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8 四月 2016

2016,04/18 海外環保種子分享

【對象】海外環保種子
【時間】2016年4月18日(一)
【地點】內湖聯絡處(114 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大愛心聞:
大愛環保地球村 環保牽手成千手
環保研討習新知 參訪交流齊精進

20160421-1-2.jpg
20160419-19-4.jpg Read more

2016,04/18 太古可口可樂香港參訪

【對象】太古可口可樂香港
【時間】2016年4月18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419-10-4.jpg20160419-10-3.jpg 
Read more

科技環保行善念 永續物命造福田

圖說:4月17日一早,基隆靜思堂國議廳內這一場將近600人的大愛環保與感恩科技研討會。(攝影:虞珊明)今年初新近落成、啟用的基隆靜思堂是基隆慈濟人的新家,4月17日一早,基隆靜思堂園區內人聲鼎沸。國議廳內,精神奕奕的隊輔們,在聽完總協張乃文師姊愛的叮嚀及動線簡單彩排走位後,手持小組舉牌整齊列隊,吉祥物與活動組也在門口唱歡迎歌,迎接學員到來。只見社區會眾扶老攜幼,在隊輔引導下,家長及大人進入寬敞的國際會議廳,孩子們另闢福慧廳進行動態活動。學員長楊建鴻師兄與今天的活動窗口盤姵君師姊兩人是同修,在教育界服務已有二十多年資歷,由於兩人都是教聯會老師,只見一位在台上、一位在台下為了這場基隆靜思堂啟用第一場將近600人的研討會有條不紊、指揮若定。

今天大愛感恩科技基隆推廣窗口由家住基隆的同仁曾姳涵負責,「曾師伯,等下您要幫忙把吉祥物載到內湖,再載回來。師姑您負責幫忙推廣這個攤位…」姳涵口中的曾師伯、師姑,原來就是曾爸爸、曾媽媽。一早曾爸爸、曾媽媽也在現場當起志工,平時也承擔基隆靜思堂大愛感恩科技的聯絡窗口,負責回報需求、反映給姳涵處理。曾爸爸說,會進入慈濟也是因為當初帶著姳涵參加基隆親子班。今天幫忙親子班舉辦的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環教課程,顯得特別有意義。

圖說:這場研討會一開始不只人(學員)「全程貫注投入」,園區設備也跟著「很投入」,原來,正當開場大愛感恩吉祥物劇場時間,園區電力也跟著「跳動」一下,瞬間電燈全熄滅,全場只剩下LED太陽能帽在一片漆黑下,顯得特別光亮。(攝影:虞珊明)這場研討會一開始不只人(學員)「全程貫注投入」,園區設備也跟著「很投入」,原來,正當開場大愛感恩吉祥物劇場時間,園區電力也跟著「跳動」一下,瞬間電燈全熄滅,全場只剩下LED太陽能帽在一片漆黑下,顯得特別光亮。學員長楊師兄戲稱這個特殊效果是要體現出慈悲科技產品在災區使用實際狀況。第一單元虞珊明分享的「科技行善環保生活」就在沒有視聽科技輔助、不知何時復電的情況下,開始了。沒有人知道『明天』與『無常』何者先到,正像是天災人禍難無法預測,當災難發生了,各地慈濟人隨時能夠動員起來,因為慈濟人「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佛心就是『慈悲心』,師志就是『為佛教、為眾生!』

圖說:互動時間,學員長的大姊分享,今天帶著婆婆媽媽一起來,全家一起來關心環境教育,搖籃到搖籃的理念,她舉橘子為例,吃下橘子可以攝取維他命;橘子皮拿來做酵素,充分發揮物命;另外子可以種出盆栽,延續物命,這也是搖籃到搖籃的實踐。 (攝影:虞珊明)慈悲科技,包含食、衣、住、行等,是慈濟人為賑災、救災、備災所開發出來的多項產品。每一項產品的開發都蘊藏 證嚴上人一念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希望眾生離苦得樂。』因為在場有很多老師,虞珊明先介紹『帶著走的黑板』,看到非洲孩子在露天、豔陽烈日下席地學習,慈濟人不僅援建簡易教室,也用大愛紗開發出環保黑板布,大愛紗有著台灣20萬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的愛心匯集,從最早的大愛賑災毛毯,一路走來,神奇環保白褲、防穿刺神奇環保白鞋、大愛環保機能衫、LED環保太陽能帽、環保後背包…,當慈濟人穿戴上這些用品,已然是十足的現代超人形象。這些真的都要感恩環保菩薩清淨在源頭的努力分類,為「減廢」積極努力。

但是這些織品畢竟石油人造纖維的物理性仍在,也就是這些織品總有壞掉的一天,當這一天來臨一樣面臨『垃圾、廢棄』的問題。「續物命造福田」這個單元就由陳意容博士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搖籃到搖籃』的實踐,並且做到零廢 – 回收到回收。然而紡織品有分天然或人纖,種類又那麼多,甚麼是可回收、又如何分類?陳意容師姊現場演示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合作研發改良的「織品辨識儀」,可以迅速分辨衣服材質,未來可以配置到環保站,幫助環保菩薩處理廢棄衣物分類的工作。

互動時間,請購了舒壓襪沈爸爸第一位受邀上台分享,學員長關心「您知道如何穿舒壓襪嗎?」現場提醒補充舒壓的穿脫方式。在前兩個單元不斷踴躍舉手的李媽媽,第二位上台分享,今天的課程不僅是老師們或大愛媽媽進校園受用,環境教育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重視、都應該了解。坐在後排、學員長的大姊也主動舉手分享,楊大姊說今天帶著婆婆媽媽一起來,全家一起來關心環境教育,聽到搖籃到搖籃的理念,她舉橘子為例,吃下橘子可以攝取維他命;橘子皮拿來做酵素,充分發揮物命;另外子可以種出盆栽,延續物命,這也是搖籃到搖籃的實踐。疼惜物命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要留給後代子孫甚麼東西?唯有現在積極努力,大家共知、共識、共行,才能夠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基隆市報導

20160419-1.jpg 20160419-2.jpg
20160419-3.jpg 20160419-4.jpg
20160419-5.jpg 20160419-6.jpg
20160419-7.jpg  20160419-8.jpg

 

Read more

科技環保行善念 永續物命造福田

圖說:4月17日一早,基隆靜思堂國議廳內這一場將近600人的大愛環保與感恩科技研討會。(攝影:虞珊明)今年初新近落成、啟用的基隆靜思堂是基隆慈濟人的新家,4月17日一早,基隆靜思堂園區內人聲鼎沸。國議廳內,精神奕奕的隊輔們,在聽完總協張乃文師姊愛的叮嚀及動線簡單彩排走位後,手持小組舉牌整齊列隊,吉祥物與活動組也在門口唱歡迎歌,迎接學員到來。只見社區會眾扶老攜幼,在隊輔引導下,家長及大人進入寬敞的國際會議廳,孩子們另闢福慧廳進行動態活動。學員長楊建鴻師兄與今天的活動窗口盤姵君師姊兩人是同修,在教育界服務已有二十多年資歷,由於兩人都是教聯會老師,只見一位在台上、一位在台下為了這場基隆靜思堂啟用第一場將近600人的研討會有條不紊、指揮若定。

今天大愛感恩科技基隆推廣窗口由家住基隆的同仁曾姳涵負責,「曾師伯,等下您要幫忙把吉祥物載到內湖,再載回來。師姑您負責幫忙推廣這個攤位…」姳涵口中的曾師伯、師姑,原來就是曾爸爸、曾媽媽。一早曾爸爸、曾媽媽也在現場當起志工,平時也承擔基隆靜思堂大愛感恩科技的聯絡窗口,負責回報需求、反映給姳涵處理。曾爸爸說,會進入慈濟也是因為當初帶著姳涵參加基隆親子班。今天幫忙親子班舉辦的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環教課程,顯得特別有意義。

圖說:這場研討會一開始不只人(學員)「全程貫注投入」,園區設備也跟著「很投入」,原來,正當開場大愛感恩吉祥物劇場時間,園區電力也跟著「跳動」一下,瞬間電燈全熄滅,全場只剩下LED太陽能帽在一片漆黑下,顯得特別光亮。(攝影:虞珊明)這場研討會一開始不只人(學員)「全程貫注投入」,園區設備也跟著「很投入」,原來,正當開場大愛感恩吉祥物劇場時間,園區電力也跟著「跳動」一下,瞬間電燈全熄滅,全場只剩下LED太陽能帽在一片漆黑下,顯得特別光亮。學員長楊師兄戲稱這個特殊效果是要體現出慈悲科技產品在災區使用實際狀況。第一單元虞珊明分享的「科技行善環保生活」就在沒有視聽科技輔助、不知何時復電的情況下,開始了。沒有人知道『明天』與『無常』何者先到,正像是天災人禍難無法預測,當災難發生了,各地慈濟人隨時能夠動員起來,因為慈濟人「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佛心就是『慈悲心』,師志就是『為佛教、為眾生!』

圖說:互動時間,學員長的大姊分享,今天帶著婆婆媽媽一起來,全家一起來關心環境教育,搖籃到搖籃的理念,她舉橘子為例,吃下橘子可以攝取維他命;橘子皮拿來做酵素,充分發揮物命;另外子可以種出盆栽,延續物命,這也是搖籃到搖籃的實踐。 (攝影:虞珊明)慈悲科技,包含食、衣、住、行等,是慈濟人為賑災、救災、備災所開發出來的多項產品。每一項產品的開發都蘊藏 證嚴上人一念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希望眾生離苦得樂。』因為在場有很多老師,虞珊明先介紹『帶著走的黑板』,看到非洲孩子在露天、豔陽烈日下席地學習,慈濟人不僅援建簡易教室,也用大愛紗開發出環保黑板布,大愛紗有著台灣20萬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的愛心匯集,從最早的大愛賑災毛毯,一路走來,神奇環保白褲、防穿刺神奇環保白鞋、大愛環保機能衫、LED環保太陽能帽、環保後背包…,當慈濟人穿戴上這些用品,已然是十足的現代超人形象。這些真的都要感恩環保菩薩清淨在源頭的努力分類,為「減廢」積極努力。

但是這些織品畢竟石油人造纖維的物理性仍在,也就是這些織品總有壞掉的一天,當這一天來臨一樣面臨『垃圾、廢棄』的問題。「續物命造福田」這個單元就由陳意容博士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搖籃到搖籃』的實踐,並且做到零廢 – 回收到回收。然而紡織品有分天然或人纖,種類又那麼多,甚麼是可回收、又如何分類?陳意容師姊現場演示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合作研發改良的「織品辨識儀」,可以迅速分辨衣服材質,未來可以配置到環保站,幫助環保菩薩處理廢棄衣物分類的工作。

互動時間,請購了舒壓襪沈爸爸第一位受邀上台分享,學員長關心「您知道如何穿舒壓襪嗎?」現場提醒補充舒壓的穿脫方式。在前兩個單元不斷踴躍舉手的李媽媽,第二位上台分享,今天的課程不僅是老師們或大愛媽媽進校園受用,環境教育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重視、都應該了解。坐在後排、學員長的大姊也主動舉手分享,楊大姊說今天帶著婆婆媽媽一起來,全家一起來關心環境教育,聽到搖籃到搖籃的理念,她舉橘子為例,吃下橘子可以攝取維他命;橘子皮拿來做酵素,充分發揮物命;另外子可以種出盆栽,延續物命,這也是搖籃到搖籃的實踐。疼惜物命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要留給後代子孫甚麼東西?唯有現在積極努力,大家共知、共識、共行,才能夠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基隆市報導

20160419-1.jpg20160419-2.jpg20160419-3.jpg20160419-4.jpg20160419-5.jpg20160419-6.jpg20160419-7.jpg 20160419-8.jpg 

Read more

週日, 17 四月 2016

松山周年心佈展 科技環保善接引

圖說:「聽說大愛感恩科技有一台"抽紗模擬機",只要倒入瓶片、酯粒,就能變出現棉花一樣的寶特瓶紗線。」4月13日下午在夜間環保前,由合心關懷游美雲師姊與合心環保幹事陳淑敏、和氣組隊長、人文真善濟志工等10人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攝影者:曹書豪)「聽說大愛感恩科技有一台 " 抽紗模擬機 " 只要倒入寶特瓶片、酯粒,就能變出棉花一樣的再生環保紗線。」今 (2016)年是慈濟50周年,同時也是松山聯絡處15周年,因緣非常殊勝,松山區慈濟志工都非常重視今年的佈展,希望藉由科技互動方式,來傳遞慈濟精神及環保人文,進而接引會眾、人間菩薩招生。松山區夜間環保固定於每週三晚上進行,4月13日,由合心關懷游美雲師姊與環保合心幹事陳淑敏、和氣組隊長、人文真善濟志工等10人,在夜間環保前,下午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大愛感恩科技不是在販售商品,而是推廣一種環保理念,將環保菩薩的愛心結合科技,回收廢棄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產品,並藉著每一樣產品、每一次展覽與分享,來讚揚環保菩薩、傳遞感人故事;並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志矢為掘井人,向下挖掘、湧現活泉,成為慈悲的後盾,共創慈濟志業於千秋。

圖說:慈悲科技設計起自於一念慈悲心,為了能在災區緊急供電、或是膚慰受災鄉親、保護賑災人員安全,如大愛感恩科技防穿刺神奇白布鞋,可承受112公斤以下不會被鐵釘、鋼釘穿刺,保護賑災人員行走的安全,為了更廣泛利用,持續研發防穿刺鞋墊。(攝影者:曹書豪)游美雲師姊分享:「凡事無中生有是最不容易的,就像是在探險,在開創一個新的未來,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給予人類希望與改革,這若不是有心、有願,是做不下去的,我真的很讚歎大愛感恩科技五位發起人,每個人為自己的企業忙碌,卻願意無私的發心投入大愛感恩科技。」很多人只會看到產品表面的 " 價格 ",卻往往忽視背後無形的 " 價值 " ,大愛感恩科技藉由有形的環保再生產品,需要讓大家了解,會更懂得珍惜,進而對環保的概念提昇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應該不僅要共知、共識更要共行,環保精神結合環保科技從個人/家庭做起推廣在社區/學校/企業等機關團體,讓更多人了解愛謢地球的重要性。

圖說:松山聯絡處慈濟周年慶佈展,希望藉由科技互動方式,來傳遞慈濟精神、及環保人文,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且廢棄寶特瓶可變成像絲一樣柔軟的毛毯,大愛感恩科技結緣一台 和氣環保幹事周盟珠分享:「今天非常感覺棒!聽了李鼎銘師兄的分享解說,這麼詳細的介紹後,讓我們更了解瓶時在環保站做環保、寶特瓶分類,能夠製成毛毯、服飾,整個回收回來的過程及產品背後的感動。」松山連絡處慈濟周年佈展,希望藉由科技互動方式,邀請鄰近學校、與社區會眾參訪,同時也邀請環保菩薩前來了解慈濟環保人文意涵「感受自己每天到環保站回收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每天這一份愛心、付出,透過大愛感恩科技製成一件件大愛環保毛毯,送往到世界各地、送到需要救災的地方;讓環保菩薩更有信心,每天所做的是這麼有意義的一件事。」

慈濟的好,一定要有人走進來參觀,我們才有機會說法、傳法。松山聯絡處透過慈濟周年慶佈展,結合社區與大愛感恩科技,廣邀會眾及鄰近的學校參觀周年佈展,讓人人懂得環保的重要;現今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環保要大家共同來做,不只有慈濟人身手彎腰做,更要邀請人人挺身而出,為這個環境盡一份心力,共創美好家園。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慈濟志工游美雲分享:「凡事無中生有是最不容易的,就像是在探險,在開創一個新的未來,(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 給予人類希望與改革,這不是有心有願是做不下去的,我真的很讚歎五位發起人,願意在忙錄之餘無私的投入大愛感恩科技。」很多人只看到產品的價格,卻往往忽視被後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需要讓大家了解,大家才會更懂得護持與珍惜,進而對環保的概念而提升。(攝影者:曹書豪)

 

Read more

松山周年心佈展 科技環保善接引

圖說:「聽說大愛感恩科技有一台"抽紗模擬機",只要倒入瓶片、酯粒,就能變出現棉花一樣的寶特瓶紗線。」4月13日下午在夜間環保前,由合心關懷游美雲師姊與合心環保幹事陳淑敏、和氣組隊長、人文真善濟志工等10人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攝影者:曹書豪)「聽說大愛感恩科技有一台 " 抽紗模擬機 " 只要倒入寶特瓶片、酯粒,就能變出棉花一樣的再生環保紗線。」今 (2016)年是慈濟50周年,同時也是松山聯絡處15周年,因緣非常殊勝,松山區慈濟志工都非常重視今年的佈展,希望藉由科技互動方式,來傳遞慈濟精神及環保人文,進而接引會眾、人間菩薩招生。松山區夜間環保固定於每週三晚上進行,4月13日,由合心關懷游美雲師姊與環保合心幹事陳淑敏、和氣組隊長、人文真善濟志工等10人,在夜間環保前,下午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大愛感恩科技不是在販售商品,而是推廣一種環保理念,將環保菩薩的愛心結合科技,回收廢棄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產品,並藉著每一樣產品、每一次展覽與分享,來讚揚環保菩薩、傳遞感人故事;並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志矢為掘井人,向下挖掘、湧現活泉,成為慈悲的後盾,共創慈濟志業於千秋。

圖說:慈悲科技設計起自於一念慈悲心,為了能在災區緊急供電、或是膚慰受災鄉親、保護賑災人員安全,如大愛感恩科技防穿刺神奇白布鞋,可承受112公斤以下不會被鐵釘、鋼釘穿刺,保護賑災人員行走的安全,為了更廣泛利用,持續研發防穿刺鞋墊。(攝影者:曹書豪)游美雲師姊分享:「凡事無中生有是最不容易的,就像是在探險,在開創一個新的未來,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給予人類希望與改革,這若不是有心、有願,是做不下去的,我真的很讚歎大愛感恩科技五位發起人,每個人為自己的企業忙碌,卻願意無私的發心投入大愛感恩科技。」很多人只會看到產品表面的 " 價格 ",卻往往忽視背後無形的 " 價值 " ,大愛感恩科技藉由有形的環保再生產品,需要讓大家了解,會更懂得珍惜,進而對環保的概念提昇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應該不僅要共知、共識更要共行,環保精神結合環保科技從個人/家庭做起推廣在社區/學校/企業等機關團體,讓更多人了解愛謢地球的重要性。

圖說:松山聯絡處慈濟周年慶佈展,希望藉由科技互動方式,來傳遞慈濟精神、及環保人文,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且廢棄寶特瓶可變成像絲一樣柔軟的毛毯,大愛感恩科技結緣一台 和氣環保幹事周盟珠分享:「今天非常感覺棒!聽了李鼎銘師兄的分享解說,這麼詳細的介紹後,讓我們更了解瓶時在環保站做環保、寶特瓶分類,能夠製成毛毯、服飾,整個回收回來的過程及產品背後的感動。」松山連絡處慈濟周年佈展,希望藉由科技互動方式,邀請鄰近學校、與社區會眾參訪,同時也邀請環保菩薩前來了解慈濟環保人文意涵「感受自己每天到環保站回收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每天這一份愛心、付出,透過大愛感恩科技製成一件件大愛環保毛毯,送往到世界各地、送到需要救災的地方;讓環保菩薩更有信心,每天所做的是這麼有意義的一件事。」

慈濟的好,一定要有人走進來參觀,我們才有機會說法、傳法。松山聯絡處透過慈濟周年慶佈展,結合社區與大愛感恩科技,廣邀會眾及鄰近的學校參觀周年佈展,讓人人懂得環保的重要;現今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環保要大家共同來做,不只有慈濟人身手彎腰做,更要邀請人人挺身而出,為這個環境盡一份心力,共創美好家園。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慈濟志工游美雲分享:「凡事無中生有是最不容易的,就像是在探險,在開創一個新的未來,(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 給予人類希望與改革,這不是有心有願是做不下去的,我真的很讚歎五位發起人,願意在忙錄之餘無私的投入大愛感恩科技。」很多人只看到產品的價格,卻往往忽視被後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需要讓大家了解,大家才會更懂得護持與珍惜,進而對環保的概念而提升。(攝影者:曹書豪)

 

Read more

幼稚園戶外教學 環保站新鮮體驗


新北市汐止區的「汐農幼稚園」,為了建立小朋友的環保概念,園長特地與慈濟志工聯繫,安排全校師生,分兩梯次參訪「慈濟汐止環保站」,小朋友們因為好奇而專心、學習效果一級棒。 


走走走、小手拉小手,一起環保救地球。汐止「汐農幼稚園」360位小朋友和24位老師,分成兩梯次參訪「慈濟汐止環保站」。 

汐農幼稚園園長 林雪淇:「環保概念,我想給小朋友有環保概念是很重要的,接著希望他付諸行動,在家裡、生活學習方面他可以做哪些。」 

慈濟志工再熟悉不過的「環保十指口訣」,對小朋友來說,是新鮮事。不過,到底什麼是「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認真聽、就能記得牢,還準備當小老師。 

汐農幼稚園學生 蘇浩誠:「教爸爸媽媽還有阿嬤阿公阿伯,教他們做紙類回收,還有寶特瓶、還有塑膠袋。」 

動動手來、動動腳,小朋友更有興趣。 

慈濟志工:「右邊踩下去、左邊踩下去,再把它按摩、按摩。」 

環保站巡禮一周、小朋友大開眼界,也把惜福愛物、環保生活習慣好好地建立。 

慈濟志工:「出門要帶什麼(袋子)?環保袋!你們都好棒!」 


真善美志工 吳珍香 黃麗芬 林宏謀 徐啟衡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電動腳踏車不用電 祕密藏在前輪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20160418.jpg愈來愈講究環保的年代,鼓勵騎腳踏車減少空氣汙染,荷蘭公司研發出一款電動腳踏車,完全不插電,環保又省電,一塊去看看。 

布幕打開後,展示的腳踏車看起來沒什麼特別。 

騎上車,也沒有不同,唯一不同的設計就是前輪實心,看起來像亮片的方塊。 

原來,祕密就藏在方塊裡! 

太陽能實驗室總裁 彼得斯:「我們研發第一款電動腳踏車,輪子上有太陽能電池的腳踏車,這款腳踏車可以在白天或騎行時自行充電。」 

荷蘭新創公司和恩荷芬理工大學等夥伴合作,研發出這款電動腳踏車雛形,完全不插電,電力來自前後輪和腳踏板上的太陽能板,最快明年就能上市每輛售價約十萬台幣。 


許淑媚 劉宗泰 編譯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72157 
Read more

印住宅環保


West Jakarta’s Aries community is well known for its green initiatives because Tzu Chi volunteers began coming here five years ago to promote their environmental message. We now visit the community at the end of today’s program.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西雅加達的阿利艾斯住宅區,因為五年前慈濟志工開始在這裡推動環保理念,是個成為著名的環保社區,一起來看看這個社區。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