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07 十月 2015

大愛環保立典範 教聯合心擔教育

圖說:「教育」是人品典範,「環保」是守護大地。北區教聯會、教授、老師等30人9月26日上午,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實際考察環境教育場域,回到校園推動環境教育。(攝影者:曹書豪)四大不調,天災頻傳,「地球有病了、發燒了!」科學家一直在警告著我們。環境教育之目的,是為了促進人類認識並關切環境及相關連的問題,共同解決現存的環境問題和預防新問題的發生,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環境永續發展。大愛感恩科技肩起社會責任,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理念,積極推動寶特瓶回收、環境教育,以國家「環保教育領域」認證而精進,增添多元化,接續9月2日與20日與北區教聯會會議後,於9月26日上午,北區教聯會、教授、老師等30人,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實際考察環境教育場域及環境教育教案研討。

「教育」是希望塑造人品典範,帶動社會未來教育的理念,培育出有理想、有品格的下一代,從淨化的心靈到淨化的社會,從善美的教育建立善美的人格;「環保」是調養大地、守護地球,是責任也是使命,作大地的農夫;不受欲念束縛,知福、惜福、及時造福,用心照護大地與心地,才能平安與地球共生息。

《災難與慈悲科技》,以「地球發燒了」述說大地的異常變化,「台灣每人每年的平均碳排量是一萬一千五百八十公斤,排名全亞洲第一」,環保不是個人,而是全人類共同的問題,透過環保議題啟發人人守護大地的心。地大不調、水大不調,災難是無可避免,因此研發出給予賑災人員在救災時的配備-慈悲科技,將環保結合科用,適應災區缺水缺電情境,供國內外賑災人員使用,同時也讓受難民眾感受到溫暖的照顧,也膚慰心靈,給予安定的力量,進而『人心淨化』。

圖說:陳乃裕師兄期勉教聯會老師,用鼓掌的雙手教化人心,希望透過環境教育教案,及大愛感恩科技環境場域認證,傳遞更多(環保菩薩)「環保人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匯集每眾人的力量,與地球共生息,祈望讓環境永續,讓世界能更美麗的願景。(攝影者:曹書豪)《從城市礦產到搖籃到搖籃》,「地球資源有限,能再生利用最好。已經挖出來的石油,要使其能重複使用、回收。」且寶特瓶千年不化,隨手亂丟不僅造成環境汙染,也造成地球生態的浩劫,藉著慈濟環保志工回收、分類、去蓋,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廠商,共同發展出專業製程,切片漂洗,製成再生聚酯粒子,再送紡紗廠抽絲、織布,最後「搖籃到搖籃」,將廢棄的環保織品回收再製,建立完整的「大愛感恩聚酯織品搖籃到搖籃工業封閉循環製程系統」,從「減廢」到「零廢」,共創『地球永續』。

張美瑛老師:「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後,很歡喜,寶特瓶可以做成眾多生活用品,如帽子、衣服、鞋子、背包,同時結合現代科技,把太陽能融入慈悲科技,外出旅行,可以透過太陽能充電,當手機沒電時,可及時派上用場,不僅環保又科技,且發揮救災功能,最後盈餘,回饋於社會做社會公益之用。大愛感恩科技,是環保、科技、愛心,這是我最歡喜的地方。」

最後,陳乃裕師兄期勉教聯會老師,用鼓掌的雙手教化人心:「25年前證嚴上人輕輕的一句話『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現在教聯會要『用鼓掌的雙手寫教案』、教化人心。」慈濟環保志業25年,希望透過環境教育教案,及大愛感恩科技環境場域認證,傳遞更多 (環保菩薩)「環保人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匯集每眾人的力量,與地球共生息,祈望讓環境永續,讓世界能更美麗的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大愛環保立典範 教聯合心擔教育

圖說:「教育」是人品典範,「環保」是守護大地。北區教聯會、教授、老師等30人9月26日上午,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實際考察環境教育場域,回到校園推動環境教育。(攝影者:曹書豪)四大不調,天災頻傳,「地球有病了、發燒了!」科學家一直在警告著我們。環境教育之目的,是為了促進人類認識並關切環境及相關連的問題,共同解決現存的環境問題和預防新問題的發生,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環境永續發展。大愛感恩科技肩起社會責任,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理念,積極推動寶特瓶回收、環境教育,以國家「環保教育領域」認證而精進,增添多元化,接續9月2日與20日與北區教聯會會議後,於9月26日上午,北區教聯會、教授、老師等30人,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實際考察環境教育場域及環境教育教案研討。

「教育」是希望塑造人品典範,帶動社會未來教育的理念,培育出有理想、有品格的下一代,從淨化的心靈到淨化的社會,從善美的教育建立善美的人格;「環保」是調養大地、守護地球,是責任也是使命,作大地的農夫;不受欲念束縛,知福、惜福、及時造福,用心照護大地與心地,才能平安與地球共生息。

《災難與慈悲科技》,以「地球發燒了」述說大地的異常變化,「台灣每人每年的平均碳排量是一萬一千五百八十公斤,排名全亞洲第一」,環保不是個人,而是全人類共同的問題,透過環保議題啟發人人守護大地的心。地大不調、水大不調,災難是無可避免,因此研發出給予賑災人員在救災時的配備-慈悲科技,將環保結合科用,適應災區缺水缺電情境,供國內外賑災人員使用,同時也讓受難民眾感受到溫暖的照顧,也膚慰心靈,給予安定的力量,進而『人心淨化』。

圖說:陳乃裕師兄期勉教聯會老師,用鼓掌的雙手教化人心,希望透過環境教育教案,及大愛感恩科技環境場域認證,傳遞更多(環保菩薩)「環保人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匯集每眾人的力量,與地球共生息,祈望讓環境永續,讓世界能更美麗的願景。(攝影者:曹書豪)《從城市礦產到搖籃到搖籃》,「地球資源有限,能再生利用最好。已經挖出來的石油,要使其能重複使用、回收。」且寶特瓶千年不化,隨手亂丟不僅造成環境汙染,也造成地球生態的浩劫,藉著慈濟環保志工回收、分類、去蓋,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廠商,共同發展出專業製程,切片漂洗,製成再生聚酯粒子,再送紡紗廠抽絲、織布,最後「搖籃到搖籃」,將廢棄的環保織品回收再製,建立完整的「大愛感恩聚酯織品搖籃到搖籃工業封閉循環製程系統」,從「減廢」到「零廢」,共創『地球永續』。

張美瑛老師:「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後,很歡喜,寶特瓶可以做成眾多生活用品,如帽子、衣服、鞋子、背包,同時結合現代科技,把太陽能融入慈悲科技,外出旅行,可以透過太陽能充電,當手機沒電時,可及時派上用場,不僅環保又科技,且發揮救災功能,最後盈餘,回饋於社會做社會公益之用。大愛感恩科技,是環保、科技、愛心,這是我最歡喜的地方。」

最後,陳乃裕師兄期勉教聯會老師,用鼓掌的雙手教化人心:「25年前證嚴上人輕輕的一句話『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現在教聯會要『用鼓掌的雙手寫教案』、教化人心。」慈濟環保志業25年,希望透過環境教育教案,及大愛感恩科技環境場域認證,傳遞更多 (環保菩薩)「環保人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匯集每眾人的力量,與地球共生息,祈望讓環境永續,讓世界能更美麗的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二, 06 十月 2015

災民需求擺第一 慈悲科技克萬難


談起慈濟的賑災法寶,少不了行動餐車和淨水器,尤其蘇迪勒風災過後,颱風過後的無水之苦,更讓民眾感受深刻。慈濟研發的淨水器,每日淨水量可達五噸,提供一千人次飲水量,硬體新穎,也需軟體配合,因此北區各地慈濟急難救助隊,從基隆到新竹,四十人參加研習。 


慈濟志工 藍世忠:「你不知道它的操作原理,你沒辦法合,四隻腳四個人,都一樣的動作才有用。」 

慈濟志工 沈朝溪:「要經常操作,以及那個上下的操作,都要很用心。」 

志工口中的,是這台白色的組裝架,上頭可裝淨水器、行動廚房,做為急難救助,賑災時的好法寶。 

慈濟志工 陳思聰:「這台淨水器剛組裝完成,在烏來的時候,有實際下到災區裡面,造水的效果不錯。但因為這東西是新的,會操作的人不多,我們急難救助隊就藉由例行性的上課,把整個上課隊伍拉到新竹來。」 

在清一色男性學員的場景中,唯一一位女性志工陳碧茹,也參與淨水器研習。 

慈濟志工 陳碧茹:「急難救助承擔的就是第一線,使命感和應該到位的東西,真的要考慮面向很多。」 

淨水器是透過逆滲透去雜質,再照射紫外線燈滅菌;行動餐車爐灶,則是瓦斯和柴火兩用,多方考量的賑災設備,正在加強人員操作的培訓,以備發揮最大功效。 


真善美志工 彭慧美 黃敏祥 新竹報導 Read more

悲智雙運拔苦予樂 行動寫經說法


從杜鵑颱風後的清掃,到南部登革熱的宣導防治,慈濟志工無處不在,也把這視為己身責任。今天志工早會,證嚴上人再度感恩志工,身體力行,以行動寫經說法。 


證嚴上人開示:「每一次看到了慈濟人的活動,都由不得不說感恩。」 

杜鵑颱風後,這是各地慈濟志工投入清掃的身影。73歲的蔡元清,自備工具。 

慈濟志工 蔡元清:「讓我們里民方便,我們盡量能把它拖開,我就把它拖開,昨天我沒有帶鋸子,今天來鋸。」 

另一個在風雨後要關心的,就是登革熱疫情。入夏以來,本土登革熱已經突破1萬8千例,98.7%集中在南高屏。高雄慈濟志工,在中秋假期,手拿登革熱居家檢視表,訪視關懷戶。 

慈濟志工 鄭碧玉:「容易有水的,要趕快檢查倒掉。」 

慈濟志工 張嫦嬪:「大家人人都有這樣的一個責任,達到社區上的一個共好。」 

證嚴上人開示:「慈濟人多麼的雞婆,看他們都是挨家挨戶去做宣導,期待整個社區,家家戶戶都要提高警覺。」 

嘉義,這個家的境遇,清掃行動,則面臨阻礙。獨居蔡先生,患有精神障礙,垃圾堆滿屋,鄰長、社區慈善組織、慈濟志工合力清運垃圾,蔡先生握緊口袋中的剪刀,充滿敵意的抗拒。 

證嚴上人開示:「他呢,整個胸前掛著叮叮咚咚,一大把符,就是在胸前,我們的慈誠隊(發揮)智慧,就問他說,你胸前掛的是什麼?他說這是王爺,這是觀音。慈誠隊的智慧,他就馬上就說,對對,我們是觀世音菩薩派來的。他就開始展開笑容,接受了。你念經就能拔除他的苦嗎?他就可以消災嗎?這是不可能,所以我們身體力行,為他念經,不如為他開一條路,讓他走。經者道也,道者路也。」 

當一屋髒亂,換來潔淨清爽。社會愛心,也在寫一部經。 

證嚴上人開示:「一手百手千手千萬手,才能真正讓整個社會人間,往正確的方向,開出一條正覺道路出來。」 Read more

用善愛豐富生命 見苦知福啟悲心


基隆區環保志工郭文賓,多年來獨居,浸濡佛法,熱心公益,2014年開始加入環保志工行列,運用自己年輕時開貨車的資歷,承擔駕駛環保車,日前開車載運回收的途中,突然心律不整,搶救後仍宣告不治,享年67歲。法親們輪班助念、布置靈堂,料理後事,祝福他乘願再來(9/10)。 


「我是獨居老人,雖孤單但不寂寞,在靜思世界裡我看到了夕陽山外山。」 

這是環保志工郭文賓,在慈誠培訓手冊,為自己寫下的人生註解。 

慈濟志工 宋金榮:「他就想說,我已經就是一個人夠孤獨了,還有人比我更孤獨,他那個慈悲心就起來了。」 

早年以拖車為業,賺錢容易,郭文賓染上惡習,與妻子離異,孩子也都在國外工作,多年來獨居生活,從佛法找到寄託,平時熱心公益,去年更投入慈濟環保行列。 

慈濟志工 高泉榮:「一直在做都沒休息,他說不能不做(環保),要跟隨上人的腳步。」 

日前郭文賓開環保車時,突然心律不整,急救後回天乏術,享年六十七歲。法親為他聯絡親友,也協助辦後事。郭文賓培訓未滿一年,來不及受證就離世,法親不捨也祝福。 


真善美志工 沈能倩 曾聰明 劉嘉和 基隆報導  Read more

疼惜環境勤彎腰 可用資源不落地


馬來西亞環保志工鄭綉郿,7年前開始做環保。每天早上到社區公園運動,沿途回收資源,也在其中找到美工材料,製成結緣品,疼惜大地也廣結善緣。 


可以回收的資源絕不放過,來自馬來西亞雪蘭莪甲洞的鄭綉郿,撿資源是她每天的工作。 

環保志工 鄭綉郿:「可以回收的資源不要落地, 不要給它成為垃圾, 因為沒有人撿就當垃圾了, 我們的地球不是越來越多垃圾。」 

7年前開始環保工作,對鄭綉郿來說舉手之勞的同時,還可以延續物命。平時社區公園和路邊的資源都是她的目標。 

環保志工 鄭綉郿:「家人開始是看不慣, 我囤了這麼多資源, 整個家不像家, 為什麼好好的一個家, 要變成垃圾堆, 我就跟他們解釋, 其實我的(資源)已經清洗乾淨了, 不骯髒 我也排得很整齊, 沒辦法我就是想做環保我講。」 

一句想做環保,讓鄭綉郿一直堅持到現在。時間是讓家人和朋友看見自己多年的用心。 

環保志工 鄭綉郿:「每個人講你這樣洗(資源), 不是要用很多水, 我講不會啊 看你怎樣用水, 我講我用水是很省的, (水)倒來倒去, 最後骯髒了就倒掉。」 

堆放在家中的物資,沒有異味還整齊排列。資源中還能找到鄭綉郿的美工材料。 

環保志工 鄭綉郿:「這是一隻魚, 我加了一個靜思小語, 我這裡社區的環保站, 下一個月可能會開幕, 我要跟每個來參加的人結緣。」 

撿資源疼惜大地也廣結善緣。 

黃照峰 林妍君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