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5 六月 2016

2016,6/15 交通部 鐵路改建工程局參訪

【對象】交通部 鐵路改建工程局
【時間】2016年6月15日(三)15:20-16:00
【地點】內湖聯絡處 (114 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大愛心聞:
迎向陽光愛相隨 慈悲科技勤膚慰
 20160615-12.jpg Read more

交通部 鐵路改建工程局參訪內湖園區

【對象】交通部 鐵路改建工程局
【時間】2016年6月15日(三)15:20-16:00
【地點】內湖聯絡處 (114 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20160615-12.jpg
Read more

週二, 14 六月 2016

全民運動淨泰州 尋找環保新點子

圖說:說起背後掘井人海報,也道出了慈濟與中國大陸的因緣,在甘肅黃土高原一望無際缺水的土地上慈濟援建水窖,而負責援建水窖的總舵手王端正副執行長,說起當地居民對天地的情感,「不放棄,永遠忠實他的土地。雖然沒有水,她們還是在那邊挖阿挖的,跟土地的感情幾乎是分不開的。他們本份而努力,能夠收多少就收多少。這種很純樸、很單純的生活態度,就像上人所說的『心寬念純』」(攝影者:許育仁)6月14日江蘇省泰州市環保局副局長等一行八人蒞臨大愛感恩科技瞭解「大愛、感恩、科技」,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以及同仁熱情接待。虞珊明在開場時,特別提到大愛感恩上個月底剛去過位於泰州市隔鄰的揚州市參展,參展目的就是要啟動當地志工環保的工作。此外泰州與慈濟之緣結的很深,早在1991年華東水災時,慈濟就曾在泰州之縣級市興化賑災及興建568戶大愛屋、140人間敬老院、八所慈濟中小學,其中的東鮑慈濟小學且是興化第一所盲啞初等學校。

回溯在26年前的一場演講 證嚴上人呼籲「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這一句話深深影響台灣,如今台灣有8萬多名定期、20萬名不定期環保菩薩一起參與這場綠色革命,『環保人文』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之一,環保菩薩充滿信心、開心的這樣說道:「每天往來環保站的回收資源很多,做也做不完,但只要身體力行,守護大地,就能讓環保站變乾淨,回頭看變清淨。」

圖說:一般社會企業有為社會應盡之「責任」,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社會企業的一份子,為社會、為地球的永續,是責任更是使命,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多年來獲得國家、世界級的各大肯定。(攝影者:許育仁)簡單的「大愛感恩科技」六個字,忠實的道出了-「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也藉著去(2015)年6月台灣八仙樂園塵爆事件,傳達戒慎虔誠的重要性,也因為 證嚴上人的不捨,指示大愛感恩科技求教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慈濟基金會、慈濟醫院,組成研發團隊著手研發壓力布,如今在研發團隊共同努力下,終有成果,但仍然力求精進,期待為燒燙傷友們開發出更好的復健衣壓力布。

圖說:「事情既然發生了,應如何去解決,去改善,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如我們的物質不做分類回收,將資源當成垃圾就會淪為環境問題,而當變成資源卻可再利用,變成截然不同的價值,正如大愛感恩科技「掘井人」的深願,期待掘出人人心中活泉,也期待環保活泉能滋潤大地。(攝影者:黃勁惟)一般社會企業有為社會應盡之「責任」,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社會企業的一份子,為社會、為地球的永續,是責任更是使命,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多年來獲得國家級、世界級的肯定。

說起牆上『掘井人』海報,也道出了慈濟與中國大陸的因緣,在甘肅黃土高原一望無際缺水的土地上慈濟援建水窖,而負責援建水窖的總舵手王端正副總執行長,說起當地居民對天地的情感,「不放棄,永遠忠實他的土地。雖然沒有水,她們還是在那邊挖啊挖的,跟土地的感情幾乎是分不開的。他們本份而努力,能夠收多少就收多少。這種很純樸、很單純的生活態度,就像上人所說的『心寬念純』。」

圖說:會後,致贈大愛感恩科技綠菩提季刊、與合照,祈願簡單的「大愛感恩科技」六個字,忠實的道出讓人體會瞭解-「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深願。(攝影者:許育仁)然而「事情既然發生了,應如何去解決,去改善,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如我們的物質不做分類回收,將資源當成垃圾就會淪為環境問題,而當變成資源卻可再利用,變成截然不同的價值,正如大愛感恩科技「掘井人」的深願,期待掘出人人心中活泉,也期待環保活泉能滋潤大地。看到在場泰州市環保局領導們振筆直書,虞珊明最後在問與答單元誠摯邀約領導們回到泰州市能發揮影響力,帶動市民重視環保,屆時若有需要慈濟參與共襄盛舉,揚州、南京慈濟志工可以全力配合推動。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全民運動淨泰州 尋找環保新點子

圖說:說起背後掘井人海報,也道出了慈濟與中國大陸的因緣,在甘肅黃土高原一望無際缺水的土地上慈濟援建水窖,而負責援建水窖的總舵手王端正副執行長,說起當地居民對天地的情感,「不放棄,永遠忠實他的土地。雖然沒有水,她們還是在那邊挖阿挖的,跟土地的感情幾乎是分不開的。他們本份而努力,能夠收多少就收多少。這種很純樸、很單純的生活態度,就像上人所說的『心寬念純』」(攝影者:許育仁)6月14日江蘇省泰州市環保局副局長等一行八人蒞臨大愛感恩科技瞭解「大愛、感恩、科技」,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以及同仁熱情接待。虞珊明在開場時,特別提到大愛感恩上個月底剛去過位於泰州市隔鄰的揚州市參展,參展目的就是要啟動當地志工環保的工作。此外泰州與慈濟之緣結的很深,早在1991年華東水災時,慈濟就曾在泰州之縣級市興化賑災及興建568戶大愛屋、140人間敬老院、八所慈濟中小學,其中的東鮑慈濟小學且是興化第一所盲啞初等學校。

回溯在26年前的一場演講 證嚴上人呼籲「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這一句話深深影響台灣,如今台灣有8萬多名定期、20萬名不定期環保菩薩一起參與這場綠色革命,『環保人文』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之一,環保菩薩充滿信心、開心的這樣說道:「每天往來環保站的回收資源很多,做也做不完,但只要身體力行,守護大地,就能讓環保站變乾淨,回頭看變清淨。」

圖說:一般社會企業有為社會應盡之「責任」,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社會企業的一份子,為社會、為地球的永續,是責任更是使命,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多年來獲得國家、世界級的各大肯定。(攝影者:許育仁)簡單的「大愛感恩科技」六個字,忠實的道出了-「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也藉著去(2015)年6月台灣八仙樂園塵爆事件,傳達戒慎虔誠的重要性,也因為 證嚴上人的不捨,指示大愛感恩科技求教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慈濟基金會、慈濟醫院,組成研發團隊著手研發壓力布,如今在研發團隊共同努力下,終有成果,但仍然力求精進,期待為燒燙傷友們開發出更好的復健衣壓力布。

圖說:「事情既然發生了,應如何去解決,去改善,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如我們的物質不做分類回收,將資源當成垃圾就會淪為環境問題,而當變成資源卻可再利用,變成截然不同的價值,正如大愛感恩科技「掘井人」的深願,期待掘出人人心中活泉,也期待環保活泉能滋潤大地。(攝影者:黃勁惟)一般社會企業有為社會應盡之「責任」,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社會企業的一份子,為社會、為地球的永續,是責任更是使命,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多年來獲得國家級、世界級的肯定。

說起牆上『掘井人』海報,也道出了慈濟與中國大陸的因緣,在甘肅黃土高原一望無際缺水的土地上慈濟援建水窖,而負責援建水窖的總舵手王端正副總執行長,說起當地居民對天地的情感,「不放棄,永遠忠實他的土地。雖然沒有水,她們還是在那邊挖啊挖的,跟土地的感情幾乎是分不開的。他們本份而努力,能夠收多少就收多少。這種很純樸、很單純的生活態度,就像上人所說的『心寬念純』。」

圖說:會後,致贈大愛感恩科技綠菩提季刊、與合照,祈願簡單的「大愛感恩科技」六個字,忠實的道出讓人體會瞭解-「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的深願。(攝影者:許育仁)然而「事情既然發生了,應如何去解決,去改善,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如我們的物質不做分類回收,將資源當成垃圾就會淪為環境問題,而當變成資源卻可再利用,變成截然不同的價值,正如大愛感恩科技「掘井人」的深願,期待掘出人人心中活泉,也期待環保活泉能滋潤大地。看到在場泰州市環保局領導們振筆直書,虞珊明最後在問與答單元誠摯邀約領導們回到泰州市能發揮影響力,帶動市民重視環保,屆時若有需要慈濟參與共襄盛舉,揚州、南京慈濟志工可以全力配合推動。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學校減塑集點卡 鼓勵學童護地球


去年開始,大愛電視台節目呼叫妙博士,結合政府教育單位,將減少使用塑膠袋的行動,全面推進校園。今天早上,則來到了台北市忠孝國小,全校三到六年級學生,將近兩百人一同參與。學務處更用心設計減塑集點卡,用抽獎鼓勵方式,將環保種子用心扎根。 


主持人:「再來,保麗龍碗之外,還要用這個袋子,把熱熱的麵裝起來,塑化劑。」 

外食族,三餐、點心加宵夜,算一算,一天竟然用了21個塑膠類。 

主持人:「塑膠的原料是什麼。」 

減塑大作戰,趣味問答比一比,不僅常識,小朋友的行動力,更是不輸大人。 

北市忠孝國小學生 徐翊右:「外帶熱食的時候,會自備不鏽鋼鍋。」 

北市忠孝國小學生 竇安安:「如果去外面買飲料的話,我會自備保溫杯,這樣可以幫助地球,不會成為垃圾場。」 

北市忠孝國小老師 林月菇:「另外一方面就是說,他們只要不帶塑膠袋,整天沒有帶塑膠袋進校園的話,沒有使用塑膠袋,當天就可以記一點。」 

減塑集點卡,學校用心設計,集滿抽獎,搭配行動宣言益智本,一個多月來,全校大啟動。 

北市忠孝國小老師 林月菇:「五年級的部分,我們就是配合,慈濟的減塑全國大串聯的活動,然後有課程按部就班,然後讓他們每一周,去記錄他們減塑的情形。」 

大愛台節目部製作人 莊桂梅:「那有86間小學,大概七千多個小朋友一起來參與,已經有18萬9千多個,將近20萬個塑膠袋,被減少使用了。」 

保護海洋、疼惜地球,小小孩,動起來。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退休人士勤耕福田 海外志工取經


提倡環保的生活,在世界各國,可以看到許多慈濟的環保志工,每天默默做資源回收。來自全球八個國家地區,近千位環保志工,他們回來台灣參加研習,也實地走訪了許多環保站,發現滿多退休的志工,把做環保當做人生第二春。 


歡迎海外家人來訪,社子環保教育站,這天就像是辦喜事一樣,一大早就有香積志工忙進忙出。 

慈濟志工 陳秀英:「我們沒辦法出去國外跟人家結緣,難得他們回來,我們也是以家人的心情,自己家人來(回家),大家都很高興,歡迎他們來。」 

藉由返台參與精進研習會的機緣,海外志工走訪北區多個環保站,透過台灣志工的說明,希望把寶島經驗帶回僑居地。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黃明珍:「兩個人都可以做環保,也可以做一個(環保)站,那我是覺得我會回去呢,把這個訊息讓我們社區的志工,讓他們知道,我們可以這樣做。」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丁度明:「我們的九十多歲的老菩薩也還在做環保,我們真的要加快腳步要跟得上,然後把這次來到台灣學到的,都回去我們馬來西亞。」 

在臺灣的環保站裡,老菩薩居多,他們用雙手守護大地的毅力,讓志工相當感動。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陳桂屏:「我有看到一個重點就是毅力,因為我只區區做環保兩年,可是這些志工都十多廿年,所以我可以體會那個,要毅力做(環保)十多年,不簡單。」 

蘇州慈濟志工 楊婕:「在台灣的話,我們就是看到,無論是說環保點還是環保站,真的是有非常多的老菩薩在一路地堅持在做,當我們跟那些老菩薩交流的時候,這些老菩薩都會跟我們說,對的事情,堅持做就對了。」 

不管是抄筆記或親自體驗,這群志工都希望把台灣經驗帶回各自的國家落實。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靜思生活體驗行 引發內心共鳴


許多人在工作上盡心盡力,但卻忽略了要停下腳步,欣賞大愛之美,但透過慈濟舉辦的靜思生活營隊,常能讓參與者有滿滿的感動,高雄靜思堂就舉辦了聯誼會,讓他們分享參加營隊心境轉變後,看見的人間美麗面貌。 


慈濟志工導覽布展,解說地球公民都應了解的氣候變遷議題,讓張惠英特別有感觸,因為參加靜思生活營前,她不知道茹素與環保息息相關。 

靜思生活營學員 張惠英:「以前我都會覺得,茹素是宗教原因才茹素,可是九月,我回去(參加營隊)的時候,改變我全部的觀念,我會覺得茹素是,尊重生命,愛護地球。」 

一個轉念,讓原本排斥茹素的她,嘗試吃素,而這名補教老師,原本也很排拒慈濟,但他參加靜思生活營,開啟不同的人生觀。 

靜思生活營學員 李清文:「我很想要衝上去,我很想要去擁抱那個,骨髓捐贈的那個人,我就感覺到,好像是我的孩子接受到捐贈,今天如果沒有這大愛,怎麼圓滿這小愛,我忽然發現我的人生,我不可以只有在創業。」 

關注工作的實業家們,經由營隊啟發善念,更透過營隊後的聯誼活動,分享心中感動,產生共鳴。 

陳怡臻 陳立偉 高雄報導 Read more

環保林佩冠


In our next report, we meet a special recycling volunteer at Tzu Chi Jiude recycling station in Taichung. 35-year-old recycling volunteer Lin Peiguan林珮冠suffered a brain injury when she was little, so she has the mentality of a six-year-old. Fortunately, after she started volunteering at the recycling station, she was able to learn from the other volunteers. 


接下來的報導中,帶各位認識,在慈濟九德環保站的環保志工,35歲的環保志工林珮冠,小時候腦部受傷,所以她的心智就像6歲的孩子,還好,開始到環保站做志工後,能跟志工學習。 Read more

環保林佩冠


In our next report, we meet a special recycling volunteer at Tzu Chi Jiude recycling station in Taichung. 35-year-old recycling volunteer Lin Peiguan林珮冠suffered a brain injury when she was little, so she has the mentality of a six-year-old. Fortunately, after she started volunteering at the recycling station, she was able to learn from the other volunteers. 


接下來的報導中,帶各位認識,在慈濟九德環保站的環保志工,35歲的環保志工林珮冠,小時候腦部受傷,所以她的心智就像6歲的孩子,還好,開始到環保站做志工後,能跟志工學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