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2015
週五, 07 八月 2015
美國綠能新法嚴
- Article Details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images/right.gif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images/right.gif

美國總統歐巴馬2號表示,當地時間8月3號星期一,宣布綠能計畫最終版,歐巴馬說,這是美國對抗氣候變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也最重要的一步。目標要讓2030年以前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少3成2,比2014年6月推出的版本,更加嚴格。目前全美電力來源,燃煤發電就占將近40%。而碳排放量中,超過3成來自發電廠。這份新綠能計畫,對投資可再生能源還有核能,祭出減稅優惠。新法推出後,全美600多家燃煤發電廠,碳排將受到更多限制。依靠煤礦與火力發電維持經濟的25個州,已經準備上訴最高法院,強烈反對這份綠能新法。
資料來源:大愛新聞


Read more
遠3C迎5善 省水省電把握分秒
- Article Details
3C產品帶來通訊便利、生活樂趣,但也容易缺乏思考,疏遠人際。在江蘇蘇州的慈濟志工,舉辦暑期兒童營,今年的主題就是揮別3C,迎接五善。這五善指的是省錢、省水、省時、省油和省電。開營前,青年志工必須集訓,就從體驗遊戲開始,而這遊戲,也是3C世界裡感受不到的。
哎呀!鞋子怎麼又掉了!幾番折騰,不放棄,繼續前行。把寶特瓶做成鞋子,原來是慈濟志工在非洲看到有孩子這樣穿過,也讓青年志工體驗一下。
慈濟志工 吳清芬:「(他們)有好的鞋子穿,都覺得缺一雙,所以我們要孩子去想一想,想要的、必要的跟需要的。」
在蘇州的慈濟志工舉辦暑期兒童營,開營前,青年志工必須先集訓。長長的隧道,裡頭全是回收物,當垃圾充斥地球,恐怕就是這感覺。
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動的張月歆,在營隊裡做的就是自己愛做的事。
青年志工 張月歆:「個人性格就是比較開朗外向那種,喜歡玩,到處跑動的那種,現在這一梯換來活動組,感覺更適合自己吧。」
張月歆的媽媽 劉美華:「找到了她的位置,好像就打開她的心,每一個細胞都已經活躍出來。」
因為發燒,吳佳家靠在音控設備邊睡著了。就醫之後,還是抱病而來,堅持完成訓練。
青年志工 吳佳家:「我特別想就是跟師伯多學點東西,所以我還是想堅持下去,用心做一件事情的話,真的感覺不會很累。」
但也有青年志工到了集訓當天,還沒報到,負責總召的志工協調團隊一起關心,在團體裡,盡可能關注到每個細節。
真善美志工 吳鴻艷 顧浩 楊清輝 江蘇報導 Read more
動手分類資源 環保觀念帶回家
- Article Details
在馬來西亞峇株巴轄,慈濟志工利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在社區帶動民眾做資源回收,這次多了一批生力軍,他們是中江國中的師生,有部分同學,在做環保之前,對回收分類完全沒概念,不過在身體力行後,卻希望以身作則,帶動更多周邊的親朋好友,一起為大地盡心。
慈濟志工 黃莉香:「這個拉出來,處理掉了,這個就是紙,下次吃薯片,記得這個要收上來,這個(罐子)也是可以環保的。」
就像變魔術一樣,平常被民眾丟棄的零食罐,竟然可以回收分類得這麼仔細。
中江國中老師 余春蓮:「原來薯片罐子有三種東西,有紙,有錫紙跟鐵片,原來拆開的時候是可以這樣用的,不然平時我是就隨手一丟,就進去垃圾桶了。」
學習課堂上沒教的東西,馬來西亞中江國中師生一行26人,跟著慈濟志工在社區做環保,身體力行後,才知道原來人類製造了這麼多垃圾。
中江國中學生 蘇認財:「我學到了我們一定要珍惜身邊有的東西,然後不要浪費,在資源分類之前,東西要清洗乾淨,然後分類好,方便工作。」
中江國中學生 周怡蕙:「慈濟在做這個環保活動,然後覺得很好,然後就需要更多人來為環保盡一分力,先以身作則,然後再帶動大家。」
年輕學子從付出中,學到課本找不到的寶貴知識,這分愛不只為大地,也希望為尼泊爾受災民眾盡一分心力。
中江國中學生 劉毅祥:「希望那些尼泊爾的災民可以早日恢復他們的家園,然後生活可以得到安寧。」
一個彎腰、一聲祝福,這何嘗不是又一堂放下自我、縮小自己的學習體驗呢!
真善美志工 黃莉香 許忠志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科技環保展覽館 慈濟受邀傳理念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正朝向先進國的目標邁進,因此負責國民進階教育的中學也積極推動科學和科技的發展。雪隆區白沙羅萬達鎮國民中學三校,在馬來西亞教育部的支持下舉辦了一項全國科學和科技嘉年華會。慈濟雪隆分會受邀到會場,設置環保的展覽館,希望藉此教育學生環保觀念,提升國民的環保意識。
年少的學生透過顯微鏡,看到的是浩瀚淵博的科學知識。馬來西亞白沙羅萬達鎮國民中學三校,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全國科學和科技嘉年華會。其中一項主題是地球,因此校方特地安排了一場環保展覽,教育來自全國的參訪者。
老師 黃麗蘭:「我們有義務讓我們的學生, 了解到這個地球其實是, 已經生病了 又因緣巧合下, 慈濟的全體同仁願意輔助我們, 所以我們就把這個環保, 能夠為地球盡一分力的, 這個環保的概念帶進來。」
記者 林英意:「慈濟雪隆分會受到校方的邀請, 以一所課室的大小, 來呈現環保的重要性, 從減碳方式到實際體驗, 志工用心的布置, 讓學生學習到環保生活化。」
中學生 哈妮:「今天學習到各種保護環境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減少動物, 肉類來源的食物, 為了飼養這些動物, 許多的問題會導致環境的汙染。」
從環境汙染的起因,到綠色環保新生活,慈濟所準備的展覽內容淺顯易懂,提供學生一個了解全球暖化最好的平台,進而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齊心保衛這個藍色地球。
林英意 林偉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人文營隊齊修心 大愛新人最感恩
- Article Details
「親愛的同仁,您好:歡迎您加入慈濟大家庭,並邀請您一同回歸慈濟人的心靈故鄉,共同認識慈濟的歷史、現況及未來;難得的心靈之旅,讓我們一起換個心情,走入清朗芬芳的慈濟世界,感受她帶給您生命的另一種感動。」當大愛感恩科技12位參加『2015年8月同仁人文營』的學員收到總志業中心人力資源處同仁貼心叮嚀的當下, 每個人都難掩內心的激動,「我們要回家耶!」8月5日下午,全體學員抵達花蓮靜思堂,稍作休整,這群來自各志業體的新進同仁難得齊聚一堂,經過溫馨的相見歡,帶著愉悅的心情,安單在全球慈濟人寮房,準備著次日步行回到精舍尋根之旅。
夜深人靜,抬頭仰望著星空,此時清晨3點50分,一群新發意的菩薩,跟著浩蕩的隊伍,步行在『師公路』上,走回心靈故鄉。步行路程中,腦海裡不斷浮現『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經文,使我帶著歡喜心,體悟 師公上人當時的辛勤,提醒自己要更用心行在這條道路上。迎著晨曦、看著東方露出曙光,精舍在望。
志工早會上, 證嚴上人開示提到:「要以拓荒的精神為努力目標,化不可能、為可能。職志合一,甘願做、歡喜受,才能做得歡喜心,珍惜這條覺悟的菩薩道路。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福報的人,有好因緣走入慈濟世界,要把握付出的機會,學習慈濟人服務的精神: 『付出無所求!』走在最前面、做到最後一分鐘。只要有心,任何事都不困難。」
精舍巡禮,精舍常住師父把每一個學員都當作自己的孩子疼惜,仔細的傳承我們這個家,五十年來,從過去到現在的點點滴滴。『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慈濟的家風一一都是步履實踐著佛陀六度波羅蜜。精舍師父開示到:「要行這六度波羅蜜,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秒不空過,步步要踏實,善念不間斷,日日做好事,妙法時時用,法喜多分享。』」
帶著滿滿的法,下午回到靜思堂,〈慈濟人文,深得您心〉課堂中,李阿利師姊帶領我們了解『慈濟人文、服務的真諦』,以及慈濟人的『核心價值』。回想起,當我們進到大愛感恩科技上班的第一天,鼎銘師伯就希望我們永保著『使命感、積極度、責任心』的心情面對每一天。因為熱愛這份工作,所以相信『只要心夠堅定,事就不難』,一步進一步,越走越進步。靜思語云:「不要忽視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正向面對逆境,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力量。期許自己能將慈濟人文傳承在大愛感恩科技,在大愛感恩科技營造一個愛與善的氣氛。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花蓮報導
人文營隊齊修心 大愛新人最感恩
- Article Details
「親愛的同仁,您好:歡迎您加入慈濟大家庭,並邀請您一同回歸慈濟人的心靈故鄉,共同認識慈濟的歷史、現況及未來;難得的心靈之旅,讓我們一起換個心情,走入清朗芬芳的慈濟世界,感受她帶給您生命的另一種感動。」當大愛感恩科技12位參加『2015年8月同仁人文營』的學員收到總志業中心人力資源處同仁貼心叮嚀的當下, 每個人都難掩內心的激動,「我們要回家耶!」8月5日下午,全體學員抵達花蓮靜思堂,稍作休整,這群來自各志業體的新進同仁難得齊聚一堂,經過溫馨的相見歡,帶著愉悅的心情,安單在全球慈濟人寮房,準備著次日步行回到精舍尋根之旅。
夜深人靜,抬頭仰望著星空,此時清晨3點50分,一群新發意的菩薩,跟著浩蕩的隊伍,步行在『師公路』上,走回心靈故鄉。步行路程中,腦海裡不斷浮現『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經文,使我帶著歡喜心,體悟 師公上人當時的辛勤,提醒自己要更用心行在這條道路上。迎著晨曦、看著東方露出曙光,精舍在望。
志工早會上, 證嚴上人開示提到:「要以拓荒的精神為努力目標,化不可能、為可能。職志合一,甘願做、歡喜受,才能做得歡喜心,珍惜這條覺悟的菩薩道路。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福報的人,有好因緣走入慈濟世界,要把握付出的機會,學習慈濟人服務的精神: 『付出無所求!』走在最前面、做到最後一分鐘。只要有心,任何事都不困難。」
精舍巡禮,精舍常住師父把每一個學員都當作自己的孩子疼惜,仔細的傳承我們這個家,五十年來,從過去到現在的點點滴滴。『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慈濟的家風一一都是步履實踐著佛陀六度波羅蜜。精舍師父開示到:「要行這六度波羅蜜,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秒不空過,步步要踏實,善念不間斷,日日做好事,妙法時時用,法喜多分享。』」
帶著滿滿的法,下午回到靜思堂,〈慈濟人文,深得您心〉課堂中,李阿利師姊帶領我們了解『慈濟人文、服務的真諦』,以及慈濟人的『核心價值』。回想起,當我們進到大愛感恩科技上班的第一天,鼎銘師伯就希望我們永保著『使命感、積極度、責任心』的心情面對每一天。因為熱愛這份工作,所以相信『只要心夠堅定,事就不難』,一步進一步,越走越進步。靜思語云:「不要忽視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正向面對逆境,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力量。期許自己能將慈濟人文傳承在大愛感恩科技,在大愛感恩科技營造一個愛與善的氣氛。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花蓮報導
Read more人文營隊齊修心 大愛新人最感恩
- Article Details
「親愛的同仁,您好:歡迎您加入慈濟大家庭,並邀請您一同回歸慈濟人的心靈故鄉,共同認識慈濟的歷史、現況及未來;難得的心靈之旅,讓我們一起換個心情,走入清朗芬芳的慈濟世界,感受她帶給您生命的另一種感動。」當大愛感恩科技12位參加『2015年8月同仁人文營』的學員收到總志業中心人力資源處同仁貼心叮嚀的當下, 每個人都難掩內心的激動,「我們要回家耶!」8月5日下午,全體學員抵達花蓮靜思堂,稍作休整,這群來自各志業體的新進同仁難得齊聚一堂,經過溫馨的相見歡,帶著愉悅的心情,安單在全球慈濟人寮房,準備著次日步行回到精舍尋根之旅。
夜深人靜,抬頭仰望著星空,此時清晨3點50分,一群新發意的菩薩,跟著浩蕩的隊伍,步行在『師公路』上,走回心靈故鄉。步行路程中,腦海裡不斷浮現『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經文,使我帶著歡喜心,體悟 師公上人當時的辛勤,提醒自己要更用心行在這條道路上。迎著晨曦、看著東方露出曙光,精舍在望。
志工早會上, 證嚴上人開示提到:「要以拓荒的精神為努力目標,化不可能、為可能。職志合一,甘願做、歡喜受,才能做得歡喜心,珍惜這條覺悟的菩薩道路。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福報的人,有好因緣走入慈濟世界,要把握付出的機會,學習慈濟人服務的精神: 『付出無所求!』走在最前面、做到最後一分鐘。只要有心,任何事都不困難。」
精舍巡禮,精舍常住師父把每一個學員都當作自己的孩子疼惜,仔細的傳承我們這個家,五十年來,從過去到現在的點點滴滴。『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慈濟的家風一一都是步履實踐著佛陀六度波羅蜜。精舍師父開示到:「要行這六度波羅蜜,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秒不空過,步步要踏實,善念不間斷,日日做好事,妙法時時用,法喜多分享。』」
帶著滿滿的法,下午回到靜思堂,〈慈濟人文,深得您心〉課堂中,李阿利師姊帶領我們了解『慈濟人文、服務的真諦』,以及慈濟人的『核心價值』。回想起,當我們進到大愛感恩科技上班的第一天,鼎銘師伯就希望我們永保著『使命感、積極度、責任心』的心情面對每一天。因為熱愛這份工作,所以相信『只要心夠堅定,事就不難』,一步進一步,越走越進步。靜思語云:「不要忽視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正向面對逆境,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力量。期許自己能將慈濟人文傳承在大愛感恩科技,在大愛感恩科技營造一個愛與善的氣氛。
大愛感恩科技 郭于禎 花蓮報導
Read more週四, 06 八月 2015
2015,08/06 宜蘭環保志工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8月6日(四)09:0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晴時積善雨天福 環保大愛傳家寶

分享大愛福緣聚 慈悲科技進社區
- Article Details
『社會企業』是為了解決、舒緩特定的社會問題,並達成永續經營目的而產生的一種採取商業模式、販賣商品服務,同時展現創意經營模式。大愛感恩科技將令人頭疼的寶特瓶垃圾,變成環保織品,解決了垃圾問題、及減少石油與水資源耗用,還減少碳排放。而『社會企業』仍不脫離企業的各種基本特性,例如,任何企業均以『人』為根本,在實現『社會企業』理念的過程中,若面臨『人才缺乏』或『人員不適任』的問題,將無法帶領組織邁向『社會企業』化;另外,如何從頭開創與眾不同的『社會企業』,可以自給自足,讓創意變生意、又可以做公益,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公益?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以在地「社區講座」方式,啟動「社會企業巡禮列車」,帶領非營利組織夥伴共同學習、交流,並關注社會企業的發展;列車於七月三十一日開到基隆,下午二時在基隆文化中心第二會議室舉行一場「環保與資源再利用」講座,邀請深獲產、官、學、研各界一致肯定、台灣社會企業之典範大愛感恩科技,由李鼎銘總經理與大家探討如何運用創意活化環境資源,增進大眾對環境生態的保護意識。
根據〈維基百科〉之定義:「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概括而言,『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者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此概念於中國大陸通常稱『福利企業』」
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表示:「此次『社會企業環境保護與資源再利用』講座,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所分享「如何巧妙結合環保、科技與人文三方操作,賦予廢棄資源新生命,造就高產值的文創商品,透過商品的新樣貌,獲得利潤並反饋社會,進而發展成為社會企業。透過社區講座方式,帶來嶄新的體驗與感動的驚喜!」
當社會企業投入環保資源在利用領域時,如何兼顧營利與公益兩個主要議題?會場上原本抱著疑惑不解態度的諸多關心與愛護地球的社區朋友、或NPO團體有意朝社會企業發展的朋友,經由李鼎銘總經理深入淺出的說明,深刻體會大愛感恩之科技與人文結合的美妙之處。『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僅是家環保社會企業,也是教化人心的環保道場,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期待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基隆市報導
Read more分享大愛福緣聚 慈悲科技進社區
- Article Details
『社會企業』是為了解決、舒緩特定的社會問題,並達成永續經營目的而產生的一種採取商業模式、販賣商品服務,同時展現創意經營模式。大愛感恩科技將令人頭疼的寶特瓶垃圾,變成環保織品,解決了垃圾問題、及減少石油與水資源耗用,還減少碳排放。而『社會企業』仍不脫離企業的各種基本特性,例如,任何企業均以『人』為根本,在實現『社會企業』理念的過程中,若面臨『人才缺乏』或『人員不適任』的問題,將無法帶領組織邁向『社會企業』化;另外,如何從頭開創與眾不同的『社會企業』,可以自給自足,讓創意變生意、又可以做公益,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公益?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以在地「社區講座」方式,啟動「社會企業巡禮列車」,帶領非營利組織夥伴共同學習、交流,並關注社會企業的發展;列車於七月三十一日開到基隆,下午二時在基隆文化中心第二會議室舉行一場「環保與資源再利用」講座,邀請深獲產、官、學、研各界一致肯定、台灣社會企業之典範大愛感恩科技,由李鼎銘總經理與大家探討如何運用創意活化環境資源,增進大眾對環境生態的保護意識。
根據〈維基百科〉之定義:「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概括而言,『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者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此概念於中國大陸通常稱『福利企業』」
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表示:「此次『社會企業環境保護與資源再利用』講座,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所分享「如何巧妙結合環保、科技與人文三方操作,賦予廢棄資源新生命,造就高產值的文創商品,透過商品的新樣貌,獲得利潤並反饋社會,進而發展成為社會企業。透過社區講座方式,帶來嶄新的體驗與感動的驚喜!」
當社會企業投入環保資源在利用領域時,如何兼顧營利與公益兩個主要議題?會場上原本抱著疑惑不解態度的諸多關心與愛護地球的社區朋友、或NPO團體有意朝社會企業發展的朋友,經由李鼎銘總經理深入淺出的說明,深刻體會大愛感恩之科技與人文結合的美妙之處。『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僅是家環保社會企業,也是教化人心的環保道場,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的理念,期待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基隆市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