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2016

週二, 26 七月 2016

2016,07/26 海外人文推廣分享(桃園靜思堂)

【對象】海外慈濟志工
【時間】2016年7月26日(二) 
【地點】桃園敬思堂
Read more

生命勇士正思維 轉化抱怨迎抱願

圖說:轉化「抱怨」迎「抱願」,以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的態度,與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有限的身體功能,發揮出無限的生命良能,創造出比正常人還要傑出的優秀表現, 劉銘分享他勵志上進的生命故事 (攝影:曹書豪)。「一個最缺乏行動能力,但卻是最具有行動力的人」,這是許多認識曾經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劉銘的共同印象。三歲那年,因為一場高燒,意外造成 劉銘罹患重度小兒麻痺,讓他從此囚禁在肢體殘缺的逆境中,失去了雙腳、也失去了原本健康的一切;但是,在走出自怨自艾的陰霾後,他轉化「抱怨」、迎「抱願」,以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的態度,及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有限的身體功能,發揮出無限的生命良能,創造出比正常人還要傑出的優秀表現, 劉銘奮鬥的生命故事,7月25日在大愛感恩科技週會演講分享。

失去下肢、脊椎,又嚴重變形、駝背的 劉銘,實際身高只有108公分,但是他早已克服身障的魔咒,努力、再努力的訓練自己成為具備機智幽默、文思靈巧、積極勇敢特質的人。他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早已突破180公分,成為眾人肯定「輪椅上的小巨人」。劉銘投身公益長達二十餘年,他實實在在的用行動力與實際作為,贏得金鐘獎、金毅獎等獎項來證明他「殘而不障」,讓「殘障」兩個字,徹底離開他的人生字典,更以此激勵了許許多多的身障朋友走出陰霾、迎向希望。凡事不放棄、凡事有希望,劉銘不僅勇敢闖出個人一片天,更為台灣這塊土地注入一份生命的暖流。

圖說:轉化「抱怨」迎「抱願」,以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的態度,與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有限的身體功能,發揮出無限的生命良能,創造出比正常人還要傑出的優秀表現, 劉銘分享他勵志上進的生命故事 (攝影:曹書豪)。在人生逆轉勝之餘,劉銘老師也不忘貢獻己力、感恩回饋,率領由肢障、視障、聽障、語障、脊髓受損等『混』合各種殘『障』朋友,組成之「混障綜藝團」,正向鼓勵身障朋友們「看見自己所擁有的、發揮自己所專長的」來訓練與展現自己的能力。綜藝團演出節目包括歌唱、樂團、默劇、特技和輪標舞等,也都以詼諧、幽默的趣味方式來呈現,送愛到社會許多被漠視的角落,關懷並鼓勵社會邊緣人衝破黑暗、走向光明,希望用愛與關懷,將她(他)們樂觀開朗的正面態度帶給觀眾們。

感恩 劉銘無私地分享他精采的生命故事,從演講中我們很明確地感受到「樂觀的人永遠有路可走,悲觀的人往往無處可去」。同時,也印證了「成功的人是為自己找機會、失敗的人為困難找藉口」。正因為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讓 劉銘的生命發光發亮,一路從二十八歲榮獲十大傑出青年、三十歲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四十歲開始寫作出書、五十歲還親自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來鼓勵千千萬萬的社會大眾奮發上進,比正常人還要出色的表現,真的很不簡單,劉銘的生命故事,也正印證了 證嚴法師《靜思語》的開示「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潛能」的這一句話。

「生命勇士正思維、轉化抱怨迎抱願;無限潛力獻良能、坐看雲起傳大愛」,劉銘生命奮鬥與人生淬鍊所體會的智慧精華,也都收錄在他的第六本書《坐看雲起》書中,於會後黃華德董事長率先請購這一本勵志上進的好書,也帶動了許多同仁現場跟進,並邀請 劉銘簽書留念,一場夏日週一的人文饗宴,在身心靈充滿正向能量的喜悅合影中,畫下圓滿句點。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圖右二),讚許 劉銘正向積極的人生觀,並高度肯定他廣結善緣,傳播希望、傳播歡樂、傳播愛 (攝影:曹書豪)。
Read more

生命勇士正思維 轉化抱怨迎抱願

圖說:轉化「抱怨」迎「抱願」,以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的態度,與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有限的身體功能,發揮出無限的生命良能,創造出比正常人還要傑出的優秀表現, 劉銘分享他勵志上進的生命故事 (攝影:曹書豪)。「一個最缺乏行動能力,但卻是最具有行動力的人」,這是許多認識曾經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劉銘的共同印象。三歲那年,因為一場高燒,意外造成 劉銘罹患重度小兒麻痺,讓他從此囚禁在肢體殘缺的逆境中,失去了雙腳、也失去了原本健康的一切;但是,在走出自怨自艾的陰霾後,他轉化「抱怨」、迎「抱願」,以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的態度,及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有限的身體功能,發揮出無限的生命良能,創造出比正常人還要傑出的優秀表現, 劉銘奮鬥的生命故事,7月25日在大愛感恩科技週會演講分享。

失去下肢、脊椎,又嚴重變形、駝背的 劉銘,實際身高只有108公分,但是他早已克服身障的魔咒,努力、再努力的訓練自己成為具備機智幽默、文思靈巧、積極勇敢特質的人。他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早已突破180公分,成為眾人肯定「輪椅上的小巨人」。劉銘投身公益長達二十餘年,他實實在在的用行動力與實際作為,贏得金鐘獎、金毅獎等獎項來證明他「殘而不障」,讓「殘障」兩個字,徹底離開他的人生字典,更以此激勵了許許多多的身障朋友走出陰霾、迎向希望。凡事不放棄、凡事有希望,劉銘不僅勇敢闖出個人一片天,更為台灣這塊土地注入一份生命的暖流。

圖說:轉化「抱怨」迎「抱願」,以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的態度,與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有限的身體功能,發揮出無限的生命良能,創造出比正常人還要傑出的優秀表現, 劉銘分享他勵志上進的生命故事 (攝影:曹書豪)。在人生逆轉勝之餘,劉銘老師也不忘貢獻己力、感恩回饋,率領由肢障、視障、聽障、語障、脊髓受損等『混』合各種殘『障』朋友,組成之「混障綜藝團」,正向鼓勵身障朋友們「看見自己所擁有的、發揮自己所專長的」來訓練與展現自己的能力。綜藝團演出節目包括歌唱、樂團、默劇、特技和輪標舞等,也都以詼諧、幽默的趣味方式來呈現,送愛到社會許多被漠視的角落,關懷並鼓勵社會邊緣人衝破黑暗、走向光明,希望用愛與關懷,將她(他)們樂觀開朗的正面態度帶給觀眾們。

感恩 劉銘無私地分享他精采的生命故事,從演講中我們很明確地感受到「樂觀的人永遠有路可走,悲觀的人往往無處可去」。同時,也印證了「成功的人是為自己找機會、失敗的人為困難找藉口」。正因為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讓 劉銘的生命發光發亮,一路從二十八歲榮獲十大傑出青年、三十歲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四十歲開始寫作出書、五十歲還親自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來鼓勵千千萬萬的社會大眾奮發上進,比正常人還要出色的表現,真的很不簡單,劉銘的生命故事,也正印證了 證嚴法師《靜思語》的開示「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潛能」的這一句話。

「生命勇士正思維、轉化抱怨迎抱願;無限潛力獻良能、坐看雲起傳大愛」,劉銘生命奮鬥與人生淬鍊所體會的智慧精華,也都收錄在他的第六本書《坐看雲起》書中,於會後黃華德董事長率先請購這一本勵志上進的好書,也帶動了許多同仁現場跟進,並邀請 劉銘簽書留念,一場夏日週一的人文饗宴,在身心靈充滿正向能量的喜悅合影中,畫下圓滿句點。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圖右二),讚許 劉銘正向積極的人生觀,並高度肯定他廣結善緣,傳播希望、傳播歡樂、傳播愛 (攝影:曹書豪)。
Read more

週一, 25 七月 2016

中國綠色紡織峰會 大愛廢棄紡織回收

圖說:3月14、15日「2016中國綠色紡織國際峰會」在上海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紡織專家、研究員與高階管理人也都參與其中。其中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出席,由研發部同仁林正雄博士代表出席此次峰會,並受邀在會中以「回收和循環利用廢舊紡織品,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為題,分享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在「搖籃到搖籃,循環到循環」的努力經驗與現階段成果。(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去年1月1日,中國大陸開始啟動《環保法》,這也是被稱為中國大陸史上最嚴厲的法規,而中國大陸各大紡織企業也積極配合,希望可以為消費者創造一個無毒、健康的環境。在3月14、15日「2016中國綠色紡織國際峰會」在上海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紡織專家、研究員與高階管理人也都參與其中。其中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出席,由研發部同仁林正雄博士代表出席此次峰會,並受邀在會中以「回收和循環利用廢舊紡織品,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為題,分享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在「搖籃到搖籃,循環到循環」的努力經驗與現階段成果。

中國近年來,環保法規越來越嚴苛,許多企業,在技術上和品質上,如果沒辦法提升,擔心污染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水源及土地,所以鼓勵企業走出去,到別的國家,別的領域,獨善其身。希望企業走出去,是因為目前正遇到幾個嚴重的問題,其中污染最大的就是染整,想要再布料上呈現的五顏六色,必須用染的,一公斤的布需耗費一百公升的水,還有所有的顏料及藥劑,在高溫下這些東西會揮發,會導致一些水污染、土地的汙染或者是空氣的汙染。

這一次的峰會當中,有一位協力夥伴,希望與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維護,利用無水染整的技術,去做推廣。所謂的無水染整係指白色紗線織好變成布就胚布,再送進染缸裡染成各式各樣的顏色,進入染缸必須漂、洗、定型,需耗費非常多的水及能源;環保園區因為有許多環保菩薩,每日細心的分類,所以透明寶特瓶抽出的紗就是白色紗線,綠色的寶特瓶出抽就是綠色的。所以,大愛衫白色及綠色不需要染色的步驟,然而灰色的毛毯也是不需要染色的,但,許多人會很好奇灰色毛毯是如何來的?將碳磨的很細,像奈米一樣的大小,在與白色酯粒一起去抽成紗線,一條黑色再配上一條黑色就變成灰色的。大愛感恩秉持著環保紡織,從最上層到最下層,保持著無染的技術,更進一步的去研發。

圖說:寶特瓶將它丟在土裡它千年不化,做成衣服丟在土裡也是千年不化,如果透過一次的回收可以延長一次物命,以後穿壞了、舊了,環保的議題依然存在,進而因為這樣而去研發布料辨識儀器,可以更有效的分類及回收,不僅資源永續利用,更能帶給全世界擁有一個地球。(大愛感恩科技提供)主軸邀請企業走出去,為了就是要躲避環保的問題,但偏偏中國又是全世界整個紡織業的重鎮,有全世界七成的化學纖維,其實都是在中國大陸製造的,有許多吊牌上面都寫著Made in China。藉此峰會分享廢棄紡織的技術後,峰會結束時,中國有一位研發紡織品的教授就留下來了,告訴我們說:「這個技術太有價值了,如果可以引進的話一定很棒!」

之前在大愛廣播也分享過利用廢棄毛毯,回收再變成毛毯及其他紡織物品,利用回收的紡織品中,使用布料辨識儀器去檢查回收的品,這也是此次在大會中有介紹,發明布料辨識儀器的起因。大愛感恩緣起證嚴上人看到環保站裡有許多飲料瓶,這些都是石油做的,那也有很多紡織品都是石油做的,那是不是可以回收再製成衣服呢?同樣的道理,寶特瓶將它丟在土裡它千年不化,做成衣服丟在土裡也是千年不化,如果透過一次的回收可以延長一次物命,以後穿壞了、舊了,環保的議題依然存在,進而因為這樣而去研發布料辨識儀器,可以更有效的分類及回收,不僅資源永續利用,更能帶給全世界擁有一個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虞珊明師兄
【節目時間】 2016/7/26() 15:30~15:50 
【訪談主題】綠菩提NO.18 慈濟之路以「愛」為名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雲端電台 SoundCloud 安裝教學

 

Read more

中國綠色紡織峰會 大愛廢棄紡織回收

圖說:3月14、15日「2016中國綠色紡織國際峰會」在上海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紡織專家、研究員與高階管理人也都參與其中。其中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出席,由研發部同仁林正雄博士代表出席此次峰會,並受邀在會中以「回收和循環利用廢舊紡織品,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為題,分享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在「搖籃到搖籃,循環到循環」的努力經驗與現階段成果。(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去年1月1日,中國大陸開始啟動《環保法》,這也是被稱為中國大陸史上最嚴厲的法規,而中國大陸各大紡織企業也積極配合,希望可以為消費者創造一個無毒、健康的環境。在3月14、15日「2016中國綠色紡織國際峰會」在上海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紡織專家、研究員與高階管理人也都參與其中。其中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出席,由研發部同仁林正雄博士代表出席此次峰會,並受邀在會中以「回收和循環利用廢舊紡織品,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為題,分享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在「搖籃到搖籃,循環到循環」的努力經驗與現階段成果。

中國近年來,環保法規越來越嚴苛,許多企業,在技術上和品質上,如果沒辦法提升,擔心污染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水源及土地,所以鼓勵企業走出去,到別的國家,別的領域,獨善其身。希望企業走出去,是因為目前正遇到幾個嚴重的問題,其中污染最大的就是染整,想要再布料上呈現的五顏六色,必須用染的,一公斤的布需耗費一百公升的水,還有所有的顏料及藥劑,在高溫下這些東西會揮發,會導致一些水污染、土地的汙染或者是空氣的汙染。

這一次的峰會當中,有一位協力夥伴,希望與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維護,利用無水染整的技術,去做推廣。所謂的無水染整係指白色紗線織好變成布就胚布,再送進染缸裡染成各式各樣的顏色,進入染缸必須漂、洗、定型,需耗費非常多的水及能源;環保園區因為有許多環保菩薩,每日細心的分類,所以透明寶特瓶抽出的紗就是白色紗線,綠色的寶特瓶出抽就是綠色的。所以,大愛衫白色及綠色不需要染色的步驟,然而灰色的毛毯也是不需要染色的,但,許多人會很好奇灰色毛毯是如何來的?將碳磨的很細,像奈米一樣的大小,在與白色酯粒一起去抽成紗線,一條黑色再配上一條黑色就變成灰色的。大愛感恩秉持著環保紡織,從最上層到最下層,保持著無染的技術,更進一步的去研發。

圖說:寶特瓶將它丟在土裡它千年不化,做成衣服丟在土裡也是千年不化,如果透過一次的回收可以延長一次物命,以後穿壞了、舊了,環保的議題依然存在,進而因為這樣而去研發布料辨識儀器,可以更有效的分類及回收,不僅資源永續利用,更能帶給全世界擁有一個地球。(大愛感恩科技提供)主軸邀請企業走出去,為了就是要躲避環保的問題,但偏偏中國又是全世界整個紡織業的重鎮,有全世界七成的化學纖維,其實都是在中國大陸製造的,有許多吊牌上面都寫著Made in China。藉此峰會分享廢棄紡織的技術後,峰會結束時,中國有一位研發紡織品的教授就留下來了,告訴我們說:「這個技術太有價值了,如果可以引進的話一定很棒!」

之前在大愛廣播也分享過利用廢棄毛毯,回收再變成毛毯及其他紡織物品,利用回收的紡織品中,使用布料辨識儀器去檢查回收的品,這也是此次在大會中有介紹,發明布料辨識儀器的起因。大愛感恩緣起證嚴上人看到環保站裡有許多飲料瓶,這些都是石油做的,那也有很多紡織品都是石油做的,那是不是可以回收再製成衣服呢?同樣的道理,寶特瓶將它丟在土裡它千年不化,做成衣服丟在土裡也是千年不化,如果透過一次的回收可以延長一次物命,以後穿壞了、舊了,環保的議題依然存在,進而因為這樣而去研發布料辨識儀器,可以更有效的分類及回收,不僅資源永續利用,更能帶給全世界擁有一個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回收分類學問多 見習志工初體驗


新北市新店區今年參與見習的志工,日前(6/26)到明山環保教育站,學做資源分類。看到各式各樣的回收物,堆積如山,源源不斷,每一位志工深刻感受,愛護地球真的要清淨在源頭,從每個家庭丟出回收物那一刻就得落實,才算真正做到環保。 


新店明山環保教育站裡,志工忙著分類,這天來了幾位生力軍當幫手,他們是參與社區見習的志工,用心學習不同資源的分類方式。 

慈濟志工 洪月嬌:「像我家的衛生紙,我只要用完,我絕對會另外一個袋子全部裝起來,而且如果我們在家裡都這樣做的話,我們的塑膠袋幾乎都是零。」 

志工 翁素敏:「怎麼那個光塑膠類就分得這麼多!然後每一個都不太一樣。其實這是在學校就可以大致上分好,因為每個學校都有四個小時的環境教育,那我覺得這是可以落實在四個小時的環境教育體驗。」 

負責設計課程的施雪鳳,透過簡報和影片,讓大家對環保有基礎概念,接著實作,希望眾人能把回收經驗,傳播出去。 

慈濟志工 施雪鳳:「我非常的希望說,這些見習菩薩,他們可以把今天一些各個點的分站實地的學習跟操作之後,他們周圍相關的人,讓他們也知道這樣環保的理念。」 

志工 余金鑾:「這中間讓我學會了很多,那個分類的種類,瓶瓶罐罐之類,從我家開始我都會整理好才拿來環保站。」 

透過親自分類,大家才明白回收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希望能把這樣的環保知識,帶回生活中落實。 


真善美志工 余津玫 張義章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腎友茶會分享 鄰里響應分類資源


馬來西亞吉打慈濟洗腎中心,有一位腎臟病友「法蒂瑪」,為了回饋慈濟提供全免費的洗腎服務,因此在村子裡推動資源回收,不過一開始並不順利。直到志工們協助她在家舉辦環保茶會,說明環保精神,村民從消極轉為積極,固定捐出回收物幫助別人。 


帶著老花眼鏡,動作輕巧割膠樹,從外表看不出法蒂瑪其實患有腎臟病。 

腎友 法蒂瑪:「割膠多少可以減輕孩子的負擔,因為他們的生活也不好過,所以就算是只賺幾塊錢也好,孩子也不必為我煩惱。」 

結束一上午的工作,原本在一旁玩耍的孫子,展開另一項任務,就是把路旁被丟棄的瓶瓶罐罐一起帶回家。 

腎友 法蒂瑪:「因為他們知道祖母在做環保,而且撿瓶子,他們好像也很開心。」 

2010年,法蒂瑪因為腎衰竭,獲得吉打慈濟洗腎中心費用全免的洗腎服務。得知中心的營運費用部分是來自資源回收,因此興起了做環保的心願,只不過,缺乏勇氣。 

腎友 法蒂瑪:「(您不敢向他們說?) 不敢,怕他們誤會我拿回收物是要貼補自己的家用。」 

2014年,洗腎中心同仁協助法蒂瑪在家裡舉辦環保茶會,村民的疑惑得到答案,攜手行善。 

腎友 法蒂瑪:「您好,我們現在要出發了。」 

法蒂瑪母女,帶著慈濟環保車穿梭在村子裡。 

腎友 法蒂瑪:「大家一起付出的感覺很好,如果只是我一個人做會很孤單,一群人一起做才開心。」 

家人與朋友的支持,讓大地得清淨,也洗滌自己的心靈。 

腎友 法蒂瑪:「瓶瓶罐罐就這樣被丟棄,對村子的環境也不好,而且我想要報答慈濟,慈濟提供我全免洗腎服務,我無以為報,只有透過做環保。」 

儘管需要一輩子洗腎,但法蒂瑪也能夠為人付出,好好譜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尤靜蓓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重機騎士柔軟心 點滴善款濟苦難


越多人做好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更和諧。在印尼,斯特拉達聖瑪利亞學校的師生、飯店主管以及摩托車主俱樂部參訪慈濟,透過竹筒、垃圾分類,用行動響應行善。 


莊嚴肅穆的靜思堂前,一輛輛重型機車,好吸睛!車主們喜歡感受馳騁快感,也樂於做公益。 

摩托車主俱樂部主席 荷盧:「我們也會做社會活動,會尋找慈善機構,把會員捐的款做公益,這是會員特地要捐慈濟的,我們相信慈濟會運用在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物,還有賑災的食品,志工助人的智慧都讓人大開眼界。 

他們與飯店主管參訪慈濟,了解志工扶貧濟弱的精神。也領了竹筒,要貢獻心力。 

飯店市務及傳訊經理 雷諾:「我們可以存竹筒來援助彼此,所以是不分宗教國籍的,無論什麼事情,都要以大愛為基礎。」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斯特拉達聖瑪利亞學校的老師,希望學生能將書本所學落實在生活上,帶學生參訪慈濟園區。 

學生組織主席 瑟卡爾:「很難過,在知道有許多年齡跟我一樣的貧生沒有得到良好教育,別說沒有上學的機會,連能天天用餐都是問題。」 

志工特別為師生們準備了餐點,帶大家體驗素食也是愛護地球之道。 

在金卡蓮環保站實地學習垃圾分類。 

人文教育扎扎實實。 


迪瑪斯 嘉朗 印尼報導 Read more

防災演練有備無患 校方觀摩學習


慈濟豐富的救災及收容經驗,也讓公家單位肯定!高雄市政府因應汛期,特別在杉林大愛園區進行防災演練,同時也邀請慈濟基金會參與,其中慈濟的救災物資和設備,就讓公家單位非常讚賞。 


主持人:「對岸沙洲有民眾受困,一名,正在呼救。」 

因應汛期,高雄市政府特別在杉林大愛園區,舉行防災演練,提升應變能力,而位於在山區的集來國小,校長還特別帶著學童來觀摩。 

高市集來國小學生 江順楷:「怎麼在地震當中、怎麼逃生?要保護頭部!」 

高市集來國小校長 潘淑琦:「知道原來我們家鄉有這麼多的災害潛勢,讓他能夠理解,也能夠進而認識、也能夠愛護自己的家鄉。」 

現場還模擬災民收容動線,借用慈濟救災的經驗,其中救災物資和設備,讓公家單位很有興趣。 

慈濟志工:「慈濟在救災,就是靠這個(香積飯)出去,世界各國都一樣。」 

高市六龜區公所科長 莊朝嘉:「跟他們(災民)平常飲食習慣比較類似,讓他們可以比較安心,很安心的度過短暫的收容時間。」 

慈濟志工 陳淑容:「慈濟基金會在救災的經驗非常豐富,所以政府單位就邀請我們。我們總是秉持著走在最前、做到最後,來圓滿這一次的任務。」 

從福慧床、毛毯、到救災物資、還有平常累積跟鄉親的關懷經驗,慈濟落實防災演練,更要把助人善知也跟著傳承出去。 


真善美志工 鍾文英 居愛信 高雄報導 Read more

南慈親子減塑 World Environment Day


To celebrate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at fell on June 5, the Tainan Tzu Chi Senior High School’s Elementary Division invited first and second grade students along with their parents to the Tzu Chi’s recycling station in An Ping. A lesson was taught to promote more knowledge about plastic bags and their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為慶祝六月五號世界環境日,保護地球的觀念,就應該從小建立環保觀念,來看看,台南慈濟中學附設小學,邀請一二年級的學生跟家長,前往安平環保站實作,親子們透過活動,了解到塑膠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