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2016
週六, 08 十月 2016
週五, 07 十月 2016
中秋團圓話當年
- Article Details
每年的中秋節,是全球人醫相約的日子。9月15日,來自20個國家地區、超過600位成員齊聚,透過歌曲和戲劇,回憶國際慈濟人醫年會的源起,也堅定未來繼續為貧病患者,拔苦予樂的心念。
活動節目由黃誠佑師兄與黃恩婷師姊擔任主持人,一起從舞臺的兩側跳著出場,祝福大家中秋節快樂。
各國人醫團隊帶來了精湛演出,尼泊爾、新加坡、泰國等各國學員紛紛穿著了當地傳統服飾,粉墨登場,令人耳目一新,最後由馬來西亞人醫成員載歌載舞,將現場氣氛帶向高潮!
回首話當年第一個節目,由慈大附中徐振家老師帶領慈中學生,進行武術表演。站在舞臺正中央,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幼兒園大班的徐弘禮,今年才五歲,表現非常落落大方。練習武術讓每個孩子有健康的休閒活動,他們無論是雙節棍、耍大刀,都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從運動中鍛鍊身體,提升自我品格。
緊接著,上演菲律賓團隊話劇,故事敘述菲律賓分會從一九九四年成立後,發現貧病窮困的地方需要醫療照護,志工從無到有、建立人醫會的篳路藍縷。一九九五年,第一次下鄉義診,在簡單的環境中進行醫療服務。醫師為病患看診,視病猶親,提供獨一無二的貼心照護,解除他們身上的苦痛。說來看似輕鬆,卻是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除了武術、話劇演出之外,美國團隊唱出「認識你真好」輕鬆曲目,透過音樂、舞蹈的帶動,扭動身體,鼓舞大家的身心,傳遞在慈濟路上有你相伴走的好。精彩節目內容,從菲律賓、美國到印尼團隊的演出,舞蹈中看得見用心,而穿著當地傳統服裝,也象徵著豐收的喜悅!
人醫情懷,數也數不盡。花蓮慈院醫療常住志工顏惠美師姊分享了溫馨醫病情,敘述在院內接觸一位癌末病人,沒有親人在身邊,志工聽完了他的故事,幾經波折尋找,終於讓父子見面,並改變兒子的人生,由迷轉善,甚至完成了那位癌末病人心願,成為大體老師。這一段翻轉人生的故事,有了美好結局。
新加坡人醫團隊,在舞臺上表演手語,將「我只在乎你」改編歌詞,唱出眾人的心情——「如今我遇見你,敬愛的上人,我會珍惜我自己,任時光匆匆流逝,發心立願跟隨上人,我要珍惜,心甘情願珍惜您的教誨,把握生命中的力量就不可惜,人醫會要精進,醫人醫病又醫心,做到視病如親。」
大愛感恩科技服飾走秀,大醫王們化身為模特兒,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每項產品都是配合賑災的用品,有外套、制服,典雅的服裝,快乾的冰涼衫,防汙的白褲,每一件服裝背後,都是環保菩薩的愛心,以回收資源製成服裝。「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透過服飾向人們傳遞「內調自心、外敬他人」的意境,「禮儀的風度,可以顯現內在涵養,服儀的端莊,正是強調人我尊重;運用在災難現場賑災救災使用,因應災區缺水缺電情境,可緊急供電、提供照明等功能,同時可保護賑災人員安危。
馬來西亞醫護團隊帶來壓軸節目,講出一段醫護人員難尋的故事:千百難尋中,找到了各科專業人員加入,讓人醫之愛發揮更多的良能。從義診、居家關懷、洗腎中心、癌友自助會、居家療護、中風互助會,如今,全馬超過一百五十人來參加人醫年會。團隊透過民謠「給了愛」,傳達一份真性情!
慈濟基金會 葉金英 花蓮報導
相關報導
更多資訊慈濟國際人醫年會快報
中秋團圓話當年
- Article Details
每年的中秋節,是全球人醫相約的日子。9月15日,來自20個國家地區、超過600位成員齊聚,透過歌曲和戲劇,回憶國際慈濟人醫年會的源起,也堅定未來繼續為貧病患者,拔苦予樂的心念。
活動節目由黃誠佑師兄與黃恩婷師姊擔任主持人,一起從舞臺的兩側跳著出場,祝福大家中秋節快樂。
各國人醫團隊帶來了精湛演出,尼泊爾、新加坡、泰國等各國學員紛紛穿著了當地傳統服飾,粉墨登場,令人耳目一新,最後由馬來西亞人醫成員載歌載舞,將現場氣氛帶向高潮!
回首話當年第一個節目,由慈大附中徐振家老師帶領慈中學生,進行武術表演。站在舞臺正中央,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幼兒園大班的徐弘禮,今年才五歲,表現非常落落大方。練習武術讓每個孩子有健康的休閒活動,他們無論是雙節棍、耍大刀,都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從運動中鍛鍊身體,提升自我品格。
緊接著,上演菲律賓團隊話劇,故事敘述菲律賓分會從一九九四年成立後,發現貧病窮困的地方需要醫療照護,志工從無到有、建立人醫會的篳路藍縷。一九九五年,第一次下鄉義診,在簡單的環境中進行醫療服務。醫師為病患看診,視病猶親,提供獨一無二的貼心照護,解除他們身上的苦痛。說來看似輕鬆,卻是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除了武術、話劇演出之外,美國團隊唱出「認識你真好」輕鬆曲目,透過音樂、舞蹈的帶動,扭動身體,鼓舞大家的身心,傳遞在慈濟路上有你相伴走的好。精彩節目內容,從菲律賓、美國到印尼團隊的演出,舞蹈中看得見用心,而穿著當地傳統服裝,也象徵著豐收的喜悅!
人醫情懷,數也數不盡。花蓮慈院醫療常住志工顏惠美師姊分享了溫馨醫病情,敘述在院內接觸一位癌末病人,沒有親人在身邊,志工聽完了他的故事,幾經波折尋找,終於讓父子見面,並改變兒子的人生,由迷轉善,甚至完成了那位癌末病人心願,成為大體老師。這一段翻轉人生的故事,有了美好結局。
新加坡人醫團隊,在舞臺上表演手語,將「我只在乎你」改編歌詞,唱出眾人的心情——「如今我遇見你,敬愛的上人,我會珍惜我自己,任時光匆匆流逝,發心立願跟隨上人,我要珍惜,心甘情願珍惜您的教誨,把握生命中的力量就不可惜,人醫會要精進,醫人醫病又醫心,做到視病如親。」
大愛感恩科技服飾走秀,大醫王們化身為模特兒,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每項產品都是配合賑災的用品,有外套、制服,典雅的服裝,快乾的冰涼衫,防汙的白褲,每一件服裝背後,都是環保菩薩的愛心,以回收資源製成服裝。「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透過服飾向人們傳遞「內調自心、外敬他人」的意境,「禮儀的風度,可以顯現內在涵養,服儀的端莊,正是強調人我尊重;運用在災難現場賑災救災使用,因應災區缺水缺電情境,可緊急供電、提供照明等功能,同時可保護賑災人員安危。
馬來西亞醫護團隊帶來壓軸節目,講出一段醫護人員難尋的故事:千百難尋中,找到了各科專業人員加入,讓人醫之愛發揮更多的良能。從義診、居家關懷、洗腎中心、癌友自助會、居家療護、中風互助會,如今,全馬超過一百五十人來參加人醫年會。團隊透過民謠「給了愛」,傳達一份真性情!
慈濟基金會 葉金英 花蓮報導
相關報導
更多資訊慈濟國際人醫年會快報
南寧慈濟心感動 遍灑種子菩提林
- Article Details
南寧孔子文化周從9月28日到今天10月5日持續已經整整一周,慈濟志工 蔡淑芬幾乎天天到慈濟大愛感恩展位幫忙。蔡淑芬的慈濟因緣要回搠到1990年在台灣看到報紙上慈濟的報導,於是根據劃撥帳號捐款,開始認識慈濟,而後先生到大陸工作,蔡淑芬隨著來到廣西,也陪伴著南寧慈濟志工成長。「以前南寧都要搭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到廣州去上課,看到廣西本地志工的用心,看到他們不畏千里的求法、去學習。昨日讀書會分享也提到此次大愛感恩科技參展,陳國強師兄、慈青羅美珍等等,都默默的在付出。雖然還沒培訓,但其實都已是上人心目中的弟子了,看到菩提種子的發芽,很感動。」
臨床醫生何開劃利用國慶假期,10月5日也來到南寧孔子文化周大愛感恩展位一起幫忙。在求學時期接觸慈濟,跟著慈濟志工前往敬老院,見證慈濟大愛無私。「我發現慈濟很用心的去做,不會覺得髒,不會因沒辦法溝通,而退步,師兄師姊把他們當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爺爺奶奶。」何開劃分享自己剛開始會抗拒與爺爺奶奶們互動,「在一次敬老院的爺爺奶奶,知道我們要來,都會主動的前來迎接我們,這一次讓我真正感到慈濟付出的很實在,不是只是形式,是很實實在在的在做事。」
學醫的何開劃知道:「老師也教我們要尊敬大體老師,而慈濟『無語良師』更是讓我感到慈濟的用心與偉大,就知道慈濟這條路是我要走的。從前自己因為身體不好,也很自卑,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一件事情,但慈濟教我們活在當下,『對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對了』不用去在乎得失,不要去想後面的結果會如何,上人說『用心就是專業。』而你會發現,往往收到的結果都是好的。」
志工 鄧印成,因師姊的妹妹嫁到台灣,所以時常帶回慈濟的訊息跟我們分享,因而認識慈濟。而參加後發現,這個慈善團體是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所以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慈濟是給人很溫馨、溫暖的一種感覺。參加慈濟前後的改變,「發現自己心變軟,容易掉淚,容易感動。」對於環保的理念,鄧印成認為大陸是相對的薄弱很多,但慈濟帶動當地小區居民能有環保理念,看從小朋友到老菩薩,都漸漸的在落實了,有改變了。
志工 鄧瑞珍說起慈濟因緣,「因弟弟要我每天每天只要捐一元『姊,有個團體,每天只要捐一元。」我想我弟也不會因為一元騙我,我就開始繳一個月30元的功德款。」在一次的因緣參加了慈濟的冬令發放,看到一位老奶奶,鍋頭上只有一碗粥,一天就只吃這一碗粥,且是昨天剩下的。回想自己不懂珍惜、惜福,所以回來之後,也開始懂得珍惜米飯,珍惜所擁有的東西。冬令發放回來後,鄧瑞珍發願一定要帶著母親去參加歲末祝福,讓媽媽感受到慈濟的感動與莊嚴,發現慈濟是很美善的團體,「因為是拔苦予樂的,膚慰給與愛和關懷。」在志工當下,鄧瑞珍現在也知道要廣招菩薩,邀約會員,一起來做「哪裡有苦難,就膚慰哪裡的慈善,不分國籍。」要跟著證嚴上人一起走菩薩道。
志工 蘇英,因為婚姻不美滿,最後離婚,那時心情是相當不好的。在親朋好友的接引,來到慈濟,參加了讀書會、訪視等。「原本只想說打發時間,充實自己,但之後是打從內心的喜歡,最重要的是會吸收到上人的法,也見苦知福,發現自己其實是很幸福的,對於前夫的怨恨,現在也變成了感恩。」劉濟雨師兄【心路】一書中,蘇英特別有感觸,「濟雨師兄引用上人所說的,人生如演一齣劇本;人生如一張車票,有先下車和後下車的因緣。心目中我想要皈依的師父就是 上人-而自己習氣也還很重,很感恩何開劃師兄常常指引我在修行路上多用心,而我希望把自己修得好一些,再去見上人。」
「師姊,是否知道全球有在做慈善的公益組織?」農美林問。「華東水災的因緣,說起了慈濟,因為而慈濟無私打動了我。在一次跟德懷師父的連線,就發願希望在廣西百色地區,讓慈濟在此發芽。希望改變百色區,百色以傳統佛教徒居多,較熱衷放生,而慈濟則是強調福慧雙修,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讓我們從實際生活中去體會佛法,真正的去了解經典的含義,體悟佛陀的精神。如果生命對我來說不是很公平,但開啟了另一扇窗,讓我接觸到了佛法,認識了慈濟上人,上人的每一條靜思語都是甘露,洗滌自己的心靈。所以真的很感恩上人和慈濟。」
志工 黃媚,訂購了一件傳薪服飾、請購了兩條吉祥物圍巾,「我非常愛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說起慈濟因緣,因在電台的姊妹是慈濟人,看到她的轉變與改變,所以向她詢問,於是認識了慈濟。我們做傳媒的對東西物質、對外在的讚美、名聲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加入慈濟後我改變了,開始少慾知足,而一位師姊與我結緣淨皂看到,我看到『惜水如金』這是個字,也令我很震撼,漸漸養成惜福愛物的習慣。」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廣西南寧報導
南寧慈濟心感動 遍灑種子菩提林
- Article Details
南寧孔子文化周從9月28日到今天10月5日持續已經整整一周,慈濟志工 蔡淑芬幾乎天天到慈濟大愛感恩展位幫忙。蔡淑芬的慈濟因緣要回搠到1990年在台灣看到報紙上慈濟的報導,於是根據劃撥帳號捐款,開始認識慈濟,而後先生到大陸工作,蔡淑芬隨著來到廣西,也陪伴著南寧慈濟志工成長。「以前南寧都要搭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到廣州去上課,看到廣西本地志工的用心,看到他們不畏千里的求法、去學習。昨日讀書會分享也提到此次大愛感恩科技參展,陳國強師兄、慈青羅美珍等等,都默默的在付出。雖然還沒培訓,但其實都已是上人心目中的弟子了,看到菩提種子的發芽,很感動。」
臨床醫生何開劃利用國慶假期,10月5日也來到南寧孔子文化周大愛感恩展位一起幫忙。在求學時期接觸慈濟,跟著慈濟志工前往敬老院,見證慈濟大愛無私。「我發現慈濟很用心的去做,不會覺得髒,不會因沒辦法溝通,而退步,師兄師姊把他們當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爺爺奶奶。」何開劃分享自己剛開始會抗拒與爺爺奶奶們互動,「在一次敬老院的爺爺奶奶,知道我們要來,都會主動的前來迎接我們,這一次讓我真正感到慈濟付出的很實在,不是只是形式,是很實實在在的在做事。」
學醫的何開劃知道:「老師也教我們要尊敬大體老師,而慈濟『無語良師』更是讓我感到慈濟的用心與偉大,就知道慈濟這條路是我要走的。從前自己因為身體不好,也很自卑,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一件事情,但慈濟教我們活在當下,『對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對了』不用去在乎得失,不要去想後面的結果會如何,上人說『用心就是專業。』而你會發現,往往收到的結果都是好的。」
志工 鄧印成,因師姊的妹妹嫁到台灣,所以時常帶回慈濟的訊息跟我們分享,因而認識慈濟。而參加後發現,這個慈善團體是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所以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慈濟是給人很溫馨、溫暖的一種感覺。參加慈濟前後的改變,「發現自己心變軟,容易掉淚,容易感動。」對於環保的理念,鄧印成認為大陸是相對的薄弱很多,但慈濟帶動當地小區居民能有環保理念,看從小朋友到老菩薩,都漸漸的在落實了,有改變了。
志工 鄧瑞珍說起慈濟因緣,「因弟弟要我每天每天只要捐一元『姊,有個團體,每天只要捐一元。」我想我弟也不會因為一元騙我,我就開始繳一個月30元的功德款。」在一次的因緣參加了慈濟的冬令發放,看到一位老奶奶,鍋頭上只有一碗粥,一天就只吃這一碗粥,且是昨天剩下的。回想自己不懂珍惜、惜福,所以回來之後,也開始懂得珍惜米飯,珍惜所擁有的東西。冬令發放回來後,鄧瑞珍發願一定要帶著母親去參加歲末祝福,讓媽媽感受到慈濟的感動與莊嚴,發現慈濟是很美善的團體,「因為是拔苦予樂的,膚慰給與愛和關懷。」在志工當下,鄧瑞珍現在也知道要廣招菩薩,邀約會員,一起來做「哪裡有苦難,就膚慰哪裡的慈善,不分國籍。」要跟著證嚴上人一起走菩薩道。
志工 蘇英,因為婚姻不美滿,最後離婚,那時心情是相當不好的。在親朋好友的接引,來到慈濟,參加了讀書會、訪視等。「原本只想說打發時間,充實自己,但之後是打從內心的喜歡,最重要的是會吸收到上人的法,也見苦知福,發現自己其實是很幸福的,對於前夫的怨恨,現在也變成了感恩。」劉濟雨師兄【心路】一書中,蘇英特別有感觸,「濟雨師兄引用上人所說的,人生如演一齣劇本;人生如一張車票,有先下車和後下車的因緣。心目中我想要皈依的師父就是 上人-而自己習氣也還很重,很感恩何開劃師兄常常指引我在修行路上多用心,而我希望把自己修得好一些,再去見上人。」
「師姊,是否知道全球有在做慈善的公益組織?」農美林問。「華東水災的因緣,說起了慈濟,因為而慈濟無私打動了我。在一次跟德懷師父的連線,就發願希望在廣西百色地區,讓慈濟在此發芽。希望改變百色區,百色以傳統佛教徒居多,較熱衷放生,而慈濟則是強調福慧雙修,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讓我們從實際生活中去體會佛法,真正的去了解經典的含義,體悟佛陀的精神。如果生命對我來說不是很公平,但開啟了另一扇窗,讓我接觸到了佛法,認識了慈濟上人,上人的每一條靜思語都是甘露,洗滌自己的心靈。所以真的很感恩上人和慈濟。」
志工 黃媚,訂購了一件傳薪服飾、請購了兩條吉祥物圍巾,「我非常愛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說起慈濟因緣,因在電台的姊妹是慈濟人,看到她的轉變與改變,所以向她詢問,於是認識了慈濟。我們做傳媒的對東西物質、對外在的讚美、名聲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加入慈濟後我改變了,開始少慾知足,而一位師姊與我結緣淨皂看到,我看到『惜水如金』這是個字,也令我很震撼,漸漸養成惜福愛物的習慣。」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廣西南寧報導
週四, 06 十月 2016
慈濟大愛聚愛心 環保愛物善接引
- Article Details
南寧孔子文化周10月4日邁進第7天。在南寧孔廟廣場帳篷區、頂著秋日炎炎豔陽,展覽團隊與廣西慈濟志工依然堅守崗位,人間菩薩招生。大愛感恩展位帳篷外側、面對廣場懸掛大型環保推廣海報,既能遮擋陽光、也清楚地將環保分類要訣教育周知。一個一個籃子也整齊盛裝著各類回收物資。來自山西李雅萍,為此次對面廣西八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展商。每一天看見慈濟師兄師姊們,處理著這展場觀眾放置的回收物資,許多的瓶瓶罐罐,李雅萍看到,也一起來參與投入,套上手套、彎下腰、轉去瓶蓋、踩寶特瓶,一一跟著師兄姊們完成愛護地球回收使命。李雅萍師姊有感而發說道:「突然地,觸動到了我,感覺到非常的有意義,如果我們不去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地球能怎辦呢?」並立即捐出愛,護持慈濟。
這幾天,天天早、晚載送展覽團隊往返孔廟的慈濟志工 劉鈞 分享著自己的慈濟因緣:多年前,因為遭逢先生去世,面對人生的無常悲慟萬分,兩年的時間都走不出來,此時遇到一個臺灣的師姊,告訴她說臺灣有很多正能量的團體-例如慈濟,也許對劉鈞有幫助。剛好,在南寧有慈濟,劉鈞想說「可以藉由沉浸在正能量的團體,幫自己走出來。」
劉鈞開始參與敬老院膚老,也下鄉訪視,「看到貧苦的小孩,住著都是泥房子,但整個家庭,都很樂觀,你會知道自己不該如此,應該更堅強,自然而然就走出憂鬱。原來是希望別人能幫助我走出憂鬱困境,但接觸慈濟,會發現自己是可以去助人的,且是你要發揮多大的力量,就有多大的力量去助人,就沒時間憂鬱了。」感恩陳華師姊,一點一滴中教導我們,參與各種社區志工功能,慢慢學習成長。
同樣,面對生命的最低潮,陳敏,在29歲時罹癌、家庭工作不順遂,自從加入慈濟團後,發現到不論文化上和敬老活動等都有愛、有美、有氣質,和道氣,更加奠定決心,發覺慈濟是自己一生所嚮往的團體。陳敏承擔活動組,原本身體不好的陳敏漸漸好轉,「師姊們鼓勵我,你在慈濟裏面浸泡的越久,改變也就越大,原本我的臉是整片黑斑,醫生說是不治之症,還有嚴重的失眠、嚴重的胃炎都得到不可思議的改善。」,回想自己第一次見到證嚴上人時,好像一切問題都有了答案,「記得上人慈示:『我走的路都是直的,沒有走任何彎路。』感到 上人的悲心,和來到世上的使命。」
「來到這邊(孔廟)你會發覺跟我們在市中心的藍天是不一樣的,這裏的天特別藍,也可以接引更多菩薩,讓他們懂得愛護地球和懂得大愛精神的理念。」慈濟志工 戴蘭茜,來參加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活動,感到很開心,這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與群眾互動,讓他們知道塑膠瓶的資源用途,能夠體現慈濟人文,動員大家來愛護地球。
志工 黃文壽,在還沒入慈濟之前,感覺都是無所事事的過一天,感到每天生活都鬆鬆垮垮的。自從來到慈濟就懂得付出,每天生活感到很充實。黃文壽分享:「只要我們恒持一念心,我相信未來的前景,比現在要好很多,所以我們必須要堅持下去,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把能量智慧,全奉獻給社會。」
請購靚夏防曬罩衫的黃芸,想到這件環保織品很實用,平時外出遮陽,在室內辦公冷氣時,有時也可以當蓋布小披一下。黃芸一直想要參與公益性團體,但因本身工作關係,需要時常到外地出差。但黃雲仍把握時間,有空時會來參加親子教育,素食推廣等活動。黃芸說:「環保非常重要,呼籲大家要用環保產品,因為地球越來越受傷了,大家應該一起來愛護地球。」一臉笑容的大會志願者 陳如華,每天看到慈濟志工穿著藍天白雲制服、有次序的推廣宣導,特別引起她的注意,特定前來請購了一件白褲,陳如華:「看大家都穿這件,所以應該是很好穿的。」穿回去讓其他志願者也覺得喜歡,影響更多人,就會也來請購。就像她所看到慈濟志工的正面形象、好的做法,運用真實的善影響力,來引發更多人的認同與全心投入,為社會帶來善的效應。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廣西南寧報導
慈濟大愛聚愛心 環保愛物善接引
- Article Details
南寧孔子文化周10月4日邁進第7天。在南寧孔廟廣場帳篷區、頂著秋日炎炎豔陽,展覽團隊與廣西慈濟志工依然堅守崗位,人間菩薩招生。大愛感恩展位帳篷外側、面對廣場懸掛大型環保推廣海報,既能遮擋陽光、也清楚地將環保分類要訣教育周知。一個一個籃子也整齊盛裝著各類回收物資。來自山西李雅萍,為此次對面廣西八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展商。每一天看見慈濟師兄師姊們,處理著這展場觀眾放置的回收物資,許多的瓶瓶罐罐,李雅萍看到,也一起來參與投入,套上手套、彎下腰、轉去瓶蓋、踩寶特瓶,一一跟著師兄姊們完成愛護地球回收使命。李雅萍師姊有感而發說道:「突然地,觸動到了我,感覺到非常的有意義,如果我們不去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地球能怎辦呢?」並立即捐出愛,護持慈濟。
這幾天,天天早、晚載送展覽團隊往返孔廟的慈濟志工 劉鈞 分享著自己的慈濟因緣:多年前,因為遭逢先生去世,面對人生的無常悲慟萬分,兩年的時間都走不出來,此時遇到一個臺灣的師姊,告訴她說臺灣有很多正能量的團體-例如慈濟,也許對劉鈞有幫助。剛好,在南寧有慈濟,劉鈞想說「可以藉由沉浸在正能量的團體,幫自己走出來。」
劉鈞開始參與敬老院膚老,也下鄉訪視,「看到貧苦的小孩,住著都是泥房子,但整個家庭,都很樂觀,你會知道自己不該如此,應該更堅強,自然而然就走出憂鬱。原來是希望別人能幫助我走出憂鬱困境,但接觸慈濟,會發現自己是可以去助人的,且是你要發揮多大的力量,就有多大的力量去助人,就沒時間憂鬱了。」感恩陳華師姊,一點一滴中教導我們,參與各種社區志工功能,慢慢學習成長。
同樣,面對生命的最低潮,陳敏,在29歲時罹癌、家庭工作不順遂,自從加入慈濟團後,發現到不論文化上和敬老活動等都有愛、有美、有氣質,和道氣,更加奠定決心,發覺慈濟是自己一生所嚮往的團體。陳敏承擔活動組,原本身體不好的陳敏漸漸好轉,「師姊們鼓勵我,你在慈濟裏面浸泡的越久,改變也就越大,原本我的臉是整片黑斑,醫生說是不治之症,還有嚴重的失眠、嚴重的胃炎都得到不可思議的改善。」,回想自己第一次見到證嚴上人時,好像一切問題都有了答案,「記得上人慈示:『我走的路都是直的,沒有走任何彎路。』感到 上人的悲心,和來到世上的使命。」
「來到這邊(孔廟)你會發覺跟我們在市中心的藍天是不一樣的,這裏的天特別藍,也可以接引更多菩薩,讓他們懂得愛護地球和懂得大愛精神的理念。」慈濟志工 戴蘭茜,來參加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活動,感到很開心,這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與群眾互動,讓他們知道塑膠瓶的資源用途,能夠體現慈濟人文,動員大家來愛護地球。
志工 黃文壽,在還沒入慈濟之前,感覺都是無所事事的過一天,感到每天生活都鬆鬆垮垮的。自從來到慈濟就懂得付出,每天生活感到很充實。黃文壽分享:「只要我們恒持一念心,我相信未來的前景,比現在要好很多,所以我們必須要堅持下去,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把能量智慧,全奉獻給社會。」
請購靚夏防曬罩衫的黃芸,想到這件環保織品很實用,平時外出遮陽,在室內辦公冷氣時,有時也可以當蓋布小披一下。黃芸一直想要參與公益性團體,但因本身工作關係,需要時常到外地出差。但黃雲仍把握時間,有空時會來參加親子教育,素食推廣等活動。黃芸說:「環保非常重要,呼籲大家要用環保產品,因為地球越來越受傷了,大家應該一起來愛護地球。」一臉笑容的大會志願者 陳如華,每天看到慈濟志工穿著藍天白雲制服、有次序的推廣宣導,特別引起她的注意,特定前來請購了一件白褲,陳如華:「看大家都穿這件,所以應該是很好穿的。」穿回去讓其他志願者也覺得喜歡,影響更多人,就會也來請購。就像她所看到慈濟志工的正面形象、好的做法,運用真實的善影響力,來引發更多人的認同與全心投入,為社會帶來善的效應。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廣西南寧報導
週三, 05 十月 2016
週二, 04 十月 2016
孔子文化心推廣 南寧志工信願行
- Article Details
二O一六中國東盟(南寧)孔子文化周暨儒商論壇邁進第6天,今日(10/3)天氣晴朗,雖然已經是深秋,但氣溫34度,中午更高達36度,可能比臺灣高雄的太陽還要大。中午過後師兄姊陸續來到孔廟展場,準備前來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大愛無私化感恩』,同時也廣邀會員、會眾前來聆聽,了解慈濟環保理念。
有一位基督徒的情侶檔前來參觀,很好奇大愛感恩科技是什麼!雖然沒有挑到合適的商品,但分享慈濟環保理念,願意留下聯絡方式,希望往後也能來做志工、回饋社會。
慈濟志工 方丹,一早即開心的說要來第一個開張大吉,請購守護三件組,因經常參加活動可以保護膝蓋保暖等作用。每次想起證嚴法師時,方丹都會非常哽咽:「當第一次見到 證嚴上人,感覺到 上人真的很慈悲,也深知是我們的福報,如是沒遇到 上人,自己可能還在遊山玩水,過著迷茫的人生,以前最喜歡聽流行歌曲,現在都是唱慈濟的歌,以前見什麼就買什麼,現在都只買日用品,懂得惜福愛物,要自己需要的。」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更發願生生世世跟著上人做慈濟。
慈濟志工 陳艷萍,因女兒邊靜去四川讀書的因緣,而認識慈濟;以前也很怕與人互動,去敬老院也不太敢與他們互動,但後來就像上人說的,「視天下老人為自己父母」,久而久之真的會有這種感覺,那念悲心也會起。
南寧每周六上午環保活動,陶樂耕與陳華興帶動社區爺爺奶奶做環保,剛開始爺爺奶奶不知道什麼環保,以為是慈濟來收破爛的,會將回收錢給他們,志工都會和爺爺奶奶分享『這些是來給慈濟的做好事的。』知道沒有錢拿,爺爺奶奶掉頭就走了,但「知難而進」,志工繼續推動環保,經歷兩年帶動,漸漸地改變了對慈濟的想法,每到時間也會來配合環保,這件事在於堅持,做慈濟就是因為不能因為它難而不做,更因為它難才要堅持。
慈濟志工 閉小萍,因一次院老敬活動上,看到師兄姊都很友善、很陽光,而後參加讀書會,感到慈濟不同,「覺得退休生活要充實一點,也不滿於同事退休生活只是練街邊舞,打牌等等,行善才是我所要的。」
慈濟志工 黃愛娟,因為一本慈濟月刊接起與慈濟的因緣,而後在南寧麒麟山做環保發現慈濟,主動聯繫慈濟開始投做志工,「一個人的力量,不如團體來的力量大、做的多、面也廣。」讚歎上人的德行與理念,能幫助人是造福,其實收穫最大的是自己。
慈濟志工 陳泳成,2011年5月與慈濟結緣,當時被南寧會所慈濟道場,各師兄師姊言行所吸引,從激動、感動,到行動,一路走來跟著師兄姊的腳步,從讀書會、敬老院、到下鄉訪視、冬令發放,不斷的學習感動,充滿收穫。「從中覺得自己所做仍然太少,發願一生一世跟著上人,做就對了。」
慈濟志工 廖安娜,嫁到臺灣,婆婆剛好是慈濟委員,因而開始認識慈濟。在慈濟的社推中心學習靜思茶道,而對慈濟人文有了更深的了解,很認同慈濟,回到南寧後,就很希望能把慈濟人文帶回自己的故鄉「剛好慈濟也在南寧起步,而培訓正式成為上人的弟子,希望在自己的故鄉把這一份大愛灑播在這片土地上。」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廣西南寧報導
Read more孔子文化心推廣 南寧志工信願行
- Article Details
二O一六中國東盟(南寧)孔子文化周暨儒商論壇邁進第6天,今日(10/3)天氣晴朗,雖然已經是深秋,但氣溫34度,中午更高達36度,可能比臺灣高雄的太陽還要大。中午過後師兄姊陸續來到孔廟展場,準備前來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大愛無私化感恩』,同時也廣邀會員、會眾前來聆聽,了解慈濟環保理念。
有一位基督徒的情侶檔前來參觀,很好奇大愛感恩科技是什麼!雖然沒有挑到合適的商品,但分享慈濟環保理念,願意留下聯絡方式,希望往後也能來做志工、回饋社會。
慈濟志工 方丹,一早即開心的說要來第一個開張大吉,請購守護三件組,因經常參加活動可以保護膝蓋保暖等作用。每次想起證嚴法師時,方丹都會非常哽咽:「當第一次見到 證嚴上人,感覺到 上人真的很慈悲,也深知是我們的福報,如是沒遇到 上人,自己可能還在遊山玩水,過著迷茫的人生,以前最喜歡聽流行歌曲,現在都是唱慈濟的歌,以前見什麼就買什麼,現在都只買日用品,懂得惜福愛物,要自己需要的。」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更發願生生世世跟著上人做慈濟。
慈濟志工 陳艷萍,因女兒邊靜去四川讀書的因緣,而認識慈濟;以前也很怕與人互動,去敬老院也不太敢與他們互動,但後來就像上人說的,「視天下老人為自己父母」,久而久之真的會有這種感覺,那念悲心也會起。
南寧每周六上午環保活動,陶樂耕與陳華興帶動社區爺爺奶奶做環保,剛開始爺爺奶奶不知道什麼環保,以為是慈濟來收破爛的,會將回收錢給他們,志工都會和爺爺奶奶分享『這些是來給慈濟的做好事的。』知道沒有錢拿,爺爺奶奶掉頭就走了,但「知難而進」,志工繼續推動環保,經歷兩年帶動,漸漸地改變了對慈濟的想法,每到時間也會來配合環保,這件事在於堅持,做慈濟就是因為不能因為它難而不做,更因為它難才要堅持。
慈濟志工 閉小萍,因一次院老敬活動上,看到師兄姊都很友善、很陽光,而後參加讀書會,感到慈濟不同,「覺得退休生活要充實一點,也不滿於同事退休生活只是練街邊舞,打牌等等,行善才是我所要的。」
慈濟志工 黃愛娟,因為一本慈濟月刊接起與慈濟的因緣,而後在南寧麒麟山做環保發現慈濟,主動聯繫慈濟開始投做志工,「一個人的力量,不如團體來的力量大、做的多、面也廣。」讚歎上人的德行與理念,能幫助人是造福,其實收穫最大的是自己。
慈濟志工 陳泳成,2011年5月與慈濟結緣,當時被南寧會所慈濟道場,各師兄師姊言行所吸引,從激動、感動,到行動,一路走來跟著師兄姊的腳步,從讀書會、敬老院、到下鄉訪視、冬令發放,不斷的學習感動,充滿收穫。「從中覺得自己所做仍然太少,發願一生一世跟著上人,做就對了。」
慈濟志工 廖安娜,嫁到臺灣,婆婆剛好是慈濟委員,因而開始認識慈濟。在慈濟的社推中心學習靜思茶道,而對慈濟人文有了更深的了解,很認同慈濟,回到南寧後,就很希望能把慈濟人文帶回自己的故鄉「剛好慈濟也在南寧起步,而培訓正式成為上人的弟子,希望在自己的故鄉把這一份大愛灑播在這片土地上。」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廣西南寧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