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2015

週五, 21 八月 2015

戒殺護生虔祈福 吉祥月凝聚善念


慈濟志工宣導吉祥月,在每個社區,以辦法會的精神,慎重舉辦祈福會,與社區民眾結好緣。其中在淡水共修處,志工陳明澤從四年前參與水懺演繹時,開始齋戒,至今一直持續,如今也不斷透過各種機會,推廣茹素的好處。

慈濟志工 張晏菁:「(農曆)七月我們崇尚,不殺生,不燒紙錢,我們要把這些錢省下來,救濟貧苦。」

慈濟志工開宗明義,點出農曆七月的真實意義,宣導吉祥月,大安區志工,帶領民眾為天下眾生祈福。

慈濟志工 張晏菁:「我們設計的祈福卡活動,其實就是希望他們可以,有一個出口,可以讓他們,把心中的感謝,祝福寫下來,然後就是齊聚眾人的善念。」

民眾 戴佩絹:「世界現在災難真的很多,然後有慈濟的師兄師姊,跟那些菩薩們真的做的很多,那覺得大家多盡一分心力,這個世界就會更美好。」

改變傳統的普度觀念,淡水區志工利用輕鬆詼諧的話劇,宣導不殺生,陳明澤從參與水懺演繹時,開始齋戒,至今一直以自身經驗,跟眾人分享吃素的好處。

慈濟志工 陳明澤:「茹素之後,我感覺上我整個人改變了,從身體也好 從心理也好,整個改變,你改變你的飲食,你就有辦法去改變你自己。」

民眾 李秀萍:「師兄在形容那個殺雞的過程,我覺得那種畫面,都還滿觸動自己的,希望自己今天回去之後,也可以把這樣的部分,跟更多人分享。」

破除迷信,吉祥月,不僅要齋戒護生,更要身體力行,不燒紙錢愛護地球。

民眾 黃菊美:「其實只要心存善念,雙手合十,請求菩薩,一樣都是可以,受到保佑的。」

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虔誠祈禱,就是敬天愛地,最具體的行動。


真善美志工 蘇錦琍 林金龍 吳淑芬 張思思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四, 20 八月 2015

水上樂園嘉年華 宣導環保愛地球


馬來西亞位處於赤道,氣候長年像夏天一樣非常炎熱,所以民眾週末時喜歡到水上樂園消暑,度過一個開心的家庭日。馬來西亞第一個綠色環保的水上樂園,莎亞南水上樂園(Wet World Water park),在年度的慈善嘉年華會,邀請慈濟向前來遊玩的民眾宣導環保知識和觀念。

馬來西亞四季如夏,民眾喜歡戲水消暑。綠色水上遊樂園,除了使用高科技循環用水,更在園區內大力推廣環保觀念。

樂園執行長 許展強:「想要教育民眾,讓民眾更有環保意識,我認為這是一場很棒的展示,告訴遊客塑料物的壞處,並且造成的環境衝擊。」

水上樂園舉辦慈善嘉年華會,邀請慈濟志工共襄盛舉。志工用回收的寶特瓶,做成各種玩具,目標是號召遊客響應環保行動。

樂園執行員 許玉圓:「因為一向來我很支持環保,所以我看到慈濟這個環保的概念,真的是很好,所以我就邀約慈濟來。」

抱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企業提倡保護有限的天然資源,讓環境永續。

真善美志工 謝亞忠 陳文華 陳貴州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山區路蜿蜒狹窄 不畏辛勞志環保

中國大陸福建省福鼎市的「黃岐村」,有著一群向心力非常強的慈濟環保志工,他們為了後代子孫使盡全力做環保,甚至還有人、雖然因故搬遷至隔壁鄉鎮,也時常回來「黃岐村」,享受與老鄰居共同為環保打拼的時光。

福鼎市的「黃岐村」、依山傍海,村里頭、狹窄蜿蜒的山路,對慈濟環保志工來說、如履平地。

慈濟志工 許梅仙:「(大概挑了多少趟這邊),她有二十幾趟我有挑,今天挑了幾趟,我今天挑了七趟。」

這裡也許是外界口中、偏鄉中的偏鄉,但對於當地村民來說,「黃岐村」是他們環保世界中的正核心。像「許梅仙」早已舉家搬遷至「太姥山鎮」,還是常常回來與大夥做環保,前陣子環保點被出租人收回,她夜夜難眠,直到最近找到這個新據點後,臉上才出現笑容。

慈濟志工 許梅仙:「做環保沒有地方放,我真的吃不下,睡不著,我家師兄,沒有幹活,我就帶我家師兄出來,就蓋房子就蓋好了,那個晚上我回家,我說哇!我晚上真的好睡。」

他們的執著、他們的直率,小山城裡的這些人、這些事,總讓外界嚮往與醉心。


真善美志工 曾劍青 童海燕 江前鋒 福建報導

Read more

端莊素雅心時尚 大愛人文匡時風

圖說:上人慨言,針對時下諸多社會問題,期待大愛感恩設計師們多設計出符合端莊素雅之衣服,用服儀人文之美,導正浮夸、散漫與暴露之風,環保服飾做為說法的工具。(攝影:李尊浩)震驚世人的八仙塵爆事件中,造成500多名青少年燒燙傷。經過將近兩個月大醫王悉心治療,燒燙傷患者大部分度過危險期,但是對於多數患者,復健之路還很漫長。

根據長期服務燒傷朋友的陽光基金會資料顯示:「治療患者增生疤痕的方式很多,目前最常見的是利用穿著壓力衣來治療控制疤痕增生。『壓力衣』,顧名思義便是會產生壓力,也就是利用壓力來治療疤痕。研究證實,早期經由外在持續均勻施以壓力於未成熟的疤痕上,可以減輕組織腫脹,使纖維的生長和排列較為正常,進而促進疤痕的成熟,因此穿著『壓力衣』可使疤痕變的比較平、薄、柔軟,顏色也會比較淺,疤痕的痛及搔癢感也會比較減輕,並能改善水腫、減少四肢充血感,且提供新生稚嫩皮膚一層保護。一般而言疤痕可能要花個二至四年才會真正成熟,疤痕成熟後的外觀是呈肉色,摸起來比較柔軟同時也會比較平。」

然而一般市面上的布做成『壓力衣』對患者來說,穿起來仍然是既不透氣、又不舒服, 上人不忍傷患受苦,於是請大愛感恩科技著手『壓力衣』之研發,期望能減輕燒燙傷病患復健路上身體上的疼痛及不舒服感。於是慈濟基金會邀請陽光基金會共同投入『壓力衣』之開發。

國內製作壓力衣所需特殊布料之廠商不多,經過研發部同仁積極洽詢國內研發龍頭 " 紡織所 " 及熱心公益的國智經編工業等,了解到 證嚴上人的悲心及大愛感恩之使命,表達全力支持與配合。經過大家的努力、開發出兩款高透氣度、高涼感之壓力衣布料,待進一步測試,將選出最好、最適合製作壓力衣之布料。於是國智經編吳中庸董事長協同大愛感恩黃華德師兄、李鼎銘師兄,及研發與設計同仁,回花蓮向 證嚴上人報告。吳董事長並向 證嚴上人允諾,因為是在做好事,期許大愛感恩與國智經編在短時間內盡快開發出更好、更舒服的壓力衣布料,期待能為燒燙傷病患大德的復健期間的穿著有所幫助。

近年來,隨著台灣時尚設計師在世界嶄露頭角,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家對「美」與「質感」的標準有漸漸提高的趨勢,生活中『設計與美學』受到相當的關注。回溯到「設計」的定義,「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設計的過程是要經歷資訊的收集及分析。在大愛感恩科技最重要的部門之一是設計部,「設計」的最前端還包括研發部。研發的力量在這次八仙塵爆壓力衣開發上,發揮非常大的功能。

除了向 證嚴上人報告壓力衣,同時也呈獻大愛感恩科技這幾年的成果及成品展示, 證嚴 上人慨言,針對時下諸多社會問題,期待大愛感恩設計師們應多設計出符合端莊素雅之衣服,用服儀人文之美,導正浮夸、散漫與暴露之風,環保服飾做為說法的工具。

最後,證嚴上人也叮嚀:只要是對的事,就應該要積極努力去做,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具有教育人文教育的公司,每一件研發出來的產品背後都應賦與著生命故事的感動,期待大家能知福,惜福,再造福。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花蓮靜思精舍報導

Read more

端莊素雅心時尚 大愛人文匡時風

圖說:上人慨言,針對時下諸多社會問題,期待大愛感恩設計師們多設計出符合端莊素雅之衣服,用服儀人文之美,導正浮夸、散漫與暴露之風,環保服飾做為說法的工具。(攝影:李尊浩)

震驚世人的八仙塵爆事件中,造成500多名青少年燒燙傷。經過將近兩個月大醫王悉心治療,燒燙傷患者大部分度過危險期,但是對於多數患者,復健之路還很漫長。

根據長期服務燒傷朋友的陽光基金會資料顯示:「治療患者增生疤痕的方式很多,目前最常見的是利用穿著壓力衣來治療控制疤痕增生。『壓力衣』,顧名思義便是會產生壓力,也就是利用壓力來治療疤痕。研究證實,早期經由外在持續均勻施以壓力於未成熟的疤痕上,可以減輕組織腫脹,使纖維的生長和排列較為正常,進而促進疤痕的成熟,因此穿著『壓力衣』可使疤痕變的比較平、薄、柔軟,顏色也會比較淺,疤痕的痛及搔癢感也會比較減輕,並能改善水腫、減少四肢充血感,且提供新生稚嫩皮膚一層保護。一般而言疤痕可能要花個二至四年才會真正成熟,疤痕成熟後的外觀是呈肉色,摸起來比較柔軟同時也會比較平。」

然而一般市面上的布做成『壓力衣』對患者來說,穿起來仍然是既不透氣、又不舒服, 上人不忍傷患受苦,於是請大愛感恩科技著手『壓力衣』之研發,期望能減輕燒燙傷病患復健路上身體上的疼痛及不舒服感。於是慈濟基金會邀請陽光基金會共同投入『壓力衣』之開發。

國內製作壓力衣所需特殊布料之廠商不多,經過研發部同仁積極洽詢國內研發龍頭 " 紡織所 " 及熱心公益的國智經編工業等,了解到 證嚴上人的悲心及大愛感恩之使命,表達全力支持與配合。經過大家的努力、開發出兩款高透氣度、高涼感之壓力衣布料,待進一步測試,將選出最好、最適合製作壓力衣之布料。於是國智經編吳中庸董事長協同大愛感恩黃華德師兄、李鼎銘師兄,及研發與設計同仁,回花蓮向 證嚴上人報告。吳董事長並向 證嚴上人允諾,因為是在做好事,期許大愛感恩與國智經編在短時間內盡快開發出更好、更舒服的壓力衣布料,期待能為燒燙傷病患大德的復健期間的穿著有所幫助。

近年來,隨著台灣時尚設計師在世界嶄露頭角,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家對「美」與「質感」的標準有漸漸提高的趨勢,生活中『設計與美學』受到相當的關注。回溯到「設計」的定義,「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設計的過程是要經歷資訊的收集及分析。在大愛感恩科技最重要的部門之一是設計部,「設計」的最前端還包括研發部。研發的力量在這次八仙塵爆壓力衣開發上,發揮非常大的功能。

除了向 證嚴上人報告壓力衣,同時也呈獻大愛感恩科技這幾年的成果及成品展示, 證嚴 上人慨言,針對時下諸多社會問題,期待大愛感恩設計師們應多設計出符合端莊素雅之衣服,用服儀人文之美,導正浮夸、散漫與暴露之風,環保服飾做為說法的工具。

最後,證嚴上人也叮嚀:只要是對的事,就應該要積極努力去做,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具有教育人文教育的公司,每一件研發出來的產品背後都應賦與著生命故事的感動,期待大家能知福,惜福,再造福。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花蓮靜思精舍報導

Read more

2015,08/20 慈濟技術學院分享

【對象】慈濟技術學院 海外姊妹校教職員、學生
【時間】2015年8月20日(四) 10:00-12:00
【地點】慈濟技術學院 (花蓮縣花蓮市建國路二段880號)

大愛心聞:莘莘學子共生息 環保清流繞全球

20150820-3-2.jpg20150820-3-1.jpg 
Read more

邀約鄰里齊掃街 藉事練心利人群

加拿大蘭里市(位在大溫地區),人口只有一萬三千人,慈濟志工不到十位,不過他們總是把握機會廣結善緣、為社區付出。2012年,慈濟志工向蘭里市政府提出申請,認養維護一段2.5公里的道路(56 ave),每個月一次進行清掃,大家期盼,藉著這樣的活動,邀約更多關心城市、與人文風情的民眾,一起做志工。

一大早的公園停車場,車不多,人倒是來了12位。暖身操,步步用心,這樣的場景,每個月一次。鮮艷黃背心穿在身上,慈濟志工分四組,將合作走完2.5公里,沿路撿拾廢棄物。「認掃」四年,對這一段路,情感逐漸深厚。

慈濟志工 呂勇貞:「我們來這邊那麼久,等於是我們第二個故鄉了,我們做這些,是有機會回饋。」

人口只有一萬三千人的蘭里市,慈濟志工不到十位,但把握機會跟上認養街道的良好風氣。

慈濟志工 史智連:「我們移民快十年了,但相對你們(18年)來說是短的,今天我帶我女兒來 還有我朋友來,還有資深師兄師姊來,今天天氣很好,掃街很開心。」

從形單影隻、到如今有伴同行,大家有信心,下回停車場再相聚時,健身兼掃街的人數,能有增無減。

梁玉燕 陳文和 真善美志工 -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推環保有里真好 落實垃圾減量


垃圾減量資源回收是每個地球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為了更落實低碳回收,台中市環保局以「里」為單位,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建立垃圾分類的觀念,化整為零,從小而大,提升回收成效。

以里為單位,推廣垃圾減量,每一位社區志工都是宣導大使,要讓家家戶戶都知道垃圾分為九大類。

台中市環保局志工:「要由小而大,觀念根深柢固,這樣的話,效果才會好,本來每樣都是要從自己做起。」

除了資源回收九大類之外,落葉堆肥也相當重要,尤其這次蘇迪勒颱風造成許多樹木倒塌,如果大家都能動手幫忙,垃圾量就能減少很多。

台中市環保局長 洪正中:「這次的颱風天,帶來這麼多的樹葉樹枝,真的量非常大,我們也希望化整為零,每個地區都能夠做落葉堆肥。」

社區志工隊當中,也有長期在慈濟環保站資源回收的環保志工,垃圾分類已經生活中的習慣。

慈濟志工 呂黃緞:「我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到環保站,今天就抽空來這邊,在社區就是,有看到什麼可回收就回收。」

不管在哪裡當志工,目標都一樣,就是希望垃圾減量愛護地球。


李雅萍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

鐵漢柔情好爸爸 職志兼顧步堅定


南投慈濟志工藍松文,今年64歲,是一位木工裝潢師傅,藍松文有兩個女兒,,因為妻子長年病痛,他除了負擔家計,家中大小事也由他全部扛起。妻子在九年前因病往生,那時小女兒還在念書,大女兒也畢業不久,藍松文父兼母職,,同時也投入慈濟志業,如今大女兒已經有自己的家庭,和他同住的小女兒,也有穩定的工作。一路走來,藍松文不怨天尤人,用感恩心面對人生。

開著回收車到環保點,再把一袋袋的資源回收物搬上車子,藍松文在裝潢工作之餘,全心投入慈濟。


慈濟志工 藍松文:「很多老菩薩,也都不怕辛苦這樣在撿,我看了很感動,所以都很歡喜來載。」

慈濟志工 陳慶昇:「他實在是太優秀了,家裡又有責任,他是單親(爸爸),他的小孩也都照顧很好,然後聯絡處這邊,他幾乎是全職的,每天都有來這邊報到。」

忙完了,回到家裡,外孫女在門口迎接,大女兒一家人,假日回來團聚,兩個女兒在廚房,陪爸爸一起準備午餐。

慈濟志工 藍松文:「結婚後太太如果(身體)不適,或是比較忙,我有時間我都會煮,沒辦法煮出很棒的菜,一般吃的家常菜還行啦。」

煮菜對藍松文來說,再自然不過,因為妻子在世時,長年多病,家中從煮飯洗衣到打掃,還有照顧兩個女兒的重擔,都是藍松文一肩扛起。

大女兒 藍伊君:「 一直以來 爸爸其實像,也像媽媽一樣,平常會跟他講說, 叫他不要那麼辛苦啊,如果身體上,有不適的時候就休息,女兒還養得起他。」

小女兒 藍婉妮:「想跟他說,謝謝他一直以來,對這個家庭的付出,其實我們都有看在眼裡,也很感動。」

九年前,妻子往生,慈濟人助念,讓藍松文第一次接觸到慈濟,從此抱著感恩的心投入。

慈濟志工 藍松文:「我想說這樣我來參加,這個團體這麼好,可以到處去關懷照顧別人。」

一個大男人,父兼母職,拉拔兩個女兒長大,除了裝潢本業,還投入慈濟志業,藍松文不覺得辛苦,因為能夠持續付出,是他最大的滿足。

張桂端 李岳為 南投報導

Read more

週三, 19 八月 2015

法入心法入情 職志合一

圖說:慈濟的四大志業及八大法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隨捐贈、環保、社區志工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及接觸,後來玟錡師姊授證為委員,覺得責任更重了-難行能行,亦將志業與職業合而為一,並以多作多得當成信念就不以為苦,對於工作所賦於的任務更有使命感並勇於承擔,做就對了。(攝影者:虞珊明)在慈濟服務,上人期許同仁都能做到職志合一。也就是我們面對工作的態度,不單只是養家活口,而是要有更多的使命與承擔,今天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陳玟師姊來,他到大愛感恩科技服務後,決定加入慈濟志工的見習,培訓行列,並且在102年受證為慈濟委員。今天我們就請玟錡師姊來分享她是如何做到「法入心‧法入行」。

「其實當時真的有好因緣能進入這樣的慈善平台,因原本的公司因營運不佳股東決定結束營業,老闆便安排母公司的職務給我與另一位同仁,但當時並不想當空降部隊就試著上網看看是否有適合的工作機會,適逢大愛感恩在徵才且又離家裡近,因此有這樣的面試機緣,在鼎銘師伯與我複試時,師伯談及與其他發起人為了闡揚上人的理念而成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作為行善的活泉,以環保愛地球及社會企業責任為使命,當下心裡深受感動及佩服,也期待能進入大愛感恩科技貢獻自己的良能,希望以自己小小的力量能為社會多付出一分心力,隔天便向以前的老闆表達想進入大愛感恩科技工作並感謝他成就我的選擇。」

師姊提到:「原本對慈濟的了解僅止於知道基金會是一個行善的團體,並未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因從小生活貧困緣故,所以一直有個心願,希望長大有餘力時可以去幫助別人,隨著時間流逝但是這樣的想法深植在心中一直不變,平常透過每月的捐款成為功德會的會員,希望對有需要的人能有小小的幫助。」因而有一次的因緣,在公司週會時與惠玲師姊坐在一起聆聽上人開示,惠玲師姊就問我要不要去參加水懺的演繹,因為內湖區正好缺人,那時覺得加班都做不完了哪有時間去參加,後來在她的盛情邀約之下,只好半推半就的去參加排練,剛開始排練在唱誦開經偈時,整個全場的道氣讓我感動到眼淚直流,也撼動了我的心,對於各句經文也有初步的了解,以往一翻開佛書經文因看不懂就沒有想要去了解字義,反而因為演繹的反覆練習當中更加了解經文的涵意, 上人希望透過演繹潤澤蒼生,能夠淨化人心讓社會更祥和平安,從中了解佛法不只是勸人行善行孝,更是喚起內心良知,深切反省改過、去除習氣,打造人間淨土。

圖說:要帶領同仁應該要先從自己做起,把自己的習氣修掉,並以感恩尊重愛去對待他人,並且無私的付出,自然呈現慈濟人的美與善,讓同仁心裡受到感動之餘,他們就有想要去了解慈濟的動力,藉由認同而願意一起承擔使命。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就是自己的心,由自己做起。(攝影者:虞珊明)也因工作的關係了解到上人為了苦難的眾生無私無悔的付出不求回報,並身體力行作為弟子們的典範,行走這條菩薩道上的過程歷盡艱辛皆不以為苦,且一一克服從未想要退轉,將自己奉獻給眾生的大愛精神來成就千秋百世的志業,鼎銘師伯及家人在大愛感恩擔任全職志工,以完全不支薪的付出無所求精神,讓我覺得佩服及感動,更加崇敬上人的精神理念,佛法難聞今已聞,明師難遇今已遇,有此慈濟因緣,是一大福報也應更珍惜福緣,所以在若岑師姑的鼓勵之下,便加入見習培訓的行列,希望能藉此貢獻自己良能,及時把握機會多付出並為慈濟志業盡一份微薄之力。

現今已是志工與同仁的雙重身分,但在看待工作的心態,玟師姊始終如一。在公司剛成立之初,各部門人員尚未全部到位,常常需要身兼數職,假日也需要支援業務同仁一起去推廣,平時常需要加班到很晚,但不以為苦,覺得能多付出也是一種幸福,常以上班是職工下班是志工來看待,當時也有很多人都問是不是已經受證為慈濟人,不然怎麼這麼願意付出,當時也沒多想,只覺得是自己的分內工作應該就要盡力做好,這是一份責任感使然,不需要去想太多計較太多,也因工作的關係對於慈濟的四大志業及八大法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隨捐贈、環保、社區志工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及接觸,後來授證為委員,覺得責任更重了-難行能行,亦將志業與職業合而為一,並以多作多得當成信念就不以為苦,對於工作所賦於的任務更有使命感並勇於承擔,做就對了,很感恩有此機緣能付出自己的良能,常看到有這麼多來自社會各界的慈濟人願意無私付出,一起幫助苦難的人,我們身為職工也更應該要恆持初發心,隨時把握付出的機會,將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做為工作的座右銘,也發願自己能緊緊跟隨 上人的腳步,一起邁向任重道遠的慈濟路。

身為主管,常常鼓勵同仁要把握難得的因緣,只要有慈濟活動就會找同仁一起參加,像是歲末祝福有演繹活動就找同仁一起參與,經由演繹讓同仁更了解 上人的法及慈濟精神,也可藉此與會眾結善緣;浴佛節及吉祥月的活動都會邀請同仁及其家人一起來感受佛陀的慈悲精神,同仁有此體驗在生活上及工作上遇到任何境界都能以感恩心面對,一轉念可以化解很多的不愉快,與家人相處可以更和樂。最近的尼泊爾震災需要各界援助,向同仁募款的時候也一起募心,捐款的金額不在於多少,只在於一份善心善念,自己有能力去幫助人就是一種福報,啟發每個人的一念心,從見苦之福到知福惜福,讓同仁感受自己真的很幸福,也能把愛分享給需要的人,因此在志工活動部分都會鼓勵同仁一起參與,從付出去體會心靈有愛就是富有,啟發人人願意當一個心靈富有的人。要帶領同仁應該要先從自己做起,把自己的習氣修掉,並以感恩尊重愛去對待他人,並且無私的付出,自然呈現慈濟人的美與善,讓同仁心裡受到感動之餘,他們就有想要去了解慈濟的動力,藉由認同而願意一起承擔使命。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就是自己的心,由自己做起。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呂怡德師兄、李明瑩師姊
【節目時間】 2015/8/20 (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深入災區‧勤付出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雲端電台 SoundCloud 首次安裝教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