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26 七月 2016
2016,07/26 新進同仁、實習生教育訓練-12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7月26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2樓)
Read more
生命勇士正思維 轉化抱怨迎抱願
- Article Details
「一個最缺乏行動能力,但卻是最具有行動力的人」,這是許多認識曾經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劉銘的共同印象。三歲那年,因為一場高燒,意外造成 劉銘罹患重度小兒麻痺,讓他從此囚禁在肢體殘缺的逆境中,失去了雙腳、也失去了原本健康的一切;但是,在走出自怨自艾的陰霾後,他轉化「抱怨」、迎「抱願」,以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的態度,及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有限的身體功能,發揮出無限的生命良能,創造出比正常人還要傑出的優秀表現, 劉銘奮鬥的生命故事,7月25日在大愛感恩科技週會演講分享。
失去下肢、脊椎,又嚴重變形、駝背的 劉銘,實際身高只有108公分,但是他早已克服身障的魔咒,努力、再努力的訓練自己成為具備機智幽默、文思靈巧、積極勇敢特質的人。他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早已突破180公分,成為眾人肯定「輪椅上的小巨人」。劉銘投身公益長達二十餘年,他實實在在的用行動力與實際作為,贏得金鐘獎、金毅獎等獎項來證明他「殘而不障」,讓「殘障」兩個字,徹底離開他的人生字典,更以此激勵了許許多多的身障朋友走出陰霾、迎向希望。凡事不放棄、凡事有希望,劉銘不僅勇敢闖出個人一片天,更為台灣這塊土地注入一份生命的暖流。
在人生逆轉勝之餘,劉銘老師也不忘貢獻己力、感恩回饋,率領由肢障、視障、聽障、語障、脊髓受損等『混』合各種殘『障』朋友,組成之「混障綜藝團」,正向鼓勵身障朋友們「看見自己所擁有的、發揮自己所專長的」來訓練與展現自己的能力。綜藝團演出節目包括歌唱、樂團、默劇、特技和輪標舞等,也都以詼諧、幽默的趣味方式來呈現,送愛到社會許多被漠視的角落,關懷並鼓勵社會邊緣人衝破黑暗、走向光明,希望用愛與關懷,將她(他)們樂觀開朗的正面態度帶給觀眾們。
感恩 劉銘無私地分享他精采的生命故事,從演講中我們很明確地感受到「樂觀的人永遠有路可走,悲觀的人往往無處可去」。同時,也印證了「成功的人是為自己找機會、失敗的人為困難找藉口」。正因為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讓 劉銘的生命發光發亮,一路從二十八歲榮獲十大傑出青年、三十歲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四十歲開始寫作出書、五十歲還親自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來鼓勵千千萬萬的社會大眾奮發上進,比正常人還要出色的表現,真的很不簡單,劉銘的生命故事,也正印證了 證嚴法師《靜思語》的開示「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潛能」的這一句話。
「生命勇士正思維、轉化抱怨迎抱願;無限潛力獻良能、坐看雲起傳大愛」,劉銘生命奮鬥與人生淬鍊所體會的智慧精華,也都收錄在他的第六本書《坐看雲起》書中,於會後黃華德董事長率先請購這一本勵志上進的好書,也帶動了許多同仁現場跟進,並邀請 劉銘簽書留念,一場夏日週一的人文饗宴,在身心靈充滿正向能量的喜悅合影中,畫下圓滿句點。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生命勇士正思維 轉化抱怨迎抱願
- Article Details
「一個最缺乏行動能力,但卻是最具有行動力的人」,這是許多認識曾經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劉銘的共同印象。三歲那年,因為一場高燒,意外造成 劉銘罹患重度小兒麻痺,讓他從此囚禁在肢體殘缺的逆境中,失去了雙腳、也失去了原本健康的一切;但是,在走出自怨自艾的陰霾後,他轉化「抱怨」、迎「抱願」,以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的態度,及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有限的身體功能,發揮出無限的生命良能,創造出比正常人還要傑出的優秀表現, 劉銘奮鬥的生命故事,7月25日在大愛感恩科技週會演講分享。
失去下肢、脊椎,又嚴重變形、駝背的 劉銘,實際身高只有108公分,但是他早已克服身障的魔咒,努力、再努力的訓練自己成為具備機智幽默、文思靈巧、積極勇敢特質的人。他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早已突破180公分,成為眾人肯定「輪椅上的小巨人」。劉銘投身公益長達二十餘年,他實實在在的用行動力與實際作為,贏得金鐘獎、金毅獎等獎項來證明他「殘而不障」,讓「殘障」兩個字,徹底離開他的人生字典,更以此激勵了許許多多的身障朋友走出陰霾、迎向希望。凡事不放棄、凡事有希望,劉銘不僅勇敢闖出個人一片天,更為台灣這塊土地注入一份生命的暖流。
在人生逆轉勝之餘,劉銘老師也不忘貢獻己力、感恩回饋,率領由肢障、視障、聽障、語障、脊髓受損等『混』合各種殘『障』朋友,組成之「混障綜藝團」,正向鼓勵身障朋友們「看見自己所擁有的、發揮自己所專長的」來訓練與展現自己的能力。綜藝團演出節目包括歌唱、樂團、默劇、特技和輪標舞等,也都以詼諧、幽默的趣味方式來呈現,送愛到社會許多被漠視的角落,關懷並鼓勵社會邊緣人衝破黑暗、走向光明,希望用愛與關懷,將她(他)們樂觀開朗的正面態度帶給觀眾們。
感恩 劉銘無私地分享他精采的生命故事,從演講中我們很明確地感受到「樂觀的人永遠有路可走,悲觀的人往往無處可去」。同時,也印證了「成功的人是為自己找機會、失敗的人為困難找藉口」。正因為高度正向、積極與樂觀,讓 劉銘的生命發光發亮,一路從二十八歲榮獲十大傑出青年、三十歲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四十歲開始寫作出書、五十歲還親自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來鼓勵千千萬萬的社會大眾奮發上進,比正常人還要出色的表現,真的很不簡單,劉銘的生命故事,也正印證了 證嚴法師《靜思語》的開示「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潛能」的這一句話。
「生命勇士正思維、轉化抱怨迎抱願;無限潛力獻良能、坐看雲起傳大愛」,劉銘生命奮鬥與人生淬鍊所體會的智慧精華,也都收錄在他的第六本書《坐看雲起》書中,於會後黃華德董事長率先請購這一本勵志上進的好書,也帶動了許多同仁現場跟進,並邀請 劉銘簽書留念,一場夏日週一的人文饗宴,在身心靈充滿正向能量的喜悅合影中,畫下圓滿句點。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週一, 25 七月 2016
中國綠色紡織峰會 大愛廢棄紡織回收
- Article Details
去年1月1日,中國大陸開始啟動《環保法》,這也是被稱為中國大陸史上最嚴厲的法規,而中國大陸各大紡織企業也積極配合,希望可以為消費者創造一個無毒、健康的環境。在3月14、15日「2016中國綠色紡織國際峰會」在上海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紡織專家、研究員與高階管理人也都參與其中。其中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出席,由研發部同仁林正雄博士代表出席此次峰會,並受邀在會中以「回收和循環利用廢舊紡織品,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為題,分享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在「搖籃到搖籃,循環到循環」的努力經驗與現階段成果。
中國近年來,環保法規越來越嚴苛,許多企業,在技術上和品質上,如果沒辦法提升,擔心污染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水源及土地,所以鼓勵企業走出去,到別的國家,別的領域,獨善其身。希望企業走出去,是因為目前正遇到幾個嚴重的問題,其中污染最大的就是染整,想要再布料上呈現的五顏六色,必須用染的,一公斤的布需耗費一百公升的水,還有所有的顏料及藥劑,在高溫下這些東西會揮發,會導致一些水污染、土地的汙染或者是空氣的汙染。
這一次的峰會當中,有一位協力夥伴,希望與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維護,利用無水染整的技術,去做推廣。所謂的無水染整係指白色紗線織好變成布就胚布,再送進染缸裡染成各式各樣的顏色,進入染缸必須漂、洗、定型,需耗費非常多的水及能源;環保園區因為有許多環保菩薩,每日細心的分類,所以透明寶特瓶抽出的紗就是白色紗線,綠色的寶特瓶出抽就是綠色的。所以,大愛衫白色及綠色不需要染色的步驟,然而灰色的毛毯也是不需要染色的,但,許多人會很好奇灰色毛毯是如何來的?將碳磨的很細,像奈米一樣的大小,在與白色酯粒一起去抽成紗線,一條黑色再配上一條黑色就變成灰色的。大愛感恩秉持著環保紡織,從最上層到最下層,保持著無染的技術,更進一步的去研發。
主軸邀請企業走出去,為了就是要躲避環保的問題,但偏偏中國又是全世界整個紡織業的重鎮,有全世界七成的化學纖維,其實都是在中國大陸製造的,有許多吊牌上面都寫著Made in China。藉此峰會分享廢棄紡織的技術後,峰會結束時,中國有一位研發紡織品的教授就留下來了,告訴我們說:「這個技術太有價值了,如果可以引進的話一定很棒!」
之前在大愛廣播也分享過利用廢棄毛毯,回收再變成毛毯及其他紡織物品,利用回收的紡織品中,使用布料辨識儀器去檢查回收的品,這也是此次在大會中有介紹,發明布料辨識儀器的起因。大愛感恩緣起證嚴上人看到環保站裡有許多飲料瓶,這些都是石油做的,那也有很多紡織品都是石油做的,那是不是可以回收再製成衣服呢?同樣的道理,寶特瓶將它丟在土裡它千年不化,做成衣服丟在土裡也是千年不化,如果透過一次的回收可以延長一次物命,以後穿壞了、舊了,環保的議題依然存在,進而因為這樣而去研發布料辨識儀器,可以更有效的分類及回收,不僅資源永續利用,更能帶給全世界擁有一個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虞珊明師兄
【節目時間】 2016/7/26(二) 15:30~15:50
【訪談主題】綠菩提NO.18 慈濟之路以「愛」為名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
中國綠色紡織峰會 大愛廢棄紡織回收
- Article Details
去年1月1日,中國大陸開始啟動《環保法》,這也是被稱為中國大陸史上最嚴厲的法規,而中國大陸各大紡織企業也積極配合,希望可以為消費者創造一個無毒、健康的環境。在3月14、15日「2016中國綠色紡織國際峰會」在上海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紡織專家、研究員與高階管理人也都參與其中。其中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出席,由研發部同仁林正雄博士代表出席此次峰會,並受邀在會中以「回收和循環利用廢舊紡織品,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為題,分享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在「搖籃到搖籃,循環到循環」的努力經驗與現階段成果。
中國近年來,環保法規越來越嚴苛,許多企業,在技術上和品質上,如果沒辦法提升,擔心污染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水源及土地,所以鼓勵企業走出去,到別的國家,別的領域,獨善其身。希望企業走出去,是因為目前正遇到幾個嚴重的問題,其中污染最大的就是染整,想要再布料上呈現的五顏六色,必須用染的,一公斤的布需耗費一百公升的水,還有所有的顏料及藥劑,在高溫下這些東西會揮發,會導致一些水污染、土地的汙染或者是空氣的汙染。
這一次的峰會當中,有一位協力夥伴,希望與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維護,利用無水染整的技術,去做推廣。所謂的無水染整係指白色紗線織好變成布就胚布,再送進染缸裡染成各式各樣的顏色,進入染缸必須漂、洗、定型,需耗費非常多的水及能源;環保園區因為有許多環保菩薩,每日細心的分類,所以透明寶特瓶抽出的紗就是白色紗線,綠色的寶特瓶出抽就是綠色的。所以,大愛衫白色及綠色不需要染色的步驟,然而灰色的毛毯也是不需要染色的,但,許多人會很好奇灰色毛毯是如何來的?將碳磨的很細,像奈米一樣的大小,在與白色酯粒一起去抽成紗線,一條黑色再配上一條黑色就變成灰色的。大愛感恩秉持著環保紡織,從最上層到最下層,保持著無染的技術,更進一步的去研發。
主軸邀請企業走出去,為了就是要躲避環保的問題,但偏偏中國又是全世界整個紡織業的重鎮,有全世界七成的化學纖維,其實都是在中國大陸製造的,有許多吊牌上面都寫著Made in China。藉此峰會分享廢棄紡織的技術後,峰會結束時,中國有一位研發紡織品的教授就留下來了,告訴我們說:「這個技術太有價值了,如果可以引進的話一定很棒!」
之前在大愛廣播也分享過利用廢棄毛毯,回收再變成毛毯及其他紡織物品,利用回收的紡織品中,使用布料辨識儀器去檢查回收的品,這也是此次在大會中有介紹,發明布料辨識儀器的起因。大愛感恩緣起證嚴上人看到環保站裡有許多飲料瓶,這些都是石油做的,那也有很多紡織品都是石油做的,那是不是可以回收再製成衣服呢?同樣的道理,寶特瓶將它丟在土裡它千年不化,做成衣服丟在土裡也是千年不化,如果透過一次的回收可以延長一次物命,以後穿壞了、舊了,環保的議題依然存在,進而因為這樣而去研發布料辨識儀器,可以更有效的分類及回收,不僅資源永續利用,更能帶給全世界擁有一個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回收分類學問多 見習志工初體驗
- Article Details
新北市新店區今年參與見習的志工,日前(6/26)到明山環保教育站,學做資源分類。看到各式各樣的回收物,堆積如山,源源不斷,每一位志工深刻感受,愛護地球真的要清淨在源頭,從每個家庭丟出回收物那一刻就得落實,才算真正做到環保。
新店明山環保教育站裡,志工忙著分類,這天來了幾位生力軍當幫手,他們是參與社區見習的志工,用心學習不同資源的分類方式。
慈濟志工 洪月嬌:「像我家的衛生紙,我只要用完,我絕對會另外一個袋子全部裝起來,而且如果我們在家裡都這樣做的話,我們的塑膠袋幾乎都是零。」
志工 翁素敏:「怎麼那個光塑膠類就分得這麼多!然後每一個都不太一樣。其實這是在學校就可以大致上分好,因為每個學校都有四個小時的環境教育,那我覺得這是可以落實在四個小時的環境教育體驗。」
負責設計課程的施雪鳳,透過簡報和影片,讓大家對環保有基礎概念,接著實作,希望眾人能把回收經驗,傳播出去。
慈濟志工 施雪鳳:「我非常的希望說,這些見習菩薩,他們可以把今天一些各個點的分站實地的學習跟操作之後,他們周圍相關的人,讓他們也知道這樣環保的理念。」
志工 余金鑾:「這中間讓我學會了很多,那個分類的種類,瓶瓶罐罐之類,從我家開始我都會整理好才拿來環保站。」
透過親自分類,大家才明白回收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希望能把這樣的環保知識,帶回生活中落實。
真善美志工 余津玫 張義章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腎友茶會分享 鄰里響應分類資源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吉打慈濟洗腎中心,有一位腎臟病友「法蒂瑪」,為了回饋慈濟提供全免費的洗腎服務,因此在村子裡推動資源回收,不過一開始並不順利。直到志工們協助她在家舉辦環保茶會,說明環保精神,村民從消極轉為積極,固定捐出回收物幫助別人。
帶著老花眼鏡,動作輕巧割膠樹,從外表看不出法蒂瑪其實患有腎臟病。
腎友 法蒂瑪:「割膠多少可以減輕孩子的負擔,因為他們的生活也不好過,所以就算是只賺幾塊錢也好,孩子也不必為我煩惱。」
結束一上午的工作,原本在一旁玩耍的孫子,展開另一項任務,就是把路旁被丟棄的瓶瓶罐罐一起帶回家。
腎友 法蒂瑪:「因為他們知道祖母在做環保,而且撿瓶子,他們好像也很開心。」
2010年,法蒂瑪因為腎衰竭,獲得吉打慈濟洗腎中心費用全免的洗腎服務。得知中心的營運費用部分是來自資源回收,因此興起了做環保的心願,只不過,缺乏勇氣。
腎友 法蒂瑪:「(您不敢向他們說?) 不敢,怕他們誤會我拿回收物是要貼補自己的家用。」
2014年,洗腎中心同仁協助法蒂瑪在家裡舉辦環保茶會,村民的疑惑得到答案,攜手行善。
腎友 法蒂瑪:「您好,我們現在要出發了。」
法蒂瑪母女,帶著慈濟環保車穿梭在村子裡。
腎友 法蒂瑪:「大家一起付出的感覺很好,如果只是我一個人做會很孤單,一群人一起做才開心。」
家人與朋友的支持,讓大地得清淨,也洗滌自己的心靈。
腎友 法蒂瑪:「瓶瓶罐罐就這樣被丟棄,對村子的環境也不好,而且我想要報答慈濟,慈濟提供我全免洗腎服務,我無以為報,只有透過做環保。」
儘管需要一輩子洗腎,但法蒂瑪也能夠為人付出,好好譜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尤靜蓓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重機騎士柔軟心 點滴善款濟苦難
- Article Details
越多人做好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更和諧。在印尼,斯特拉達聖瑪利亞學校的師生、飯店主管以及摩托車主俱樂部參訪慈濟,透過竹筒、垃圾分類,用行動響應行善。
莊嚴肅穆的靜思堂前,一輛輛重型機車,好吸睛!車主們喜歡感受馳騁快感,也樂於做公益。
摩托車主俱樂部主席 荷盧:「我們也會做社會活動,會尋找慈善機構,把會員捐的款做公益,這是會員特地要捐慈濟的,我們相信慈濟會運用在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物,還有賑災的食品,志工助人的智慧都讓人大開眼界。
他們與飯店主管參訪慈濟,了解志工扶貧濟弱的精神。也領了竹筒,要貢獻心力。
飯店市務及傳訊經理 雷諾:「我們可以存竹筒來援助彼此,所以是不分宗教國籍的,無論什麼事情,都要以大愛為基礎。」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斯特拉達聖瑪利亞學校的老師,希望學生能將書本所學落實在生活上,帶學生參訪慈濟園區。
學生組織主席 瑟卡爾:「很難過,在知道有許多年齡跟我一樣的貧生沒有得到良好教育,別說沒有上學的機會,連能天天用餐都是問題。」
志工特別為師生們準備了餐點,帶大家體驗素食也是愛護地球之道。
在金卡蓮環保站實地學習垃圾分類。
人文教育扎扎實實。
迪瑪斯 嘉朗 印尼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