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2015
週四, 30 七月 2015
大愛同仁志合一 八仙塵爆獻關懷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梁益誠師兄家住新北市淡水區,不但平日職志合一,假日也落實社區、樂於付出己力,愛心關懷不間斷,發揮良能啟慧命,梁益誠師兄表示:「接獲淡水關懷小組的通知,當下勇於承擔關懷陪伴的任務,心想,付出自己微薄之力幫助這次塵爆傷患及家屬與慈濟淡水區及大安區慈濟志工一行10人,前往新北市石門區的王同學家中關懷,讓愛心關懷不間斷。
此項任務與平常所承擔常態性照顧戶關懷及醫療義診並不相同,承擔關懷任務者,必須有相當燒燙傷的知識,與熱心服務的態度,才能圓融承擔此任務。因此安排社區志工後續有一連串相關燒燙傷及關懷陪伴之課程學習必須增強,以長期陪伴傷者早日走出傷痛。
經過這段期間持續的關懷,王同學已經習慣了慈濟人的關懷與鼓勵,所以見到慈濟志工顯得分外開心。王同學的家人也對於慈濟人的關懷表示感謝之意。慈濟志工一再地叮嚀,無非都是希望王同學能早日康復,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照顧別人,志工的鼓勵,讓王同學充滿正向能量。希望王同學康復之後,可以付出自身已點力量,將這份愛延續下去。」
「休閒」轉「修賢」,大愛同仁志合一,八仙塵暴獻關懷,付出自己一點力量,靜思語「施比受更有福」更要時時感恩,事事感恩,發揮自己的量能,啟發人人的愛心,將這份愛的效應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梁益誠 新北市淡水區報導
※燒傷出院正向能量助邁步
週三, 29 七月 2015
草根情無國界 大陸環保志工取經
- Article Details
大陸慈濟志工來台灣取經,走訪靜思堂和環保站,感受深度人文與環保。(7/20)
泉州慈濟志工 鄧福蘭:「台灣寶島 滿街都是菩薩, 真的是遍地開花, 所以我們回來好好的取寶。」
大陸,廈門 泉州 四川慈濟志工,來台取經,從台北萬華靜思堂,環保站,巧藝站,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慈濟志工 楊麗淑:「在地的社區 真的要在地經營, 大地是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 不是說今天付出, 明天就不用做了, 是需要長期的(環保)運動。」
慈濟志工 陳雪華:「我相信人家走過去, 看到慈濟在那邊, 做塑膠袋分類的時候, 其實我是相信 我們做對的事情, 就是堅持下去 不用害怕。」
兩岸志工,所處環境不同,深耕環保人文的理念,零隔閡。
楊麗淑 魏美雀 朱國榮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老兵不退休 慈濟健檢護道心
- Article Details
善循環,這是很好的見證!大陸福建廈門,五家醫院,四十多位醫護,受到慈濟環保志工,日日做回收感動,舉辦健康檢查,守護志工們的健康。
大街小巷、校園和店家,都能看見大陸福建 廈門環保志工身影,每天堅持的,都是回收任務。也都七老八十了,要維持這分環保初衷,可得有強健體魄。慈濟廈門五緣灣會所,舉辦健康檢查,為環保志工健康把關。
環保志工 呂美華:「本來我不想來的,我說上次才自己做過健檢,(女兒)說這是上人疼惜我們,重視我們當然要去檢查,讓大家關心我們。」
來自五家醫院,45位醫護人員,利用自己休假,來為36位環保志工,分科診療,如同行動醫院。
廈門中醫院主任醫師 翁麗麗:「從大愛台看到環保菩薩,他們在做環保,非常受感動,尤其有一個畫面有一個老人八十幾歲了,冒著大雨,都出去做環保,然後把環保的錢,捐給慈濟,我們能為環保菩薩做一點事,應該也是很幸福的。」
環保志工用勞動清淨環境,守護他們的健康,也等同守護大地。
真善美志工 劉超 曾美伶 福建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回收塑袋 六道程序工繁複
- Article Details
愛護大地、珍惜資源,在雙和靜思堂環保站,每一天都有一群環保老菩薩,只要遇上好天氣,就會輪班清洗回收來的塑膠袋,再掛在太陽下曬乾,經過六道程序,才能讓原本要送到焚化爐的垃圾,成了可再利用的資源。
整理塑膠袋,第一關,分類,少不了。
環保志工 呂秀蘭:「這關就是說,有(標籤)紙就要剪掉,有些不要的(材質)也要除掉,有水果皮什麼的,也要清掉。」
環保志工 唐翊源:「它那個是裝水果的,還有那個保鮮膜,芭樂套袋,還有其他進口的水果。」
殘留的芭樂皮、芒果籽散落一地,塑膠袋裡還沾滿甜膩的果汁液,幾位環保阿嬤合作無間,清洗時,還得忍受酸臭味。
慈濟志工 陳李素真:「臭臭的誰要回收,都不要,你拿去,人家都會說,你拿這個來做什麼,燒掉對我們地球也是不好,有那個戴奧辛。」
環保志工 陳素美:「我們在分類芭樂套袋,那麼臭也在做了,喔喔喔,不要來,(那是蜜蜂)蜜蜂,因為這個是甜的,會來叮人。」
就算蜜蜂,三不五時來光顧,也嚇不跑老人家疼惜資源的心。讓人敬佩的是,連清洗的水也大有來頭。
慈濟志工 陳李素真:「像我們(屋頂)那些水管,那裏都裝了大的水管,我們外面也都有裝,把(雨水)收集起來,不會說把它浪費掉,它就會流下來,我們就有一個井來回收。」
經過好幾道手續,加上太陽露臉,連電費也省了,曬乾後,提高回收率,讓垃圾搖身變成資源,這群環保阿嬤,一念心,做就對了。
蕭志傑 梁家銘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幸福之門由心啟 兩岸學生相學習
- Article Details
「大學很流行講座分享,而慈濟環保源起,就是從一場台中『幸福人生講座』開始的。但聽幸福講座要有所行動,才真正會有幸福。」台灣大學主辦、台大清大及大陸清華等兩岸學生7月27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並鼓勵台下學生,從生活上開始做環保。
台灣大學『臺陸學生交流會』成立於2011年7月,為首批來台就學陸生與本地台生共同發起的全台第一個兩岸學生交流形式社團,宗旨在促進兩岸彼此間的瞭解與認識、消彌兩岸文化背景的陌生差異,期待為兩岸學生建構一座友善的對話橋梁。
北京清華大學金管系二年級張雨欣表示:「台灣環保給我最深的印象,可以概括成一句話-『落實到行動之中,傳遞於精神之間。』覺得台灣的環保,落實在實際的行動之中,且有非常完整的體系,台灣做得非常的成功和完善,從建立扶貧、醫療、教育、環保建立完整的產業鏈 (志業網),可以讓環保持續和傳遞下去的,更懷著感恩的心情去對待環保事業。」
「如果有天你身邊什麼都沒有,只剩下人民幣鈔票了,而且環境氣候非常的惡劣和寒冷,這時你會怎麼做?」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以此拋出議題來詢問台下學生,這是一個寫實殘酷的問題,當面臨什麼都沒有只剩下錢時,「最後當然只能燒錢來取暖了!」點出了人人如果只為了賺錢,不斷開發資源,當環境嚴重被破壞時,最後人類將承受這結果,帶來天災浩劫。
而使人心淨化,人人從生活上力行環保,就是當今問題解決之道,北京清華大學金管系二年級陳穎梅:「剛剛印象非常深的一句話,大愛是造福,感恩是智慧。我相信將環保與公益結合起來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台灣是做得非常出色的,也有非常多值得大陸學習的地方。我們相信通過上一代人和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可以將環保做的更加美好。」
本身從事關於農業食物浪費創業者之一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四年級的洪英愷,感觸良多,覺得這類事情雖然你付出很多努力,但很難立即被看到和實現,感動的說道:「其實聽完蠻感動的,還有人願意默默的做這些事情。這樣的企業越來越多的話,才會被看到,和改變這個世界。」
最後虞師兄以過去「來不及」解釋,告訴台下學生現在環保「來得及」-「寶特瓶在發明出來時,我們發現擁有許多優點,摔不壞、便於攜帶等,但當成為垃圾被丟棄掩埋,這項千年不壞的優點變成致命的缺點。過去我們『來不及』叫他不要被發明出來,但我們現在『來得及』做環保,將它延續物命,再造福慧。」並鼓勵台下學生,幸福講座需用心聽,聽完用行動付出和參與,才是幸福的開始。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幸福之門由心啟 兩岸學生相學習
- Article Details
「大學很流行講座分享,而慈濟環保源起,就是從一場台中『幸福人生講座』開始的。但聽幸福講座要有所行動,才真正會有幸福。」台灣大學主辦、台大清大及大陸清華等兩岸學生7月27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並鼓勵台下學生,從生活上開始做環保。
台灣大學『臺陸學生交流會』成立於2011年7月,為首批來台就學陸生與本地台生共同發起的全台第一個兩岸學生交流形式社團,宗旨在促進兩岸彼此間的瞭解與認識、消彌兩岸文化背景的陌生差異,期待為兩岸學生建構一座友善的對話橋梁。
北京清華大學金管系二年級張雨欣表示:「台灣環保給我最深的印象,可以概括成一句話-『落實到行動之中,傳遞於精神之間。』覺得台灣的環保,落實在實際的行動之中,且有非常完整的體系,台灣做得非常的成功和完善,從建立扶貧、醫療、教育、環保建立完整的產業鏈 (志業網),可以讓環保持續和傳遞下去的,更懷著感恩的心情去對待環保事業。」
「如果有天你身邊什麼都沒有,只剩下人民幣鈔票了,而且環境氣候非常的惡劣和寒冷,這時你會怎麼做?」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以此拋出議題來詢問台下學生,這是一個寫實殘酷的問題,當面臨什麼都沒有只剩下錢時,「最後當然只能燒錢來取暖了!」點出了人人如果只為了賺錢,不斷開發資源,當環境嚴重被破壞時,最後人類將承受這結果,帶來天災浩劫。
而使人心淨化,人人從生活上力行環保,就是當今問題解決之道,北京清華大學金管系二年級陳穎梅:「剛剛印象非常深的一句話,大愛是造福,感恩是智慧。我相信將環保與公益結合起來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台灣是做得非常出色的,也有非常多值得大陸學習的地方。我們相信通過上一代人和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可以將環保做的更加美好。」
本身從事關於農業食物浪費創業者之一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四年級的洪英愷,感觸良多,覺得這類事情雖然你付出很多努力,但很難立即被看到和實現,感動的說道:「其實聽完蠻感動的,還有人願意默默的做這些事情。這樣的企業越來越多的話,才會被看到,和改變這個世界。」
最後虞師兄以過去「來不及」解釋,告訴台下學生現在環保「來得及」-「寶特瓶在發明出來時,我們發現擁有許多優點,摔不壞、便於攜帶等,但當成為垃圾被丟棄掩埋,這項千年不壞的優點變成致命的缺點。過去我們『來不及』叫他不要被發明出來,但我們現在『來得及』做環保,將它延續物命,再造福慧。」並鼓勵台下學生,幸福講座需用心聽,聽完用行動付出和參與,才是幸福的開始。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週二, 28 七月 2015
2015,07/29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來紡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7月29日(日)15:0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來紡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7月29日(日)15:0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頭城環保生無量 大愛傳承立典範
- Article Details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var/www/html/1/daait/images/news20157-12/20180728-2.jpg
宜蘭環保菩薩從地湧出,展開八梯次的慈濟各志業體,接續礁溪、嵐峰、蘇澳、三星、東港、冬山,今(7/23)日宜蘭頭城環保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與學習,將環保知識帶回宜蘭推廣。頭城環保教育站是宜蘭最大、功能最完善,裡面充滿濃濃風土人情。
環保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對的事!做就對了。慈濟環保志業匯集眾人的愛心,百手、千手、萬萬手同時付出,將原本大家是認為垃圾、化成可用的寶貴資源;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精神,挽救人類生存的危機,證嚴上人慈示:「在環保站分類回收、疼惜物命,就是『修福』;聞法增長慧命,就是『修慧』。期待人人生活節儉,用心精進,帶動社區民眾投入;多一個慈濟人,就多一分造福的力量。」
頭城環保站第一顆種子羅美月師姊,做慈濟已超過20幾年,道心堅定的分享: 「自己做慈濟已經20幾年,都抱持著一個心,『對的事,做就對了!』。很感恩宜蘭能出這麼多菩薩,粒粒種子從地湧出,假如有人要做慈濟,我都一定開車載他,載來又載回去,只要有菩薩要做,再遠我都願意去載他,因為 證嚴上人說『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就抱持的這念心,也祝福宜蘭環保菩薩能一生無量,帶出更多人一起做慈濟。」羅美月師姊除了每天做環保,天天晨鐘起薰法香,真正做到福慧雙修。
「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慈濟家庭化。」蔡竣霖師兄一家四人做環保,今天也來到大感恩科技,高齡80歲的嬸婆沈桂羚、父親蔡阿滿、母親林喜嫥,一家做慈濟做得法喜:「很感恩上人創造了慈濟世界,開啟環保志業,讓我們家人可以歡喜做環保,就因為有我爸爸、我媽媽、已及在座師兄師姊菩薩,宜蘭因為有您們付出,才有這麼美麗的淨土。」期許更人帶動更多鄉親,一同參與慈濟做環保。
在付出的當下,心中也生起慈悲與慧命,這一次的環保取經,讓宜蘭頭城環保菩薩深深了解到環保站裡處處無都是寶「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不只是讓地球更乾淨,更重要是淨化人心,激發出良善的漣漪,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不只身體做環保,心靈也要做環保。
經由今日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與實驗室的參訪,林黃花師姊分享自己做環保的感受:「我們來做慈濟,是來學習的,很感恩上人開啟環保志業,來保護地球,減少垃圾,可以留給後代子孫美好環境,讓大家都走得做很歡喜。」
大愛感恩科技 陳英婷、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頭城環保生無量 大愛傳承立典範
- Article Details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var/www/html/1/daait/images/news20157-12/20180728-2.jpg
宜蘭環保菩薩從地湧出,展開八梯次的慈濟各志業體,接續礁溪、嵐峰、蘇澳、三星、東港、冬山,今(7/23)日宜蘭頭城環保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與學習,將環保知識帶回宜蘭推廣。頭城環保教育站是宜蘭最大、功能最完善,裡面充滿濃濃風土人情。
環保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對的事!做就對了。慈濟環保志業匯集眾人的愛心,百手、千手、萬萬手同時付出,將原本大家是認為垃圾、化成可用的寶貴資源;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精神,挽救人類生存的危機,證嚴上人慈示:「在環保站分類回收、疼惜物命,就是『修福』;聞法增長慧命,就是『修慧』。期待人人生活節儉,用心精進,帶動社區民眾投入;多一個慈濟人,就多一分造福的力量。」
頭城環保站第一顆種子羅美月師姊,做慈濟已超過20幾年,道心堅定的分享: 「自己做慈濟已經20幾年,都抱持著一個心,『對的事,做就對了!』。很感恩宜蘭能出這麼多菩薩,粒粒種子從地湧出,假如有人要做慈濟,我都一定開車載他,載來又載回去,只要有菩薩要做,再遠我都願意去載他,因為 證嚴上人說『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就抱持的這念心,也祝福宜蘭環保菩薩能一生無量,帶出更多人一起做慈濟。」羅美月師姊除了每天做環保,天天晨鐘起薰法香,真正做到福慧雙修。
「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慈濟家庭化。」蔡竣霖師兄一家四人做環保,今天也來到大感恩科技,高齡80歲的嬸婆沈桂羚、父親蔡阿滿、母親林喜嫥,一家做慈濟做得法喜:「很感恩上人創造了慈濟世界,開啟環保志業,讓我們家人可以歡喜做環保,就因為有我爸爸、我媽媽、已及在座師兄師姊菩薩,宜蘭因為有您們付出,才有這麼美麗的淨土。」期許更人帶動更多鄉親,一同參與慈濟做環保。
在付出的當下,心中也生起慈悲與慧命,這一次的環保取經,讓宜蘭頭城環保菩薩深深了解到環保站裡處處無都是寶「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不只是讓地球更乾淨,更重要是淨化人心,激發出良善的漣漪,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不只身體做環保,心靈也要做環保。
經由今日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與實驗室的參訪,林黃花師姊分享自己做環保的感受:「我們來做慈濟,是來學習的,很感恩上人開啟環保志業,來保護地球,減少垃圾,可以留給後代子孫美好環境,讓大家都走得做很歡喜。」
大愛感恩科技 陳英婷、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