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26 二月 2016
大愛環保種子心 珍惜地球齊共行
- Article Details
「要救地球、要給人類一個好的環境,唯有清淨在源頭,不斷在推動,讓人人有環保觀念,全球暖化大家都已經共知了,所以我們更需要呼籲來共識,同時更重要的,伸出雙手共力量,大家一起來共行。」2月21日大愛感恩科技與北區教聯會在慈濟東區聯絡處,聯合主辦【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種子師親研習活動,共有北區教聯會老師、大愛媽媽、慈籃家族、與社會人士等600多人報名參與。
考試院 蔡良文委員分享:「我們是要有共知、共識,達到共行。大愛感恩科技在愛護地球、善用科技這個部分,我們非常感佩,而這次所舉辦這次研習活動、以及三個核心價值,樣樣都適符合人文思維與理念,我認為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志業與事業,期盼大愛感恩科技繼續研發更多更多環保的產品,發揮更大的社會良能,影響社會。」
內湖區紀梅雀老師分享:「環保愛地球人人都有責任,貢獻自己的力量,當然我們可以號召更多的人加入,共同來珍惜我們地球,地球就更有機會變得更美麗,也邀請許多大愛媽媽、慈少班孩子們一起來參加研習活動。」
受紀雀梅老師邀請,就讀高中三年級的鍾岳勳同學,利用假日,也來參與這次研習活動,鍾岳勳同學表示:「覺得大家都可以為地球做好事、做對的事,誠如 證嚴上人開示『對的事,做就對了!』人類不因該一直破壞地球,要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為我們地球盡一份心力。」
平時走進校學推廣環保、靜思語的大愛媽媽 蘇文怜分享:「因為有一位教聯會老師說我們都在校園內推環保,邀請我是否要不要來上這堂課,增加我們的環保知識。其實我平常就是大愛感恩科技的愛好者,請購一些大愛環保產品,雖然感覺大愛的產品可能稍許高了點,可是品質都很好,如同世界足球賽的足球員都是穿著寶特瓶環保球衣,所以寶特瓶衣服是可以穿著,一直都對大愛感恩環保服飾很有信心。」
耕莘專校宜蘭分部林志弘老師:「這一次的課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塑膠袋回收』,自己以前常在外買東西,從早餐、午餐、晚餐,總是一個袋子一個袋子提著走,往往都用一次就丟棄,聽了分享後,自己會開始減少使用塑膠袋減少,乾淨的會摺好放進口袋內,使用兩次、三次、五次,雖然感覺自己還不夠精進,期許『減塑』這個行動還是要持續下去,帶動學校學生一起來愛護球。」
環保教育不只在環保站裡,更要整合各方資源,推動進社區分享。慈濟北區合心環保幹事陳淑敏分享:「平時都有在環保教育站導覽及分享,今天大愛感恩科技研習會,也特別邀請其他環保講師一起來,想從中學習到教聯會老師環保教案,融入到環保分享。」
林仲鋆文教基金會執行秘書范黛君,2014年與北區教聯會合作「無毒有我」因緣,今天也報名參與這次環保研習:「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接觸大愛感恩科技,真的很感動,在臺灣有這麼一間科技公司、與一群人,願意投入環保;今天有這樣的機會,能夠來到這裡上這樣的研習課,才了解環保有這麼多的議題要重視,我們林仲鋆文教基金會的宗旨-愛心、孝心、環保心與慈濟理念相符,況且環保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往後也期許能和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共同來友善大地。」
大家都知道要讓地球降溫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節能減碳,而節能減碳不只是人人應有的共知、共識,更要共行的方法,人人身體力行,才能解除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大愛感恩科技的成立,是以推動環保為己任,研發寶特瓶回收變成環保布料、毛毯、衣物等,落實資源循環再利用;過程中,透過環保菩薩一雙雙的手把回收的寶特瓶很仔細地分類,做到很乾淨無雜質,才能把它回歸到織布的原料,成為臺灣唯一生產百分之百回收再生聚酯纖維的紡織終端產品之綠色品牌公司。藉著這次【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種子師親研習活動,將環保教育帶入社區、走進校園;只要有一顆愛護地球的心,人人都是環保種子,未來都會萌芽成長,無量從一而生,一生無量,將環保理念撒播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信義區報導
Read more大愛環保種子心 珍惜地球齊共行
- Article Details
「要救地球、要給人類一個好的環境,唯有清淨在源頭,不斷在推動,讓人人有環保觀念,全球暖化大家都已經共知了,所以我們更需要呼籲來共識,同時更重要的,伸出雙手共力量,大家一起來共行。」2月21日大愛感恩科技與北區教聯會在慈濟東區聯絡處,聯合主辦【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種子師親研習活動,共有北區教聯會老師、大愛媽媽、慈籃家族、與社會人士等600多人報名參與。
考試院 蔡良文委員分享:「我們是要有共知、共識,達到共行。大愛感恩科技在愛護地球、善用科技這個部分,我們非常感佩,而這次所舉辦這次研習活動、以及三個核心價值,樣樣都適符合人文思維與理念,我認為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志業與事業,期盼大愛感恩科技繼續研發更多更多環保的產品,發揮更大的社會良能,影響社會。」
內湖區紀梅雀老師分享:「環保愛地球人人都有責任,貢獻自己的力量,當然我們可以號召更多的人加入,共同來珍惜我們地球,地球就更有機會變得更美麗,也邀請許多大愛媽媽、慈少班孩子們一起來參加研習活動。」
受紀雀梅老師邀請,就讀高中三年級的鍾岳勳同學,利用假日,也來參與這次研習活動,鍾岳勳同學表示:「覺得大家都可以為地球做好事、做對的事,誠如 證嚴上人開示『對的事,做就對了!』人類不因該一直破壞地球,要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為我們地球盡一份心力。」
平時走進校學推廣環保、靜思語的大愛媽媽 蘇文怜分享:「因為有一位教聯會老師說我們都在校園內推環保,邀請我是否要不要來上這堂課,增加我們的環保知識。其實我平常就是大愛感恩科技的愛好者,請購一些大愛環保產品,雖然感覺大愛的產品可能稍許高了點,可是品質都很好,如同世界足球賽的足球員都是穿著寶特瓶環保球衣,所以寶特瓶衣服是可以穿著,一直都對大愛感恩環保服飾很有信心。」
耕莘專校宜蘭分部林志弘老師:「這一次的課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塑膠袋回收』,自己以前常在外買東西,從早餐、午餐、晚餐,總是一個袋子一個袋子提著走,往往都用一次就丟棄,聽了分享後,自己會開始減少使用塑膠袋減少,乾淨的會摺好放進口袋內,使用兩次、三次、五次,雖然感覺自己還不夠精進,期許『減塑』這個行動還是要持續下去,帶動學校學生一起來愛護球。」
環保教育不只在環保站裡,更要整合各方資源,推動進社區分享。慈濟北區合心環保幹事陳淑敏分享:「平時都有在環保教育站導覽及分享,今天大愛感恩科技研習會,也特別邀請其他環保講師一起來,想從中學習到教聯會老師環保教案,融入到環保分享。」
林仲鋆文教基金會執行秘書范黛君,2014年與北區教聯會合作「無毒有我」因緣,今天也報名參與這次環保研習:「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接觸大愛感恩科技,真的很感動,在臺灣有這麼一間科技公司、與一群人,願意投入環保;今天有這樣的機會,能夠來到這裡上這樣的研習課,才了解環保有這麼多的議題要重視,我們林仲鋆文教基金會的宗旨-愛心、孝心、環保心與慈濟理念相符,況且環保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往後也期許能和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共同來友善大地。」
大家都知道要讓地球降溫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節能減碳,而節能減碳不只是人人應有的共知、共識,更要共行的方法,人人身體力行,才能解除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大愛感恩科技的成立,是以推動環保為己任,研發寶特瓶回收變成環保布料、毛毯、衣物等,落實資源循環再利用;過程中,透過環保菩薩一雙雙的手把回收的寶特瓶很仔細地分類,做到很乾淨無雜質,才能把它回歸到織布的原料,成為臺灣唯一生產百分之百回收再生聚酯纖維的紡織終端產品之綠色品牌公司。藉著這次【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種子師親研習活動,將環保教育帶入社區、走進校園;只要有一顆愛護地球的心,人人都是環保種子,未來都會萌芽成長,無量從一而生,一生無量,將環保理念撒播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信義區報導
Read more玉里師生聚福緣 歡喜感恩辭舊歲
- Article Details
花蓮玉里靜思堂舉辦歲末祝福,除了有因為減災希望工程援建,與慈濟結緣的玉里國中師生共襄盛舉,還有資深慈濟志工,在靜思精舍法師和慈濟志工的邀請下,特地前來參加。
歲末年終,靜思精舍法師和慈濟志工,一同拜訪資深委員,送上關懷,也邀請他們一同參加歲末祝福。
社區民眾,帶著家中的竹筒前來,用愛迎接新的一年,而玉里國中的學生,也特別以手語表演,感謝慈濟減災希望工程援建校舍。
玉里國中學務主任 羅崇源:「(從)四月份開始不斷的協調,包括設計圖場地,然後為我們的須求,不斷做更改,一直到現在還不斷跟我們協調,真正深入,被慈濟幫助過才知道,那分的感動。」
除了分享過去一年的感動,也特別頒獎給玉里年長的環保志工,每位老菩薩儘管年屆高齡,還是用自己的一份力,守護大地。
慈濟志工 鍾張引甲:「心甘情願付出都沒有埋怨,像我家,從我家做起,我的小孩子也是都教的,很愛做環保,就是他們東西隨時都不會亂丟。」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慈濟志工透過歲末祝福,與社區民眾一起迎接新年,相互祝福外,也一同祈求天下無災無難。
王鳳娥 陳榮欽 真善美志工-花蓮報導 Read more
灌輸社會責任 大學生動手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學校教育,除了傳授知識,也灌輸學生對社會的責任。馬來西亞有一所多媒體大學,講師帶著38位大學生到「蒲種環保站」。學生這一堂課外活動,在動手分類資源後體會到,環境保護真的是人人有責。
超過四十位師生,來到蒲種慈濟環保站,這一天要學習做環保。
慈濟志工:「首先是瓶子,寶特瓶我們將它歸類為瓶類。」
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第一次踏入環保站,面對眼前的資源,不知從何下手。經由志工解說,學生清楚明白後, 開始動起來。
慈濟志工 林亞章:「(講師)他們也很用心地,提供這個叫做,個人社會責任,這個科呢,也融入大學課程裡面,這樣也期待說,這樣子做,往後畢業的大學生,比較有社會責任感的一批年輕人。」
大學講師 魏慧瑄:「你們可以考慮,改變自己,也讓生命更有意義。」
在校,要扮演好學生角色,校外也要盡到社會責任,講師用心良苦,安排學生參與夜間環保活動。
大學講師 魏慧瑄:「他們身為大學生,不只是躲在象牙塔裡面,他們可以走出社會去接觸群眾,還有就是無私地付出,然後明白,現在社會需要些什麼,國家需要些什麼,整個地球需要些什麼。」
大學生 馮富升:「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製造垃圾,如果我們把這些垃圾,看成它不是垃圾,它可以是環保的東西的話,可以說是對地球做出一分貢獻。」
利用課餘時間來體驗,年輕人明白,從細節就能保護環境,讓地球居住環境更好,其實也是你我他的一種責任。
許國進 紀文賜 真善美志工-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