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05 四月 2016

2016,04/05 信義環境教育籌備會

【對象】信義區志工
【時間】2016年4月5日(二) 18:30-21:00
【地點】台北東區聯絡處(110 台北市信義區 松隆路327號1樓) Read more

週一, 04 四月 2016

陪伴走過人生幽谷 做環保樂回饋


高雄的黃女士,自二十五歲起就疾病纏身,二十多年來,氣喘、糖尿不離身,引發的各種病痛,身分證又遭親友申請信用卡刷爆,貧病交加,慈濟志工從2011年開始陪伴,陪她度過生命關卡,現在她身體許可就會到環保站當志工。 


來到熟悉的醫院,黃美惠回憶起慈濟志工的陪伴,是從她搬來高雄岡山之前,那時候志工陪她來看身心科。 

慈濟志工 孫湘涵:「看到美惠的時候,她滿面的愁容,就一直想要輕生,經過慈濟志工的陪伴,也改變她的心態。」 

黃美惠從二十五歲起,就疾病纏身,患有氣喘、糖尿病,又被親友冒用身分申請信用卡,欠下一身債務,搬家後,岡山慈濟志工接力關懷,多年陪伴終於讓她打開心門。 

環保志工 黃美惠:「他們幫我治病,照顧我,給我關懷,我如果身體趕快好的話,我要去環保站做環保。」 

黃美惠的兒子 許智開:「我以前都不相信別人,不會跟別人有任何往來,自從遇到了慈濟的師姑以後,我變得比較放開。」 

志工的陪伴,也讓黃美惠的兒子有了改變,現在黃美惠只要身體許可,就會到環保站當志工,她說,慈濟給了她新的人生,她要用付出來見證這分無私的愛。 

李念純 藍景源 真善美志工-高雄報導 Read more

神誕慶典倡回收 穿梭付出不空過


具有百年歷史的古廟慶典,正是宣導環保的好時機。在馬來西亞新山的烏魯地南,慈濟動員135位志工,站在古廟遊行的地方,進行資源回收,宣導環保。 


遊行隊伍,熱鬧歡喜。具有146年歷史的柔佛古廟神誕慶典,吸引大約40萬民眾共襄盛舉。 

中國大陸遊客:「我覺得非常高興,第一次來這裡,(難得)海外感受到有中國新年的味道。」 

大量的人潮湧現,正是宣導環保的好時機,135位慈濟志工在現場提醒民眾垃圾不落地。 

慈濟志工 李興勝:「所以我們今天就有這個,一百多人的志工一起出席,在這個遊神的路線上,有十個環保的站點,向民眾宣揚保護地球、垃圾不落地的環保理念。」 

慈濟志工 陸偉成:「每一年舉辦都能帶動,人人乾淨,人人環保,不要造成垃圾整個場面。」

慈濟志工 劉健明:「重要是我們怎樣減少垃圾對地球的傷害。」 

將回收物掛在身上,還拿著看板到處宣導,慈濟志工走入人群做資源回收,從白天,一直到午夜一點才結束。 

民眾 蔡漢炎:「這個是相當好的,我們很支持這樣做,不要隨隨便便丟垃圾,那些東西吃完了,(廢棄物)要丟在一個地方,有個給你放的地方,這樣很好。」 

民眾 菲德麗:「要支持,因為現在環境已不健康,所以需要有環保團體,帶動大家一起保護環境。」 

延續傳統文化,人人不忘響應環保。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馬原民村環保 Malaysia Kampung Paya


A small village called Kampung Paya Mendoi in Pahang, Malaysia was hit by severe flooding in January of 2015. Afterwards, the Tzu Chi Foundation came to its aid, so the villagers have got know Tzu Chi volunteers. Now having recovered from the flood, the villagers have learned something from Tzu Chi and are putting this new knowledge to practice all the time. 


馬來西亞彭亨州,有個村名叫甘榜巴雅門對,在去年初遭受水患,慈濟基金會曾給予援助,村民因此與志工變得熟識,如今家園已經恢復,村民也向慈濟學了一項活動,現在成為全民運動。 Read more

源頭設計回收 創造資源效益

圖說:「2016環境永續淨塑研討會」第三個單元探討『回收與環保塑膠發展』,產官學齊心探討藍色經濟解決方案,討論如何以可分解環保塑材取代(Replacement)傳統塑膠以及回收(Recycle)再利用,從源頭、設計到使用回收,創造資源整合最大效益。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應邀與會分享。 (照片來源:福智基金會網站)「2016環境永續淨塑研討會」第三個單元探討『回收與環保塑膠發展』,產官學齊心探討藍色經濟解決方案,討論如何以可分解環保塑材取代(Replacement)傳統塑膠以及回收(Recycle)再利用,從源頭、設計到使用回收,創造資源整合最大效益。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應邀與會分享。3月26日下午,首先由「中華民國環保生物可分解材料協會」黃建銘理事長主講「環保塑膠的發展及應用——國內外技術、市場及政策趨勢」。黃建銘理事長介紹中華民國環保生物可分解材料協會為促進國內環保材料產業,並經過綠色生產技術加速關鍵性環保材料之研發,期望發展生物可分解高分子材料,以推廣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的努力。

黃建銘理事長說明,生物可分解材料(Biodegradable Materials),一般以可不斷重複取得的天然資源,如微生物、植物、動物,所製成的一種聚合物,取代傳統的塑膠材料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缺點,同時兼顧使用永續性、使用效益、符合永續產業的價格競爭優勢。黃理事長說明,協會在階段性推廣塑膠產品減量的過程中,可以透過生物分解容器,為傳統塑膠尋求取代方案。目前生物分解容器大都使用在免洗餐具、雞蛋盒、水果蔬菜包裝等,同時已有賣場願意漸次以生質材料取代塑膠材質。黃理事長也帶來各式生物分解的成品,如塑膠袋、水杯、湯匙刀叉等,與現場與會者分享及體驗。

圖說:主持人台灣大學陳竹亭教授(上左);與談人主婦聯盟賴曉芬秘書長(上右)。「環保塑膠的發展及應用—國內外技術、市場及政策趨勢」主講人黃建銘(上左);「單一塑材(寶特瓶PET)的回收再製經驗分享」主講人林正雄(下右)。(照片來源:福智基金會網站)隨之登場的是台灣新竹「綠色產業聯盟」余金龍常務理事,以「從墳墓到搖籃——建構海洋垃圾、混合塑材再利用的產業生態體系」為題,探討回收垃圾的解決方案。余金龍常務理事介紹了 R-ONE 的特色,包含了經濟價值高、環保效益高、技術門檻高,這是將劣質廢塑料能源化利用的概念。希望做到將劣質廢塑料轉化成油品,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真正做到廢棄物減量化,加上生產過程清潔無害,既能有效治理廢塑料污染,又可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環境效益,是利國利民的綠色環保產業。
其次,提到 FPC (新生質纖維複合材料) 是塑膠的 Reduce / Replacement 的最佳方案,也是海洋垃圾的預防措施,具有減少焚燒農業廢棄物產生的空氣污染,且不和人類糧食來源競爭的優勢。FPC 也是廢棄物及海洋垃圾回收後的處理方案之一,尤其是對於出油率低的塑膠 (或生質塑膠,如 PLA、PET等)。上述的 R-ONE 和 FPC 則是 3R (Reduce / Replacement / Recycle) 的完整解決方案。

圖說:「建構海洋垃圾、混合塑材再利用的產業生態體系」主講人「綠色產業聯盟」余金龍常務理事(上右)、與談人環保署廢管處顏瑞錫科長(上左)。新竹縣環保局黃士漢局長(下左)、李長榮化工PP事業部李啟志副總經理(下右)。 (照片來源:福智基金會網站)大愛感恩科技代表林正雄博士以「單一塑材(寶特瓶PET)的回收再製經驗分享」,讓與會者深深體會到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核心價值,在製程端有50家以上的公司,以接力方式發揮專業良能,為地球節能減碳做出極大貢獻。林正雄分享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從環保志工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再回饋社會的歷程,例如以環保志工回收的寶特瓶化身為大愛紗,製作出環保毛毯,已使用在台灣、美國、菲律賓、澳洲、日本、中國大陸等近 30 個國家的賑災及社會救助中,溫暖了超過 90 萬以上受災戶的心。這項分享,啟發帶動了更多有心人投入環保,善盡社會責任的企業共同合作。

最後,產官學三方齊聚為下午的主題進行熱烈討論。提出了生物材質的研發、市場價格及取得來源的問題,以及政府如何積極成立資源整合與教育推廣的平台,還有落實完整的回收體系的看法。更有學者呼籲,思考線性經濟對於環境資源運用缺乏考量,而循環型經濟則主張改變消費習性,以解決線性經濟造成資源過度浪費的問題;未來如何導入共享經濟的概念,從源頭開始,審慎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未來,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從商品設計端開始,拉長原料的生命週期。另有專家提出,研發生物可分解材質及未來推廣運用,應該要謹慎,多方評估,完整配套措施,以免衍生另外問題,而且減量使用才是重點。與會者共同認為,為了永續的發展,願意積極配合,並在審慎中尋求安全合理的解決方案。

文稿來源:轉載自福智基金會網站
http://www.blisswisdom.org/topic/plasticarian/966-9027

Read more

源頭設計回收 創造資源效益

圖說:「2016環境永續淨塑研討會」第三個單元探討『回收與環保塑膠發展』,產官學齊心探討藍色經濟解決方案,討論如何以可分解環保塑材取代(Replacement)傳統塑膠以及回收(Recycle)再利用,從源頭、設計到使用回收,創造資源整合最大效益。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應邀與會分享。 (照片來源:福智基金會網站)「2016環境永續淨塑研討會」第三個單元探討『回收與環保塑膠發展』,產官學齊心探討藍色經濟解決方案,討論如何以可分解環保塑材取代(Replacement)傳統塑膠以及回收(Recycle)再利用,從源頭、設計到使用回收,創造資源整合最大效益。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應邀與會分享。3月26日下午,首先由「中華民國環保生物可分解材料協會」黃建銘理事長主講「環保塑膠的發展及應用——國內外技術、市場及政策趨勢」。黃建銘理事長介紹中華民國環保生物可分解材料協會為促進國內環保材料產業,並經過綠色生產技術加速關鍵性環保材料之研發,期望發展生物可分解高分子材料,以推廣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的努力。

黃建銘理事長說明,生物可分解材料(Biodegradable Materials),一般以可不斷重複取得的天然資源,如微生物、植物、動物,所製成的一種聚合物,取代傳統的塑膠材料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缺點,同時兼顧使用永續性、使用效益、符合永續產業的價格競爭優勢。黃理事長說明,協會在階段性推廣塑膠產品減量的過程中,可以透過生物分解容器,為傳統塑膠尋求取代方案。目前生物分解容器大都使用在免洗餐具、雞蛋盒、水果蔬菜包裝等,同時已有賣場願意漸次以生質材料取代塑膠材質。黃理事長也帶來各式生物分解的成品,如塑膠袋、水杯、湯匙刀叉等,與現場與會者分享及體驗。

圖說:主持人台灣大學陳竹亭教授(上左);與談人主婦聯盟賴曉芬秘書長(上右)。「環保塑膠的發展及應用—國內外技術、市場及政策趨勢」主講人黃建銘(上左);「單一塑材(寶特瓶PET)的回收再製經驗分享」主講人林正雄(下右)。(照片來源:福智基金會網站)隨之登場的是台灣新竹「綠色產業聯盟」余金龍常務理事,以「從墳墓到搖籃——建構海洋垃圾、混合塑材再利用的產業生態體系」為題,探討回收垃圾的解決方案。余金龍常務理事介紹了 R-ONE 的特色,包含了經濟價值高、環保效益高、技術門檻高,這是將劣質廢塑料能源化利用的概念。希望做到將劣質廢塑料轉化成油品,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真正做到廢棄物減量化,加上生產過程清潔無害,既能有效治理廢塑料污染,又可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環境效益,是利國利民的綠色環保產業。
其次,提到 FPC (新生質纖維複合材料) 是塑膠的 Reduce / Replacement 的最佳方案,也是海洋垃圾的預防措施,具有減少焚燒農業廢棄物產生的空氣污染,且不和人類糧食來源競爭的優勢。FPC 也是廢棄物及海洋垃圾回收後的處理方案之一,尤其是對於出油率低的塑膠 (或生質塑膠,如 PLA、PET等)。上述的 R-ONE 和 FPC 則是 3R (Reduce / Replacement / Recycle) 的完整解決方案。

圖說:「建構海洋垃圾、混合塑材再利用的產業生態體系」主講人「綠色產業聯盟」余金龍常務理事(上右)、與談人環保署廢管處顏瑞錫科長(上左)。新竹縣環保局黃士漢局長(下左)、李長榮化工PP事業部李啟志副總經理(下右)。 (照片來源:福智基金會網站)大愛感恩科技代表林正雄博士以「單一塑材(寶特瓶PET)的回收再製經驗分享」,讓與會者深深體會到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核心價值,在製程端有50家以上的公司,以接力方式發揮專業良能,為地球節能減碳做出極大貢獻。林正雄分享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從環保志工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再回饋社會的歷程,例如以環保志工回收的寶特瓶化身為大愛紗,製作出環保毛毯,已使用在台灣、美國、菲律賓、澳洲、日本、中國大陸等近 30 個國家的賑災及社會救助中,溫暖了超過 90 萬以上受災戶的心。這項分享,啟發帶動了更多有心人投入環保,善盡社會責任的企業共同合作。

最後,產官學三方齊聚為下午的主題進行熱烈討論。提出了生物材質的研發、市場價格及取得來源的問題,以及政府如何積極成立資源整合與教育推廣的平台,還有落實完整的回收體系的看法。更有學者呼籲,思考線性經濟對於環境資源運用缺乏考量,而循環型經濟則主張改變消費習性,以解決線性經濟造成資源過度浪費的問題;未來如何導入共享經濟的概念,從源頭開始,審慎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未來,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從商品設計端開始,拉長原料的生命週期。另有專家提出,研發生物可分解材質及未來推廣運用,應該要謹慎,多方評估,完整配套措施,以免衍生另外問題,而且減量使用才是重點。與會者共同認為,為了永續的發展,願意積極配合,並在審慎中尋求安全合理的解決方案。

文稿來源:轉載自福智基金會網站
http://www.blisswisdom.org/topic/plasticarian/966-9027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