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016
週六, 10 九月 2016
雲南大理串愛心 以物傳法善接引
- Article Details
愛的種子遍灑在全球各地,慈濟志工為了拓展慈濟志業,秉持「就地取材、自立耕生」的精神,在當地耕耘。居住雲南大理的楊瑩,因為想深入了解慈濟精神,今年報名慈濟社區志工培訓,每個月都有機會到雲南慈濟聯絡處上課,自己特定來台灣尋根,到花蓮靜思精舍承擔志工,為了能深入靜思法脈、體解慈濟精髓,並希望將在慈濟的感動化為行動,帶回大理推廣慈濟志業,在機緣之下,知道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廢棄的塑料瓶再製成環保產品,所以想趁著返回大理前的空檔,在慈濟昆明志工余輝師姊/同修楊師兄及人文推廣志工淑梅師姊陪同下,今天(9/5)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見證環保精質化。
大理市位在中國雲南點蒼山東麓,洱海之濱,因氣候變化而有描述大理最著名的四大景觀: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之「風花雪月」的美譽。雲南志工生長在佛香勝地的大理,古稱「葉榆」,是唐宋時期佛教鼎盛的歷史名城,有詩云:「葉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鳴鐘;伽藍殿閣三千堂,般若宮室八百處。」述說古代大理佛教興盛、尊崇佛教,所以又稱「妙香大國」;楊瑩師姊希望將慈濟人文、環保理念帶回大理堆廣。
以慈悲心觀察賑災所需,再以專業心投入研發,從構思、製圖,到打樣、開模,綠色產業與慈善志業攜手合作,共同打造綠色產品供應鏈,讓大愛綿延,也讓產品更有生命力。不論是一頂帽子、一個背包,還是一件白褲、一雙白鞋,運用科技將垃圾變身為資源,再度有了嶄新的外貌與不凡的身價。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師兄介紹,透過公司簡介說明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
在靜思書軒或大愛感恩科技服務的志工,不是販售產品,是藉著有形的產品與會眾分享慈濟人文精神及產品傳達的感動,接引大德參與慈濟,故稱為人文推廣志工。在裡面的所有靜思文物,不單純是一件產品,背後都蘊含法的道理,必須深入靜思家風,體會在花蓮靜思精舍的常住師父自己耕作,不接受供養,秉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農禪精神,正是慈濟的靜思家風,更是全球慈濟人的後盾。而大愛感恩科技每項產品背後充滿的愛心與祝福,從環保菩薩、愛心企業/實業家、每位請購大德都是愛心接力的一環,大愛感恩科技串聯起眾人愛心,最後達到證嚴法師的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
「穿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心品可以說法傳法。」李鼎銘師兄分享,當別人一看你穿這這件衣服如此莊嚴,會問你這件衣服原料為何?你就能介紹是城市的礦產也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一般所謂 " 垃圾 " ) 介紹了解慈濟站中環保菩薩的用心及愛護地球的心念、若欲了解製程就可到大愛感恩科技了解 " 心靈 " 改造的工廠,同時藉由回饋慈濟基金會;若想要更深度了解慈濟,可帶大德們到各地慈濟道場的佈展,與他們分享慈濟50年,從竹筒歲月到國際賑災等等篳路藍縷,人間菩薩大招生。
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建立一個愛心平臺,讓每一位環保菩薩、及愛心實業家/企業,用心用愛耕耘,發揮自我良能,將每年所有盈餘,回饋給慈濟基金會作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愛心接力、善的循環,讓每一個人共同在平台上,付出己力回饋社會、匯聚善念,傳遞愛與善到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週五, 09 九月 2016
禮讚淬鍊勤自勵 迎向陽光傳大愛
- Article Details
「『Adversity is a good discipline.』 艱難是邁向成功最好的方法!這句話已經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身體裡面,也牢牢放在我的心裡,只要遇到很困難的事,我都會想起手上的(這一句話)刺青,提醒著我自己(突破艱難)。」8月29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企業聯合週會人文講座,邀請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彭文郁同學分享「迎向陽光的浴火鳳凰」。
「就讓我當一下賈伯斯過癮一次吧!」,手上握著最新款iphone 6S 的手機,遙控著分享的PPT簡報檔,比一般年輕大專生表現的更陽光、更有活力的慈科大護理系同學彭文郁,一點也不像是去(2015)年6月27日於八仙塵爆意外後、受到二到三級嚴重燒燙傷的傷友,意外發生至今已經約一年兩個月了,在家人的陪伴、鼓勵下,從意外無常的燒燙傷害中,走出陰霾、迎向陽光的心路歷程,積極正向的樂觀思考、勇敢面對人生逆境的考驗,神奇般的迅速復元成果,反倒讓 彭文郁同學轉而成為一位迎向陽光、傳遞大愛的浴火鳳凰。
從全身面積約68%的嚴重燒燙傷中急救回來,保全了四肢的完整,但是,後續接下來的傷燙傷復健過程,才真正是巨大身心靈折磨的開始;文郁分享自己復健過程,透過回顧影片,一個對平常人很正常簡單蹲下的動作,對於雙腿已被嚴重燒燙傷焦黑的皮膚與癵縮的筋膜,她得要忍受著劇烈拉扯皮肉的痛苦,嘶吼尖叫、逼出眼淚的哭叫著好痛、好痛,一次又一次的來復健,這讓人看見後都鼻酸的紅了眼眶。
「人生猶如過秒關,每一秒鐘能平安渡過,都要珍惜與感恩。」誠如 證嚴上人靜思語,透過文郁同學的分享,更讓大家深深的感受與體悟「平安就是福、健康就是富。」的道理,我們應當珍惜分分秒秒、有限的生命,好好善待家人與同事,用心當下過好生活、做好工作,來感恩能夠擁有健康與平安。
「無常意外示警鐘、逆境考驗堅毅行;禮讚淬鍊勤自勵,迎向陽光傳大愛」,感恩「從逆境中、照見自己。」文郁學會面對自己的挑戰,更懂得布施自己生命故事、感恩所有曾經幫助她的人,讓大家可以深刻的感受體認到「生命應該是看見我們還擁有多少!」而不是看自己缺陷什麼,必須積極把握擁有、珍惜生命、發揮自我良能,做一位手心向下,利益眾生、幫助社會的人,這樣的生命將會更有價值與意義。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禮讚淬鍊勤自勵 迎向陽光傳大愛
- Article Details
「『Adversity is a good discipline.』 艱難是邁向成功最好的方法!這句話已經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身體裡面,也牢牢放在我的心裡,只要遇到很困難的事,我都會想起手上的(這一句話)刺青,提醒著我自己(突破艱難)。」8月29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企業聯合週會人文講座,邀請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彭文郁同學分享「迎向陽光的浴火鳳凰」。
「就讓我當一下賈伯斯過癮一次吧!」,手上握著最新款iphone 6S 的手機,遙控著分享的PPT簡報檔,比一般年輕大專生表現的更陽光、更有活力的慈科大護理系同學彭文郁,一點也不像是去(2015)年6月27日於八仙塵爆意外後、受到二到三級嚴重燒燙傷的傷友,意外發生至今已經約一年兩個月了,在家人的陪伴、鼓勵下,從意外無常的燒燙傷害中,走出陰霾、迎向陽光的心路歷程,積極正向的樂觀思考、勇敢面對人生逆境的考驗,神奇般的迅速復元成果,反倒讓 彭文郁同學轉而成為一位迎向陽光、傳遞大愛的浴火鳳凰。
從全身面積約68%的嚴重燒燙傷中急救回來,保全了四肢的完整,但是,後續接下來的傷燙傷復健過程,才真正是巨大身心靈折磨的開始;文郁分享自己復健過程,透過回顧影片,一個對平常人很正常簡單蹲下的動作,對於雙腿已被嚴重燒燙傷焦黑的皮膚與癵縮的筋膜,她得要忍受著劇烈拉扯皮肉的痛苦,嘶吼尖叫、逼出眼淚的哭叫著好痛、好痛,一次又一次的來復健,這讓人看見後都鼻酸的紅了眼眶。
「人生猶如過秒關,每一秒鐘能平安渡過,都要珍惜與感恩。」誠如 證嚴上人靜思語,透過文郁同學的分享,更讓大家深深的感受與體悟「平安就是福、健康就是富。」的道理,我們應當珍惜分分秒秒、有限的生命,好好善待家人與同事,用心當下過好生活、做好工作,來感恩能夠擁有健康與平安。
「無常意外示警鐘、逆境考驗堅毅行;禮讚淬鍊勤自勵,迎向陽光傳大愛」,感恩「從逆境中、照見自己。」文郁學會面對自己的挑戰,更懂得布施自己生命故事、感恩所有曾經幫助她的人,讓大家可以深刻的感受體認到「生命應該是看見我們還擁有多少!」而不是看自己缺陷什麼,必須積極把握擁有、珍惜生命、發揮自我良能,做一位手心向下,利益眾生、幫助社會的人,這樣的生命將會更有價值與意義。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週四, 08 九月 2016
芝加哥環保推動 愛心接力善循環
- Article Details
在慈濟志工盧薇的介紹下,9月2日下午,定居芝加哥當地的陳嘉倩師姊,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希望能了解慈濟環保回收,如何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的環保產品,並期許將大愛感恩科技帶回芝加哥推廣。
平常在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做義工陳嘉倩師姊,希望將大愛環保產品帶到菲爾德博物館展示:「就我所了解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是一個非常重視環保的博物館,並有展中國的相關文物,認為靜思與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非常環保,在回美國之前,希望能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這邊,實際了解大愛感恩環保理念,並帶到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透過展示的方式呈現寶特瓶回收產品。。」
陳嘉倩返台之前,曾與慈濟志工盧薇同行,到菲爾德博物館,向商務主任Megan Williams、及展售公司Aramark公司Jason M. Jaffery總經理會面。盧薇師姊介紹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臺灣社會公益企業,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同時展示出環保購物袋、河馬及大象造型兒童包巾、嬰兒鞋襪、環保餐具組等大愛科技環保產品,Megan Williams主任與Jason M. Jaffery總經理都表示對於大愛科技利用寶特瓶回收再製產品及『產品生產履歷』印象深刻。Jason M. Jaffery總經理:「菲爾德博物館選購商品的一般流程,是由相關人員先開會,就提案展售的商品,進行討論,再進行決定,希望嘉倩師姊藉著返台這段時間,可以帶來更多大愛科技的產品和資訊。」
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館藏包羅萬象,許多聞名全球的畫作和藝術品,被Trip Advisor旅遊網站評選為『世界最佳博物館』;傳遞生活在地球上的故事、解決科學奧秘、開闢了新的前景,將科學轉化為行動健康的地球,自許成為教育典範,建立一個探索知性的空間,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學生、教育工作者和科學家,不同科學探索的旅程。
「一般的民眾會感覺大愛感恩科技在賣產品!」事實上並非如此,大愛感恩科技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傳遞背後的價值與感動,從環保菩薩單純的一念心呵護大地、整合愛心企業/實業家,到每一位請購大德貢獻愛心,最後將全部的投資及盈餘回饋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座海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幫助需要受助的人,轉動社會善的效應、循環;每年更透過數以百場人文分享與講座,傳遞環保教育,藉此影響人心,開始投入環保,保護地球環境,最後達到證嚴法師三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
陳嘉倩表示,大愛感恩科技透過環保產業,希望能藉由菲爾德博物館展示,讓更多人認識慈濟和大愛感恩科技,用實際行動呵護地球,更進一步的投入環保行列。同時希望透過志工力量,將大愛感恩科技簡介翻成多國語言,讓更多人看見大愛環保的綠色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TheFieldMuseum
菲爾德博物館
https://www.fieldmuseum.org/
Read more
芝加哥環保推動 愛心接力善循環
- Article Details
在慈濟志工盧薇的介紹下,9月2日下午,定居芝加哥當地的陳嘉倩師姊,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希望能了解慈濟環保回收,如何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的環保產品,並期許將大愛感恩科技帶回芝加哥推廣。
平常在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做義工陳嘉倩師姊,希望將大愛環保產品帶到菲爾德博物館展示:「就我所了解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是一個非常重視環保的博物館,並有展中國的相關文物,認為靜思與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非常環保,在回美國之前,希望能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這邊,實際了解大愛感恩環保理念,並帶到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透過展示的方式呈現寶特瓶回收產品。。」
陳嘉倩返台之前,曾與慈濟志工盧薇同行,到菲爾德博物館,向商務主任Megan Williams、及展售公司Aramark公司Jason M. Jaffery總經理會面。盧薇師姊介紹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臺灣社會公益企業,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同時展示出環保購物袋、河馬及大象造型兒童包巾、嬰兒鞋襪、環保餐具組等大愛科技環保產品,Megan Williams主任與Jason M. Jaffery總經理都表示對於大愛科技利用寶特瓶回收再製產品及『產品生產履歷』印象深刻。Jason M. Jaffery總經理:「菲爾德博物館選購商品的一般流程,是由相關人員先開會,就提案展售的商品,進行討論,再進行決定,希望嘉倩師姊藉著返台這段時間,可以帶來更多大愛科技的產品和資訊。」
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館藏包羅萬象,許多聞名全球的畫作和藝術品,被Trip Advisor旅遊網站評選為『世界最佳博物館』;傳遞生活在地球上的故事、解決科學奧秘、開闢了新的前景,將科學轉化為行動健康的地球,自許成為教育典範,建立一個探索知性的空間,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學生、教育工作者和科學家,不同科學探索的旅程。
「一般的民眾會感覺大愛感恩科技在賣產品!」事實上並非如此,大愛感恩科技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傳遞背後的價值與感動,從環保菩薩單純的一念心呵護大地、整合愛心企業/實業家,到每一位請購大德貢獻愛心,最後將全部的投資及盈餘回饋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座海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幫助需要受助的人,轉動社會善的效應、循環;每年更透過數以百場人文分享與講座,傳遞環保教育,藉此影響人心,開始投入環保,保護地球環境,最後達到證嚴法師三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
陳嘉倩表示,大愛感恩科技透過環保產業,希望能藉由菲爾德博物館展示,讓更多人認識慈濟和大愛感恩科技,用實際行動呵護地球,更進一步的投入環保行列。同時希望透過志工力量,將大愛感恩科技簡介翻成多國語言,讓更多人看見大愛環保的綠色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TheFieldMuseum
菲爾德博物館
https://www.fieldmuseum.org/
Read more
家長號召一呼百應 環保向下扎根
- Article Details
山東青島經濟發達,擁有大量的外來人口(包括外國人)和較高的開放度。當地的慈濟志工推廣環保,也獲得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課後的夜間環保,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做資源分類,每個孩子都是環保小尖兵。
這是青島市的福州路小學,到了晚上,學生們穿著制服就來跟著慈濟志工響應環保活動。
四十多個孩子,加上四十多個家長,廣大的號召力靠的是一位熱心的家長在學校大力宣傳。
家長:「是因為在慈濟,我學到如何做環保酵素,如何做資源分類,我也想把這麼好的事情,去分享給大家。」
聽完志工解說資源分類的方法,開始做環保,小朋友們展現活力。
福州路小學學生:「每個人都應該盡自己的一分力,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不要隨手亂扔。」
福州路小學學生:「我希望大家少用,一次性的筷子和碗,這樣的話可以保護地球。」
志工 陳寶明:「原來的時候,我們做的那些活動非常簡單,現在發覺慈濟的活動非常用心,整個活動做下來以後,跟慈濟的理念和上人的法,說實在行這個經(佛經)。」
志工送給每位小朋友,廢棄的果皮做成的環保酵素,讓他們把愛護地球的理念帶回家,慈濟在青島,每個月固定的環保活動,小小環保尖兵發揮大大力量。
真善美志工 賈化玲 鄭元華 山東報導 Read more
一度輟學受助返校 少年心懷感恩
- Article Details
印尼有一位年僅13歲的慈濟環保志工「貝立利安多」,因為曾經輟學,受慈濟助學金幫助重返校園,而決定在課餘時間撿拾回收物、回饋社會。
印尼的慈濟環保站裡,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唯獨這張臉蛋,特別稚嫩。他是慈濟助學生、現年13歲的「貝立利安多」。
「貝立利安多」曾經因為家中經濟問題而輟學,當他得知慈濟提供的助學金,有一部分來自資源回收所得,他決定有所行動。
慈濟助學生 貝立利安多:「我不會覺得丟臉 或埋怨什麼,這是個表達感恩的方式,我放學回家 有空的時候,我就會來收集分類寶特瓶。」
貝立利安多父親 克利斯納:「我們身為父母 希望他一切都好,但慈濟教導的觀念也很重要,就是疼愛照顧彼此每一個人,我們自己能過日子後,也要幫助其他人。」
帶著志工與父親的教誨,重回校園的「貝立利安多」,也展現出超齡的沉著。
學校老師 安德蕾亞斯:「他是個勇敢積極的孩子,也常參加學校活動,我們當然不會限制他想做什麼,但他做的這件事,確實能啟發其他人。」
嘗試著回饋社會、最後成為同儕之間的焦點,這些不在人生計畫中的人生歷練,都讓他萬分珍惜。
羅吉 迪瑪斯 印尼報導 Read more
週三, 07 九月 2016
科技布展傳法繹 善法宣流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要在一開始就選擇對的事情、對的方向,才能活的光明磊落。」9月5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企業聯合週會人文講座,邀請慈濟內湖志工郭璟德分享「科技布展傳法繹」。
「如果我能把心靜下來、將心量打開一點,也許在未來的幾年我就不會走錯路。」郭璟德師兄懺悔年輕時的自己非常自我與自大,年紀輕輕就當上公司經理、管理員工;工作沒幾年後,就出來自己開公司。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志願,郭璟德師兄:「我記得小學畢業就有一個願,要當一位有影響力的人、有名望的人。而且,並不是當位政治家,是想去混黑社會,但個子小打不贏別人,又看到黑社會的人,盡做傻事,就想當軍師、將黑社會企業化,這是我小時候的志願。」若一開始的念頭就選擇在錯的地方,就會影響著自己將來往後二、三十年的方向、自己人生的道路。
「如果年輕時有一個人、講的一句話,打醒了我,或許我的人生就不會走得這麼昏暗。」在郭璟德師兄人面對燈紅酒綠、日夜顛倒時,很感恩這位事業夥伴、生命中的貴人馬來西亞林孝式帶著郭璟德走入慈濟,「以前我們是『兄弟』,現在我們互稱對方『師兄』,這樣的生命轉折很奇妙!他比我早進慈濟八年,跟我講了八年的慈濟,我都說『你不要再講,因緣未具足,你做你的事。』」直到有一天他跟我說:「如果再不進來慈濟,我真的以後會跟你這個朋友漸行漸遠,因為我們的對話越來越不同,你講的都是風花雪月,而我不是,我們會越走越遠。」郭璟德當時還沒有辦法體會,如今才深深才感念生命中的貴人。
人文週會一開始所聆聽上人開示「竹筒歲月、悲智願行」衲履足跡的影片當中,聽到 證嚴上人細說當年為了從事慈善濟貧的工作,因為經費的不足,發起了日存五毛錢竹筒歲月的歷史回顧。今年適逢慈濟五十週年,全台各地的師兄、師姊回顧慈濟志業成立半世紀以來的艱辛,於各地靜思堂展開布展,希望透過過去許多珍貴與感人的歷史畫面,來接引更多人行善的心。郭璟德發揮自己電玩專業,和內湖團隊呈現出「靜思時空‧慈濟萬行」科技布展,藉由趣味的互動式布展,來吸引參訪會眾駐足,進而聆聽導覽人員介紹,同時將佛法帶入其中,啟發人人內心的善良美德。
說到環保!要怎樣讓人去做環保?以自己是一般人的角度,跟別人說地球與你有關係,一般人會認為這不關我的事,這是有心人的事、這是政府應該要做的事、環保團體該負責的事!郭璟德分享:「所以,傳遞環保必須透過人的思想模式來傳遞,所以我們必須給他一種觀念,環保就在你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到,不要說得太理論性。例如,你攜帶環保杯、碗可以優惠一點,除了省下一點錢,也在無形中改變一點點習慣,這就是環保,我們所希望的環保,是從最基本的生活中去落實,而不是很大的動作,希望透過每一天點點滴滴、在生活中的行為改變,回到人性最基本的生活。」
很多的展覽都是把我們的想法給對方,要轉換一下,由對方選擇『自己想看的東西』,而不是『我要給你看的東西』,可以透過影片方式,讓觀眾願意選擇繼續看,要有一個東西能吸引對方,讓他一步一步願意花時間看下去。例如,大愛感恩有一項環保的產品,一開始就說買這產品需要多少錢,對方就會產生排斥感,所以可以先透過影片方式,讓顧客升起對環保志工的尊敬心,了解『花筆錢買這項環保產品,是可以保護地球環境、且是有意義的事。』讓別人感受到背後的『價值』,讓顧客願意、所花的錢不是為了這個產品,而是背後『價值』,讓無形的價值而存在,環保是那份無形的價值,因為答案是存在的,地球只有一個,需要你我來共同來守護。
「科技布展傳法繹、利巧思惟現良能;法音宣流無國界,善業共振淨人心。」郭璟德無私布施分享自己生命體悟與布展經驗,我們可以深刻的瞭解上人開示:「人生要在一開始就要選擇對的事情、對的方向,才能活的光明磊落無愧。」同時要警惕自己:「若想過舒服的生活,就會離幸福的日子越來越遠。」勇於承擔、樂於付出,「甘願做」做到圓滿,自然會感受到「歡喜受」,意即生命因為付出、成就大愛而綻放出自我生命的價值,因而感動到心靈無比喜悅而法喜充滿。
大愛感恩科技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各地門市、低碳概念館展示環保人文推廣,接引更多有人響應、加入環保行列,期望透過郭璟德的分享科技布展傳法繹,將大愛感恩科技結合布展,展現出「環保精質化」、化廢為寶的概念,同時讓世界看到台灣環保軟實力。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科技布展傳法繹 善法宣流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要在一開始就選擇對的事情、對的方向,才能活的光明磊落。」9月5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企業聯合週會人文講座,邀請慈濟內湖志工郭璟德分享「科技布展傳法繹」。
「如果我能把心靜下來、將心量打開一點,也許在未來的幾年我就不會走錯路。」郭璟德師兄懺悔年輕時的自己非常自我與自大,年紀輕輕就當上公司經理、管理員工;工作沒幾年後,就出來自己開公司。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志願,郭璟德師兄:「我記得小學畢業就有一個願,要當一位有影響力的人、有名望的人。而且,並不是當位政治家,是想去混黑社會,但個子小打不贏別人,又看到黑社會的人,盡做傻事,就想當軍師、將黑社會企業化,這是我小時候的志願。」若一開始的念頭就選擇在錯的地方,就會影響著自己將來往後二、三十年的方向、自己人生的道路。
「如果年輕時有一個人、講的一句話,打醒了我,或許我的人生就不會走得這麼昏暗。」在郭璟德師兄人面對燈紅酒綠、日夜顛倒時,很感恩這位事業夥伴、生命中的貴人馬來西亞林孝式帶著郭璟德走入慈濟,「以前我們是『兄弟』,現在我們互稱對方『師兄』,這樣的生命轉折很奇妙!他比我早進慈濟八年,跟我講了八年的慈濟,我都說『你不要再講,因緣未具足,你做你的事。』」直到有一天他跟我說:「如果再不進來慈濟,我真的以後會跟你這個朋友漸行漸遠,因為我們的對話越來越不同,你講的都是風花雪月,而我不是,我們會越走越遠。」郭璟德當時還沒有辦法體會,如今才深深才感念生命中的貴人。
人文週會一開始所聆聽上人開示「竹筒歲月、悲智願行」衲履足跡的影片當中,聽到 證嚴上人細說當年為了從事慈善濟貧的工作,因為經費的不足,發起了日存五毛錢竹筒歲月的歷史回顧。今年適逢慈濟五十週年,全台各地的師兄、師姊回顧慈濟志業成立半世紀以來的艱辛,於各地靜思堂展開布展,希望透過過去許多珍貴與感人的歷史畫面,來接引更多人行善的心。郭璟德發揮自己電玩專業,和內湖團隊呈現出「靜思時空‧慈濟萬行」科技布展,藉由趣味的互動式布展,來吸引參訪會眾駐足,進而聆聽導覽人員介紹,同時將佛法帶入其中,啟發人人內心的善良美德。
說到環保!要怎樣讓人去做環保?以自己是一般人的角度,跟別人說地球與你有關係,一般人會認為這不關我的事,這是有心人的事、這是政府應該要做的事、環保團體該負責的事!郭璟德分享:「所以,傳遞環保必須透過人的思想模式來傳遞,所以我們必須給他一種觀念,環保就在你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到,不要說得太理論性。例如,你攜帶環保杯、碗可以優惠一點,除了省下一點錢,也在無形中改變一點點習慣,這就是環保,我們所希望的環保,是從最基本的生活中去落實,而不是很大的動作,希望透過每一天點點滴滴、在生活中的行為改變,回到人性最基本的生活。」
很多的展覽都是把我們的想法給對方,要轉換一下,由對方選擇『自己想看的東西』,而不是『我要給你看的東西』,可以透過影片方式,讓觀眾願意選擇繼續看,要有一個東西能吸引對方,讓他一步一步願意花時間看下去。例如,大愛感恩有一項環保的產品,一開始就說買這產品需要多少錢,對方就會產生排斥感,所以可以先透過影片方式,讓顧客升起對環保志工的尊敬心,了解『花筆錢買這項環保產品,是可以保護地球環境、且是有意義的事。』讓別人感受到背後的『價值』,讓顧客願意、所花的錢不是為了這個產品,而是背後『價值』,讓無形的價值而存在,環保是那份無形的價值,因為答案是存在的,地球只有一個,需要你我來共同來守護。
「科技布展傳法繹、利巧思惟現良能;法音宣流無國界,善業共振淨人心。」郭璟德無私布施分享自己生命體悟與布展經驗,我們可以深刻的瞭解上人開示:「人生要在一開始就要選擇對的事情、對的方向,才能活的光明磊落無愧。」同時要警惕自己:「若想過舒服的生活,就會離幸福的日子越來越遠。」勇於承擔、樂於付出,「甘願做」做到圓滿,自然會感受到「歡喜受」,意即生命因為付出、成就大愛而綻放出自我生命的價值,因而感動到心靈無比喜悅而法喜充滿。
大愛感恩科技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各地門市、低碳概念館展示環保人文推廣,接引更多有人響應、加入環保行列,期望透過郭璟德的分享科技布展傳法繹,將大愛感恩科技結合布展,展現出「環保精質化」、化廢為寶的概念,同時讓世界看到台灣環保軟實力。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看大愛台啟悲心 因緣接引入善門
- Article Details
許多人對於「做志工」這個行動,都覺得,要等到放下工作後再開始,目的是為了打發時間、也想避免記憶退化。在印尼,有一位鍾鐿連(女性)就是這樣的想法。不過,大愛台節目、與環保志工,改變了「鍾鐿連」原本等老、等退休再做志工,這個觀念。
收看大愛台,是鍾鐿連認識慈濟的開始。
2015年6月參訪花蓮靜思堂,是鍾鐿連做志工的第一步。
志工 鍾鐿連:「是收看大愛台節目才會認識慈濟,我大多是看大愛劇場,因為故事真的很動人,尤其是環保。」
如今,鍾鐿連總是固定時間開著自家車,向鄰居朋友收回收資源。這個行動,也是從台灣一對老夫妻身上學到的。
志工 鍾鐿連:「真的很啟發我,因為他們年紀也不小了,還那樣積極做環保,老夫妻早上五點,就一起搭公車出門做環保。」
為了讓孩子理解她的忙碌,慈濟活動場合中,常看見鍾鐿連母女三人、結伴參與。
鍾鐿連的女兒 菲菲安:「自從加入慈濟,媽媽變得比較忙,經常不在家,以前是經常在家的,不過有時候 她會帶我們參加活動,媽媽的脾氣好很多了。」
鍾鐿連的女兒 薇娜:「她的脾氣變好了,更有耐心。」
改脾氣、也改變觀念,鍾鐿連不願意再等老、等退休,而是把握現在,行善付出。
嘉郎 伊菈瓦蒂 印尼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