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015
週四, 03 九月 2015
百分百搖籃到搖籃 廢棄毛毯再製毛毯
- Article Details
「毛毯廢棄了,還能再製成全新的毛毯?!」最近來到大愛感恩參訪的團體,看到了這條100%由廢棄毛毯再製的全新環保毛毯,都免不了這樣一陣驚呼!
從6年前成立以來,大愛感恩科技即本著愛護大地、呵護眾生的宗旨,推廣回收寶特瓶再製的環保聚酯紡織品。購買/整合自全國5,637個環保站所回收的1號飲用水、茶、汽水PET寶特瓶,經環保菩薩細心分類、分色、去瓶蓋瓶環,再壓碎、清洗後,使用物理法將瓶片熔融製成R-PET酯粒,經抽絲、織布,最後製作成各式終端環保紡織品。但是衣服、毛毯用破、用舊、廢棄後,最終還是逃不出成為垃圾被焚燒或掩埋的命運;此外,紡織廠生產後剩餘的廢棄布料或是下腳料,因材質不同,不是降級回收做成抹布、填充料,就是直接丟棄成為垃圾,在台灣每年廢棄紡織品的總量約在15-20萬噸,可以想像對國內環境造成多大的負擔。
大愛感恩科技為秉持環保企業的綠色永續發展,於2012年成立研發部後,即積極導入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工業養分封閉循環的設計概念,全心投入研究「廢舊紡織品回收再製回原料」,並進一步再製回全新產品的製程。目前,大愛感恩已經成功的將廢棄毛毯、毛毯下腳料回收,使用物理法製作成二次回收再生酯粒,” R2-PET酯粒”。不僅成功的將20% R2-PET酯粒 + 80% R-PET酯粒抽絲,後續更成功的開發出50% R2-PET酯粒 + 50% R-PET酯粒,以及100% R2-PET酯粒的環保紗,並且織成毛毯布,開發出大愛感恩最經典的環保產品–R2環保賑災毛毯!這條R2環保賑災毛毯,仍然秉持著大愛感恩一貫的環保原則,使用回收布料原色,不做後加工染色,更因為原料是由廢棄毛毯經物理法熔融再製,比起目前日本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回聚酯單體的現有技術,不僅在回收製作的工序步驟上簡單了許多,在能耗上、污染上與碳排放量上,更是低了許多,是真正實踐低能耗、低汙染、具經濟價值的綠色工業封閉循環製程的環保產品。
而大愛感恩這項從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回紡織品的技術,更於今年7月底取得了台灣專利,讓目前只能淪為垃圾或是填充物的廢棄紡織品下腳料,被賦予了全新紡織品的新生命。大愛感恩不以做到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為終點,更朝向一般消費者使用過的大愛感恩100%聚酯廢舊紡織品,從回收、分類、廢棄紡織品前處理、造粒、抽絲、織布到成品,建立完整的「大愛感恩聚酯織品搖籃到搖籃工業封閉循環製程系統」。雖然回收一般消費者使用過的紡織品再製,技術上仍有許多困境有待突破,但是秉持著「續物命 造福慧」,將環保回收再製的概念推廣給一般大眾消費者的使命,大愛感恩仍會持續研發創新技術,進而實現將一般環保觀念的「減廢」,更上一層樓做到「零廢」的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發展綠色能源 屋頂發電效益可觀
- Article Details
太陽光電最近在國際上有取代頁岩油的趨勢,成為替代能源的新選擇;台灣從2012年起積極推動太陽光電,像是「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已經在中南部大力推廣,包括建築法規也同步配合,進行鬆綁。專題報導「太陽能不能」首先帶您拜訪台灣第一個光電社區,看看住戶怎樣透過賣電給台電,創造節能盈收。
吳居旺:「當初說(太陽能發電)要給我們用戶自己用,那我就不想裝,去協調之後好,全部都賣給台電,那我才決定要裝。」
2012年,台灣第一個光電智慧社區在高雄啟用,六十四戶中有二十六戶同意架設太陽能板,每戶的架設費用將近四十萬元,市府補助六萬元,不過,真正吸引住戶的最大原因,是可以賣電給台電長達二十年的長期收益。,
光電社區住戶 吳居旺:「這個是轉換開關,這個是轉換器,因為它(光電)是直流電,從直流電之後它會轉換成為交流電,然後再送到底下台電的電表。」
跳動的數字計算著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度數。從台電的帳單上,看得到實質收益。
吳居旺:「這個是1141(度)嘛,然後它上面4.41千瓦(瓩)。」
六月和七月賺了一萬多元,依照住戶2012年跟台電的協議,一度太陽光電可以用9.25元的合約價賣給台電,估算下來,大約六年就可以回本。
建設公司副理 李孟融:「除了解決(屋頂)隔熱,還有漏水的這些問題之外,每個月又可以帶來大概四千塊左右的收入,所以說市場反應度是滿高的。」
經濟部能源局技術組組長 蘇金勝:「最早開始是陽光屋頂百萬座,也就是我們把四十年,我們台灣可以設置的屋頂,有一個合理的普及率,等於三百萬千瓦。」
「陽光屋頂百萬座」的光電普及計畫,涵蓋了2010年到2030年適合架設太陽能板的建築物所能產生的光電,大約可以滿足一百萬個家庭的用電量,有效成為輔助能源。高雄市政府還配合中央政策,催生「綠建築自治條例」,加速光電社區的發展。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總工程司 黃志明:「我們就開始強制要求,比方說工廠類的,超過一千平方公尺以上,新建的建築物的話,它就必須設置一定面積的太陽光電,我們也針對高容積,甚至公有建築物強烈來要求,你不是要做立體綠化的綠屋頂,那你就是要做太陽光電的屋頂。」
此外,高雄市政府還提高了氣爆災區架設光電設施的補助金額。樂群國小就跟市府申請了三十萬最高補助,架設陽光屋頂。
高雄樂群國小校長 劉文溪:「可以為學校省了大概三萬左右的電費,那假日又可以把假日這兩天,四周八天的電費,大概可以賣給台電將近有一萬一的收入,所以是兩全齊美的構想。」
屋頂垂直增建的建築法規也同步鬆綁,只要太陽能板的架設高度在三公尺以下,就不需要申請建築執照。不過,想要讓自家屋頂變成發電廠,還要有條件配合。
光電社區住戶 吳居旺:「如果你的房子的話,屬於旁邊會被人家遮住的,那不適合,為什麼,那日照的話被遮住,它發電量就發不出來。」
逢甲大學綠能中心研究員 呂晃志:「太陽跟我們地球照射到的位置其實是有個角度,那它就不是直射的,當我們太陽能板所在位置偏一個角度的話,就可以讓它的太陽光有接近直射的效果,讓它的效率能夠比較高。」
學者研究指出,太陽能板以23度向南架設,收電效率最高。身處能源快速消耗時代,人類能不能善用太陽恩賜的資源,做為輔助能源,需要更有遠見的思維。
採訪撰文:許斐莉
攝影剪接:余國維 Read more
志工跨國助發放 當地生力軍加入
- Article Details
波士尼亞,是去年五月中下旬,歐洲巴爾幹半島嚴重水患的國家之一。一年半時間過去,慈濟跨國團隊(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台灣),從慕尼黑出發,長途跋涉十小時,帶了毛毯和福慧床,發放給當地一百一十六戶家庭。這回發放,最不一樣的,是志工風景,多了生力軍,是波士尼亞當地年輕人,當仁不讓主動加入。
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台灣慈濟志工(20人),從慕尼黑跨越四國邊境,八百多公里,歷經十個小時,抵達波士尼亞沙馬奇鎮。
第三趟到此地發放,志工群中,多了好多生面孔,都是本地年輕人。
波士尼亞志工:「這是我第二次, 來幫忙慈濟發放, 以後有需要我的地方, 都隨時歡迎 。」
波士尼亞志工:「我的媽媽也是一名記者, 是她告訴我慈濟這個團體的, 所以我很想過來參與, 我本身也是素食者, 為了環境和世界和平, 我很認同慈濟理念。」
從旁翻譯,協助搬物資,都是波士尼亞志工。就連沙馬奇鎮的鎮長,都主動要求穿上土黃色的志工背心。
沙馬奇鎮長:「我真的很感謝慈濟志工, 一再的從那麼遙遠的地方, 來幫助我們, 給我們好多的愛。」
毛毯和坐臥兩用的多功能福慧床,讓116戶家庭,領到所需,這回跨國發放,展現的,是新世代,愛的力量。
真善美志工 波士尼亞報導 Read more
環境教育從心起 教聯探討起漣漪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及企業環保獎等殊榮,並努力申請為環境教育場域,在環保教育領域積極推廣,為了讓環境教育可成更加多元化,於2日邀請慈濟教聯會老師一同討論如何豐富環境教育課程。
研發部陳意容博士為教聯會老師們簡單介紹大愛感恩科技場域的特色及設備及資源,並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在環境教育可提供的課程,從「地球發燒了」整個大自然的異常變化,造成許多的災難發生,誘發大家想了解的興趣。從中讓大家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減少災難惡化的方式。災難無可避免,因此有業者研發出給予賑災人員在救災時的配備 - 慈悲科技。運用研發技術與設計,將環保材質製作成成品,將其物命發揮最大,在救災的過程保戶救災人員,同時也讓受難民眾感受到溫暖的照顧,這就是慈濟志工在人道救援時不單只是給予物質上的幫助,也膚慰心靈,給予安定的力量。
教聯會志工 陳乃裕師兄:「教聯會的老師在過去有在靜思語教學及地球校園等規劃設計教案的經驗,但也需要結合各方提供資源才能讓教案更加豐富,所以大愛感恩科技除這次的需求除了提供素材外,還需要許多感人的故事來豐富內容入人心。」 環境教育課程不單只是在告訴對方,要如何愛護地球,保護生態,最重要的是從其中教育大家,守護我們的家園不單單只是口號或是一個想法,而是可以付出於行動,只是要一個小動作,多一份的用心去做每件事情,都能夠讓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更加美麗。
大愛感恩科技結合教聯會老師教學經驗,一同合作設計環境教育課程教案,在未來不僅只在大愛感恩科技的環境教育場域學習,同時也期待能將此套教學內容帶入校園,一同將環保理念傳遞到更多學生的心中,帶動家庭落實「與地球共生息」願景 。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環境教育從心起 教聯探討起漣漪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及企業環保獎等殊榮,並努力申請為環境教育場域,在環保教育領域積極推廣,為了讓環境教育可成更加多元化,於2日邀請慈濟教聯會老師一同討論如何豐富環境教育課程。
研發部陳意容博士為教聯會老師們簡單介紹大愛感恩科技場域的特色及設備及資源,並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在環境教育可提供的課程,從「地球發燒了」整個大自然的異常變化,造成許多的災難發生,誘發大家想了解的興趣。從中讓大家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減少災難惡化的方式。災難無可避免,因此有業者研發出給予賑災人員在救災時的配備 - 慈悲科技。運用研發技術與設計,將環保材質製作成成品,將其物命發揮最大,在救災的過程保戶救災人員,同時也讓受難民眾感受到溫暖的照顧,這就是慈濟志工在人道救援時不單只是給予物質上的幫助,也膚慰心靈,給予安定的力量。
教聯會志工 陳乃裕師兄:「教聯會的老師在過去有在靜思語教學及地球校園等規劃設計教案的經驗,但也需要結合各方提供資源才能讓教案更加豐富,所以大愛感恩科技除這次的需求除了提供素材外,還需要許多感人的故事來豐富內容入人心。」 環境教育課程不單只是在告訴對方,要如何愛護地球,保護生態,最重要的是從其中教育大家,守護我們的家園不單單只是口號或是一個想法,而是可以付出於行動,只是要一個小動作,多一份的用心去做每件事情,都能夠讓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更加美麗。
大愛感恩科技結合教聯會老師教學經驗,一同合作設計環境教育課程教案,在未來不僅只在大愛感恩科技的環境教育場域學習,同時也期待能將此套教學內容帶入校園,一同將環保理念傳遞到更多學生的心中,帶動家庭落實「與地球共生息」願景 。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週三, 02 九月 2015
企業社會展良能 大愛感恩承使命
- Article Details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也有社團及法人的意思,廣義來說不僅是企業,在這些組織及企業裡面如果能夠遵守這個倫理及道德的規範,重視以股東、員工、消費者之權益,重視環保的影響、社區參與,財務透明等,也重視對利害關係人的責任。今天邀請大愛感恩洪碩廷博士與大家分享「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
洪碩廷博士分享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是希望企業在商業運作中,能對其利害關係人貢獻及善盡責任。利害關係人是指所有可以影響、或會被企業的決策和行動所影響的個體或群體,包括但不限於:員工、顧客、供應商、社區團體、母公司或附屬公司、合作夥伴、投資者和股東。各企業在各自的影響範圍內遵守、支援以及實施在人權、勞工及環境方面的基本原則。
因為政府是靠稅收來做事,資源有限,無法照顧到所有領域,企業能幫助政府不足的地方,在社會或環境問題其中包括,經濟發展、環境保護、醫療改善、人權及弱勢族群的照顧教育學習、社區參與、家庭價值等七大領域。「即便到目前,很多人談起企業存在的目的,自然而然地會認為是追求利潤,但是企業所獲得的利潤,並不單來自於企業經營的結果,還要包括公眾消費及企業所處的環境文化、政治等因素互動的結果,因此企業如果要長期經營,則必須要關心其周圍環境的問題。」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精神,是臺灣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期盼拋磚引玉,創立「DA.AI」綠色環保心品牌,從環保菩薩資源回收,到實業家的愛心接力,最後再將所有投資及每年盈餘完全回饋慈濟基金會,作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隨著慈濟人關懷苦難的足跡,將愛與善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區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陳慈娟師姊
【節目時間】 9月3日 (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海外推廣聚福緣-南寧名品展&青島佛事展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企業社會展良能 大愛感恩承使命
- Article Details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也有社團及法人的意思,廣義來說不僅是企業,在這些組織及企業裡面如果能夠遵守這個倫理及道德的規範,重視以股東、員工、消費者之權益,重視環保的影響、社區參與,財務透明等,也重視對利害關係人的責任。今天邀請大愛感恩洪碩廷博士與大家分享「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
洪碩廷博士分享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是希望企業在商業運作中,能對其利害關係人貢獻及善盡責任。利害關係人是指所有可以影響、或會被企業的決策和行動所影響的個體或群體,包括但不限於:員工、顧客、供應商、社區團體、母公司或附屬公司、合作夥伴、投資者和股東。各企業在各自的影響範圍內遵守、支援以及實施在人權、勞工及環境方面的基本原則。
因為政府是靠稅收來做事,資源有限,無法照顧到所有領域,企業能幫助政府不足的地方,在社會或環境問題其中包括,經濟發展、環境保護、醫療改善、人權及弱勢族群的照顧教育學習、社區參與、家庭價值等七大領域。「即便到目前,很多人談起企業存在的目的,自然而然地會認為是追求利潤,但是企業所獲得的利潤,並不單來自於企業經營的結果,還要包括公眾消費及企業所處的環境文化、政治等因素互動的結果,因此企業如果要長期經營,則必須要關心其周圍環境的問題。」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精神,是臺灣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期盼拋磚引玉,創立「DA.AI」綠色環保心品牌,從環保菩薩資源回收,到實業家的愛心接力,最後再將所有投資及每年盈餘完全回饋慈濟基金會,作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隨著慈濟人關懷苦難的足跡,將愛與善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區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陳慈娟師姊
【節目時間】 9月3日 (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海外推廣聚福緣-南寧名品展&青島佛事展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2015,09/02 教聯會陳乃裕師兄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9月2日(三)15:0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環境教育從心起 教聯探討起漣漪

高雅簡約心設計 實踐產學綠思維
- Article Details
「生產環保素材、綠色材質的有許多廠商,但擁有環保終端產品的卻極為稀少,希望大家多多選擇環保織品及環保的走向,這樣對生態及環境都有助益。」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楊宜昌博士於九月一日前來大愛感恩科技來訪,希望將大愛感恩的環保布料結合在服裝設計教學當中,啟蒙學生之綠色設計概念。
紡拓會與外貿協會共同主辦之TITAS 台北紡織展,每年於南港展覽館展出。大愛感恩科技連年參展,並以「落實環保與節能減碳」的教育觀念,善盡推廣人文的使命為理念,吸引不少民眾上前,深獲好評,楊博士深受此理念所感動,希望運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設計的能量,整合學術資源,共同參與實用產學研究,增進知識實用性與技術應用性,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發揮引響力。
近年來,由於環保觀念與綠色消費風潮的興起,國人對生活用品的安全與環保問題的重視程度普遍提升,而衣服是食衣住行裡的必需品之一,傳統上,服裝的製成其實對環境也是一種衝擊,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和其他能源,而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所使用的材料與生產過程會可能對土壤、水源、及空氣的污染,甚至危害使用產品消費者的健康。楊博士也希望藉著服裝系學生設計環保織品,推動一股無形的力;或者將環保織品結合設計,在公共空間成為裝置藝術;同時透過問卷調查過程,推廣『寶特瓶再製成衣服不但沒有健康之疑慮,同時能節省地球資源之耗用』給社會大眾,也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參予。
如何在大環境中取得平衡,是許多企業必須重視的。大愛感恩科技,堅持「不後染原則」,珍惜水資源,同時保護地球及消費者的健康。每件產品,不僅落實了環保理念,不追求時下流行的款式,不僅賦予人文之美,設計高雅、簡約、端莊,得體的設計給予自己最大的祝福!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高雅簡約心設計 實踐產學綠思維
- Article Details
「生產環保素材、綠色材質的有許多廠商,但擁有環保終端產品的卻極為稀少,希望大家多多選擇環保織品及環保的走向,這樣對生態及環境都有助益。」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楊宜昌博士於九月一日前來大愛感恩科技來訪,希望將大愛感恩的環保布料結合在服裝設計教學當中,啟蒙學生之綠色設計概念。
紡拓會與外貿協會共同主辦之TITAS 台北紡織展,每年於南港展覽館展出。大愛感恩科技連年參展,並以「落實環保與節能減碳」的教育觀念,善盡推廣人文的使命為理念,吸引不少民眾上前,深獲好評,楊博士深受此理念所感動,希望運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設計的能量,整合學術資源,共同參與實用產學研究,增進知識實用性與技術應用性,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發揮引響力。
近年來,由於環保觀念與綠色消費風潮的興起,國人對生活用品的安全與環保問題的重視程度普遍提升,而衣服是食衣住行裡的必需品之一,傳統上,服裝的製成其實對環境也是一種衝擊,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和其他能源,而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所使用的材料與生產過程會可能對土壤、水源、及空氣的污染,甚至危害使用產品消費者的健康。楊博士也希望藉著服裝系學生設計環保織品,推動一股無形的力;或者將環保織品結合設計,在公共空間成為裝置藝術;同時透過問卷調查過程,推廣『寶特瓶再製成衣服不但沒有健康之疑慮,同時能節省地球資源之耗用』給社會大眾,也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參予。
如何在大環境中取得平衡,是許多企業必須重視的。大愛感恩科技,堅持「不後染原則」,珍惜水資源,同時保護地球及消費者的健康。每件產品,不僅落實了環保理念,不追求時下流行的款式,不僅賦予人文之美,設計高雅、簡約、端莊,得體的設計給予自己最大的祝福!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