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016

週日, 05 六月 2016

環教闖關

In an effort to teach children about recycling, parents and teachers at Zhiqing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have organized games and activities to teach important lessons in a fun way. 

為了教小孩環保觀念,台北市志清國小的家長和老師們,一起設計了動態闖關課程,希望藉由遊戲方式,達到寓教於樂效果。

Read more

環保種子!遊戲中學習不落後


中國大陸廣東擁有超過一億的人口,更是早期開放經濟的沿海大省,相形之下產生的垃圾也相當可觀。慈濟基金會在當地推行環保觀念已久,大學生把慈濟的環保站當學堂、孩童則是以環保站為家。 


【廣東 東莞】 

東莞的「慈濟沙角環保站」,是社區裡的資源分類據點,也是小朋友們的遊戲場。 

民眾 黃河:「讓小孩有環保意識,現場那麼多垃圾,才發現垃圾分類這麼重要。」 

【廣東 深圳】 

20位大學生,則是到深圳的「慈濟蛇口環保教育站」,補上環保學分。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學生 黃詩語:「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認識到垃圾分類,以及杜絕使用一些一次性物品。」 

綠色思維、環保當道,這樣的觀念透過志工團體,已經深植在不同學齡孩子的心中。 

真善美志工 廣東報導 Read more

氣候變遷敲警鐘 環保減碳籲行動


宣導環保,東莞慈濟志工,前往和平及福和中學,進行環保教育。透過環保話劇,和回收分類的認識,年輕學子們都發願要從生活中落實環保。 

面對地球逐漸暖化,年輕人該怎麼為她盡一分心力,東莞慈濟志工,應和平中學之邀,前往宣導環保,學習資源分類,從熟悉環保十指口訣開始。 

慈濟志工 葉郁蕙:「伸出我們的雙手,愛護我們的地球。」 

志工透過省電省水的話劇,讓學生們更了解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環保,有些孩子還能舉一反三。 

和平中學學生 黃彩樂:「大家其實可以選擇一些不用一次性東西的快餐店,到那些快餐店去吃,然後就希望大家可以在店裡吃完,而不用使用那種白色汙染的塑料的東西。」 

和平中學學生 李毓嫻:「因為不是說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到(環保)嘛,然後還是需要我們這些懂環保(的人),然後身體力行,然後去影響身邊每一個人,然後讓大家一起動起手來一起做環保。」 

年輕人的生活,總是瓶裝飲料不離身,在福和中學的宣導會上,志工透過講解,讓學生們了解寶特瓶的大用處。 

慈濟志工 蔡煌炎:「大家喝飲料的寶特瓶都可以再做回收再利用,這褲子我們可以用,同學你猜一下大概的數量,(50個)13個褲子,13個。」 

福和中學學生:「我覺得我們不僅要自己做好垃圾保護(分類),從身邊做起,還要回去把我們今天學到的東西回去告訴我們身邊的親人和同學,然後讓他們也要做好環保。」 

落實環保,從校園做起,學子們用更積極的行動,讓地球更美麗。 


真善美志工 廣東報導 
Read more

二手義賣倡惜福 手心向下傳善愛


慈大附中小學部,在兒童節前夕,帶著孩子手心向下,舉辦傳愛活動。除了舉辦惜福市場,募心募愛,飲食攤販今年也推出減塑運動,在兒童節發揮環保教育的功能。各班也帶來各式兒歌表演,帶動現場氣氛。 

兒童節前,慈大附中全校師生,共同舉辦惜福市場活動。現場也有中學部的學長姐,帶來各種古老童玩和益智遊戲,讓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 

慈大附中小學部學務主任 蘇秋碧:「透過惜福市場讓孩子他可以把他還可以用的物資,再捐出來幫助別人,讓他們過一個更有意義、更能發揮他生命良能的兒童節。」 

飲食攤今年也推出「減塑運動」,一律不提供塑膠容器,響應環保,愛護地球。 

慈大附中職員 陳惠萍:「自己帶環保餐具的話,就可以不用製造太多垃圾,而且這樣子也是愛護地球的一個方式。」 

慈大附中小學部學生 孫悅榕:「用塑膠袋的話,會造成地球的暖化。」 

小學部各班的孩子,也準備精彩的表演,可愛的身影,讓師長們紛紛拿出相機留念。今年慈小兒童節活動,也成功地將善的種子,灑播在每個孩子的心田。 


真善美志工 陳鏗木 花蓮報導 Read more

週六, 04 六月 2016

地球發高燒 以行動降溫

圖說:志工林志弘以「地球發燒了,是誰來不及」為題分享,告訴大家要力行減塑、茹素及不買瓶裝水來救地球。[攝影者:陳麗明]「小菩薩們,如果你不舒服發燒超過三十九度,媽媽還會要你做功課嗎?」志工林志弘詢問,有位小菩薩答說:「就馬上去看醫生了。」5月15日下午,是五月份慈濟臺北市松山聯 絡處青少年成長班上課,志工及慈少親子共四十人參加。志工林志弘以「地球發燒了,是誰來不及」為題來分享,教導大家要以行動愛護大地,才能生生世世得以安居樂業。

今天的天氣,就讓大家感到很燠熱,年初開春時氣溫異常冷,根據氣象報告預測,夏天可能會特別熱,其實這都是因為人類為滿足各項欲望,造成全球溫室氣體過多,使得大氣溫度無 法消散,以致南北極冰山融化,之後海平面持續上升,後果是只要氣溫上升攝氏二度,臺灣有三分之一海邊地方就不見了。

◎來去自如 誓願度眾生

在5月7日的「松山聯絡處浴佛暨五十週年展」開展會上,慈少班小菩薩的陶笛演奏棒極了!那天欣賞過的人都稱讚連連,所以再次獲邀下個月為聯絡處「人間菩薩幸福講座」表演, 除〈人間有愛〉,再練一首新曲〈自如〉,這是每天大愛臺播出《人間菩提》時的主題曲,因為大家每天都聽著,己經耳熟能詳,「……走在輪迴路,一路要知足,用感謝心去付出, 以歡喜心來受苦……願將一切眾生度。」志工陳春美說明這首歌的意涵,並進行教唱、吹奏,讓這些菩提幼苗能從小成長茁壯,誓願走入人群,度化眾生。

悶熱的午後,為了驅趕瞌睡蟲,孩子們期待可以站起來動一動,正是複習八段錦的時刻,志工劉芬娟詳細說明各個動作,近四十位學員與志工,都跟著做好動作,共有八式,每式做六 次,全程做完後,人人精神都振奮起來了。

從國中時期就參與慈少,現在讀高二的張晨偉,分享自己因為在慈少活動長期的薰陶,和同學相處由過去的內向木訥,到現在變得很大方,懂得與同學、家人良好互動,老師也樂得給 他為同學服務的機會。

十多年來在慈少班承擔指導的資深志工李美金老師,細心觀察慈少孩子因慈濟人文薰習,以不教條化、活潑多元的分站教學方式,且以探索教導等為主軸,教導孩子以感恩、知足、孝 順、合群及尊重作為人生方向,每月一次學習,一點一滴地累積,孩子們都能接受,很多慈少孩子進大學後,都再投入慈青,或繼續參加慈濟活動,或是回來團隊陪伴勉勵學弟妹們, 可看到菩提種子已植入心中萌芽。

◎自我挑戰 減塑救地球

課務志工陳惠美指出,現在孩子在家很得寵,來到這裡可以教他們孝順以及做人道理,因為如果只由父母來教導,孩子容易當做家長只是在嘮叨;我們設計課程寓意的方法,常常能夠 得到很好的效果,只是在面對功課及升學壓力,也常讓父母面臨兩難。

陳惠美也看有學員在慈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參與,一直讀到高中,升上大學後還常回來幫忙,從原本很內歛自卑,因為在慈少課程中,學習為他人服務,學會勇敢面對他人,使他的人 生變得更美好。

志工林志弘再勉小菩薩要用行動救地球,比如製造一公升的瓶裝水,就要耗掉十七點五公升的水,加上一百零六毫升的石油,所以平常要自己煮開水喝,少喝瓶裝水。而臺灣每年用掉 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換算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二點七個塑膠袋。而畜牧業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且為飼養牲畜需要消耗十倍的穀物,這些都是溫室氣體增加的幫兇,他也期勉大家要素 食、不買瓶裝水,出門攜帶購物袋。陸宇翔說:「以後要用可重複使用的再用袋,不用塑膠袋,也要勸同學減塑救地球。」

志工陳春美最後再教導大家練習陶笛〈自如〉和〈里之秋〉,大家也用心地吹練,志工魏志龍以師公上人的話,祝福孩子們要以歡喜心走在菩薩道上,接受挑戰,不論苦樂,都能不受 煩惱影響。

陳欽義/臺北市松山區報導 

圖說:志工陳春美用心教練陶笛〈自如〉和〈里之秋〉,全體學員與隊輔用心演練。[攝影者:陳麗明]圖說: 陸宇翔(左)聽了志工林志弘的分享發願力行減塑,並願與同學一同來救地球。[攝影者:陳麗明]圖說:張晨偉(前左)分享參與慈少課程,學習到和人相處不再木訥,變得大方,樂於為人服務。[攝影者:陳麗明]圖說:午後時光驅走瞌睡蟲,全體慈少學員與隊輔一起復習八段錦。[攝影者:陳麗明] 

Read more

地球發高燒 以行動降溫

圖說:志工林志弘以「地球發燒了,是誰來不及」為題分享,告訴大家要力行減塑、茹素及不買瓶裝水來救地球。[攝影者:陳麗明]「小菩薩們,如果你不舒服發燒超過三十九度,媽媽還會要你做功課嗎?」志工林志弘詢問,有位小菩薩答說:「就馬上去看醫生了。」5月15日下午,是五月份慈濟臺北市松山聯 絡處青少年成長班上課,志工及慈少親子共四十人參加。志工林志弘以「地球發燒了,是誰來不及」為題來分享,教導大家要以行動愛護大地,才能生生世世得以安居樂業。

今天的天氣,就讓大家感到很燠熱,年初開春時氣溫異常冷,根據氣象報告預測,夏天可能會特別熱,其實這都是因為人類為滿足各項欲望,造成全球溫室氣體過多,使得大氣溫度無 法消散,以致南北極冰山融化,之後海平面持續上升,後果是只要氣溫上升攝氏二度,臺灣有三分之一海邊地方就不見了。

◎來去自如 誓願度眾生

在5月7日的「松山聯絡處浴佛暨五十週年展」開展會上,慈少班小菩薩的陶笛演奏棒極了!那天欣賞過的人都稱讚連連,所以再次獲邀下個月為聯絡處「人間菩薩幸福講座」表演, 除〈人間有愛〉,再練一首新曲〈自如〉,這是每天大愛臺播出《人間菩提》時的主題曲,因為大家每天都聽著,己經耳熟能詳,「……走在輪迴路,一路要知足,用感謝心去付出, 以歡喜心來受苦……願將一切眾生度。」志工陳春美說明這首歌的意涵,並進行教唱、吹奏,讓這些菩提幼苗能從小成長茁壯,誓願走入人群,度化眾生。

悶熱的午後,為了驅趕瞌睡蟲,孩子們期待可以站起來動一動,正是複習八段錦的時刻,志工劉芬娟詳細說明各個動作,近四十位學員與志工,都跟著做好動作,共有八式,每式做六 次,全程做完後,人人精神都振奮起來了。

從國中時期就參與慈少,現在讀高二的張晨偉,分享自己因為在慈少活動長期的薰陶,和同學相處由過去的內向木訥,到現在變得很大方,懂得與同學、家人良好互動,老師也樂得給 他為同學服務的機會。

十多年來在慈少班承擔指導的資深志工李美金老師,細心觀察慈少孩子因慈濟人文薰習,以不教條化、活潑多元的分站教學方式,且以探索教導等為主軸,教導孩子以感恩、知足、孝 順、合群及尊重作為人生方向,每月一次學習,一點一滴地累積,孩子們都能接受,很多慈少孩子進大學後,都再投入慈青,或繼續參加慈濟活動,或是回來團隊陪伴勉勵學弟妹們, 可看到菩提種子已植入心中萌芽。

◎自我挑戰 減塑救地球

課務志工陳惠美指出,現在孩子在家很得寵,來到這裡可以教他們孝順以及做人道理,因為如果只由父母來教導,孩子容易當做家長只是在嘮叨;我們設計課程寓意的方法,常常能夠 得到很好的效果,只是在面對功課及升學壓力,也常讓父母面臨兩難。

陳惠美也看有學員在慈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參與,一直讀到高中,升上大學後還常回來幫忙,從原本很內歛自卑,因為在慈少課程中,學習為他人服務,學會勇敢面對他人,使他的人 生變得更美好。

志工林志弘再勉小菩薩要用行動救地球,比如製造一公升的瓶裝水,就要耗掉十七點五公升的水,加上一百零六毫升的石油,所以平常要自己煮開水喝,少喝瓶裝水。而臺灣每年用掉 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換算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二點七個塑膠袋。而畜牧業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且為飼養牲畜需要消耗十倍的穀物,這些都是溫室氣體增加的幫兇,他也期勉大家要素 食、不買瓶裝水,出門攜帶購物袋。陸宇翔說:「以後要用可重複使用的再用袋,不用塑膠袋,也要勸同學減塑救地球。」

志工陳春美最後再教導大家練習陶笛〈自如〉和〈里之秋〉,大家也用心地吹練,志工魏志龍以師公上人的話,祝福孩子們要以歡喜心走在菩薩道上,接受挑戰,不論苦樂,都能不受 煩惱影響。

陳欽義/臺北市松山區報導 

圖說:志工陳春美用心教練陶笛〈自如〉和〈里之秋〉,全體學員與隊輔用心演練。[攝影者:陳麗明]圖說: 陸宇翔(左)聽了志工林志弘的分享發願力行減塑,並願與同學一同來救地球。[攝影者:陳麗明]圖說:張晨偉(前左)分享參與慈少課程,學習到和人相處不再木訥,變得大方,樂於為人服務。[攝影者:陳麗明]圖說:午後時光驅走瞌睡蟲,全體慈少學員與隊輔一起復習八段錦。[攝影者:陳麗明] 

Read more

荷蘭學者訪大愛 環保之光見證善

圖說:荷蘭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 的博士研究生董芸安同學,正探討研究有關「台灣資源回收」的議題,5月26日上午專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專訪,研究臺灣如何將環保科結合科技,成為環保科技產業。(攝影者:曹書豪)「Taiwan: 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美國《華爾街日報》一則報導,盛讚台灣是全世界垃圾處理的大咖,從昔日「垃圾島」蛻變為資源回收的國際典範。荷蘭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 的博士研究生董芸安同學,正探討研究有關「台灣資源回收」的議題,5月26日上午專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專訪,研究臺灣如何將環保科結合科技,成為環保科技產業。

研究生董芸安表示:「我正在研究有關『台灣資源回收』的議題,從文化社會角度切入,探詢台灣回收的日常實踐與多元社會文化意涵,在日常生活的回收,其背後的社會意義,以及相關的環境、經濟、文化論述。到「人-自然-物質」三者之間的關係,台灣社會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間接、直接形塑人們處理廢棄物質的方式和概念,研究對象包含中央/地方決策與執行單位、回收處理商、回收教育與推廣單位、社區與宗教慈善團體、家戶等單位;而大愛感恩科技為臺灣環保企業典範,希望透過訪談,能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

圖說:透過研發部協理洪碩廷博士導覽研發實驗室,了解大愛感恩科技願景,第一希望將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第二解決慈濟環保站所回收困境、第三與慈濟基金會、及各志業體合作,研究與開發所需求的物品。 (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做成,更要有心有願,背後有定期/不定期近20萬名環保菩薩,個個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整合超過慈濟5600個環保點,藉著有形的綠色產品推廣環保,且付出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分享、推廣,傳遞環保理念,透過環保教育方式,教化民眾環保理念,在短短的幾小時內,由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座談分享、研發部協理洪碩廷博士導覽研發中心,經規室慧萍也利用中餐時間跟董同學分享/互動。

圖說:透過研發部協理洪碩廷博士導覽研發實驗室,了解大愛感恩科技願景,第一希望將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第二解決慈濟環保站所回收困境、第三與慈濟基金會、及各志業體合作,研究與開發所需求的物品。 (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使命是什麼?希望建立一個無私愛的平台,藉著有型的產品,匯聚眾人的愛心,不管是在路邊做環保的環保菩薩、或是投入專業良能研發的企業/實業家、甚至願意護持請購大愛環保產品的消費者,每個人都在這個無私平台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盡一份環保責任,為這個社會、地球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相關閱讀

《華爾街日報》Taiwan: 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

http://www.wsj.com/articles/taiwan-the-worlds-geniuses-of-garbage-disposal-1463519134

 

Read more

荷蘭學者訪大愛 環保之光見證善

圖說:荷蘭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 的博士研究生董芸安同學,正探討研究有關「台灣資源回收」的議題,5月26日上午專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專訪,研究臺灣如何將環保科結合科技,成為環保科技產業。(攝影者:曹書豪)「Taiwan: 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美國《華爾街日報》一則報導,盛讚台灣是全世界垃圾處理的大咖,從昔日「垃圾島」蛻變為資源回收的國際典範。荷蘭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 的博士研究生董芸安同學,正探討研究有關「台灣資源回收」的議題,5月26日上午專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專訪,研究臺灣如何將環保科結合科技,成為環保科技產業。

研究生董芸安表示:「我正在研究有關『台灣資源回收』的議題,從文化社會角度切入,探詢台灣回收的日常實踐與多元社會文化意涵,在日常生活的回收,其背後的社會意義,以及相關的環境、經濟、文化論述。到「人-自然-物質」三者之間的關係,台灣社會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間接、直接形塑人們處理廢棄物質的方式和概念,研究對象包含中央/地方決策與執行單位、回收處理商、回收教育與推廣單位、社區與宗教慈善團體、家戶等單位;而大愛感恩科技為臺灣環保企業典範,希望透過訪談,能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

圖說:透過研發部協理洪碩廷博士導覽研發實驗室,了解大愛感恩科技願景,第一希望將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第二解決慈濟環保站所回收困境、第三與慈濟基金會、及各志業體合作,研究與開發所需求的物品。 (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做成,更要有心有願,背後有定期/不定期近20萬名環保菩薩,個個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整合超過慈濟5600個環保點,藉著有形的綠色產品推廣環保,且付出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分享、推廣,傳遞環保理念,透過環保教育方式,教化民眾環保理念,在短短的幾小時內,由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座談分享、研發部協理洪碩廷博士導覽研發中心,經規室慧萍也利用中餐時間跟董同學分享/互動。

圖說:透過研發部協理洪碩廷博士導覽研發實驗室,了解大愛感恩科技願景,第一希望將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第二解決慈濟環保站所回收困境、第三與慈濟基金會、及各志業體合作,研究與開發所需求的物品。 (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使命是什麼?希望建立一個無私愛的平台,藉著有型的產品,匯聚眾人的愛心,不管是在路邊做環保的環保菩薩、或是投入專業良能研發的企業/實業家、甚至願意護持請購大愛環保產品的消費者,每個人都在這個無私平台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盡一份環保責任,為這個社會、地球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相關閱讀

《華爾街日報》Taiwan: 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

http://www.wsj.com/articles/taiwan-the-worlds-geniuses-of-garbage-disposal-1463519134

 

Read more

週五, 03 六月 2016

2016,06/03 桃園慈聯榮董參訪

【對象】桃園慈聯榮董
【時間】2016年6月3日(五)09:3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共識共行擴大愛 榮董環保知性行
20160603-11.jpg20160603-12.jpg20160603-13.jpg20160603-14.jpg
 
 
Read more

週四, 02 六月 2016

秀峰校外教學行 環保種子深入心

圖說:「學習不只是在教室裡,可以走出教室戶外學習;環保很重要,但不是只有知道沒做到。」5月27、30、31日三天,汐止秀峰國小的社會老師郭築蒨,分別帶著六年級三個班級學生校外教學,希望從小落實環保理念,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學習不只是在教室裡,可以走出教室戶外學習;環保很重要,但不是只有知道沒做到。」5月27、30、31日三天,汐止秀峰國小的社會老師郭築蒨,帶著秀峰國小六年級學生校外教學,希望從小落實環保理念,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環境」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地球發燒了,地球母親的結局,決定在於我們每一個人一個小動作。台灣每年使用超過45億支寶特瓶,而每製造一個1000cc瓶裝水罐,消耗3~9公升的水、250毫升的石油;每1天使用約49,315,068個塑膠袋,寶特瓶與塑膠袋都千年不化,若不好好回收,都會造成我們所居住的環境破壞。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博士透過簡報、影片傳遞環保理念,教育小朋友環境保護、及環保與我們息息相關。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林正雄博士,示範寶特瓶模擬抽紗機,寶特瓶清洗乾淨、切片、加熱、抽紗,再紡織成毛毯,同時也讓小朋友們親自操作寶特瓶模擬抽紗機,了解寶特瓶是如何變毛毯,原來硬硬的寶特瓶可以變成這麼柔軟的毛毯。(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心』使命-續物命 造福慧,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衣服、毛毯,那寶特瓶怎麼變成毛毯和衣服?邀請大愛感恩科技 林正雄博士,來示範寶特瓶模擬抽紗機,寶特瓶清洗乾淨、切片、加熱、抽紗,再紡織成毛毯,同時也讓小朋友們親自操作寶特瓶模擬抽紗機,體會寶特瓶是如何變毛毯,原來硬硬的寶特瓶可以變成這麼柔軟的毛毯。

圖說:透過環保DIY,製作環保天燈,學習環保的重要,並且點燃心中的燈照亮他人。(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秀峰國小郭築蒨老師表示:「剛好課本教到『永續經營、地球村』的單元,所以想說帶小朋友走出教室學習,之前有帶過小朋友到內湖環保站,有聽過寶特瓶能變衣服,但不知道如何變成,一直對這個議題感到非常好奇!經由校園內的大愛媽媽介紹我說有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藉著這樣的機會帶小朋友校外教學,更深一步的學習。透過大愛感恩精心設計的課程,小朋友們學習到很多。印象特別是將寶特瓶做的毛毯以一顆恭敬的心遞給鄉親,種下一顆善的種子,當我們幫助別人時候,要抱持著謙卑的心,其實有時候不是我們給他們東西,是他們給我們(教育)。透過實際模擬、感受,當有一天種子發芽,會能理解當初的一個動作,有很深的含義,另外還有操作棉花糖機時,小朋友都很開心,很感恩大愛感恩認真、用心準備課程,希望孩子們透過這次的課程,環保可以更深入心裡面,實踐在日常生活。」

學生 林立閔分享:「這個科技很環保,而且可以幫助到地球,然後所製成的產品可以幫助災民,希望這項科技到各地發展,長大後有意願到這裡幫忙,成為守護大地的使者。」

圖說:透過學習單方式,讓小朋友回想今天所學到環保知識。(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學生 陳姿諭分享:「今天老師帶同學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上課,看寶特瓶回收做成衣服,之前都不知道可以做成衣服,認為塑膠就是垃圾,不知道有什麼用途,今天來到這裡才知道塑膠還有其他的用途,不單單只是垃圾而以,可以變成人類所需的資源;塑膠袋不能亂丟,會造成環境汙染,所以我要減少塑膠袋垃圾、寶特瓶的使用,自備環保袋與環保杯、碗筷,不造成地球汙染。」

學生 李沛琳分享:「來到這裡之後,我才知到塑膠袋可以回收做成柴油,對我人類有很大的幫助!塑膠袋雖然很方便,但也會造成環境汙染,所以我以後會少用塑膠袋,不然會是危害地球的不良份子。」

圖說:研發實驗室與低碳人文概念館導覽,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大愛感恩科技提供)陳意容博士最後問小朋友們「有沒有人願意當保護地球環保小尖兵?」地球母親發燒了!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小朋友們一一舉手回答自己可以為地球母親做些什麼,如攜帶水壺或環保杯、環保餐具、購物袋、隨手關燈關水、不挑食、把飯吃光光、做好資源回收等,樣樣都是愛護地球母親的事,只要從日常當中落實環保,地球母親就不會嘆氣!關心環保以身作則,是一件很酷、很環保的事!誠如《靜思語》:「人依止在大地上,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大家都知道地球只有一個,但都不好好珍惜、好好守護她,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更要好好落實環保理念,不是只有知道,更要身體力行,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