓮旅遊參訪靜思精舍,劉美玉師姊導覽,拉著兩人的手的手說:既然喜歡上人,就要跟緊上人,把握時間。鼓勵的話能讓種子發芽。李建斌、楊志紅兩人回到昆明找到聯絡處,如今當起人人讚歎吃苦耐勞的志工菩薩。今年希望能順利接受上人授證。邵嘉麗經朋友介紹參與慈濟,讓邵嘉麗活的快樂,然而朋友後來反成邵嘉麗接引的會員。
菩薩接引時時刻刻不斷的在進行,期待人心淨化、社會祥和,才能天下無災無難。昆明志工秉持上人教誨有著正能量的想法,最後一天一早,先為2017商洽會完美封緘留下志工們的菩薩身影。在大愛感恩展覽團隊、楊戈師姊帶領的昆明團隊、加上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昆明項目處柴祖芳師兄専程過來為今天的撤塲支援,六點裝箱打包完畢,為這次的商洽會畫下圓滿句點。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雲南昆明報導
Read more歡喜志工正能量 愛語鼓勵萌善芽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覽及貿易洽談會6月18日展覽第七天,也是圓滿閉幕日。昆明台協林治宏師兄之同修尤菁師姊,從四合一精進研習結束回來,一早來大愛感恩展位關懷,並帶著朋友了解慈悲科技產品。樊芮冰家小菩薩資謹如,今年才小學 2年級但是拿起相機可以承擔起人文真善美工作,一點都不輸給大人。高月珍師姊四合一精進營隊後、繼續到彰化參加茶花道營。雖然期間感到水土稍有不符、想到未來在昆明推廣,覺得在付出當下,自己先獲益,不適感就消退了,化成堅持的力量。
年輕的沈渡師兄做慈濟很用心,具備廣告媒體人的創意與細膩,總考慮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與同修劉學琴、五歲的小菩薩一起進入慈濟。這次房間內祝福卡、去年冬令發放車子識別牌不論前後都設想到實用又精緻,沈渡師兄都是主要做手。另外值得讚歎的是沈渡日日聞上人佛法。劉師伯科普教育開講了!兩位好奇活潑的小學生,聽完劉慶考師伯解說,拿起相機留下自己環保之旅的足跡與紀錄。
楊旭峰師兄平常與硬機器打交道,今天與軟衣物為推廣標的,還要具備著柔軟的身段,以及呈現慈濟環保軟實力,實在不簡單。小學六年級的女兒楊舒晴趁著放假日、穿著親子班的制服,前來探班,看看爸爸楊旭峰、媽媽胡艷是怎麼做慈濟。逯義平,承擔培訓及環保兩個功能。與王興偉及李福元三人一起規劃昆明會所在地下室的環保站。人文真善美録影李國清把工具帶到會塲,製作圓緣帶。筆耕兼照相樊芮冰找到空檔訪談。李福元補位浮光掠影花絮。以真善美紀錄昆明慈濟人的人間路、菩蕯行。
李建斌、楊志紅,是李劉美玉2014/3/9在花蓮接引的菩薩。兩人到花蓮旅遊參訪靜思精舍,劉美玉師姊導覽,拉著兩人的手的手說:既然喜歡上人,就要跟緊上人,把握時間。鼓勵的話能讓種子發芽。李建斌、楊志紅兩人回到昆明找到聯絡處,如今當起人人讚歎吃苦耐勞的志工菩薩。今年希望能順利接受上人授證。邵嘉麗經朋友介紹參與慈濟,讓邵嘉麗活的快樂,然而朋友後來反成邵嘉麗接引的會員。
菩薩接引時時刻刻不斷的在進行,期待人心淨化、社會祥和,才能天下無災無難。昆明志工秉持上人教誨有著正能量的想法,最後一天一早,先為2017商洽會完美封緘留下志工們的菩薩身影。在大愛感恩展覽團隊、楊戈師姊帶領的昆明團隊、加上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昆明項目處柴祖芳師兄専程過來為今天的撤塲支援,六點裝箱打包完畢,為這次的商洽會畫下圓滿句點。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雲南昆明報導
Read more週六, 24 六月 2017
聽經聞法重力行 學佛成佛傳法音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覽及貿易洽談會6月16日進入展覽第五天,傅娟娟是胡艷在昆明第一人民醫院的同事護理長,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攻擊案,看到慈濟志工來到醫院膚慰傷患與家屬,從感覺良好、印象深刻、到自己投入身為社區志工一分子,2016年返台授證。傅娟娟平時醫護理工作雖然忙碌,工作之餘也參與承擔昆明人醫會,很羨慕同事胡艷現在可以當全職志工,然而護理長職務太重要,還需要在醫護理崗位發揮良能。傅娟娟利用難得的休假到展場推廣,放下身段、詳細解說,用有形的環保產品,提醒觀眾環保的重要。
徐惠仙今年培訓,連日來到展場承擔環保推廣,一直用親切的笑容與觀眾熟悉的昆明方言,接引人間菩薩。陳愛新來自孔雀的故鄉西雙版納,因為承擔親子班功能,一直好奇的問:台灣環保進校園都是如何規劃的?分享課程都講些甚麼?教材呢?有些觀眾問陳愛新:這些都是台灣一個什麼佛教團體做的嗎?陳愛新回答是慈濟,接著再說您對慈濟了解嗎?歡迎到昆明會所。陳愛新也很關心故鄉西雙版納,看到許多原始森林開始被橡膠園取代了,自然景觀越來越少,如何復育?懷著心痛與不忍,希望喚起人心,留給子孫一片淨土。
今年在培訓的李桂芳師姊三月份曾經回花蓮慈院當志工,與姊姊李樹芳以及兩個姪女都是慈濟人,姪女目前在香港。希望年底能回台接受上人授証。今天的午齋是段鳳舒 (慈舒)準備的泰式口味素雲南米線。引起休息區周邊觀眾的好奇,怎麼賣?慈濟人這是志工的午齋不賣的啊。
接引胡艷接觸佛法的大姑姑到展場關懷。進入慈濟,胡艷體驗到聽經聞法很重要,行經力行也很重要,願生生世世跟隨上人在菩薩道上,學佛、成佛、傳佛法音。身著唐衫黃廷俊師兄平常生活非常節儉,但樂於助人佈施,喜歡上慈濟之後一直長期護持,因為相信自己小善念匯入功德海可以發揮大妙用。
大愛感恩科技的展覽引起眾多媒體注意,昆明電視台專程來到大愛感恩展位,陳慈娟協助拍下環保織品與生產履歷。虞珊明並接受訪談,說明此次參展主要希望帶動昆明更多人做環保。年輕觀眾對於展位內的靜思及淨斯法品也感到興趣,在羅婉毓師姊深入說明後紛紛請購書籍與香積飯。慈濟人把握每一個機會傳遞善法、淨化人心,願社會祥和、人間平安、世界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雲南昆明報導
Read more聽經聞法重力行 學佛成佛傳法音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覽及貿易洽談會6月16日進入展覽第五天,傅娟娟是胡艷在昆明第一人民醫院的同事護理長,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攻擊案,看到慈濟志工來到醫院膚慰傷患與家屬,從感覺良好、印象深刻、到自己投入身為社區志工一分子,2016年返台授證。傅娟娟平時醫護理工作雖然忙碌,工作之餘也參與承擔昆明人醫會,很羨慕同事胡艷現在可以當全職志工,然而護理長職務太重要,還需要在醫護理崗位發揮良能。傅娟娟利用難得的休假到展場推廣,放下身段、詳細解說,用有形的環保產品,提醒觀眾環保的重要。
徐惠仙今年培訓,連日來到展場承擔環保推廣,一直用親切的笑容與觀眾熟悉的昆明方言,接引人間菩薩。陳愛新來自孔雀的故鄉西雙版納,因為承擔親子班功能,一直好奇的問:台灣環保進校園都是如何規劃的?分享課程都講些甚麼?教材呢?有些觀眾問陳愛新:這些都是台灣一個什麼佛教團體做的嗎?陳愛新回答是慈濟,接著再說您對慈濟了解嗎?歡迎到昆明會所。陳愛新也很關心故鄉西雙版納,看到許多原始森林開始被橡膠園取代了,自然景觀越來越少,如何復育?懷著心痛與不忍,希望喚起人心,留給子孫一片淨土。
今年在培訓的李桂芳師姊三月份曾經回花蓮慈院當志工,與姊姊李樹芳以及兩個姪女都是慈濟人,姪女目前在香港。希望年底能回台接受上人授証。今天的午齋是段鳳舒 (慈舒)準備的泰式口味素雲南米線。引起休息區周邊觀眾的好奇,怎麼賣?慈濟人這是志工的午齋不賣的啊。
接引胡艷接觸佛法的大姑姑到展場關懷。進入慈濟,胡艷體驗到聽經聞法很重要,行經力行也很重要,願生生世世跟隨上人在菩薩道上,學佛、成佛、傳佛法音。身著唐衫黃廷俊師兄平常生活非常節儉,但樂於助人佈施,喜歡上慈濟之後一直長期護持,因為相信自己小善念匯入功德海可以發揮大妙用。
大愛感恩科技的展覽引起眾多媒體注意,昆明電視台專程來到大愛感恩展位,陳慈娟協助拍下環保織品與生產履歷。虞珊明並接受訪談,說明此次參展主要希望帶動昆明更多人做環保。年輕觀眾對於展位內的靜思及淨斯法品也感到興趣,在羅婉毓師姊深入說明後紛紛請購書籍與香積飯。慈濟人把握每一個機會傳遞善法、淨化人心,願社會祥和、人間平安、世界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雲南昆明報導
Read more勇於承擔擔大任 樂於配合合眾心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覽及貿易洽談會6月15日進入展覽第四天,勇於承擔、樂於配合的慈舒(段鳳舒)師姊是昆明第一批授證的委員之一。由於報名承擔的志工非常多,慈舒表示自己被安排在那一天輪值她就一定會準時出席。段鳳舒相信自己是大理國段氏後裔,家族經營木業、也很善於管理自己人生方向與時間運用。剛接觸慈濟時的因緣是與杜偉師兄等一批昆明志工一起參訪馬來西亞慈濟活動,深受濟雨師兄之感動,回到昆明願發揮實業家良能,影響昆明許多企業包括銀行行長都接引成為會員。除了傳遞證嚴法師的靜思法語,這些法也都入了自己心,因此平時都帶著感恩心、歡喜心付出,經過這次展覽,期許雲南這片淨土是推動環保及回收的重點地方。
承擔這次真善美窗口是尤禎師姊。生長雲南曲靖陸良縣板橋小山丘,因為工作的關係移居到昆明,劉燕華師姊接引2012年授証。很謙虛的說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同樣勇於承擔的是負責倉庫物管的宋鉄蓮師姊連續第四天,每當會眾有需求的時候,前台推廣的師姊喊一聲,宋鐵蓮就扮演最好的後衛補給工作。宋鉄蓮曾經從事服飾銷售、海爾家電銷售,在朋友微信邀約下第一次接觸慈濟時,就覺得上人像觀世音;楊金喜再度邀約後,也開始思索:自己從前學淨土宗,那慈濟是什麼宗?讀書會中點滴接觸逐漸發覺,所謂慈濟宗實踐力行的法門是自己追求的。從2014冬令發放中也開始學習付出。健康方面一直以來是宋鐵蓮的煩惱,但查不出病因。家中有從事醫療行業的親企認為可能工作關係,亦即銷售人員長期站立,沒有適當休息,體力透支,壓力大,所以辭去正職工作,兼職方式工作。但這次展覽宋鐵蓮從布展到推廣已經承擔將近一周。希望好好保養今年能順利回台授証。
每次展覽大愛感恩強調的是推廣環保,但不免也許多廠商或觀眾主動前來表示想代理環保產品。義烏來的劉彬經營一般成衣及回收材料製作藝術品,看到大愛感恩產品是環保材料做成,覺得這一定是趨勢,想了解是否有機會購買大愛布?希望後續再深入接觸。經過虞珊明說明以現階段來說,參予環保就是最好的代理。話說回來,大愛感恩除了藉由展示啟發大家,也不斷研發精進,從化廢為寶、到循環經濟,承擔以領先環保產業研發之重責大任,願為天下先,續物命、造福慧。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雲南昆明報導
Read more勇於承擔擔大任 樂於配合合眾心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覽及貿易洽談會6月15日進入展覽第四天,勇於承擔、樂於配合的慈舒(段鳳舒)師姊是昆明第一批授證的委員之一。由於報名承擔的志工非常多,慈舒表示自己被安排在那一天輪值她就一定會準時出席。段鳳舒相信自己是大理國段氏後裔,家族經營木業、也很善於管理自己人生方向與時間運用。剛接觸慈濟時的因緣是與杜偉師兄等一批昆明志工一起參訪馬來西亞慈濟活動,深受濟雨師兄之感動,回到昆明願發揮實業家良能,影響昆明許多企業包括銀行行長都接引成為會員。除了傳遞證嚴法師的靜思法語,這些法也都入了自己心,因此平時都帶著感恩心、歡喜心付出,經過這次展覽,期許雲南這片淨土是推動環保及回收的重點地方。
承擔這次真善美窗口是尤禎師姊。生長雲南曲靖陸良縣板橋小山丘,因為工作的關係移居到昆明,劉燕華師姊接引2012年授証。很謙虛的說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同樣勇於承擔的是負責倉庫物管的宋鉄蓮師姊連續第四天,每當會眾有需求的時候,前台推廣的師姊喊一聲,宋鐵蓮就扮演最好的後衛補給工作。宋鉄蓮曾經從事服飾銷售、海爾家電銷售,在朋友微信邀約下第一次接觸慈濟時,就覺得上人像觀世音;楊金喜再度邀約後,也開始思索:自己從前學淨土宗,那慈濟是什麼宗?讀書會中點滴接觸逐漸發覺,所謂慈濟宗實踐力行的法門是自己追求的。從2014冬令發放中也開始學習付出。健康方面一直以來是宋鐵蓮的煩惱,但查不出病因。家中有從事醫療行業的親企認為可能工作關係,亦即銷售人員長期站立,沒有適當休息,體力透支,壓力大,所以辭去正職工作,兼職方式工作。但這次展覽宋鐵蓮從布展到推廣已經承擔將近一周。希望好好保養今年能順利回台授証。
每次展覽大愛感恩強調的是推廣環保,但不免也許多廠商或觀眾主動前來表示想代理環保產品。義烏來的劉彬經營一般成衣及回收材料製作藝術品,看到大愛感恩產品是環保材料做成,覺得這一定是趨勢,想了解是否有機會購買大愛布?希望後續再深入接觸。經過虞珊明說明以現階段來說,參予環保就是最好的代理。話說回來,大愛感恩除了藉由展示啟發大家,也不斷研發精進,從化廢為寶、到循環經濟,承擔以領先環保產業研發之重責大任,願為天下先,續物命、造福慧。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雲南昆明報導
Read more週五, 23 六月 2017
企劃創新有妙法 防災救難創新機
- Article Details
近幾年來 上人不斷的公開呼籲,因為人心失衡,地水火風、四大不調,若大家再不趕緊一起來行動,減緩「地球暖化、溫室效應」的問題,那麼天然災害的反撲將日益嚴重;而許多氣象專家也都以科學實證的觀點,來一同呼籲此一氣候變遷,所將引發的天然災害。
有鑑於此,06/19大愛感恩的人文週會,邀請到服務於慈濟花蓮本會宗教處的 曹芹甄師姊,與大家分享「新青年、心曙光」的議題。由宗教處 曾裕真老師與 曹芹甄師姊所組成的企劃團隊,近期正以一些創新的作法,帶動年輕人與青年學子發揮創意,一起來投入慈善救災的創新行列。
「奉行師道承使命、善用教法永傳承」,芹甄師姊分享,希望透過FB(臉書粉絲團)、工作坊、慈悲科技創新競賽或是救將防災科學營…等方式的推動,以年輕人喜歡的語言與動畫方式來傳遞理念,以更多元的活動面向來廣納社會正向的力量,讓慈濟這一份救災助人的工作得以傳承與永續。
有關救災的工作,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一直投入於慈悲科技系列產品的研發,將原本廢棄的塑料瓶,回收再生製成有用的織品原料,並延伸做成LED太陽能燈帽、防穿刺多功能鞋、節能減碳的賑災毛毯,讓這一系列的產品,在沒水、沒電、天寒、地裂的災難現場,得以「變廢為寶」,立即成為賑災人員的裝備或是救助災民的賑災物資。
於會後 芹甄師姊受訪表示,很讚賞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的同仁,能因職志合一的好因緣,於工作中不斷地來思考如何讓廢棄的資源再生應用,還能減輕大地環境的負載,並分享 上人常說「台灣無以為寶、以愛以善為寶」,希望透過自身一點點善的力量,以創新企劃的方式來匯聚清流,不論是否是慈濟人,都希望能號召更多社會上的年輕人或有志之士,一起來發揮善心、投入慈悲救災的工作,共同來防禦環境變遷的惡化。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企劃創新有妙法 防災救難創新機
- Article Details
近幾年來 上人不斷的公開呼籲,因為人心失衡,地水火風、四大不調,若大家再不趕緊一起來行動,減緩「地球暖化、溫室效應」的問題,那麼天然災害的反撲將日益嚴重;而許多氣象專家也都以科學實證的觀點,來一同呼籲此一氣候變遷,所將引發的天然災害。
有鑑於此,06/19大愛感恩的人文週會,邀請到服務於慈濟花蓮本會宗教處的 曹芹甄師姊,與大家分享「新青年、心曙光」的議題。由宗教處 曾裕真老師與 曹芹甄師姊所組成的企劃團隊,近期正以一些創新的作法,帶動年輕人與青年學子發揮創意,一起來投入慈善救災的創新行列。
「奉行師道承使命、善用教法永傳承」,芹甄師姊分享,希望透過FB(臉書粉絲團)、工作坊、慈悲科技創新競賽或是救將防災科學營…等方式的推動,以年輕人喜歡的語言與動畫方式來傳遞理念,以更多元的活動面向來廣納社會正向的力量,讓慈濟這一份救災助人的工作得以傳承與永續。
有關救災的工作,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一直投入於慈悲科技系列產品的研發,將原本廢棄的塑料瓶,回收再生製成有用的織品原料,並延伸做成LED太陽能燈帽、防穿刺多功能鞋、節能減碳的賑災毛毯,讓這一系列的產品,在沒水、沒電、天寒、地裂的災難現場,得以「變廢為寶」,立即成為賑災人員的裝備或是救助災民的賑災物資。
於會後 芹甄師姊受訪表示,很讚賞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的同仁,能因職志合一的好因緣,於工作中不斷地來思考如何讓廢棄的資源再生應用,還能減輕大地環境的負載,並分享 上人常說「台灣無以為寶、以愛以善為寶」,希望透過自身一點點善的力量,以創新企劃的方式來匯聚清流,不論是否是慈濟人,都希望能號召更多社會上的年輕人或有志之士,一起來發揮善心、投入慈悲救災的工作,共同來防禦環境變遷的惡化。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四, 22 六月 2017
環保人文涵福慧 海外營把愛帶回
- Article Details
今日(6/20)海外營隊在三重靜思堂,除了有豐富的課堂內容,大愛感恩科技於三重門市上,海外回來的師兄師姊們也分享心中感動,表達出自己對大愛與感恩的請購心得。
來自馬來西亞新山侯欣慧師姊說道:「我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信心,因為除了質感上非常有品質之外,也是照顧和愛護我們地球。」
來自馬來西亞 馬瑤翔師姊,請購了許多心品,要回去與大家結緣和自己使用,表示:「因為可以愛地球,環保很好!可以拿來送人很好,也有是自己真的需要用到的!」
買了大愛狗和感恩貓的帽子,選擇實用性的帽子,更能陪伴孩子外出遮陽,陳慧欣師姊說道:「要買來給我的師兄和小孩,都知道產品很好,也知道背後故事和意義很好,所以應該要來支持。」
要買給摯親選擇大愛心品是最好的禮物,雖然母親節已過,但還是要將此次來台的感動和祝福送上給母親,來自南馬的譚玉琴師姊感動說道:「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愛地球,所以買個環保的東西送給我媽媽,希望她母親節快樂。」
此次擔任營隊機動的陳信安師兄利用時間,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請購了襯衫、床包組等,「今天來到三重做機動勤務,忙裡偷閒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覺得很棒,所以來請購買了五、六樣產品,其實已經兩三年沒買大愛感恩科技的東西了,今天來看到很多新產品,使用後會在跟大家分享,多多護持使用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心品,不在價格的高低,而是愛心落實的多寡,正如何明慧師姊說道:「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兩年前我回來台灣就在想了,只是因為自己經濟問題,所以這次回來,試穿後感覺非常舒服,所以也就買了一套。」對社會環境同情共感,要讓愛落實。
看見師兄師姐們的回饋感受,有對心品的期待,更有對地球環境的展望,因為「大愛無私」的品牌精神,完全回饋的社會企業。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三重報導
Read more環保人文涵福慧 海外營把愛帶回
- Article Details
今日(6/20)海外營隊在三重靜思堂,除了有豐富的課堂內容,大愛感恩科技於三重門市上,海外回來的師兄師姊們也分享心中感動,表達出自己對大愛與感恩的請購心得。
來自馬來西亞新山侯欣慧師姊說道:「我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信心,因為除了質感上非常有品質之外,也是照顧和愛護我們地球。」
來自馬來西亞 馬瑤翔師姊,請購了許多心品,要回去與大家結緣和自己使用,表示:「因為可以愛地球,環保很好!可以拿來送人很好,也有是自己真的需要用到的!」
買了大愛狗和感恩貓的帽子,選擇實用性的帽子,更能陪伴孩子外出遮陽,陳慧欣師姊說道:「要買來給我的師兄和小孩,都知道產品很好,也知道背後故事和意義很好,所以應該要來支持。」
要買給摯親選擇大愛心品是最好的禮物,雖然母親節已過,但還是要將此次來台的感動和祝福送上給母親,來自南馬的譚玉琴師姊感動說道:「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愛地球,所以買個環保的東西送給我媽媽,希望她母親節快樂。」
此次擔任營隊機動的陳信安師兄利用時間,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請購了襯衫、床包組等,「今天來到三重做機動勤務,忙裡偷閒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覺得很棒,所以來請購買了五、六樣產品,其實已經兩三年沒買大愛感恩科技的東西了,今天來看到很多新產品,使用後會在跟大家分享,多多護持使用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心品,不在價格的高低,而是愛心落實的多寡,正如何明慧師姊說道:「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兩年前我回來台灣就在想了,只是因為自己經濟問題,所以這次回來,試穿後感覺非常舒服,所以也就買了一套。」對社會環境同情共感,要讓愛落實。
看見師兄師姐們的回饋感受,有對心品的期待,更有對地球環境的展望,因為「大愛無私」的品牌精神,完全回饋的社會企業。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三重報導
Read more2017,06/23 新型高性能(燒燙傷復原)壓力服成果發表會
- Article Details
【對象】新型高性能(燒燙傷復原)壓力服成果發表會
【時間】2017年06月23日(五)
週三, 21 六月 2017
多國志工歡聚一堂 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 Article Details
塞爾維亞、多明尼加、厄瓜多爾、印尼、美國,有些平時可能聽過但不熟悉的國家名稱,在六月十五這一天,來自這些國家的志工,因為慈濟國際賑災的因緣齊聚一堂,一同參訪了大愛感恩科技,了解賑災時所發放的毛毯,究竟有著甚麼樣特殊的軟實力。
「哇!是你耶!」「還有你啊!」大愛感恩同仁在分享一開始所播放的影片,就讓在場的來賓產生歡樂的共鳴。影片中,是歐洲慈濟人在難民營中為敘利亞難民服務的畫面,而在場的其中一位來賓,正是該難民營的負責人,此次特地前來台灣向慈濟取經。影片音樂搭配著慈濟歌選「一家人」的英文版,除了畫面讓來賓很有參與感,溫馨的氛圍也帶著在場志工再次回到付出當下的感動,世界一家,不分你我。「過往的分享,我總會引導大家想像自己受災時,收到來自他方、素未謀面的志工雙手加鞠躬奉上環保毛毯與物資時的那份感動,但對各位來說,我想不需要想像,您們每位心中的感受肯定深刻。而我也代表敘利亞所有難民們,由衷感恩各位無私的付出。」與過往參訪較不同,除了與來賓分享大愛感恩環保毛毯與慈悲科技的意義,這次反而是大愛感恩同仁對這群人間菩薩獻上誠心的感恩。
「看到慈濟對這個世界所帶來的改變,令我感到安慰。雖然改變可能不大,這是一個改變的開始。我認為由志工將我們的知識傳遞出去是有必要的,而觸摸到這些來自寶特瓶的材質(環保布料),感覺太神奇了。」
Jenyffer Ruiz:「幫助眾生是很棒的!其實不只眾生,還有環境,看到人類對大地的傷害我感到很難過,但看到慈濟對這個世界所帶來的改變,令我感到安慰。雖然改變可能不大,這是一個改變的開始。我認為由志工將我們的知識傳遞出去是有必要的,而觸摸到這些來自寶特瓶的材質(環保布料),感覺太神奇了。」
慈濟在全球雖有超過一千萬參與者,但比起世界人口,影響力仍須努力。但慈濟的腳步不停歇,每天為影響更多人往善的道路上而努力。大愛感恩科技也有著相同的理念,透過環保與慈善的平台,讓世界看到台灣愛與善的共行,並期待有一天,人人都可以一起真正地「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內湖報導
Read more多國志工歡聚一堂 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 Article Details
塞爾維亞、多明尼加、厄瓜多爾、印尼、美國,有些平時可能聽過但不熟悉的國家名稱,在六月十五這一天,來自這些國家的志工,因為慈濟國際賑災的因緣齊聚一堂,一同參訪了大愛感恩科技,了解賑災時所發放的毛毯,究竟有著甚麼樣特殊的軟實力。
「哇!是你耶!」「還有你啊!」大愛感恩同仁在分享一開始所播放的影片,就讓在場的來賓產生歡樂的共鳴。影片中,是歐洲慈濟人在難民營中為敘利亞難民服務的畫面,而在場的其中一位來賓,正是該難民營的負責人,此次特地前來台灣向慈濟取經。影片音樂搭配著慈濟歌選「一家人」的英文版,除了畫面讓來賓很有參與感,溫馨的氛圍也帶著在場志工再次回到付出當下的感動,世界一家,不分你我。「過往的分享,我總會引導大家想像自己受災時,收到來自他方、素未謀面的志工雙手加鞠躬奉上環保毛毯與物資時的那份感動,但對各位來說,我想不需要想像,您們每位心中的感受肯定深刻。而我也代表敘利亞所有難民們,由衷感恩各位無私的付出。」與過往參訪較不同,除了與來賓分享大愛感恩環保毛毯與慈悲科技的意義,這次反而是大愛感恩同仁對這群人間菩薩獻上誠心的感恩。
「看到慈濟對這個世界所帶來的改變,令我感到安慰。雖然改變可能不大,這是一個改變的開始。我認為由志工將我們的知識傳遞出去是有必要的,而觸摸到這些來自寶特瓶的材質(環保布料),感覺太神奇了。」
Jenyffer Ruiz:「幫助眾生是很棒的!其實不只眾生,還有環境,看到人類對大地的傷害我感到很難過,但看到慈濟對這個世界所帶來的改變,令我感到安慰。雖然改變可能不大,這是一個改變的開始。我認為由志工將我們的知識傳遞出去是有必要的,而觸摸到這些來自寶特瓶的材質(環保布料),感覺太神奇了。」
慈濟在全球雖有超過一千萬參與者,但比起世界人口,影響力仍須努力。但慈濟的腳步不停歇,每天為影響更多人往善的道路上而努力。大愛感恩科技也有著相同的理念,透過環保與慈善的平台,讓世界看到台灣愛與善的共行,並期待有一天,人人都可以一起真正地「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內湖報導
Read more週二, 20 六月 2017
潔淨能源讚環保 醫療人文愛永續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清潔醫療研討暨展示會(CleanMed 2017 Conference & Exposition) 5月中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舉行三天論壇與展示,國際間醫療人員默默努力,各界集思廣益匯聚各領域專家,探討此領域因應之道,鍵於環境與氣候對於區域性及全球性醫療保健的衝擊及影響,希望藉重專業,提供永續醫療經營解決方案。大林慈濟醫院由林名南副院長代表,連續二年參加清潔醫療國際交流,也連續兩年都遇見來自芝加哥近郊 (Lisle, Illinois) 杜佩郡醫療團隊 (DuPage Medical Group)謝醫師 (Ted Shieh)。謝醫師自幼與家人移民美國,會說簡單中文及台語,6月18日更帶妻子凱瑟琳 (Catherine) 到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醫療志業體參訪,希望有機會能將寶特瓶做成慈悲科技各項產品應用,提供美國醫療界,使醫療體系也能結合環保並提供永續經營之道。
同仁李明瑩透過影片做大愛精神與理念做說明,並解釋大愛如何透過環保產品關懷社會事件,更介紹如何善用環保、結合社區資源回收及新研發案,協助慈濟賑災、備災外,更因應世界潮流,善盡保護生態的責任與對氣候變遷所做的努力。謝醫師好奇問這些塑膠原料是否可以來自醫療廢棄物,林名南醫師解答: 許多針筒、醫療塑料品,相較於寶特瓶聚酯纖維屬於高密度的材質,材質上不是那麼相應;由於謝醫師對環保紡織用於醫療很感興趣,同仁更介紹他關於慈悲科技之神奇白鞋/白褲、太陽能LED帽、與太陽能LED背包等產品及慈濟人醫會國際賑災時的應用;除了環保再生 (物理法)與原生(化學法)製程相比,可節能 84pct減碳77pct,並說明公司最新研發的R2R系列產品如何讓資源由「減廢」進而升級至「零廢」,謝醫師一家藉此了解大愛感恩科技以「愛」為核心的產品精神,以及如何應用環保紡織,甚至往後有可能合作的醫療紡織,在原料進入製程後,再次回歸成原料並於工業循環中「循環再循環」且生生不息之永續精神。
會後,林名南副院長夫人褚秋華師姊更與公司結緣一個大大的「愛」字與小吊飾。此中文字蘊藏有一個世界通用的love,本身也是慈濟志工的她是字的原創,她更於小吊卡以愛因斯坦名言詮釋 Love is Light, that enlightens those who give and receive it. Love is gravity, because it makes some people feel attracted to others. Love is power, because it multiplies the best we have...翻譯成中文則為:「愛」是光,照亮那些給予和接受他的人;「愛」是引力,他使得人們彼此相吸,「愛」是力量,他把我們擁有最好的東西又加倍變得更好…。 這貼切的詮釋,也正呼應著 證嚴法師給予公司的名字「大愛」感恩科技,無非是希望我們能深化綠色軟實力,藉由環保精神延續物命再造福慧,為永續與大愛做貢獻!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 台北市內湖區
Read more潔淨能源讚環保 醫療人文愛永續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清潔醫療研討暨展示會(CleanMed 2017 Conference & Exposition) 5月中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舉行三天論壇與展示,國際間醫療人員默默努力,各界集思廣益匯聚各領域專家,探討此領域因應之道,鍵於環境與氣候對於區域性及全球性醫療保健的衝擊及影響,希望藉重專業,提供永續醫療經營解決方案。大林慈濟醫院由林名南副院長代表,連續二年參加清潔醫療國際交流,也連續兩年都遇見來自芝加哥近郊 (Lisle, Illinois) 杜佩郡醫療團隊 (DuPage Medical Group)謝醫師 (Ted Shieh)。謝醫師自幼與家人移民美國,會說簡單中文及台語,6月18日更帶妻子凱瑟琳 (Catherine) 到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醫療志業體參訪,希望有機會能將寶特瓶做成慈悲科技各項產品應用,提供美國醫療界,使醫療體系也能結合環保並提供永續經營之道。
同仁李明瑩透過影片做大愛精神與理念做說明,並解釋大愛如何透過環保產品關懷社會事件,更介紹如何善用環保、結合社區資源回收及新研發案,協助慈濟賑災、備災外,更因應世界潮流,善盡保護生態的責任與對氣候變遷所做的努力。謝醫師好奇問這些塑膠原料是否可以來自醫療廢棄物,林名南醫師解答: 許多針筒、醫療塑料品,相較於寶特瓶聚酯纖維屬於高密度的材質,材質上不是那麼相應;由於謝醫師對環保紡織用於醫療很感興趣,同仁更介紹他關於慈悲科技之神奇白鞋/白褲、太陽能LED帽、與太陽能LED背包等產品及慈濟人醫會國際賑災時的應用;除了環保再生 (物理法)與原生(化學法)製程相比,可節能 84pct減碳77pct,並說明公司最新研發的R2R系列產品如何讓資源由「減廢」進而升級至「零廢」,謝醫師一家藉此了解大愛感恩科技以「愛」為核心的產品精神,以及如何應用環保紡織,甚至往後有可能合作的醫療紡織,在原料進入製程後,再次回歸成原料並於工業循環中「循環再循環」且生生不息之永續精神。
會後,林名南副院長夫人褚秋華師姊更與公司結緣一個大大的「愛」字與小吊飾。此中文字蘊藏有一個世界通用的love,本身也是慈濟志工的她是字的原創,她更於小吊卡以愛因斯坦名言詮釋 Love is Light, that enlightens those who give and receive it. Love is gravity, because it makes some people feel attracted to others. Love is power, because it multiplies the best we have...翻譯成中文則為:「愛」是光,照亮那些給予和接受他的人;「愛」是引力,他使得人們彼此相吸,「愛」是力量,他把我們擁有最好的東西又加倍變得更好…。 這貼切的詮釋,也正呼應著 證嚴法師給予公司的名字「大愛」感恩科技,無非是希望我們能深化綠色軟實力,藉由環保精神延續物命再造福慧,為永續與大愛做貢獻!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 台北市內湖區
Read more週一, 19 六月 2017
生活環保廣落實 環保生活惜福心
- Article Details
今日(5/16)來自馬來西亞沙巴亞庇市 陳政鶯師姊,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要來將大愛環保心品請購回去,最重要提供當地社區,環保生活惜福愛物的新選擇,也替自己請購了許多環保心品。
在馬來西亞沙巴亞庇市的靜思小築, 陳政鶯師姊說道:「因為我們要保護地球,把這些原本是垃圾(其實是資源),我們就轉換可以資源回收,然後再生產出這些產品,讓有需要的人,再延續這些物命。」
大愛感恩科技,將放錯地方的資源,重新運用回到大眾手裡;將本是地球負擔的物質,再度利用成為豐富心靈,友愛地球的,環保產品,同時讓請購的人也能一起與大愛感恩科技付出愛心,回饋慈濟來做天下世,做到「知福、惜福,再造福」的三福精神。
Read more
生活環保廣落實 環保生活惜福心
- Article Details
今日(5/16)來自馬來西亞沙巴亞庇市 陳政鶯師姊,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要來將大愛環保心品請購回去,最重要提供當地社區,環保生活惜福愛物的新選擇,也替自己請購了許多環保心品。
在馬來西亞沙巴亞庇市的靜思小築, 陳政鶯師姊說道:「因為我們要保護地球,把這些原本是垃圾(其實是資源),我們就轉換可以資源回收,然後再生產出這些產品,讓有需要的人,再延續這些物命。」
大愛感恩科技,將放錯地方的資源,重新運用回到大眾手裡;將本是地球負擔的物質,再度利用成為豐富心靈,友愛地球的,環保產品,同時讓請購的人也能一起與大愛感恩科技付出愛心,回饋慈濟來做天下世,做到「知福、惜福,再造福」的三福精神。
Read more
週日, 18 六月 2017
淨化人心靜思語 慈悲科技願力行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覽及貿易洽談會6月13日、展會第二天開始,開放一般民眾購票入場。雖然觀展票價三十元人民幣約等於平常人一餐的費用,仍吸引了非常多昆明以及雲南各地民眾的踴躍入場,今天進入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就超過一千人。
王沁江曾任協力組長現在傳承給胡艷,即使顧孫也要行善。在現場用靜思語淨化人心,不論小孩、青年志工、年輕人,都邀約到昆明共修處。李發詮師兄說有人問他做慈濟的心得是甚麼?他說:把煩惱當幸福來回憶。學校行政人員退休,大家都稱他李老師,不服老發揮良能,手拿計數器點人頭以及為展位把關。退休後選擇到慈濟,朋友問可領多少錢?他說是志工不支薪,朋友不信。但看到他做志工越來越高興,非常欽佩。參加志工多年,本來不授證,但蘇州清芬師姊講這是對上人的承諾。他說承諾現在每周五天做慈濟,一天留給球隊、一天留給家人,讓自己的生活很充實。
劉慶考是一位寡言的師兄,2016授證。在會場遇到人都是能用方言介紹。雖然不是侃侃而談,胡艷說比起從前他改變很多了。「因為最遠,越能讓證嚴法師放心。」本來説很忙、沒有時間,聽到段懿容轉述湖北武漢志工這句話,從深圳來的楊仁福才坐下來與虞珊明一起談。楊仁福表示曾經在深圳參加過幾次慈濟活動,因為工作沒有繼續參與。看到大愛感恩展出產品、想到在全國推動的民藝街,覺得可以提供在深圳的展位空間供慈濟推廣靜思或慈悲科技產品。請虞珊明將此項訊息提供深圳團隊評估。
來自尼泊爾的Beni到人模身上西裝駐足。尤其聽說是環保衣服更喜歡,但考慮需預訂覺得不確定作罷。虞珊明一問,兩人有共同朋友、尼泊爾腎臟中心Mahesh。Beni雖然沒請購,隨後又來了尼泊爾代表團成員之一Suchitra Thapa請購了一個藍色提包。來自俄羅斯的兩位觀眾,看著演示會呼吸的褲子,覺得嘖嘖稱奇,尤其布料是回收寶特瓶做的,實在想像不到。大愛感恩不斷的精進環保產品,慈悲科技就是要支援慈濟在全世界賑災、救災工作,以科技挹注慈善、馳援大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雲南昆明報導
Read more
淨化人心靜思語 慈悲科技願力行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覽及貿易洽談會6月13日、展會第二天開始,開放一般民眾購票入場。雖然觀展票價三十元人民幣約等於平常人一餐的費用,仍吸引了非常多昆明以及雲南各地民眾的踴躍入場,今天進入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就超過一千人。
王沁江曾任協力組長現在傳承給胡艷,即使顧孫也要行善。在現場用靜思語淨化人心,不論小孩、青年志工、年輕人,都邀約到昆明共修處。李發詮師兄說有人問他做慈濟的心得是甚麼?他說:把煩惱當幸福來回憶。學校行政人員退休,大家都稱他李老師,不服老發揮良能,手拿計數器點人頭以及為展位把關。退休後選擇到慈濟,朋友問可領多少錢?他說是志工不支薪,朋友不信。但看到他做志工越來越高興,非常欽佩。參加志工多年,本來不授證,但蘇州清芬師姊講這是對上人的承諾。他說承諾現在每周五天做慈濟,一天留給球隊、一天留給家人,讓自己的生活很充實。
劉慶考是一位寡言的師兄,2016授證。在會場遇到人都是能用方言介紹。雖然不是侃侃而談,胡艷說比起從前他改變很多了。「因為最遠,越能讓證嚴法師放心。」本來説很忙、沒有時間,聽到段懿容轉述湖北武漢志工這句話,從深圳來的楊仁福才坐下來與虞珊明一起談。楊仁福表示曾經在深圳參加過幾次慈濟活動,因為工作沒有繼續參與。看到大愛感恩展出產品、想到在全國推動的民藝街,覺得可以提供在深圳的展位空間供慈濟推廣靜思或慈悲科技產品。請虞珊明將此項訊息提供深圳團隊評估。
來自尼泊爾的Beni到人模身上西裝駐足。尤其聽說是環保衣服更喜歡,但考慮需預訂覺得不確定作罷。虞珊明一問,兩人有共同朋友、尼泊爾腎臟中心Mahesh。Beni雖然沒請購,隨後又來了尼泊爾代表團成員之一Suchitra Thapa請購了一個藍色提包。來自俄羅斯的兩位觀眾,看著演示會呼吸的褲子,覺得嘖嘖稱奇,尤其布料是回收寶特瓶做的,實在想像不到。大愛感恩不斷的精進環保產品,慈悲科技就是要支援慈濟在全世界賑災、救災工作,以科技挹注慈善、馳援大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雲南昆明報導
Read more
週六, 17 六月 2017
環保應用齊交流 循環再生創新機
- Article Details
地球的資源有限,但是人類貪婪的心卻無窮,不斷的開採地球的資源,生活進步與工業開發的背後,已經嚴重造成資源的耗竭與地球的暖化,緣於此,於六月一日在台北市中正區的紀州庵講堂,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一場「循環經濟生態系工作坊」的課程,希望透過各界中小企業設計領域的交流,以循環經濟與再生應用的觀念,來協助商品設計提升服務優化與創新加值,希望藉此帶動中小企業建構優質、創新的競爭力,邁向知識創意加值的經濟時代。
本次課程是由大愛感恩科技設計部 廖惠玲師姊代表參與交流,課程的主軸,主要是要傳遞循環再生的應用概念,希望透過觀察整體產業生態系,找出不同產業間可以相互循環的關係,藉此,創造出更多回收再生應用的可能性。簡而言之,透過循環物質與循環經濟的概念,創造一種讓回收的物質能夠生生不息的循環再利用,朝向永續保護地球資源的生活方式。
藉此交流機會,惠玲師姊特別與各界先進交流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已走在循環經濟的前端,近期推出的R2R防偏光太陽眼鏡,它正是一項將製作環保毛毯多餘出來的邊角料,回收再生研發製成原料後,所成功再生製出的一項「循環再循環」的產品設計案例,讓「Recycle to Recycle」、「環保零廢」與「續物命、造福慧」的理想,可以更進一步的真正落實。
本次「循環經濟生態系工作坊」課程的討論範圍,不只包含產品的製造商,還有提供服務網路的廠商與消費者的購買,包含終端的使用者,都一併列入可以探討產生回收系統的多元化與模組化,以增強各種層面回收再生資源應用的可能性。藉此交流「循環經濟」的觀念,重新思考透過不同的商業模式以及設計思維,讓企業永續經營的背後,更創造出一份減經環境負載、保護地球資源的價值性。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環保應用齊交流 循環再生創新機
- Article Details
地球的資源有限,但是人類貪婪的心卻無窮,不斷的開採地球的資源,生活進步與工業開發的背後,已經嚴重造成資源的耗竭與地球的暖化,緣於此,於六月一日在台北市中正區的紀州庵講堂,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一場「循環經濟生態系工作坊」的課程,希望透過各界中小企業設計領域的交流,以循環經濟與再生應用的觀念,來協助商品設計提升服務優化與創新加值,希望藉此帶動中小企業建構優質、創新的競爭力,邁向知識創意加值的經濟時代。
本次課程是由大愛感恩科技設計部 廖惠玲師姊代表參與交流,課程的主軸,主要是要傳遞循環再生的應用概念,希望透過觀察整體產業生態系,找出不同產業間可以相互循環的關係,藉此,創造出更多回收再生應用的可能性。簡而言之,透過循環物質與循環經濟的概念,創造一種讓回收的物質能夠生生不息的循環再利用,朝向永續保護地球資源的生活方式。
藉此交流機會,惠玲師姊特別與各界先進交流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已走在循環經濟的前端,近期推出的R2R防偏光太陽眼鏡,它正是一項將製作環保毛毯多餘出來的邊角料,回收再生研發製成原料後,所成功再生製出的一項「循環再循環」的產品設計案例,讓「Recycle to Recycle」、「環保零廢」與「續物命、造福慧」的理想,可以更進一步的真正落實。
本次「循環經濟生態系工作坊」課程的討論範圍,不只包含產品的製造商,還有提供服務網路的廠商與消費者的購買,包含終端的使用者,都一併列入可以探討產生回收系統的多元化與模組化,以增強各種層面回收再生資源應用的可能性。藉此交流「循環經濟」的觀念,重新思考透過不同的商業模式以及設計思維,讓企業永續經營的背後,更創造出一份減經環境負載、保護地球資源的價值性。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週五, 16 六月 2017
四合一精進營 同仁演繹動人心
- Article Details
「演繹」一直是慈濟,演而輔,實為修心的一門功夫,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在四合一營對中為海外家人帶來《藥師經十二大願終曲》演繹,發心立願,不只台下看了感動,台上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認真的演繹,自己也是有滿滿的收獲。
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雖然平日的工作與生活步調非常緊湊忙碌,但不忘感恩、尊重、愛,祈願長保感恩心。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同仁 張絮評分享:「每ㄧ次的演繹,對我們而言都是一份珍惜的機會,此次在四合一海外幹部研習營,呈現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終曲,我剛好站在臺上最前面的一位,相對的也是最可以看到所有臺下觀眾的視野,看見台下各個認真的神情,有的拿起手機紀錄拍攝,也有的人是跟著唱頌、跟著比,專注的眼神與學習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動。」
一同參予這一次演繹的 呂怡德師兄分享說道:「藥師經在佛門當中,不僅是一部祝福人們身心離苦得樂的經典,同時,藥師經也是一部祝福人們事業圓滿成就的寶典;藉由大陸慈濟家人返台,參予四合一幹部研習營的機會,能夠以虔誠、莊嚴的身形演繹藥師經終曲的方式,來傳遞這一份心念與意涵,於自利利他的當下,一同來祝福彼此在慈濟人間菩提的法脈中,精勤不懈、福慧圓滿。」
透過手語使課堂上活了起來,也拉進了彼此的心,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林慧萍說道:「手語不僅能夠透過音樂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透過手語能夠展現無聲說法,不僅用身體力行展演手語來感恩並歡迎海外家人歸來,回到台灣的慈濟大家庭,更是身穿大愛感恩傳薪系列展現人文精神,將環保落實在你我身上。」
正如同終曲歌詞提及「藥師如來的願 清淨琉璃的光 芬芳生命的春天 光照人間的希望」,大愛感恩科技期待有更多海內外家人加入大愛平台,共同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最終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東區會所報導
Read more四合一精進營 同仁演繹動人心
- Article Details
「演繹」一直是慈濟,演而輔,實為修心的一門功夫,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在四合一營對中為海外家人帶來《藥師經十二大願終曲》演繹,發心立願,不只台下看了感動,台上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認真的演繹,自己也是有滿滿的收獲。
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雖然平日的工作與生活步調非常緊湊忙碌,但不忘感恩、尊重、愛,祈願長保感恩心。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同仁 張絮評分享:「每ㄧ次的演繹,對我們而言都是一份珍惜的機會,此次在四合一海外幹部研習營,呈現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終曲,我剛好站在臺上最前面的一位,相對的也是最可以看到所有臺下觀眾的視野,看見台下各個認真的神情,有的拿起手機紀錄拍攝,也有的人是跟著唱頌、跟著比,專注的眼神與學習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動。」
一同參予這一次演繹的 呂怡德師兄分享說道:「藥師經在佛門當中,不僅是一部祝福人們身心離苦得樂的經典,同時,藥師經也是一部祝福人們事業圓滿成就的寶典;藉由大陸慈濟家人返台,參予四合一幹部研習營的機會,能夠以虔誠、莊嚴的身形演繹藥師經終曲的方式,來傳遞這一份心念與意涵,於自利利他的當下,一同來祝福彼此在慈濟人間菩提的法脈中,精勤不懈、福慧圓滿。」
透過手語使課堂上活了起來,也拉進了彼此的心,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林慧萍說道:「手語不僅能夠透過音樂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透過手語能夠展現無聲說法,不僅用身體力行展演手語來感恩並歡迎海外家人歸來,回到台灣的慈濟大家庭,更是身穿大愛感恩傳薪系列展現人文精神,將環保落實在你我身上。」
正如同終曲歌詞提及「藥師如來的願 清淨琉璃的光 芬芳生命的春天 光照人間的希望」,大愛感恩科技期待有更多海內外家人加入大愛平台,共同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最終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東區會所報導
Read more週四, 15 六月 2017
與地球共生息 環保理念入人心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南亞東南亞商洽會展開前一日,為了能讓推廣志工進一步瞭解慈濟的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成果,6月12日下午在慈濟昆明聯絡處,5位大愛感恩的展覽團隊同仁給昆明志工進行了展前培訓。展覽團隊從大愛感恩科技的設計理念、產品特點給昆明志工進行了講解。60位志工到場聆聽了講座。
聽課後志工們感觸良多,以前只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回收寶特瓶來織布做衣服,原來要把一個飲料瓶做成一件衣服要耗費很多的人力,回收寶特瓶之後先要分離出瓶蓋,因為是不同的塑膠材質,之後清洗乾淨瓶身,才能作為基本的原料送到工廠進一步加工切片、熱熔造粒、抽絲、織布。虞珊明師兄問:“有誰知道為什麼以前的寶特瓶為什麼沒能回收做衣服?”大家都不知道。師兄告訴大家:“因為以前抽出來的短纖維,無法織布,大愛感恩科技提高瓶片品質能抽出長纖維,所以才做成了如今的各種成品。”有志工問道:“在推廣時我們碰到有人問既然這些衣服是回收的瓶子做的,它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幹不乾淨呢?”其實這些瓶子都是來自於食品等級的容器,陳慈娟師姐指著自己說:“我們天天都穿著它呢,不但容易揮發汗水,輕便易於攜帶,而且還不需要熨燙,穿著去參加重要活動大家都覺得端莊和高雅。”大家打消了疑慮。
課程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虞珊明師兄說:“我們現在已經不止局限于利用再生資源,在研發產品時還遵照上人的指示,不但關懷受災的人,也要關懷救災的人,因此不斷研發了防穿刺鞋、壓力衣、組合屋等,從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了慈悲科技的產品”。師兄還告訴我們,上人對於這些產品親自的試用,真正的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廖惠玲師姐給大家對每一件產品做了詳細的介紹,師姐說:“現在大愛的產品已經從頭到腳”。談起自己進入慈濟20年的心得,師姐說其實她以前並不是搞設計的,在不斷的學習其它志工的設計後融入了對展臺的設計中。在昨天場布時,大愛展臺的一顆環保樹吸引了紛紛路過的行人,因為樹上長的不是樹葉,而是一個一個的飲料瓶。師姐說:“樹上掛上寶特瓶是為了更加突出現在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暗示如果再不開始環保,我們的地球將被垃圾掩埋,到時連樹上都掛滿了垃圾。另外也是告訴大家其實被丟掉垃圾是城市的黃金,通過處理一樣變成了美觀實用的物品。而這些物品損壞後仍能重新再回收織成毛毯。迴圈的利用,大愛感恩已經實現了R2R (Recycle to Recycle),今年展覽的主題就是---與地球共生息”。
通過一下午的講課,志工們不但知道了環保的重要性,跟更瞭解到環保的緊迫性。志工胡豔師姐是第一次承擔這樣大型活動的總召,除了王興偉師兄、謝惟紹師兄鼎力支援,為了協助好這次的展覽,她和同修的楊旭峰師兄全程投入,連孩子都只有交給老人照看,雖然每天都很累,但師姐說:“用簡單的心做複雜的事,雖然付出很多,但是從活動中學習到的環保理念和知識卻是值得的。”而通過承擔這次的活動的總召,也讓自己得到了成長,看到志工間不分彼此的無私付出,互相的補位而不是挑剔,默默奉獻而不是比較,師姐說:“感恩大家的支持,因為每一位家人的付出才成就了活動的圓滿。”當問到對將要來到了整整一周的展覽是否有信心時,師姐表示:只要學會縮小自己,以團隊的力量一定可以把這次的展覽做好。
平時負責靜思文物推廣的羅婉瑜師姐今年已經60歲了,身體很不好,當聽到昆明要進行大愛感恩科技展覽時,立即買了機票從臺灣飛過來,問道為什麼這樣行動迅速,師姐說:“感恩大愛感恩科技給靜思人文做推廣的展臺,這是菩薩招生的好機會。環保不但要力行在生活中,更要在心裡,只有減少物欲,清淨在源頭,才能真正的愛護到地球。”
這次的課程是展覽前培訓,也是一次環保的講座,來自臺灣志工的精彩講課深化了昆明家人的環保知識,也讓大家看到了環保已經刻不容緩,大家紛紛表示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最後在《充滿希望》這首歌曲中結束了課程,祝福明天的展覽順利圓滿。
人文真善美志工 樊芮冰 雲南省昆明市報導
與地球共生息 環保理念入人心
- Article Details
2017年南亞東南亞商洽會展開前一日,為了能讓推廣志工進一步瞭解慈濟的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成果,6月12日下午在慈濟昆明聯絡處,5位大愛感恩的展覽團隊同仁給昆明志工進行了展前培訓。展覽團隊從大愛感恩科技的設計理念、產品特點給昆明志工進行了講解。60位志工到場聆聽了講座。
聽課後志工們感觸良多,以前只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回收寶特瓶來織布做衣服,原來要把一個飲料瓶做成一件衣服要耗費很多的人力,回收寶特瓶之後先要分離出瓶蓋,因為是不同的塑膠材質,之後清洗乾淨瓶身,才能作為基本的原料送到工廠進一步加工切片、熱熔造粒、抽絲、織布。虞珊明師兄問:“有誰知道為什麼以前的寶特瓶為什麼沒能回收做衣服?”大家都不知道。師兄告訴大家:“因為以前抽出來的短纖維,無法織布,大愛感恩科技提高瓶片品質能抽出長纖維,所以才做成了如今的各種成品。”有志工問道:“在推廣時我們碰到有人問既然這些衣服是回收的瓶子做的,它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幹不乾淨呢?”其實這些瓶子都是來自於食品等級的容器,陳慈娟師姐指著自己說:“我們天天都穿著它呢,不但容易揮發汗水,輕便易於攜帶,而且還不需要熨燙,穿著去參加重要活動大家都覺得端莊和高雅。”大家打消了疑慮。
課程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虞珊明師兄說:“我們現在已經不止局限于利用再生資源,在研發產品時還遵照上人的指示,不但關懷受災的人,也要關懷救災的人,因此不斷研發了防穿刺鞋、壓力衣、組合屋等,從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了慈悲科技的產品”。師兄還告訴我們,上人對於這些產品親自的試用,真正的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廖惠玲師姐給大家對每一件產品做了詳細的介紹,師姐說:“現在大愛的產品已經從頭到腳”。談起自己進入慈濟20年的心得,師姐說其實她以前並不是搞設計的,在不斷的學習其它志工的設計後融入了對展臺的設計中。在昨天場布時,大愛展臺的一顆環保樹吸引了紛紛路過的行人,因為樹上長的不是樹葉,而是一個一個的飲料瓶。師姐說:“樹上掛上寶特瓶是為了更加突出現在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暗示如果再不開始環保,我們的地球將被垃圾掩埋,到時連樹上都掛滿了垃圾。另外也是告訴大家其實被丟掉垃圾是城市的黃金,通過處理一樣變成了美觀實用的物品。而這些物品損壞後仍能重新再回收織成毛毯。迴圈的利用,大愛感恩已經實現了R2R (Recycle to Recycle),今年展覽的主題就是---與地球共生息”。
通過一下午的講課,志工們不但知道了環保的重要性,跟更瞭解到環保的緊迫性。志工胡豔師姐是第一次承擔這樣大型活動的總召,除了王興偉師兄、謝惟紹師兄鼎力支援,為了協助好這次的展覽,她和同修的楊旭峰師兄全程投入,連孩子都只有交給老人照看,雖然每天都很累,但師姐說:“用簡單的心做複雜的事,雖然付出很多,但是從活動中學習到的環保理念和知識卻是值得的。”而通過承擔這次的活動的總召,也讓自己得到了成長,看到志工間不分彼此的無私付出,互相的補位而不是挑剔,默默奉獻而不是比較,師姐說:“感恩大家的支持,因為每一位家人的付出才成就了活動的圓滿。”當問到對將要來到了整整一周的展覽是否有信心時,師姐表示:只要學會縮小自己,以團隊的力量一定可以把這次的展覽做好。
平時負責靜思文物推廣的羅婉瑜師姐今年已經60歲了,身體很不好,當聽到昆明要進行大愛感恩科技展覽時,立即買了機票從臺灣飛過來,問道為什麼這樣行動迅速,師姐說:“感恩大愛感恩科技給靜思人文做推廣的展臺,這是菩薩招生的好機會。環保不但要力行在生活中,更要在心裡,只有減少物欲,清淨在源頭,才能真正的愛護到地球。”
這次的課程是展覽前培訓,也是一次環保的講座,來自臺灣志工的精彩講課深化了昆明家人的環保知識,也讓大家看到了環保已經刻不容緩,大家紛紛表示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最後在《充滿希望》這首歌曲中結束了課程,祝福明天的展覽順利圓滿。
人文真善美志工 樊芮冰 雲南省昆明市報導
週三, 14 六月 2017
眾志成城一條心 化作慈悲護大愛
- Article Details
春城無處不飛花,愛心連接你我他。6月的昆明天高氣爽、陽光明媚,2017年商洽會將於12至18號在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非常高興的是今年大愛感恩科技將參加這次的展出。聽到這個消息昆明志工都很欣喜,這是第一次大愛感恩科技到雲南來參展,擔心的是能否協助好此次的展覽,是否通過這次的活動帶動更多的人參與環保。接到消息互愛團隊立即進行了討論,經過幾次籌備會後確定了各視窗的功能幹事,志工們都踴躍的報名參加。6月10號下午20名志工齊聚這次的展覽場地,有的志工甚至從帶孫兒的繁忙中抽空趕來參加布展。
大愛感恩科技展臺位於11號臺灣展館內,臺灣館近幾年越來越成為熱門的展館,今年這裡將聚集臺灣本土創新含量較高的32個品牌77件產品。這次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帶來環保的綠色產品外,更希望的是向來參展的大眾傳遞慈悲科技、循環科技的理念,資訊部虞珊明師兄說到:“大愛感恩科技自2008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持著「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精神與責任,將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融入研發生產環保再生的產品,回收寶特瓶致成紡織品原料,已形成了賑災用品、生活用品的等幾大系列的商品,這樣做不只是因為愛護地球、減少資源耗損、落實回收再生、延長物命等環保理念,更期望啟發民眾落實環保愛地球,投入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行列中來”。
志工們分秒不空過利用展品還沒達到的時間圍著師兄積極的討教環保的相關知識,師兄講得深入淺出,志工聽得津津有味。有志工問道:以前只聽到大愛感恩在上海、廈門的等進行展覽,這次來到昆明真的好驚喜,現在不用到臺灣也可以買到大愛的產品了。師兄說:“昆明是非常美麗的城市,雖然不如大陸一線城市這樣發展,可是隨著城市化的進程,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也是必須面臨的問題,在會展中心旁的滇池邊也看到了很多垃圾。因此宣導環保的理念,讓來參展的人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從而參與環保甚至帶動環保,一直是大愛感恩的目的。”“我們不是來賣商品,我們是來推廣環保的” 初見面的緊張消失了,大家聽了都笑了起來。
這次商洽會展覽面積共17萬平方米,有17個大型展館,全球51個國家和地區特色產品參與展覽。截至開展前約4000餘家企業認購了展位,其中境外企業達到41.2%。由於安保設施嚴格,貨物不能進場,男眾金剛師兄們發揮大力士的風範,一趟趟的把物資運送進來,二十幾箱的物資堆成了小山。師姐們馬上打水的打水,擦拭的擦拭,拆包開箱,雖然展館面積有限,可是大家都井然有序,自動補位,哪裡需要就到哪裡,以前端著相機的真善美師兄這次承擔總務,清點起物資來一樣的嚴謹細緻。師姐不但細心更用心,把椅子縫隙的灰塵都擦拭乾淨。師兄們搬運完也跟著一起來盤點物資,貌似粗獷的師兄細心起來也不輸師姐。因為商品很多,有地志工不得不跪在地上的清點,兩位香積老菩薩為了展覽期間保證好志工們的飲食,提前來勘察現場,雖然眼睛老化,可是仍舊眯著眼一筆一筆的認真記錄。王興偉師兄平時承擔環保幹事,看到空出的紙箱現場就做起了環保,真正是力行環保,從我做起。很快雜亂的現場佈置整齊,物品妥當的安放。雖然每個人都滿頭大汗,和合互協的高效在短短兩小時就完成了佈置,看著整潔的場面大家舒心的笑了。
正當志工又熱又渴時生活師姐拿出了一盒盒點心和水果,山竹、荔枝、楊梅,每顆荔枝都剪去了枝條,清洗乾淨,慈濟大家庭就是這樣的溫馨和睦。
平時忙於帶孫兒不能脫身的汪沁江師姐也把握機緣來協助場地佈置,問道師姐怎樣兼顧家業與志業時,師姐說:“自種福田自得福緣。這次大愛同仁來昆明傳播環保理念,讓更多更多人瞭解環保,瞭解慈濟。慈委要帶頭讓更多的昆明志工愛上大愛產品愛上環保”,受證慈濟人的承擔與使命令人讚歎。
每天慈濟人和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都努力的向社會大眾及消費者推廣節能減碳與環保的理念。至2016年底,大愛感恩已經回收將近536,263,228支寶特瓶,減少約34,004,183公斤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691,740公升的石油開採,節省1,445,147,392公升的水資源,「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這是1990證嚴上人提出的呼籲,昆明慈濟人將謹記上人的的教導,更加努力的推廣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努力務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目前昆明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環保站、兩個社區環保點,每月固定的在蓮花池公園進行環保宣導。期待越來越多的人能參與環保,昆明的天永遠的藍,春城越來越美麗。
真善美志工 樊芮冰 雲南昆明報導
Read more眾志成城一條心 化作慈悲護大愛
- Article Details
春城無處不飛花,愛心連接你我他。6月的昆明天高氣爽、陽光明媚,2017年商洽會將於12至18號在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非常高興的是今年大愛感恩科技將參加這次的展出。聽到這個消息昆明志工都很欣喜,這是第一次大愛感恩科技到雲南來參展,擔心的是能否協助好此次的展覽,是否通過這次的活動帶動更多的人參與環保。接到消息互愛團隊立即進行了討論,經過幾次籌備會後確定了各視窗的功能幹事,志工們都踴躍的報名參加。6月10號下午20名志工齊聚這次的展覽場地,有的志工甚至從帶孫兒的繁忙中抽空趕來參加布展。
大愛感恩科技展臺位於11號臺灣展館內,臺灣館近幾年越來越成為熱門的展館,今年這裡將聚集臺灣本土創新含量較高的32個品牌77件產品。這次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帶來環保的綠色產品外,更希望的是向來參展的大眾傳遞慈悲科技、循環科技的理念,資訊部虞珊明師兄說到:“大愛感恩科技自2008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持著「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精神與責任,將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融入研發生產環保再生的產品,回收寶特瓶致成紡織品原料,已形成了賑災用品、生活用品的等幾大系列的商品,這樣做不只是因為愛護地球、減少資源耗損、落實回收再生、延長物命等環保理念,更期望啟發民眾落實環保愛地球,投入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行列中來”。
志工們分秒不空過利用展品還沒達到的時間圍著師兄積極的討教環保的相關知識,師兄講得深入淺出,志工聽得津津有味。有志工問道:以前只聽到大愛感恩在上海、廈門的等進行展覽,這次來到昆明真的好驚喜,現在不用到臺灣也可以買到大愛的產品了。師兄說:“昆明是非常美麗的城市,雖然不如大陸一線城市這樣發展,可是隨著城市化的進程,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也是必須面臨的問題,在會展中心旁的滇池邊也看到了很多垃圾。因此宣導環保的理念,讓來參展的人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從而參與環保甚至帶動環保,一直是大愛感恩的目的。”“我們不是來賣商品,我們是來推廣環保的” 初見面的緊張消失了,大家聽了都笑了起來。
這次商洽會展覽面積共17萬平方米,有17個大型展館,全球51個國家和地區特色產品參與展覽。截至開展前約4000餘家企業認購了展位,其中境外企業達到41.2%。由於安保設施嚴格,貨物不能進場,男眾金剛師兄們發揮大力士的風範,一趟趟的把物資運送進來,二十幾箱的物資堆成了小山。師姐們馬上打水的打水,擦拭的擦拭,拆包開箱,雖然展館面積有限,可是大家都井然有序,自動補位,哪裡需要就到哪裡,以前端著相機的真善美師兄這次承擔總務,清點起物資來一樣的嚴謹細緻。師姐不但細心更用心,把椅子縫隙的灰塵都擦拭乾淨。師兄們搬運完也跟著一起來盤點物資,貌似粗獷的師兄細心起來也不輸師姐。因為商品很多,有地志工不得不跪在地上的清點,兩位香積老菩薩為了展覽期間保證好志工們的飲食,提前來勘察現場,雖然眼睛老化,可是仍舊眯著眼一筆一筆的認真記錄。王興偉師兄平時承擔環保幹事,看到空出的紙箱現場就做起了環保,真正是力行環保,從我做起。很快雜亂的現場佈置整齊,物品妥當的安放。雖然每個人都滿頭大汗,和合互協的高效在短短兩小時就完成了佈置,看著整潔的場面大家舒心的笑了。
正當志工又熱又渴時生活師姐拿出了一盒盒點心和水果,山竹、荔枝、楊梅,每顆荔枝都剪去了枝條,清洗乾淨,慈濟大家庭就是這樣的溫馨和睦。
平時忙於帶孫兒不能脫身的汪沁江師姐也把握機緣來協助場地佈置,問道師姐怎樣兼顧家業與志業時,師姐說:“自種福田自得福緣。這次大愛同仁來昆明傳播環保理念,讓更多更多人瞭解環保,瞭解慈濟。慈委要帶頭讓更多的昆明志工愛上大愛產品愛上環保”,受證慈濟人的承擔與使命令人讚歎。
每天慈濟人和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都努力的向社會大眾及消費者推廣節能減碳與環保的理念。至2016年底,大愛感恩已經回收將近536,263,228支寶特瓶,減少約34,004,183公斤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691,740公升的石油開採,節省1,445,147,392公升的水資源,「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這是1990證嚴上人提出的呼籲,昆明慈濟人將謹記上人的的教導,更加努力的推廣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努力務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目前昆明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環保站、兩個社區環保點,每月固定的在蓮花池公園進行環保宣導。期待越來越多的人能參與環保,昆明的天永遠的藍,春城越來越美麗。
真善美志工 樊芮冰 雲南昆明報導
Read more週二, 13 六月 2017
資訊時代傳環保 大愛推廣無距離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與一般的產品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請購大愛感恩科技?而這些往往都是在第一線的推廣志工會遇到顧客最常的提問的問題,於11日上午來自台北板橋區近80位的人文推廣志工齊聚板橋靜思堂,展開一場人文推廣海外營隊培訓課程,課程內容豐富精彩,包含人文志業大愛電視台大愛之友、經典雜誌、靜思人文、大愛感恩科技等。大愛感恩科技於分享前,集合現場所有主管同仁先行上台與各位志工們表達深切的一鞠躬,感恩一直以來有各位家人的協助於社區推廣環保人文與大愛感恩,彼此一家親的表達感恩之意!
為什麼要請購大愛感恩科技?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暨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在分享的一開始,藉由一張參展時大德在請購環保產品的照片開始說起,大愛感恩科技的推廣重點不是在鼓勵消費,而是從有形的產品來改變人人無形的心念,進一步分享背後的環保教育意義與環保志工愛的故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致力於環保再生成紡織品的原料應用,將一般人所認為是廢棄的寶特瓶---化廢為寶,轉化成為多元且實用的綠色生活用品---城市礦產,也讓在場聆聽分享的推廣志工為之驚艷。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透過全台定期與不定期約20萬名的環保菩薩「彎腰做環保、挺腰說環保」,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核心價值的最佳精神與後盾。全職志工暨總經理李鼎銘師兄更提到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研發的宗旨究竟為的是什麼?答案永遠等於「愛」,每項的產品研發、設計、製造以「愛」為出發,愛心的循環從環保菩薩細心的分類、大愛感恩科技用心的研發/設計與合作夥伴全心投入於無私平台,正是體現「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愛心接力的串連也為地球減少垃圾量及碳排放,期許透過不斷的推廣,能留給後代子子孫孫清淨和諧的環境。
然而有這麼多好的理念,要如何能在緊湊的營隊中與海外家人推廣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師兄提供錦囊妙計分享給人文推廣志工,除了身體力行穿著環保配備之外,善用資訊時代下的媒體來推廣也是非常重要的,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師姊分享到,透過各大社群及影音平台,包括臉書、LINE@、微博、微信及行動APP等多方管道,就是希望擴大影響力,傳達更多環保教育理念,資訊時代傳環保,大愛感恩科技持續努力透過多元管道的經營,讓環保無國界、大愛無距離﹗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板橋區報導
Read more
資訊時代傳環保 大愛推廣無距離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與一般的產品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請購大愛感恩科技?而這些往往都是在第一線的推廣志工會遇到顧客最常的提問的問題,於11日上午來自台北板橋區近80位的人文推廣志工齊聚板橋靜思堂,展開一場人文推廣海外營隊培訓課程,課程內容豐富精彩,包含人文志業大愛電視台大愛之友、經典雜誌、靜思人文、大愛感恩科技等。大愛感恩科技於分享前,集合現場所有主管同仁先行上台與各位志工們表達深切的一鞠躬,感恩一直以來有各位家人的協助於社區推廣環保人文與大愛感恩,彼此一家親的表達感恩之意!
為什麼要請購大愛感恩科技?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暨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在分享的一開始,藉由一張參展時大德在請購環保產品的照片開始說起,大愛感恩科技的推廣重點不是在鼓勵消費,而是從有形的產品來改變人人無形的心念,進一步分享背後的環保教育意義與環保志工愛的故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致力於環保再生成紡織品的原料應用,將一般人所認為是廢棄的寶特瓶---化廢為寶,轉化成為多元且實用的綠色生活用品---城市礦產,也讓在場聆聽分享的推廣志工為之驚艷。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透過全台定期與不定期約20萬名的環保菩薩「彎腰做環保、挺腰說環保」,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核心價值的最佳精神與後盾。全職志工暨總經理李鼎銘師兄更提到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研發的宗旨究竟為的是什麼?答案永遠等於「愛」,每項的產品研發、設計、製造以「愛」為出發,愛心的循環從環保菩薩細心的分類、大愛感恩科技用心的研發/設計與合作夥伴全心投入於無私平台,正是體現「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愛心接力的串連也為地球減少垃圾量及碳排放,期許透過不斷的推廣,能留給後代子子孫孫清淨和諧的環境。
然而有這麼多好的理念,要如何能在緊湊的營隊中與海外家人推廣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師兄提供錦囊妙計分享給人文推廣志工,除了身體力行穿著環保配備之外,善用資訊時代下的媒體來推廣也是非常重要的,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組長林慧萍師姊分享到,透過各大社群及影音平台,包括臉書、LINE@、微博、微信及行動APP等多方管道,就是希望擴大影響力,傳達更多環保教育理念,資訊時代傳環保,大愛感恩科技持續努力透過多元管道的經營,讓環保無國界、大愛無距離﹗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 台北市板橋區報導
Read more
共創心機遇 共謀心發展
- Article Details
6月12日上午10點,「2017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會」在雲南昆明市滇池國際會展中心第七號展覽館拉開序幕,本次展會以「共創新機遇,共謀新發展」為主題,共有4000餘家企業參展,境外企業占比達41.2%。其中,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馬爾地夫及阿富汗)、東南亞11國(越、寮、柬、泰、緬、馬、菲、汶萊、新加坡、印尼、東帝汶)悉數參展,大陸20個省(區、市)參展。大愛感恩科技與180家台灣廠商於11點,在第十一號展覽館,由外貿協會行銷處陳英顯處長主持台灣館開幕儀式。
雲南地處中國、東南亞和南亞經濟圈三者交錯之樞紐和門戶的區位優勢,運用商洽會與商品展覽方式,推動中國與南亞、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合作洽談,推動貿易溝通。以經濟與商業拓展為主。經驗告訴我們,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往往伴隨了環境的犧牲,在中國除了空氣霧霾問題備受國際關注,水資源汙染狀況嚴峻,垃圾步步逼近城市圈,如毒水般滲透進城市人的生活。中國目前有223個垃圾焚燒廠,由於尚未作好垃圾分類,預估到2020年,焚燒廠數量將會成倍數增加。然而高溫焚化易出現劇毒物戴奧辛(大陸稱二惡英),分類回收垃圾是最好的處理方法,既節省資源,又環保。因此在開幕首日,當許多媒體問到大愛感恩科技參展目的時,展覽團隊虞珊明均回答:我們主要不是銷售,我們是希望帶動這個展覽眾多觀展會眾,要有資源分類的觀念與實際做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參加昆明或慈濟在其他地方聯絡處的活動。
常麗嬌,本來只想看錢包,後來聽了陳麗琴師姊介紹慈悲科技產品故事,最後坐下來聽段懿容師姊説明慈濟在昆明活動內容,常麗嬌因有所考量沒有留下個人聯絡電話,但記下聯絡處聯絡資訊,答應日後能撥空參加。師兄也不遑多讓,韓黎師兄對著往來觀眾說道:我身上衣服就是雪碧瓶子做的。冰涼舒服!去年回花蓮,上人看了他們這一批志工穿著綠色大愛衫,就説:還在穿polo衫啊?!意思是勉勵大家趕快參加志工培訓。韓黎看到人模身上的西裝説:我還要兩年才穿得到。
真善美影視李國淸,碰到一群昆明理工大學的學生志願者,除了介紹環保製品,很開心的說我們也有適合大學生的活動,希望大家一起來參加。全中國56個民族,雲南除了漢族,就有25個少數民族。李國清師兄説他是少數民族,他這族叫做:水又族。楊金喜師姊逢人介紹大愛感恩慈悲科技,一直讚歎:上人好有遠見,環保可以做這麼多東西。楊金喜師姊蕁痲疹剛治癒,馬上出來承擔推廣。她說要把握每一個能付出的機會,造福修慧。
與商洽會主題一致,我們希望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將清淨在源頭的理念告訴大家,與大家共創「心」機遇,共謀「心」發展,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雲南昆明市報導
Read more共創心機遇 共謀心發展
- Article Details
6月12日上午10點,「2017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會」在雲南昆明市滇池國際會展中心第七號展覽館拉開序幕,本次展會以「共創新機遇,共謀新發展」為主題,共有4000餘家企業參展,境外企業占比達41.2%。其中,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馬爾地夫及阿富汗)、東南亞11國(越、寮、柬、泰、緬、馬、菲、汶萊、新加坡、印尼、東帝汶)悉數參展,大陸20個省(區、市)參展。大愛感恩科技與180家台灣廠商於11點,在第十一號展覽館,由外貿協會行銷處陳英顯處長主持台灣館開幕儀式。
雲南地處中國、東南亞和南亞經濟圈三者交錯之樞紐和門戶的區位優勢,運用商洽會與商品展覽方式,推動中國與南亞、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合作洽談,推動貿易溝通。以經濟與商業拓展為主。經驗告訴我們,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往往伴隨了環境的犧牲,在中國除了空氣霧霾問題備受國際關注,水資源汙染狀況嚴峻,垃圾步步逼近城市圈,如毒水般滲透進城市人的生活。中國目前有223個垃圾焚燒廠,由於尚未作好垃圾分類,預估到2020年,焚燒廠數量將會成倍數增加。然而高溫焚化易出現劇毒物戴奧辛(大陸稱二惡英),分類回收垃圾是最好的處理方法,既節省資源,又環保。因此在開幕首日,當許多媒體問到大愛感恩科技參展目的時,展覽團隊虞珊明均回答:我們主要不是銷售,我們是希望帶動這個展覽眾多觀展會眾,要有資源分類的觀念與實際做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參加昆明或慈濟在其他地方聯絡處的活動。
常麗嬌,本來只想看錢包,後來聽了陳麗琴師姊介紹慈悲科技產品故事,最後坐下來聽段懿容師姊説明慈濟在昆明活動內容,常麗嬌因有所考量沒有留下個人聯絡電話,但記下聯絡處聯絡資訊,答應日後能撥空參加。師兄也不遑多讓,韓黎師兄對著往來觀眾說道:我身上衣服就是雪碧瓶子做的。冰涼舒服!去年回花蓮,上人看了他們這一批志工穿著綠色大愛衫,就説:還在穿polo衫啊?!意思是勉勵大家趕快參加志工培訓。韓黎看到人模身上的西裝説:我還要兩年才穿得到。
真善美影視李國淸,碰到一群昆明理工大學的學生志願者,除了介紹環保製品,很開心的說我們也有適合大學生的活動,希望大家一起來參加。全中國56個民族,雲南除了漢族,就有25個少數民族。李國清師兄説他是少數民族,他這族叫做:水又族。楊金喜師姊逢人介紹大愛感恩慈悲科技,一直讚歎:上人好有遠見,環保可以做這麼多東西。楊金喜師姊蕁痲疹剛治癒,馬上出來承擔推廣。她說要把握每一個能付出的機會,造福修慧。
與商洽會主題一致,我們希望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將清淨在源頭的理念告訴大家,與大家共創「心」機遇,共謀「心」發展,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雲南昆明市報導
Read more週一, 12 六月 2017
做好環保得獎勵 來台學習再努力
- Article Details
今日(6/9),香港浸會大學師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此次來台,除了為表揚學生在校做環保的努力而安排旅程之外,更要來向台灣學習,藉這趟來台旅程發揮旅行的價值,讓學生在輕鬆之下學習與收穫。
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學碩士課程主任 鍾姍姍助理教授表示:「在過去一年,這群學生,是在校內做環保志工,做的出色的一群,我們就獎勵這趟旅程,並讓他們到這來做學習,而慈濟它是跟一般佛教組織不一樣的,沒有一個是把愛人和愛地球結合的,慈濟是唯一可以做的到,且它做得很細,設想得很周到,對地球愛得行動發揮最好。」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經營規劃室楊竣翔分享,讓這群來自香港的學生了解慈悲科技,分享著慈濟的點點滴滴,跟著慈善腳步,看見全台環保菩薩默默付出的力量,看寶特瓶回收後如何成為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了解如能多一分惜福心,就能再造福的價值觀。
香港浸會大學 溫曉琪同學說道:「今天在這裡學了好多,之前知道寶特瓶可以做毛毯和衣服,但不知道還可以做出其他產品,感覺這些東西很好,希望以後更多人能用這些環保產品。」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 何妍頡同學:「將科技和環保很好用在一起,也讓受災和救災的人民,能得到很好的照顧,所以我非常喜歡這科技(慈悲科技)!」
這趟旅程是鼓勵學生,平時在校所做的環保努力之外,相信透過來大愛感恩科技,更能了解資源回收的妙用,看見回收之後,後續的成果是眾人皆知,更是展現台灣環保軟實力,誠如靜思語所言,「垃圾其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更是將資源視為城市礦產、化廢為寶,期待學子們能體會回收好、不用更好的環保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做好環保得獎勵 來台學習再努力
- Article Details
今日(6/9),香港浸會大學師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此次來台,除了為表揚學生在校做環保的努力而安排旅程之外,更要來向台灣學習,藉這趟來台旅程發揮旅行的價值,讓學生在輕鬆之下學習與收穫。
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學碩士課程主任 鍾姍姍助理教授表示:「在過去一年,這群學生,是在校內做環保志工,做的出色的一群,我們就獎勵這趟旅程,並讓他們到這來做學習,而慈濟它是跟一般佛教組織不一樣的,沒有一個是把愛人和愛地球結合的,慈濟是唯一可以做的到,且它做得很細,設想得很周到,對地球愛得行動發揮最好。」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經營規劃室楊竣翔分享,讓這群來自香港的學生了解慈悲科技,分享著慈濟的點點滴滴,跟著慈善腳步,看見全台環保菩薩默默付出的力量,看寶特瓶回收後如何成為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了解如能多一分惜福心,就能再造福的價值觀。
香港浸會大學 溫曉琪同學說道:「今天在這裡學了好多,之前知道寶特瓶可以做毛毯和衣服,但不知道還可以做出其他產品,感覺這些東西很好,希望以後更多人能用這些環保產品。」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 何妍頡同學:「將科技和環保很好用在一起,也讓受災和救災的人民,能得到很好的照顧,所以我非常喜歡這科技(慈悲科技)!」
這趟旅程是鼓勵學生,平時在校所做的環保努力之外,相信透過來大愛感恩科技,更能了解資源回收的妙用,看見回收之後,後續的成果是眾人皆知,更是展現台灣環保軟實力,誠如靜思語所言,「垃圾其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更是將資源視為城市礦產、化廢為寶,期待學子們能體會回收好、不用更好的環保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用愛讓心發揮 身體力行把愛做大
- Article Details
六月七日一早即在東區會所舉辦的四合一幹部營隊,經過一上午精彩分享後,輾轉時間來到午後四點,即將做分享的是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的李鼎銘師兄。
從上午林育帆師兄、林勝勝師姊以及潘廖葉師姊分享人生點滴,傳達著勵志人生要「克服難」、扭轉心念「不被難克服」的心靈洗滌之旅,緊接著大愛感恩科技 李鼎銘師兄講述著大愛感恩科技的一切根本-「惜福」精神。
一開始李鼎銘師兄分享,中國太陽能之父皇明科技 黃鳴董事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之後,有感而發以六字詮釋大愛感恩科技,「就是這六個字『大愛、感恩、科技』,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裡頭有人文。」
能回饋社會,同時兼顧環保的商品,更是慈濟行善造福的「心品」,李鼎銘師兄分享大愛感恩,如何讓這件環保服裝達到菩薩招生與廣行恆持之精神:「告訴他們身上所穿是寳特瓶所做,會眾在不可思議好奇心之下,就可以接引進來了解慈濟所做以及這件衣服是老菩薩一點一滴得惜福精神。」
要身體力行,把環保和愛穿在身上,在慈濟世界裡各個是典範,人人努力追求人生真理,行善造福,大愛感恩科技相信:「你我都可以做超人,如同穿著超人般,穿出端裝精神,是平時上班可以穿著,救苦難時也可著裝的科技產品。」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東區會所報導
Read more
用愛讓心發揮 身體力行把愛做大
- Article Details
六月七日一早即在東區會所舉辦的四合一幹部營隊,經過一上午精彩分享後,輾轉時間來到午後四點,即將做分享的是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的李鼎銘師兄。
從上午林育帆師兄、林勝勝師姊以及潘廖葉師姊分享人生點滴,傳達著勵志人生要「克服難」、扭轉心念「不被難克服」的心靈洗滌之旅,緊接著大愛感恩科技 李鼎銘師兄講述著大愛感恩科技的一切根本-「惜福」精神。
一開始李鼎銘師兄分享,中國太陽能之父皇明科技 黃鳴董事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之後,有感而發以六字詮釋大愛感恩科技,「就是這六個字『大愛、感恩、科技』,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裡頭有人文。」
能回饋社會,同時兼顧環保的商品,更是慈濟行善造福的「心品」,李鼎銘師兄分享大愛感恩,如何讓這件環保服裝達到菩薩招生與廣行恆持之精神:「告訴他們身上所穿是寳特瓶所做,會眾在不可思議好奇心之下,就可以接引進來了解慈濟所做以及這件衣服是老菩薩一點一滴得惜福精神。」
要身體力行,把環保和愛穿在身上,在慈濟世界裡各個是典範,人人努力追求人生真理,行善造福,大愛感恩科技相信:「你我都可以做超人,如同穿著超人般,穿出端裝精神,是平時上班可以穿著,救苦難時也可著裝的科技產品。」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東區會所報導
Read more
週日, 11 六月 2017
2017,06/18 明尼蘇達CleanMed-Dr. Ted Shieh參訪
- Article Details
【對象】明尼蘇達CleanMed-Dr. Ted Shieh參訪
【時間】2017年06月18日(日)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海外精進研習營 環保把愛帶回去
- Article Details
今日(6/7),海外四合一精進研習營報到日,將近三分之一、超過260多位從海外遠道而來、提早抵達台灣的學員,在等待返回花蓮火車的空檔,分秒不空過,齊聚位於松山火車站旁之慈濟東區聯絡處精進,從「我的名字叫勇敢、生命圓舞曲、師徒之間」到大愛感恩科技「無私大愛話感恩」,要將課堂精彩分享,化感動為行動,更化知識為力量,從心靈環保到生活環保,也要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心品」,把福與愛帶回家。
正如慈濟志工 陳乃裕師兄曾經在環保種子師親培訓活動中所言:「大愛感恩科技這麼具體的、這麼事實的東西,我們要讓更多人感受、觸摸,接觸得到。」課還沒開始,李東軻即請購了防穿刺鞋,為了日後要踏遍需要幫助的地方、能更能安心助人,李東軻師兄表示:「平時也會去做些訪視,到農村以及許多偏遠地區,有些地理位置都不是太好,那這個鞋可以防穿刺,也比較環保,很感恩!」
來自四川的顧芳師姊,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學員袋,分享從上堂課中體會到的心得:「剛剛我聽到「我的名字叫勇敢」莊秀裡、林育帆一家遇到的挫折和困難,因為心是向上的,所以心是美好的,忽然發現我自己是何等的幸福,我擁有的太多了,所以說我應該知足,在生活當中也好、工作當中也好,遇到的困難一切一切都是這樣的微不足道。」
請購環保心同時,想到孩子教育問題,來自寧波的戚葳師姊:「選了這個包包,它是我們環保菩薩回收的寶特瓶、可以再利用的資源,正如證嚴上人說,這世上是沒有垃圾的,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我們要支持環保,也要把這麼好的產品,推向需要的人,也讓我們孩子從小樹立環保救地球的心念。」
不忘呼籲環保人人有責,來自遼寧瀋陽的 王麗麗師姊說道:「愛護地球我們人人有責,我覺得我早在2008年在大陸的中央電視台新聞就聽過大愛感恩科技,我很感動,所以這次來台灣培訓我願意請購許多大愛感恩科技產品。」
同樣來自遼寧瀋陽黃靜師姊:「買了行旅箱,希望在慈濟的道路上更加精進,因為慈濟做環保,環保也應從每人人做起,我們做為慈濟志工,除了護持我們自己的家,我們也給社會一個善理念,愛的種子,人人環保讓社會更好。」
不只是學員們愛用大愛感恩科技心品,同時課堂講師也是愛用者,正如林育帆在分享中說道:「我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的愛用者,衣服很好穿,而我們做環保的,就穿環保,同時這裡面也有很多愛心在裡頭。」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信義區報導
Read more
海外精進研習營 環保把愛帶回去
- Article Details
今日(6/7),海外四合一精進研習營報到日,將近三分之一、超過260多位從海外遠道而來、提早抵達台灣的學員,在等待返回花蓮火車的空檔,分秒不空過,齊聚位於松山火車站旁之慈濟東區聯絡處精進,從「我的名字叫勇敢、生命圓舞曲、師徒之間」到大愛感恩科技「無私大愛話感恩」,要將課堂精彩分享,化感動為行動,更化知識為力量,從心靈環保到生活環保,也要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心品」,把福與愛帶回家。
正如慈濟志工 陳乃裕師兄曾經在環保種子師親培訓活動中所言:「大愛感恩科技這麼具體的、這麼事實的東西,我們要讓更多人感受、觸摸,接觸得到。」課還沒開始,李東軻即請購了防穿刺鞋,為了日後要踏遍需要幫助的地方、能更能安心助人,李東軻師兄表示:「平時也會去做些訪視,到農村以及許多偏遠地區,有些地理位置都不是太好,那這個鞋可以防穿刺,也比較環保,很感恩!」
來自四川的顧芳師姊,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學員袋,分享從上堂課中體會到的心得:「剛剛我聽到「我的名字叫勇敢」莊秀裡、林育帆一家遇到的挫折和困難,因為心是向上的,所以心是美好的,忽然發現我自己是何等的幸福,我擁有的太多了,所以說我應該知足,在生活當中也好、工作當中也好,遇到的困難一切一切都是這樣的微不足道。」
請購環保心同時,想到孩子教育問題,來自寧波的戚葳師姊:「選了這個包包,它是我們環保菩薩回收的寶特瓶、可以再利用的資源,正如證嚴上人說,這世上是沒有垃圾的,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我們要支持環保,也要把這麼好的產品,推向需要的人,也讓我們孩子從小樹立環保救地球的心念。」
不忘呼籲環保人人有責,來自遼寧瀋陽的 王麗麗師姊說道:「愛護地球我們人人有責,我覺得我早在2008年在大陸的中央電視台新聞就聽過大愛感恩科技,我很感動,所以這次來台灣培訓我願意請購許多大愛感恩科技產品。」
同樣來自遼寧瀋陽黃靜師姊:「買了行旅箱,希望在慈濟的道路上更加精進,因為慈濟做環保,環保也應從每人人做起,我們做為慈濟志工,除了護持我們自己的家,我們也給社會一個善理念,愛的種子,人人環保讓社會更好。」
不只是學員們愛用大愛感恩科技心品,同時課堂講師也是愛用者,正如林育帆在分享中說道:「我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的愛用者,衣服很好穿,而我們做環保的,就穿環保,同時這裡面也有很多愛心在裡頭。」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信義區報導
Read more
週六, 10 六月 2017
神奇「衣」護耐抗污 環保淨心志合一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神奇系列」-因質料舒適又具有防潑水、防汙等特性,災難現場的泥濘、用餐時的湯汁、咖啡打翻濺上等等,這些屬於一般生活上的髒汙問題,布面只要經過簡單的清洗,就能依然如新,與其他衣褲相較下好清洗且實用,使得在慈濟口耳相傳,廣為人知,也因常隨慈濟人走過賑災、走訪偏鄉等環境惡劣任務,素有「神奇」的稱號。
除了神奇白褲/藍褲因而聞名,另有防穿刺白鞋/太陽能LED帽等產品,都是使用神奇環保布料, 除了吸濕/排汗/快乾/較不易皺且具有抗紫外線/易除臭/易去汙/較不透光等機能,又因為加入彈性纖維 讓平時在志工服務時方便活動穿著。
因此護理人員擁有一套乾淨、好清洗的衣物更是重要,由神奇布料所做的護士服、護士帽應運而生。(台中慈院、蘇州健檢中心醫護同仁,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大學護理系學生,都選用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環保護士服)
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衣服的「服」同音「福」氣的福,穿衣既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
能穿對自己的祝福,與對病人的尊重,一身整齊乾淨的護士服,更可以讓病人心情得到些許安撫作用與信任,正如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源頭【草根小語】環保菩薩教會我們的事中,屏東環保菩薩 鄭美人師姊,說道:「其實順境也是一種考驗喔!要考驗你在順境中有沒有同樣精進。」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守護生命的白衣大使,無論在順逆境,都能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職志合一。
大愛感恩科技報導
Read more神奇「衣」護耐抗污 環保淨心志合一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神奇系列」-因質料舒適又具有防潑水、防汙等特性,災難現場的泥濘、用餐時的湯汁、咖啡打翻濺上等等,這些屬於一般生活上的髒汙問題,布面只要經過簡單的清洗,就能依然如新,與其他衣褲相較下好清洗且實用,使得在慈濟口耳相傳,廣為人知,也因常隨慈濟人走過賑災、走訪偏鄉等環境惡劣任務,素有「神奇」的稱號。
除了神奇白褲/藍褲因而聞名,另有防穿刺白鞋/太陽能LED帽等產品,都是使用神奇環保布料, 除了吸濕/排汗/快乾/較不易皺且具有抗紫外線/易除臭/易去汙/較不透光等機能,又因為加入彈性纖維 讓平時在志工服務時方便活動穿著。
因此護理人員擁有一套乾淨、好清洗的衣物更是重要,由神奇布料所做的護士服、護士帽應運而生。(台中慈院、蘇州健檢中心醫護同仁,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大學護理系學生,都選用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環保護士服)
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衣服的「服」同音「福」氣的福,穿衣既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
能穿對自己的祝福,與對病人的尊重,一身整齊乾淨的護士服,更可以讓病人心情得到些許安撫作用與信任,正如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源頭【草根小語】環保菩薩教會我們的事中,屏東環保菩薩 鄭美人師姊,說道:「其實順境也是一種考驗喔!要考驗你在順境中有沒有同樣精進。」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守護生命的白衣大使,無論在順逆境,都能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職志合一。
大愛感恩科技報導
Read more週五, 09 六月 2017
人醫守護社區愛 環保力行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大廳已經是臺中慈院最寬敞的室內區域,然而滿滿志工隊伍,貫穿南北兩端的走道與二樓迴廊也是滿滿人群,甚至大廳外也還有排隊的隊伍。超過兩百人的醫院同仁「蘋果綠」團隊,霎時變成「灰藍叢中一點綠」。當近三千人隊伍齊唱「靜寂清澄」時,沈靜的力量形成一股撼動人心的能量。「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每當有院區內或關懷戶環境打掃志工服務的活動,院長、院部主管總是帶領同仁的「蘋果綠」團隊參與,最主要的是這件綠色大愛衫意義非凡,有著幾萬名環保菩薩的愛心與祝福,更重要的是希望同仁們能效法環保菩薩為大地奉獻的精神。不單是台中慈院,嘉義大林慈院也是懷著同樣的感恩心,每當與遠道而來交流醫術醫技的友人們見面,總不忘適時地穿上綠白淨心這件象徵清淨無染的大愛衫,分享醫人醫病醫心的法喜。
『大愛衫』是名符其實充滿大愛的衣衫,白色大愛衫『無染潔淨』、綠色大愛衫『自然清新』,慈院同仁穿上『它』,就是在傳承大愛,體悟把握當下、精進付出,發揮生命大愛良能。感恩環保人間菩薩,分秒不空過。這件大愛衫更有「修賢」的人文內涵,轉「休閒」為「修賢」、化「小愛」為「大愛」。於志工服務時穿著,意謂在生活中要時時修養賢德,在分秒中不斷付出;於假日穿著時,寓意用「度」假、與「修」假,取代「休假」,「度」假即利用時間來度化、接引人間菩薩。
大愛感恩『服儀人文』之美,行住坐臥中不離修養賢德。「穿衣有道,持守禮儀、端莊高雅、簡約樸素、環保清淨,且富含人文之美」。同時,環境保育觀念已經是全球關注的議題,也是全人類應該要盡力維護的,善用有限的資源,在物欲橫流的環境中,更顯「出泥不染塵、化濁為清流。」人人建立「降低物欲、提升愛心」,讓天下災難減低,人禍造成的災消弭,護地球,用大愛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人醫守護社區愛 環保力行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大廳已經是臺中慈院最寬敞的室內區域,然而滿滿志工隊伍,貫穿南北兩端的走道與二樓迴廊也是滿滿人群,甚至大廳外也還有排隊的隊伍。超過兩百人的醫院同仁「蘋果綠」團隊,霎時變成「灰藍叢中一點綠」。當近三千人隊伍齊唱「靜寂清澄」時,沈靜的力量形成一股撼動人心的能量。「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每當有院區內或關懷戶環境打掃志工服務的活動,院長、院部主管總是帶領同仁的「蘋果綠」團隊參與,最主要的是這件綠色大愛衫意義非凡,有著幾萬名環保菩薩的愛心與祝福,更重要的是希望同仁們能效法環保菩薩為大地奉獻的精神。不單是台中慈院,嘉義大林慈院也是懷著同樣的感恩心,每當與遠道而來交流醫術醫技的友人們見面,總不忘適時地穿上綠白淨心這件象徵清淨無染的大愛衫,分享醫人醫病醫心的法喜。
『大愛衫』是名符其實充滿大愛的衣衫,白色大愛衫『無染潔淨』、綠色大愛衫『自然清新』,慈院同仁穿上『它』,就是在傳承大愛,體悟把握當下、精進付出,發揮生命大愛良能。感恩環保人間菩薩,分秒不空過。這件大愛衫更有「修賢」的人文內涵,轉「休閒」為「修賢」、化「小愛」為「大愛」。於志工服務時穿著,意謂在生活中要時時修養賢德,在分秒中不斷付出;於假日穿著時,寓意用「度」假、與「修」假,取代「休假」,「度」假即利用時間來度化、接引人間菩薩。
大愛感恩『服儀人文』之美,行住坐臥中不離修養賢德。「穿衣有道,持守禮儀、端莊高雅、簡約樸素、環保清淨,且富含人文之美」。同時,環境保育觀念已經是全球關注的議題,也是全人類應該要盡力維護的,善用有限的資源,在物欲橫流的環境中,更顯「出泥不染塵、化濁為清流。」人人建立「降低物欲、提升愛心」,讓天下災難減低,人禍造成的災消弭,護地球,用大愛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週四, 08 六月 2017
慈科大、文化兩校學子 體驗慈悲與大愛
- Article Details
「哇!」、「咦?!」、「喔!」這些驚嘆,來自於6月7日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慈濟科技大學與文化大學的同學們,如實地反應出大部分訪客第一次觸碰到大愛感恩研發的防割手套時的驚呼。這個擁有果凍般外表與觸感的防割手套隸屬大愛感恩慈悲科技產品系列之一,研發的因緣來自一念不捨賑災菩薩,或每天回收物資的環保菩薩因工作時割傷、刺傷雙手,希望結合科技與環保的本質,保護這些人間菩薩的安全。
「分享的一開始,先讓大家看一個與大愛感恩科技『完全沒有關係』的影片。」一個無俚頭的開頭,一段阿聯酋航空環保毛毯的影片,讓學子們滿心問號,卻也感到新鮮不已。「這是阿聯酋航空今年(2017)的環保新政策,很開心這樣的豪華航空企業也開始注重環保。然而我們的第一條環保毛毯始於2006,至今已超過十年,並從一開始就是為了發放給受災後所需要的人。」大愛感恩同仁接續分享,並請同學發揮想像力,想像自己家裡受災,家園、家人,一夕之間瓦解。「這時,來了一群不認識的人,穿著制服,雙手奉上毛毯等物資,九十度鞠躬的尊重。你們心中所想像的感覺,就是從2006年至今,近100萬災民真實的感受。」生活在平安的年輕學子,頓時間安靜了下來,彷彿用心思考著、在心中體驗著,並從臉上表情,看見了他們的感動。
「這次來又看到更多新的產品了!這樣真好,與各志業體(醫療)都可以有所合作與發揮。」這次帶學生前來參訪的慈濟科技大學陳皇燁老師,本身已拜訪過大愛感恩科技數次,但每次來,都還是抱著新鮮的心情。大愛感恩科技日日精進,年年都有新的產品。如同公司理念並非賺錢而成立,這些環保產品的研發也並非為了銷售,而是看到各類需求。如同慈悲科技系列,為了提供賑災第一線志工安全與便利,研發出各式各樣輔助的環保產品,更能在COP22等國際場合展現,讓世界看到台灣在環保領域上的「共知、共識、與共行」,並帶頭呼籲,期待世界各國一起「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內湖報導
慈科大、文化兩校學子 體驗慈悲與大愛
- Article Details
「哇!」、「咦?!」、「喔!」這些驚嘆,來自於6月7日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慈濟科技大學與文化大學的同學們,如實地反應出大部分訪客第一次觸碰到大愛感恩研發的防割手套時的驚呼。這個擁有果凍般外表與觸感的防割手套隸屬大愛感恩慈悲科技產品系列之一,研發的因緣來自一念不捨賑災菩薩,或每天回收物資的環保菩薩因工作時割傷、刺傷雙手,希望結合科技與環保的本質,保護這些人間菩薩的安全。
「分享的一開始,先讓大家看一個與大愛感恩科技『完全沒有關係』的影片。」一個無俚頭的開頭,一段阿聯酋航空環保毛毯的影片,讓學子們滿心問號,卻也感到新鮮不已。「這是阿聯酋航空今年(2017)的環保新政策,很開心這樣的豪華航空企業也開始注重環保。然而我們的第一條環保毛毯始於2006,至今已超過十年,並從一開始就是為了發放給受災後所需要的人。」大愛感恩同仁接續分享,並請同學發揮想像力,想像自己家裡受災,家園、家人,一夕之間瓦解。「這時,來了一群不認識的人,穿著制服,雙手奉上毛毯等物資,九十度鞠躬的尊重。你們心中所想像的感覺,就是從2006年至今,近100萬災民真實的感受。」生活在平安的年輕學子,頓時間安靜了下來,彷彿用心思考著、在心中體驗著,並從臉上表情,看見了他們的感動。
「這次來又看到更多新的產品了!這樣真好,與各志業體(醫療)都可以有所合作與發揮。」這次帶學生前來參訪的慈濟科技大學陳皇燁老師,本身已拜訪過大愛感恩科技數次,但每次來,都還是抱著新鮮的心情。大愛感恩科技日日精進,年年都有新的產品。如同公司理念並非賺錢而成立,這些環保產品的研發也並非為了銷售,而是看到各類需求。如同慈悲科技系列,為了提供賑災第一線志工安全與便利,研發出各式各樣輔助的環保產品,更能在COP22等國際場合展現,讓世界看到台灣在環保領域上的「共知、共識、與共行」,並帶頭呼籲,期待世界各國一起「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內湖報導
週三, 07 六月 2017
動手環保惜資源 清淨源頭好處理
- Article Details
位在臺北市華翠橋下的中正萬華環保教育站,當區慈濟人總會來到這裡,參與社區回收,將社會大眾所丟棄的資源,裡頭有過剩、浪費、需回收的,甚至是全新的物品,這些社會上的資源,正是21世紀的「城市礦產」。
在環保站裡,成堆的物品,一籃一籃的寶特瓶、一疊疊的書本紙張、一袋一袋混著的塑膠瓶罐,以及看似連碰都沒碰,未拆開的商品,當然也可以見到連同吃剩食物也來到環保站裡頭,但環保菩薩只能摀住鼻子-「幫你把回收做好!」
誠如靜思語所言:「丟者消福,拾者惜福」,來到環保站,一切都需從珍惜資源,視資源為寳開始。 證嚴法師慈示,「環保站如道場,是修行的地方」,在環保站裡可以看到兩點:一、環保菩薩總是帶著一顆惜福的心,無私付出一點一些的愛護地球;二、環保站並非制式的勞動回收,而是有心的參與其中。
若非為了疼惜地球,ㄧ不小心在回收的過程中,產生割傷等情形時,環保菩薩總是笑笑的擦個藥,繼續開心的做手邊工作,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許育仁分享參與心得:「此次專心的在寶特瓶區剪瓶環瓶蓋,看見ㄧ籃籃的寶特瓶,每個拿到手上的寶特瓶,可以藉著瓶身外表使用情形,知道這支可能是在街坊地上環保菩薩撿的、這支可能是放太久吃一半就丟棄的等等,看到這些會令人想得更多,如不回收回來環境會到處是垃圾,也還有食物的浪費問題。」
體會到惜福拾福的重要性,大愛感恩科技也在臉書粉絲團上分享:「資源回收,若要讓資源變成寶,就要將用完東西處理乾淨一點,清淨就會好處理一些,惜福心,多一點,貪瞋癡,就會少一些,一點一些,疼惜地球就會到永遠。」
環保是需要人人的同時參與,一起行動的,環保站是人人能一起參與惜福的道場。
大愛感恩科技 萬華報導
動手環保惜資源 清淨源頭好處理
- Article Details
位在臺北市華翠橋下的中正萬華環保教育站,當區慈濟人總會來到這裡,參與社區回收,將社會大眾所丟棄的資源,裡頭有過剩、浪費、需回收的,甚至是全新的物品,這些社會上的資源,正是21世紀的「城市礦產」。
在環保站裡,成堆的物品,一籃一籃的寶特瓶、一疊疊的書本紙張、一袋一袋混著的塑膠瓶罐,以及看似連碰都沒碰,未拆開的商品,當然也可以見到連同吃剩食物也來到環保站裡頭,但環保菩薩只能摀住鼻子-「幫你把回收做好!」
誠如靜思語所言:「丟者消福,拾者惜福」,來到環保站,一切都需從珍惜資源,視資源為寳開始。 證嚴法師慈示,「環保站如道場,是修行的地方」,在環保站裡可以看到兩點:一、環保菩薩總是帶著一顆惜福的心,無私付出一點一些的愛護地球;二、環保站並非制式的勞動回收,而是有心的參與其中。
若非為了疼惜地球,ㄧ不小心在回收的過程中,產生割傷等情形時,環保菩薩總是笑笑的擦個藥,繼續開心的做手邊工作,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許育仁分享參與心得:「此次專心的在寶特瓶區剪瓶環瓶蓋,看見ㄧ籃籃的寶特瓶,每個拿到手上的寶特瓶,可以藉著瓶身外表使用情形,知道這支可能是在街坊地上環保菩薩撿的、這支可能是放太久吃一半就丟棄的等等,看到這些會令人想得更多,如不回收回來環境會到處是垃圾,也還有食物的浪費問題。」
體會到惜福拾福的重要性,大愛感恩科技也在臉書粉絲團上分享:「資源回收,若要讓資源變成寶,就要將用完東西處理乾淨一點,清淨就會好處理一些,惜福心,多一點,貪瞋癡,就會少一些,一點一些,疼惜地球就會到永遠。」
環保是需要人人的同時參與,一起行動的,環保站是人人能一起參與惜福的道場。
大愛感恩科技 萬華報導
週二, 06 六月 2017
滾動大愛傳人文 慈悲喜捨菩提心
- Article Details
「嚴而不苛、威而不猛」是慈籃家族板橋組召集人 - 呂福堯師兄多年來,帶動慈籃青少年與小朋友們打籃球與做活動的心得,就像園丁一般的細心澆灌與用心耕耘,板橋組的慈籃家族已經發展出宛若綠意盎然、枝葉繁盛的多元面貌,六月五日大愛感恩的人文週會,所邀請到的講師 呂福堯師兄與 龔美玲師姊賢伉儷,正是滾動這份大愛的其中一對推手。
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慈濟籃球隊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發起人之一 李鼎銘師伯、洪若岑師姑與一群認同慈濟大愛理念的善心人士所發心成立的,慈籃成立至今已經二十三週年,全省有十八個組,每個周末都有在各個社區展開活動,不僅帶動起親子運動與人文教育的意義性;同時,還延伸關懷單親孩童、問題青少年的問題,進而扶持社會弱勢的層面。
所謂「化感動為行動」,呂福堯師兄賢伉儷,正是因為這一份大愛精神的感動而投入慈籃家族,帶動喜好籃球的青少年與家長們,一同授予技術訓練、運動健身,同時,輔以社會關懷、環保教育、聯誼交流…等人文課程,達到寓教於樂及術德兼修的目標。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怡德師兄,於週會後就很有感觸的分享:「慈籃社區的親子人文活動,就好比是一塊有機的園地,有著純淨的陽光、空氣與水分,再加上有機無染的農耕方式,自然便會孕育出優質的農作產品。」讚許慈籃創造良善的環境來教育小孩的重要與價值性。
透過慈籃的平台與許多滾動大愛的雙手,讓運動健身的背後,再增添一層調和社會問題的意義性;同時,更以人文教育為基礎,循循善誘導引青少年與家長們一同邁向人生的好球帶,真的為我們的社會匯聚清流,注入了一股溫暖與幸福的美好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滾動大愛傳人文 慈悲喜捨菩提心
- Article Details
「嚴而不苛、威而不猛」是慈籃家族板橋組召集人 - 呂福堯師兄多年來,帶動慈籃青少年與小朋友們打籃球與做活動的心得,就像園丁一般的細心澆灌與用心耕耘,板橋組的慈籃家族已經發展出宛若綠意盎然、枝葉繁盛的多元面貌,六月五日大愛感恩的人文週會,所邀請到的講師 呂福堯師兄與 龔美玲師姊賢伉儷,正是滾動這份大愛的其中一對推手。
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慈濟籃球隊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發起人之一 李鼎銘師伯、洪若岑師姑與一群認同慈濟大愛理念的善心人士所發心成立的,慈籃成立至今已經二十三週年,全省有十八個組,每個周末都有在各個社區展開活動,不僅帶動起親子運動與人文教育的意義性;同時,還延伸關懷單親孩童、問題青少年的問題,進而扶持社會弱勢的層面。
所謂「化感動為行動」,呂福堯師兄賢伉儷,正是因為這一份大愛精神的感動而投入慈籃家族,帶動喜好籃球的青少年與家長們,一同授予技術訓練、運動健身,同時,輔以社會關懷、環保教育、聯誼交流…等人文課程,達到寓教於樂及術德兼修的目標。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怡德師兄,於週會後就很有感觸的分享:「慈籃社區的親子人文活動,就好比是一塊有機的園地,有著純淨的陽光、空氣與水分,再加上有機無染的農耕方式,自然便會孕育出優質的農作產品。」讚許慈籃創造良善的環境來教育小孩的重要與價值性。
透過慈籃的平台與許多滾動大愛的雙手,讓運動健身的背後,再增添一層調和社會問題的意義性;同時,更以人文教育為基礎,循循善誘導引青少年與家長們一同邁向人生的好球帶,真的為我們的社會匯聚清流,注入了一股溫暖與幸福的美好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一, 05 六月 2017
綠色環保毛毯 實踐永續良方
- Article Details
「這一條大愛感恩綠色環保毛毯,是名符其實的真正『綠色產品』,具有易乾、不易髒的特性,是 證嚴上人給予醫療志工的祝福,感恩大家能知福、惜福、在造福。」綠色環保毛毯,不僅都是取之於廢棄PET 寶特瓶,同時,製造過程中也維持寶瓶原 色,減少紡織品於染整過程的大量水資源用,因此毛毯的綠色係為綠色PET瓶的原綠色,擁有自然清新/純真的色調,勉勵每一位志工在身處的五濁惡世,不為塵垢所染、保持真如本性,還能積極救人、助人,發揮良能。
醫療志工一直是慈濟醫院最大的特色,他們溫馨的關懷及無所求的服務是有口皆碑的。證嚴上人常常對醫療志工們開示:「能當醫療志工是最有福的人,願天下慈濟人都能成為最有福的人。」常常聽到慈濟人在經歷過慈院醫療志工後分享心得,有如脫胎換骨、找到人生轉捩點的喜悅,對生命意義真正的了解,也更明瞭證嚴上人悲心宏願的偉大,不只救了貧病者,也開啟了志工慧命的泉源。志工們付出體力、時間來醫院服務別人,沒有物質報酬,卻能夠越作越歡喜。證嚴上人鼓勵志工們要「不但要修福、而且要修慧。」「福」是福德,「慧」是智慧。對外付出則是修福,是利他;對內自修則是修慧,表自利。福慧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人之雙足,缺一則美中不足。
人會生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身體虛弱時正好被病毒入侵,或是生活作息不正常。人體的四大調和與地球的四大調和道理相同。過去,人類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往往忽略了永續發展的各個面向,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就是要提醒大家環保的議題是很重要的,慈濟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持續推動,來影響更多的人,省思如何減少耗費地球資源,並降低工業化所產生的問題,證明同時又能達到經濟上的發展。做到 證嚴上人所期許對環境永續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的「共知、共識、共行」。
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化無用為有用」的理念,旨在「續物命‧造福慧」,實踐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大愛感恩科技不在於鼓勵消費,希望邀請大家多將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當作「說法」的工具,藉著有形的產品,影響更多人。就像醫療救治人體健康一樣,從「減廢」到「零廢」讓地球資源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綠色環保毛毯 實踐永續良方
- Article Details
「這一條大愛感恩綠色環保毛毯,是名符其實的真正『綠色產品』,具有易乾、不易髒的特性,是 證嚴上人給予醫療志工的祝福,感恩大家能知福、惜福、在造福。」綠色環保毛毯,不僅都是取之於廢棄PET 寶特瓶,同時,製造過程中也維持寶瓶原 色,減少紡織品於染整過程的大量水資源用,因此毛毯的綠色係為綠色PET瓶的原綠色,擁有自然清新/純真的色調,勉勵每一位志工在身處的五濁惡世,不為塵垢所染、保持真如本性,還能積極救人、助人,發揮良能。
醫療志工一直是慈濟醫院最大的特色,他們溫馨的關懷及無所求的服務是有口皆碑的。證嚴上人常常對醫療志工們開示:「能當醫療志工是最有福的人,願天下慈濟人都能成為最有福的人。」常常聽到慈濟人在經歷過慈院醫療志工後分享心得,有如脫胎換骨、找到人生轉捩點的喜悅,對生命意義真正的了解,也更明瞭證嚴上人悲心宏願的偉大,不只救了貧病者,也開啟了志工慧命的泉源。志工們付出體力、時間來醫院服務別人,沒有物質報酬,卻能夠越作越歡喜。證嚴上人鼓勵志工們要「不但要修福、而且要修慧。」「福」是福德,「慧」是智慧。對外付出則是修福,是利他;對內自修則是修慧,表自利。福慧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人之雙足,缺一則美中不足。
人會生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身體虛弱時正好被病毒入侵,或是生活作息不正常。人體的四大調和與地球的四大調和道理相同。過去,人類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往往忽略了永續發展的各個面向,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就是要提醒大家環保的議題是很重要的,慈濟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持續推動,來影響更多的人,省思如何減少耗費地球資源,並降低工業化所產生的問題,證明同時又能達到經濟上的發展。做到 證嚴上人所期許對環境永續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的「共知、共識、共行」。
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化無用為有用」的理念,旨在「續物命‧造福慧」,實踐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大愛感恩科技不在於鼓勵消費,希望邀請大家多將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當作「說法」的工具,藉著有形的產品,影響更多人。就像醫療救治人體健康一樣,從「減廢」到「零廢」讓地球資源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日, 04 六月 2017
環保立典範 源頭清境展人文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環保菩薩是上人最疼惜的弟子,無論刮風或是下雨,環保菩薩們總是默默守護著這顆地球,證嚴上人為環保菩薩授證,環保灰色志工服正是最好的祝福,這件衣服不僅有上人的感恩,更有全天下每一位慈濟人無量的感謝。因此領受到這件衣服的環保菩薩特別珍惜,也更愛惜穿上它去做有意義的事。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僅製作環保志工服,為了疼惜環保菩薩的健康,更推出環保護腰、環保護膝,讓有年紀的環保志工在生活中可以使用。許多環保菩薩即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護腰帶」做環保,減少彎腰的疼痛,支撐脊椎並保護腰部肌肉,非常舒適實用,更令人感動的是環保菩薩可以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向親朋好友驕傲地推薦環保的成果,飲用水瓶能變成多樣化的生活用品,這些都是他們平日用心的成果,也是大家愛心接力的結晶。
慈濟環保菩薩的精神,以愛為後盾,用生命奉獻,付出無所求,無怨無悔。即使年邁體衰、行動不便,甚至穿鐵衣,依然樂做環保,只因為單純一念,行善不能等,跟隨 證嚴法師提出的「資源回收植福田,淨化人心護地球」。這種精神就是台灣的生命力,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的精隨。透過全台定期與不定期約20萬名的環保菩薩「彎腰做環保、挺腰說環保」,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核心價值的最佳後盾。「大乾坤四大不調,有賴人人伸手做環保。」愛心的循環就是由小乾坤發揮到大乾坤,由環保菩薩、大愛感恩科技與合作夥伴的愛心接力,為地球減少垃圾量及碳排放,人人手牽手守護地球,留給後代清淨和諧的環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環保立典範 源頭清境展人文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環保菩薩是上人最疼惜的弟子,無論刮風或是下雨,環保菩薩們總是默默守護著這顆地球,證嚴上人為環保菩薩授證,環保灰色志工服正是最好的祝福,這件衣服不僅有上人的感恩,更有全天下每一位慈濟人無量的感謝。因此領受到這件衣服的環保菩薩特別珍惜,也更愛惜穿上它去做有意義的事。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僅製作環保志工服,為了疼惜環保菩薩的健康,更推出環保護腰、環保護膝,讓有年紀的環保志工在生活中可以使用。許多環保菩薩即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護腰帶」做環保,減少彎腰的疼痛,支撐脊椎並保護腰部肌肉,非常舒適實用,更令人感動的是環保菩薩可以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向親朋好友驕傲地推薦環保的成果,飲用水瓶能變成多樣化的生活用品,這些都是他們平日用心的成果,也是大家愛心接力的結晶。
慈濟環保菩薩的精神,以愛為後盾,用生命奉獻,付出無所求,無怨無悔。即使年邁體衰、行動不便,甚至穿鐵衣,依然樂做環保,只因為單純一念,行善不能等,跟隨 證嚴法師提出的「資源回收植福田,淨化人心護地球」。這種精神就是台灣的生命力,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的精隨。透過全台定期與不定期約20萬名的環保菩薩「彎腰做環保、挺腰說環保」,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核心價值的最佳後盾。「大乾坤四大不調,有賴人人伸手做環保。」愛心的循環就是由小乾坤發揮到大乾坤,由環保菩薩、大愛感恩科技與合作夥伴的愛心接力,為地球減少垃圾量及碳排放,人人手牽手守護地球,留給後代清淨和諧的環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週六, 03 六月 2017
用大愛與感恩的心 走入岡山環保園區
- Article Details
早上8點多,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坐在時速228公里往南移動的高鐵車廂內,口中享用著簡單的早餐,腦中思考著該如何為高雄岡山環保站設計符合當地場域與需求的大愛感恩科技佈置。設計,是為了達到教育的理念;如同內湖園區一樣,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在岡山環保教育園區當中注入更多環保教育的元素,讓未來大德們來訪這塊清淨在源頭的土地時,除了看到無私的環保菩薩用雙手愛護地球的感動,也能體驗到這些無私大愛如何化成縷縷大愛紗、件件環保品。因此,造就了這次參訪岡山園區的因緣。
一到岡山園區,當地的蘇琪明師兄、史集蕙師姊,以及眾多志工菩薩如同南部熱情陽光一般地接待大愛感恩同仁,並帶著我們沿著園區步行,看看有機會做為展示的候選場域。而後,大愛感恩同仁楊竣翔、林正雄、與合作夥伴輪番展示內湖園區的計畫,讓岡山的師兄姊頻頻點頭稱讚,期待能將類似的環保教育體驗注入高雄。最後,當合作夥伴展示模擬製程的機器時,大家看到吐出來的環保大愛紗時,驚嘆不已。正雄更與各位分享:「每條紗裡面,有72條絲」,更讓大家難以相信。「這樣的機器,一台在歐洲要價600萬,但我們成功模擬出來。如果岡山可以成為全台第一個展示點,就嘆為觀止了」同仁正雄如此分享,鼓勵著岡山的師兄姊。
期待如蘇琪明師兄最終所期許不久的將來,「北內湖、南岡山」,以及其他環保園區都可以邀約大愛感恩科技合作,注入這個既有體驗樂趣又有教育意義的環保製程模擬展示。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岡山報導
Read more用大愛與感恩的心 走入岡山環保園區
- Article Details
早上8點多,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坐在時速228公里往南移動的高鐵車廂內,口中享用著簡單的早餐,腦中思考著該如何為高雄岡山環保站設計符合當地場域與需求的大愛感恩科技佈置。設計,是為了達到教育的理念;如同內湖園區一樣,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在岡山環保教育園區當中注入更多環保教育的元素,讓未來大德們來訪這塊清淨在源頭的土地時,除了看到無私的環保菩薩用雙手愛護地球的感動,也能體驗到這些無私大愛如何化成縷縷大愛紗、件件環保品。因此,造就了這次參訪岡山園區的因緣。
一到岡山園區,當地的蘇琪明師兄、史集蕙師姊,以及眾多志工菩薩如同南部熱情陽光一般地接待大愛感恩同仁,並帶著我們沿著園區步行,看看有機會做為展示的候選場域。而後,大愛感恩同仁楊竣翔、林正雄、與合作夥伴輪番展示內湖園區的計畫,讓岡山的師兄姊頻頻點頭稱讚,期待能將類似的環保教育體驗注入高雄。最後,當合作夥伴展示模擬製程的機器時,大家看到吐出來的環保大愛紗時,驚嘆不已。正雄更與各位分享:「每條紗裡面,有72條絲」,更讓大家難以相信。「這樣的機器,一台在歐洲要價600萬,但我們成功模擬出來。如果岡山可以成為全台第一個展示點,就嘆為觀止了」同仁正雄如此分享,鼓勵著岡山的師兄姊。
期待如蘇琪明師兄最終所期許不久的將來,「北內湖、南岡山」,以及其他環保園區都可以邀約大愛感恩科技合作,注入這個既有體驗樂趣又有教育意義的環保製程模擬展示。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岡山報導
Read more週五, 02 六月 2017
慈大嘉義社教中心 傳薪點綴成果展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大學嘉義社教推廣中心於2012年6月啟用,每期結束後為了廣泛讓社區會眾了解慈濟人文之美及各課程教學內容,特別舉辦學習成果展。2017年5月14日,嘉義靜思堂浴佛大典結合社教中心五週年成果展,盛大舉行。社教中心活動中設有動態課程演出、慈樂飄揚的二胡樂器演奏、靜態作品展示與體驗等。
而在此次成果展中,兩位司儀師姊身穿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傳薪服飾,現場主持展現莊嚴優美身形。以「傳薪」服飾來表達環保背後所具有的「惜福」精神,除了呈現中國服儀之美以外,更有的是清新脫俗、高雅簡約的美感,也是廣行恆持的環保愛心,正如同大愛感恩科技所傳達「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之價值。
端裝整齊的服儀之美,不僅展現主持人得體的氣質,與節目內涵相互輝映,讓活動充滿濃濃的溫馨人文之美;與會來賓也讚賞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兼具大氣與典雅、適合登大雅之堂的服飾。
大愛感恩科技 李岩珂 內湖報導
Read more
慈大嘉義社教中心 傳薪點綴成果展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大學嘉義社教推廣中心於2012年6月啟用,每期結束後為了廣泛讓社區會眾了解慈濟人文之美及各課程教學內容,特別舉辦學習成果展。2017年5月14日,嘉義靜思堂浴佛大典結合社教中心五週年成果展,盛大舉行。社教中心活動中設有動態課程演出、慈樂飄揚的二胡樂器演奏、靜態作品展示與體驗等。
而在此次成果展中,兩位司儀師姊身穿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傳薪服飾,現場主持展現莊嚴優美身形。以「傳薪」服飾來表達環保背後所具有的「惜福」精神,除了呈現中國服儀之美以外,更有的是清新脫俗、高雅簡約的美感,也是廣行恆持的環保愛心,正如同大愛感恩科技所傳達「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之價值。
端裝整齊的服儀之美,不僅展現主持人得體的氣質,與節目內涵相互輝映,讓活動充滿濃濃的溫馨人文之美;與會來賓也讚賞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兼具大氣與典雅、適合登大雅之堂的服飾。
大愛感恩科技 李岩珂 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四, 01 六月 2017
Eco Solar LED Multifunctional Backpack Guards our Beautiful Earth
- Article Details
Quite a lot of our daily necessities are made from crude oil, including food, clothing, household product, and fuel for transportation. However, the more we rely on oil, the more waste we create. Fast fashion trend leaves a pollution footprint, and generates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hazards. Polyester (PET), made from petroleum,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manufacturing texture fiber. The PET waste we create not only pollutes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changes the climate with greenhouse effect. Statistics show that if Earth’s temperature keeps on rising, it will increase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natural disaster that impacts countless people.
According to Technical Textile Market statistics, the current fast fashion trend has nearly doubled production demand for man-made fibers, especially PET, over past 15 years. Being one of the largest textil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to counter this crisis, Taiwanese government started utilizing renewable energies, such as solar, wind, or biomass. If we can change our mindset and modify our living habit to embrace renewable energies, we can actively make major difference in improving the world on a large scale.
DA.AI foresaw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ast fashion to the world, and thus, combining eco textile material with renewable solar technology, the company launched Compassion Technology Series, including the “Eco Solar LED Multifunctional Backpack” and “Eco Solar LED Backpack” to deal wi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ith dual approach.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these backpacks also provides Tzu Chi volunteers convenience and safety in disaster relief missions. Both solar powered eco backpacks can charge mobile phones, as well as othe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keeping communication uninterrupted. The Eco Solar LED Multifunctional Backpack can turn from a disaster relief backpack to daily office backpack in seconds. The wider and thicker adjustable shoulder straps help to evenly distribute weight to maximize comfort. In addition, there i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energy available whenever needed.
Master Cheng Yen often talks about our “mind effect” is more powerful than the “greenhouse effect,” since our thoughts and attitudes can interact and influence our surroundings. For example, we create waste through our daily habits and desires, but if human consume less of Earth’s resources, starting from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use the renewable energy, then we can prevent Earth’s resource from exhausting and guard the beautiful planet. “Everyone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he planet,” and that includes you and me.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Read more一念慈悲的感動 透過科技傳達
- Article Details
五月二十八日,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在慈濟內湖園區,為松山區的見習培訓菩薩帶來一場新穎的分享,除了「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等耳熟能詳的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讓師兄姊們除了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與產品背後感人故事,更藉此邀約大家加入大愛感恩科技LINE官方帳號,從此得以天天收到我們用心更新的訊息推播。
「大愛感恩科技有一個產品系列,叫做慈悲科技。這個系列的產品,以及背後所採用的科技,皆來自一念保護賑災志工或災民的安全而設計。」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口語介紹,搭配一部部簡短影片,一件件的產品背後所被研發的緣由與慈悲,展現在松山區師兄姊的眼中,令人感動。「不論是環保菩薩、大愛感恩這個慈善與環保平台上的合作夥伴、亦或是慈濟志工們感動人心付出的故事,都是我們要傳達出去的。而善用時下媒體模式與科技,大愛感恩也透過各大社群,包括臉書、微博、LINE、微信,甚至還開發行動APP,就是希望擴大影響力。」分享的尾聲,同仁邀約松山區師兄姊透過掃描QR code加入大愛感恩科技官方LINE帳號,後續得以一直與我們LINE在一起,收到我們每天用心推播的訊息。
透過大家的努力,關注大愛感恩LINE官方帳號的人數激增近100人。而其中,不論是昭娟師姊分享「好感人的發明,無限感恩」,或是Walter師兄的鼓勵「大愛感恩勤行道,值得鼓勵」,都是我們所希望透過科技直接與大德們溝通的本意。希望未來不只單方面的給予資訊,更希望大家多給我們回饋與互動,讓大愛感恩越來越好,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內湖報導
Read more一念慈悲的感動 透過科技傳達
- Article Details
五月二十八日,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在慈濟內湖園區,為松山區的見習培訓菩薩帶來一場新穎的分享,除了「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等耳熟能詳的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讓師兄姊們除了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與產品背後感人故事,更藉此邀約大家加入大愛感恩科技LINE官方帳號,從此得以天天收到我們用心更新的訊息推播。
「大愛感恩科技有一個產品系列,叫做慈悲科技。這個系列的產品,以及背後所採用的科技,皆來自一念保護賑災志工或災民的安全而設計。」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口語介紹,搭配一部部簡短影片,一件件的產品背後所被研發的緣由與慈悲,展現在松山區師兄姊的眼中,令人感動。「不論是環保菩薩、大愛感恩這個慈善與環保平台上的合作夥伴、亦或是慈濟志工們感動人心付出的故事,都是我們要傳達出去的。而善用時下媒體模式與科技,大愛感恩也透過各大社群,包括臉書、微博、LINE、微信,甚至還開發行動APP,就是希望擴大影響力。」分享的尾聲,同仁邀約松山區師兄姊透過掃描QR code加入大愛感恩科技官方LINE帳號,後續得以一直與我們LINE在一起,收到我們每天用心推播的訊息。
透過大家的努力,關注大愛感恩LINE官方帳號的人數激增近100人。而其中,不論是昭娟師姊分享「好感人的發明,無限感恩」,或是Walter師兄的鼓勵「大愛感恩勤行道,值得鼓勵」,都是我們所希望透過科技直接與大德們溝通的本意。希望未來不只單方面的給予資訊,更希望大家多給我們回饋與互動,讓大愛感恩越來越好,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內湖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