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2016

週二, 27 十二月 2016

環保精質化 友善永續行

圖說:位於中東地區阿拉伯半島的科威特國家,距離台灣有10小時的飛行時程。在12月22日上午,科威特政府部門單位高階文官團一行共18人,蒞臨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攝影:張絮評)當富含世界石油總蘊藏量的1/10的中東國家科威特,與進口石油依存度99.9%的台灣相遇,交會出甚麼樣的火花呢?時間,2016年12月22日上午,地點,內湖大愛感恩科技。科威特高階文官團含陪同人員共十八位貴賓,在外交部亞非司的安排下前來大愛感恩科技以及內湖環保教育站兩地參訪。

科威特是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岸的國家,地理位置距離台灣7200公里、飛行距離將近10小時。1990年8月2日,由於石油政策、領土糾紛等問題,曾遭伊拉克武力入侵、王室成員逃往沙烏地阿拉伯避難,直至次年1月17日經多國聯軍啟動沙漠風暴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始收復國土。期間科威特千多口油井,超過9成遭破壞,泄漏的石油,覆蓋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波斯灣海域,污染了500多平方公里的海岸。被傾倒在沙漠中的6000萬桶石油,形成了面積達49平方公里(約等於7.5個日月潭)的黑色油湖,並浸入土壤深處,使地下水資源遭受嚴重污染。這場石油災難造成了人類歷史最慘重的環境污染,有人認為其損害與烏克蘭車諾比核污染相當,該地區生態系統和漁業生產的恢復將是非常困難的。不僅如此,海灣的災難還可能影響亞洲季風,導致印度和東南亞地區雨量減少並造成乾旱。

圖說:來賓也想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推行環保產品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而在各國家地區的困難亦不同;有些人習慣原本穿的材質(如:棉、紗),而不願為地球的永續而轉換使用環保材質的產品,亦或是因為環保產品價格稍高,而這些都是需要轉變觀念的。(攝影:張絮評)過去歷史的戰爭人禍,我們來不及讓他不發生,但應當記取的是:「每一次對於地球環境的破壞,始終來自人類自己。」海灣戰爭是因為石油而起,大愛感恩環保織品與石油也是息息相關。同仁楊竣翔透過流利的英文向來賓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人們在一般生活中使用寶特瓶原料來自石油、人們是一次性的使用,喝完就丟掉;但是在台灣,我們把它回收回來,做成有用的東西,賦予它價值,做出許多慈悲科技產品,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比起其他的綠色企業,大愛感恩科技更多的是慈善的推展,讓別人知道在台灣有一群環保菩薩正在做這些事,同時也希望更多人來投入,一起珍惜物命,愛護地球。

當許多外賓希望將大愛感恩科技的模式移植海外,都會比較困難。因為我們背後有著無數的環保菩薩與合作夥伴的發心幫忙,才能成就這個品牌與環保產品。以一般企業來說,這些都是要花錢的成本,但在大愛感恩,是需要發心立願的。而慈濟也只回收了台灣3%的回收物,有97%還在外面,更何況那3%的再生資源我們還用不完,因為在相比之下,人們消耗的太多、回收的太少。此外,大愛感恩科技也是像一般的經營模式,是向慈濟環保站購入回收寶特瓶作為原料,並非免費取得。

圖說:科威特公務員委員會信息系統助理副秘書Ahmed Al-Abduljalil先生讚歎大愛感恩科技及其發起人,不但透過綠色產業鏈幫助別人,同時更讓環境免於原料浪費的污染。(攝影:張絮評)來賓們基於對自己國家先前發生的環境汙染問題有深切的感受,也想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推行環保產品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楊竣翔分享:在各國家地區的困難亦不同;有些人習慣原本穿的材質,如:棉、紗,而不願為地球的永續而轉換使用環保材質的產品;亦或是因為環保產品價格稍高,而這些都是需要轉變觀念的。價格,就如同『有機』跟『無機』的差別,環保材質本來就會比較貴,但卻也是為了使地球更美好的一件事情,端看人們願不願意接受而已。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事情背後是值得花生命去投入的,意義大於金錢所能衡量。

『謝謝你們,我從沒看過類似的製程,很細緻,而且對環境非常友善,保護環境和土地不受不良原料的傷害。製造出來的東西也跟一般織品一樣可以正常使用,我也看到很多設計新穎的產品,對於台灣有你們這樣出色的一個企業而感到驚艷。』科威特公務員委員會信息系統助理副秘書Ahmed Al-Abduljalil先生讚歎大愛感恩科技及其發起人,不但透過綠色產業鏈幫助別人,同時更讓環境免於原料浪費的污染。


大愛感恩科技 李岩珂、楊竣翔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26 十二月 2016

薪火相傳 心燈相續

圖說:講師張絮評學姊(左)以自身經歷來鼓勵學員們要堅持實現夢想,要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達成。[攝影者:王耀正]珍古德博士曾說:「當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就有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而秉持這股精神的慈濟青年,於2016年11月18日集結桃園區大專院校共有學員三十四位及慈青學長學姊五十八人,於桃園靜思堂舉辦為期二天二 夜的迎新宿營,透過各種課程及活動勉勵彼此,共同朝向追求良善美好的夢想而邁進。

「人際關係方程式,追求夢想不停滯。」一群氣勢浩然的青年在營隊總協調王煜齊同學的帶動下高喊著開營口號,準備迎接精彩的課程。隨著營歌〈別害怕夢去夢想〉旋律響起,學員們安座於感恩堂,領受由慈青學長學姊們的用心與陪伴,以創意與活潑的方式,以及逗趣的團隊介紹來展開破冰。

◎人際關係方程式

圖說 :營隊圓緣活動,在慈青課務團隊們熱烈地歌舞呈現中,圓滿地畫下句點。[攝影者:楊淑惠]大一的新生們,對於大學生活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首先帶大家探討大學的新鮮人生活,所遇到些什麼問題,再邀請現場的學員們一起來想解決辦法。

「慈青電台帶給你天天好心情,邀請您一起分享生活點滴。今天要帶大家探討的是大學的新鮮人生活,首先我們先來聽聽摳印進來的聽眾朋友(課務)遇到些什麼問題……。」

課務團隊以活潑的情境劇,包含與室友的生活習慣不同、同學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社團、愛情、課業三者之間的平衡等……,引發學員思考大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中間更穿插了點播歌曲和圈叉作答的橋段,使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學員也踴躍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和解決的經驗。

「溝通溫度計」講師蔡秀君學姊首先以「用一句話寫出一杯水」讓學員思考,有學員分享智慧水、一杯水…等,每位學員講述的答案都不同,講師藉此引述如何讓溝通變有效。說明有效溝通五步驟「敢開口溝通」、「明確目標的溝通」、「邏輯清楚的溝通」、「避免情緒化」「換位思考」的能力。並且以自身在靜思書軒服務為例,教育自家小孩來說明正確的溝通方法。

講師勉勵學員們,有效溝通的背後最重要的是真誠、尊重的心,傾聽與溝通兩者是環環相扣的。課程後讓學員們練習面對不同題目進行分組討論,並邀請各組派員上台發表討論結果,講師則當場給予回饋,最後勉勵大家「要有行動的目標『行』,行動計畫『願』,行動的願力『信』。

◎ 薪火相傳 堅定信念

圖說 :學員們分組進行闖關遊戲,集合眾人腦力激盪解出密碼卡得以過關,讓學員學習以團隊合作與默契養成去突破難關。[攝影者:劉秀觀]「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如果大家能夠學會與人溝通、從別人的角度思考,並且兼顧自己的本分,就可以在這條圓夢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就讀於萬能科大三年級的課務長蔡宏國表示,第一次承擔課務窗口,對於設計課程要目標明確又要兼顧連貫性也摸索許久,經由多方請教後認為對於人際關係,應是大學新生所面臨的問題,所以運用課程引導其突破學習的環節、人際互動技巧,將有利於自我人生的順暢。

「為何加入慈青社?」活動由慈青蔡宜軒、王煜齊、黃于鳳以座談方式分享自己何種機緣成為慈青,而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又是如何迎刃而解,又是如何轉換動力不退縮的經驗與收穫。

「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課程,則由思妤學姊分享自己「從戲劇看人生」分別由觀賞五部不同的戲劇中,對人生有不同的面向的體悟,第一個是長頸鹿的人生,第二個是飲料與三明治,長頸鹿只往上看,而三明治總是斜著看,飲料則永遠是站直的,飲料常常忽略三明治的感受,比喻每個人在做出利益決策前,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

思妤藉由戲劇情節,說明自己對人生有新的思考,也強力推薦值得欣賞的「出境事務所」影片,劇情述說女主角夢想成為一位優秀的生命禮儀師,卻沒想到自己面對往生者大體時,竟然懼怕到無法承受,但又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學習以敬業的態度去面對每份工作,一步步地克服心理障礙,堅持到最後終於實現夢想的故事。

思妤勉勵大家,真心想做比說什麼大道理都重要,堅持夢想的過程是辛苦的,能夠發揮生命的良能,有能力給人幸福就是幸福的人生,願意站在別人角度去同理與傾聽他人的想法,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精彩。

講師張絮評學姊也分享自己的求學過程,高中時成績總是倒數,升學受創而重考,而大學時期卻是全系第一名畢業,如今任職大愛感恩科技管理室,也靠著自己的雙腳與服務的心到世界各地去人文交流,而不變的理念就是實現夢想永不放棄。並鼓勵夥伴們堅持夢想,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生活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次旅行,要懂得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雖然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可以決定自己未來的路。

◎ 堅持 實現夢想藍圖

圖說:「桃花園方城市板塊圖」讓慈青學員彼此認識各校位置分布,雖然板塊圖上各校並沒有交集,但是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攝影者:徐珮珊]新生醫專一年級的姚慧珊,為慈濟中壢區第一屆新芽學子,小學三年開始上新芽課輔直至考上理想的學校,長期感受到慈濟的關懷感念至心,曾經在新芽人文課程裡,看到世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啟發自己想要助人的心念,於是選擇新生醫專就讀,一來想當護士可以直接幫助病人給予膚慰,二來新生醫專有慈青社團,回到慈濟讓她感覺很溫暖,於是主動尋找加入慈青社團,來到這邊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感覺很高興。

從小單親的慧珊,跟著大陸來台的媽媽,經歷過孤苦與無助的痛苦,自己的成長過程也看到社會的人情冷暖,她懂得遭遇苦難的人,若有人伸出援手是何等的重要,於是他告訴自己將來有能力也要給人溫暖,不讓他人感受苦難,不要當冷漠的人,要用溫暖的心去關懷別人,解除其內心的困境並給與實質的協助。

慧珊聽完國際賑災學姊的分享後,讓她更了解慈濟的愛弗遠國界,也心生嚮往希望能效法學姊參與國際賑災去助人,她更牢記學姊的鼓勵,只要想做一定可以達到,只要堅持一定可以實現夢想的藍圖。

長庚大學資工系一年級蔡沛岑分享,參加營隊前因為考試課業壓力,以及學校中人際關係問題有些徬徨,經過兩天的課程後讓自己找到了釋懷,彷彿打了強心劑一般,不僅自我沉澱心靈,也重新整理了思緒,回校後會去修復同學間的情誼,也學會日後要如何溝通讓事情更圓融。

沛岑回想高三時,曾經參加慈濟高中成長營到過教養院關懷,與院童互動中發現助人讓自己很快樂,原來自己也有能力帶給別人快樂,考上大學後她選擇有慈青社的學校就讀,加入慈青社讓她能實現助人心願,找到自己快樂的泉源。

學員的收穫就是工作人員最大的鼓勵,圓緣不是結束,只是一個暫時的句點。最後藉由「桃花園方城市板塊圖」讓大家回憶開營,雖然板塊圖上的每間學校看起來都沒有交集,但是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彼此勉勵身體力行,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精彩豐富的故事。

◎劉秀觀/桃園報導

Read more

薪火相傳 心燈相續

圖說:講師張絮評學姊(左)以自身經歷來鼓勵學員們要堅持實現夢想,要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達成。[攝影者:王耀正]珍古德博士曾說:「當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就有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而秉持這股精神的慈濟青年,於2016年11月18日集結桃園區大專院校共有學員三十四位及慈青學長學姊五十八人,於桃園靜思堂舉辦為期二天二 夜的迎新宿營,透過各種課程及活動勉勵彼此,共同朝向追求良善美好的夢想而邁進。

「人際關係方程式,追求夢想不停滯。」一群氣勢浩然的青年在營隊總協調王煜齊同學的帶動下高喊著開營口號,準備迎接精彩的課程。隨著營歌〈別害怕夢去夢想〉旋律響起,學員們安座於感恩堂,領受由慈青學長學姊們的用心與陪伴,以創意與活潑的方式,以及逗趣的團隊介紹來展開破冰。

◎人際關係方程式

圖說 :營隊圓緣活動,在慈青課務團隊們熱烈地歌舞呈現中,圓滿地畫下句點。[攝影者:楊淑惠]大一的新生們,對於大學生活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首先帶大家探討大學的新鮮人生活,所遇到些什麼問題,再邀請現場的學員們一起來想解決辦法。

「慈青電台帶給你天天好心情,邀請您一起分享生活點滴。今天要帶大家探討的是大學的新鮮人生活,首先我們先來聽聽摳印進來的聽眾朋友(課務)遇到些什麼問題……。」

課務團隊以活潑的情境劇,包含與室友的生活習慣不同、同學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社團、愛情、課業三者之間的平衡等……,引發學員思考大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中間更穿插了點播歌曲和圈叉作答的橋段,使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學員也踴躍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和解決的經驗。

「溝通溫度計」講師蔡秀君學姊首先以「用一句話寫出一杯水」讓學員思考,有學員分享智慧水、一杯水…等,每位學員講述的答案都不同,講師藉此引述如何讓溝通變有效。說明有效溝通五步驟「敢開口溝通」、「明確目標的溝通」、「邏輯清楚的溝通」、「避免情緒化」「換位思考」的能力。並且以自身在靜思書軒服務為例,教育自家小孩來說明正確的溝通方法。

講師勉勵學員們,有效溝通的背後最重要的是真誠、尊重的心,傾聽與溝通兩者是環環相扣的。課程後讓學員們練習面對不同題目進行分組討論,並邀請各組派員上台發表討論結果,講師則當場給予回饋,最後勉勵大家「要有行動的目標『行』,行動計畫『願』,行動的願力『信』。

◎ 薪火相傳 堅定信念

圖說 :學員們分組進行闖關遊戲,集合眾人腦力激盪解出密碼卡得以過關,讓學員學習以團隊合作與默契養成去突破難關。[攝影者:劉秀觀]「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如果大家能夠學會與人溝通、從別人的角度思考,並且兼顧自己的本分,就可以在這條圓夢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就讀於萬能科大三年級的課務長蔡宏國表示,第一次承擔課務窗口,對於設計課程要目標明確又要兼顧連貫性也摸索許久,經由多方請教後認為對於人際關係,應是大學新生所面臨的問題,所以運用課程引導其突破學習的環節、人際互動技巧,將有利於自我人生的順暢。

「為何加入慈青社?」活動由慈青蔡宜軒、王煜齊、黃于鳳以座談方式分享自己何種機緣成為慈青,而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又是如何迎刃而解,又是如何轉換動力不退縮的經驗與收穫。

「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課程,則由思妤學姊分享自己「從戲劇看人生」分別由觀賞五部不同的戲劇中,對人生有不同的面向的體悟,第一個是長頸鹿的人生,第二個是飲料與三明治,長頸鹿只往上看,而三明治總是斜著看,飲料則永遠是站直的,飲料常常忽略三明治的感受,比喻每個人在做出利益決策前,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

思妤藉由戲劇情節,說明自己對人生有新的思考,也強力推薦值得欣賞的「出境事務所」影片,劇情述說女主角夢想成為一位優秀的生命禮儀師,卻沒想到自己面對往生者大體時,竟然懼怕到無法承受,但又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學習以敬業的態度去面對每份工作,一步步地克服心理障礙,堅持到最後終於實現夢想的故事。

思妤勉勵大家,真心想做比說什麼大道理都重要,堅持夢想的過程是辛苦的,能夠發揮生命的良能,有能力給人幸福就是幸福的人生,願意站在別人角度去同理與傾聽他人的想法,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精彩。

講師張絮評學姊也分享自己的求學過程,高中時成績總是倒數,升學受創而重考,而大學時期卻是全系第一名畢業,如今任職大愛感恩科技管理室,也靠著自己的雙腳與服務的心到世界各地去人文交流,而不變的理念就是實現夢想永不放棄。並鼓勵夥伴們堅持夢想,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生活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次旅行,要懂得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雖然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可以決定自己未來的路。

◎ 堅持 實現夢想藍圖

圖說:「桃花園方城市板塊圖」讓慈青學員彼此認識各校位置分布,雖然板塊圖上各校並沒有交集,但是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攝影者:徐珮珊]新生醫專一年級的姚慧珊,為慈濟中壢區第一屆新芽學子,小學三年開始上新芽課輔直至考上理想的學校,長期感受到慈濟的關懷感念至心,曾經在新芽人文課程裡,看到世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啟發自己想要助人的心念,於是選擇新生醫專就讀,一來想當護士可以直接幫助病人給予膚慰,二來新生醫專有慈青社團,回到慈濟讓她感覺很溫暖,於是主動尋找加入慈青社團,來到這邊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感覺很高興。

從小單親的慧珊,跟著大陸來台的媽媽,經歷過孤苦與無助的痛苦,自己的成長過程也看到社會的人情冷暖,她懂得遭遇苦難的人,若有人伸出援手是何等的重要,於是他告訴自己將來有能力也要給人溫暖,不讓他人感受苦難,不要當冷漠的人,要用溫暖的心去關懷別人,解除其內心的困境並給與實質的協助。

慧珊聽完國際賑災學姊的分享後,讓她更了解慈濟的愛弗遠國界,也心生嚮往希望能效法學姊參與國際賑災去助人,她更牢記學姊的鼓勵,只要想做一定可以達到,只要堅持一定可以實現夢想的藍圖。

長庚大學資工系一年級蔡沛岑分享,參加營隊前因為考試課業壓力,以及學校中人際關係問題有些徬徨,經過兩天的課程後讓自己找到了釋懷,彷彿打了強心劑一般,不僅自我沉澱心靈,也重新整理了思緒,回校後會去修復同學間的情誼,也學會日後要如何溝通讓事情更圓融。

沛岑回想高三時,曾經參加慈濟高中成長營到過教養院關懷,與院童互動中發現助人讓自己很快樂,原來自己也有能力帶給別人快樂,考上大學後她選擇有慈青社的學校就讀,加入慈青社讓她能實現助人心願,找到自己快樂的泉源。

學員的收穫就是工作人員最大的鼓勵,圓緣不是結束,只是一個暫時的句點。最後藉由「桃花園方城市板塊圖」讓大家回憶開營,雖然板塊圖上的每間學校看起來都沒有交集,但是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彼此勉勵身體力行,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精彩豐富的故事。

◎劉秀觀/桃園報導

Read more

週日, 25 十二月 2016

塑膠袋滿過頭 疾呼別再用

圖說 :慈濟志工林正雄模擬店家情境,讓孩子向店家拒用塑膠袋。[攝影者:簡忠裕]工作人員收集了九百八十五個乾淨的回收塑膠袋,接成很長很長的塑膠袋龍,在每個人的座位間傳遞著;有人喊著:「太多了吧!」傳遞的時間竟然長達五分鐘。「沒想到每人每一年使用塑膠袋量那麼大,減塑行動除了自己要做 ,也要推動到更多人來響應,不要傷害海洋和環境。」

11月20日是內湖親子成長班結合大愛電視節目〈呼叫妙博士〉減塑行動課程,共有來自內湖地區的親和子學員共五十八人和社區會眾六十人報到學習。今天的課程以〈呼叫妙博士〉減塑行動為主題,與主題對應的靜思語是:「少欲知足是最富有的人生。」

慈濟志工李惠雯說:「減塑課程主要的內容設計在於,讓民眾了解目前塑膠的用量之大,已經造成海洋汙染和生態的浩劫,最終會回到人類,危害人體的健康,希望有所認知後,我們應該力行減塑行動,能使用替代方案,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動靜課程 了解塑膠品危害

學員報到後由幾位導覽志工,分組導覽與解說塑膠袋的分類和造成的危害,用實物說明可回收塑膠有PP、PE、PVC,和有壓邊的混合物料屬於不可回收的塑膠類;導覽志工說明「環保十指口訣」和海洋垃圾場的「海洋濃湯」,讓學員了解塑膠袋的回收和塑膠製品使用過量,會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使用塑膠製品的人類,不能不減塑救地球。

圖說:一個人累積一年的塑膠袋使用量達九百八十五個,纏繞在三個人身上把頭都淹沒了,實在是震撼教育。[攝影者:劉偉興]靜態課程開始,志工們帶動團康活動,〈好心大家做〉歌曲響起,臺上志工帶動動作讓大家一起跟著做,除了活動筋骨之外,也藉由歌曲中的歌詞,了解環保的真義。

大愛電視節目〈呼叫妙博士〉主持人方菊雄蒞臨現場加油打氣,他表示,減塑行動在讓大家學習做環保讓地球更美好。多數人知道塑膠的危害很大,用它來裝食品會溶出塑化劑;送進焚化爐燃燒則會釋放戴奧辛,汙染空氣;隨便丟棄,流入海洋則是危害海洋生物;若選擇掩埋處理,塑膠不會溶解,還會釋出毒素成為千年垃圾,對地球的傷害很大。因此,減塑行動必須持續不停地推動,期待大家了解塑膠製品的危害之後,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就能讓地球更美好。

◎塑膠污染 海洋噩夢

課程中,慈濟志工黃淑端分享塑膠袋的使用調查。她在互動中提問:「沒有使用過塑膠袋的請舉手。」沒有人舉手。接著,她說明,臺灣每年用掉的塑膠袋有一百八十億個,平均每個人一年共使用九百八十五個塑膠袋。

再從影片中,見到鯨魚「小梧子」之死,竟是被吸管插入鼻孔。人們將垃圾丟入水溝,再順著河水流入海洋,讓海中生物誤食致死,人類捕魚來吃,經過食物鏈,塑化劑又回到人類身上。

就讀國小五年級的石盛文同學認為:「我們應該要少用塑膠袋,因為它會汙染海洋和環境,自己也會受害,我們要多用環保袋,出門帶環保餐具。」他的爸爸石偉輯則說:「今天參加活動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一定要做環保,少用塑膠袋,因為塑膠袋會汙染環境,以後出門要帶購物袋,塑膠袋要重複使用。」

圖說 :大愛電視節目〈呼叫妙博士〉主持人方菊雄蒞臨會場,鼓勵大家一起減塑愛地球,與學員合影。[攝影者:劉偉興]◎遊戲中的震撼教育

為了加深學員對塑膠袋過度使用的印象,工作人員收集了九百八十五個乾淨的回收塑膠袋,接成很長很長的塑膠袋龍,在每個人的座位間傳遞著;偶而,還聽到有人喊著:「太多了吧!」傳遞的時間竟然長達五分鐘。

當塑膠袋長龍源源不絕地傳遞回到舞臺上,繞滿三個小朋友的身上,連頭都淹沒在塑膠袋海中。這僅僅是假設一個人一天使用三個塑膠袋,累積一年的使用量;有些人甚至每天使用的塑膠袋超過三個。塑膠袋纏身,震撼感十足,席間有人喊著:「不要用了,不要用了,好恐怖喔!」有如人類被塑膠袋掩埋了。

即使知道應該拒用或少用塑膠袋,但是在生活中,真的能夠堅決拒用塑膠袋嗎?慈濟志工林正雄模擬生活中的情境,考驗小朋友如何運用智慧拒用塑膠袋。例如,外出買東西忘記帶購物袋出門,怎麼辦?買早餐時,老闆非常熱心又堅持,要將早點包進塑膠袋,怎麼辦?種種情境的模擬,在告訴大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出門帶水壺、自備環保餐具與購物袋。

◎遠離塑膠 生活替代品

圖說 :慈濟志工黃淑端分享,臺灣民眾使用塑膠袋的狀況。[攝影者:劉偉興]既然要拒用或少用塑膠袋,就得使用替代材質的日常用品。工作人員邀請了講師,推薦可以選擇使用竹子製的牙刷,以減少使用塑膠;也介紹不鏽鋼吸管,代替塑膠吸管,讓減塑行動落實生活中。甚至,包裝材料的改變,也可以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地球只有一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將塑膠袋和寶特瓶回收再製成日用品,例如毛毯、提袋、衣服、襪子、帽子等。也介紹了靜思精舍常住師父使用純天然的材質研發的產品,例如家事皂、淨皂、洗衣粉等。課程中強調,若人人從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做起,愛護環境和海洋,就能留給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

宇君小朋友分享,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將舊衣服改成購物袋,他可以做到的事情就是,自備環保餐具,減少使用塑膠袋,回到學校和同學分享這項愛地球行動。唐君睿爸爸印象最深刻的是,減塑分享中提到花蓮海邊的情景,令人傷感。他說:「少用塑膠袋要從自身做起,影響家人和同事,再推廣到親朋好友。」

若說減塑時尚行動正流行,自愛之外,也要愛他人,更要愛地球;地球平安,人才會平安。課程中,鼓勵學員將減塑行動記錄在學員手冊裡,期待人人成為減塑小尖兵,鼓勵減塑行動大家一起身體力行。

◎劉明秀/臺北報導

Read more

塑膠袋滿過頭 疾呼別再用

圖說 :慈濟志工林正雄模擬店家情境,讓孩子向店家拒用塑膠袋。[攝影者:簡忠裕]工作人員收集了九百八十五個乾淨的回收塑膠袋,接成很長很長的塑膠袋龍,在每個人的座位間傳遞著;有人喊著:「太多了吧!」傳遞的時間竟然長達五分鐘。「沒想到每人每一年使用塑膠袋量那麼大,減塑行動除了自己要做 ,也要推動到更多人來響應,不要傷害海洋和環境。」

11月20日是內湖親子成長班結合大愛電視節目〈呼叫妙博士〉減塑行動課程,共有來自內湖地區的親和子學員共五十八人和社區會眾六十人報到學習。今天的課程以〈呼叫妙博士〉減塑行動為主題,與主題對應的靜思語是:「少欲知足是最富有的人生。」

慈濟志工李惠雯說:「減塑課程主要的內容設計在於,讓民眾了解目前塑膠的用量之大,已經造成海洋汙染和生態的浩劫,最終會回到人類,危害人體的健康,希望有所認知後,我們應該力行減塑行動,能使用替代方案,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動靜課程 了解塑膠品危害

學員報到後由幾位導覽志工,分組導覽與解說塑膠袋的分類和造成的危害,用實物說明可回收塑膠有PP、PE、PVC,和有壓邊的混合物料屬於不可回收的塑膠類;導覽志工說明「環保十指口訣」和海洋垃圾場的「海洋濃湯」,讓學員了解塑膠袋的回收和塑膠製品使用過量,會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使用塑膠製品的人類,不能不減塑救地球。

圖說:一個人累積一年的塑膠袋使用量達九百八十五個,纏繞在三個人身上把頭都淹沒了,實在是震撼教育。[攝影者:劉偉興]靜態課程開始,志工們帶動團康活動,〈好心大家做〉歌曲響起,臺上志工帶動動作讓大家一起跟著做,除了活動筋骨之外,也藉由歌曲中的歌詞,了解環保的真義。

大愛電視節目〈呼叫妙博士〉主持人方菊雄蒞臨現場加油打氣,他表示,減塑行動在讓大家學習做環保讓地球更美好。多數人知道塑膠的危害很大,用它來裝食品會溶出塑化劑;送進焚化爐燃燒則會釋放戴奧辛,汙染空氣;隨便丟棄,流入海洋則是危害海洋生物;若選擇掩埋處理,塑膠不會溶解,還會釋出毒素成為千年垃圾,對地球的傷害很大。因此,減塑行動必須持續不停地推動,期待大家了解塑膠製品的危害之後,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就能讓地球更美好。

◎塑膠污染 海洋噩夢

課程中,慈濟志工黃淑端分享塑膠袋的使用調查。她在互動中提問:「沒有使用過塑膠袋的請舉手。」沒有人舉手。接著,她說明,臺灣每年用掉的塑膠袋有一百八十億個,平均每個人一年共使用九百八十五個塑膠袋。

再從影片中,見到鯨魚「小梧子」之死,竟是被吸管插入鼻孔。人們將垃圾丟入水溝,再順著河水流入海洋,讓海中生物誤食致死,人類捕魚來吃,經過食物鏈,塑化劑又回到人類身上。

就讀國小五年級的石盛文同學認為:「我們應該要少用塑膠袋,因為它會汙染海洋和環境,自己也會受害,我們要多用環保袋,出門帶環保餐具。」他的爸爸石偉輯則說:「今天參加活動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一定要做環保,少用塑膠袋,因為塑膠袋會汙染環境,以後出門要帶購物袋,塑膠袋要重複使用。」

圖說 :大愛電視節目〈呼叫妙博士〉主持人方菊雄蒞臨會場,鼓勵大家一起減塑愛地球,與學員合影。[攝影者:劉偉興]◎遊戲中的震撼教育

為了加深學員對塑膠袋過度使用的印象,工作人員收集了九百八十五個乾淨的回收塑膠袋,接成很長很長的塑膠袋龍,在每個人的座位間傳遞著;偶而,還聽到有人喊著:「太多了吧!」傳遞的時間竟然長達五分鐘。

當塑膠袋長龍源源不絕地傳遞回到舞臺上,繞滿三個小朋友的身上,連頭都淹沒在塑膠袋海中。這僅僅是假設一個人一天使用三個塑膠袋,累積一年的使用量;有些人甚至每天使用的塑膠袋超過三個。塑膠袋纏身,震撼感十足,席間有人喊著:「不要用了,不要用了,好恐怖喔!」有如人類被塑膠袋掩埋了。

即使知道應該拒用或少用塑膠袋,但是在生活中,真的能夠堅決拒用塑膠袋嗎?慈濟志工林正雄模擬生活中的情境,考驗小朋友如何運用智慧拒用塑膠袋。例如,外出買東西忘記帶購物袋出門,怎麼辦?買早餐時,老闆非常熱心又堅持,要將早點包進塑膠袋,怎麼辦?種種情境的模擬,在告訴大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出門帶水壺、自備環保餐具與購物袋。

◎遠離塑膠 生活替代品

圖說 :慈濟志工黃淑端分享,臺灣民眾使用塑膠袋的狀況。[攝影者:劉偉興]既然要拒用或少用塑膠袋,就得使用替代材質的日常用品。工作人員邀請了講師,推薦可以選擇使用竹子製的牙刷,以減少使用塑膠;也介紹不鏽鋼吸管,代替塑膠吸管,讓減塑行動落實生活中。甚至,包裝材料的改變,也可以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地球只有一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將塑膠袋和寶特瓶回收再製成日用品,例如毛毯、提袋、衣服、襪子、帽子等。也介紹了靜思精舍常住師父使用純天然的材質研發的產品,例如家事皂、淨皂、洗衣粉等。課程中強調,若人人從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做起,愛護環境和海洋,就能留給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

宇君小朋友分享,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將舊衣服改成購物袋,他可以做到的事情就是,自備環保餐具,減少使用塑膠袋,回到學校和同學分享這項愛地球行動。唐君睿爸爸印象最深刻的是,減塑分享中提到花蓮海邊的情景,令人傷感。他說:「少用塑膠袋要從自身做起,影響家人和同事,再推廣到親朋好友。」

若說減塑時尚行動正流行,自愛之外,也要愛他人,更要愛地球;地球平安,人才會平安。課程中,鼓勵學員將減塑行動記錄在學員手冊裡,期待人人成為減塑小尖兵,鼓勵減塑行動大家一起身體力行。

◎劉明秀/臺北報導

Read more

週六, 24 十二月 2016

大愛實習心啟發 人生方向築夢踏實

圖說:余柏賢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之間的相處,不像一般公司一樣,感受到大家都是互相幫忙,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互諒,很像家人的感覺。「常會聽到同學到其他公司實習,主管怎樣怎樣、員工相處不融洽。但在大愛感恩科技,我感受到有家的感覺,像有一次我生病請病假,隔天就有同人關心我是否有好一點、有沒有去看醫生等,有同仁們關心都令我很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寒暑假時,有一群年輕人,把握時間不空過,利用寒暑假期到各企業實習,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的「環保愛地兒」單元,今天邀請到就讀中國文化大學紡織工程系的余柏賢同學,在今年暑假時間到大愛感恩科技科技實習。

「當初我只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使用廢棄寶特瓶做環保紗的公司,不知到背後有這麼多感人的故事!」余柏賢同學分享對大愛感恩科技的印像:「我覺得大愛感恩科技是兼顧環保和人文的公司,與其他環保企業不一樣的地方,透過人文帶動環保理念以人文的方式帶動環保,讓大家更知道環保的重要性;背後有環保菩薩將寶特瓶回收,每天都到環保站裡做資源回收,背後的動機與故事為感動人心。」

余柏賢同學選擇大愛感恩科技實習原因,一者地處在台北的企業,二者是因為在紡織業必須要重視環保議題。「要到其他企業公司實習,不如選擇一家有關環保的企業實習,使我對環保更有認知,剛好以這樣的機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這裡柏賢學習到如何環保布料製造過程,並協助製作產品布卡等工作項目:「我負責在品保部,協助將每一塊環保布進行分類,依據每一家廠商所織出來的布,製做成布卡;再來有與公司的梁益誠師伯到各廠商驗布,到工廠看環保布的製造過程,去驗廠商開發的這塊布料,是否符合大愛感恩的檢驗標準。」

要如何才能成為優秀的品保專員!柏賢同學分享,首先要先了解製造流程,一塊環保布料如何變成賑災毛毯的刷毛布料,還要眼睛非常銳利,要去看是否有汙點哪邊有污漬,眼睛觀察後,還要用鼻子嗅出氣味,因為東西從工廠製造出來,可能會殘留布好的氣味,是否可以去除異味,若無法解決的問題,會再請工廠重新製造一匹新的布料。「先要用眼看是否有污漬、再用鼻子聞聞看有沒有怪味,因為有些布料是要開發製成人身上穿的衣物,若有殘留異味,對顧客來說非常不好,也沒有人想要是穿這套衣服。」

「在短短幾個月的實習,印象深刻的就是聽李鼎銘師伯的分享的部分,在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常常會有國內外的貴賓及慈濟志工來公司參訪,聽了李鼎銘師伯的分享後,將我以往對慈濟的刻板觀念給推翻掉了,真正了解慈濟所做的貢獻,真的都在為全世界,只是我們一般人沒有看到而以…」從不了解慈濟,到清楚了解慈濟,余柏賢同學說因為聽了鼎銘師伯的分享,才了解原來慈濟做了這得多的事情,只是很多人不知到,慈濟一直在背後默默行善。

余柏賢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之間的相處,不像一般公司一樣,感受到大家都是互相幫忙,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互諒,很像家人的感覺。「常會聽到同學到其他公司實習,主管怎樣怎樣、員工相處不融洽。但在大愛感恩科技,我感受到有家的感覺,像有一次我生病請病假,隔天就有同仁關心我是否有好一點、有沒有去看醫生等,有同仁們關心都令我很感動。」

原本選擇物理系的余柏賢,到了大三大四後,才清楚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因為家裡是在做紡織相關的公司,讀紡織相關科系就可以幫家裡工作。「紡織工程是一個自己以前完全沒有碰過的領域,目前最困難的就專題製作,選擇防彈衣相關研究。」

紡織工程包括有機能衣、染布、整理加工、防撥水、防火、防起皺等部分,只要跟紡織業相關,從頭到尾都要紡織工程一手包辦!一件衣服不是想的自己這麼簡單,余柏賢分享,由其業者要防潑水有要有透氣,這是一種很矛盾的事,但突破困難點,在困難的事也可以達成。

余柏賢對自己未來的主見,從小到大的夢想是開飛機、當機師,二者是關於紡織,可以投入家庭事業。年輕人就是要對自己的夢想很篤定,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邁進,實踐自我夢想,只要肯努力,將來的某一天,自己理想一定會成真。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大愛實習心啟發 人生方向築夢踏實

圖說:余柏賢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之間的相處,不像一般公司一樣,感受到大家都是互相幫忙,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互諒,很像家人的感覺。「常會聽到同學到其他公司實習,主管怎樣怎樣、員工相處不融洽。但在大愛感恩科技,我感受到有家的感覺,像有一次我生病請病假,隔天就有同人關心我是否有好一點、有沒有去看醫生等,有同仁們關心都令我很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寒暑假時,有一群年輕人,把握時間不空過,利用寒暑假期到各企業實習,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的「環保愛地兒」單元,今天邀請到就讀中國文化大學紡織工程系的余柏賢同學,在今年暑假時間到大愛感恩科技科技實習。

「當初我只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使用廢棄寶特瓶做環保紗的公司,不知到背後有這麼多感人的故事!」余柏賢同學分享對大愛感恩科技的印像:「我覺得大愛感恩科技是兼顧環保和人文的公司,與其他環保企業不一樣的地方,透過人文帶動環保理念以人文的方式帶動環保,讓大家更知道環保的重要性;背後有環保菩薩將寶特瓶回收,每天都到環保站裡做資源回收,背後的動機與故事為感動人心。」

余柏賢同學選擇大愛感恩科技實習原因,一者地處在台北的企業,二者是因為在紡織業必須要重視環保議題。「要到其他企業公司實習,不如選擇一家有關環保的企業實習,使我對環保更有認知,剛好以這樣的機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這裡柏賢學習到如何環保布料製造過程,並協助製作產品布卡等工作項目:「我負責在品保部,協助將每一塊環保布進行分類,依據每一家廠商所織出來的布,製做成布卡;再來有與公司的梁益誠師伯到各廠商驗布,到工廠看環保布的製造過程,去驗廠商開發的這塊布料,是否符合大愛感恩的檢驗標準。」

要如何才能成為優秀的品保專員!柏賢同學分享,首先要先了解製造流程,一塊環保布料如何變成賑災毛毯的刷毛布料,還要眼睛非常銳利,要去看是否有汙點哪邊有污漬,眼睛觀察後,還要用鼻子嗅出氣味,因為東西從工廠製造出來,可能會殘留布好的氣味,是否可以去除異味,若無法解決的問題,會再請工廠重新製造一匹新的布料。「先要用眼看是否有污漬、再用鼻子聞聞看有沒有怪味,因為有些布料是要開發製成人身上穿的衣物,若有殘留異味,對顧客來說非常不好,也沒有人想要是穿這套衣服。」

「在短短幾個月的實習,印象深刻的就是聽李鼎銘師伯的分享的部分,在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常常會有國內外的貴賓及慈濟志工來公司參訪,聽了李鼎銘師伯的分享後,將我以往對慈濟的刻板觀念給推翻掉了,真正了解慈濟所做的貢獻,真的都在為全世界,只是我們一般人沒有看到而以…」從不了解慈濟,到清楚了解慈濟,余柏賢同學說因為聽了鼎銘師伯的分享,才了解原來慈濟做了這得多的事情,只是很多人不知到,慈濟一直在背後默默行善。

余柏賢分享,在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之間的相處,不像一般公司一樣,感受到大家都是互相幫忙,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互諒,很像家人的感覺。「常會聽到同學到其他公司實習,主管怎樣怎樣、員工相處不融洽。但在大愛感恩科技,我感受到有家的感覺,像有一次我生病請病假,隔天就有同仁關心我是否有好一點、有沒有去看醫生等,有同仁們關心都令我很感動。」

原本選擇物理系的余柏賢,到了大三大四後,才清楚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因為家裡是在做紡織相關的公司,讀紡織相關科系就可以幫家裡工作。「紡織工程是一個自己以前完全沒有碰過的領域,目前最困難的就專題製作,選擇防彈衣相關研究。」

紡織工程包括有機能衣、染布、整理加工、防撥水、防火、防起皺等部分,只要跟紡織業相關,從頭到尾都要紡織工程一手包辦!一件衣服不是想的自己這麼簡單,余柏賢分享,由其業者要防潑水有要有透氣,這是一種很矛盾的事,但突破困難點,在困難的事也可以達成。

余柏賢對自己未來的主見,從小到大的夢想是開飛機、當機師,二者是關於紡織,可以投入家庭事業。年輕人就是要對自己的夢想很篤定,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邁進,實踐自我夢想,只要肯努力,將來的某一天,自己理想一定會成真。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五, 23 十二月 2016

琴聲歌詠傳法繹 自度度人利群生

圖說:周濟噰以樂曲與優美歌聲穿插於分享之中,帶給大眾喜悅與歡樂的氣氛,從輕鬆愉快的氣氛當中領略法益,帶給許多人心開意解。(照片:曹書豪)。12月19日慈濟人周濟噰(元)師兄受邀蒞臨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人文周會,以樂曲與優美歌聲穿插於分享之中,帶給大眾喜悅與歡樂的氣氛,從輕鬆愉快的氣氛當中領略法益,帶給許多人心開意解。年輕時候的 周濟噰也像許多人一樣,汲汲營營的在追求財富名利,經歷一段輕狂不羈的人生歲月。但是,增廣賢文》裡有一句話「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告誡惡人或許人們會怕他,但是惡有惡報,因果總有一天會找他清算;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身心清淨,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因此,他發心改過、加入慈濟,行善、走好路、做好事,希望學習做一朵清淨的蓮花般,不僅從照見中、自淨其意,更散發出自身的光彩,帶給別人喜悅。

證嚴上人教導:「『感恩、尊重、愛』是至寶。」周濟噰體會到,在人生的旅程中時時受用無窮,無論用於家庭,親子和夫妻之間的相處,都會因為有這樣的用心相待,而得到圓滿和諧的結果;他強調,證嚴上人是一位全球公認『明心見性』的苦行僧、是一生難知、難遇的大善知識,這是 師父上人所教我們的善法,要謹記在心,當我們人生有困難、失志的時候,別忘了將 上人的法「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慈濟的四神湯長駐在我們的心中,轉念而來的將會是「喜神、財神、福神、善神」降臨在我們的身邊,為我們打氣、鼓勵,天堂或是地獄的境界,全憑自己一念之間的心念轉換。

圖說:周濟噰與同行淡水區的三位慈濟志工師姊們彈唱『平安夜』一曲,透過「琴聲歌詠傳法繹、自度度人利群生」中,於歲末迎新之際祝福大家新年平安(照片:曹書豪)。我們人的一生當中,有許多時間都在庸庸碌碌、紛紛擾擾當中度過,如佛法中所描述,我們是身處於五濁惡世中流轉輪迴,這也如同是身陷污泥當中一般;但是,只要我們一念之間、轉惡為善,這污泥的環境便會轉化成為自我勵志、吸取養分的來源,化煩惱為菩提、轉塵污為淨慧,就如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一般,綻放光采、脫穎而出。

最後,周濟噰與同行淡水區的三位慈濟志工們彈唱『平安夜』一曲,透過「琴聲歌詠傳法繹、自度度人利群生」當中,於歲末年初之際祝福大家新年平安。誠如 證嚴上人的慈示,「時時存好心,就能時時是好日」,周濟噰分享自己的人生體悟以及悠揚的歌聲,與「清淨蓮花」的生命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周濟噰(左三)分享,當我們人生有困難,失志的時候,別忘了將 上人的法「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慈濟的四神湯長駐在我們的心中,轉念而來的將會是「喜神、財神、福神、善神」降臨在我們的身邊,為我們打氣、鼓勵(照片:李岩珂)。 

 

Read more

琴聲歌詠傳法繹 自度度人利群生

圖說:周濟噰以樂曲與優美歌聲穿插於分享之中,帶給大眾喜悅與歡樂的氣氛,從輕鬆愉快的氣氛當中領略法益,帶給許多人心開意解。(照片:曹書豪)。12月19日慈濟人周濟噰(元)師兄受邀蒞臨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人文周會,以樂曲與優美歌聲穿插於分享之中,帶給大眾喜悅與歡樂的氣氛,從輕鬆愉快的氣氛當中領略法益,帶給許多人心開意解。年輕時候的 周濟噰也像許多人一樣,汲汲營營的在追求財富名利,經歷一段輕狂不羈的人生歲月。但是,增廣賢文》裡有一句話「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告誡惡人或許人們會怕他,但是惡有惡報,因果總有一天會找他清算;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身心清淨,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因此,他發心改過、加入慈濟,行善、走好路、做好事,希望學習做一朵清淨的蓮花般,不僅從照見中、自淨其意,更散發出自身的光彩,帶給別人喜悅。

證嚴上人教導:「『感恩、尊重、愛』是至寶。」周濟噰體會到,在人生的旅程中時時受用無窮,無論用於家庭,親子和夫妻之間的相處,都會因為有這樣的用心相待,而得到圓滿和諧的結果;他強調,證嚴上人是一位全球公認『明心見性』的苦行僧、是一生難知、難遇的大善知識,這是 師父上人所教我們的善法,要謹記在心,當我們人生有困難、失志的時候,別忘了將 上人的法「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慈濟的四神湯長駐在我們的心中,轉念而來的將會是「喜神、財神、福神、善神」降臨在我們的身邊,為我們打氣、鼓勵,天堂或是地獄的境界,全憑自己一念之間的心念轉換。

圖說:周濟噰與同行淡水區的三位慈濟志工師姊們彈唱『平安夜』一曲,透過「琴聲歌詠傳法繹、自度度人利群生」中,於歲末迎新之際祝福大家新年平安(照片:曹書豪)。我們人的一生當中,有許多時間都在庸庸碌碌、紛紛擾擾當中度過,如佛法中所描述,我們是身處於五濁惡世中流轉輪迴,這也如同是身陷污泥當中一般;但是,只要我們一念之間、轉惡為善,這污泥的環境便會轉化成為自我勵志、吸取養分的來源,化煩惱為菩提、轉塵污為淨慧,就如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一般,綻放光采、脫穎而出。

最後,周濟噰與同行淡水區的三位慈濟志工們彈唱『平安夜』一曲,透過「琴聲歌詠傳法繹、自度度人利群生」當中,於歲末年初之際祝福大家新年平安。誠如 證嚴上人的慈示,「時時存好心,就能時時是好日」,周濟噰分享自己的人生體悟以及悠揚的歌聲,與「清淨蓮花」的生命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周濟噰(左三)分享,當我們人生有困難,失志的時候,別忘了將 上人的法「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慈濟的四神湯長駐在我們的心中,轉念而來的將會是「喜神、財神、福神、善神」降臨在我們的身邊,為我們打氣、鼓勵(照片:李岩珂)。 

 

Read more

週四, 22 十二月 2016

2016,12/22 韓國淑明大學生師生參訪

【對象】韓國淑明大學生師生
【時間】2016年12月22日(四)16:0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1223-22-2.jpg 20161223-22-1.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