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016

週日, 18 九月 2016

空氣汙染應防範 環保神奇抗菌口罩

圖說:一般平面型口罩都是依靠耳朵來固定口罩的帶子,由於臉型的弧度並非平面,再者耳朵無法承受過大張力,因此口罩有一定程度的不密合。大愛環保神奇抗菌口罩,立體剪裁設計,可保持透氣空間、包覆密合度佳;柔軟可塑性鼻樑夾、可調整耳掛設計,應個人需求舒適配戴;機能口袋,可依需求置入活性碳濾片,阻隔與過濾飛沫、粉塵、花粉、霧霾等肉眼看不到微塵。(大愛感恩科技提供)隨著全球工業及都市發展、車輛密度增加,空氣品質受到明顯的衝擊,空氣中充滿著懸浮微粒及臭氧的污染,像是PM2.5可直接入肺顆粒物,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卻有重要的影響,嚴重汙染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嚴重影響我們人體健康。

一般平面型口罩都是依靠耳朵來固定口罩的帶子,由於臉型的弧度並非平面,再者耳朵無法承受過大張力,因此口罩有一定程度的不密合。大愛環保神奇抗菌口罩,立體剪裁設計,可保持透氣空間、包覆密合度佳;柔軟可塑性鼻樑夾、可調整耳掛設計,應個人需求舒適配戴;機能口袋,可依需求置入活性碳濾片,阻隔與過濾飛沫、粉塵、花粉、霧霾等肉眼看不到微塵。

神奇抗菌口罩並採用將奈米粒子加到衣料上面之奈米技術製作。例如使用『銀離子抗菌抑臭織物(Silver Ions Antimicrobial Textiles)』,將含銀的聚合物(polymer)與織物纖維結合,由於可持續釋放銀離子,因此擁有強大的抗菌和抑臭功能,抗菌效果可達高達99.9%以上,可對抗金黃色葡萄菌、肺炎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多種害菌,可保護使用者及織物免於有害細菌的侵入,且有效抑制細菌孳生、產升異味,延長織物的使用壽命。安全、耐久、耐洗的環保神奇抗菌口罩,即使經長時間使用或多次洗濯,仍能維持良好的抗菌效果,是防範空氣污染最佳選擇之一。根據專家表示,銀的抗菌原理主要是銀原子在潮濕環境中會釋出帶正電荷的銀離子,當正電荷銀離子(Ag+)接觸到帶負電荷的細菌細胞後,會因為銀離子與細菌細胞內的蛋白質上的硫醇基(-SH)的特異性結合作用力,有效地刺穿細胞壁與細胞膜外表,進一步使細菌細胞因蛋白質變性,而無法呼吸、代謝和繁殖,直至死亡,達到滅菌的效果。值得注意的部分是:當細菌被銀離子殺死後,銀離子又會從死去的細菌上游離出來,再持續對活細菌做重覆的動作,直至所有細菌被消滅。由此可知,銀離子的功效是屬於長效抗菌,效果持久。

圖說:神奇抗菌口罩並採用將奈米粒子加到衣料上面之奈米技術製作。例如使用『銀離子抗菌抑臭織物(Silver Ions Antimicrobial Textiles)』,將含銀的聚合物(polymer)與織物纖維結合,由於可持續釋放銀離子,因此擁有強大的抗菌和抑臭功能,抗菌效果可達高達99.9%以上,可對抗金黃色葡萄菌、肺炎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多種害菌,可保護使用者及織物免於有害細菌的侵入,且有效抑制細菌孳生、產升異味,延長織物的使用壽命。安全、耐久、耐洗的環保神奇抗菌口罩,即使經長時間使用或多次洗濯,仍能維持良好的抗菌效果,是防範空氣污染最佳選擇之一。(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此外,表面布料採用『環保無氟防撥水』,不沾油、不沾污、不沾水,不但應用奈米技術,而且無氟防撥水對地球完全無害。裡布吸汗速乾功能,將汗水引導至布料外層,使其快速風乾蒸發,使皮膚保持乾爽、舒適。神奇抗菌口罩不僅環保、節能減碳,更能達到防範空氣汙染,保護自己健康,同時保護家人健康。

在中國媒體人柴靜所拍攝《穹頂之下》紀錄片中,揭示中國嚴重的霧霾污染,受到外界持續關注,同時道出我們生長在這個地球同呼吸共命運之事實,如何解決、面對空氣污染問題?證嚴上人云:「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已經『來不及』讓他們不發生。」但還『來得及的是改變』,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改變心態、改變習慣,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改變起,例如在『衣著』的方面,因為原生化學合成纖維材料衣物需要使用石化原料,耗能又會產生PM2.5污染,故應購買再生環保服飾,減少地球資源開發,更能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建立一個愛心平台,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從環保菩薩守護大地一念心,到愛心企業/實業家發揮自我良能、所有請購及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大德,每一個人都在這平台上發揮善的效應,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傳遞環保人文及理念,透過綠色消費方式,選購綠色環保產品,取代一般生活用品,打造綠色心生活,共同成為環保堆動、實踐者。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一般平面型口罩都是依靠耳朵來固定口罩的帶子,由於臉型的弧度並非平面,再者耳朵無法承受過大張力,因此口罩有一定程度的不密合。大愛環保神奇抗菌口罩,立體剪裁設計,可保持透氣空間、包覆密合度佳;柔軟可塑性鼻樑夾、可調整耳掛設計,應個人需求舒適配戴;機能口袋,可依需求置入活性碳濾片,阻隔與過濾飛沫、粉塵、花粉、霧霾等肉眼看不到微塵。(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圖說:一般平面型口罩都是依靠耳朵來固定口罩的帶子,由於臉型的弧度並非平面,再者耳朵無法承受過大張力,因此口罩有一定程度的不密合。大愛環保神奇抗菌口罩,立體剪裁設計,可保持透氣空間、包覆密合度佳;柔軟可塑性鼻樑夾、可調整耳掛設計,應個人需求舒適配戴;機能口袋,可依需求置入活性碳濾片,阻隔與過濾飛沫、粉塵、花粉、霧霾等肉眼看不到微塵。(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Read more

開工前新體驗 環保教育落實日常


台北慈濟醫院新人營,第一天下午課程,主要是環保認識與體驗。希望學員們能夠從親身參與資源回收過程後,進一步將環保概念帶入日常生活中,成為拯救地球的一員。 


塑膠分類種類多又複雜,環保志工用簡單的方式講解,接著讓學員們實際動手做。儘管天氣悶熱,環保站又散溢出些許味道,然而從做中學環保,印象最為深刻。 

台北慈濟醫院護理師 林旻柔:「(可以洗的話)就盡量洗乾淨,因為其實味道不是很好聞,然後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分類,然後讓這些做資源回收的人,不要那麼辛苦。」 

分工合作踩踏寶特瓶,或是將寶特瓶蓋環剪開,一一分顏色,每個步驟都是要讓資源能被徹底的回收,也讓第一次體驗的學員,有反思自我的機會。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 邱筱宸:「常常在喝飲料,可是不會想那麼多,不會想說原來一個垃圾,會造成地球那麼大的負擔,而且就是現在在做,就有更深刻的體會。」 

不只是將垃圾分類,透過科技遊戲互動,邀請大家一起重視海洋生態,加入減塑運動,只要改變自己小小的一個行為,就能讓環境更美好。 

陳千蕙 莊國雄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多功能超人 環保站靠他重生


為環保站打造節能空調,讓志工在做環保時,有舒適的環境。這是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蒲種再也環保站」的志工楊富盛,他的專長是水電,透過網路影片教學,他自製了一款無需耗電,卻能帶來冷卻效果的冷氣機。現在環保站的大小事,都樂於承擔,能夠付出楊富盛感到很歡喜。 


穿洞的鋅板牆,不是為了讓陽光照射進來,這是環保志工楊富盛,為蒲種再也環保站,打造的天然空調。 

志工 楊富盛:「怎麼樣做,就用寶特瓶來做。」 

鋅板的另一面插滿寶特瓶,當室外熱空氣通過狹窄的瓶口,室內的溫度就會降低。這是近期新聞媒體熱傳的環保科技,楊富盛用來解決環保站悶熱的問題。 

志工 楊富盛:「只是要他們來到,那些環保菩薩誰都好,來到這裡覺得舒服,高興特別一點。」 

製作天然空調,過程看起來很熟練。雖然楊富盛是一名水電工,但在其他志工眼中,卻成了無所不能的「超人」。 

慈濟志工 胡若仙:「兩年前這個環保站幾乎要關閉,忽然間富盛師兄來,他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先圍那個鐵花,好像門、洗手間他也是做。」 

志工 楊富盛:「(以前)工人會給我罵到我會動手,打的不打都好,就立刻出糧(發工資)給他們,(說)滾開不要看到你,有一天就早放工,一看到那個靜思語,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當時心裡面真的,很平靜的時候想想下(想一想),真的為什麼要發那麼大脾氣。」 

現在的楊富盛已是柔情鐵漢。愛下廚的他,讓蒲種再也環保站一直保有「家」的味道。 

丘婉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2016,09/18 花蓮見習志工課分享

【對象】花蓮見習志工
【時間】2016年9月18日(日) 10:15-11:15
【地點】花蓮靜思堂220講堂 Read more

週六, 17 九月 2016

大愛實習心生活 互助感恩勤學習

圖說:在開暑假開學前,9月1日,大愛感恩2016暑期實習生成果發表會,共有分別來自中國文化大學紡織工程系、台北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系、慈濟科技大學資訊與科學管理系等學校之三位同學,發表這兩個月在大愛感恩科技品保部、研發部、經營規劃室實習心得與成果。 (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學生寒暑假期時間選擇到企業實習,若能用心體現學用合一、努力將學校與職場接軌,運用實際工作環境,培養應具之溝通技巧、工作倫理及團隊精神,甚至磨練領導能力。讓教學理論與職場實務得以相互驗證相互配合,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目的。在開暑假開學前,9月1日,大愛感恩2016暑期實習生成果發表會,共有分別來自中國文化大學紡織工程系、台北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系、慈濟科技大學資訊與科學管理系等學校之三位同學,發表這兩個月在大愛感恩科技品保部、研發部、經營規劃室實習心得與成果。

文化大學紡織系余柏賢分享:「這兩個月來的實習,讓我對大愛感恩科技有更深入的了解,核心價值不外乎『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及完全回饋』。不管在哪個部門都是在傳達這三個核心價值,從最源頭的老菩薩回收寶特瓶、到最後的環保再製成品銷售,這中間有許許多多的人盡心盡力、默默付出,透過此次的實習課程,除了自己在紡織專業的學習印證,也期許自己可以對環保更多的付出,也認為可以跟朋友們推廣環保的產品,畢竟最近夏天的溫度每一年都在破新高!可想而知地球真的不行了,不只在口頭上的宣導,也要起而行!由衷的感謝大愛感恩科技帶給我的觸動和為世人的貢獻。」

北科大量子科學與工程系駱奕廷:「在實習期間,主要在實驗室進行剪裁布料之練習、各類型實驗之操作(勾紗、起球、蕊吸……等),並了解公司訂定各實驗之SOP、注意事項並紀錄實驗結果。此外,還評估目前常用發熱保暖機能性紡織品檢測方法,並協助研發部建立檢測方法,進行市面上各式發熱保暖機能性紡織品的效能與成份評估。」

從市場調查,蒐集目前市面上各大廠牌的保暖機能性PET布料,與機能效果,並利用分析技術,了解布料添加成分,找出大愛感恩開發機能性環保酯粒與保暖布種的參考依據。「發熱保暖之化纖布,有使用保留與隔絕空氣,當隔絕的空氣越多,保溫效果就越好,或是反射人體所產生的遠紅外熱等。」透過各項實驗測試,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PET回收聚酯纖維性質,尋找出適合的保暖布種。

慈科大科管系陳冠銘分享幾個在大愛感恩的『第一充實,每周一早』:『第一天』實習感想記憶深刻,開始就很上的人文週會,這是一般公司不會有的,印象特別深刻。參與『第一場』參訪活動的服務,感覺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豐富且充實的公司。因為平時課程所學,接觸過電腦多媒體應用,『第一個任務』協助「C2C搖籃到搖籃動畫製作」,透過軟體製作動畫,記得這軟體只有學過一學期,不太熟悉此軟體應用,還特別找教學書複習、請教在大愛感恩任職的姜郁雯學姊,和同仁一起完成「C2C搖籃到搖籃」的比賽影片,將一張張的圖像,製成影片動畫。藉著這次的任務,有更懂得操作軟體,體會老師所教的、學校所學的大多都是基本功,在企業工作必須永無止境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

大愛感恩科技幾乎每天都有參訪、分享活動,希望藉此喚起人人的環保意識,參訪的工作大致分成事前、事中、事後項目,事前負責參訪的茶水點心,讓來參訪的貴賓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事中拍照、攝影、文字功能,紀錄活動的當下,聆聽鼎銘師伯或其他講師精彩的分享,機動性任務,協助場控、燈控、音控等…;事後整理活動資料,收錄至公司大藏經內。還有『第一篇』心聞稿撰稿,了解自己對文字運用尚有需多可精進之處,同時,透過撰寫『心聞稿』,能體悟:報導不單只是記錄流水帳,用『心』投入在當下更重要。

在『第一次』讀書會體悟證嚴上人「三求、三不求」,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與「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慈濟將愛灑播到世界各地,不分國家地區、種族、宗教,因為慈濟是一家人,大愛地球村。在大愛感恩科技,不時會遇到熟悉在學期間參與慈濟活動時認識的師姑師伯,被特別關照與鼓勵。

「藉著這次暑期實習讓我學到很多,在大愛感恩,我還學到:時間管理、職場生活、待人處事。」要做好時間管理,事情有分緊急、重要、普通、待處理,要充分掌握每件工作先後順序,,遇到時效性的任務因為沒這樣做到,偶爾必須加班完成。總之職場生活與學校不同,學校可以讓我們反覆重來,而在職場沒有重來的機會;待人處事,與同仁間的相處要拿捏分寸,在大愛感恩科技實習,讓我感受到慈濟人的熱情、同仁互助幫忙,如同一家人的感覺。

這段期間,經過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實際應用及學習,相信讓三位同學對於規畫未來將更有信心方向。『學海無涯、唯勤是岸。』知識是無邊無際、像海洋一樣的廣闊,唯有認真、勤勞,才能獲取更多豐富的知識,靠這勤勞的學習才能抵達成功的彼岸。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大愛實習心生活 互助感恩勤學習

圖說:在開暑假開學前,9月1日,大愛感恩2016暑期實習生成果發表會,共有分別來自中國文化大學紡織工程系、台北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系、慈濟科技大學資訊與科學管理系等學校之三位同學,發表這兩個月在大愛感恩科技品保部、研發部、經營規劃室實習心得與成果。 (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學生寒暑假期時間選擇到企業實習,若能用心體現學用合一、努力將學校與職場接軌,運用實際工作環境,培養應具之溝通技巧、工作倫理及團隊精神,甚至磨練領導能力。讓教學理論與職場實務得以相互驗證相互配合,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目的。在開暑假開學前,9月1日,大愛感恩2016暑期實習生成果發表會,共有分別來自中國文化大學紡織工程系、台北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系、慈濟科技大學資訊與科學管理系等學校之三位同學,發表這兩個月在大愛感恩科技品保部、研發部、經營規劃室實習心得與成果。

文化大學紡織系余柏賢分享:「這兩個月來的實習,讓我對大愛感恩科技有更深入的了解,核心價值不外乎『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及完全回饋』。不管在哪個部門都是在傳達這三個核心價值,從最源頭的老菩薩回收寶特瓶、到最後的環保再製成品銷售,這中間有許許多多的人盡心盡力、默默付出,透過此次的實習課程,除了自己在紡織專業的學習印證,也期許自己可以對環保更多的付出,也認為可以跟朋友們推廣環保的產品,畢竟最近夏天的溫度每一年都在破新高!可想而知地球真的不行了,不只在口頭上的宣導,也要起而行!由衷的感謝大愛感恩科技帶給我的觸動和為世人的貢獻。」

北科大量子科學與工程系駱奕廷:「在實習期間,主要在實驗室進行剪裁布料之練習、各類型實驗之操作(勾紗、起球、蕊吸……等),並了解公司訂定各實驗之SOP、注意事項並紀錄實驗結果。此外,還評估目前常用發熱保暖機能性紡織品檢測方法,並協助研發部建立檢測方法,進行市面上各式發熱保暖機能性紡織品的效能與成份評估。」

從市場調查,蒐集目前市面上各大廠牌的保暖機能性PET布料,與機能效果,並利用分析技術,了解布料添加成分,找出大愛感恩開發機能性環保酯粒與保暖布種的參考依據。「發熱保暖之化纖布,有使用保留與隔絕空氣,當隔絕的空氣越多,保溫效果就越好,或是反射人體所產生的遠紅外熱等。」透過各項實驗測試,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PET回收聚酯纖維性質,尋找出適合的保暖布種。

慈科大科管系陳冠銘分享幾個在大愛感恩的『第一充實,每周一早』:『第一天』實習感想記憶深刻,開始就很上的人文週會,這是一般公司不會有的,印象特別深刻。參與『第一場』參訪活動的服務,感覺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豐富且充實的公司。因為平時課程所學,接觸過電腦多媒體應用,『第一個任務』協助「C2C搖籃到搖籃動畫製作」,透過軟體製作動畫,記得這軟體只有學過一學期,不太熟悉此軟體應用,還特別找教學書複習、請教在大愛感恩任職的姜郁雯學姊,和同仁一起完成「C2C搖籃到搖籃」的比賽影片,將一張張的圖像,製成影片動畫。藉著這次的任務,有更懂得操作軟體,體會老師所教的、學校所學的大多都是基本功,在企業工作必須永無止境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

大愛感恩科技幾乎每天都有參訪、分享活動,希望藉此喚起人人的環保意識,參訪的工作大致分成事前、事中、事後項目,事前負責參訪的茶水點心,讓來參訪的貴賓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事中拍照、攝影、文字功能,紀錄活動的當下,聆聽鼎銘師伯或其他講師精彩的分享,機動性任務,協助場控、燈控、音控等…;事後整理活動資料,收錄至公司大藏經內。還有『第一篇』心聞稿撰稿,了解自己對文字運用尚有需多可精進之處,同時,透過撰寫『心聞稿』,能體悟:報導不單只是記錄流水帳,用『心』投入在當下更重要。

在『第一次』讀書會體悟證嚴上人「三求、三不求」,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與「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慈濟將愛灑播到世界各地,不分國家地區、種族、宗教,因為慈濟是一家人,大愛地球村。在大愛感恩科技,不時會遇到熟悉在學期間參與慈濟活動時認識的師姑師伯,被特別關照與鼓勵。

「藉著這次暑期實習讓我學到很多,在大愛感恩,我還學到:時間管理、職場生活、待人處事。」要做好時間管理,事情有分緊急、重要、普通、待處理,要充分掌握每件工作先後順序,,遇到時效性的任務因為沒這樣做到,偶爾必須加班完成。總之職場生活與學校不同,學校可以讓我們反覆重來,而在職場沒有重來的機會;待人處事,與同仁間的相處要拿捏分寸,在大愛感恩科技實習,讓我感受到慈濟人的熱情、同仁互助幫忙,如同一家人的感覺。

這段期間,經過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實際應用及學習,相信讓三位同學對於規畫未來將更有信心方向。『學海無涯、唯勤是岸。』知識是無邊無際、像海洋一樣的廣闊,唯有認真、勤勞,才能獲取更多豐富的知識,靠這勤勞的學習才能抵達成功的彼岸。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五, 16 九月 2016

好因緣善接引 環保手做結緣品

圖說:平時書豪響應環保活動外,更會發揮巧思,將環保回收物經由自己的雙手,變成不一樣的環保結緣品。「將別人視為不要的垃圾,發會自己的巧思,搖身一變兼顧環保、又蘊含意義的禮物;雖然只是一樣小東西,但背後可能有對他人的祝福與心意。」書豪利用回收紙再製成筆記本。(照片/曹書豪提供)「很高興大家來到『環保愛地兒單元』,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今天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同時是慈青學長的曹書豪師兄分享,『自己是如何參加慈青社?畢業後又為何選擇慈濟志業體-大愛感恩科技服務?』」

聽說書豪師兄是一位手非常的靈巧的人,會利用一些環保回收物,製做成手工藝品。是什麼樣的因緣參與了慈青社?曹書豪回想,在大學時,同學邀請我加入慈青社,剛開始也不清楚慈青社是什麼、也不知道『慈濟』,想說同學邀請,就去參加看看。因為那位同學的父母都是慈濟人,希望自己孩子上了大學,可以選擇參加慈青社,但他覺得自己一個人參加會不好意思,希望有人陪他一起去。

因緣真的不可思議,有時後就互相邀約參與慈青社校內外活動,覺得每一次活動都非常有意義,最後就愛上慈濟,也成為慈濟志工;不要怕對人『說』慈濟,有時候,對方只是沒有人牽引、沒有因緣參與慈濟,書豪師兄就是因為大學時,同學一句話邀請,開始參與慈青社,畢業後還選擇大愛感恩科技服務。

是什麼樣的因緣認識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感恩科技『邂逅』是因為一件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綠色大愛衫!書豪的媽媽是一位節儉的家庭主婦,有一些朋友都會將不要的衣服丟棄,但媽媽認為這些衣服都還很乾淨,丟掉很可惜,就會拿別人舊衣服回來,重新整理乾淨,較好、較乾淨的衣服就留下來;某一次,其中有一件是綠色大愛衫,當下,媽媽覺得這件衣服很樸素、乾淨,很喜歡,就拿去當便服;在有一次機緣下,書豪穿著這件衣服到學校,剛好有位慈青學姊看到、告訴我:『你怎麼會有這件衣服!這件衣服是寶特瓶做的…』,當下覺得很訝異,原來不要的寶特瓶可以做成衣服,也才知道有一家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是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紡織品,覺得很不可思議。」

圖說:師公上人惜福愛物,每一張紙都要用四次,鉛筆寫一次,藍色鋼筆寫一次,紅色筆再寫一次,最後用來寫毛筆。大愛感恩吉祥物四格漫畫。(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是什麼樣的因緣畢業後選擇大愛感恩科技服務?書豪覺得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環保企業,認為環境保護很重要,環保是保護地球最直接的方法。「在自己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參與慈青、及慈濟活動,在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中有一項環保,認為環保是全世界所要面對的議題,大家都住在地球這顆星球上,若大家不好好保護地球,將來的地球會變成怎麼樣不知道,環保是最直接的答案,而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與其他公司不一樣,與自己理念相同,自己平常都會響應環保活動,例如攜帶環保餐具、隨手關燈、省水,騎乘腳踏車代替機車。而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環保企業,值得大家學習。」

圖說:每一張紙得來不易!一張紙有兩面,可以將已經列印過一面的紙,背面還可以使用,將紙對折、再對折,對折三次,然後再攤開,會發現一張紙已經被分成8格,再利用剪刀將中間剪開,就可以成為隨身攜帶且便利的筆記本,心得感想,隨時可記錄下來。(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書豪大學時常參與志工服務,從學校的服務學習、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了解垃圾問題的可怕,若人人不響應環保,地球可能再過幾年,美麗的地球就不再。書豪很高興自己在大學時參與慈青社,在做志工時很快樂,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因而能在有關環保公司服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平時書豪響應環保活動外,更會發揮巧思,將環保回收物經由自己的雙手,變成不一樣的環保結緣品。「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若我們可以善用它們,不僅可以減少垃圾,還能發揮意想不到的創意。在大學時參與慈青社時,經常會利用資源回收物製成環保結緣品送人,但環保結緣品很難構想,必須兼顧環保、美觀、實用性…,所以自己會不斷構思新的環保結緣品。將別人視為不要的垃圾,發會自己的巧思,搖身一變兼顧環保、又蘊含意義的禮物;雖然只是一樣小東西,但背後可能有對他人的祝福與心意。」

生活當中,我們可以利用隨手可得的東西,創造它更大的價值!例如像是影印紙,可以便成可隨身攜帶筆記本!人人都知道師公上人惜福愛物,每一張紙都要用四次:鉛筆寫一次,藍色鋼筆寫一次,紅色筆再寫一次,最後用來寫毛筆;我們可以學習師公上人,珍惜每一張紙,一張紙得來不易!一張紙有兩面,已經列印過一面的紙,背面還可以使用,將紙對折、再對折,對折三次,然後再攤開,會發現一張紙已經被分成8格,再利用剪刀將中間剪開,就可以成為隨身攜帶且便利的筆記本,心得感想,隨時可記錄下來。

地球資源有限,若人人不節制,將來地球可能什麼也沒有了,人人必須學習惜福愛物、珍惜地球資源,善用身旁的所有物品,發揮出它更大的價值,還能用就盡量使用、能修就盡量修理,都可以搖身一變成有用的東西。如大愛感恩科技,將人人不要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毛毯,送往世界各地的災難現場膚慰受災鄉親,同時也將紡織裁切剩下的廢布、或損壞的衣物,還原成紡織業原料,讓地球的資源永續利用。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好因緣善接引 環保手做結緣品

圖說:平時書豪響應環保活動外,更會發揮巧思,將環保回收物經由自己的雙手,變成不一樣的環保結緣品。「將別人視為不要的垃圾,發會自己的巧思,搖身一變兼顧環保、又蘊含意義的禮物;雖然只是一樣小東西,但背後可能有對他人的祝福與心意。」書豪利用回收紙再製成筆記本。(照片/曹書豪提供)「很高興大家來到『環保愛地兒單元』,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今天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同時是慈青學長的曹書豪師兄分享,『自己是如何參加慈青社?畢業後又為何選擇慈濟志業體-大愛感恩科技服務?』」

聽說書豪師兄是一位手非常的靈巧的人,會利用一些環保回收物,製做成手工藝品。是什麼樣的因緣參與了慈青社?曹書豪回想,在大學時,同學邀請我加入慈青社,剛開始也不清楚慈青社是什麼、也不知道『慈濟』,想說同學邀請,就去參加看看。因為那位同學的父母都是慈濟人,希望自己孩子上了大學,可以選擇參加慈青社,但他覺得自己一個人參加會不好意思,希望有人陪他一起去。

因緣真的不可思議,有時後就互相邀約參與慈青社校內外活動,覺得每一次活動都非常有意義,最後就愛上慈濟,也成為慈濟志工;不要怕對人『說』慈濟,有時候,對方只是沒有人牽引、沒有因緣參與慈濟,書豪師兄就是因為大學時,同學一句話邀請,開始參與慈青社,畢業後還選擇大愛感恩科技服務。

是什麼樣的因緣認識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感恩科技『邂逅』是因為一件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綠色大愛衫!書豪的媽媽是一位節儉的家庭主婦,有一些朋友都會將不要的衣服丟棄,但媽媽認為這些衣服都還很乾淨,丟掉很可惜,就會拿別人舊衣服回來,重新整理乾淨,較好、較乾淨的衣服就留下來;某一次,其中有一件是綠色大愛衫,當下,媽媽覺得這件衣服很樸素、乾淨,很喜歡,就拿去當便服;在有一次機緣下,書豪穿著這件衣服到學校,剛好有位慈青學姊看到、告訴我:『你怎麼會有這件衣服!這件衣服是寶特瓶做的…』,當下覺得很訝異,原來不要的寶特瓶可以做成衣服,也才知道有一家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是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紡織品,覺得很不可思議。」

圖說:師公上人惜福愛物,每一張紙都要用四次,鉛筆寫一次,藍色鋼筆寫一次,紅色筆再寫一次,最後用來寫毛筆。大愛感恩吉祥物四格漫畫。(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是什麼樣的因緣畢業後選擇大愛感恩科技服務?書豪覺得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環保企業,認為環境保護很重要,環保是保護地球最直接的方法。「在自己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參與慈青、及慈濟活動,在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中有一項環保,認為環保是全世界所要面對的議題,大家都住在地球這顆星球上,若大家不好好保護地球,將來的地球會變成怎麼樣不知道,環保是最直接的答案,而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與其他公司不一樣,與自己理念相同,自己平常都會響應環保活動,例如攜帶環保餐具、隨手關燈、省水,騎乘腳踏車代替機車。而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環保企業,值得大家學習。」

圖說:每一張紙得來不易!一張紙有兩面,可以將已經列印過一面的紙,背面還可以使用,將紙對折、再對折,對折三次,然後再攤開,會發現一張紙已經被分成8格,再利用剪刀將中間剪開,就可以成為隨身攜帶且便利的筆記本,心得感想,隨時可記錄下來。(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書豪大學時常參與志工服務,從學校的服務學習、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了解垃圾問題的可怕,若人人不響應環保,地球可能再過幾年,美麗的地球就不再。書豪很高興自己在大學時參與慈青社,在做志工時很快樂,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因而能在有關環保公司服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平時書豪響應環保活動外,更會發揮巧思,將環保回收物經由自己的雙手,變成不一樣的環保結緣品。「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若我們可以善用它們,不僅可以減少垃圾,還能發揮意想不到的創意。在大學時參與慈青社時,經常會利用資源回收物製成環保結緣品送人,但環保結緣品很難構想,必須兼顧環保、美觀、實用性…,所以自己會不斷構思新的環保結緣品。將別人視為不要的垃圾,發會自己的巧思,搖身一變兼顧環保、又蘊含意義的禮物;雖然只是一樣小東西,但背後可能有對他人的祝福與心意。」

生活當中,我們可以利用隨手可得的東西,創造它更大的價值!例如像是影印紙,可以便成可隨身攜帶筆記本!人人都知道師公上人惜福愛物,每一張紙都要用四次:鉛筆寫一次,藍色鋼筆寫一次,紅色筆再寫一次,最後用來寫毛筆;我們可以學習師公上人,珍惜每一張紙,一張紙得來不易!一張紙有兩面,已經列印過一面的紙,背面還可以使用,將紙對折、再對折,對折三次,然後再攤開,會發現一張紙已經被分成8格,再利用剪刀將中間剪開,就可以成為隨身攜帶且便利的筆記本,心得感想,隨時可記錄下來。

地球資源有限,若人人不節制,將來地球可能什麼也沒有了,人人必須學習惜福愛物、珍惜地球資源,善用身旁的所有物品,發揮出它更大的價值,還能用就盡量使用、能修就盡量修理,都可以搖身一變成有用的東西。如大愛感恩科技,將人人不要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毛毯,送往世界各地的災難現場膚慰受災鄉親,同時也將紡織裁切剩下的廢布、或損壞的衣物,還原成紡織業原料,讓地球的資源永續利用。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四, 15 九月 2016

廣州慈善團參訪行 述說大愛環保因緣

圖說: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全國人大代表 陳舒分享:「根據剛剛虞協理分享中,第一條就是減少浪費資源,這一條回去立即就改正,向秘書長看齊,她出門都會攜帶環保瓶,我都嫌麻煩不帶環保瓶,都是喝瓶裝水,以後我要自己帶環保瓶,不喝瓶裝水!同時,我感受到慈濟在推廣理念方式,值得我麼學習,將這樣的理念帶回廣州推廣。」(攝影者/曹書豪)「今年是慈濟50年,證嚴法師帶領靜思弟子行願半世紀。從日存五毛錢萌發的在地慈善,軟實力促成人世間美善不斷循環;從臺灣後山花蓮,到奔赴世界各國救災,全球九十四個國家地區。」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會、廣州醫科附屬醫院等團體來台觀摩各種慈善組織運作經驗,9月12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紡,希望能認識慈濟基金會、及慈濟環保精質化。

現今氣候異常,起自於人類不愛護大地。慈濟環保志業要從26年前的1990年8月23日開始說起,當時臺灣各地發生『垃圾大戰』,人人都不希望自家附近建垃圾掩埋、焚化廠。證嚴法師在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邀請的幸福人生講座、在台中新民商工的一場演講中,一句話:『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開起慈濟環保志業。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至今不到8年,所成立的目的只有一個,留給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述說大愛感科技成立的原由,在2002年印尼的實業家與政府合作整治紅溪河,影響臺灣實業家效法,「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2004年正式成立「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

面對全球石油下降,影響回收價格偏底,導致回收場不收寶特瓶,曾經有環保志工與證嚴上人請意,『做了一車的環保都還不夠工錢,可不可以不要回收這個瓶子?』證嚴上人慈示,做環保不是為了要賣錢而做,是為了保護大地。「塑膠瓶子是石油做的,衣服也能用石油做,既然都是石油做出來的!那瓶子可以不可做成衣服?」人道援助會,將對地球生態的影響、千年不化的寶特瓶,由慈濟環保志工所回收,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廠商,共同發展出專業製程, 將寶特瓶化身為大愛紗,製成環保毛毯,將愛心送往全球。為了積極推廣寶特瓶回收再生與呵護地球的理念,同時也為了護持慈濟四大志業,2008年成立大愛感恩科技。

「寶特瓶千年不化,可以回收做成毛毯、衣服很好,但這些毛毯、衣服壞了一樣千年不化、造成地球負擔!」曾經有人問過大愛感恩科技這些毛毯與衣服要怎麼處理?所以大愛感恩科技積極研發,導入C2C搖籃到搖籃的概念,研究將廢棄毛毯再製成環保產品,2015年更將廢棄毛毯、及裁剪剩下的廢布成功再製成賑災環保毛毯。未來更朝向建立R2R回收再回收系統,及結合紡織相關產業、慈濟環保回收站,將廢棄的舊衣、剩布回收分類,成為有效的資源,使地球生生不息。

圖說:「今年是慈濟50年,證嚴法師帶領靜思弟子行願半世紀。從日存五毛錢萌發的在地慈善,軟實力促成人世間美善不斷循環;從臺灣後山花蓮,到奔赴世界各國救災,全球九十四個國家地區。」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會、廣州醫科附屬醫院等團體來台觀摩各種慈善組織運作經驗,9月12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紡,希望能認識慈濟基金會、及慈濟環保精質化。(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是一家企業,更被學者專家公認是一家社會企業,用企業經營的型態,解決社會上垃圾問題。在30年前,證嚴法師為了在花蓮籌建醫院,若要解決水的問題與其蓋水庫/水壩,可能因為上天沒下雨而失去調節水的功能,不如往下掘井,若能掘得活泉,則生生世世就不會為水的問題而煩惱。「大愛是造福,感恩是智慧。」同樣以掘井人的精神,勉勵大愛感恩感恩科技。

我們每個人都是掘井人,挖掘出每一個人心中的愛,起發人人良善的一面,發會自身的影響力,帶動起身旁的人一同響應環保行列。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全國人大代表 陳舒分享:「根據剛剛虞協理分享中,第一條就是減少浪費資源,這一條回去立即就改正,向秘書長看齊,她出門都會攜帶環保瓶,我都嫌麻煩不帶環保瓶,都是喝瓶裝水,以後我要自己帶環保瓶,不喝瓶裝水!同時,我感受到慈濟在推廣理念方式,值得我麼學習,將這樣的理念帶回廣州推廣。」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哲學文化研究所所長曾德雄博士:「我們正在籌畫有關環保的計畫,希望與當地慈濟合作,希望虞協理這邊協助幫忙,能與當地慈濟聯繫,共同為廣州市打造一個綠色都市。」

大愛感恩科技矢志為掘井人,建置一個愛心平台,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數百場愛灑分享,改變人的心念,同時接引企業、實業家、人共同參與環保行列,愛心接力、善的循環,讓每一個人共同在平台上,付出己力回饋社會、匯聚善念,傳遞愛與善到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廣州慈善團參訪行 述說大愛環保因緣

圖說: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全國人大代表 陳舒分享:「根據剛剛虞協理分享中,第一條就是減少浪費資源,這一條回去立即就改正,向秘書長看齊,她出門都會攜帶環保瓶,我都嫌麻煩不帶環保瓶,都是喝瓶裝水,以後我要自己帶環保瓶,不喝瓶裝水!同時,我感受到慈濟在推廣理念方式,值得我麼學習,將這樣的理念帶回廣州推廣。」(攝影者/曹書豪)「今年是慈濟50年,證嚴法師帶領靜思弟子行願半世紀。從日存五毛錢萌發的在地慈善,軟實力促成人世間美善不斷循環;從臺灣後山花蓮,到奔赴世界各國救災,全球九十四個國家地區。」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會、廣州醫科附屬醫院等團體來台觀摩各種慈善組織運作經驗,9月12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紡,希望能認識慈濟基金會、及慈濟環保精質化。

現今氣候異常,起自於人類不愛護大地。慈濟環保志業要從26年前的1990年8月23日開始說起,當時臺灣各地發生『垃圾大戰』,人人都不希望自家附近建垃圾掩埋、焚化廠。證嚴法師在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邀請的幸福人生講座、在台中新民商工的一場演講中,一句話:『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開起慈濟環保志業。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至今不到8年,所成立的目的只有一個,留給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述說大愛感科技成立的原由,在2002年印尼的實業家與政府合作整治紅溪河,影響臺灣實業家效法,「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2004年正式成立「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

面對全球石油下降,影響回收價格偏底,導致回收場不收寶特瓶,曾經有環保志工與證嚴上人請意,『做了一車的環保都還不夠工錢,可不可以不要回收這個瓶子?』證嚴上人慈示,做環保不是為了要賣錢而做,是為了保護大地。「塑膠瓶子是石油做的,衣服也能用石油做,既然都是石油做出來的!那瓶子可以不可做成衣服?」人道援助會,將對地球生態的影響、千年不化的寶特瓶,由慈濟環保志工所回收,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廠商,共同發展出專業製程, 將寶特瓶化身為大愛紗,製成環保毛毯,將愛心送往全球。為了積極推廣寶特瓶回收再生與呵護地球的理念,同時也為了護持慈濟四大志業,2008年成立大愛感恩科技。

「寶特瓶千年不化,可以回收做成毛毯、衣服很好,但這些毛毯、衣服壞了一樣千年不化、造成地球負擔!」曾經有人問過大愛感恩科技這些毛毯與衣服要怎麼處理?所以大愛感恩科技積極研發,導入C2C搖籃到搖籃的概念,研究將廢棄毛毯再製成環保產品,2015年更將廢棄毛毯、及裁剪剩下的廢布成功再製成賑災環保毛毯。未來更朝向建立R2R回收再回收系統,及結合紡織相關產業、慈濟環保回收站,將廢棄的舊衣、剩布回收分類,成為有效的資源,使地球生生不息。

圖說:「今年是慈濟50年,證嚴法師帶領靜思弟子行願半世紀。從日存五毛錢萌發的在地慈善,軟實力促成人世間美善不斷循環;從臺灣後山花蓮,到奔赴世界各國救災,全球九十四個國家地區。」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會、廣州醫科附屬醫院等團體來台觀摩各種慈善組織運作經驗,9月12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紡,希望能認識慈濟基金會、及慈濟環保精質化。(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是一家企業,更被學者專家公認是一家社會企業,用企業經營的型態,解決社會上垃圾問題。在30年前,證嚴法師為了在花蓮籌建醫院,若要解決水的問題與其蓋水庫/水壩,可能因為上天沒下雨而失去調節水的功能,不如往下掘井,若能掘得活泉,則生生世世就不會為水的問題而煩惱。「大愛是造福,感恩是智慧。」同樣以掘井人的精神,勉勵大愛感恩感恩科技。

我們每個人都是掘井人,挖掘出每一個人心中的愛,起發人人良善的一面,發會自身的影響力,帶動起身旁的人一同響應環保行列。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全國人大代表 陳舒分享:「根據剛剛虞協理分享中,第一條就是減少浪費資源,這一條回去立即就改正,向秘書長看齊,她出門都會攜帶環保瓶,我都嫌麻煩不帶環保瓶,都是喝瓶裝水,以後我要自己帶環保瓶,不喝瓶裝水!同時,我感受到慈濟在推廣理念方式,值得我麼學習,將這樣的理念帶回廣州推廣。」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哲學文化研究所所長曾德雄博士:「我們正在籌畫有關環保的計畫,希望與當地慈濟合作,希望虞協理這邊協助幫忙,能與當地慈濟聯繫,共同為廣州市打造一個綠色都市。」

大愛感恩科技矢志為掘井人,建置一個愛心平台,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數百場愛灑分享,改變人的心念,同時接引企業、實業家、人共同參與環保行列,愛心接力、善的循環,讓每一個人共同在平台上,付出己力回饋社會、匯聚善念,傳遞愛與善到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