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2016
週一, 04 七月 2016
身體力行愛地球 少用塑膠袋開始
- Article Details
台北市士林區的慈濟人,選在假日來到社區與傳統市場,宣導「自備購物袋」、「少用塑膠袋」、「資源分類」等環保觀念,志工也一路傾聽民眾的心聲。(4/17)
台北士林的「社子菜市場」,就如一般的傳統市場一樣,每天塑膠袋的用量很驚人,攤販都有難言之隱。
菜販:「其實我們是很鼓勵(自備購物袋),不過我們自己本身,不能夠說不提供給客戶,對我還是希望他們自己能夠帶,那我們也不能跟他說你要自己帶,我們那個不拿(給),他會覺得你怎麼這麼小氣。」
以客為尊,老闆說不出口的尷尬,這群人來幫忙說。
不過,民眾的環保意識,遠比大家想像中的還要高。
民眾 邱美玲:「就是這樣反過來,然後放個一兩天乾了,再給它把它收起來,下次就可以繼續使用了,對對對舉手之勞對。」
慈濟志工 與 民眾:「我都自己帶啦,(妳都自己帶喔這樣讚),(我們要不用少用回收再利用),對啊(謝謝)。」
慈濟志工 鄭美月:「呼籲大家少用塑膠袋,多給一點地球愛,做到不用少用回收再利用,希望可以做到這樣,對地球盡一分心力。」
同樣為環保盡力,慈濟志工也在天母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士林區天母里長 林鐵民:「天母是一個,生活水準品質很高的地方,我們不願意看到到處都是垃圾,我們慈濟辦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大家也可以響應一下,我們要救地球要資源回收。」
慈濟人融入社區各個角落,鼓勵大家當環保大使,也做個「不塑之客」。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淨灘學環保
- Article Details
In Pingtung, the students of the parent-child class in Gaoshu recently enjoyed a precious lesson outside the classroom. They first visited Baishawan of Kenting to clean up the beach before getting a guided tour of Taiwan Power Company Southern Exhibition Center.
在屏東,高樹親子成長班的學生,日前享受了一堂寶貴的教室外的課程,他們到墾丁白沙灣淨灘,也參訪核三廠台電南展館。 Read more
2016,07/04 深坑國中校長、學生及家長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7月4日(一)10:30-12: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7/04 【人文週會】張秀玲師姊:看見愛、轉動愛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7月4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週日, 03 七月 2016
高原上的藍天(四)
- Article Details
Finally, we meet a Tzu Chi scholarship recipient in Qinghai, China, who is already reciprocating Tzu Chi’s assistance with gratitude. Having been abandoned by her parents, Renqing Zhouma almost gave up attending high school due 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Fortunately, Tzu Chi volunteers helped her continue her studies. Now, the young girl not only sells recyclables to make donations, she also promised the volunteers she would contribute to society.
接下來,我們帶您認識,一位在青海的慈濟助學生,她已經秉持感恩心,回饋慈濟的援助,仁青卓瑪從小就被父母遺棄,她幾乎要放棄就讀高中,因為經濟困難,幸好慈濟志工幫助她升學並且像女兒一樣照顧她,為了報答慈濟的援助,仁青不只變賣回收物捐錢,她也與志工約定她會回饋社會。 Read more
環保人生近卅載 阿嬤越做越健康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從1990年開始,在全台各地推動環保,目前在台灣,有八萬六千多名環保志工,八千九百多個環保據點,在許多環保站裡,都是上了年紀的志工在做回收,他們不分陰晴、沒有假日,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持他們這樣愛護大地,透過我們的鏡頭,帶您去看看這群銀髮志工的環保經。
步伐輕快,笑臉迎人,身材嬌小的柯月娥,每天都到環保站報到,做了快27年的回收,歲月在她臉上,絲毫沒留下痕跡。
環保志工 柯月娥:「地球都受汙染了,所以(回收紙)可以少砍樹, (水土)才有保障,也比較不會發生水災 天災 。」
穿著護腰的黃華美,同樣是天天都來,在寶特瓶整理區,經常一做就好幾個小時。環保志工 黃華美:「這(寶特瓶)燒掉會有煙飄出來,空氣中就彌漫有毒氣體,這樣一來 大家身體都會不好,呼吸系統會受不了 。」
在板橋的裕民環保站,志工有八成以上都是銀髮族,連最資淺的黃陳華緣,也做了超過一千個日子。
環保志工 黃陳華緣:「回收一方面環境變好,這些回收(物)可以再利用, 資源再利用 很有益處 。」
在環保站裡,長輩們就像一家人,慈濟志工也隨時關心她們的健康 慈濟志工 林碧珠:「給他提醒說,要記得吃(降血壓)藥,把自己身體顧好 才能夠,做環保做得長長久久 。」
許美娟 江文龍 沈素寶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用心背誦環保口訣 愛地球動手做
- Article Details
新加坡慈濟環保教育站,一星期內接待了兩個海內外學生參訪團,平均年齡9到12歲。為了有效傳達環保訊息,慈濟志工都以學生熟悉的語言導覽就是英文和廣東話,其中環保十指口訣,以及親手做分類讓大家體會深刻。
49位來自「光明山少兒佛學班」的師生,到新加坡慈濟環保教育站學習,透過影片和慈濟志工的分享,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
學生 陳勇全:「我學到環保5R,我可以回收優格罐子和牛奶盒。」
學生 朱珮瑄:「我可以用洗衣水來抹(擦)地。」
另外,來自香港的「愛秩序灣公立小學」師生,四天三夜新加坡環保考察之旅,其中一站也是慈濟環保教育站。
琅琅上口的十指口訣、加上自己動手做分類,孩子們對資源多了一分認識。
學生 徐柔靜:「拿到一個像電池的東西,就放進了電裡面,不知道,對不對,(最後有沒有對)對了。」
學生 柯懿真:「因為地球是咱(我)們的家,我們要好好保護它,要不然咱們也沒有地方住。」
除了學生心得多,隨行的老師也有體悟。
教師 餘珮瑩:「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買,但是買了後其實回到家裡沒用,希望這些我們都可以減少一些我們的欲望其實不需要那麼多。」
慈濟環保教育站,不只是回收和分類資源的地方,而是讓參訪的民眾,多了解環保,並落實生活中,共同維護我們居住的環境。
郭靜儀 梁啟健 戴小慶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MIT光耀海外 行銷愛心軟實力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基金會「慈悲科技」產品,在瑞士日內瓦的發明展中,得到三金一銅、以及特別獎的佳績。趁著參展期間,慈濟志工也利用機會,向歐洲民眾介紹這些賑災利器,希望讓更多人,看到來自台灣的愛心。(4/16)
在瑞士日內瓦的第44屆國際發明展,「慈濟基金會」的「淨斯福慧家具系列」,獲得了三金一銅的殊榮,各國發明,創意匯萃,周末假日吸引許多當地民眾前來參觀
法國女學生:「我覺得你們的福慧床,還有桌椅的設計很好很實用,不但輕巧而且很穩固,外型也很好看。」
在慈濟基金會的攤位前,志工用心解說每件作品,當初設計的緣由,榮獲另一個特殊榮譽獎的西班牙設計師,也親自走訪了解。
西班牙設計師:「我真的覺得福慧床和福慧桌椅,這樣的設計非常好,很簡單就上手對世界的貢獻,又那麼的大可以幫助到,那麼多需要的人,這次榮獲瑞士設計特殊榮譽獎,以及金牌真的實至名歸。」
西班牙設計師友人:「剛剛聽志工對珍惜時間的介紹,覺得相當感動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段生命,時間過去就回不來了,你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將發生什麼事。」
這次得獎的這些產品,是慈濟志工結合賑災經驗,與人道精神,而衍生出來的賑災利器,志工也把握機會向歐洲民眾介紹慈濟。
慈濟志工 曾慈慧:「我們很感恩有機會能在這,我們也很感恩證嚴上人,他的精神和智慧能夠融入在歐洲,尤其是在瑞士的日內瓦發明展中,因為這樣我們能夠,將大愛的精神散播在全球。」
慈濟志工 林美鳳:「這邊的家長都會帶著小朋友,來參觀我覺得從小培養,她們這種創造力是很重要的,而且這次也很感謝,我覺得我們這一次發明展當中,也可以一起介紹慈濟。」
創意巧思結合環保理念,淨斯福慧家具系列,讓歐洲看見來自臺灣的愛心。
真善美志工 林美鳳 達利歐 瑞士報導 Read more
長者是寶展良能 八旬嬤樹立典範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巴生,有一位環保志工劉玉蓮阿嬤,雖然已經高齡八十三歲,但做起環保時敏捷的身手讓很多人都自嘆不如;環保點裡的各項工作,從紙張分類,到回收衣物的整理都難不倒她,做了十年環保的她,反而愈做愈歡喜,是許多後輩學習的榜樣。
環保志工 劉玉蓮:「這個是白紙來的。」
紙張分類,整理塑膠瓶,再把整理好的物資送上貨車。沒有一樣能難倒八十三歲的劉玉蓮阿嬤,她做環保已有十年時間了。
環保志工 劉玉蓮:「我們在家裡也是沒有事,看了大愛台,有的人很貧窮 看了是很可憐,我們就幫人家一點點也不要緊,(做環保)也是做善事。」
在環保點總是把物資處理得井井有條,甚至要求完美,但她從不會要求別人,反而時時處處結好人緣。
環保志工 劉玉蓮:「我沒有講過人家,你這樣不對 這樣不可以的,人家不高興 真的不一樣不要緊,我們做我們自己 做好自己就好了。
慈濟志工 洪玉素:「她人很隨和 然後什麼都會做,她不會說(因為)老了,這個不做 那個不做,她什麼都做 她不計較就很好,我是學到她這一點。」
環保志工 劉玉蓮:「今天流很多汗 地球破洞是真的,(這樣會太熱嗎),不會啦 曬一天半天不要緊。」
把握分秒投入志工服務,而所謂的人生七十才開始,在劉玉蓮阿嬤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馬來西亞報導 劉海倫 戴輝達 Read more
高原上的藍天(四)
- Article Details
Finally, we meet a Tzu Chi scholarship recipient in Qinghai, China, who is already reciprocating Tzu Chi’s assistance with gratitude. Having been abandoned by her parents, Renqing Zhouma almost gave up attending high school due 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Fortunately, Tzu Chi volunteers helped her continue her studies. Now, the young girl not only sells recyclables to make donations, she also promised the volunteers she would contribute to society.
接下來,我們帶您認識,一位在青海的慈濟助學生,她已經秉持感恩心,回饋慈濟的援助,仁青卓瑪從小就被父母遺棄,她幾乎要放棄就讀高中,因為經濟困難,幸好慈濟志工幫助她升學並且像女兒一樣照顧她,為了報答慈濟的援助,仁青不只變賣回收物捐錢,她也與志工約定她會回饋社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