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20 十月 2015

環保時尚稱魅力 寰宇國際美名揚

圖說:由紡拓會主辦之第19屆台北紡織展(TITAS) 10/19日起3天在台北南港展覽館展出,共有10個國家及地區的370家廠商參展、790個展位,創下1997年開展以來的最佳紀錄。環保已成為全球品牌商的採購共識,TITAS今年最特別之處是功能性紡織品、環保、時尚為展出主軸,以因應綠色環保和企業形象訴求。(攝影者:歐美圓)2008年12月10日成立、次年2009起,大愛感恩科技已連續第7年參加台北紡織展 (TITAS)。一念初發心,就是要將我們所研發/設計的環保再生紡織品向世人推廣,並落實 證嚴上人『愛護地球』的理念。並且在展覽會場,團隊成員一律穿著蘋果綠色環保衫,展現特別的整體美,配合展位「環保理念」為主軸的特殊風格,吸引不斷的參訪者光臨。本次開幕當日,身兼紡拓會副董事長及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也是以台灣流行成衣的時尚魅力為主題,向來訪者說明代表「台灣之光」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的榮譽與成果,同時細數在台北紡織展TITAS 2015中展出包括「慈悲科技」、「傳薪系列」、「簡約生活」等多項環保紡織生活用品。

圖說:馬來西亞沙巴「沙木業協會會長拿督」方友銓參訪大愛感恩展位時,除了讚歎寶特瓶回收製成精質用品,懺悔自己以往所從事之伐木業,對環境破壞很大。但自從理解慈濟證嚴上人環保理念後,方友銓成為業界自發性向馬來西亞政府提出森林保/復育建議者。(攝影者:歐美圓)由紡拓會主辦之第19屆台北紡織展 (TITAS) 10/19日起3天在台北南港展覽館展出,共有10個國家及地區的370家廠商參展、790個展位,創下1997年開展以來的最佳紀錄。環保已成為全球品牌商的採購共識,TITAS今年最特別之處是功能性紡織品、環保、時尚為展出主軸,以因應綠色環保和企業形象訴求。

台灣紡織業去年貿易及生產表現,創匯達81.3億美元,總產值為新台幣4,392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4萬人,人均產值達新台幣307萬元,較2000年增長16%。紡織業經過多年來的研發,再加上產業有完整供應鏈,所以技術能力領先國際,回收寶特瓶再製造的產品已經揚名國際。完整的產業聚落,卓越的產品研發能力,成就了台灣紡織業在全球市場上的關鍵性地位,成為全球第七大紡織品出口國。

馬來西亞沙巴「沙木業協會會長」方友銓拿督參訪大愛感恩展位時,除了讚歎寶特瓶回收製成精質用品,懺悔自己以往所從事之伐木業,對環境破壞很大。但自從理解慈濟證嚴上人環保理念後,方友銓成為業界自發性向馬來西亞政府提出森林保/復育建議者。也表示從前只穿棉質衣服,如今已是大愛感恩環保紗、環保服飾愛用者。同時不僅僅成為素食者、也成為素食推廣者。(大愛感恩科技展位:M336。南港展覽館4樓/製衣公會展區)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南港區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也是以台灣流行成衣的時尚魅力為主題,向來訪者說明代表「台灣之光」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的榮譽與成果,同時細數在台北紡織展TITAS 2015中展出包括「慈悲科技」、「傳薪系列」、「簡約生活」等多項環保紡織生活用品。(攝影者:歐美圓)圖說:紡織所林維朋前來大愛感恩展位致意。八仙塵爆後看到燒燙傷復健需要,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受證嚴上人指示「是不是能研發透氣、涼感、抑制疤痕增生等等…」,於是與紡織所、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等單位合作,致力於更舒適透氣之壓力衣開發。(攝影者:姜郁雯)圖說:楊竣翔向萬達國際物流黃秀瑛課長解說,大愛感恩科技已連續第7年參加台北紡織展(TITAS)。一念初發心,就是要將我們所研發的環保紡織產品,向世人推廣,並落實證嚴上人『愛護地球』的理念。(攝影者:姜郁雯) 

Read more

環保時尚稱魅力 寰宇國際美名揚

圖說:由紡拓會主辦之第19屆台北紡織展(TITAS) 10/19日起3天在台北南港展覽館展出,共有10個國家及地區的370家廠商參展、790個展位,創下1997年開展以來的最佳紀錄。環保已成為全球品牌商的採購共識,TITAS今年最特別之處是功能性紡織品、環保、時尚為展出主軸,以因應綠色環保和企業形象訴求。(攝影者:歐美圓)2008年12月10日成立、次年2009起,大愛感恩科技已連續第7年參加台北紡織展 (TITAS)。一念初發心,就是要將我們所研發/設計的環保再生紡織品向世人推廣,並落實 證嚴上人『愛護地球』的理念。並且在展覽會場,團隊成員一律穿著蘋果綠色環保衫,展現特別的整體美,配合展位「環保理念」為主軸的特殊風格,吸引不斷的參訪者光臨。本次開幕當日,身兼紡拓會副董事長及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也是以台灣流行成衣的時尚魅力為主題,向來訪者說明代表「台灣之光」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的榮譽與成果,同時細數在台北紡織展TITAS 2015中展出包括「慈悲科技」、「傳薪系列」、「簡約生活」等多項環保紡織生活用品。

圖說:馬來西亞沙巴「沙木業協會會長拿督」方友銓參訪大愛感恩展位時,除了讚歎寶特瓶回收製成精質用品,懺悔自己以往所從事之伐木業,對環境破壞很大。但自從理解慈濟證嚴上人環保理念後,方友銓成為業界自發性向馬來西亞政府提出森林保/復育建議者。(攝影者:歐美圓)由紡拓會主辦之第19屆台北紡織展 (TITAS) 10/19日起3天在台北南港展覽館展出,共有10個國家及地區的370家廠商參展、790個展位,創下1997年開展以來的最佳紀錄。環保已成為全球品牌商的採購共識,TITAS今年最特別之處是功能性紡織品、環保、時尚為展出主軸,以因應綠色環保和企業形象訴求。

台灣紡織業去年貿易及生產表現,創匯達81.3億美元,總產值為新台幣4,392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4萬人,人均產值達新台幣307萬元,較2000年增長16%。紡織業經過多年來的研發,再加上產業有完整供應鏈,所以技術能力領先國際,回收寶特瓶再製造的產品已經揚名國際。完整的產業聚落,卓越的產品研發能力,成就了台灣紡織業在全球市場上的關鍵性地位,成為全球第七大紡織品出口國。

馬來西亞沙巴「沙木業協會會長」方友銓拿督參訪大愛感恩展位時,除了讚歎寶特瓶回收製成精質用品,懺悔自己以往所從事之伐木業,對環境破壞很大。但自從理解慈濟證嚴上人環保理念後,方友銓成為伐木業界自發性向馬來西亞政府提出森林保/復育建議者。也表示從前只穿棉質衣服,如今已是大愛感恩環保紗、環保服飾愛用者。同時不僅僅成為素食者、也成為素食推廣者。(大愛感恩科技展位:M336。南港展覽館4樓/製衣公會展區)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南港區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也是以台灣流行成衣的時尚魅力為主題,向來訪者說明代表「台灣之光」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的榮譽與成果,同時細數在台北紡織展TITAS 2015中展出包括「慈悲科技」、「傳薪系列」、「簡約生活」等多項環保紡織生活用品。(攝影者:歐美圓)圖說:紡織所林維朋前來大愛感恩展位致意。八仙塵爆後看到燒燙傷復健需要,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受證嚴上人指示「是不是能研發透氣、涼感、抑制疤痕增生等等…」,於是與紡織所、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等單位合作,致力於更舒適透氣之壓力衣開發。(攝影者:姜郁雯)圖說:楊竣翔向萬達國際物流黃秀瑛課長解說,大愛感恩科技已連續第7年參加台北紡織展(TITAS)。一念初發心,就是要將我們所研發的環保紡織產品,向世人推廣,並落實證嚴上人『愛護地球』的理念。(攝影者:姜郁雯) 

Read more

受助點滴在心頭 手語真摯道感恩


慈濟志工到菲律賓的描仁瑞拉市發放大米,這一包二十公斤大米,讓當地家庭能夠及時擁有下一餐,因感恩也有當地民眾,願意付出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 


扛起兩包大米、頂在頭上,艾密力農穿梭在人群中,看起來沒有不一樣,但其實他的右手,肌肉無力。 

志工 艾密力農:「我只有右手受傷,我的另一隻手和身體都沒事,所以我很開心我可以幫助人,尤其現在只有一到兩包的大米,我拿得起來,我很開心。」 

不只是右手,他的左半身也有許多傷痕,藏住這些傷口,卻藏不住他的善心。而這一兩包大米,也的確是這些居民很需要的禮物,對一家有五口的迪莉雅來說,這是一場及時雨。 

民眾 迪莉雅:「我很高興可以獲得這包大米,這是來得多麼及時,我們午餐沒有米了,所以這個我等等就會馬上煮,真的很謝謝你們。」 

在活動中學會簡單的手語後,他們時時比出心中的感謝,也雙手合十、誠心祈禱。 

捐出零錢,跟一袋袋的回收物,這群人即使生活困苦,但知福、惜福,更懂得感謝,和付出自己的力量。 

朱利斯 博麗妮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法入心勤修善緣 法入行鋪人間路

圖說:第十屆慈濟四大志業體同仁法脈宗門營,大愛感恩第二年參加,包括黃華德/李鼎銘/慈心等與同仁代表與來自四大志業同仁一起,齊聚花蓮靜思堂展開三天兩夜精進共修。今年營隊的課程主軸:「從一念心到寰宇慈濟—We Are Here!」營隊課程中以時間為縱軸、空間為橫軸,檢視慈濟存在的價值與影響力。(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從2006年開始,每年舉辦慈濟四大志業體同仁法脈宗門營,今年是第十次,從10月16日開始490名學員及隊輔,加上工作人員,齊聚花蓮靜思堂展開三天兩夜精進共修。今年營隊的課程主軸:「從一念心到寰宇慈濟—We Are Here!」營隊課程中,大愛感恩是第二年參加,本次計有20位同仁,與來自四大志業同仁一起,以時間為縱軸、空間為橫軸,檢視慈濟存在的價值與影響力,真誠謙虛,不卑不亢地回顧來時路,看到「從一念心到寰宇慈濟」的影響,看到「We Are Here!」的慈濟身影。德宣師父以「法會心、愛接力」勉勵大家秉佛心,承師志,將法入心,以法入行,深修善緣,正因法,舖好人間路,才能為自己接軌菩提道。並勉勵大家希望陽光照到的地方、微塵落下的地方,都有慈濟種子落下深根。

走過半世紀,從證嚴上人的一念慈悲心,成立慈濟功德會,其中命名意涵是:「『慈』是與樂;『濟』是拔苦。要以內修之『功』,修養自我、讓人感受得到;進而以外行之『德』,走入人群、讓眾生蒙受利益。」因此,慈濟立根台灣深耕社區、宏觀國際跨足全球。過程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歷無數次風雨考驗,為了法脈傳承,廣開宗門遍布全球,隨著時代不斷更迭進步,慈濟也與時俱進,在進步中也要留住本質,留下恆久以無私丶無染丶無求的『大愛』為出發點,持續『誠正信實』的核心價值,『慈悲喜捨』的信念,永恆不變。回顧過往,慈濟是社會中安定人心的力量,是以愛、以善為寶的見證。上人說明,慈濟人很願意為社會付出,但是社會問題無法只靠慈濟人承擔;現今家庭倫理失序,叢生社會問題,最應該加強的是社會教育。

圖說:慈濟的接班人?如何永續?」上人開示提到大意是:企業接班給兒子,兒子會做得一樣嗎?所以,證嚴上人期許的真正的接班人是我們在座的每個人、每位慈濟人,只要大家永保正信正念來維謢慈濟宗門,慈濟就能永續 。  (攝影:虞珊明)第二天下午,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總經理李鼎銘分享『知福、惜福、再造福』。八仙塵爆事件後, 證嚴上人指示『請大愛感恩研發更舒適透氣的壓力衣』,大愛感恩每一項產品都有環保志工的愛、與 證嚴上人的期盼,這就是慈悲科技產品的理念。愛的力量無處不在,鼎銘師兄也分享參加慈濟三十年,心中有一個問題一直無法解開。直到今年9月間靜思生活營,一位美國企業家 (在美國德州經營十三棟出租公寓的Mr. James Birney) 問上人:「慈濟很好,將來的接班人呢?如何永續?」上人開示提到大意是:企業接班給兒子,兒子會做得一樣嗎?就像我們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的第一代、第二代傳人是誰?但重要的是,能不能傳承正確的佛法。鼎銘師兄解釋,所以,上人期許的真正的接班人是我們在座的每個人、每位慈濟人,只要大家永保正信正念來維謢慈濟宗門,慈濟就能永續 。

圖說:今年第二次參加、並承擔隊輔的虞珊明表示,2015年在慈濟歷史上,將是我們共同記憶的一年,值此法脈宗門營十周年之際,我們將記取並學習,蛻變的慈濟終將成就善循環,願慈濟五十、大愛不息。 (攝影:虞珊明)第一次參加法脈宗門營隊的 李艾錚分享:「營隊中更加了解四大志業的用心,不單只是新聞報導中了解四大志業的成果,而是他們在付出過程中是用以人為本心念去面對。」今年年初慈濟遇到一個大風暴,因為消慈事件,網路無明網的蔓延,對慈濟人來說受到很大的影響。但反過來看它卻是一個轉機、一個考驗,考驗每個人心念是否『堅信』的測試。如同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謝麗華主任於教育志業單元報告時提到:「因為不知道,就從相信開始。」你不知道這些消息如何而來,那就相信你所做的事情是對的。信堅願定就無畏行,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說:「在順境時,每個問題都有答案;在逆境時,每個答案都有問題。」所以不管如何回應,都會有人吹毛求疵、甚至扭曲。

今年第二次參加、並承擔隊輔的虞珊明表示,2015年在慈濟歷史上,將是我們共同記憶的一年,值此法脈宗門營十周年之際,我們將記取並學習,蛻變的慈濟終將成就善循環,只要我們「信、深信、自信」因為:事件帶來挑戰、挑戰隠含機會、機會引導蛻變、蛻變帶來認同、認同成就永續 永續圓滿善念。願慈濟五十、大愛不息。

但如果我們心中有真理,以『禮與誠』的態度去回應,對方也無法在做文章。人言為信,人說的話是否要相信,就要看自己對於事件的判斷,而判斷的依據來自於自己對於事情的了解,堅定自己的信念,不受他人的言語混亂。我們要做到「心,不隨逆境轉變;志,不受困難障礙」負責的聞法、說法、傳法。每個志業體都有需承擔的使命,並要負起撰寫下慈濟歷史的責任,為慈濟的永續寫經典。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

法入心勤修善緣 法入行鋪人間路

圖說:第十屆慈濟四大志業體同仁法脈宗門營,大愛感恩第二年參加,包括黃華德/李鼎銘/慈心等與同仁代表與來自四大志業同仁一起,齊聚花蓮靜思堂展開三天兩夜精進共修。今年營隊的課程主軸:「從一念心到寰宇慈濟—We Are Here!」營隊課程中以時間為縱軸、空間為橫軸,檢視慈濟存在的價值與影響力。(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從2006年開始,每年舉辦慈濟四大志業體同仁法脈宗門營,今年是第十次,從10月16日開始490名學員及隊輔,加上工作人員,齊聚花蓮靜思堂展開三天兩夜精進共修。今年營隊的課程主軸:「從一念心到寰宇慈濟—We Are Here!」營隊課程中,大愛感恩是第二年參加,本次計有20位同仁,與來自四大志業同仁一起,以時間為縱軸、空間為橫軸,檢視慈濟存在的價值與影響力,真誠謙虛,不卑不亢地回顧來時路,看到「從一念心到寰宇慈濟」的影響,看到「We Are Here!」的慈濟身影。德宣師父以「法會心、愛接力」勉勵大家秉佛心,承師志,將法入心,以法入行,深修善緣,正因法,舖好人間路,才能為自己接軌菩提道。並勉勵大家希望陽光照到的地方、微塵落下的地方,都有慈濟種子落下深根。

走過半世紀,從證嚴上人的一念慈悲心,成立慈濟功德會,其中命名意涵是:「『慈』是與樂;『濟』是拔苦。要以內修之『功』,修養自我、讓人感受得到;進而以外行之『德』,走入人群、讓眾生蒙受利益。」因此,慈濟立根台灣深耕社區、宏觀國際跨足全球。過程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歷無數次風雨考驗,為了法脈傳承,廣開宗門遍布全球,隨著時代不斷更迭進步,慈濟也與時俱進,在進步中也要留住本質,留下恆久以無私丶無染丶無求的『大愛』為出發點,持續『誠正信實』的核心價值,『慈悲喜捨』的信念,永恆不變。回顧過往,慈濟是社會中安定人心的力量,是以愛、以善為寶的見證。上人說明,慈濟人很願意為社會付出,但是社會問題無法只靠慈濟人承擔;現今家庭倫理失序,叢生社會問題,最應該加強的是社會教育。

圖說:慈濟的接班人?如何永續?」上人開示提到大意是:企業接班給兒子,兒子會做得一樣嗎?所以,證嚴上人期許的真正的接班人是我們在座的每個人、每位慈濟人,只要大家永保正信正念來維謢慈濟宗門,慈濟就能永續 。  (攝影:虞珊明)第二天下午,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總經理李鼎銘分享『知福、惜福、再造福』。八仙塵爆事件後, 證嚴上人指示『請大愛感恩研發更舒適透氣的壓力衣』,大愛感恩每一項產品都有環保志工的愛、與 證嚴上人的期盼,這就是慈悲科技產品的理念。愛的力量無處不在,鼎銘師兄也分享參加慈濟三十年,心中有一個問題一直無法解開。直到今年9月間靜思生活營,一位美國企業家 (在美國德州經營十三棟出租公寓的Mr. James Birney) 問上人:「慈濟很好,將來的接班人呢?如何永續?」上人開示提到大意是:企業接班給兒子,兒子會做得一樣嗎?就像我們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的第一代、第二代傳人是誰?但重要的是,能不能傳承正確的佛法。鼎銘師兄解釋,所以,上人期許的真正的接班人是我們在座的每個人、每位慈濟人,只要大家永保正信正念來維謢慈濟宗門,慈濟就能永續 。

圖說:今年第二次參加、並承擔隊輔的虞珊明表示,2015年在慈濟歷史上,將是我們共同記憶的一年,值此法脈宗門營十周年之際,我們將記取並學習,蛻變的慈濟終將成就善循環,願慈濟五十、大愛不息。 (攝影:虞珊明)第一次參加法脈宗門營隊的 李艾錚分享:「營隊中更加了解四大志業的用心,不單只是新聞報導中了解四大志業的成果,而是他們在付出過程中是用以人為本心念去面對。」今年年初慈濟遇到一個大風暴,因為消慈事件,網路無明網的蔓延,對慈濟人來說受到很大的影響。但反過來看它卻是一個轉機、一個考驗,考驗每個人心念是否『堅信』的測試。如同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謝麗華主任於教育志業單元報告時提到:「因為不知道,就從相信開始。」你不知道這些消息如何而來,那就相信你所做的事情是對的。信堅願定就無畏行,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說:「在順境時,每個問題都有答案;在逆境時,每個答案都有問題。」所以不管如何回應,都會有人吹毛求疵、甚至扭曲。

今年第二次參加、並承擔隊輔的虞珊明表示,2015年在慈濟歷史上,將是我們共同記憶的一年,值此法脈宗門營十周年之際,我們將記取並學習,蛻變的慈濟終將成就善循環,只要我們「信、深信、自信」因為:事件帶來挑戰、挑戰隠含機會、機會引導蛻變、蛻變帶來認同、認同成就永續 永續圓滿善念。願慈濟五十、大愛不息。

但如果我們心中有真理,以『禮與誠』的態度去回應,對方也無法在做文章。人言為信,人說的話是否要相信,就要看自己對於事件的判斷,而判斷的依據來自於自己對於事情的了解,堅定自己的信念,不受他人的言語混亂。我們要做到「心,不隨逆境轉變;志,不受困難障礙」負責的聞法、說法、傳法。每個志業體都有需承擔的使命,並要負起撰寫下慈濟歷史的責任,為慈濟的永續寫經典。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

環保幹事齊聚 互相叮嚀注意衛生


凝聚北區環保志工的共識,三百五十位雙北地區的環保幹事,齊聚在萬華靜思堂,進行聯誼和共修。資深志工提醒眾人,做環保時要注意安全,在登革熱疫情還沒退燒的現在,也得隨時保持環保站的環境衛生。 


350位北區環保幹事,齊聚萬華靜思堂,這天不做回收,大家凝聚共識,在登革熱疫情不止的現在,志工相互叮嚀。 

慈濟志工 陳淑敏:「登革熱的疫情真的好可怕,你看現在已經超過兩萬例了,我們台北應該要戒慎虔誠,最好是要杜絕牠(蚊子)的往來。」 

會議中,擔任主席的志工楊麗淑,投身環保25年,算得上資深志工,她說現在肩上的擔子又更重了。 

慈濟志工 楊麗淑:「經營環保(站)的人,通常都會認為自己是社區的看板,活動的看板,因為他們所作所為就是我們慈濟人的形象,所以他們都想要把自己做好。」 

中正區志工黃素春,帶領團隊在大樓社區做回收,十幾年來樂此不疲。 

慈濟志工 黃素春:「我們在那邊做,每天在做,其實他們都看在眼裡,他們就會很肯定我們。」 

慈濟志工 陳新發:「一些老菩薩他們說,環保站的開設對他們幫助很大,來環保站這樣做(分類),他們覺得很開心,又可以聞法,又可以鍛鍊身體。」 

參與共修的環保幹事們,雖然年紀稍長,但是愛護地球、疼惜大地的心,卻一點兒也不輸給年輕人。 

柯玲蘭 鄭振遠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垃圾危機再起 資源回收清淨源頭


二、三十多年前的垃圾大戰,在台灣中南部縣市,再度上演。今天志工早會,證嚴上人感慨垃圾危機,也再度呼籲,清淨在源頭,落實垃圾減量。 


證嚴上人開示:「這樣景象不就是二十多年的,有一段時間都說垃圾大戰嗎?這樣的景象又浮現了,要怎麼辦啊?」 

垃圾也會引起煩惱,造成大問題。雲林縣爆發垃圾大戰,垃圾掩埋場,及轉運站,都可見到驚人的垃圾山。如今堆置已達兩萬公噸。雲林縣的焚化爐,是否要重啟,引起不同論述,但垃圾外運也增加外縣市環境負擔,這個時候,從源頭減量。 

林內鄉公所秘書 蔡汀霖:「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要從垃圾分類、減量做起。」 

證嚴上人開示:「清淨在源頭,在家裡就可以分類,可用的就回收再製,但是要人人都能有共同的觀念,來推動動手,觀念一致自然垃圾就會減量。」 

在垃圾分類,可說是全球最嚴格的日本。京都市政府,為達到垃圾減量目的,從十月起開始,打開家用或辦公用的垃圾袋,以此勸導規勸市民。在日本京都,垃圾分類,民眾角色,已從協助,轉為義務。 

證嚴上人開示:「每一個家庭丟出來的垃圾袋,一定要打開看,這一堆垃圾裡有沒有可回收的,你沒有分類,丟掉的是不是真正的需要丟掉的垃圾,看到日本這樣做,真的也都是很羡慕,也很歡喜。」 

回想1990年代,台灣也發生過嚴重的垃圾危機。二十多年後,又再上演垃圾大戰。最後終究要誰收拾。 

而再看到慈濟志工,推動資源回收,甚至到家戶,大清理,也要做分類。這一雙雙手,投入不手軟,也是用愛護眾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