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2015

週三, 05 八月 2015

從廢墟站起!震後百日走向復原


如果把經歷強震的尼泊爾,比喻成新生命,那麼現在才正是剛過一百天的小寶寶,還很脆弱,需要呵護。慈濟如同一雙溫暖的手,持續給予力量,中長期重建陪伴,興建簡易屋、簡易教室和醫療援助,是三大重點。
三十五歲婦女卡瑪菈(Kamala Mudamagar),嚴重骨質疏鬆,無法行走。慈濟人醫會醫師,與當地醫院討論後,以手術為她置換人工髖關節。


馬達普醫院長 史瑞史沙:「手術過後, 幫她換上人工髖關節,(14天)之後,她慢慢不用靠枴杖輪椅,就可以行走了。」

六十多萬盧比的手術費,對卡瑪菈來說,猶如天文數字,慈濟允予補助,院方也給予折扣。

還有這一位,六月初,被親哥哥不小心壓傷骨折的小男嬰,石膏拆了,感覺也長胖了許多。

尼泊爾綜合報導

Read more

2015,08/05-09 四大志業新進同仁人文營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時間】2015年8月5日(三) - 8月9日(日)
【地點】花蓮靜思堂 (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3號)

大愛心聞:
人文營隊齊修心 大愛新人最感恩

20150805-3.jpg20150806-9.jpg 
Read more

里長帶頭做!邀社區居民來掃街



新竹竹北市十興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口,都是外來移民,彼此較不熟悉,里長熱心邀約居民一起來掃街,環境清淨,人心也零距離。

彎腰低頭,沿路拔除清掃雜草落葉,也要不時抬頭拔除,電線桿上的廣告招牌,環境清潔人人有責,不再只是句口號。

竹北市十興里長 毛振福:「十興里95%都是外來人口,也藉這個機會,大家都能走出來認識。」

竹北市十興里,鄰近新竹科學園區,大廈林立,人口密集,但大多來自外縣市,彼此都很生疏,里長熱情邀約,社區志工也很支持。

居民 黃麗娟:「因為現在都是住在高樓裡,其實我們跟對面鄰居不是很熟悉,出來之後大家看到,以後在路上哇大家都是一家人。」

開餐廳的黃麗娟,還特地帶著二個兒子一起來做環保,熱心公益的郭亦慧,也會邀約親朋好友來幫忙。

居民 郭亦慧:「會有一個凝聚力,希望把這個社區營造得更清潔、更幸福,大家彼此之間鄰居之間也更親近。」

婆婆媽媽的人情味,不只是馬路變乾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靠近。


真善美志工 李秀蘭 楊家竣 新竹報導

Read more

惜福愛物簡樸生活 慈濟情薪火傳



倉儲貨櫃用的棧板是堆升經濟的基底,也可以是助人的柴薪。汐止「環球倉儲公司」定期都會淘汰老舊朽壞的「棧板」,公司負責人得知慈濟「靜思精舍」目前仍以傳統的柴火燒水煮飯,決定定期捐出廢棄的「棧板」。不過在棧板變成柴火之前,有一段辛苦的處理過程。來看一位實業家的善心,以及一群志工的努力。(8/1)

汐止「環球倉儲公司」的貨櫃場,這一天特別忙碌,大家拚的不是營業額而是回收量。

基隆地區的慈濟人大批進駐,他們都是來拆解廢棄的「棧板」。由於倉儲公司老闆知道慈濟「靜思精舍」仍以傳統的柴火燒水煮飯,決定定期捐出廢棄的「棧板」,因此志工前來幫忙。

外人眼中的粗活,卻是志工手裡的細活,因為「棧板」拆解後留下一根根尖銳的釘子。以及裁切過程,一不留神、都會帶來風險。

因此現場只有工作的敲擊聲,沒有任何交談聲,大家一心成就這樁美事。

慈濟志工 黃秀鑾:「這個可以回收再利用,別浪費掉。」

環保志工 陳芳男:「只要肯做,就不困難。」

環保志工 賴棟坤:「我們人本來就是善的種子,自性本清淨,看到這樣就是,有好事大家一起來做。」

用磁鐵吸附滿地的鐵釘,用掃帚掃除厚厚的木屑,志工不留痕跡、圓了實業家的助人夢,讓愛心的柴火送往後山。

真善美志工 鄭碧玲 曾蕙慈 葉晉宏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環保廣福田 即時訊息傳粉絲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臉書粉絲團」,將大愛感恩科技的每天、週、日、月、季、年所做所思都放於臉書粉絲團裡,靜思語、環保資訊、看誰在做環保、大愛心聞等。看環保人文,尋找生活清淨心,聽聞法,拭去雜汙塵埃。(圖片來源: 大愛感恩科技官方粉絲團)「網路的即時性,讓傳遞零距離」今天【環保愛地兒】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業務和氣組(資訊)黃歆瑜師姊,來與聽眾介紹如何將大愛感恩科技的每天、週、月、季、甚至是每年,將環保新知、環保人文、四格漫畫等放於官網以及臉書粉絲團上與大眾分享。大愛感恩科技,不追求流行物質,但求豐富心靈內涵,每天早上都會上傳證嚴法師靜思語來向大家問好,也希望靜思小語能開啟大眾迎接一天的正向美好。

歆瑜師姊介紹說道:「只要在FB搜尋”大愛感恩科技官方粉絲團”就可搜尋到粉絲頁面,歡迎大家可以多多按讚和分享將環保傳遞出去,這也是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平時早上都會固定有 證嚴法師的靜思語來與大家問早,也會發布公司心聞(各團體參訪、展覽活動紀錄以及分享環保新知等消息),也有吉祥物四格漫畫等等,藉此推廣大愛環保人文理念及環保教育。」

歆瑜師姊舉例,除了推廣環保知識,也會在每一周推薦一些大愛心品,「不只是將環保產品的功能機能性讓大眾了解,更是要傳達產品背後環保菩薩們的愛心。」

「為善付出的鼓勵,我們更發現粉絲他們所看的不僅是大愛出了什麼產品,對於時事、慈濟賑災這些及時性新聞訊息有著相當大的興趣,像是去年寒冬送暖我們送衣服到敬老院、復興空難我們送毛毯關懷以及最近尼泊爾同仁響應捐款賑災等。」

圖說:「樂活、環保、綠色、行動」,我們大愛感恩網站的內容豐富,除了產品介紹、大愛心聞之外,透過生活對話、溫馨圖像設計,戲劇化呈現在四格漫畫中,以輕鬆方式教導小朋友們一些節能減碳、環保教育、慈濟人文的一些觀念,從中獲得正確知識(善知識),讓環保內化成思考模式和生活態度。(圖片來源:大愛感恩科技官方粉絲團)有一次我們在粉絲團徵文徵句有獎徵答活動,粉絲們也十分踴躍的參與,有一位粉絲就點石成金,將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點了出來-「大愛感恩羊年到、愛心圍繞地球村、感恩大地育萬物、恩賜資源過生活,科技研發再生物,技高一籌護地球。」,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融合,完整的表達出公司的理念和精神,且非常有人文和創意。

最後歆瑜師姊,很感恩粉絲們長久以來的肯定,在一個零距離的平台上,能快速互動,傳遞即時資訊,「粉絲有關環保、織品等問題,我們也會快速的給予回覆」,歆瑜師姊感恩笑著說:「粉絲們也會給我們寶貴的建議,讓我們更精進和努力」。然而我們希望不只是發文章而已,粉絲團能有更多的粉絲們互動,更多有志一同的大德們一起來保護地球,守護慧命。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大愛環保廣福田 即時訊息傳粉絲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臉書粉絲團」,將大愛感恩科技的每天、週、日、月、季、年所做所思都放於臉書粉絲團裡,靜思語、環保資訊、看誰在做環保、大愛心聞等。看環保人文,尋找生活清淨心,聽聞法,拭去雜汙塵埃。(圖片來源: 大愛感恩科技官方粉絲團)「網路的即時性,讓傳遞零距離」今天【環保愛地兒】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業務和氣組(資訊)黃歆瑜師姊,來與聽眾介紹如何將大愛感恩科技的每天、週、月、季、甚至是每年,將環保新知、環保人文、四格漫畫等放於官網以及臉書粉絲團上與大眾分享。大愛感恩科技,不追求流行物質,但求豐富心靈內涵,每天早上都會上傳證嚴法師靜思語來向大家問好,也希望靜思小語能開啟大眾迎接一天的正向美好。

歆瑜師姊介紹說道:「只要在FB搜尋”大愛感恩科技官方粉絲團”就可搜尋到粉絲頁面,歡迎大家可以多多按讚和分享將環保傳遞出去,這也是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平時早上都會固定有 證嚴法師的靜思語來與大家問早,也會發布公司心聞(各團體參訪、展覽活動紀錄以及分享環保新知等消息),也有吉祥物四格漫畫等等,藉此推廣大愛環保人文理念及環保教育。」

歆瑜師姊舉例,除了推廣環保知識,也會在每一周推薦一些大愛心品,「不只是將環保產品的功能機能性讓大眾了解,更是要傳達產品背後環保菩薩們的愛心。」

「為善付出的鼓勵,我們更發現粉絲他們所看的不僅是大愛出了什麼產品,對於時事、慈濟賑災這些及時性新聞訊息有著相當大的興趣,像是去年寒冬送暖我們送衣服到敬老院、復興空難我們送毛毯關懷以及最近尼泊爾同仁響應捐款賑災等。」

圖說:「樂活、環保、綠色、行動」,我們大愛感恩網站的內容豐富,除了產品介紹、大愛心聞之外,透過生活對話、溫馨圖像設計,戲劇化呈現在四格漫畫中,以輕鬆方式教導小朋友們一些節能減碳、環保教育、慈濟人文的一些觀念,從中獲得正確知識(善知識),讓環保內化成思考模式和生活態度。(圖片來源:大愛感恩科技官方粉絲團)有一次我們在粉絲團徵文徵句有獎徵答活動,粉絲們也十分踴躍的參與,有一位粉絲就點石成金,將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點了出來-「大愛感恩羊年到、愛心圍繞地球村、感恩大地育萬物、恩賜資源過生活,科技研發再生物,技高一籌護地球。」,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融合,完整的表達出公司的理念和精神,且非常有人文和創意。

最後歆瑜師姊,很感恩粉絲們長久以來的肯定,在一個零距離的平台上,能快速互動,傳遞即時資訊,「粉絲有關環保、織品等問題,我們也會快速的給予回覆」,歆瑜師姊感恩笑著說:「粉絲們也會給我們寶貴的建議,讓我們更精進和努力」。然而我們希望不只是發文章而已,粉絲團能有更多的粉絲們互動,更多有志一同的大德們一起來保護地球,守護慧命。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二, 04 八月 2015

2015,08/04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志工參訪

【對象】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志工
【時間】2015年8月4日(二)14:3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佛山順德環保巡禮 身體力行造福慧足

20150805-1.jpg20150805-2.jpg 
Read more

慈悲科技展大愛 人援聯誼啟智慧

圖說: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卻因為過度開發、製造污染,也造成利益衝突、衍生垃圾問題,讓全球共負龐大的環境成本,上人期待實業家,在富有之餘,亦能奉獻己力、為人群付出,於2003年由台灣一群企業家志工組織,秉持著環保理念研發各式利於救災物資,供應災區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資需求,以協助提升慈濟賑災效率,將食、衣、住、行及資訊通訊等相關配套隨時準備好,以備在第一時間掌握時效,提供受災的人民及在前線賑災的志工所需。

「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簡稱人援會)除了每兩個月例行共修會議,研討救災設備研發與方向。鑒於災難日多,7月27、28日在慈濟內湖園區舉辦「慈悲科技賑災設備操作教育訓練」二天研習活動,共有北區、南區急難救助隊、四十學員參加,學習、演練操作「慈悲科技」設備,希望藉著這次研習活動,合心戒慎防範、經驗交流、共同努力、備而不用。

佛陀兩千多年前慈示,這個世界稱為「堪忍世界」。在五濁惡世代裡,四大不調、天災人禍頻傳,更需要人人一分戒慎虔誠、付出所能、回饋社會。人援會承擔使命,希望啟動培養慈悲科技種子講師,在各地教學、演練、展示救災設施。透過實際演練,組織各地急難救助隊,讓走在賑災前線慈濟志工,確實了解與發揮「慈悲科技」之良能。

圖說:「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除了每兩個月例行共修會議,研討救災設備研發與方向。鑒於災難日多,7月27、28日在慈濟內湖園區舉辦「慈悲科技賑災設備操作教育訓練」二天研習活動。於29日晚上,在大愛感恩科技舉行會議,凝聚人援會共識、討論後續執行、運作方式,發揮人援會各組所長,真正了解災難現場狀況,達到需求與導向,給災民、賑災人員所需的設備。遇到問題時,集結眾人的所長,接引新的人才與實業家共同完成。 (攝影:曹書豪)研習活動之後,於7月29日晚上,在大愛感恩科技舉行會議,凝聚人援會共識、討論後續執行、運作方式,發揮人援會各組所長,真正了解災難現場狀況,達到需求與導向,給災民、賑災人員所需的設備。遇到問題時,集結眾人的所長,接引新的人才與實業家共同完成。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 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成立,源為證嚴上人有感於地球生態浩劫、天災人禍不斷,造成人間生命、財產重大威脅損失,指示成立緊急救援物資及全球倉儲網,以因應緊急救災需求,即時膚慰,安身、安生、安人心。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卻因為過度開發、製造污染,也造成利益衝突、衍生垃圾問題,讓全球共負龐大的環境成本,上人期待實業家,在富有之餘,亦能奉獻己力、為人群付出,於2003年由台灣一群企業家志工組織,隔年8月13日正式成立。秉持著環保理念研發各式利於救災物資,供應災區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資需求,以協助提升慈濟賑災效率,將食、衣、住、行及資訊通訊等相關配套隨時準備好,雖期望是備而無用,以備在第一時間掌握時效,提供受災的人民及在前線賑災的志工所需。

「地球資源有限,能再生利用最好。已經挖出來的石油,要使其能重複使用、回收。」因憂心千年不化的寶特瓶對地球生態的影響,藉著慈濟環保志工回收、分類、去蓋,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廠商,共同發展出專業製程,切片漂洗,製成再生聚酯粒子,再送紡紗廠抽絲、織布,將寶特瓶化身為大愛紗,於2006年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大愛環保毛毯,送往全球受災難地方。至2008年12月10日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由五位實業家,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從環保菩薩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回饋於社會而成立。

人援會招集人、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黃華德師兄曾經分享:「人援成員要有 上人的願與 上人的法,以及一群以 上人的話為第一的弟子們,執行 上人的願,才有這塊福田,得以讓大愛落實下去、發揚光大,『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呼籲各年齡層、各行業投入慈濟,滋長產業、自身永續經營的價值,也讓慈濟福田匯集更多力量,讓地球長生不息。」

大愛感恩科技、慈濟環保志工,以及人援會無不是希望為地球節能、減緩地球的崩毀,在這群實業家志工同時將事業與志業雙軌道同時進行,在做事業時也肩負起志業責任,共同為地球付出己力回饋於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慈悲科技展大愛 人援聯誼啟智慧

圖說: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卻因為過度開發、製造污染,也造成利益衝突、衍生垃圾問題,讓全球共負龐大的環境成本,上人期待實業家,在富有之餘,亦能奉獻己力、為人群付出,於2003年由台灣一群企業家志工組織,秉持著環保理念研發各式利於救災物資,供應災區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資需求,以協助提升慈濟賑災效率,將食、衣、住、行及資訊通訊等相關配套隨時準備好,以備在第一時間掌握時效,提供受災的人民及在前線賑災的志工所需。

「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簡稱人援會)除了每兩個月例行共修會議,研討救災設備研發與方向。鑒於災難日多,7月27、28日在慈濟內湖園區舉辦「慈悲科技賑災設備操作教育訓練」二天研習活動,共有北區、南區急難救助隊、四十學員參加,學習、演練操作「慈悲科技」設備,希望藉著這次研習活動,合心戒慎防範、經驗交流、共同努力、備而不用。

佛陀兩千多年前慈示,這個世界稱為「堪忍世界」。在五濁惡世代裡,四大不調、天災人禍頻傳,更需要人人一分戒慎虔誠、付出所能、回饋社會。人援會承擔使命,希望啟動培養慈悲科技種子講師,在各地教學、演練、展示救災設施。透過實際演練,組織各地急難救助隊,讓走在賑災前線慈濟志工,確實了解與發揮「慈悲科技」之良能。

圖說:「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除了每兩個月例行共修會議,研討救災設備研發與方向。鑒於災難日多,7月27、28日在慈濟內湖園區舉辦「慈悲科技賑災設備操作教育訓練」二天研習活動。於29日晚上,在大愛感恩科技舉行會議,凝聚人援會共識、討論後續執行、運作方式,發揮人援會各組所長,真正了解災難現場狀況,達到需求與導向,給災民、賑災人員所需的設備。遇到問題時,集結眾人的所長,接引新的人才與實業家共同完成。 (攝影:曹書豪)研習活動之後,於7月29日晚上,在大愛感恩科技舉行會議,凝聚人援會共識、討論後續執行、運作方式,發揮人援會各組所長,真正了解災難現場狀況,達到需求與導向,給災民、賑災人員所需的設備。遇到問題時,集結眾人的所長,接引新的人才與實業家共同完成。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 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成立,源為證嚴上人有感於地球生態浩劫、天災人禍不斷,造成人間生命、財產重大威脅損失,指示成立緊急救援物資及全球倉儲網,以因應緊急救災需求,即時膚慰,安身、安生、安人心。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卻因為過度開發、製造污染,也造成利益衝突、衍生垃圾問題,讓全球共負龐大的環境成本,上人期待實業家,在富有之餘,亦能奉獻己力、為人群付出,於2003年由台灣一群企業家志工組織,隔年8月13日正式成立。秉持著環保理念研發各式利於救災物資,供應災區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資需求,以協助提升慈濟賑災效率,將食、衣、住、行及資訊通訊等相關配套隨時準備好,雖期望是備而無用,以備在第一時間掌握時效,提供受災的人民及在前線賑災的志工所需。

「地球資源有限,能再生利用最好。已經挖出來的石油,要使其能重複使用、回收。」因憂心千年不化的寶特瓶對地球生態的影響,藉著慈濟環保志工回收、分類、去蓋,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廠商,共同發展出專業製程,切片漂洗,製成再生聚酯粒子,再送紡紗廠抽絲、織布,將寶特瓶化身為大愛紗,於2006年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大愛環保毛毯,送往全球受災難地方。至2008年12月10日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由五位實業家,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從環保菩薩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回饋於社會而成立。

人援會招集人、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黃華德師兄曾經分享:「人援成員要有 上人的願與 上人的法,以及一群以 上人的話為第一的弟子們,執行 上人的願,才有這塊福田,得以讓大愛落實下去、發揚光大,『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呼籲各年齡層、各行業投入慈濟,滋長產業、自身永續經營的價值,也讓慈濟福田匯集更多力量,讓地球長生不息。」

大愛感恩科技、慈濟環保志工,以及人援會無不是希望為地球節能、減緩地球的崩毀,在這群實業家志工同時將事業與志業雙軌道同時進行,在做事業時也肩負起志業責任,共同為地球付出己力回饋於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03 八月 2015

走入校園社區 帶動環保行動風氣



 推廣環保沒有捷徑,慈濟環保志工,二十幾年來,都是深入每個社區,以實際行動不斷努力,在印尼和馬來西亞,志工也同樣賣力,不論走進校園或在社區帶動,都是希望能有更多人成為愛護地球的一分子。 

怯生生地向民眾介紹回收物的分類方式,他們是馬來西亞峇株巴轄人文學校的孩子,利用假日走出教室,身體力行做環保。 

慈濟人文學校學童 陳雪苓:「我們今天在會所的樓下那邊(做)環保,我們環保(回收)的東西有很多,例如紙類、鋁罐、寶特瓶、塑料袋等等。」 

在馬來西亞,目前一天平均的垃圾量高達3.3萬噸,其中有許多都是可回收的資源,因此志工希望透過孩子的影響力,讓回收觀念更落實於每個家戶。 

家長 郭明雲:「雖然環保的概念,已經很久(之前)就知道了,但真正親身體驗去做,今天是第一次,然後還了解到怎樣延續物命。」 

愛護地球的觀念,確實得從小建立,印尼雅加達一所蒙特梭利學校,也邀請慈濟志工前往宣導環保。 

蒙特梭利學校老師 妮婭:「環境保護是現今社會的趨勢,我們知道慈濟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因此邀請志工來為孩子們宣導,希望他們回家可以影響父母親。」 

志工透過手語帶動和簡單的問答,傳達節能減碳的重要,孩子們聽懂了也學會了。 

蒙特梭利學校學童 柯依霞:「最主要的就是不要亂丟垃圾,因為會造成水患、空氣汙染,然後還要帶環保袋去買東西,不要使用塑膠袋,造成地球負擔,還有要盡量減少自己開車,應該要多騎腳踏車。」 

環保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們從這刻開始,也決定改變習慣,認真從生活做起。 

綜合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