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015

週一, 14 九月 2015

寶特瓶變花瓶 惜福愛物護天地


住在美國的華人,農曆七月較少普度拜拜,但慈濟聖谷愛滿地聯絡處,便藉著機會舉辦環保博覽會,分享許多生活中就可以做得到的「愛物惜物」方法。 


不在台灣,卻有著濃濃的台灣味。慈濟聖谷愛滿地聯絡處,搭著華人重視的農曆七月,熱熱鬧鬧舉辦一場環保博覽會。回收的衣夾、寶特瓶,可以變身保留食物原味。 

慈濟志工 趙秀芳:「水瓶把它變成植物的花、種花,同時我們把它(寶特瓶)變成一個,封起來,剩下的東西,可以這樣弄起來。」 

回收果皮製作酵素,慈濟志工誠心推薦。 

七月祈平安、慈濟展環保,志工們希望花一點心思、用一些氣力,雙手造福、愛護大地,更勝於燒紙錢、殺生祭祀的傳統習俗。 

真善美志工 美國報導 Read more

兒子度進來 父樂做環保


高雄慈濟志工林清財,投入環保四年多,他與慈濟的因緣,起於民國96年,當時他的兒子在花蓮服役時頭部受傷,送進花蓮慈濟醫院,昏迷了半個月,這半個月來,他看到慈濟醫療志工在加護病房內,為兒子按摩、在耳邊輕喚,他當時就發願也要當慈濟志工;因此當兒子復原到可以生活自理,回到高雄後,他跟兒子一起去做環保,開始了把做環保當修行的生活。他現在負責的環保點,是在一家床墊工廠前做分類回收,因此他每天都要把所有回收物跟環境清乾淨,必須花上一整個上午,到了下午他才會去女兒的貿易公司工作,這樣的生活很忙碌,但每天都相當歡喜又充實。 


慈濟志工 林清財:「每天一定要回來收尾,怕來(彈簧床工廠)的客人會講,你這裡在做彈簧床的地方,怎會這麼髒,怕造成人家觀感不好,最特殊的情形就是在這裡,我每天都是要淨空(環保點),就是這點,跟其他環保站不一樣,半天一定要,一定要做半天的,算是辛苦,也算是幸福。」 

「民國96年那年,兒子(在)花蓮空軍基地受傷,兒子在加護病房都還沒有醒,醫療志工每天,都在捏他的腳底,腳底刺激他的神經,刺激他的腦部,結果半個月,就醒過來,他們很虔誠,很有愛心,(我想)以後如果,我能像他們現在這種精神,不知道有多好,好像就是那時候的發願,然後我兒子回到這邊(高雄),我帶他去環保站,投入進去,結果,就實現了,自然而然就實現了,因為我跟他一起去做(環保),結果我就,變成我進去環保站,經常人家就會說,這就是你兒子度你進來的。」 

「脊椎啦,就等於脊椎啦,這(右)腳抬不起來,它(腳掌)會撞到地上, 
平衡就不怎麼好,會摔倒,我要克服這個,我要克服這個,我就想盡辦法,我自己就弄個檯子,套在椅子上面,做起來就不會吃力,自從我進入環保,就沒有想過要暫停,身體再怎樣不舒服,都要出來做。」 

「嗨,盈秀,上班了,環保那邊也是算我的,基本工作了啦,上午在那邊,下午就在我公司,喂,永禾你好,盈秀,我現在做環保,已經做這麼久了,你覺得我改變最大是什麼。」 

女兒,林盈秀:「比較會去找人聊天啦,因為以前他比較不會,(真的嗎),對,因為以前比較不說話,都要我們安排,自己的親戚朋友,(爸爸)很少會找人,很少會跟他們聊,(真的喔),對,也是要人家主動啊。」 

「這就是修行的人間道,這就是我的修行道路,就要繼續下去。」 Read more

大愛帶動匯愛心 小林老梅創生機

圖說:青梅產業,以「不噴灑農藥、不施化肥、不打生長激素」的自然農法為其主要訴求;更引進日本古法陳釀老梅,輔以中古世紀歐洲皇室貴族專用的純天然葡萄美醋-巴薩米克醋,以生產該社會企業之優質產品。(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由社團法人台灣樂活聯盟協助,鎖定當年風災肆虐高雄縣境內台20線與21線交會地帶,也就是小林村的所在地,結合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為首的在地青年、與關心重建的民間企業界人士,於2013年,創辦共同「2021社會企業」。「2021社會企業」的基本理念是「賺了錢再投入社會企業經營,創造出更多經濟 效益與就業機會。」大愛感恩科技身為世界上第一家完全以環保為宗旨的社會公益企業,於日前參加「協助2021社會企業之發展」後,也共同響應,用實際行動、盡心力,護持「2021社會企業」所銷售之「老梅系列商品」,以鼓勵高雄小林村的居民。

「2021社會企業」在台20、台21線交會之兩溪廊道的小林、甲仙、那瑪夏、六龜、桃源等在地產業以無毒健康的「青梅」為重振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石,建構當地的「老梅經濟圈」傳統產業。成立後二年之內,創造出新台幣1600萬以上的盈餘,並且 將全數盈餘投入第一階段梅子廊道基礎產業建設,2014年3月前在杉林日光小林旁建置「2021糖漬梅合作農場」,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桃源梅山部落、高中或勤和部落與那瑪夏區、甲仙五里埔分別建置一座鹽漬梅胚場。

除了推動在地傳統農產-青梅產業,以「不噴灑農藥、不施化肥、不打生長激素」的自然農法為其主要訴求;更引進日本古法陳釀老梅,輔以中古世紀歐洲皇室貴族專用的純天然葡萄美醋-巴薩米克醋,以生產該社會企業之優質產品,普獲好評。

圖說:「2021社會企業」在台20、台21線交會之兩溪廊道的小林、甲仙、那瑪夏、六龜、桃源等在地產業以無毒健康的「青梅」為重振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石,建構當地的「老梅經濟圈」傳統產業。(圖片來源:2021社會企業網站)藉由「2021社會企業」之發展及各社會各企業團體一同加入護持,除了協助他們重新建設自己的家園,同時也將在地文化與產物透過「青梅」發揚到各地,讓更多的人看見台灣的美麗。將台灣的善良與愛心傳遞到世界每個角落。

回顧「社會企業」之起源,係來自於18、19 世紀歐洲社會慈善的概念「福利國模式」。1970年代歐洲福利系統開始發生危機,促使學術界開始重視「非營利部門」發展。並由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提出發展的新概念,強調從社會經濟著手促進社會凝聚、公平及個體間的合作來維持經濟。社會企業出現,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創造出其他組織無法提供的新服務。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著作為「慈善的後盾」之目標,可說在社會公益方面不遺餘力,將公司的投資及每年的盈餘完全回饋慈濟來做慈善公益之用,更創造社會企業的全新營運模式。大愛感恩科技肩負解決社會問題的責任,提供具社會責任或促進環境保護的產品,希望帶動更多的人投入關注社會問題,藉由眾人愛心匯聚,發揮善的影響力,讓社區更美麗、社會更祥和。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大愛帶動匯愛心 小林老梅創生機

圖說:青梅產業,以「不噴灑農藥、不施化肥、不打生長激素」的自然農法為其主要訴求;更引進日本古法陳釀老梅,輔以中古世紀歐洲皇室貴族專用的純天然葡萄美醋-巴薩米克醋,以生產該社會企業之優質產品。(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由社團法人台灣樂活聯盟協助,鎖定當年風災肆虐高雄縣境內台20線與21線交會地帶,也就是小林村的所在地,結合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為首的在地青年、與關心重建的民間企業界人士,於2013年,創辦共同「2021社會企業」。「2021社會企業」的基本理念是「賺了錢再投入社會企業經營,創造出更多經濟 效益與就業機會。」大愛感恩科技身為世界上第一家完全以環保為宗旨的社會公益企業,於日前參加「協助2021社會企業之發展」後,也共同響應,用實際行動、盡心力,護持「2021社會企業」所銷售之「老梅系列商品」,以鼓勵高雄小林村的居民。

「2021社會企業」在台20、台21線交會之兩溪廊道的小林、甲仙、那瑪夏、六龜、桃源等在地產業以無毒健康的「青梅」為重振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石,建構當地的「老梅經濟圈」傳統產業。成立後二年之內,創造出新台幣1600萬以上的盈餘,並且 將全數盈餘投入第一階段梅子廊道基礎產業建設,2014年3月前在杉林日光小林旁建置「2021糖漬梅合作農場」,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桃源梅山部落、高中或勤和部落與那瑪夏區、甲仙五里埔分別建置一座鹽漬梅胚場。

除了推動在地傳統農產-青梅產業,以「不噴灑農藥、不施化肥、不打生長激素」的自然農法為其主要訴求;更引進日本古法陳釀老梅,輔以中古世紀歐洲皇室貴族專用的純天然葡萄美醋-巴薩米克醋,以生產該社會企業之優質產品,普獲好評。

圖說:「2021社會企業」在台20、台21線交會之兩溪廊道的小林、甲仙、那瑪夏、六龜、桃源等在地產業以無毒健康的「青梅」為重振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石,建構當地的「老梅經濟圈」傳統產業。(圖片來源:2021社會企業網站)藉由「2021社會企業」之發展及各社會各企業團體一同加入護持,除了協助他們重新建設自己的家園,同時也將在地文化與產物透過「青梅」發揚到各地,讓更多的人看見台灣的美麗。將台灣的善良與愛心傳遞到世界每個角落。

回顧「社會企業」之起源,係來自於18、19 世紀歐洲社會慈善的概念「福利國模式」。1970年代歐洲福利系統開始發生危機,促使學術界開始重視「非營利部門」發展。並由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提出發展的新概念,強調從社會經濟著手促進社會凝聚、公平及個體間的合作來維持經濟。社會企業出現,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創造出其他組織無法提供的新服務。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著作為「慈善的後盾」之目標,可說在社會公益方面不遺餘力,將公司的投資及每年的盈餘完全回饋慈濟來做慈善公益之用,更創造社會企業的全新營運模式。大愛感恩科技肩負解決社會問題的責任,提供具社會責任或促進環境保護的產品,希望帶動更多的人投入關注社會問題,藉由眾人愛心匯聚,發揮善的影響力,讓社區更美麗、社會更祥和。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日, 13 九月 2015

2015,09/13 環教講師培訓分享

【對象】
【時間】2015年9月13日(日)07:30~08:40
【地點】蘆洲聯絡處(新北市蘆洲區 長樂路125號)

20150919-3-1.jpg20150919-3-2.jpg
Read more

2015,09/13 台中環保志工參訪

【對象】台中環保志工
【時間】2015年9月13日(日)10:30~11:30
【地點】內湖聯絡處(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20151002-1-1.jpg20151002-1-2.jpg

Read more

台中環保志工參訪

【對象】台中環保志工
【時間】2015年9月13日(日)10:30~11:30
【地點】內湖聯絡處(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20151002-1-1.jpg20151002-1-2.jpg

Read more

環教講師培訓分享

【對象】
【時間】2015年9月13日(日)07:30~08:40
【地點】蘆洲聯絡處(新北市蘆洲區 長樂路125號)

20150919-3-1.jpg20150919-3-2.jpg
Read more

週六, 12 九月 2015

無常來時深體會 天津志工勇承擔

圖說:9月初的一天,朱鴻師姊(左上右)、黃峻師姊(右上右)、劉宏奇師兄(左下立)等,一早從「天津」出發,當天下午就到了台北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同行還有廖明仁師兄所陪同前來之北京、長春、瀋陽、大連、青島等華北東北實業家們(右下)。(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天津」名稱的歷史由來眾說紛紜,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的詩歌《離騷》中「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乎西極。」這一昂揚的詩句。屈原這兩句詩歌,如果翻譯成白話的意思是:「我清早從天河渡口起身,晚間就到了西方邊極。」顯然,此「天津」非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天津」。9月初的一天,黃峻師姊、朱鴻師姊、劉宏奇師兄等,一早從「天津」出發,當天下午就到了台北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同行還有廖明仁師兄所陪同前來之北京、長春、瀋陽、大連、青島等華北東北實業家們。屈原的這句詩,除了符合此行「朝發午至」,此時倒也能充分表達出北方慈濟家人們的性格宽厚豪爽。

大愛感恩科技連續數年的7月均參加「天津台灣名品展」,與天津家人結下好因緣。隨著「65期實業家生活營」學員回到花蓮,李鼎銘師兄、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虞珊明師兄也專程到花蓮服務陪伴。在緊湊的營隊上課課間,身心寬暢時,同樣來自天津的張莉娜師姊、王怡師姊也把握時間至大愛感恩服務台,請教慈悲科技後續在天津推廣的想法。

圖說:「因為我是本地人嘛,路我都認識。」陳東萬師兄說,為了準備午餐,東萬師兄與妻子,必須從一早就開始忙碌。同時還要承擔交通機動,帶著天津其他地區前來的慈濟人進行訪視。東萬師兄還說:「因為我這邊任務還很多呀,機動、交通、膚慰、香積,也就是後勤保障這一塊。」在人力吃緊下,得一人身兼數職。(大愛台畫面)針對8月12日發生在天津濱海新區(塘沽地區為中心)的爆炸意外,據此次來台的劉宏奇師兄表示,除了塘沽地區慈濟人,其餘師兄師姊生活上都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天津慈濟志工人數不多,慈濟人立即啟動關懷災後鄉親,對當地志工的動員,卻也是很大的考驗。這次受災鄉親數量龐大,因此志工們往往一個人需身兼數職,從最前線的關懷,到後勤的支援,全都必須包辦。

圖說:羅美華師姊也說:「爆炸之後,他們都還不能進入,這個房子他們自己的家去拿東西,包含現金這些的,我們發這個慰問金,讓他們能夠,解決他們當前的這些迫切的需要。」(大愛台畫面)陳東萬師兄是道地的天津塘沽人,連續兩年大愛感恩在天津的展覽每天都開車將近50公里,支援展覽交通機動。在意外後,因為當地生活機能發生問題,許多民眾選擇出走,東萬師兄與家人並沒有選擇暫遷他處,卻毅然決然留下,承擔服務鄉親的關懷工作。

「因為我是本地人嘛,路我都認識。」陳東萬師兄說,為了準備午餐,東萬師兄與妻子,必須從一早就開始忙碌。同時還要承擔交通機動,帶著天津其他地區前來的慈濟人進行訪視。東萬師兄還說:「因為我這邊任務還很多呀,機動、交通、膚慰、香積,也就是後勤保障這一塊。」在人力吃緊下,得一人身兼數職。

天津志工窗口羅美華師姊也說:「爆炸之後,他們都還不能進入,這個房子他們自己的家去拿東西,包含現金這些的,我們發這個慰問金,讓他們能夠,解決他們當前的這些迫切的需要。」

志工們平日在培訓中學到的「膚慰」二字,這次徹底有了體會,陳東萬這天帶著身邊受災的親友,與志工們互動,讓他們憂鬱的心能找到出口。陳東萬的友人說:「就萬幸了 就是受了點輕傷,就兩個手指頭斷了。」

一場災變,讓原本樂天知命的天津人,都上了一課。陳東萬分享:「無常來時,有很多事就不是你能預料到,或你能想到,瞬間就在發生了。」一方有難、各方馳援,唯有用愛,當付出『愛』,就能化解一切的『礙』,讓一切苦難過去,雲開霧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針對8月12日發生在天津濱海新區(塘沽地區為中心)的爆炸意外,據此次來台的劉宏奇師兄表示,除了塘沽地區慈濟人,其餘師兄師姊生活上都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天津慈濟志工人數不多,慈濟人立即啟動關懷災後鄉親,對當地志工的動員,卻也是很大的考驗。(圖片:網路)

Read more

無常來時深體會 天津志工勇承擔

圖說:9月初的一天,朱鴻師姊(左上右)、黃峻師姊(右上右)、劉宏奇師兄(左下立)等,一早從「天津」出發,當天下午就到了台北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同行還有廖明仁師兄所陪同前來之北京、長春、瀋陽、大連、青島等華北東北實業家們(右下)。(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天津」名稱的歷史由來眾說紛紜,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的詩歌《離騷》中「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乎西極。」這一昂揚的詩句。屈原這兩句詩歌,如果翻譯成白話的意思是:「我清早從天河渡口起身,晚間就到了西方邊極。」顯然,此「天津」非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天津」。9月初的一天,黃峻師姊、朱鴻師姊、劉宏奇師兄等,一早從「天津」出發,當天下午就到了台北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同行還有廖明仁師兄所陪同前來之北京、長春、瀋陽、大連、青島等華北東北實業家們。屈原的這句詩,除了符合此行「朝發午至」,此時倒也能充分表達出北方慈濟家人們的性格宽厚豪爽。

大愛感恩科技連續數年的7月均參加「天津台灣名品展」,與天津家人結下好因緣。隨著「65期實業家生活營」學員回到花蓮,李鼎銘師兄、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虞珊明師兄也專程到花蓮服務陪伴。在緊湊的營隊上課課間,身心寬暢時,同樣來自天津的張莉娜師姊、王怡師姊也把握時間至大愛感恩服務台,請教慈悲科技後續在天津推廣的想法。

圖說:「因為我是本地人嘛,路我都認識。」陳東萬師兄說,為了準備午餐,東萬師兄與妻子,必須從一早就開始忙碌。同時還要承擔交通機動,帶著天津其他地區前來的慈濟人進行訪視。東萬師兄還說:「因為我這邊任務還很多呀,機動、交通、膚慰、香積,也就是後勤保障這一塊。」在人力吃緊下,得一人身兼數職。(大愛台畫面)針對8月12日發生在天津濱海新區(塘沽地區為中心)的爆炸意外,據此次來台的劉宏奇師兄表示,除了塘沽地區慈濟人,其餘師兄師姊生活上都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天津慈濟志工人數不多,慈濟人立即啟動關懷災後鄉親,對當地志工的動員,卻也是很大的考驗。這次受災鄉親數量龐大,因此志工們往往一個人需身兼數職,從最前線的關懷,到後勤的支援,全都必須包辦。

圖說:羅美華師姊也說:「爆炸之後,他們都還不能進入,這個房子他們自己的家去拿東西,包含現金這些的,我們發這個慰問金,讓他們能夠,解決他們當前的這些迫切的需要。」(大愛台畫面)陳東萬師兄是道地的天津塘沽人,連續兩年大愛感恩在天津的展覽每天都開車將近50公里,支援展覽交通機動。在意外後,因為當地生活機能發生問題,許多民眾選擇出走,東萬師兄與家人並沒有選擇暫遷他處,卻毅然決然留下,承擔服務鄉親的關懷工作。

「因為我是本地人嘛,路我都認識。」陳東萬師兄說,為了準備午餐,東萬師兄與妻子,必須從一早就開始忙碌。同時還要承擔交通機動,帶著天津其他地區前來的慈濟人進行訪視。東萬師兄還說:「因為我這邊任務還很多呀,機動、交通、膚慰、香積,也就是後勤保障這一塊。」在人力吃緊下,得一人身兼數職。

天津志工窗口羅美華師姊也說:「爆炸之後,他們都還不能進入,這個房子他們自己的家去拿東西,包含現金這些的,我們發這個慰問金,讓他們能夠,解決他們當前的這些迫切的需要。」

志工們平日在培訓中學到的「膚慰」二字,這次徹底有了體會,陳東萬這天帶著身邊受災的親友,與志工們互動,讓他們憂鬱的心能找到出口。陳東萬的友人說:「就萬幸了 就是受了點輕傷,就兩個手指頭斷了。」

一場災變,讓原本樂天知命的天津人,都上了一課。陳東萬分享:「無常來時,有很多事就不是你能預料到,或你能想到,瞬間就在發生了。」一方有難、各方馳援,唯有用愛,當付出『愛』,就能化解一切的『礙』,讓一切苦難過去,雲開霧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針對8月12日發生在天津濱海新區(塘沽地區為中心)的爆炸意外,據此次來台的劉宏奇師兄表示,除了塘沽地區慈濟人,其餘師兄師姊生活上都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天津慈濟志工人數不多,慈濟人立即啟動關懷災後鄉親,對當地志工的動員,卻也是很大的考驗。(圖片:網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