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6 六月 2016

2016,06/16 內湖科技館參訪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
【時間】2016年6月16日(四)08:30-09:30
【地點】內湖聯絡處 (114 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20160515-91.jpg20160515-92.jpg

20160515-94.jpg20160515-93.jpg
Read more

2016,06/16 阿曼王國內湖參訪

【對象】阿曼王國一行五位
【時間】2016年6月16日(四)11:00-11:30
【地點】內湖聯絡處 (114 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大愛心聞:
阿曼石油王國 訪臺環保之旅
20160515-95.jpg 20160515-96.jpg Read more

綠色星球永續小聚 大愛巡禮深植環保

圖說:自2015年開始,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百場社企小聚」,協助社會青年發展社企創業、並匯聚社會資源、探索社會議題、引介資源與資金,連結在地與國際的社會企業共同聚落,今(2016)年更邁向200場社企小聚,NO.122場社企小聚,6月8日在台北內湖大愛感恩科技開講,講題『低碳人文概念巡禮』。(攝影者:曹書豪)2014年可謂臺灣「社企元年」,基於社會企業屬萌芽階段,需要更多機會廣宣此概念,自2015年開始,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百場社企小聚」,協助社會青年發展社企創業、並匯聚社會資源、探索社會議題、引介資源與資金,連結在地與國際的社會企業共同聚落,今(2016)年更邁向200場社企小聚,NO.122場社企小聚,6月8日在台北內湖大愛感恩科技開講,講題『低碳人文概念巡禮』。

「垃圾」是每個國家面臨的困境,也是每個人共同問題,如何有效分類處理垃圾?是一個棘手的難題!但所謂的「垃圾」其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環保需從自身開始做起,從每天減少一個塑膠袋、一個塑膠杯,用心做好資源回收,即是大地的農夫。」每個人一起耕耘這片受傷的土地,保護孕育我們的地球母親,這些雖然看似簡單的一件小事,但卻有大大的影響力,因此不能小看自己一點點行為的改變,要用小小的力量來守護我們的大地。大愛感恩科技將人類共同的『垃圾問題』,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並藉著環保產品推廣環保理念、傳遞環保人文,串聯起眾人的愛心,共同為大地環保而努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更持續進行搖籃到搖籃的技術研發,將產品的原料、生產的廢棄物等經由工藝技術循環再利用,再製成產品,當所有原料皆可進入循環、回收廢棄紡織品再生,廢棄物的概念將不復存在。大愛感恩努力方向並因應社會所發生事件,如去年八仙粉塵爆炸事件,奉命投入機能性壓力布研發等,大愛感恩期望成為國際綠色企業的典範,見證臺灣軟實力。(攝影者:曹書豪)2015年底「全球氣候變遷會議,COP21」在法國巴黎召開,匯聚170多個國家元首,簽署全球平均溫度控制在2℃之內。會議中雖然有減碳的『共知』,但各國為了工業發展,卻無法達成『共識』與『共行』,證嚴法師曾慈示:「要將環保意識提升起來,全球要共同集合起來,產生共識,有了共識,減少碳足跡、垃圾,讓人人都了解,有共知、共識,還要共行、身體力行。印證佛法,如同「信、願、行,要相信我們可以,要發願台灣成為人間淨土,最重要身體力行。」

圖說:「做環保的手是最美的手」全台有20萬名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及5600多個回收據點,日復一日,人人投入環保的行列;從一雙手開始、從一個小小的信念起步,把一個簡單的觀念變得不簡單、把一份看是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平凡。虞珊明協理介紹大愛感恩科技Green Innovation & CSR。(攝影者:曹書豪)「相信自己沒有私心,相信別人都有愛心。」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我們身處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世代。最壞,因為生態環境被劇烈破壞;最好,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自覺。「做環保的手是最美的手」全台有20萬名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及5600多個回收據點,日復一日,人人投入環保的行列-「能夠付出是我們的是我們的福」、「能夠救地球、又能做好事,真好」從一雙手開始、從一個小小的信念起步,把一個簡單的觀念變得不簡單、把一份看是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平凡。

除此之外,大愛感恩科技更持續進行搖籃到搖籃的技術研發,將產品的原料、生產的廢棄物等經由工藝技術循環再利用,再製成產品,當所有原料皆可進入循環、回收廢棄紡織品再生,廢棄物的概念將不復存在。大愛感恩努力方向並因應社會所發生事件,如去年八仙粉塵爆炸事件,奉命投入機能性壓力布研發等,大愛感恩期望成為國際綠色企業的典範,見證臺灣軟實力。

Impact Hub Taipei林正彥分享:「藉著這次大愛科技No.122社企小聚,使大家關注於環保重要!不管是什麼樣的團體,每個人在不同的地方,共同在做同一件事情。今天不同的感官,透過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概念館巡禮,深刻體驗環保重要!每次辦一次活動,最怕活動結束後忘記活動的重點,透過此次實際參觀大愛感恩科技深刻了解環保理念,希望下半年還能再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舉辦相關課程。」

企業取之於社會,回饋之於社會;大愛感恩科技建立一個無私的平台,匯聚眾人的愛心。我們都生長在臺灣這片土地,就有責任對臺灣這片土地肩起保護的責任,用愛耕耘臺灣這一塊土地,將臺灣成為慈善之島。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綠色星球永續小聚 大愛巡禮深植環保

圖說:自2015年開始,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百場社企小聚」,協助社會青年發展社企創業、並匯聚社會資源、探索社會議題、引介資源與資金,連結在地與國際的社會企業共同聚落,今(2016)年更邁向200場社企小聚,NO.122場社企小聚,6月8日在台北內湖大愛感恩科技開講,講題『低碳人文概念巡禮』。(攝影者:曹書豪)2014年可謂臺灣「社企元年」,基於社會企業屬萌芽階段,需要更多機會廣宣此概念,自2015年開始,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百場社企小聚」,協助社會青年發展社企創業、並匯聚社會資源、探索社會議題、引介資源與資金,連結在地與國際的社會企業共同聚落,今(2016)年更邁向200場社企小聚,NO.122場社企小聚,6月8日在台北內湖大愛感恩科技開講,講題『低碳人文概念巡禮』。

「垃圾」是每個國家面臨的困境,也是每個人共同問題,如何有效分類處理垃圾?是一個棘手的難題!但所謂的「垃圾」其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環保需從自身開始做起,從每天減少一個塑膠袋、一個塑膠杯,用心做好資源回收,即是大地的農夫。」每個人一起耕耘這片受傷的土地,保護孕育我們的地球母親,這些雖然看似簡單的一件小事,但卻有大大的影響力,因此不能小看自己一點點行為的改變,要用小小的力量來守護我們的大地。大愛感恩科技將人類共同的『垃圾問題』,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並藉著環保產品推廣環保理念、傳遞環保人文,串聯起眾人的愛心,共同為大地環保而努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更持續進行搖籃到搖籃的技術研發,將產品的原料、生產的廢棄物等經由工藝技術循環再利用,再製成產品,當所有原料皆可進入循環、回收廢棄紡織品再生,廢棄物的概念將不復存在。大愛感恩努力方向並因應社會所發生事件,如去年八仙粉塵爆炸事件,奉命投入機能性壓力布研發等,大愛感恩期望成為國際綠色企業的典範,見證臺灣軟實力。(攝影者:曹書豪)2015年底「全球氣候變遷會議,COP21」在法國巴黎召開,匯聚170多個國家元首,簽署全球平均溫度控制在2℃之內。會議中雖然有減碳的『共知』,但各國為了工業發展,卻無法達成『共識』與『共行』,證嚴法師曾慈示:「要將環保意識提升起來,全球要共同集合起來,產生共識,有了共識,減少碳足跡、垃圾,讓人人都了解,有共知、共識,還要共行、身體力行。印證佛法,如同「信、願、行,要相信我們可以,要發願台灣成為人間淨土,最重要身體力行。」

圖說:「做環保的手是最美的手」全台有20萬名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及5600多個回收據點,日復一日,人人投入環保的行列;從一雙手開始、從一個小小的信念起步,把一個簡單的觀念變得不簡單、把一份看是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平凡。虞珊明協理介紹大愛感恩科技Green Innovation & CSR。(攝影者:曹書豪)「相信自己沒有私心,相信別人都有愛心。」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我們身處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世代。最壞,因為生態環境被劇烈破壞;最好,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自覺。「做環保的手是最美的手」全台有20萬名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及5600多個回收據點,日復一日,人人投入環保的行列-「能夠付出是我們的是我們的福」、「能夠救地球、又能做好事,真好」從一雙手開始、從一個小小的信念起步,把一個簡單的觀念變得不簡單、把一份看是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平凡。

除此之外,大愛感恩科技更持續進行搖籃到搖籃的技術研發,將產品的原料、生產的廢棄物等經由工藝技術循環再利用,再製成產品,當所有原料皆可進入循環、回收廢棄紡織品再生,廢棄物的概念將不復存在。大愛感恩努力方向並因應社會所發生事件,如去年八仙粉塵爆炸事件,奉命投入機能性壓力布研發等,大愛感恩期望成為國際綠色企業的典範,見證臺灣軟實力。

Impact Hub Taipei林正彥分享:「藉著這次大愛科技No.122社企小聚,使大家關注於環保重要!不管是什麼樣的團體,每個人在不同的地方,共同在做同一件事情。今天不同的感官,透過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概念館巡禮,深刻體驗環保重要!每次辦一次活動,最怕活動結束後忘記活動的重點,透過此次實際參觀大愛感恩科技深刻了解環保理念,希望下半年還能再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舉辦相關課程。」

企業取之於社會,回饋之於社會;大愛感恩科技建立一個無私的平台,匯聚眾人的愛心。我們都生長在臺灣這片土地,就有責任對臺灣這片土地肩起保護的責任,用愛耕耘臺灣這一塊土地,將臺灣成為慈善之島。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三, 15 六月 2016

蘇州法師跨海參訪 了解慈濟志業


來自大陸蘇州西園寺的法師與居士,一行二十六人,來到台中靜思堂參訪,希望能夠更了解慈濟,志工詳細向他們解說,證嚴上人創立慈濟的由來,以及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內容,法師還實際體驗騎腳踏車節能減碳的遊戲,收穫良多。 


法師居士來到台中靜思堂,志工歡喜迎接,慈濟創立五十年,到底做些什麼,志工一一解說,像是愛地球,就要做環保。 

慈濟志工 林淑嬌:「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 

法師也透過互動遊戲,更了解如何資源分類。 

世界哪裡有災難,就會有慈濟人,像是福慧床,就是因應賑災而發明的。 

慈濟志工 黃鴻烈:「還可以當椅子坐,甚至可以收起來,提著走,太方便了。」 

志工認真解說,證嚴上人如何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菩薩行,四大志業,要牢記在心。 

蘇州西園寺 寂賢法師:「環保的也好,社區的也好,慈善的也好,救災的也好,教育的也好,以及社區的活動等等,我們覺得這個都是,在為整個佛教大乘精神,落實菩薩行為。」 

法師讚歎,慈濟將佛教理念,具體落實,對社會人類造福,令人感佩。 

謝瑞琴 高玉全 陳玨妃 陳群誠 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美麗身影 一家攜手同行善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但對慈濟的環保菩薩來說天天都是地球日,不論是小菩薩或是八旬的老菩薩,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到環保站報到,做環保不分年齡,也很適合全家大小攜伴參與。 


「你想要做什麼,拆蓋子 (拆蓋子)。」 

牽著佳祐的手,周媽媽在一旁殷切叮寧在環保站的注意事項。 

熟練的拆著保特瓶,21歲的佳佑雖然腦部發展比較慢,但所有的分類都難不倒他,而且幾乎每個星期都能看到他們全家人的身影。 

環保志工 游淑鳳:「爸爸今天剛好休息,就邀他一起過來 那個是老三,他該分類 怎麼分類,他都有學到 拆解他也都會。」 

來做環保的還有這一家人。九歲的崇恩,小小年紀就很懂得分類知識,全靠爸爸的身教。 

環保小志工 黃崇恩:「分些紙類還有塑膠類,還有寶特瓶。」 

環保志工 黃賢斌:「在這邊做的話,讓他們更了解說分類的重要性,尤其今天又是環保日 世界環保日,所以帶他們來做環保。」 

環保志工 陳憲仁:「我們平常就是像今天這個情況,普通都是這樣,周一到周五是做學校,周六 周日是做社區的。」 

汐止的環保站每個星期都很熱鬧,不管是小菩薩還是老菩薩,對這群愛地球的環保志工來說,天天都是地球日,愛護地球從生活的細節開始。 

雷雅 林文森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兼具人文創意 救拔苦難無量善力


在二月六日的美濃大地震當中,慈濟的淨斯福慧床發揮了很大的功效,讓救難人員得以在緊迫的救災活動中喘口氣。事實上慈濟所研發出的許多賑災產品,背後都來自於證嚴上人的一念悲心。人文與創意的結合,成為慈悲科技的最大特色。 


她是夏娜,一出生就碰到巴基斯坦八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家沒了,溼冷的土地就是她的嬰兒床。 

證嚴法師:「受災的難民真苦,再讓她睡在土地,地上的水中,真的是情何以堪,所以我一定很急。」 

急著給災民一張床。慈濟志工先嘗試了蜂巢紙來做組合床,但是雖然輕便,卻無法防水。在時間緊迫的考量下,改用塑膠瓦楞紙,證嚴法師並且親自測試。 

四個月後,三十三張組合床來到了夏娜家的村落,災民終於有了像樣的床。夏娜承受的苦,讓證嚴法師有了為災民設計組合床的明確構想。 

證嚴法師:「床搬過去,它就可以拉出來,收容中心就可以用。」 

短短二十三秒,淨斯福慧床拉開就緒,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落實了證嚴法師的想法。 

淨斯福慧床的設計者,是在英國拿到醫療建築碩士學位的蔡昇倫,只因為證嚴法師的一句話,就這麼投入了賑災產品的設計。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專員 蔡昇倫:「像我們現在在做一些救災的產品,其實就是叫做工業設計。工業設計也離不開科學跟藝術,跟建築其實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我們比較了解結構材料的運用,這樣的結合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看似簡單的福慧床,其實是歷經三個版本,花了三年才定案。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專員 蔡昇倫:「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會夾手,之後我們演變的時候,這個就是手不會夾到,後來我們之後有加了這個鈕扣卡扣,這樣就會比較穩。」 

最原始的福慧床,缺少通風孔,比較高,也比較重。第二個版本加了通風孔,材料減輕。最後的版本,高度降低,減重10公斤,到了13.8公斤。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專員 蔡昇倫:「老幼婦女要搬會考慮到它的人體工學,剛剛折起來它會比較高,如果降低之後折起來剛剛好。」 

包裝盒加了輪子便於拉著走,拆開來鋪在床上還可以當床墊,材質更是做到百分之百可回收。這些巧思都讓福慧床在國際設計大賽中大放異彩。 

2015.11.04央視節目「對話」 大陸清華大學教授 柳冠中:「這是非常好的,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專員 蔡昇倫:「福慧家具系列它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它的靈魂其實就是慈悲,就是 上人的一念悲心。」 

慈濟志工 吳碧珠:「即使沒有下雨,那個地上也都是很泥濘,但是我覺得穿著這雙鞋子,心裡上沒什麼擔憂。」 

志工腳下的賑災鞋,其實暗藏玄機。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專員 陳意容:「我們開發的這一款這個防穿刺布鞋,是因為裡面有一個像防彈衣材質的鞋墊,叫防穿刺鞋墊。它可以承受112公斤的重量,踩在釘子上面都不會穿刺,所以它可以放到雨鞋裡面去。」 

厚度只有0.3公分、耐金屬穿刺通過歐盟標準的鞋墊,材質防水且輕盈,可以保護志工從事社會服務或賑災時的雙足。 

慈濟志工 吳碧珠:「穿一般的鞋子你碰到有尖的東西或石塊,你會覺得好像有蹎蹎這樣,但是穿這雙鞋子沒有感覺。」 

使用環保材質開發賑災用品,這樣的人文創意也與時俱進。像是,安裝了LED頭燈的太陽能帽,在尼泊爾發生強震時,成為慈濟人醫會醫師看診的利器。 將太陽能納入賑災產品的概念,也延伸到了後背包。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師 廖惠玲:「這個後背包呢,它最大的功用就在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它可以充電,也可以蓄電。我們這裡面還多了一個行動電源。」 

把太陽能板設計在可以接受太陽直射的最佳位置,再跟環保布料做完美的車縫,周圍並加上反光條,還有防水罩,背袋上的靜思語更是傳達了證嚴法師的祝福。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師 廖惠玲:「文創它本身就是在傳達一個人文,跟一個善行,我們是藉由商品去傳達這個環保的概念,還有這個大愛的精神。」 

賑災的動力來自於慈悲,而慈悲科技的創意與巧思,所傳達的其實就是慈濟的人文精神。 

採訪撰文:許斐莉 
攝影剪接:余國維 Read more

澳森火二次發放


In southern Australia, brush fires have been occurring regularly since last November. In the area surrounding Adelaide, after fires were under control,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have helped distribute relief supplies in March and April. Now, there are plans to return in June to help plant trees. 


澳洲南部,從去年十一月底開始,持續受到森林野火威脅,阿德雷德附近,傳出嚴重災情,當地慈濟志工,在火勢受到控制後,先後於三、四兩個月,進行了兩場發放,志工還計畫在六月,前往災區植樹。 Read more

澳森火二次發放


In southern Australia, brush fires have been occurring regularly since last November. In the area surrounding Adelaide, after fires were under control,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have helped distribute relief supplies in March and April. Now, there are plans to return in June to help plant trees. 


澳洲南部,從去年十一月底開始,持續受到森林野火威脅,阿德雷德附近,傳出嚴重災情,當地慈濟志工,在火勢受到控制後,先後於三、四兩個月,進行了兩場發放,志工還計畫在六月,前往災區植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