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7 八月 2016
2016,08/17 雜誌社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8月17日(三) 09:3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十歲茹素已七年 恆心勸素不氣餒
- Article Details
在南非德本,有位十歲的華裔小女孩朱儀文,從三歲開始茹素,今年七月,因為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地球耗能太多的文章,開始有了勸素的想法。她找了表姊,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親手畫了推素卡片,然後在社區逐戶按鈴拜訪,短短一天,募到了22個人願意茹素的響應,朱儀文說,這距離她的目標還很遠,她會繼續努力勸素。
準備好出門的行囊,十歲的朱儀文和表姊蔣侑芯,開始她們的社區勸素行。
一人滑著一隻直排輪鞋,穿梭在社區,挨家挨戶按電鈴,兩個小女孩,希望大家可以在每年一月11號茹素
蔣侑芯 與 朱儀文:「(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要這樣做勸素),因為我們想要救地球,(你們怎麼勸素的),我們就問他們(能否吃素),他們就說OK 還是不行。」
小朋友勸素的心念單純,遇到願意響應的民眾,也歡喜送上親手做的結緣品
蔣侑芯 與 民眾:「 (這次送給你的結緣品),這個(禮物)很特別, 每年一月11日茹素。」
蔣侑芯 與 朱儀文:「(書籤怎麼來的) 我們做的,我們用了一個禮拜才做完。」
下午的拜訪,少了表姊相伴,朱儀文騎著腳踏車,一個人實現為地球做點事的理想
小蔬童 朱儀文:「沒有很多人說OK,像上午我跟姊姊第一次,到的時候 就有一個人,就說不要 對不起 然後就關門了,(那個時候你要怎麼辦),就繼續走 然後不要放棄。」
一整天的努力,朱儀文得到了22個人的簽名連署,雖然距離她設定的目標人數,還有一段差距,但勇氣可佳,可謂是保護地球的小尖兵!
袁亞棋 南非報導 Read more
週二, 16 八月 2016
醫療環保相守護 地球健康天下興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慈濟深入災區從事賑災工作。今年4月聯合國於尼泊爾舉辦地震周年研討會,大林慈濟醫院在國際醫療無害組織(HCWH)協助安排下,受邀前往分享,並認識了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在促成此次合作的林名男副院長夫婦因緣牽引、陪伴,8月12日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主席Krishna Prasad Acharya與三位同仁,帶著感恩心與好奇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探究竟。
因曾在自己的國家上看到「慈悲科技」產品在災難時的妙用,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外賓們即讚歎大愛環保產品,更愛不釋手、歡喜請購,加入、成為愛心接力的一員。因為都是醫護人員,一知道大愛環保紗可以製成白袍,尼泊爾國家洗腎中心醫師Rishi Kumar Kafle,等不及穿上大愛環保紗所製成的醫生袍,衣著質感展現出來之氣度,令身旁在場所有人讚許有佳,紛紛拍照留影。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峻翔介紹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從尼泊爾地震、慈悲科技的應用,點出大愛價值是軟體、而非硬體,是愛心與科技的結晶。而人間菩薩大招生,能讓當地志工也站出來,自力自救,與慈濟一同協助當地,重建災民信心,不因此而喪失希望,更是重點。
緊接著「環保動態展示秀」,林副院長夫人也一同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身穿各式簡約、典雅的中國傳薪服飾,雖然都是素人,但每位所彰顯的人文氣質,令台下都讚美不已。
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
Rishi醫師,受訪時感動表示:「參訪大愛感恩真是太棒了,不論是你們的簡報、熱情的歡迎、以及所做的一切,你們不只展現環保產品,更讓我感受到這一切來自於大愛與慈悲,而我也請購了一些要送給朋友結緣、並傳達產品後面的感動,不僅落實於日常生活,更要推廣環保理念,與地球共生共息。」
同樣隨行的波蘭的博士生古正浩(Mr. Piotr Kurczewski)讚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貢獻,在今年六月開始的網路聯署活動,希望能減少台灣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量。「這些塑膠袋因為重量輕等因素,難以回收,即使部分能夠被回收,我認為如果從源頭開始就可以減少使用,我們也不需要開採石油來製作這些塑膠袋。而這些塑膠袋對於環境,尤其是海洋所造成的傷害非常巨大,並且越來越大。」古正浩邀請大家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其實我們並沒剩多少時間了,所以也不能漸漸地,需要盡快地改變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
從去年尼泊爾地震發生至今,慈濟國際賑災團隊一梯次一梯次的出發,膚慰、賑災、重建、陪伴,尼泊爾漸漸認識了慈濟、也了解了台灣;看見了「慈悲科技」在災難中展現出環保科技的光輝,也另各國驚喜讚歎。然而大愛感恩科技相信:有「因」才會成「緣」。在災難中看見的「大愛、感恩、科技」,而來到台灣實地參訪,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如此種下好因緣,地球健康天下才會興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報導
醫療環保相守護 地球健康天下興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慈濟深入災區從事賑災工作。今年4月聯合國於尼泊爾舉辦地震周年研討會,大林慈濟醫院在國際醫療無害組織(HCWH)協助安排下,受邀前往分享,並認識了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在促成此次合作的林名男副院長夫婦因緣牽引、陪伴,8月12日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主席Krishna Prasad Acharya與三位同仁,帶著感恩心與好奇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探究竟。
因曾在自己的國家上看到「慈悲科技」產品在災難時的妙用,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外賓們即讚歎大愛環保產品,更愛不釋手、歡喜請購,加入、成為愛心接力的一員。因為都是醫護人員,一知道大愛環保紗可以製成白袍,尼泊爾國家洗腎中心醫師Rishi Kumar Kafle,等不及穿上大愛環保紗所製成的醫生袍,衣著質感展現出來之氣度,令身旁在場所有人讚許有佳,紛紛拍照留影。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峻翔介紹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從尼泊爾地震、慈悲科技的應用,點出大愛價值是軟體、而非硬體,是愛心與科技的結晶。而人間菩薩大招生,能讓當地志工也站出來,自力自救,與慈濟一同協助當地,重建災民信心,不因此而喪失希望,更是重點。
緊接著「環保動態展示秀」,林副院長夫人也一同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身穿各式簡約、典雅的中國傳薪服飾,雖然都是素人,但每位所彰顯的人文氣質,令台下都讚美不已。
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
Rishi醫師,受訪時感動表示:「參訪大愛感恩真是太棒了,不論是你們的簡報、熱情的歡迎、以及所做的一切,你們不只展現環保產品,更讓我感受到這一切來自於大愛與慈悲,而我也請購了一些要送給朋友結緣、並傳達產品後面的感動,不僅落實於日常生活,更要推廣環保理念,與地球共生共息。」
同樣隨行的波蘭的博士生古正浩(Mr. Piotr Kurczewski)讚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貢獻,在今年六月開始的網路聯署活動,希望能減少台灣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量。「這些塑膠袋因為重量輕等因素,難以回收,即使部分能夠被回收,我認為如果從源頭開始就可以減少使用,我們也不需要開採石油來製作這些塑膠袋。而這些塑膠袋對於環境,尤其是海洋所造成的傷害非常巨大,並且越來越大。」古正浩邀請大家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其實我們並沒剩多少時間了,所以也不能漸漸地,需要盡快地改變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
從去年尼泊爾地震發生至今,慈濟國際賑災團隊一梯次一梯次的出發,膚慰、賑災、重建、陪伴,尼泊爾漸漸認識了慈濟、也了解了台灣;看見了「慈悲科技」在災難中展現出環保科技的光輝,也另各國驚喜讚歎。然而大愛感恩科技相信:有「因」才會成「緣」。在災難中看見的「大愛、感恩、科技」,而來到台灣實地參訪,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如此種下好因緣,地球健康天下才會興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報導
環保實作學分類 資源無價當珍惜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教育,從小扎根,汐止一所幼兒園的小朋友,透過環保教育站的參訪,了解分類的正確觀念。中和區慈濟志工,則到國中校園,透過實作教育,讓年輕學子能將環保落實生活。
面對成堆的回收物,到底應該怎麼分類,漳和國中七年級的孩子,透過親身實作,加深印象。
漳和國中學生 林煥廷:「大白跟中白可以做的事情跟雜紙做的不一樣,它們經濟效益也不一樣,我們在家裡要愛護每一張紙,不要用完就直接隨手丟掉,應該要做好分類。」
宣導環保、清淨在源頭,中和志工深入校園,帶著孩子學習分類,也希望他們把這堂課的所學,帶回家中落實。
漳和國中學生 王振維:「其實裡面那個撿報紙,分類一些紙類就看得出來,任何事情都非常的需要一些思考,然後才能夠過分類,然後達成最有效率的回收,我覺得收穫是還滿大的。」
漳和國中學生 陳卉蓁:「什麼東西都要整理好,然後回收也要做好,對地球才有貢獻。」
環保教育,從小扎根,在汐止聯絡處,這天也有幼兒園的小尖兵加入,大家帶著回收物,要認識正確的分類觀念。
幼兒園長 賴靖雯:「讓他們知道有些東西不是這樣丟掉就沒了,而是來到這裡還可以把它分細項的做分類,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覺得孩子集中在這個短暫的時間,就是會有很大的收穫。」
幼兒園學童 陳璿允:「把(鋁箔包)上面的小洞口把它弄大,然後再用水沖一沖然後搖一搖,然後再把水倒掉曬乾可以做很多(玩具)。」
小小年紀的孩子,已懂得物命延續觀念,保護地球不再是口號,也能確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推廣環保 慈青執行減塑心任務
- Article Details
台灣一年的塑膠袋使用量,就高達180億個,平均每人每天至少使用二個塑膠袋,陽明大學慈青社在這學年,發起了不用竹筷,不用塑膠袋活動,不只是在校園,更是走出校園,到商家宣導,他們使用的標語,清楚又明暸,讓人看了就有實踐的動機。
宣導要使用塑膠袋,海報一貼,人人都能懂。老闆娘 林素琴:「就是要環保,為了下一代 就要少用塑膠袋 。」
袋袋相傳,我有袋,這是陽明大學慈青社,想出來的標語,利用下課時間,分工合作,完成手工海報。 陽明大學慈青 廖偉立:「跟老闆說我有袋,我有袋的袋這個諧音,剛好跟我有帶的諧音一樣,就想到用我有袋這三個字, 來做標語。」
還有美中不竹,鼓勵自備餐具,同樣是用諧音,表達愛護地球的行動力。 陽明大學慈青 方鏡齊:「我們剪了大概兩個多小時, 想說用一個竹筷海的方式, 讓大家看到就是,我們如果沒有節制使用竹筷,一年以來 或者你這一輩子,就會用這麼多竹筷 。」
鼓勵大家,少用塑膠袋,不用衛生竹筷,是這學年,陽明大學慈青社,最重要的任務,在校園裡廣為宣傳,也走出校門,邀約商家一起來響應 攤販老闆:「(你會問客人說),(他有沒有自備塑膠袋),嗯 是很少問,但你貼這個以後 我就會問。」
同學們有誠意,商家也樂於配合,年輕人讓世界更好的力量,正一點一滴在累積。
陳清香 高月白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狂風吹走屋頂 志工及時送來溫暖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新山陳厝港村,發生風災,有上百間屋頂被吹走,慈濟志工,在完成早上勘災後,下午立刻打包三百份,必要的生活物資和毛毯,前往發放,災民們十分感恩,還有人想起在10年前,村子裡水患時,也是慈濟志工,第一個送來關懷。
早上才來勘災,下午又再次回到村莊,六十名志工,分成四條路線,一一親手把物資和毛毯遞上。
僅管天色漸暗,腳步不停歇,受災的村民很好奇,這群志工,來自何方。
(聲音)慈濟志工:「巴基斯坦、敘利亞,我們都有去幫助他們,這是台灣的證嚴法師,佛教慈濟這是佛教慈濟。」
風災後,陳厝港村,超過百間房子的屋頂被吹走,志工不忍心,災民還要忍受入夜後的寒冷。
很辛苦吧,昨晚無法入睡吧(是)。
在黑暗中,志工用手機,用手電筒做照明,誦念慰問信,堅持雙手奉上物資。
慈濟志工:「盒子裡有二包香積飯。」
災民 茱莉雅蒂:「不管(慈濟)發放的物資是什麼,我都會很感激,已經不知道要如何用語言來表達。」
災民 蒙努姆希:「這個毛毯今晚就可以用,最需要的就是床褥枕頭,還有像這樣的毛毯。」
傳遞的溫暖,喚起村民的回憶,十年前,水患時,慈濟人也是第一個來幫忙,當時送來的毛毯,現在蓋起來,還是很暖和。
災民 露洛:「我認得那個背心,2006年水災(慈濟人)有來幫助。」
夜越深,情越重,告別時,離情依依,為彼此的平安祝福,這也是風災後,最安祥的一夜。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熱心載送做環保 有愛無礙善效應
- Article Details
保有一片赤誠的助人之心,最後收穫最多的,永遠是自己。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臨海的一個小鎮「丹絨士拔」,有一位慈濟人「林文交」,他每周三都會載送兩位身障人士到環保站,希望敞開他們封閉的心靈。沒想到這一念善心,帶起了一陣意想不到的漣漪。
小兒麻痺的林木興、聾啞人士林進強,他們都是慈濟志工林文交做環保時的好幫手。
慈濟志工 林文交:「就覺得說,能夠有一個地方,讓他們去打發時間,去發揮。」
環保志工 林木興:「我沒有工作,在家裡坐會變得呆滯。」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林文交原本只是單純一片好意,結果兩位身障者在環保站展現的堅毅精神,卻讓大家收穫良多,連他自己也因此變得更細心。
慈濟志工 林文交:「因為他聽不見,我們就是要用心,很大聲的喊都沒有用,因為他聽沒有,就是大概大概跟他比這樣子,他就會了。」
一念善心接引四方菩薩,丹絨士拔環保站,充滿了正面能量。
劉海倫 戴輝達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