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08 九月 2015

2015,09/08 四川大愛感恩科技會議

【對象】四川大愛感恩科技
【時間】2015年9月8日(一)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50908-7-1.jpg20150908-7-2.jpg
Read more

四川大愛感恩科技會議

【對象】四川大愛感恩科技
【時間】2015年9月8日(一)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50908-7-1.jpg20150908-7-2.jpg
Read more

搖籃理念馳精進 克服困難護大地

圖說:C2C「塑鋼拉鍊」,在機台的操作設定上,酯粒控制等等程序,經研發及不斷的測試改變,讓目前只能淪為垃圾或是填充物的廢棄紡織品下腳料,被賦予了全新紡織品的新生命。(攝影:許育仁)「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是德國布朗嘉教授所提出的新願景,即是要從產品材質的使用,綠色設計,環保製程,到最後廢棄後不進入墳場/焚化爐 (Cradle to Grave) 而可溶於大地或再成為另一產品的開始 (工業循環),從 「減廢」成為「零廢」的目標 。

大愛感恩科技從灰色賑災環保毛毯不僅拿到碳足跡/水足跡及 MIT微笑標章..等認證外, 三年前得到全世界第二張/亞洲第一張環保再生產品的 「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在製造過程中,展現了節能/減碳/節水等等綠色產品的成果,而不斷的精進,處處為地球、為環保的思量,將國際賑災毛毯回收布料,經不斷的研發、試驗等克服困難,因為一顆簡單的心惜福再製,也不讓地球造成負擔,如今可以製成三次性環保再生毛毯外,甚至與合作夥伴共同用環保再生原料製做成塑鋼拉鍊,都秉持著「延續物命,再造福慧」之精神

「延續」了資源物命,透過愛心夥伴「造福慧」來思考,來克服各種困難,讓目前只能淪為垃圾或是填充物的廢棄紡織品下腳料,被賦予了全新紡織品的新生命。「會開發PET拉鍊是為了環保需求。如果拉鍊可以做成與衣服同樣材質的PET或尼龍的話,對環保有幫助,回收上可以克服困難。一般傳統拉鍊是沒有以PET材質做成的,花了許多年時間在製程上面調整,做了很多改變和克服。才會有現在看來蠻順利的生產。」過程中無法聚合成型、成型後、到降溫時會裂開來,而讓它具有韌性,是我們要一一克服的,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夥伴陳逸政經理感恩的說:「研發再生材料是真正對應到環保,因為我們石化材料應用是非常多,但如果我們能減少這些應用,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我們在研發上針對Recycle再做加強。」

其實「搖籃到搖籃」的心願,在過程中都會碰到大大小小困難需克服,正如環保菩薩可貴的一念心一樣,始終都是做得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正是因為環保、因為惜福再造福的心念,因為大家一點一滴的努力,珍惜資源,讓汙染變少,讓環境變好,都讓我們看見了地球環境得已改變,朝永續綠生活邁進。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新北市新莊區報導

Read more

搖籃理念馳精進 克服困難護大地

圖說:C2C「塑鋼拉鍊」,在機台的操作設定上,酯粒控制等等程序,經研發及不斷的測試改變,讓目前只能淪為垃圾或是填充物的廢棄紡織品下腳料,被賦予了全新紡織品的新生命。(攝影:許育仁)「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是德國布朗嘉教授所提出的新願景,即是要從產品材質的使用,綠色設計,環保製程,到最後廢棄後不進入墳場/焚化爐 (Cradle to Grave) 而可溶於大地或再成為另一產品的開始 (工業循環),從 「減廢」成為「零廢」的目標 。

大愛感恩科技從灰色賑災環保毛毯不僅拿到碳足跡/水足跡及 MIT微笑標章..等認證外, 三年前得到全世界第二張/亞洲第一張環保再生產品的 「搖籃到搖籃銀級認證」在製造過程中,展現了節能/減碳/節水等等綠色產品的成果,而不斷的精進,處處為地球、為環保的思量,將國際賑災毛毯回收布料,經不斷的研發、試驗等克服困難,因為一顆簡單的心惜福再製,也不讓地球造成負擔,如今可以製成三次性環保再生毛毯外,甚至與合作夥伴共同用環保再生原料製做成塑鋼拉鍊,都秉持著「延續物命,再造福慧」之精神

「延續」了資源物命,透過愛心夥伴「造福慧」來思考,來克服各種困難,讓目前只能淪為垃圾或是填充物的廢棄紡織品下腳料,被賦予了全新紡織品的新生命。「會開發PET拉鍊是為了環保需求。如果拉鍊可以做成與衣服同樣材質的PET或尼龍的話,對環保有幫助,回收上可以克服困難。一般傳統拉鍊是沒有以PET材質做成的,花了許多年時間在製程上面調整,做了很多改變和克服。才會有現在看來蠻順利的生產。」過程中無法聚合成型、成型後、到降溫時會裂開來,而讓它具有韌性,是我們要一一克服的,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夥伴陳逸政經理感恩的說:「研發再生材料是真正對應到環保,因為我們石化材料應用是非常多,但如果我們能減少這些應用,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我們在研發上針對Recycle再做加強。」

其實「搖籃到搖籃」的心願,在過程中都會碰到大大小小困難需克服,正如環保菩薩可貴的一念心一樣,始終都是做得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正是因為環保、因為惜福再造福的心念,因為大家一點一滴的努力,珍惜資源,讓汙染變少,讓環境變好,都讓我們看見了地球環境得已改變,朝永續綠生活邁進。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新北市新莊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07 九月 2015

太陽能不能 Cannot Solar Energy


We now focus on Taiwan’s effort to tap into its abundance of sunlight as a source of renewable energy. The first major solar project was launched in 2012 and many resident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Taiwan participated by paying for solar panels to be installed on their roofs and then selling the generated electricity back to Taiwan Power Company. We now see how things are working out for the first solar power community in Taiwan. 


現在一起來關注,台灣如何將豐沛的日照轉換成綠能。2012年起推動的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已經在中南部大力推廣,由民眾在自己的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再把電賣回去給台電,現在來看看台灣第一個光電社區的成效如何。  Read more

體驗寶特瓶鞋子 感受無鞋可穿的辛苦


為了讓孩子們懂得感恩、善解與包容,慈濟志工與慈青們舉辦兒童人文探索體驗營,藉由團康活動,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們,都能從遊戲中學習。 


慈濟兒童人文探索體驗營正式開始,小朋友要玩的第一個遊戲就是撕紙張。 

人的心就像一張紙,除了能用手撕破、用刀割破外,人與人之間話語就像個無形刀子,有時造成的傷害更大,透過遊戲,讓這些孩子們學習如何與人溝通。 

學員 蔡芷妮:「老師教我們撕紙的時候,(把紙)貼回來我的感受是,一個人的心裡如果受到傷害,是很難修復回來的,所以不要讓別人心裡受到傷害。」 

將寶特瓶踩扁,挖上三個洞,再用塑膠繩打結,做成夾腳拖鞋,讓孩子們體驗到無鞋可穿的辛苦,對於南非居民來說,因為赤腳常被沙蚤攻擊,造成每年許多人死亡。 

學員 蕭詠慈:「(覺得)我生長在台灣真的很幸運,尤其是父母很辛苦把我養到這麼大,讓我可以生長在(安逸)環境中,學習到很好的東西。」 

兩天人文探索體驗營,藉由不同活動,讓學員們親自動手做,從遊戲中,學會感恩善解與包容。 

真善美志工 嘉義綜合報導 Read more

河川的環保志工 日日巡視基隆河


做別人不要做的,今年73歲的謝清枝,謝師兄說,做好事,不在事情的大小,也不用分地點,所以他一個人,每天都默默的,把河裡的垃圾撿起來。雖然沒有人在做這樣的事情,也沒人會給他讚許,不過謝師兄還是,每天都堅持做個河川的環保志工。巡視完基隆河之後,謝師兄還會到環保站裡幫忙。樂觀開朗的他,總是能讓環保站裡充滿笑聲。問他當環保志工還要當多久,他說如果能活到兩百歲,他就要一直做到身體動不了的那一天。 


「可以出去(做環保),身體健康可以出去就很好了。」 

「這些啦,他們都幫我們收一收,放在這邊。」 

「地球現在快要爆炸了,你知道嗎,一些垃圾要分類出來,你如果沒有會一直汙染出去,一直汙染出去,地球不是一直汙染下去嗎,那做一些,這樣就算是做好事情,有功德啊。」 

「不能讓它浪費時間,我們上人說分秒不空過,對嗎,分秒不空過,一分一秒也要把握,休息的時候,休息,做事的時間,就是要用心的下去做。」 

「我退休七年了,七年這七年來都是這樣子,記者:你這樣是要做到120歲嗎,做到,120歲,可以活到200歲也可以,可以做就可以做,活到哪時候,就做到哪時候,(身體)可以活動就做到哪時候。」 

「我會下去那邊坡,就是因為,有時候會有孩子喝一喝,就像這樣子丟下去,丟下去如果不在草叢裡,就在溪裡面了,這樣(無奈),這就是這樣流下來的,那我把垃圾撿起來,不是很好嗎,減少一些垃圾,要不然海裡,海邊常常有一些人,在撿垃圾,撿得很辛苦。」 

「我就說退潮的時候,就卡在這個河床河壁上,我看見就一直把它,拖起來拖起來。」 

「看到玻璃瓶破掉,你把它撿起來,或是會傷到人的東西,你把它撿起來,也是一種功德,那是上人開示時在說的,我就從那一次之後,才會把河川的廢棄垃圾,我才會去撿起來。」 

「如果是會危險,我們不會去做,我們也不會讓上人煩惱,因為如果(我們)發生事情,上人也會很煩惱難過,我是很聽話啦,不過,能做的我都有在看,能做的我都會下去做。」 

「年輕人,你把那個撿給我,民眾:什麼,那個(寶特瓶)撿給我,民眾:喔,好,好,謝謝,我們做環保就是你丟我撿啊,就是這樣,你如果是這樣丟,怎麼丟我就怎麼撿起來,垃圾也撿這些都是垃圾啊,這個把它撿一撿,收一收,是不是大海就少這些垃圾了。」 

採訪撰稿 李志華 
攝影剪輯 梁家銘  Read more

實業家靜思生活營 分享學習心得


2015年慈濟「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在花蓮展開為期三天的營隊生活,志工為這些實業家安排課程內容非常豐富,甚至也開拔到台北的內湖園區,參訪資源回收的流程。 


為期三天的「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在花蓮慈濟靜思堂開營,許多震撼人心的分享內容,讓學員印象深刻。 

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學員 許麗:「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宗教,沒有任何一個組織可以比擬的,它直指人心。」 

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學員 李美玲:「有一個師姊在分享說,上人講的『來不及』的時候,我就深深的感觸,我就說,我每天都很想再去聽他說法。 」 

在台北的慈濟內湖園區,則有另一群學員,觀摩資源回收的流程,也領略到環保志工的精神。 

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學員 劉潤超:「這些老菩薩,她把她的生命,最後,最美好的夕陽紅,放在了對世界的愛上面,這個生命是最有意義的。」 

無論是人生遲暮的夕陽紅,還是旭日東昇的綠色潮流,都在慈善的理念上,找到了交集,這些實業家學員,都渴望追隨其後,為世界盡一分力。 

綜合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