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06 一月 2016

堅定信念利眾生 慈青願行布灑愛

圖說:改變蕭心怡人生最大的三句好話就是「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這三句話讓蕭心怡度生命的劫難,更改變生命的方向,從財金領域轉到社會公益領域,服務眾生。12月28日,德式馬暨大愛感恩科技聯合人文週會,邀請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博士授蕭心怡師姊,分享「改變生命的三句好話。」(攝影者:曹書豪)改變蕭心怡人生最大的三句好話就是「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這三句話讓蕭心怡度生命的劫難,更改變生命的方向,從財金領域轉到社會公益領域,服務眾生。12月28日,大愛感恩科技人文週會,邀請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助理教授蕭心怡博士,分享「改變生命的三句好話。」

蕭心怡博士,現任教於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母親是慈濟委員,1993年心怡聯考剛放榜,母親邀請心怡報名參加慈青大專生活營,在常住師父的祝福下,創立中正大學慈青社、成為嘉義的第一顆慈青種子,帶動同學一同到養老院陪伴阿公阿嬤。但年輕的她,熬不過同學三番兩次屢屢邀約出外遊玩,一次合歡山賞雪卻不能參加,大哭後,她告訴自己若找到人承接慈青社,一定要逃得遠遠的。大學畢業後逃到一個自以為慈濟找不到的英國及美國留學。2004年,蕭心怡忽然夢到 證嚴上人「你愛我嗎?現在都沒人愛我!」心怡回上人:「還有我啊!」離開慈濟五年的蕭心怡,因為這一場夢境與上人有約,隔天立刻到附近的慈濟聯絡處報到,雖然又開始投入志工,但是蕭心怡不願意穿上制服、授證慈濟委員,扛起慈濟使命。

圖說:蕭心怡分享自己認為布施的意義,『布施等於隨時準備從零開始』,例如將在美國南加州大學讀社工博士班這段時間,所存的錢全部捐給約但敘利亞難民:「把錢全部捐出去,我覺得我是從零開始,重新存一筆錢再布施出去,布施就是培養我們如果有一天無常,就變成零了,這種感覺很好,自己是從零出發。」(攝影者:曹書豪)2005年結婚前夕回到臺,那一天開車送媽媽到新店慈院做醫院志工後,突如其來一把刀子出現在蕭心怡胸前。遇到劫難,心怡冷靜心想「現在只有我自己可以救自己了」,並發願「菩薩、上人,如果我可以度過這個關卡,平安回家,我願意下半生做利益眾生的事情。」面對搶匪恐嚇,心怡選擇原諒對方:「先生,我相信你一定是好人,你一定碰到很大的困難和關卡,才會做這樣的事情,我祝福你還有你的家人,我七天後要結婚,21盒喜餅和你結緣,我請你來我的喜宴。」搶匪決定放走心怡,但希望心怡讓他有時間逃走,離開前向心怡說「對不起,祝妳婚姻幸福」後離去,結束了這一次劫難。

經歷一場意外搶劫,平安度過這次劫難後,從不信、不願,到見證「信願行」,原本想要攻讀財經博士的蕭心怡,讀了這麼多年的財經「原來這都只是金錢遊戲」,發願要貢獻一己之力,堅定行利益眾生的菩薩道。這時媽媽建議心怡選讀社工系,但從以前就『輕視』讀社工的心怡,認為社工將來能夠做甚麼呢?此刻卻完全心回意轉,並且向菩薩發願「讓我到一個距離慈濟最近的學校」。最後被舉世聞名的南加大社工學院錄取、並領取到高額獎學金。就學期間並以博士生身分創立慈青社團。現在持續投入慈濟美國洛杉磯分會、並帶動南加州慈青社的學弟學妹們一同做慈濟。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與蕭心怡分享大愛感恩科技Green Innovation & CSR,「如何用一張圖來詮釋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攝影者:曹書豪)大愛同仁郭于禎,回想自己大學時,參加慈青社的心路歷程:「師公上人給慈青三個期許,一、學習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二、學習悲天憫人的胸懷,三、利用課餘時間做慈濟。」于禎善用課餘時間積極參與慈青;畢業後,篤定回到志業體服務,期許自己的這份工作不僅做事更能回饋社會;在工作之餘,能陪伴學弟學妹籌備活動,還能做好事,與更多人結好緣。

最後,蕭心怡分享:「我希望將慈濟所做的事讓全世界都知道。大愛感恩就是慈悲加上科技結合,非常好的一個模範、標竿,進行中的一份研究報告,會讓全世界看到,在臺灣有一個大愛感恩科技,它利用科技的力量,環保再生、做成環保毛毯,幫助世界各地的災民。在社會公益企業課程中,以大愛感恩科技做為教案,讓學生去研究。」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堅定信念利眾生 慈青願行布灑愛

圖說:改變蕭心怡人生最大的三句好話就是「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這三句話讓蕭心怡度生命的劫難,更改變生命的方向,從財金領域轉到社會公益領域,服務眾生。12月28日,德式馬暨大愛感恩科技聯合人文週會,邀請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博士授蕭心怡師姊,分享「改變生命的三句好話。」(攝影者:曹書豪)改變蕭心怡人生最大的三句好話就是「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做好事。」;這三句話讓蕭心怡度生命的劫難,更改變生命的方向,從財金領域轉到社會公益領域,服務眾生。12月28日,大愛感恩科技人文週會,邀請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助理教授蕭心怡博士,分享「改變生命的三句好話。」

蕭心怡博士,現任教於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母親是慈濟委員,1993年心怡聯考剛放榜,母親邀請心怡報名參加慈青大專生活營,在常住師父的祝福下,創立中正大學慈青社、成為嘉義的第一顆慈青種子,帶動同學一同到養老院陪伴阿公阿嬤。但年輕的她,熬不過同學三番兩次屢屢邀約出外遊玩,一次合歡山賞雪卻不能參加,大哭後,她告訴自己若找到人承接慈青社,一定要逃得遠遠的。大學畢業後逃到一個自以為慈濟找不到的英國及美國留學。2004年,蕭心怡忽然夢到 證嚴上人「你愛我嗎?現在都沒人愛我!」心怡回上人:「還有我啊!」離開慈濟五年的蕭心怡,因為這一場夢境與上人有約,隔天立刻到附近的慈濟聯絡處報到,雖然又開始投入志工,但是蕭心怡不願意穿上制服、授證慈濟委員,扛起慈濟使命。

圖說:蕭心怡分享自己認為布施的意義,『布施等於隨時準備從零開始』,例如將在美國南加州大學讀社工博士班這段時間,所存的錢全部捐給約但敘利亞難民:「把錢全部捐出去,我覺得我是從零開始,重新存一筆錢再布施出去,布施就是培養我們如果有一天無常,就變成零了,這種感覺很好,自己是從零出發。」(攝影者:曹書豪)2005年結婚前夕回到臺,那一天開車送媽媽到新店慈院做醫院志工後,突如其來一把刀子出現在蕭心怡胸前。遇到劫難,心怡冷靜心想「現在只有我自己可以救自己了」,並發願「菩薩、上人,如果我可以度過這個關卡,平安回家,我願意下半生做利益眾生的事情。」面對搶匪恐嚇,心怡選擇原諒對方:「先生,我相信你一定是好人,你一定碰到很大的困難和關卡,才會做這樣的事情,我祝福你還有你的家人,我七天後要結婚,21盒喜餅和你結緣,我請你來我的喜宴。」搶匪決定放走心怡,但希望心怡讓他有時間逃走,離開前向心怡說「對不起,祝妳婚姻幸福」後離去,結束了這一次劫難。

經歷一場意外搶劫,平安度過這次劫難後,從不信、不願,到見證「信願行」,原本想要攻讀財經博士的蕭心怡,讀了這麼多年的財經「原來這都只是金錢遊戲」,發願要貢獻一己之力,堅定行利益眾生的菩薩道。這時媽媽建議心怡選讀社工系,但從以前就『輕視』讀社工的心怡,認為社工將來能夠做甚麼呢?此刻卻完全心回意轉,並且向菩薩發願「讓我到一個距離慈濟最近的學校」。最後被舉世聞名的南加大社工學院錄取、並領取到高額獎學金。就學期間並以博士生身分創立慈青社團。現在持續投入慈濟美國洛杉磯分會、並帶動南加州慈青社的學弟學妹們一同做慈濟。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與蕭心怡分享大愛感恩科技Green Innovation & CSR,「如何用一張圖來詮釋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攝影者:曹書豪)大愛同仁郭于禎,回想自己大學時,參加慈青社的心路歷程:「師公上人給慈青三個期許,一、學習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二、學習悲天憫人的胸懷,三、利用課餘時間做慈濟。」于禎善用課餘時間積極參與慈青;畢業後,篤定回到志業體服務,期許自己的這份工作不僅做事更能回饋社會;在工作之餘,能陪伴學弟學妹籌備活動,還能做好事,與更多人結好緣。

最後,蕭心怡分享:「我希望將慈濟所做的事讓全世界都知道。大愛感恩就是慈悲加上科技結合,非常好的一個模範、標竿,進行中的一份研究報告,會讓全世界看到,在臺灣有一個大愛感恩科技,它利用科技的力量,環保再生、做成環保毛毯,幫助世界各地的災民。在社會公益企業課程中,以大愛感恩科技做為教案,讓學生去研究。」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關懷街友圍巾送暖 義診拔病苦



慈濟基金會和人安基金會合作,舉辦寒士發放活動,已經邁入第四年。除了提供生活物資和愛心義剪,慈濟東區人醫會,也為街友健康檢查。實際的關懷,希望讓80位街友溫暖過冬。 

熱鬧的團康揭開活動序幕,慈濟東區人醫會醫師,走出醫院關懷弱勢,親自為街友們一一戴上環保圍巾。現場也舉辦義診,希望以專業的醫療,解決身體的病苦。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 許文林:「遊民就是居無定所,有病痛就忍,所以通常都會發現很多比較嚴重的病,所以藉由這個機會,我們來幫他忙。」 

醫病也要醫心,慈濟志工陪伴大家彩繪紓壓。因為減災希望工程,而與慈濟結下善緣的,國風國中校長,也穿上灰衣,一起來當志工。 

國風國中校長 吳碧珠:「慈濟基金會每一個志工,都是那麼的熱心來付出,我自認啦,自認從事教育工作我很認真,可是其實我做的還不是很多,所以今後我還有很多學習的地方。」 

慈濟基金會與人安基金會合作,歲末年終,為街友發放生活物資和禦寒衣物。還準備了豐盛的蔬食餐點,讓80位街友,充分感受到這份愛心。 

人安基金會花蓮站長 許士楷:「在過年的前夕,能給我們一個溫暖,在這假日不辭辛勞,我們非常感謝,給我們一些熱食、物資,讓他們過個好年。」 

志工也分享敘利亞難民現況,街友們紛紛投竹筒,響應小錢行大善,受助的當下,也有機會成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 

真善美志工 陳振海 張揚川 陳鏗木 花蓮報導 Read more

薪火傳承!大愛電視台18周年



 2016年慈濟邁入50年,1月1日更是大愛電視台18週年的生日,更首次邀請北、中、南、花蓮四地連線,一同見證慈濟人愛的足跡。新的一年期許同仁職志合一,一起將愛延續,傳遞更多正向的善念。 

優雅莊嚴的手語,第一代靜思手語隊的志工們,特別演繹「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一同歡慶大愛電視台18週年。 

大愛台總監 湯健明:「我們從一小時慈濟世界到,一天24小時 從台灣到全球各地,利用科技發達,我們把很多的佛法,跟上人說的話 幾秒鐘之內,傳播到全世界各地去。」 

2016年慈濟滿50歲,1月1日這一天更是大愛電視台生日,首次北、中、南、花蓮四地連線,一同回顧慈濟人愛的足跡。更邀請在八仙塵暴時,第一線救援的醫療人員,見證愛的歷程,並送上祝福。 

台北慈濟醫院護理長 滕安娜:「在今天的元旦 我也祝福,所有的父母親 然後跟這些孩子們,未來有更好的路,也祝福他們復健之路,一定要忍耐 堅強。」 

高雄氣爆、八仙塵爆,再到蘇迪勒風災、援助尼泊爾強震,慈濟人用愛陪伴,從不缺席,而大愛電視台更將這些人文美善,透過鏡頭傳遞給全世界。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長 葉樹姍:「這18年來用科技傳法,這樣的心願始終不變,未來我們一定會用,更多更多廣闊的媒介, 以及各種各樣的方式,讓上人的法傳遍全世界,真正落實淨化人心。」 

感恩過去,邁向永續,新的一年期許所有同仁職志合一,身體力行將大愛的正向力量傳遞出去。 


雷雅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不懈關懷軟化心防 照顧戶見證愛


和媽媽在街頭,以撿拾回收物維生的小娟,對人很不信任,四年前,慈濟志工主動來關懷,她也曾經很排斥,志工用媽媽心來陪伴,為他們修理房屋,為他們整理回收物,也教導他們怎麼打理生活,在今年的中壢園區歲末祝福,小娟的媽媽上台感恩也發願,小娟則是忙著整理環境,不一樣的人生,就此開始。 


和小娟的相識,是從這分擔憂開始。 

慈濟志工 呂阿坡:「下這麼(大)雨,害我整夜都睡不著,我就打電話來。」 

和媽媽住在破舊的老家,平常就是上街頭撿拾回收物,常常半夜就窩在回收物旁睡著,沒有安全感的生活,讓她們對人也不信任,慈濟志工試著要跨過那條防線。 

慈濟志工 呂桂樹:「現在還早,把它載一車,應該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因為在那邊,就不會把人家堆積如山,她就可以趕快回家,這麼冷的天氣,你看看誰受得了,她們還窩在這邊睡覺,寒冬天現在五度,還在這邊,情何以堪。」 

慈濟照顧戶 小娟:「(阿伯要幫你載去哪裡),回收場,(他這麼疼你),對,(你要不要跟阿伯說什麼),謝謝阿伯。」 

除了寒夜裡的關懷,還有這分媽媽般的呵護,潘雪珠帶著他們回家,一住就是好幾個月,終於他們願意讓志工整修房子。 

慈濟志工 潘雪珠:「無論如何,東西一定要全清出去,溝到昨天晚上,還在跟他溝(通)。」 

慈濟志工 潘雪珠 與 小娟:「昨天跟你說,你還聽不懂。」 

慈濟志工 潘雪珠:「這些對她來講,都很寶貝,她就會失控,所以我在那個當下,我必須軟硬兼施。」 

慈濟照顧戶 小娟:「我不是要發脾氣。」 

四年來,用真心真情來陪伴,小娟和媽媽,能住在不會漏雨的房子,有水有電可用,對人不再只有敵意,歲末祝福當天,小娟主動拿起塑膠袋,要整理中壢園區環境。 

慈濟照顧戶 小娟:「讓人家走進來這一片(園區),看起來整齊清潔,心情會比較愉快。」 

害羞的媽媽,也上台,說出心中的感謝。 

小娟的媽媽 阿珠:「我要發願,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還有跟師兄師姊一起做環保,感恩。」

一群人關懷這一家人,愛改變了一切,大家共同見證。 

真善美志工 桃園報導 Read more

發揮大愛一念心 慈悲科技心繫民

圖說:天災人禍往往無預警的來襲,然而災難的發生,小至人民的傷亡,大則可能導至一個國家的衰敗,往往一夕間就打壞了所有的民生希望,日常食、衣、住、行都成了最棘手的問題,因此,為因應全球天災人禍的日與俱增「慈悲科技」油然而生。(攝影者:呂怡德)一句「走遍千山萬水,踏進每一寸苦難堪忍的世界。」道出了慈濟志工走遍全球膚苦難的身影,而這也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慈悲科技系列「防穿刺鞋」的精神所在。而說起慈悲科技,為解決災害導致生活上的不便,達到「備災」與「賑災」的目的,長期致力於國際賑災和投入環保的慈濟宗教處柳宗言師兄,今 (1/4)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新年度第一次人文週會中分享,以一同參與者的立場,述說慈悲科技的始末,得從 證嚴上人那一念悲心說起。

天災人禍往往無預警的來襲,然而災難的發生,小至人民的傷亡,大則可能導至一個國家的衰敗,往往一夕間就打壞了所有的民生希望,日常食、衣、住、行都成了最棘手的問題,因此,為因應全球天災人禍的日與俱增「慈悲科技」油然而生。

圖說:看著螢幕上秀出的照片「歡迎!請到我們家來,請坐!」看見慈濟組合屋上,災民貼上生活照片,看到這裡,我們都知道,這時就有家的溫度了,不再只是避難的帳篷。(攝影者:呂怡德)在災難時候,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上, 證嚴上人注意到下雨時滲水問題,憂心這樣的帳篷,災民怎能得到安穩?這時做弟子的當然得趕緊想辦法解決,一顆為災民著想的心,一刻都不能等,需要與時間賽跑,看著螢幕上秀出的照片,看到在新入厝的慈濟組合屋牆上,災民貼上生活照片,看到這裡,我們都知道,這時就有家的溫度了,不再只是避難的帳篷,柳宗言師兄說道:「為克服淹水,這看起來舒適簡單的床墊,其實是大家不知經過幾次的修改。」

然而不管幾次的修改, 證嚴上人都會親自試用,始終秉持著「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精神,需要感同身受,才能解決問題。慈悲科技就是這樣一次次經過 證嚴上人的試用及指點,例如眾所皆知的福慧床、以及太陽能LED燈帽,都是經過這樣的程序、結合了無數之力,最終把好的產品做了出來。

「旱災和水災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樣都無水可用。一個是沒水,一個是水太多,但不能飲用」所以我們的淨水船也克服了水患發生的同時,在當下就能直接攝取、過濾,達到符合甚至優於飲水標準許多的水準。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同仁姜郁雯說道:「在台灣的水災,最長頂多兩三天,但國外可能會長達一個月到三個月要生活在水災之中,是我們無法想像的。而我們在台灣有這些設備,就比較不怕災難的發生。」台灣有句俗諺:「好天要積雨來糧」慈悲科技,即是在災難還未發生時能有「備災能力」,在災難發生後能有「賑災之功」,大愛感恩科技祈願全球一心,共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發揮大愛一念心 慈悲科技心繫民

圖說:天災人禍往往無預警的來襲,然而災難的發生,小至人民的傷亡,大則可能導至一個國家的衰敗,往往一夕間就打壞了所有的民生希望,日常食、衣、住、行都成了最棘手的問題,因此,為因應全球天災人禍的日與俱增「慈悲科技」油然而生。(攝影者:呂怡德)一句「走遍千山萬水,踏進每一寸苦難堪忍的世界。」道出了慈濟志工走遍全球膚苦難的身影,而這也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慈悲科技系列「防穿刺鞋」的精神所在。而說起慈悲科技,為解決災害導致生活上的不便,達到「備災」與「賑災」的目的,長期致力於國際賑災和投入環保的慈濟宗教處柳宗言師兄,今 (1/4)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新年度第一次人文週會中分享,以一同參與者的立場,述說慈悲科技的始末,得從 證嚴上人那一念悲心說起。

天災人禍往往無預警的來襲,然而災難的發生,小至人民的傷亡,大則可能導至一個國家的衰敗,往往一夕間就打壞了所有的民生希望,日常食、衣、住、行都成了最棘手的問題,因此,為因應全球天災人禍的日與俱增「慈悲科技」油然而生。

圖說:看著螢幕上秀出的照片「歡迎!請到我們家來,請坐!」看見慈濟組合屋上,災民貼上生活照片,看到這裡,我們都知道,這時就有家的溫度了,不再只是避難的帳篷。(攝影者:呂怡德)在災難時候,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上, 證嚴上人注意到下雨時滲水問題,憂心這樣的帳篷,災民怎能得到安穩?這時做弟子的當然得趕緊想辦法解決,一顆為災民著想的心,一刻都不能等,需要與時間賽跑,看著螢幕上秀出的照片,看到在新入厝的慈濟組合屋牆上,災民貼上生活照片,看到這裡,我們都知道,這時就有家的溫度了,不再只是避難的帳篷,柳宗言師兄說道:「為克服淹水,這看起來舒適簡單的床墊,其實是大家不知經過幾次的修改。」

然而不管幾次的修改, 證嚴上人都會親自試用,始終秉持著「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精神,需要感同身受,才能解決問題。慈悲科技就是這樣一次次經過 證嚴上人的試用及指點,例如眾所皆知的福慧床、以及太陽能LED燈帽,都是經過這樣的程序、結合了無數之力,最終把好的產品做了出來。

「旱災和水災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樣都無水可用。一個是沒水,一個是水太多,但不能飲用」所以我們的淨水船也克服了水患發生的同時,在當下就能直接攝取、過濾,達到符合甚至優於飲水標準許多的水準。

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同仁姜郁雯說道:「在台灣的水災,最長頂多兩三天,但國外可能會長達一個月到三個月要生活在水災之中,是我們無法想像的。而我們在台灣有這些設備,就比較不怕災難的發生。」台灣有句俗諺:「好天要積雨來糧」慈悲科技,即是在災難還未發生時能有「備災能力」,在災難發生後能有「賑災之功」,大愛感恩科技祈願全球一心,共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身心虔敬入經藏 時刻精進不輸人


新北市中和區的「雙和靜思堂」日前舉辦歲末祝福,當司儀介紹到,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入經藏菩薩,有好幾位是七八十歲的長者,大家讚歎連連,因為她們的動作,不論是舉高雙手、或蹲、或跪,似乎難不倒她們。原來她們平常天天在雙和環保教育站,讓身體保持靈活,就算有人曾經生病手術,也都因此達到復健效果。 


不論是大動作收拾回收物、還是細選分類資源,環保志工游美惠動作俐落,難以想像她已經七十五歲。 

志工 游美惠:「寫的,講的,我都不會啦,做的,叫我可以啦。」 

其實四年多前她曾生病開刀五次,發願康復後做環保。所謂「人生七十才開始」,游美惠做慈濟,正年輕。 

慈濟志工 柯玉珍:「會提早來上課,不曾缺席,然後我會帶著她們到處去,活動的時候,有需要她們的時候,她們笑得比年輕人更美麗。」 

在雙和環保教育站,年逾七旬的志工,今年還妙音入經藏。七十六歲的傅阿春,準備小型錄音機,隨身聽。 

志工 傅阿春:「帶在身上聽,做事情,做環保也聽,這樣子,回到家吃飯的時候也聽,單子放在前面,一面聽一面看單子,看那個字這樣子,所以那個比較好(記) 學得比較快。」 

平日環保做得勤、舉手投足見敏捷,她們要挑戰的,只是記憶力。不過七十三歲的黃美玉說。 

志工 黃美玉:「我喜歡就會去達到,我就是把(手語)娃娃圖影印一張,廚房也貼一張,房間也貼一張,走到哪裡,看到哪裡,唱到哪裡,所以我跟得上,我很喜歡手語。」 

來到慈濟,樣樣學、樣樣歡喜。歲末祝福能夠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是榮譽、是心願。而身體病痛、或壓力造成心情低落,都揮灑而去。 

江金蓮 陳啟平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以大自然為師!戶外教學探索趣


結合人與自然,創造快樂學習。慈大附中小學部師生前往池南森林遊樂區,進行戶外教學,親近大自然,認識動植物的智慧;接著前往花蓮環保站,體會資源回收工作的重要,學習更愛大地。 


「這個叫鬼豔鍬形蟲,朵豔,什麼是朵豔,鬼豔(鬼豔)。」 

在池南森林遊樂區,慈大附中小學部的同學們開始一趟認識大自然的旅程。 

透過觀察、觸摸、遊戲的方式,暸解蜜蜂的生態習性。 

池南自然教育中心講師 林大成:「這是其中一種蜜蜂的巢,每種蜜蜂的巢都不一樣,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上能夠做到保護蜜蜂,比如說我們要愛惜資源,不要隨便破壞環境,讓小朋友跟自然生態的保育在日常生活上有一個連結。」 

拜訪完自然教育中心,同學來到花蓮環保站,動手整理資源回收,親身體會垃圾對大自然的影響。 

慈大附中小學部學生 楊子凡:「老師告訴我們說,因為人類常常浪費食物電或是水,影響到昆蟲的生活環境,希望我們人類以後長大後可以把世界弄得更乾淨。」 

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愛護大自然生態,從動手做環保開始,孩子們友愛地球的心,透過戶外教學已經紮根。 


真善美志工 楊寶月 李玉蓮 花蓮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