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25 七月 2016

週日, 24 七月 2016

走出病房迎陽光 病友彎腰護大地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與花蓮縣康復之友協會合作,從今年(2016)2月開始,帶著病友,每個月來到太魯閣崇德海灘淨灘,運用團體的力量,在環保服務中,也加強專注力和體力的訓練。 


撿拾垃圾,簡單動作,對病友來說,是跨出一大步。 

花蓮慈院一般精神科主任 陳紹祖:「他們的專注力 他們的體力,他們願意參與活動的這個動機,其實是他們可能喪失掉的功能,所以需要不停的 反覆的練習。」 

從2月開始,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與花蓮縣康復之友協會合作,日間病房患者,在醫護人員陪伴下,每個月一到兩次,到崇德海灘淨灘,病友廖先生,從不缺席。 

病友 廖先生:「每一次要出來淨灘的時候,都懷著很興奮的心情,可以清潔垃圾 還有分類環保,還有接觸海洋。」 

走出病房,增加社區參與的經驗。在山海之間,揮汗付出,讓心更寬闊。 

江杏幸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垃圾分類加強取締 廣宣導免挨罰


馬來西亞政府今年六月一日起,全面實施「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對於慈濟人來說,早已經是習慣成自然的行動,因為1990年證嚴上人就已經從台灣帶動慈濟人做環保。柔佛州永平市一位州議員,希望民眾能徹底了解政策目標,因此舉辦說明會(5/31),也邀請慈濟志工到現場分享經驗。 


為了「邁向清潔、美麗、繁榮的馬來西亞」,永平州議員周碧珠,在政府全面實施「資源分類」的前一天,把握機會舉辦說明會。 

永平州議員 周碧珠:「因為我也不想在民眾不了解的情況下得到罰單罰款,或者浪費資源,這個是我認為有必要性舉辦這樣子一個講解會。」 

垃圾的累積,從個人、家庭、城市而來,慈濟志工以數字剖析。 

慈濟志工 許儷儀:「每一天每個人打包一餐一個保麗龍,一天就三個保麗龍,一個家庭如果是五個人,就十五個保麗龍。」 

就是這樣洞察未來,慈濟在證嚴上人的呼籲下,26年前就在台灣啟動環保、推及國際。位在檳城的「跑馬場環保站」,還一舉兩得,守護地球、也幫助洗腎中心患者。 

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大家分類時,越來越熟練,不怕熱、不怕累。 

環保志工 柯俊傑:「有人說環保很骯髒,但是我不覺得骯髒,環保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教育到下一代,教他們怎樣去不要去浪費東西。」 

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請分類吧! 


真善美志工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馬特殊生環保


In Malacca Malaysia, in order to increas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mong their students, teachers at two primary schools organized field trips to Tzu Chi’s local recycling station. Volunteers organized a fun lesson for the young students, many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兩所小學的老師,為了加強特殊教育學生對環保的概念,老師帶領他們來到慈濟環保教育站,志工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和有學習障礙的小朋友分享環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