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2016

週三, 24 八月 2016

志工宣導不遺餘力 社區吹環保風


印尼慈濟志工每個月到北雅加達的「德魯‧印丹公寓」宣導環保,也分享「一日五善」觀念。越來越多居民,主動拿回收物給志工,不過志工還是走過每個樓層、逐戶敲門,邀約做環保。 


推廣環保,要往人們群居的地方去,因此慈濟志工再度前往北雅加達的「德魯‧印丹公寓」。 

慈濟志工 洪姿雅:「今天專注在一日五善的宣導,就是要素食、省水、省電、攜帶環保餐具(不可使用保麗龍)、改變交通方式,如果要去的地方比較近,我們就走路或騎腳踏車去。」 

每一層樓都去、每一扇門都敲;沒有回應的,不必失望;開門相迎的,分享環保觀念結好緣。 

每個月在中庭舉辦活動,大人帶來回收資源、小孩則體驗手工藝品製作。交個朋友做好事,已經有居民也加入志工隊伍。 

志工 荷棱:「希望這區公寓居民意識到做環保的重要,因為能減少垃圾量,而資源若捐給慈濟,我們也能自我控制回收物,並且善用這些回收物。」 

多一個環保種子、多一分力量,地球更多了些希望。 

德魯‧印丹公寓的環保宣導不會停,因為還有許多家庭,值得慈濟人拜訪。 Read more

老闆帶頭 企業推人文環保風


落實資源回收,四川一家著名食品公司的老闆,邀請慈濟志工協助規畫環保站的設置,六月初(6/6),這個環保站正式啟用,未來將透過公司裡的兩千多位員工的落實與推動,讓四川的資源回收做得更徹底。 


徽記環保站揭牌,由公司董事長和慈濟志工共同揭牌,四川第一個在企業裡成立的環保站,正式啟用。 
徽記食品董事長 呂金剛:「我們在徽記推行這樣的環保站, 就是希望我們每一位員工,去帶動他們的家庭,我們從垃圾分類,最後到回收 利用,用行動來愛護 關愛我們的地球。」 

徽記食品是四川當地著名的企業,公司裡有兩千多名員工,環保站成立後,將讓資源回收更貼近大家的生活。 
企業員工 匡胡濱:「公司環保站成立的話, 應該說感到是非常高興和開心,應該我們就可以更好地,讓環保走進我們的工作中,和生活中來 讓我們更好地,落實 踐行環保的理念 。」 

企業員工 鐘小英:「個人做好之外 應該還要,帶動我們的一線員工, 
以及我家庭的小孩這些,把這種環保的意識 灌輸給他們,讓每個人來發動每個人的意識,去做好環保 。」 

透過企業的帶動和落實,與地球共生息,將不再只是口號,也會是生活的具體實踐。 Read more

開齋佳節遇天災 狂風肆虐毀家園


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的古晉,近日受到罕見狂風襲擊,不少房子的鐵皮屋頂被掀翻,還砸向其他房子,導致房子嚴重損壞。慈濟志工接獲消息,前往關懷,親手下廚烹飪,給救災隊伍以及受災戶送上溫暖。 


廚房內熱氣沸騰,慈濟志工正在會所開火煮食,要馬上將50份熱食送往災區。 
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古晉,在開齋節期間,發生罕見風災。狂風暴雨,將鐵皮屋頂吹翻,砸向其他房子,導致2排共11間房子被摧毀,幸無造成任何傷亡。 

社區代表 薛華東:「當時整個場面十分混亂,那些屋頂(被)吹下來,到處都是凌亂不堪,裡面的家具床都被雨淋溼透了,當然電也受影響,於是這些屋主們變成六神無主。」 

災區裡,消防隊努力清理瓦礫。民間代表也急速找來建築工友,將屋頂蓋上布棚,避免下一場雨到來,引發更嚴重的災害。 

社區代表拿督 黃鴻聖:「我們第一個步驟就是把這些電源全部先切斷,嚴重的那些他們會自己找住所去(暫住),比較不嚴重的話他們還是要繼續保留在他們的家裡住。」 

熱呼呼的麵食,慈濟志工捧到救災人員面前,讓又餓又累的他們,及時補充體力,同時也溫暖受災戶的身心。 

慈濟志工:「對於鄉親們的不幸遭遇,慈濟人感同身受,除此敬贈現金給予援助外,並致以深切的慰問。」 

送上毛毯與慰問金,慈濟志工給受災戶一分安心,也祝福他們早日重建家園。 Read more

2016,08/24 屏東環保合心參訪

【對象】屏東環保合心幹事
【時間】2016年8月24日(三) 09:0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24-11.jpg20160824-12.jpg20160824-13.jpg20160824-14.jpg
Read more

週二, 23 八月 2016

讀書聚會共交流 善念增長聚福緣

圖說:透過影片的分享,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攝影:呂怡德)。「天下本是一家,提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為天下眾生付出,就能與天下人結天下緣。」這一段話道出了 證嚴上人衷心期盼各界人士能彼此合作,帶動人人互助行善觀念,自然社會祥和、天地平安;8月17日晚上下班時間,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自發性的接續進行596期慈濟月刊「衲履足跡」的閱讀,藉由讀書聚會、學習善法、共修交流、增長福慧。

於讀書會的一開始,同仁 怡德師兄播放了一段來自各界社會賢達對慈濟、對上人行願半世紀以來的肯定與祝福,這一群社會清流人士包括宏碁電腦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遠見天下雜誌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先生......等人。

他們平日都是在各自團體領域中具備正知正見的領導人,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異口同聲的高度肯定慈濟在 上人的帶領下,在過去半世紀以來,為台灣、為同胞、為全球、為人類,長年累月發揮了許多正向能量的社會影響力,從影片的分享當中,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許多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圖說:透過影片的分享,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攝影:呂怡德)。去年大學畢業後,隨即加入大愛感恩科技工作行列的慈青同學 郭于禎,於工作半年後,感念 上人創建慈濟志業的艱辛,遂於今年年初發心報名參加慈濟委員的培訓,發心學習職志合一的責任與使命;於今年七月中旬因為參加慈青台東營隊活動的因緣,得以跟隨慈濟賑災團體,參與強颱尼伯特颱風侵襲台東災後的勘災行動,挨家挨戶的訪視、為受災苦難的鄉親膚慰,提出援救關懷與規劃。

圖說:透過讀書會的交流分享,再次激發與會每位同仁大家重新思考,平日我們從工作與做慈濟當中,累積經驗、培養處事的智慧,但我們是否從人我是非當中跳脫迷失;是否有因此更清淨自己的智慧?同仁們有幸在充滿慈濟人文的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大家更應心誠願大、方向正確,從體悟證嚴上人的諄諄教誨當中,共知、共識、共行,為護持慈濟環保志業而承擔付出,發揮生命良能。(攝影:呂怡德)。看到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大愛無染著」的精神,以直接、重點的原則不只親身佈施、救助急難;更帶動受災居民提振身心力量自助助他,協助災區早日復甦,這也讓年輕生命歲月,就能有緣接觸慈濟團體的于禎很感動,開始發心早起薰法香,用心聽聞 師父上人說法,期許自己要跟緊生命導師的腳步,法入心、法入行。

透過讀書會的交流分享,再次激發與會每位同仁大家重新思考,平日我們從工作與做慈濟當中,累積經驗、培養處事的智慧,但我們是否從人我是非當中跳脫迷失;是否有因此更清淨自己的智慧?同仁們有幸在充滿慈濟人文的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大家更應心誠願大、方向正確,從體悟證嚴上人的諄諄教誨當中,共知、共識、共行,為護持慈濟環保志業而承擔付出,發揮生命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讀書聚會共交流 善念增長聚福緣

圖說:透過影片的分享,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攝影:呂怡德)。「天下本是一家,提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為天下眾生付出,就能與天下人結天下緣。」這一段話道出了 證嚴上人衷心期盼各界人士能彼此合作,帶動人人互助行善觀念,自然社會祥和、天地平安;8月17日晚上下班時間,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自發性的接續進行596期慈濟月刊「衲履足跡」的閱讀,藉由讀書聚會、學習善法、共修交流、增長福慧。

於讀書會的一開始,同仁 怡德師兄播放了一段來自各界社會賢達對慈濟、對上人行願半世紀以來的肯定與祝福,這一群社會清流人士包括宏碁電腦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遠見天下雜誌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先生......等人。

他們平日都是在各自團體領域中具備正知正見的領導人,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異口同聲的高度肯定慈濟在 上人的帶領下,在過去半世紀以來,為台灣、為同胞、為全球、為人類,長年累月發揮了許多正向能量的社會影響力,從影片的分享當中,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許多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圖說:透過影片的分享,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攝影:呂怡德)。去年大學畢業後,隨即加入大愛感恩科技工作行列的慈青同學 郭于禎,於工作半年後,感念 上人創建慈濟志業的艱辛,遂於今年年初發心報名參加慈濟委員的培訓,發心學習職志合一的責任與使命;於今年七月中旬因為參加慈青台東營隊活動的因緣,得以跟隨慈濟賑災團體,參與強颱尼伯特颱風侵襲台東災後的勘災行動,挨家挨戶的訪視、為受災苦難的鄉親膚慰,提出援救關懷與規劃。

圖說:透過讀書會的交流分享,再次激發與會每位同仁大家重新思考,平日我們從工作與做慈濟當中,累積經驗、培養處事的智慧,但我們是否從人我是非當中跳脫迷失;是否有因此更清淨自己的智慧?同仁們有幸在充滿慈濟人文的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大家更應心誠願大、方向正確,從體悟證嚴上人的諄諄教誨當中,共知、共識、共行,為護持慈濟環保志業而承擔付出,發揮生命良能。(攝影:呂怡德)。看到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大愛無染著」的精神,以直接、重點的原則不只親身佈施、救助急難;更帶動受災居民提振身心力量自助助他,協助災區早日復甦,這也讓年輕生命歲月,就能有緣接觸慈濟團體的于禎很感動,開始發心早起薰法香,用心聽聞 師父上人說法,期許自己要跟緊生命導師的腳步,法入心、法入行。

透過讀書會的交流分享,再次激發與會每位同仁大家重新思考,平日我們從工作與做慈濟當中,累積經驗、培養處事的智慧,但我們是否從人我是非當中跳脫迷失;是否有因此更清淨自己的智慧?同仁們有幸在充滿慈濟人文的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大家更應心誠願大、方向正確,從體悟證嚴上人的諄諄教誨當中,共知、共識、共行,為護持慈濟環保志業而承擔付出,發揮生命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孩童參訪環保站 埋首瓶罐學分類


慈濟環保志工的魅力、可是老少通吃。帶您來看安親班小朋友,與慈濟海外精進營隊學員,為什麼喜歡泡在環保站裡頭。 


桃園一家安親班,安排小朋友在暑假期間,造訪慈濟環保站。 

安親班主任 施淑萍:「我們小朋友好像有一些新來的,然後不太懂回收的部分到底怎麼做,剛剛有很多小朋友包含我自己也一樣,比如說電線還是玻璃瓶,或者是有些混合在一起的東西,這到底是屬於垃圾還是資源,他們可能在這一次有真的有學習到了這樣子。」 

暑期課後輔導、補足環保學分,另一群人則是選擇在環保站進修。 

環保志工:「你地球資源就是這麼多,資源就這麼多,你不回收就是垃圾,你回收就是資源。」

慈濟海外精進營隊學員,想了解草根菩薩、如何力行環保。 

慈濟海外精進營隊學員 楊小峰:「他們都是做過來的,所以說特別講得生動,就是說對我的啟發很大。」 

環保志工的硬底子真功夫,讓每個人都折服。 


綜合報導 Read more

志工展設計魂 回收物巧變藝術品


環保回收物,以創意加工,變成生動的環保教材,喚起更多人對環保的關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慈濟志工,賦予了它們、另一個生命。 


在回收資源面前,他們搖身一變,都成了藝術家。 

慈濟志工 陳念清:「我是會做它站在那邊,拿慈濟的那個大愛的那個、那個圍巾啊!它就這樣拿著給人家看,這個是介紹這個是環保物做成的。」 

馬來西亞馬六甲的慈濟人,善用巧思,製作環保教材。 

慈濟志工 陳建清:「比較生動!如果你只是海報這樣,好像沒有什麼新鮮感,尤其是小朋友,給他有一些玩意兒!」 

巧思加巧手、因「材」施教,志工也賦予了這些回收物,另一個生命。 Read more

有形物資彌困頓 無形關懷慰心靈


澳洲黃金海岸慈濟志工,在伊普市布拉索區的冬令發放,這次還有六位來自雪梨的慈濟人一起來參與。由於定期食物發放已經四年,許多受幫助的家庭都心懷感恩也很期待,他們甚至習慣帶著竹筒來奉獻。其中一位女士,感受到慈濟發放的食物都很豐富、很重,因此自願為環保袋縫製內裡,加強耐用度。 


清晨六點半,攝氏兩度。但不論是志工、或者陸續報到的民眾,臉上都泛著笑意,等待冬令發放,先唱唱熟悉的慈濟歌「普天三無」。 

竹筒回娘家、換個新的,「累積小愛、行大善」已經成為習慣。 

艾汐里:「慈濟幫助我很多,所以我很榮幸,我可以透過慈濟捐款幫助別人。」 

發揮環保、互愛精神的,還有「可琳」(Corrinne Marsh),她發願為慈濟結緣的大袋子縫製內裡、增強載重力。 

這一回,五十個家庭和慈濟人聚會,還有一個盼望,就是證嚴上人又分享什麼故事。 

艾妮莎亞:「如果你們下一次回來,我要和你們分享,這本書裡,我讀的美麗故事。」 

透過食物發放,黃金海岸慈濟志工,照顧了許多家庭、短暫困頓的生活,但是四年來也豐富了他們的心靈。  Read more

2016,08/23 聖多美普林西比環境部總司長

【對象】聖多美普林西比環境部總司長
【時間】2016年8月23日(二) 10:3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守護地球齊努力 環保外交更清流

20160823-11.jpg20160823-12.jpg20160823-13.jpg20160823-14.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