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2016

週四, 31 三月 2016

2016,03/31 天津婦女會來訪

【對象】天津婦女會
【時間】2016年3月31日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401-5-1.jpg20160401-5-2.jpg20160401-5-3.jpg20160401-5-4.jpg 
Read more

藥安品管圈 大愛顯團隊

圖說: 「全國品管圈大會」展現台北慈院的團隊默契、創意,展現朝氣與活力,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醫院皆是證嚴上人『掘井人』的具體實踐,每一個人內心的愛,如同地底源源不絕的泉水,期許人人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同時志業體合和互協合作,成為「慈悲的後盾」,共創慈濟志業於千秋。(台北慈濟醫院提供)「動動你的腦袋瓜、病人安全在進化,啟動醫院化團隊、資源管理不浪費。用心、用心,最甘心,台北慈濟醫院,守護健康、守護愛。品質先鋒在慈院,持續改善永不懈。」3月25日,台北慈濟醫院,參與「第199屆全國品管圈大會」成果發表,今年共有20組醫療診所、企業報名參加,每組各展現團隊精神與創意,大愛感恩科技可愛的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也應邀參與台北慈濟醫院團隊表演。比賽結果,台北慈濟醫院『藥安圈』並榮獲佳作成績。

「全國品管圈大會」係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主辦,自1970年舉辦第一屆全國品管圈大會至今已推行四十年,成果卓著,普受各屆之重視與肯定,主要對於我國品管圈水準之提升貢獻,促進全國品管圈之普及落實與活潑化,並提升品管圈活動之水準為目的。

圖說: 「動動你的腦袋瓜、病人安全在進化,啟動醫院化團隊、資源管理不浪費。用心、用心,最甘心,台北慈濟醫院,守護健康、守護愛。品質先鋒在慈院,持續改善永不懈。」3月25日,台北慈濟醫院,參與「第199屆全國品管圈大會」成果發表,大愛感恩科技可愛的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也應邀參與台北慈濟醫院團隊表演。(台北慈濟醫院提供)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團體,一般以六人左右為小組,團體共同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確立企業精神,培養企業文化,使員工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創造力。

台北慈濟醫院『藥安圈』,為提升住院藥事服務滿意度之改善專案成立,希望藉由團體合作、激發創意,提升台北慈院醫療服務品質;今年是慈濟醫療志業已經30年,證嚴法師建立慈濟醫院,不以營利為目的、而以救人苦難為初衷,期許醫生、護理能以菩薩心救拔苦難眾生,除了硬體設備提升,更要軟體提升,藉由各項競賽、評鑑、觀摩,提升醫療品質,每年參與各項競賽與評鑑,自我檢視。

「全國品管圈大會」展現台北慈院的團隊默契、創意,展現朝氣與活力,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醫院皆是證嚴上人『掘井人』的具體實踐,每一個人內心的愛,如同地底源源不絕的泉水,期許人人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同時志業體合和互協合作,成為「慈悲的後盾」,共創慈濟志業於千秋。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士林區報導

Read more

藥安品管圈 大愛顯團隊

圖說: 「全國品管圈大會」展現台北慈院的團隊默契、創意,展現朝氣與活力,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醫院皆是證嚴上人『掘井人』的具體實踐,每一個人內心的愛,如同地底源源不絕的泉水,期許人人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同時志業體合和互協合作,成為「慈悲的後盾」,共創慈濟志業於千秋。(台北慈濟醫院提供)「動動你的腦袋瓜、病人安全在進化,啟動醫院化團隊、資源管理不浪費。用心、用心,最甘心,台北慈濟醫院,守護健康、守護愛。品質先鋒在慈院,持續改善永不懈。」3月25日,台北慈濟醫院,參與「第199屆全國品管圈大會」成果發表,今年共有20組醫療診所、企業報名參加,每組各展現團隊精神與創意,大愛感恩科技可愛的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也應邀參與台北慈濟醫院團隊表演。比賽結果,台北慈濟醫院『藥安圈』並榮獲佳作成績。

「全國品管圈大會」係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主辦,自1970年舉辦第一屆全國品管圈大會至今已推行四十年,成果卓著,普受各屆之重視與肯定,主要對於我國品管圈水準之提升貢獻,促進全國品管圈之普及落實與活潑化,並提升品管圈活動之水準為目的。

圖說: 「動動你的腦袋瓜、病人安全在進化,啟動醫院化團隊、資源管理不浪費。用心、用心,最甘心,台北慈濟醫院,守護健康、守護愛。品質先鋒在慈院,持續改善永不懈。」3月25日,台北慈濟醫院,參與「第199屆全國品管圈大會」成果發表,大愛感恩科技可愛的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也應邀參與台北慈濟醫院團隊表演。(台北慈濟醫院提供)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團體,一般以六人左右為小組,團體共同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確立企業精神,培養企業文化,使員工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創造力。

台北慈濟醫院『藥安圈』,為提升住院藥事服務滿意度之改善專案成立,希望藉由團體合作、激發創意,提升台北慈院醫療服務品質;今年是慈濟醫療志業已經30年,證嚴法師建立慈濟醫院,不以營利為目的、而以救人苦難為初衷,期許醫生、護理能以菩薩心救拔苦難眾生,除了硬體設備提升,更要軟體提升,藉由各項競賽、評鑑、觀摩,提升醫療品質,每年參與各項競賽與評鑑,自我檢視。

「全國品管圈大會」展現台北慈院的團隊默契、創意,展現朝氣與活力,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醫院皆是證嚴上人『掘井人』的具體實踐,每一個人內心的愛,如同地底源源不絕的泉水,期許人人向下掘井、湧現活泉,同時志業體合和互協合作,成為「慈悲的後盾」,共創慈濟志業於千秋。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士林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三, 30 三月 2016

享受佳節不留汙 市容整潔身心暢


辦了16年的傳統活動,注入了新的活水,馬來西亞「峇株巴轄」當地的花車大遊行,今年找來慈濟人,讓整個活動更完美,到底志工做了什麼,帶您來看。 


花車大遊行,這是馬來西亞「峇株巴轄」民間社團連續第16年舉辦,參加的團體、與圍觀的民眾大家都熟門熟路,唯有這件事、很新鮮。 

「這個呢,是屬於垃圾。這個垃圾放在那裡?」 

為了不讓「天上聖母」與「齊天大聖」笑我們髒,主辦單位第一次邀請慈濟人來推廣環保觀念,志工還在現場設立了資源分類的據點。 

活動主辦人員 張迎煌:「我認為這個慈濟對於我們峇市,在環保方面、意識方面是做得相當到點,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部分應該是與慈濟配合。是真的,這個部分你們能夠帶領,讓我們這個意識把它發揚光大。」 

今年的活動,環境變得比以往乾淨許多,民眾也因此能更盡情享受現場的佳節氣氛。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彎腰付出做中學 環保教育深扎根


第26屆全澳清潔日,這個全澳洲的環保活動,慈濟人也沒缺席。在墨爾本,由慈青承擔活動窗口邀約社區民眾,墨爾本大學學生一起參與,105人踴躍報名。 


響應全澳清潔日,每一個環節都要很環保。搭火車,前往活動集合地。下了車,步行到公園。兒童精進班的孩子由媽媽帶著,也來共襄盛舉。 

查看車底,鑽進樹下,每個角落仔細撿拾垃圾。 

志工 劉詩洋:「覺得很多人在這個草坪上,利用這個空間,但是沒有很好的維護這個空間。」

細小的碎玻璃散落一地,慈青用夾子一顆顆夾起來。 

志工 黃慧欣:「我們不知道這些碎玻璃,到底是非環保,還是可以環保的東西,後來他們就說是不可環保的,然後我就覺得今天有上了一課。」 

一群人埋首默默付出的身影,吸引旁人目光。 

當地居民 山姆:「您們犧牲自己的假日,雖然自己也受益,但是能為環境,為世界付出,真的很棒。」 

滿滿好多袋,全是這天的清潔成果。來點小測試,看看活動結束,大家還會不會撿路邊垃圾? 

主辦人放了一個寶特瓶在路上,好幾個人路過都沒看見,終於,有人注意到了,環保不只有活動,已成為日常習慣。 

真善美志工 劉志豪 黎邵璘 謝坤耀 澳洲報導 Read more

資源回收身力行 落實環保救地球


援助敘利亞難民,慈濟基金會去年十月,在土耳其蘇丹加濟市,進行了多場大型發放,為了更了解慈濟,當地市長和教育局官員,特地來台參訪。另外一群來自江蘇常州的志工,也回台灣學習志工如何做環保,希望把寶島經驗帶回常州落實。 


帶著回台取經的心,江蘇常州的26位志工,參訪內湖環保站。 

慈濟志工:「我們這些老菩薩,他把這些有字的都剪下來了,是不是剩下那個白色的(部分)?要不要來脫墨?不用!所以對我們這個地球的汙染,是不是降到最低?」 

看著老菩薩們做紙類回收的細膩,志工們相當震撼。 

常州志工 吳志華:「在內湖環保站看到(紙類回收)以後,那個邊邊角角都會剪下來,這種的資源回收很震撼我們,我們會把這個帶到常州,然後第一個是宣導,讓我們的志工能夠帶動更多的人來加入環保行列。」 

這一頭學習老菩薩的精神,沒想到另一頭還有他鄉遇故知的喜悅。 

「我們是(來自)江蘇常州的。」「我是浙江的,浙江溫州。」「那住得很近,很近!」 

同樣是慈濟人文的體驗,土耳其蘇丹加濟市長和教育局官員,在慈濟志工的陪同下,也參訪內湖園區,對於寶特瓶製作成的環保毛毯,最感興趣。 

土耳其慈濟志工 胡光中:「讓他知道我們慈濟人環保志工怎麼樣來做這個環保,然後怎麼樣愛護地球。他們過往在土耳其幫助我們非常的多,希望在將來能夠繼續支持我們。」 

一趟巡禮,海外志工帶回寶貴的台灣經驗,讓愛更普遍在世界各個角落散播。 


真善美志工 吳明雪 葉正義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培訓志願行 感恩勤造福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郭于禎(左二)表示:培訓~培養正知正見的信念;訓練守知不動的道心。培訓的後面就是精進:精是「心無雜念」、進是「永不退轉」。 (照片:郭于禎提供)「2016年慈濟北區培訓慈誠委員精神研習」開『學』典禮3月20日於三重靜思堂舉行。一大清早,一輛輛遠道而來的遊覽車駛抵三重園區,有來自新北市、台北市、澎湖等地,共700多位學員,展開從三月開始之慈濟慈誠委員培訓課程。今年大愛感恩科技北、中、南區共有7位同仁報名參加培訓課程,期許能以「志工」的精神服務於職場當中,肩負起慈濟志業,回饋社會。靜思精舍德禪師父特地從花蓮前來,在第一堂課向所有學員開示「慈濟人的進退行儀」,同時也透過視訊連線,將課程同步傳送到臺灣與海外各分支會聯絡點,海內外零秒差,共同汲取靜思法髓。

大愛劇場《回家的路》本尊林朝富師兄以自生經歷分享慈濟十誡,從與母親、師姊相處,到如何接引林進成、林朝水兩個弟弟參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郭于禎表示:「委員慈誠培訓,在培養正知正見的信念;訓練『守之不動』的道心。培訓的後面就是精進:精是『心無雜念』」進是『永不退轉』」能做到時時精進,要把修善斷惡的種子根深蒂固的埋入心。在忙碌的上班生活中,透過週末紮實的課程,讓自己的心獨處、沉澱,省思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更清楚自己人生的方向,堅定自己的道心。」新發意學子從課程中體悟人人要有使命,使命沒有大小,而在乎的是熱忱,發願容易、行願難,此刻即是入學的開始,用心讀、用心聽、用心做,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美麗的色彩,拓寬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圖說:高雄區關懷陳慈娟(左一)表示:上完了今日課程更堅定了我加入慈濟團體的信念,地球只有一個,而我們生活在大愛村是不分你和我的,並且我們的距離也越來越近,越來越密切,要時時做菩薩大招生,淨心人心祥和社會。 (照片:陳慈娟提供)大愛感恩高雄區關懷陳慈娟表示:「上完了今日課程更堅定了我加入慈濟團體的信念,地球只有一個,而我們生活在大愛村是不分你和我的,並且我們的距離也越來越近,越來越密切,要時時做菩薩大招生,淨心人心祥和社會。」幸有慈濟、幸有 上人、幸有佛法為依歸,能讓人把心念顧好,甘願做,歡喜受,縮小自己、相互助緣,踏穩腳步,正向思考,能正心正念不會因外界以假亂真,要借假修真,時時莫忘初發心,以自勉之。

業務同仁 李明瑩表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課堂呂秀英師(慈悅)姊,清楚地說明了當時緣起於八八水災,『十在心路』的創作歷程,『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數中考驗智慧;在艱難中激發韌力;在繁瑣中學習耐性;在複雜中欣賞優點;在理想中追求進步;在人我中相互感恩;在社會中祥和無爭;在大地中長期養息;在天下中消弭災難。』」證嚴上人心繫災民即將過年,慈濟建築團隊希望趕在農曆年前,用88天的時間,完成興建第一批六百戶的永久住宅大愛屋,一路走來所面對到的種種雜音與阻撓,原來當 上人遇到困境用『法』來釋懷及悲憫心情與胸襟。當時慈悅師姊請知名作曲家李壽全老師在一個晚上譜出「十在心路」歌曲,由於培訓課瞭解了這個「心路」,於是唱出來時格外感動。

經營規劃室 曹書豪表示:從張美玲師姊導讀《證嚴上人思想體系》一書,上人於二十一世紀初開啟「慈濟宗」,為的是彰顯慈濟成立宗旨在於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以促進世界和平,使天下無災難。摘錄1996年至2003年衲履足跡,「如是我聞」鉅細靡遺記載上人之言教、法教與身教,期許自我可以將思想體系閱讀完,了解慈濟醫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資深志工劉濟雨師兄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浸潤上人法語的感觸,人的記憶有限,所以好人、好話、好事都要記住,但為什麼要記下外界人士的批評?只要心中有法,遇見無明網絡,依然不受影響。

設計部 陳品穎表示:培訓課開課第一天課程滿滿,收獲也滿滿,培訓不只要學習禮儀,必須讓自己心無雜念,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培養正知、正念不受外力影響,把握生命的時空,不斷自我精進,做好自身的本分事,並多去傾聽及付出,好好跟著上人走這條菩薩道。

慈濟人的使命就是走入人群,成就他人的當下也在成就自己,因為福在人群、慧也在人群;在大愛感恩科技藉著環保產品推廣環保理念、接引人人守護大地做環保,也接引人人參與慈濟,為了能善用妙法度眾生,更要聞法精進,以大愛、付出無所求的熱誠,投入大愛感恩科技,接引會眾認識環保、加入慈濟大家庭。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新北市三重區報導

Read more

培訓志願行 感恩勤造福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郭于禎(左二)表示:培訓~培養正知正見的信念;訓練守知不動的道心。培訓的後面就是精進:精是「心無雜念」、進是「永不退轉」。 (照片:郭于禎提供)「2016年慈濟北區培訓慈誠委員精神研習」開『學』典禮3月20日於三重靜思堂舉行。一大清早,一輛輛遠道而來的遊覽車駛抵三重園區,有來自新北市、台北市、澎湖等地,共700多位學員,展開從三月開始之慈濟慈誠委員培訓課程。今年大愛感恩科技北、中、南區共有7位同仁報名參加培訓課程,期許能以「志工」的精神服務於職場當中,肩負起慈濟志業,回饋社會。靜思精舍德禪師父特地從花蓮前來,在第一堂課向所有學員開示「慈濟人的進退行儀」,同時也透過視訊連線,將課程同步傳送到臺灣與海外各分支會聯絡點,海內外零秒差,共同汲取靜思法髓。

大愛劇場《回家的路》本尊林朝富師兄以自生經歷分享慈濟十誡,從與母親、師姊相處,到如何接引林進成、林朝水兩個弟弟參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郭于禎表示:「委員慈誠培訓,在培養正知正見的信念;訓練『守之不動』的道心。培訓的後面就是精進:精是『心無雜念』」進是『永不退轉』」能做到時時精進,要把修善斷惡的種子根深蒂固的埋入心。在忙碌的上班生活中,透過週末紮實的課程,讓自己的心獨處、沉澱,省思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更清楚自己人生的方向,堅定自己的道心。」新發意學子從課程中體悟人人要有使命,使命沒有大小,而在乎的是熱忱,發願容易、行願難,此刻即是入學的開始,用心讀、用心聽、用心做,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美麗的色彩,拓寬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圖說:高雄區關懷陳慈娟(左一)表示:上完了今日課程更堅定了我加入慈濟團體的信念,地球只有一個,而我們生活在大愛村是不分你和我的,並且我們的距離也越來越近,越來越密切,要時時做菩薩大招生,淨心人心祥和社會。 (照片:陳慈娟提供)大愛感恩高雄區關懷陳慈娟表示:「上完了今日課程更堅定了我加入慈濟團體的信念,地球只有一個,而我們生活在大愛村是不分你和我的,並且我們的距離也越來越近,越來越密切,要時時做菩薩大招生,淨心人心祥和社會。」幸有慈濟、幸有 上人、幸有佛法為依歸,能讓人把心念顧好,甘願做,歡喜受,縮小自己、相互助緣,踏穩腳步,正向思考,能正心正念不會因外界以假亂真,要借假修真,時時莫忘初發心,以自勉之。

業務同仁 李明瑩表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課堂呂秀英師(慈悅)姊,清楚地說明了當時緣起於八八水災,『十在心路』的創作歷程,『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數中考驗智慧;在艱難中激發韌力;在繁瑣中學習耐性;在複雜中欣賞優點;在理想中追求進步;在人我中相互感恩;在社會中祥和無爭;在大地中長期養息;在天下中消弭災難。』」證嚴上人心繫災民即將過年,慈濟建築團隊希望趕在農曆年前,用88天的時間,完成興建第一批六百戶的永久住宅大愛屋,一路走來所面對到的種種雜音與阻撓,原來當 上人遇到困境用『法』來釋懷及悲憫心情與胸襟。當時慈悅師姊請知名作曲家李壽全老師在一個晚上譜出「十在心路」歌曲,由於培訓課瞭解了這個「心路」,於是唱出來時格外感動。

經營規劃室 曹書豪表示:從張美玲師姊導讀《證嚴上人思想體系》一書,上人於二十一世紀初開啟「慈濟宗」,為的是彰顯慈濟成立宗旨在於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以促進世界和平,使天下無災難。摘錄1996年至2003年衲履足跡,「如是我聞」鉅細靡遺記載上人之言教、法教與身教,期許自我可以將思想體系閱讀完,了解慈濟醫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資深志工劉濟雨師兄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浸潤上人法語的感觸,人的記憶有限,所以好人、好話、好事都要記住,但為什麼要記下外界人士的批評?只要心中有法,遇見無明網絡,依然不受影響。

設計部 陳品穎表示:培訓課開課第一天課程滿滿,收獲也滿滿,培訓不只要學習禮儀,必須讓自己心無雜念,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培養正知、正念不受外力影響,把握生命的時空,不斷自我精進,做好自身的本分事,並多去傾聽及付出,好好跟著上人走這條菩薩道。

慈濟人的使命就是走入人群,成就他人的當下也在成就自己,因為福在人群、慧也在人群;在大愛感恩科技藉著環保產品推廣環保理念、接引人人守護大地做環保,也接引人人參與慈濟,為了能善用妙法度眾生,更要聞法精進,以大愛、付出無所求的熱誠,投入大愛感恩科技,接引會眾認識環保、加入慈濟大家庭。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新北市三重區報導

Read more

【認證】國際B型企業認證 (Benefit Corporation, B Corp)

圖說:大愛感恩共同創辦人林家和(同時也是宏㫷共同創辦人)在研討會上分享當2004年與施振榮先生自宏碁退休後,投入慈濟志工生涯,並2008年與黃華德等五位證嚴法師的實業家弟子共同發起大愛感恩科技。(攝影:虞珊明)您知道什麼是B型企業嗎?除了社會企業、幸福企業之外,現在國際上流行B型企業 (Benefit Corporation, B Corp)。第一屆B型企業亞洲年會3月29日在台北金融研訓院菁業堂正式揭幕,除了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發起人之一林家和應邀出席下午綜合座談,研發部洪碩廷博士、陳意容博士丶經營規劃楊竣翔丶資訊部虞珊明、林立騏均全程與會、聆聽來自海內外專家分享B型企業經驗。

總統馬英九開幕致詞時表示,B型企業在台灣推動1年多來,已有7家企業取得認證,使得台灣成為亞太中最短時間內取得最多認證的區域。長久以來,台灣社會瀰漫著去「找好康,買價格最低產品的氣氛」,但在現今競爭的國際社會,中國大陸、東南亞可能做出比我們還好還便宜的產品,台灣要做出他們沒辦法做的事情,就是推動B型企業,希望大家都能支持B型企業,買他們的產品與服務。馬總統說,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精神,所帶來創新商業模式,與B型企業關懷社會的核心價值高度相似,這兩股動力都讓我們看到改變世界的新興力量。

圖說:第一屆B型企業亞洲年會3月29日在台北金融研訓院菁業堂正式揭幕,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發起人之一林家和應邀出席下午綜合座談。研發部洪碩廷博士、陳意容博士丶經營規劃楊竣翔丶資訊部虞珊明均全程與會、聆聽來自海內外專家分享B型企業經驗。(攝影:林立騏)B型企業是從美國發展出來的概念,主要的B型企業在美國,主要理念是:運用商業力量追求向善;不是追求成為世界最好,而是以對世界最好為目的;全人類社會,追求共享及可永續的繁榮。B型企業起源於一家從美國賓州發跡的非營利組織B-Lab,為了建立公益公司品牌讓市場得以辨識而發展出驗證機制。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說:「B型企業賺錢不是唯一目的,更要想到員工、客戶和環境的永續發展。」美國B Lab所推動的B型企業兼顧員工權益、公司治理、社群經營及環境永續四大面向,並以透明機制等來加強企業社會責任,促使企業在地生活、幫助社區成長,企業從經濟導向變成社會導向、從牟利導向轉向福利導向。B型企業目前已擴展到全球47國、近1/4國家,且超過1600家企業認同理念並獲認證,而台灣多家企業包含Domi綠然能源、綠藤生機等多家企業獲B型企業認證,大愛感恩科技已完成面談審查階段,在2016年05月正式成為B Corp(Benefit Corporation, 以下簡稱B型企業)的一員,成為台灣第10個B型企業

綠然能源創辦人連庭凱分享時表示:「能將『關心的事』與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完全結合,就是邁向B 型企業的起點。」由「Benefit for all」(利群) 而非「Profit to own」(利已)是B型企業與一般企業的區別。B型企業的B來自Benefit利害共享的原意,乃因應全球永續要求在市場自發而生的商業模式。B型企業強調企業存在為追求社會、環境與市場價值,彼此相互依存與共創分享,強調的不是獲利最大化,而是利益或整體影響力最大化。B型企業和「社會企業」 (social enterprise)有別,後者是基於某些社會問題藉由現有市場/政府機制解決,因此透過創新/創業發展新的商業模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經過上午包括Patagonia等歐美企業分享,下午首先由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從關鍵五元素看全球B型企業發展,並且著重公司治理丶友善環境。施振榮提醒:「創造價值與利益相關者共存。這是一個利益平衡動態,除有形:企業KPl。無形:社會未來發展更重要。」 此外,由外而內為可持續發展,王道是由內而外。相較於社會企業新思維,利害相關者是社會大眾。

大愛感恩共同創辦人林家和 (同時也是宏㫷共同創辦人)亦在研討會上分享,當2004年與施振榮先生自宏碁退休後,投入慈濟志工生涯,2008年與黃華德等五位證嚴法師的實業家弟子共同發起大愛感恩科技,林家和說:「我今天身上穿的所有衣服、鞋襪,都是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菩薩回收寶特瓶再製而成,甚至瓶蓋也能再製成為我手上拿的文件夾。」時時用心於實踐環保人文丶愛心接力、完全回饋三個核心價值。

遠自玻利維亞而來BILD執行長Daniel Andrade,從事致力於水質淨化,表示很高興能與台灣社會企業丶B型企業交流。由Fundacion Progreso種籽基金扶植成立的BILD,為混合式經營商業模式,為低收入的民眾提供付得起的產品及服務,如水、替代能源、 住宅及醫療。BILD 最近與Lifesaver Systems Technology合作發起全國性飲用水運動。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慶幸能夠成為一個符合透明丶關懷、愛心的B型企業。唯有更多有心的企業,當每個企業都能留下這些優質的理念化成的行為貢獻給社會,就能更穩定安定繁榮我們所處的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20160330-9-4.jpg 20160330-9-3.jpg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201604_20160330-9-5.jpg

大愛感恩科技在201605月正式成為B Corp(Benefit Corporation, 以下簡稱B型企業)的一員,成為台灣第10B型企業 Read more

B型企業新經濟 友善環境利眾生

圖說:大愛感恩共同創辦人林家和(同時也是宏㫷共同創辦人)在研討會上分享當2004年與施振榮先生自宏碁退休後,投入慈濟志工生涯,並2008年與黃華德等五位證嚴法師的實業家弟子共同發起大愛感恩科技。(攝影:虞珊明)您知道什麼是B型企業嗎?除了社會企業、幸福企業之外,現在國際上流行B型企業 (Benefit Corporation, B Corp)。第一屆B型企業亞洲年會3月29日在台北金融研訓院菁業堂正式揭幕,除了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發起人之一林家和應邀出席下午綜合座談,研發部洪碩廷博士、陳意容博士丶經營規劃楊竣翔丶資訊部虞珊明、林立騏均全程與會、聆聽來自海內外專家分享B型企業經驗。

總統馬英九開幕致詞時表示,B型企業在台灣推動1年多來,已有7家企業取得認證,使得台灣成為亞太中最短時間內取得最多認證的區域。長久以來,台灣社會瀰漫著去「找好康,買價格最低產品的氣氛」,但在現今競爭的國際社會,中國大陸、東南亞可能做出比我們還好還便宜的產品,台灣要做出他們沒辦法做的事情,就是推動B型企業,希望大家都能支持B型企業,買他們的產品與服務。馬總統說,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精神,所帶來創新商業模式,與B型企業關懷社會的核心價值高度相似,這兩股動力都讓我們看到改變世界的新興力量。

圖說:第一屆B型企業亞洲年會3月29日在台北金融研訓院菁業堂正式揭幕,大愛感恩科技共同發起人之一林家和應邀出席下午綜合座談。研發部洪碩廷博士、陳意容博士丶經營規劃楊竣翔丶資訊部虞珊明均全程與會、聆聽來自海內外專家分享B型企業經驗。(攝影:林立騏)B型企業是從美國發展出來的概念,主要的B型企業在美國,主要理念是:運用商業力量追求向善;不是追求成為世界最好,而是以對世界最好為目的;全人類社會,追求共享及可永續的繁榮。B型企業起源於一家從美國賓州發跡的非營利組織B-Lab,為了建立公益公司品牌讓市場得以辨識而發展出驗證機制。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說:「B型企業賺錢不是唯一目的,更要想到員工、客戶和環境的永續發展。」美國B Lab所推動的B型企業兼顧員工權益、公司治理、社群經營及環境永續四大面向,並以透明機制等來加強企業社會責任,促使企業在地生活、幫助社區成長,企業從經濟導向變成社會導向、從牟利導向轉向福利導向。B型企業目前已擴展到全球47國、近1/4國家,且超過1600家企業認同理念並獲認證,而台灣多家企業包含Domi綠然能源、綠藤生機等多家企業獲B型企業認證,大愛感恩科技已完成面談審查階段,在2016年05月正式成為B Corp(Benefit Corporation, 以下簡稱B型企業)的一員,成為台灣第10個B型企業

綠然能源創辦人連庭凱分享時表示:「能將『關心的事』與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完全結合,就是邁向B 型企業的起點。」由「Benefit for all」(利群) 而非「Profit to own」(利已)是B型企業與一般企業的區別。B型企業的B來自Benefit利害共享的原意,乃因應全球永續要求在市場自發而生的商業模式。B型企業強調企業存在為追求社會、環境與市場價值,彼此相互依存與共創分享,強調的不是獲利最大化,而是利益或整體影響力最大化。B型企業和「社會企業」 (social enterprise)有別,後者是基於某些社會問題藉由現有市場/政府機制解決,因此透過創新/創業發展新的商業模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經過上午包括Patagonia等歐美企業分享,下午首先由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從關鍵五元素看全球B型企業發展,並且著重公司治理丶友善環境。施振榮提醒:「創造價值與利益相關者共存。這是一個利益平衡動態,除有形:企業KPl。無形:社會未來發展更重要。」 此外,由外而內為可持續發展,王道是由內而外。相較於社會企業新思維,利害相關者是社會大眾。

大愛感恩共同創辦人林家和 (同時也是宏㫷共同創辦人)亦在研討會上分享,當2004年與施振榮先生自宏碁退休後,投入慈濟志工生涯,2008年與黃華德等五位證嚴法師的實業家弟子共同發起大愛感恩科技,林家和說:「我今天身上穿的所有衣服、鞋襪,都是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菩薩回收寶特瓶再製而成,甚至瓶蓋也能再製成為我手上拿的文件夾。」時時用心於實踐環保人文丶愛心接力、完全回饋三個核心價值。

遠自玻利維亞而來BILD執行長Daniel Andrade,從事致力於水質淨化,表示很高興能與台灣社會企業丶B型企業交流。由Fundacion Progreso種籽基金扶植成立的BILD,為混合式經營商業模式,為低收入的民眾提供付得起的產品及服務,如水、替代能源、 住宅及醫療。BILD 最近與Lifesaver Systems Technology合作發起全國性飲用水運動。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慶幸能夠成為一個符合透明丶關懷、愛心的B型企業。唯有更多有心的企業,當每個企業都能留下這些優質的理念化成的行為貢獻給社會,就能更穩定安定繁榮我們所處的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20160330-9-4.jpg 20160330-9-3.jpg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201604_20160330-9-5.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