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20 七月 2016

多元環境教育 桌上遊戲增趣

圖說:講師陳人平是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曾擔任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主任。陳人平分享設計桌遊的小秘訣:1.傳達的內容;2.適用對象;3.假設對象的條件;4.遊戲的改變,更要去思考如何設計會讓人想玩,會讓人成長,會想要再玩,快樂才是一切的根本。(攝影:虞珊明)主題為「從桌遊開始的環境教育」係由台北市環境保護局主辦的「臺北市優質環境教育場所增能專班」,六月底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邀請專業講師講授環教桌遊開發的技巧,透過遊戲方式促使學員學習,將學習成果帶回去場域,並加強教案之規劃與管理實務。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歐美圓、資訊部陳巍少、黃勁惟前去學習。什麼是『桌遊』?若未經說明,大家可能被暑假鋪天蓋地的『手遊』(手機線上遊戲) 電視廣告所影響,認為這是一種在PC上玩的線上遊戲。其實,『桌遊』的確是桌上遊戲,不過,又稱為『不插電遊戲』。每一個人、從小到大,一定都玩過。一般常見的『桌遊』有棋類的,包括象棋、圍棋、跳棋;紙牌類的,包括撲克牌;圖版遊戲,包括大富翁等。

講師陳人平是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曾擔任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主任。陳人平分享設計桌遊的小秘訣:1.傳達的內容;2.適用對象;3.假設對象的條件;4.遊戲的改變,更要去思考如何設計會讓人想玩,會讓人成長,會想要再玩,快樂才是一切的根本。而寓教於樂則是環境教育的目的。好,先問一下大家:「您曾玩過幾種桌遊呢?」陳人平補充說明,目前全世界大約有80,000多套桌遊,專家們更將之分為八大類,(1)抽象遊戲Abstract Games、(2)兒童遊戲Children’s Games、(3)可定制遊戲Customizable Games、(4) 家庭遊戲Family Games、(5) 聚會遊戲Party Games、(6)策略遊戲Strategy Games、(7) 主題遊戲Thematic Games 及 (8)戰爭遊戲War Games。

圖說:台北市環境保護局主辦的「臺北市優質環境教育場所增能專班」,六月底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邀請專業講師講授環教桌遊開發的技巧,透過遊戲方式促使學員學習,將學習成果帶回去場域,並加強教案之規劃與管理實務。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歐美圓、資訊部陳巍少、黃勁惟前去學習。(攝影:虞珊明)大愛感恩科技歐美圓分享:「上完這堂桌遊課,得到許多啟發,建議未來大愛感恩可以在參訪時,規劃一個互動單元,利用桌遊帶入參訪主題,更充分利用環保議題,製作屬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系列桌遊,年齡方面可針對環保志工、國小學生設計適合的遊戲,以有趣為主,在遊戲中可間接帶入環保、保護地球,將正確的觀念置入,讓參訪結束時,還可以在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臺灣近幾年,政府為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鼓勵具有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之空間、場域、裝置或設備之場所,能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以提供環境教育之專業服務。

2014年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及企業環保獎等殊榮,專家學者鼓勵若大愛感恩能進一步申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在環境教育領域積極推廣,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用以提供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之具有豐富自然或人文特色之空間、場域、裝置或設備,提升場域本身的環境教育核心與服務品質,可以使環境教育可成更加多元化,將大愛環保理念傳遞出去,有利為臺灣環保教育發揚光大。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圖說:為了發想出大愛感恩科技專屬於的環保桌遊,經營規劃室歐美圓帶領同仁發想,構想可針對環保志工、國小學生設計適合的遊戲,除了遊戲互動外,更要賦予教育意義,間接帶入環保、保護地球,將正確的觀念置入,讓參訪結束時,還可以在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攝影:余柏賢) 

Read more

多元環境教育 桌上遊戲增趣

圖說:講師陳人平是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曾擔任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主任。陳人平分享設計桌遊的小秘訣:1.傳達的內容;2.適用對象;3.假設對象的條件;4.遊戲的改變,更要去思考如何設計會讓人想玩,會讓人成長,會想要再玩,快樂才是一切的根本。(攝影:虞珊明)主題為「從桌遊開始的環境教育」係由台北市環境保護局主辦的「臺北市優質環境教育場所增能專班」,六月底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邀請專業講師講授環教桌遊開發的技巧,透過遊戲方式促使學員學習,將學習成果帶回去場域,並加強教案之規劃與管理實務。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歐美圓、資訊部陳巍少、黃勁惟前去學習。什麼是『桌遊』?若未經說明,大家可能被暑假鋪天蓋地的『手遊』(手機線上遊戲) 電視廣告所影響,認為這是一種在PC上玩的線上遊戲。其實,『桌遊』的確是桌上遊戲,不過,又稱為『不插電遊戲』。每一個人、從小到大,一定都玩過。一般常見的『桌遊』有棋類的,包括象棋、圍棋、跳棋;紙牌類的,包括撲克牌;圖版遊戲,包括大富翁等。

講師陳人平是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曾擔任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主任。陳人平分享設計桌遊的小秘訣:1.傳達的內容;2.適用對象;3.假設對象的條件;4.遊戲的改變,更要去思考如何設計會讓人想玩,會讓人成長,會想要再玩,快樂才是一切的根本。而寓教於樂則是環境教育的目的。好,先問一下大家:「您曾玩過幾種桌遊呢?」陳人平補充說明,目前全世界大約有80,000多套桌遊,專家們更將之分為八大類,(1)抽象遊戲Abstract Games、(2)兒童遊戲Children’s Games、(3)可定制遊戲Customizable Games、(4) 家庭遊戲Family Games、(5) 聚會遊戲Party Games、(6)策略遊戲Strategy Games、(7) 主題遊戲Thematic Games 及 (8)戰爭遊戲War Games。

圖說:台北市環境保護局主辦的「臺北市優質環境教育場所增能專班」,六月底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邀請專業講師講授環教桌遊開發的技巧,透過遊戲方式促使學員學習,將學習成果帶回去場域,並加強教案之規劃與管理實務。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歐美圓、資訊部陳巍少、黃勁惟前去學習。(攝影:虞珊明)大愛感恩科技歐美圓分享:「上完這堂桌遊課,得到許多啟發,建議未來大愛感恩可以在參訪時,規劃一個互動單元,利用桌遊帶入參訪主題,更充分利用環保議題,製作屬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系列桌遊,年齡方面可針對環保志工、國小學生設計適合的遊戲,以有趣為主,在遊戲中可間接帶入環保、保護地球,將正確的觀念置入,讓參訪結束時,還可以在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臺灣近幾年,政府為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鼓勵具有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之空間、場域、裝置或設備之場所,能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以提供環境教育之專業服務。

2014年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及企業環保獎等殊榮,專家學者鼓勵若大愛感恩能進一步申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在環境教育領域積極推廣,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用以提供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之具有豐富自然或人文特色之空間、場域、裝置或設備,提升場域本身的環境教育核心與服務品質,可以使環境教育可成更加多元化,將大愛環保理念傳遞出去,有利為臺灣環保教育發揚光大。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圖說:為了發想出大愛感恩科技專屬於的環保桌遊,經營規劃室歐美圓帶領同仁發想,構想可針對環保志工、國小學生設計適合的遊戲,除了遊戲互動外,更要賦予教育意義,間接帶入環保、保護地球,將正確的觀念置入,讓參訪結束時,還可以在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攝影:余柏賢) 

Read more

2016,07/20 新進同仁、實習生教育訓練

【對象】新進同仁、實習生
【時間】2016年7月20日(三)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2樓)

20160720-1.jpg20160720-2.jpg
Read more

新進同仁、實習生教育訓練

【對象】新進同仁、實習生
【時間】2016年7月20日(三)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2樓)

20160720-1.jpg20160720-2.jpg
Read more

桃園 劉國明、徐瑞雲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20160726.jpg
因緣還沒到,菩薩會給妳考驗。以前不知道要做環保,等很多年因
緣才成熟,因為我看到【草根菩提】的信願行。

Read more

週二, 19 七月 2016

珍惜資源不浪費 愛護環境皆有責


慈濟志工和屏東市公所合作共同推動「清靜在源頭」,今年到五月為止,已經讓回收率達到百分之四十三,證嚴上人行腳屏東,除了對這項合作表達支持外,更給予鼓勵! 


證嚴上人行腳屏東,除了關懷慈濟志工,還有另一個重點,屏東市公所和慈濟志工共同推動的「清靜在源頭」資源回收作業。 

屏東市長 林亞蒓:「目前為止到五月分為止,回收率已經達到43%,所以回收率是一年一年的增加,我想這是一個進步的,資源回收的數字,那我們今年也希望說,可以做得更好。」 

屏東市長率領的團隊,分享回收成果,今年一到五月的資源回收量,跟去年同期比較,明顯增加6483公噸,垃圾焚化量相對減少。 

證嚴上人開示:「吃剩的(食物)把它丟掉,除了造成衛生的汙染,再來是蚊蟲孳生,現在登革熱,我們都很擔心。」 

一再提醒,落實清靜在源頭,回收確實分類、避免浪費食物,還有危險物品特別標示,要讓地球不生病,是大家的責任,也期許透過主管機關的宣導呼籲,讓環境可以更好。 

朱怡蓉 王昭中 屏東報導 Read more

關懷長者.分類資源 最好生命教育


新加坡慈濟大愛幼教中心利用學校假期,帶著三歲至六歲小朋友參訪義診中心和環保教育站,讓孩子們了解醫療志業和環保志業。孩子們學習關懷和服務義診中心的長輩,也在環保站動手做資源分類。這些新體驗,讓孩子們的假期變得更有意義。 


親身體驗中醫療法,新加坡慈濟大愛幼教中心五歲和六歲班的小朋友,利用假期,參訪義診中心。 

幼教學生 潘懿芯:「醫生叔叔講很多東西,還有那個放在(手臂),壓壓壓這些弄你的血上來。」 

聽完醫生叔叔的講解,孩子們也有回饋。 

唱完歌再來個按摩服務,孩子們熱情的表現,阿公阿嬤都被逗樂了。 

義診中心病患 陳太太:「他們沒有來時,(這裡)不熱鬧的靜靜的,很幸福(他們)很可愛。」 

幼教學生 潘懿芯:「他們很老了我們就幫他按摩。」 

大愛幼教中心主管 戴鈺郿:「因為我們一直講,慈濟是慈善團體,這樣跟他講他們是很難了解的,我們只好把他帶來義診中心,讓他知道其實慈濟除了做慈善,還有所謂的義診中心,為這些阿公阿嬤附近居民服務。」 

資源分類,用小朋友熟悉的飲料罐講解。在環保站,實地動手做。 

幼教學生 許芯瑜:「(怎樣分)碟放這裡盒子放那邊,紙放這邊(亂了會怎樣),會找不到了。」 

慈濟志業體巡禮,學習愛護身邊人事物。 

李嘉儀 姚凌凌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資源回收一舉數得 傳遞愛護地球


為了防治登革熱,以及加強資源回收拯救地球的觀念,屏東市公所,特別邀請慈濟志工,前來替140名里長和里幹事宣導,希望借重慈濟在屏東市,實行兩年的屏東夜間資源回收經驗,提升市民觀念,一起動手做環保。 


行動劇:「我趕時間啦,就給你們處理,你們慢慢用。」 

慈濟志工以行動劇,來呈現屏東市夜間資源回收,最常遇見的狀況。 

以行動劇:「你的便當盒都長蟲了(是喔),可以之後吃完之後,擦嘴之後,可以再擦一下(便當盒),這樣可以嗎。」 

慈濟基金會在屏東市推動的清淨在源頭,定時定點資源回收已經實施兩年,不過還是有多民眾仍不清楚回收的概念,志工廣邀市民能一起學習外,也藉此希望消滅現在猖狂的登革熱。 

屏東市公所主秘 李英宗:「環保局又發文來說,他們預估專家在預估今年度的,屏東縣的登革熱會非常的嚴峻。」 

屏東市長 林亞莼:「市民的教育開始,希望讓市民更清楚,資源回收的項目,和資源回收的好處,這是一個救地球的一個,很好、很好的概念。」 

在屏東市公所舉辦的登革熱防治和資源回收宣導,特別邀請慈濟志工,經驗分享,透過節能減碳,愛地球外,也要民眾把回收分類,當是投撲滿,一起存下善心和善行。 

真善美志工 戴敦仁 屏東報導 Read more

祝融之災毀家園 平安即福懷感恩


馬來西亞古晉一個村子發生火災,慈濟照顧戶官秋妮的家,被燒成灰燼,所幸屋內4人全都平安逃離火場。初步懷疑是電線走火引發大火,讓人不捨的是,慈濟志工原本已經在為官秋妮,進行房子翻新的工程,如今計畫告吹,官秋妮目前只能暫住鄰居家,志工關懷官秋妮時,也允諾會盡快重建房子。 


失火的民宅是慈濟照顧戶官秋妮的家。房子被大火燒剩四面牆。幸好意外發生時,官秋妮及時帶著3名子女逃離火場,過程中卻不小心弄傷自己。 

慈濟照顧戶 官秋妮:「我什麼都沒有想到 只想那個,煤氣桶會弄別的家庭(波及鄰居),我快快進去把煤氣桶拿出來,丟到外面去 過後我要,倒回來拿照片 拿不到,(手)就給火弄到(燒傷) 。」 

家中財物已燒成灰燼,慈濟志工第一時間前往關懷,送上毛毯與祝福金。 

慈濟志工 洪賽珍:「那個時候已經燒到七七八八,之後我就看到她手跟肩膀, 頸項那邊燙到 燙到滿嚴重,我就去隔壁找蘆薈,打算去跟她敷一下,給她不要這樣痛。」 

火災前幾天,志工還在幫官秋妮進行房子翻新,沒想到這場意外改變了計劃。志工馬上重新規劃,為官秋妮重建房子。 

慈濟志工 貝秀群:「供應商是我的親戚,他是開五金行 我帶他來看,看他是否可以供應這些(材)料,然後我會畫圖 圖畫好,以簡單 不要再做木的(房子),要用那個磚塊。」 

失去有形的家難免傷痛,但志工無形的愛會持續相伴,讓官秋妮重新恢復正常生活。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逆轉塑膠袋一 塑膠袋變祡油


Plastic bags are part of most people’s everyday life. It was invented by an Austrian scientist back in 1902. The Plastic bags’ molecular chain can not be easily broken and doesn’t degrade easily either. Unfortunately, these characteristics also mean they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burning or burying them as methods for disposal, Taiwan is now actively seeking inspiration from other places such as the U.S. space agency which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turn plastic material into fuel, becoming a sort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塑膠袋是生活中高度使用的東西是奧地利一名科學家在1902年發明的,膠袋的分子鏈不易破壞、不腐壞的特性,對環境造成的壓力極為龐大,除了焚燒或掩埋之外,台灣現在也有人從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尋找靈感,找到把塑膠袋逆轉成柴油的方法,讓塑膠袋回歸成為再生能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