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08 十月 2015

防刺保安全 保健行腳走

圖說:因 證嚴上人的慈悲心,心繫志工在賑災時候的安全,希望有一雙鞋子可以保護他們的安全。雅麗師姊分享:「於是大愛感恩科技與協力廠商吳家山師兄一同,用心來研發及製作,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沒有很順利,來來回回打樣超過一年以上,樣鞋也超過三十雙,也經歷過許多腦力激盪,才順利完成的。」(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慈濟志工在全球各地從事慈善、賑災的工作,場域、環境往往不見得很安全,大水一來、滿地的泥濘或是垃圾,裡頭可能有尖銳的東西,鞋子不是很安全又太薄的話,萬一踏下去,很可能會穿刺造成到腳傷害。今天我們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許雅麗師姊,跟我們分享「防穿刺白布鞋」及「保健鞋」,在研發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

因 證嚴上人的慈悲心,心繫志工在賑災時候的安全,希望有一雙鞋子可以保護他們的安全。雅麗師姊分享:「於是大愛感恩科技與協力廠商吳家山師兄一同,用心來研發及製作,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沒有很順利,來來回回打樣超過一年以上,樣鞋也超過三十雙,也經歷過許多腦力激盪,才順利完成的。」

圖說:保健鞋,是針對有拇指外翻及年紀大的人來設計的。保健鞋的特點是它的楦頭比較寬、鞋墊也加厚許多,穿起來非常舒適,鞋底具有止滑的功能,重要的是它非常的輕,而且它的包覆性非常的好,走路的時候,腳跟鞋子是融合為一,不僅減輕腳的負擔,也感覺不到疲累。(大愛感恩科技提供)防穿刺白布鞋的特點是能承受112公斤金屬異物的穿刺、鞋底是輪胎紋的設計,具有排水的效用來達到止滑的功用、鞋頭(楦頭)也很寬,穿起來很舒適,不容易感覺到累,也非常適合不同的腳型來穿,鞋子面料使用神奇白布,具有防潑水、防污漬、髒了容易清洗的特性。慈濟的師兄、師姊在海燕風災,或尼泊爾地震賑災的時候,都穿上慈悲科技產品「防穿刺神奇白鞋」,有一位師姊分享「做慈濟穿這雙白鞋(防穿刺白鞋),可以走千山萬水,給予需要的人、也給予溫暖的膚慰。」

除了防穿刺白布鞋之外,也同時也研發了保健鞋,是針對有拇指外翻及年紀大的人來設計的。保健鞋的特點是它的楦頭比較寬、鞋墊也加厚許多,穿起來非常舒適,鞋底具有止滑的功能,重要的是它非常的輕,而且它的包覆性非常的好,走路的時候,腳跟鞋子是融合為一,不僅減輕腳的負擔,也感覺不到疲累。

我們非常感恩這些協力廠商,雖然在開發過程有一些「要求」,應該是「需求」,包含我們對於一個鞋子的想像,我們希望它好、可以再更好,所以來來回回一直修,每一次修的鞋子就要做一個樣板,從中嘗試、試穿,再去感受哪邊需要改進的。我們平常對於一雙鞋的背後是不怎麼了解,其實一雙鞋的背後,是有很多人的付出跟努力,也非常的感恩協力廠商,真的是用心就是專業。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呂怡德師兄 
【節目時間】 2015/10/8 (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讀書會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雲端電台 SoundCloud 首次安裝教學

 

Read more

防刺保安全 保健行腳走

圖說:因 證嚴上人的慈悲心,心繫志工在賑災時候的安全,希望有一雙鞋子可以保護他們的安全。雅麗師姊分享:「於是大愛感恩科技與協力廠商吳家山師兄一同,用心來研發及製作,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沒有很順利,來來回回打樣超過一年以上,樣鞋也超過三十雙,也經歷過許多腦力激盪,才順利完成的。」(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慈濟志工在全球各地從事慈善、賑災的工作,場域、環境往往不見得很安全,大水一來、滿地的泥濘或是垃圾,裡頭可能有尖銳的東西,鞋子不是很安全又太薄的話,萬一踏下去,很可能會穿刺造成到腳傷害。今天我們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許雅麗師姊,跟我們分享「防穿刺白布鞋」及「保健鞋」,在研發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

因 證嚴上人的慈悲心,心繫志工在賑災時候的安全,希望有一雙鞋子可以保護他們的安全。雅麗師姊分享:「於是大愛感恩科技與協力廠商吳家山師兄一同,用心來研發及製作,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沒有很順利,來來回回打樣超過一年以上,樣鞋也超過三十雙,也經歷過許多腦力激盪,才順利完成的。」

圖說:保健鞋,是針對有拇指外翻及年紀大的人來設計的。保健鞋的特點是它的楦頭比較寬、鞋墊也加厚許多,穿起來非常舒適,鞋底具有止滑的功能,重要的是它非常的輕,而且它的包覆性非常的好,走路的時候,腳跟鞋子是融合為一,不僅減輕腳的負擔,也感覺不到疲累。(大愛感恩科技提供)防穿刺白布鞋的特點是能承受112公斤金屬異物的穿刺、鞋底是輪胎紋的設計,具有排水的效用來達到止滑的功用、鞋頭(楦頭)也很寬,穿起來很舒適,不容易感覺到累,也非常適合不同的腳型來穿,鞋子面料使用神奇白布,具有防潑水、防污漬、髒了容易清洗的特性。慈濟的師兄、師姊在海燕風災,或尼泊爾地震賑災的時候,都穿上慈悲科技產品「防穿刺神奇白鞋」,有一位師姊分享「做慈濟穿這雙白鞋(防穿刺白鞋),可以走千山萬水,給予需要的人、也給予溫暖的膚慰。」

除了防穿刺白布鞋之外,也同時也研發了保健鞋,是針對有拇指外翻及年紀大的人來設計的。保健鞋的特點是它的楦頭比較寬、鞋墊也加厚許多,穿起來非常舒適,鞋底具有止滑的功能,重要的是它非常的輕,而且它的包覆性非常的好,走路的時候,腳跟鞋子是融合為一,不僅減輕腳的負擔,也感覺不到疲累。

我們非常感恩這些協力廠商,雖然在開發過程有一些「要求」,應該是「需求」,包含我們對於一個鞋子的想像,我們希望它好、可以再更好,所以來來回回一直修,每一次修的鞋子就要做一個樣板,從中嘗試、試穿,再去感受哪邊需要改進的。我們平常對於一雙鞋的背後是不怎麼了解,其實一雙鞋的背後,是有很多人的付出跟努力,也非常的感恩協力廠商,真的是用心就是專業。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三, 07 十月 2015

長途跋涉發物資 毛毯添暖滿溫情


瓜地馬拉「佩勒西亞市」有一戶八口之家,日前發生火災,幸好全家人平安。慈濟志工接獲提報,專程準備了食物與毛毯、還有祝福金,從首都開車一個半小時,前往關心。由於瓜地馬拉現在入夜之後,氣溫會降到攝氏16度左右,所以慈濟環保毛毯對這一家人來說,是很實用的用品。 


大雨、低溫,15天前遭遇火災的八口之家,清理之後空蕩蕩。 

受災戶:「逃離火場時,我跌倒了,所以我的手臂上有好幾處受傷。」 

慈濟志工從首都開車一個半小時到佩勒西亞市,帶來生活物資、還有祝福金。 

慈濟環保毛毯送給八十八歲的老奶奶,讓攝氏十六七度的入夜氣溫,能增添一股暖意。 

真善美志工 吳慈恬 瓜地馬拉報導 Read more

體恤需求贈病床 妝點居家煥然新


家住花蓮的先生,42歲的時候因為一場車禍,造成他無法自理生活;九年來,妻子一邊要照顧他,一邊要扛起家計出外工作,因此疏於家理環境的打掃,造成家中髒亂不堪,甚至傳出異味。慈濟志工在接獲需求,前往協助清掃。 


老舊的家具,積滿灰塵與汙垢。高先生在九年前車禍之後,由太太一肩扛起家中的經濟,並且一邊照顧先生。 

慈濟照顧戶 高太太:「感謝師兄師姊,在我最難過、最艱苦的時候伸手幫助我度過我最難過的時候,來幫我打掃我的家。」 

慈濟志工除了協助打掃之外,也幫忙高先生理髮,讓他恢復整潔的容貌。 

慈濟志工 林春蘭:「把他(頭髮)翻起來看,裡面已經紅腫,如果再不修剪導致發炎會褥瘡。現在來幫他剪頭髮剪一剪,讓他看起來精神比較好,也比較輕鬆。」 

志工帶來新的冰箱,以及從環保站載來的電動病床,讓高先生不用躺在發黑的彈簧床上休養。 

慈濟志工 林雯適:「2013年的五月,我們開始關懷(高太太)。也在一次一次的訪視當中,看到了先生就是越來越進步。那現在也可以自己坐起來,試圖自己用餐。」 

打掃完的高家,不再發出惡臭。看到高先生可以獨立坐在床上,高太太也非常開心,希望未來越來越好。 


真善美志工 陳素蘭 張揚川 花蓮報導  Read more

資源分類有計畫 做環保更有效率


9月下旬起,馬來西亞全國,已經為垃圾分類新策暖身。雪蘭莪州四個社區率先推動資源分類計畫。地方政府把收集到的可回收資源,送到環保站,由慈濟志工分類共同為疼惜大地努力。 


雪蘭莪州行政議員 歐陽捍華:「資源分類試驗性計畫,在地方政府落實,在今天正式進行推介禮。」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政府,資源分類計畫,進入試辦階段。 

居民 張偉良:「這個計畫很好,因為教育大家保持環境衛生,丟棄垃圾在正確的地方(分類桶),應該在全國落實。」 

慈濟雪隆分會,近19年來,早於大馬政策推動環保。每星期五,志工和居民會將資源,送到慈濟環保站。 

雪蘭莪州行政議員 歐陽捍華:「我必須要感謝慈濟,在這方面給予的配合,因為慈濟他們是環保,或者是垃圾分類的先驅者,所以如果他們能跟我們配合的話,我想我們的這個計畫,能夠取得更好的成功,以及更加的順暢。」 

慈濟雪隆分會副執行長 蘇祈逢:「善用慈濟的人力跟資源,在某些區塊,某一些地區,來扮演這個教育的工作,然後把資源分類得更細。」 

慈濟志工也邀請雪蘭莪地方政府,到台灣交流,他山之石,提升大馬的資源分類效果。 

丘婉靜 何永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愛地球不分宗教 做環保人人盡心


馬來西亞巴生救世主教堂,有65位教友到巴生中路環保教育站參訪。除了靜態的講課,教友們還在志工的帶動下學習資源分類。過程中,也讓教友們體會到環保清淨在源頭的意義。 


因為水要到地上,地才會吸水。65位來自巴生救世主教堂的教友們,來到巴生中路環保教育站參訪。 

教友領隊 洪永甡:「因為我們本身也是有觀看大愛台,也了解到慈濟在環保這方面,都做到很好。」 

講解過後,大人小孩戴起口罩和手套動手做資源分類,過程中,體會最深刻的,是環保清淨要在源頭。 

教友老師 陳印宏:「最主要我學到的是,做環保要從源頭開始,就像剛才你們所講的,買少一點就生產少。」 

教友老師 鄭嘉嘉:「以後我們星期六,反正有空檔的時間,我們也沒有地方去,就是帶著孩子去購物,我們就利用購物的時間,來這裡幫忙一下。」 

環保不是一個口號,只要人人減少自身欲望,隨手做資源分類,就是對大地之母,愛的表現。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