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 2016

週一, 15 二月 2016

無畏病痛纏身 勤做環保意志堅定


證嚴上人下午在清水靜思堂,跟志工座談,許多環保老菩薩跟上人分享,做環保的心得,有人一投入就是25年,堅持不退,有人罹癌卻勇敢對抗病魔,就是為了做環保,為地球盡心盡力,這一念心,讓上人非常感動。 


慈濟志工 翁素玲:「 我就認真做 去治療, 就這樣 越做越健康, 一天到晚拚命做, 不會痛苦喔 很勇敢 。」 


來自清水環保站的志工翁素玲,日前罹患癌症,也堅持做環保,她越做越歡喜,同樣是清水的環保志工楊麗雪,聽上人說,要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一做25個年頭 

慈濟志工 楊麗雪:「做環保 好像在復健, 雙腳以前站著不平衡, 感恩上人創造環保站, 讓我把握當下 做就對了。」 

環保菩薩沒想那麼多,只知道用心做就對了,上人非常感動 

證嚴上人開示:「 儘管他們腳受傷 或者是身體有病, 他們還是那樣勇敢, 這就是我們的典範 。」 

而眼前這位坐在輪椅上的戴小姐,剛動過左腳掌的矯正手術,這些年她和年邁的媽媽相依為命,為了照顧媽媽,她一度放棄接受治療,直到慈濟志工出現 

慈濟照顧戶 戴小姐:「 等我腳好了 我答應上人說, 我出來跟著師姊師兄, 當他們的小雞, 讓他們帶著我出來做志工 。」 

證嚴上人開示:「 好好做人 做好人 這是很重要的, 做好人 就是要人與人要互相相愛 。」 

上人說,志工要當人間菩薩,不捨眾生苦難,用心用愛,陪他們度過難關。 

江麗君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

大愛環保福與慧 愛護地球淨人心



圖說:大愛感恩新春團拜上,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與全體同仁,向 證嚴上人、精舍師父及全球慈濟人拜年,呈現一段「出泥蓮花」演繹,同仁們身著白色大愛衫、以及黑色大愛衫,正象徵著-「蓮,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白多黑少,誠心祈願天下無災無難。(大愛感恩科技提供)今年慈濟走過五十,在各國慈濟人的努力下,四大八法印也已遍及全球,正如靜思語所言:「人人起一念清淨心,合力能化穢土為淨土」,然而透過各手語演繹及浴佛等,更是在各社區活動上精彩動人的一環。

日前,於新春團拜上,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與全體同仁,向 證嚴上人、精舍師父及全球慈濟人拜年,呈現一段「出泥蓮花」演繹,同仁們身著白色大愛衫、以及黑色大愛衫,正象徵著-「蓮,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白多黑少,誠心祈願天下無災無難。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的點滴,是環保菩薩、合作夥伴、實業家和全球大德們的護持,共同努力,環保菩薩拾福、惜福、再造福,將寶特瓶乾淨清楚分類,正如在《無量義經》一書中 證嚴上人慈示,「木中有火不鑽不出,沙中有金不淘不得,心中有道不學不悟」,我們所見所聞的大地萬物都含藏精純的道理,只是凡夫未發覺」。(攝影者:顏人鵬)每年的新春團拜、浴佛節、吉祥月中,各社區無不卯足全力,希望能將新知善法,傳與會眾,然而透過演繹,除了能收攝自己身心,更也帶來台下震撼感觸。在今年初,人文志業中心18周年台慶典禮上,由人文志業中心同仁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一同演繹新春新曲《出泥蓮花》,身穿大愛感恩科技黑色大愛衫和白色傳薪服飾,將如世間紛擾般的淤泥和蓮花的脫俗以肢體動作表現出來。

而每年的五月,浴佛節,會眾也穿著大愛衫(綠/白)參與活動,除了能呈現整體之美,更也讓自己體會到背後環保菩薩的愛心,因為保護地球知福、惜福的心,和背後的人文價值,這正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之一林家和師兄所說的-「法喜服」。

環保菩薩拾福、惜福、再造福,將寶特瓶乾淨清楚分類,正如在《無量義經》一書中 證嚴上人慈示,「木中有火不鑽不出,沙中有金不淘不得,心中有道不學不悟」,我們所見所聞的大地萬物都含藏精純的道理,只是凡夫未發覺」。

一場場手語演繹我們看見,演繹能收攝身心入藏經,更在服裝上穿出愛護地球的心,相信透過大家一起努力,就誠如靜思語所言,「個體之美成就整體之美」這個整體之美是團體,更也是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每年的五月,浴佛節,會眾也穿著大愛衫(綠/白)參與活動,除了能呈現整體之美,更也讓自己體會到背後環保菩薩的愛心,因為有愛,和背後的人文價值,這正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之一林家和所說的-「法喜服」。(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Read more

大愛環保福與慧 愛護地球淨人心



圖說:大愛感恩新春團拜上,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與全體同仁,向 證嚴上人、精舍師父及全球慈濟人拜年,呈現一段「出泥蓮花」演繹,同仁們身著白色大愛衫、以及黑色大愛衫,正象徵著-「蓮,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白多黑少,誠心祈願天下無災無難。(大愛感恩科技提供)今年慈濟走過五十,在各國慈濟人的努力下,四大八法印也已遍及全球,正如靜思語所言:「人人起一念清淨心,合力能化穢土為淨土」,然而透過各手語演繹及浴佛等,更是在各社區活動上精彩動人的一環。

日前,於新春團拜上,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與全體同仁,向 證嚴上人、精舍師父及全球慈濟人拜年,呈現一段「出泥蓮花」演繹,同仁們身著白色大愛衫、以及黑色大愛衫,正象徵著-「蓮,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白多黑少,誠心祈願天下無災無難。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的點滴,是環保菩薩、合作夥伴、實業家和全球大德們的護持,共同努力,環保菩薩拾福、惜福、再造福,將寶特瓶乾淨清楚分類,正如在《無量義經》一書中 證嚴上人慈示,「木中有火不鑽不出,沙中有金不淘不得,心中有道不學不悟」,我們所見所聞的大地萬物都含藏精純的道理,只是凡夫未發覺」。(攝影者:顏人鵬)每年的新春團拜、浴佛節、吉祥月中,各社區無不卯足全力,希望能將新知善法,傳與會眾,然而透過演繹,除了能收攝自己身心,更也帶來台下震撼感觸。在今年初,人文志業中心18周年台慶典禮上,由人文志業中心同仁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一同演繹新春新曲《出泥蓮花》,身穿大愛感恩科技黑色大愛衫和白色傳薪服飾,將如世間紛擾般的淤泥和蓮花的脫俗以肢體動作表現出來。

而每年的五月,浴佛節,會眾也穿著大愛衫(綠/白)參與活動,除了能呈現整體之美,更也讓自己體會到背後環保菩薩的愛心,因為保護地球知福、惜福的心,和背後的人文價值,這正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之一林家和師兄所說的-「法喜服」。

環保菩薩拾福、惜福、再造福,將寶特瓶乾淨清楚分類,正如在《無量義經》一書中 證嚴上人慈示,「木中有火不鑽不出,沙中有金不淘不得,心中有道不學不悟」,我們所見所聞的大地萬物都含藏精純的道理,只是凡夫未發覺」。

一場場手語演繹我們看見,演繹能收攝身心入藏經,更在服裝上穿出愛護地球的心,相信透過大家一起努力,就誠如靜思語所言,「個體之美成就整體之美」這個整體之美是團體,更也是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每年的五月,浴佛節,會眾也穿著大愛衫(綠/白)參與活動,除了能呈現整體之美,更也讓自己體會到背後環保菩薩的愛心,因為有愛,和背後的人文價值,這正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發起人之一林家和所說的-「法喜服」。(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Read more

風災牽緣愛循環 收集寶特瓶回饋


去年(2015)12月,茉莉颱風侵襲菲律賓北薩馬省,慈濟志工陸陸續續勘災發放,日前(1/6-7)到「皮納馬拉延鎮」發放物資。其實,慈濟志工已經先發放物資券,但是發放當天還是遇到了沒有收到發放券的受災鄉親,不過,現場應變、了解災民狀況,仍然給予最即時的幫助。此外相當感動的是,慈濟人分享過的環保觀念已經看到成效,居民拿著一袋一袋的寶特瓶,到發放現場捐出。 


接到慈濟菲律賓分會的邀請,「皮納馬拉延鎮」居民,有備而來。 

「物資券」絕對不能忘。但他們記得的,還有這一袋一袋的寶特瓶。原來,他們對於不久前慈濟志工分享環保成果,感到新奇與震撼;既然寶特瓶能製作成毛毯,說什麼也要好好收集。 

當大家排著隊等候入場,這一位雙手滿是傷痕的男士,讓慈濟志工忍不住關心。原來他沒有收到物資券,經過發放現場看見排隊人潮,好奇地停下腳步。 

有苦難的人,都是慈濟要幫助的對象。41歲的「埃爾莫」,2015年2月,工作發生意外遭到灼傷,沒有錢復健,使得兩隻手無法伸直、皮膚也是難以癒合。當然,原本一天250元菲幣的工作,從此失去。 

屋漏偏逢連夜雨,茉莉颱風摧毀了「埃爾莫」的家,但雨過天晴,慈濟人送愛到災區。 受災居民 埃爾莫:「我很驚訝 沒有想到, 會收到這麼多物資, 我以為只有兩三公斤的米, 慈濟還給我們祝福金呢 。」 

埃爾莫的老母親88歲,年事已高、視力模糊,家庭變故 有心無力。 

埃爾莫的母親 帕希塔:「我的兒子發生意外後,我也無力幫助他, 連買藥膏都沒有辦法, 就算我有心 也做不到, 非常謝謝你們的幫助, 我們可以修補我們的房子了, 也終於有白米飯可以吃了 。」 

茉莉颱風造成多個市鎮嚴重損毀,慈濟志工邀請「東民都洛」華商參與發放。二十公斤白米、一條環保毛毯、兩包二手衣物、以及三千元菲幣的祝福金,除了是生活上的援助、更是心靈的支持。 受災居民 阿梅莉亞:「的發放跟別人不一樣, 你們不只送我們物資, 還有分享道理, 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 你們是真的愛我們 。」 

助人為樂,46歲的受災戶,穿起志工背心扛大米,快樂更加倍。 

受災居民 埃德利托:「雖然很辛苦 很熱, 但是我們有收到幫助, 所以這是我們回饋的方式。」 

必須耗時六個鐘頭、才能從馬尼拉抵達災區發放物資,但對於慈濟志工來說,解決他們燃眉之急的困境,是首要之務。 

羅登 丹尼斯 李佳美 黃懿擷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萬眾一心力量大 深入校園播善種


推動茹素,尼泊爾志工動員人力進校園宣導,三天內拜訪了19個學校和機構,同時拿到八千多人,簽名響應一日素食。 

冰山消融,北極熊無家可歸,面對全球暖化,您可以做什麼?答案是茹素。 

推動不殺生的觀念,尼泊爾志工,人數雖少,卻不遺於力,三天內,拜訪了19個學校和機構。 

除了走進校園宣導,志工更透過茹素的簽名連署,邀約社會各界共同響應。 

前科技部長 卡夏:「聽完整個活動,我發現保護我們地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茹素,所以從今開始我會盡我所能,減少葷食的分量。」 

若世界有一半人口開始吃素,或許氣候危機將有希望不再惡化。只要您有吃素的念頭,就一定能夠做得到。 

真善美志工 尼泊爾報導 Read more

週日, 14 二月 2016

愛心接力護大地 同心協力造福慧

圖說:景隆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信逢:「我們非常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合作這五年多來,非常的愉快。」(攝影者:楊竣翔) 證嚴上人慈示,天下事「一個人做不成,少數人做不大。所以要與眾人合和互協。」大愛感恩科技平臺上眾多有愛心的「合作夥伴」,在 證嚴上人悲憫眾生之精神感召下,在研製慈悲科技環保製品的志業上,各自發揮良能、群策群力,共同成就『環保精質化』。為了能讓整個平臺上的「合作夥伴」,能更了解上人的精神理念,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師兄邀請愛心協力廠商共計50人,前來參與1月13日上午在慈濟關渡園區舉辦之慈濟歲末祝福感恩會。

用感恩心送走過去,用虔誠心迎接未來,在舞台上及佛堂西班法海區,大愛感恩同仁與人文志業同仁、藝聯會、環保志工,共約二千八百人,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經藏演繹,呈現「出泥蓮花」、「行願」。上人時時勉勵:「在志業體服務,就要如一股清流,能夠洗滌人的心,讓我們的社會平安,為人間社會付出。」雖然在志業體工作繁忙,但大愛同仁也不忘撥空行善造福,從「2015慈濟大藏經」中回顧慈濟愛的足跡,慶幸自己平安、幸福,更不忘做一位手心向下的人、可以幫助別人的人,為這世界上黑暗、弱勢、無助的苦難人燃起生命的希望。

圖說:為了能讓整個平臺上的「合作夥伴」,能更了解上人的精神理念,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師兄邀請愛心協力廠商共計50人,前來參與1月13日上午在慈濟關渡園區舉辦之慈濟歲末祝福感恩會。(20160116【人間菩提】畫面擷取)「慈濟已經走過半世紀,這五十年來,用愛鋪著路走過來,分分寸寸的愛與情,不間斷地連接過來,『大愛之道廣披寰宇 長情之路古往今來』五十年前的過去,現在開始還有未來,各位菩薩們,我們的大愛之道廣披寰宇,希望大家共同一起,長情之路古往今來。」參加感恩會的麗金實業總經理 李春盛分享:「很高興和大愛感恩科技成為合作夥伴,做一系列環保材質的產品,為保護地球盡心盡力。」

景隆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信逢也表示:「我們非常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合作這五年多來,非常的愉快。」全力護持開發慈悲科技產品的全成製帽廠總經理 黃元重:「我們公司研發成功的太陽能燈帽,很高興和大愛感恩科技合作,用在第一線的急難救助上,我們覺得非常有意義。」

「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就是因為有這麼多人的愛心,出錢出力在付出,在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平臺上,有每一位環保菩薩、及愛心實業家/企業,用心用愛耕耘,發揮自我良能,將每年所有盈餘,回饋給慈濟基金會,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讓慈濟志業,環繞在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無法用金錢、量化來衡量,背後擁有無限愛心,從環保菩薩守護地球一念善心,到愛心實業家發揮自我良能,共同在平台上,付出己力回饋社會、匯聚善念,傳遞愛與善到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關度報導

Read more

愛心接力護大地 同心協力造福慧

圖說:景隆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信逢:「我們非常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合作這五年多來,非常的愉快。」(攝影者:楊竣翔) 證嚴上人慈示,天下事「一個人做不成,少數人做不大。所以要與眾人合和互協。」大愛感恩科技平臺上眾多有愛心的「合作夥伴」,在 證嚴上人悲憫眾生之精神感召下,在研製慈悲科技環保製品的志業上,各自發揮良能、群策群力,共同成就『環保精質化』。為了能讓整個平臺上的「合作夥伴」,能更了解上人的精神理念,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師兄邀請愛心協力廠商共計50人,前來參與1月13日上午在慈濟關渡園區舉辦之慈濟歲末祝福感恩會。

用感恩心送走過去,用虔誠心迎接未來,在舞台上及佛堂西班法海區,大愛感恩同仁與人文志業同仁、藝聯會、環保志工,共約二千八百人,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經藏演繹,呈現「出泥蓮花」、「行願」。上人時時勉勵:「在志業體服務,就要如一股清流,能夠洗滌人的心,讓我們的社會平安,為人間社會付出。」雖然在志業體工作繁忙,但大愛同仁也不忘撥空行善造福,從「2015慈濟大藏經」中回顧慈濟愛的足跡,慶幸自己平安、幸福,更不忘做一位手心向下的人、可以幫助別人的人,為這世界上黑暗、弱勢、無助的苦難人燃起生命的希望。

圖說:為了能讓整個平臺上的「合作夥伴」,能更了解上人的精神理念,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師兄邀請愛心協力廠商共計50人,前來參與1月13日上午在慈濟關渡園區舉辦之慈濟歲末祝福感恩會。(20160116【人間菩提】畫面擷取)「慈濟已經走過半世紀,這五十年來,用愛鋪著路走過來,分分寸寸的愛與情,不間斷地連接過來,『大愛之道廣披寰宇 長情之路古往今來』五十年前的過去,現在開始還有未來,各位菩薩們,我們的大愛之道廣披寰宇,希望大家共同一起,長情之路古往今來。」參加感恩會的麗金實業總經理 李春盛分享:「很高興和大愛感恩科技成為合作夥伴,做一系列環保材質的產品,為保護地球盡心盡力。」

景隆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信逢也表示:「我們非常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合作這五年多來,非常的愉快。」全力護持開發慈悲科技產品的全成製帽廠總經理 黃元重:「我們公司研發成功的太陽能燈帽,很高興和大愛感恩科技合作,用在第一線的急難救助上,我們覺得非常有意義。」

「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就是因為有這麼多人的愛心,出錢出力在付出,在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平臺上,有每一位環保菩薩、及愛心實業家/企業,用心用愛耕耘,發揮自我良能,將每年所有盈餘,回饋給慈濟基金會,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讓慈濟志業,環繞在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無法用金錢、量化來衡量,背後擁有無限愛心,從環保菩薩守護地球一念善心,到愛心實業家發揮自我良能,共同在平台上,付出己力回饋社會、匯聚善念,傳遞愛與善到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關度報導

Read more

週六, 13 二月 2016

垃圾分類造永續 環保公益遍全球

圖說:1月25日下午,中國南京河海大學盧崴詡教授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訪問,撰寫一篇環境社會學研究論文。「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設計總監洪若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融入慈濟人文,設計出端莊、典雅、高雅、簡約的中國服飾,傳遞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之意。(攝影者:曹書豪)「慈濟既是一個慈善機構,也是環保的單位。慈濟的本分,就是淨化人心;人心要淨化,社會就會祥和,環保若做好,就能幫助地球降溫。」為了研究中國大陸與臺灣兩岸垃圾分類與回收,1月25日下午,中國南京河海大學盧崴詡教授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訪問,撰寫一篇環境社會學研究論文。

盧崴詡教授表示:「因為在做一個研究,有關中國大陸與臺灣兩岸垃圾分類的研究。在中國很多人都知道在『台灣慈濟』所做的回收是很有特色,個人也對慈濟環保很感興趣,去年暑假在關渡環保站當三個星期的環保志工,認識慈濟環保站、體驗環保志工做環保的心境與情境。」

也聽說慈濟的賑災毛毯是寶特瓶回收再製而成,將資源永續利用是環保重要的一環,所以來這裡採訪大愛感恩科技,是期中研究的一項重點。最近半年以大愛感恩科技研究,先在網上搜集有關大愛感恩科技的資料,從綠菩提、環保愛地兒廣播、大愛心聞中尋找等資料,雖然增加了許多認知,更進一步的訊息無法在網上得知,希望藉著在年假回來臺灣的時間,好好來訪問大愛感恩科技相關資訊,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慮。

搖籃到搖籃 (C2C/Cradle to Cradle)、回收再回收(R2R/ Recycle to Recycle),洪碩庭博士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將廢棄賑災毛毯、與紡織廠生產後剩餘的廢棄布料或是下腳料,再製程賑災毛毯。CSR社會企業報告書、獎項與認證,陳意容博士:「從2015年大愛感恩科技開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準備,希望藉著分享/推廣,將環保理念傳遞出去。

圖說:訪問胡毓昇經理,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以前,環保大愛紗開發困難與故事,由於市場太小、研發成本高,加上抽紗品質不佳,成品只能做成絨毛玩具裡的填充物,為了提高寶特瓶抽紗品質,大愛感恩科技,結合慈濟環保回收,建置出一套獨一無二的寶特瓶回收系統。(攝影者:曹書豪)訪問胡毓昇經理,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以前,環保大愛紗開發出來的故事。2006年 證嚴法師第一次提出環保衣物的想法,過去曾有業者嘗試從回收寶特瓶抽紗,但由於市場太小、研發成本高,加上抽紗品質不佳,成品只能做成絨毛玩具裡的填充物,商業價值不高。「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為了提高品質的關鍵在於回收原料的源頭,寶特瓶必須乾淨、無雜質,否則抽紗過程中容易斷裂,無法織成布。大愛感恩科技建置出一套獨一無二的寶特瓶回收系統,結合慈濟環保回收站,也讓全世界第一條賑災環保賑災毛毯問世。

「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設計總監洪若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融入慈濟人文,設計出端莊、典雅、高雅、簡約的中國服飾,傳遞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之意。

這次的訪談,盧崴詡教授表示困惑得到解答,對大愛感恩科技更加透策。「在社會學裡面有一類是『環境社會學』,意旨環境永續,因為『垃圾分類』必續要人去做,因為有人、有群體的關係,所以環境、環保與社會有關。坊間主要是透過市場機制,要有經濟利益,回收之後賣錢,有賺才有人去做,若賣的錢還不夠抵工資,就沒有人願意回收,我看到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可以跳脫成本利益,並以人文為基礎,行成一個很有特色社會文化。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家愛心、環保、公益的社會企業,讓世界看到台灣環保、看到臺灣的軟實力,感恩環保菩薩將寶特瓶分類回收,才能製成品質優良的環保再生產品,尤其是每當國際間哪個地方有在災難,環保毛毯也隨著慈濟志工的腳步,將愛灑播出去,安撫受苦受難的災民,證明台灣慈濟慈善、環保的成果,一切都歸功於在這平台上有專業、有愛心的一群人,守護大地的 " 一念心 " 。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垃圾分類造永續 環保公益遍全球

圖說:1月25日下午,中國南京河海大學盧崴詡教授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訪問,撰寫一篇環境社會學研究論文。「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設計總監洪若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融入慈濟人文,設計出端莊、典雅、高雅、簡約的中國服飾,傳遞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之意。(攝影者:曹書豪)「慈濟既是一個慈善機構,也是環保的單位。慈濟的本分,就是淨化人心;人心要淨化,社會就會祥和,環保若做好,就能幫助地球降溫。」為了研究中國大陸與臺灣兩岸垃圾分類與回收,1月25日下午,中國南京河海大學盧崴詡教授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訪問,撰寫一篇環境社會學研究論文。

盧崴詡教授表示:「因為在做一個研究,有關中國大陸與臺灣兩岸垃圾分類的研究。在中國很多人都知道在『台灣慈濟』所做的回收是很有特色,個人也對慈濟環保很感興趣,去年暑假在關渡環保站當三個星期的環保志工,認識慈濟環保站、體驗環保志工做環保的心境與情境。」

也聽說慈濟的賑災毛毯是寶特瓶回收再製而成,將資源永續利用是環保重要的一環,所以來這裡採訪大愛感恩科技,是期中研究的一項重點。最近半年以大愛感恩科技研究,先在網上搜集有關大愛感恩科技的資料,從綠菩提、環保愛地兒廣播、大愛心聞中尋找等資料,雖然增加了許多認知,更進一步的訊息無法在網上得知,希望藉著在年假回來臺灣的時間,好好來訪問大愛感恩科技相關資訊,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慮。

搖籃到搖籃 (C2C/Cradle to Cradle)、回收再回收(R2R/ Recycle to Recycle),洪碩庭博士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將廢棄賑災毛毯、與紡織廠生產後剩餘的廢棄布料或是下腳料,再製程賑災毛毯。CSR社會企業報告書、獎項與認證,陳意容博士:「從2015年大愛感恩科技開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準備,希望藉著分享/推廣,將環保理念傳遞出去。

圖說:訪問胡毓昇經理,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以前,環保大愛紗開發困難與故事,由於市場太小、研發成本高,加上抽紗品質不佳,成品只能做成絨毛玩具裡的填充物,為了提高寶特瓶抽紗品質,大愛感恩科技,結合慈濟環保回收,建置出一套獨一無二的寶特瓶回收系統。(攝影者:曹書豪)訪問胡毓昇經理,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以前,環保大愛紗開發出來的故事。2006年 證嚴法師第一次提出環保衣物的想法,過去曾有業者嘗試從回收寶特瓶抽紗,但由於市場太小、研發成本高,加上抽紗品質不佳,成品只能做成絨毛玩具裡的填充物,商業價值不高。「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為了提高品質的關鍵在於回收原料的源頭,寶特瓶必須乾淨、無雜質,否則抽紗過程中容易斷裂,無法織成布。大愛感恩科技建置出一套獨一無二的寶特瓶回收系統,結合慈濟環保回收站,也讓全世界第一條賑災環保賑災毛毯問世。

「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設計總監洪若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融入慈濟人文,設計出端莊、典雅、高雅、簡約的中國服飾,傳遞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之意。

這次的訪談,盧崴詡教授表示困惑得到解答,對大愛感恩科技更加透策。「在社會學裡面有一類是『環境社會學』,意旨環境永續,因為『垃圾分類』必續要人去做,因為有人、有群體的關係,所以環境、環保與社會有關。坊間主要是透過市場機制,要有經濟利益,回收之後賣錢,有賺才有人去做,若賣的錢還不夠抵工資,就沒有人願意回收,我看到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可以跳脫成本利益,並以人文為基礎,行成一個很有特色社會文化。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家愛心、環保、公益的社會企業,讓世界看到台灣環保、看到臺灣的軟實力,感恩環保菩薩將寶特瓶分類回收,才能製成品質優良的環保再生產品,尤其是每當國際間哪個地方有在災難,環保毛毯也隨著慈濟志工的腳步,將愛灑播出去,安撫受苦受難的災民,證明台灣慈濟慈善、環保的成果,一切都歸功於在這平台上有專業、有愛心的一群人,守護大地的 " 一念心 " 。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週五, 12 二月 2016

婆媳父子受證 行善積福家庭

圖說:父親蔡政炘在門口,指引車輛;母親蔡吳慧貞在室內,擔任接待;長子蔡翼鴻,機動勤務送便當;長媳吳彩霞,在大愛感恩推廣攤位介紹環保產品;次子蔡鴻築,樓上負責音控;二媳張毓真,樓下發送結緣品。上下裡外所有工作,這家人都不缺席。(大愛電視台畫面)每年歲末、年初,各個社區紛紛舉辦慈濟歲末祝福,為了感恩各地環保菩薩殷勤付出,大愛感恩科技也在各個會場擺設服務台,展出及推廣如何用科技將環保『清淨在源頭』更進一步提升至『環保精質化』。其中,在今年眾多大愛感恩推廣服務志工當中,吳彩霞一家人特別引人注目。

歷經五年興建完成的基隆靜思堂,2015年慈濟基隆社區歲末祝福2016年1月8日至1月10日,在此舉辦,蔡家人全員出動。父親蔡政炘在門口,指引車輛;母親蔡吳慧貞在室內,擔任接待;長子蔡翼鴻,機動勤務送便當;長媳吳彩霞,在大愛感恩推廣攤位介紹環保產品;次子蔡鴻築,樓上負責音控;二媳張毓真,樓下發送結緣品。上下裡外所有工作,這家人都不缺席。

蔡家的大家長、高齡91歲的張春美,也坐著輪椅來到現場,親自來觀禮,她說她平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孫們都成為慈濟志工,終於在今年順利達成願望。

蔡家長媳吳彩霞:「沒有妯娌的問題,然後婆婆又是一個很虔誠的佛教徒,所以更沒有婆媳問題。」吳彩霞懺悔以前習氣重,在討論事情時容易與人發生口角,培訓後,現在改了很多,常以一句話警惕自己:「遇事要盡量去善解,其實一句不好聽的話,並不代表它的意思不好。」進入慈濟,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善解,每一句話都不會往壞處想,而是往好處想,一切就圓滿了。

圖說:一個家庭同時出現三個人一起培訓實在是非常難得又非常有福氣的事,前(2014)年父子三人受證成為慈誠,更特別的是,今年蔡家再度一家三人培訓,今年輪到婆媳三人受證成為委員,婆婆蔡吳慧貞說:「培訓前脾氣大,講話大小聲。培訓後聽了上人的法,慢慢改變,凡事會多忍耐,也能把媳婦當做自已的女兒。」 (大愛電視台畫面)跟著婆婆蔡吳慧貞、大嫂吳彩霞,一起培訓的蔡家二媳張毓真,婆媳三人都在慈少班付出,有共同的話題,更拉近彼此距離。「我們周六、日都是當作慈濟日,我們都一起出勤務這樣子,所以融入慈濟的家庭裡面,我覺得我們都有共同的慈濟語言。」張毓真表示:「剛結婚時跟婆家相處需多磨合。現在因為都是慈濟人,學會互相體諒、關心,大家相處和樂融融。」

一個家庭同時出現三個人一起培訓實在是非常難得又非常有福氣的事,前 (2014) 年父子三人受證成為慈誠,更特別的是,今年蔡家再度一家三人培訓,今年輪到婆媳三人受證成為委員,婆婆蔡吳慧貞說:「培訓前脾氣大,講話大小聲。培訓後聽了 證嚴上人的法,慢慢改變,凡事會多忍耐,也能把媳婦當做自已的女兒。」

圖說:蔡家的大家長、高齡91歲的資深志工張春美,也坐著輪椅來到現場,親自來觀禮,她說她平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孫們都成為慈濟志工,終於在今年順利達成願望。(大愛電視台畫面)這都要歸功於蔡家大家長、也是資深的慈濟志工的張春美一路接引,「我們家今天兩個孫媳婦一個媳婦受證,孫子和我兒子都上次就受證,今天也有來。」早在25年前 證嚴上人呼籲『鼓掌雙手做環保』,張春美就投入環保工作,基隆暖暖環保站四寶之張玉英也是1994年,在八堵認識了穿著藍天白雲制服的慈濟志工張春美,在張春美邀約下,張玉英開始在自家設置環保站,從此回收的身影穿梭在基隆八堵各個角落,甚至徒步遠至七堵。

2013年父親帶蔡政炘著大兒子蔡鴻築、二兒子蔡翼鴻,一起參加慈誠培訓。弟弟蔡翼鴻表示,哥哥前兩年從大陸工作回來,父子三人經常參加社區的環保工作,在時空背景允許、因緣聚足下,便決定三人一起接受培訓,相互扶持、鼓勵,共行菩薩道。

蔡鴻築本來是一位桀驁不馴之人,到處打架鬧事,一度是讓父母傷心頭痛的孩子,剛剛開始接觸慈濟的時候,從反感、排斥到慢慢接受,甚至主動要求茹素,並表示將以師志為己志,跟著上人的腳步做事。

加入志工的行列,行善積福,他們成為人人稱羨的佛教家庭。

大愛感恩科技 基隆區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