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2015
週三, 11 三月 2015
環保大白牛車 活潑朝氣繼續前行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紐西蘭分會舉辦新春祝福活動,約三百人與會。十歲的照顧戶史迪維,罹患腎臟病,很少出門,第一次到分會參加活動,精神還不錯。而為了迎接社區民眾,志工煞費心思布置出喜氣洋洋的氛圍。
新春活動,慈濟志工用心布置。大白牛車是環保站回收資源的嘔心瀝血之作,喻意春牛耕心田。
民眾扶老攜幼參與,照顧戶史迪維(Stevie Hobson)也在志工的護送下,跟著父母與會。罹患腎臟病的他,難得外出,精神還不錯。
透過志工熱情的介紹,了解慈濟的點點滴滴。回顧去年,志工的愛,陪伴大家成長。
全場三百位民眾,從影片感受互助溫情,用感恩的心接下福慧紅包的祝福,希望今年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真善美志工 全宏昌 許曉傑 張文德 紐西蘭報導
Read more台星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健康觀
- Article Details
慈濟醫療志業基金會執行長林俊龍,目前也是,台灣健康促進與環境友善醫院委員會主席。適逢來到新加坡,參與2015國際慈濟人醫論壇,慈濟與新加坡的亞歷山大保健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
亞歷山大保健集團執行長,陸聖烈,與台灣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共同答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攜手,推廣集團旗下醫院,健康促進及綠能的理念。
亞歷山大保健集團執行長 陸聖烈:「過去幾年,我們都一直觀察慈濟怎麼做,我很讚歎慈濟的醫院管理,我們已經準備好互相學習,有了這個備忘錄 我們要做更多。」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 林俊龍:「因為醫院 它用很多的這個能源,用很多的水,它製造很多的廢棄物,有很多都是有危險性的,所以你要把它做的很好,儘量降低對環境的損壞。」
適逢2015國際慈濟人醫論壇,醫療院所之間,跨國的交流,也是最好的吸收。
蔡寶玲 戴小慶 新加坡報導
繁華城市一隅 環保福田匯聚美善
- Article Details
上海市,是亞洲地區的工商業重鎮,也是中國大陸境內第一個開設的自由貿易區,但這個城市的發展對環境影響甚鉅,每日產生的垃圾量也相當可觀。慈濟志工長年在此推動環保觀念,不但在「嘉定區」成立環保教育站,還把環保觀念帶進社區,最近一次的宣導課程,就看到有民眾自發性做垃圾分類。
來到上海「嘉定環保站」做環保,人人姿勢不同,有蹲著、坐著、還有彎腰,唯一相同的,是守護環境的心。
民眾 劉言:「號召我的家人,盡量將塑料 還有瓶瓶罐罐,能放到社區環保站裡面,然後一個月送過來一次。」
慈濟志工也走出環保據點,將觀念帶進社區。
民眾 彭昊文:「地球的汙染很嚴重,如果說 再不快點,去解決這些問題的話,也許就 地球會變得很困難吧所以來這裡 學習一下能夠多出一分力。」
向年輕孩子宣導分類知識,課程上到一半,被86歲的「沈六妹」奶奶打斷。
民眾 沈六妹:「環保呀(塑膠盒)這個東西,你扔嘛 也是扔掉,扔掉擺在垃圾裡面 它爛不掉,你擺到這裡 用得上。」
83歲的「陳若帆」爺爺,也載來老吊燈。
民眾 陳若帆:「不想賣錢,環保是全民的事情應當大家引起注意,使我們天空更藍水更綠。」
環保意識扎根萌芽,上海市民不分老少,都在注意,地球誰在破壞、誰來愛護。
真善美志工 上海報導
Read more祝融災家園全毀 貼心禮愛心馳援
- Article Details
菲律賓馬尼拉東邊的巴石市(PASIG),今年二月底(2/28),電線走火引發火災,波及九百棟房屋,超過1700戶無家可歸。菲律賓社福部和慈濟基金會,合作展開援助行動(3/6),在避難所發放生活用品和大米。
制高點俯瞰,整個住宅區付之一炬,兩星期前,電線走火引發祝融,燒毀菲律賓巴石市社區。巷弄狹窄,難以救災,一千七百多戶,無家可歸。
受災居民 梅西:「這場火實在太令人傷心了,我們根本無能為力。」
有人持續住在殘破家園,還有居民到附近中學臨時避難。社福發展部(DSWD)和慈濟菲律賓分會合作,在中學,展開物資發放。白米烹飪廚具和毛毯,都是必須。
受災居民 薩拉羅:「這場火災,已經是我經歷過的第三次大火了,三次慈濟都來幫助我們,感謝真主賜福給我。」
居民受災當下,還願意捐獻。
受災居民 薩伊莎:「我們捐出銅板,這樣就能幫助跟我們一樣,遭受火災意外的人。」
受災居民 伊美達:「很難過,悲劇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日子還是要過要向前看啊。」
菲律賓貧窮住宅區,設備老舊,電線走火時有所聞,住戶一再受災,百般無奈,卻樂觀向前看。
亞關 娜燕莎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電路板提煉黃金 廢棄物汙染環境
- Article Details
3C產品的IC電路板,含有「金」、「銀」、「鉑」等貴金屬,廢五金再處理業者用一萬台電腦,就可提煉出一公斤的黃金,但處理過程,伴隨強酸和重金屬、戴奧辛的汙染,而且產生的終極有毒垃圾,每公噸要花費一萬元左右的固化掩埋處理費用。很多地下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將不能再回收的有毒廢棄物,隨意棄置,遍及全台各地,嚴重汙染環境,影響居民健康。今天的「廢3C的旅行」系列報導,帶您了解電子廢棄物危害大地的情況。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黃煥彰:「檢測數據,銅是39500ppm。」這片土地的銅含量,是自然界土壤的千倍以上,因為被業者偷倒了電子廢棄物。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個電子廢棄物底渣,已經呈現了藍綠色,顯示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這座農田被人棄置了,將近5公噸的電子廢棄物,而且鄰近農作物,旁邊就是灌溉溝渠。」
透過食物鏈,重金屬被人類吃下肚。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在500公尺外的一處農田,我們發現更龐大的電子廢棄物,將近有10公噸,而且在土壤的邊緣已經呈現了藍綠色,顯示重金屬已經溶出。」
台南環保局專門委員 周妙旻:「它會流落到這邊,表示在這個管制上面,還是出了一些問題。」
除了銅離子的毒害,還有其他重金屬汙染。
台南社區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鋅大約3900-4000(ppm)。」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黃煥彰:「鋅、鉛、可能鎳,這些重金屬慢慢的隨著雨水,就沖到農地裡面了。」
砷、鎘和鉻,都是一級致癌物質,但大多數民眾不知道嚴重性。
受害農民 陳先生:「(這堆是什麼 你知道嗎)不知道。」
用手翻了翻,這名80歲的老農夫、耕作一輩子,卻不明白眼前像土的東西,不但有重金屬,更潛藏了世紀之毒、戴奧辛。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內分泌疾病、甲狀腺腫瘤,或者是糖尿病,都可能都會跟戴奧辛有關,事實上它毒性相當的大。」
台南社區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戴奧辛)真的味道還滿刺鼻的,所以戴上口罩,因為實在是(受不了),我這樣稍微弄一下,很多那個(戴奧辛)粉已經跑出來,我們比較擔心的就是說,這些粉塵其實也不需要(雨水)溶出,這些粉其實裡面重金屬就非常高,風一吹或下雨 ,就直接都跑到旁邊的土地裡面去。」
苗栗後龍鎮大山里的農田,三年前出現一座小山頭,這不是愚公移山,而是電子廢棄物。
苗栗環境監督聯盟成員 林一方:「這裡倒滿了整個山頭 ,銅、鋅、鎘這部分都超標,超標的範圍都是到,幾千到幾萬ppm。」
地方政府挪不出龐大的處理費用,使得重金屬和戴奧辛、長期和農作物共存。
苗栗環境監督聯盟成員 林一方:「下雨天來,往地底下滲漏的話,這附近都是農田,地瓜我們的西瓜,我們的蕃薯,最重要的生產區域。」
短視近利,不肖業者留下千萬年的毒害。像新北市林口地區,非法廢五金工廠林立,電子廢棄物、隨意棄置河床。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黃煥彰:「有毒廢棄物它的處理費用,去固化的話,處理費用可能要高達,一噸大概要將近一萬塊(新台幣) ,八千到一萬塊,如果一般廢棄物到掩埋場,一噸也要四千塊,你現在看他們把它丟出來(偷倒),就是不用錢。」
廢五金提煉之後,無法分解回收的有毒廢棄物,業者依法必須添加水泥、進行固化,再花錢找合法場地掩埋,但有些不肖商人、抱著僥倖心態,做起無本生意,在桃園「大漢溪」河岸,就被人棄置了數千萬噸的電子廢棄物。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溫度的變化,或是酸雨照射的時候,它就會滲出來,滲出來以後,就變成土壤環境的一個汙染,這是一個致癌物。」
電子廢棄物帶來驚人的商機,終極垃圾卻是破壞環境的元兇,一味追求經濟而不顧環保,下場是全盤皆輸。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李岳為
週二, 10 三月 2015
甘願法喜長慈悲 歡喜付出顯人文
- Article Details
「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
五天四夜的人文營,學員們不僅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也更清楚慈濟是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走過50年,也更知道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大愛感恩樊家妤師姊分享:「要我幫助一位不認識的陌生人我覺得很困難,但在我隊輔懿德爸爸媽媽身上印證『甘願做,歡喜受』,這種無私、愛的付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尤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真的很令人感動。每天都比我們早起、比我們晚睡。想到他們如此付出,雖然身體疲憊,但心靈依然充滿法喜。」
「飲一杯智慧的水」,大愛感恩廖姵妤師姊分享:在工作中若犯錯會太過在意,煩惱自己否會砸了公司招牌,責怪自己怎會犯下這樣的錯。不過, 常住師父告訴我們『把握當下』最重要,因為『未來是妄想,過去是雜念』,犯錯就應該想著現在要怎麼解決、怎麼精進。這句話我也將深刻的放在心裡,奉為我的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別讓自己再次陷入過去或未來的執著當中。
課程當中也安排許多不同領域的講師分享,其中有幾場印象深刻。由李彝邦醫師的分享中,讓學員們感受到『大愛無國界』,大醫王的大愛不分國家、不分膚色。從治病中發現病人也是值得學習的對象,並且「感恩」病人給他治療的機會。李醫師分享說他喜歡收集病人的微笑,這真得很令人感動。
資深慈濟人羅美珠的分享也很精彩,從她身上讓人了解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去做善事。師姑雖然年紀大、也不會英文,但就憑著一顆想幫助別人的心,排除萬難到海外參與國際賑災的工作。其中一句特別令我感動:「竭盡所能的努力,意想不到的感動」。這種付出無所求、散播善的種子的行動真得很令人深感佩服。
經過人文營的洗禮,學員們發現,我們在一生當中也許做不了偉大的事;然而卻可以用偉大的心,成就小小的善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慈濟想傳遞的就是這種大愛,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做善事,會集成一股善念,那社會就會祥和,天下無災。最近慈濟也被捲入了一些風風雨雨當中,慈濟人秉持著誠正信實,做的是善事是好事,我們只要做好本份事,別去在意外面的流言蜚語,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別人了解就好,李毅醫師說「別人說三道四,我們堅持做好事,最後看是誰不三不四」,相信一定能夠撥雲見日,傳遞慈濟人的「念」。
『甘願做,歡喜受』,甘,就是甜;願,就是志願。在付出時,即使身體疲憊,但是內心仍感到甘甜、歡喜;志願是人生正確的道路,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方向。從內心很歡喜地將生命投入正確的道路上,就會愈走愈光明,愈走路愈寬,力行在慈濟志業上精進。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廖姵妤 花蓮報導
Read more甘願法喜長慈悲 歡喜付出顯人文
- Article Details
「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
五天四夜的人文營,學員們不僅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也更清楚慈濟是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走過50年,也更知道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大愛感恩樊家妤師姊分享:「要我幫助一位不認識的陌生人我覺得很困難,但在我隊輔懿德爸爸媽媽身上印證『甘願做,歡喜受』,這種無私、愛的付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尤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真的很令人感動。每天都比我們早起、比我們晚睡。想到他們如此付出,雖然身體疲憊,但心靈依然充滿法喜。」
「飲一杯智慧的水」,大愛感恩廖姵妤師姊分享:在工作中若犯錯會太過在意,煩惱自己否會砸了公司招牌,責怪自己怎會犯下這樣的錯。不過, 常住師父告訴我們『把握當下』最重要,因為『未來是妄想,過去是雜念』,犯錯就應該想著現在要怎麼解決、怎麼精進。這句話我也將深刻的放在心裡,奉為我的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別讓自己再次陷入過去或未來的執著當中。
課程當中也安排許多不同領域的講師分享,其中有幾場印象深刻。由李彝邦醫師的分享中,讓學員們感受到『大愛無國界』,大醫王的大愛不分國家、不分膚色。從治病中發現病人也是值得學習的對象,並且「感恩」病人給他治療的機會。李醫師分享說他喜歡收集病人的微笑,這真得很令人感動。
資深慈濟人羅美珠的分享也很精彩,從她身上讓人了解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去做善事。師姑雖然年紀大、也不會英文,但就憑著一顆想幫助別人的心,排除萬難到海外參與國際賑災的工作。其中一句特別令我感動:「竭盡所能的努力,意想不到的感動」。這種付出無所求、散播善的種子的行動真得很令人深感佩服。
經過人文營的洗禮,學員們發現,我們在一生當中也許做不了偉大的事;然而卻可以用偉大的心,成就小小的善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慈濟想傳遞的就是這種大愛,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做善事,會集成一股善念,那社會就會祥和,天下無災。最近慈濟也被捲入了一些風風雨雨當中,慈濟人秉持著誠正信實,做的是善事是好事,我們只要做好本份事,別去在意外面的流言蜚語,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別人了解就好,李毅醫師說「別人說三道四,我們堅持做好事,最後看是誰不三不四」,相信一定能夠撥雲見日,傳遞慈濟人的「念」。
『甘願做,歡喜受』,甘,就是甜;願,就是志願。在付出時,即使身體疲憊,但是內心仍感到甘甜、歡喜;志願是人生正確的道路,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方向。從內心很歡喜地將生命投入正確的道路上,就會愈走愈光明,愈走路愈寬,力行在慈濟志業上精進。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廖姵妤 花蓮報導
Read more3C產品應回收 避免毒物質汙染
- Article Details
智慧型手機和3C產品,已經占據現代人生活,但您是否想過:被拋棄的3C產品,到哪裡去了?3C產品含有重金屬、戴奧辛等有毒物質,如果沒有做好完善的回收管制,二次汙染、不容忽視。今天的「廢3C的旅行」系列專題,帶您了解3C產品快速的生命周期,在台灣高度的汰舊換新習慣下,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環境的汙染者。
民眾 李先生:「(多久換一隻手機) 大概一年 (為什麼) 因為有新功能的時候。」
民眾 鄭小姐:「像現在有iPhone 6 手機是iPhone 5 就(新款)一出來 馬上就換成iPhone)6了。」
智慧型手機,是汰換率最高的電子產品。
環保志工 謝金允:「十支(回收手機)裡面 差不多一半都是好的。」
2013年在台灣製造和進口販賣的筆記型電腦,有86萬4千多台,而環保署同年回收的筆記型電腦,有5萬8千多台,換句話說:「回收率」遠不及「汰換率」。
不要的手機和3C產品,何去何從?
廢五金回收大盤商 王先生:「3C產品也好 包括小家電也好 如果沒有回收的話 亂丟棄在土地上面的話 一定會造成更多的汙染。」
電子廢棄物被政府列為「有害事業廢棄物」,不能送進焚化爐,因為材質含有「溴化阻燃劑」和「聚氯乙烯」,直接燃燒會產生戴奧辛,危害健康,因此回收過程,要經過環保認證。
廢五金回收大盤商 周女士:「不能拆解 若是有破損 處理場就不收了 處理場的(環保)認證 這個都要完整。」
大盤商回收之後,交給合法的再處理公司。
工作人員先回收冷媒,再把整台冰箱,送進破碎機絞碎,再分離回收。
除了冰箱,其他3C家電,不能直接送入破碎機,必須由人工方式、一一拆解。
那麼3C產品最重要的IC電路板,怎麼處理?
電子廢棄物再處理業者 洪啟峰:「將它細粉碎成細粉 細粉的過程當中 藉由這粉碎過程當中 再提鍊裡面的金跟鈀 還有銀 一些貴金屬出來。」
中醫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但事實上 它(IC電路板)除了貴重金屬之外 它還有很多其他 可能有毒的金屬 大家比較清楚的就是 鎘 鎳 汞 鉛 。」
有規模的再處理廠,可以避免回收汙染,令人擔心的是:地下的再處理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可能引發二次汙染,甚至將不要的有毒廢棄物,偷偷傾倒。像石門水庫旁的中庄調整池預定地,怪手一挖下去,嚇壞了工程人員。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 林長茂:「一挖 裡面全部是電子廢棄物 這會影響到 差不多三、四百萬人的 飲用水的安全。」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電子廢棄物經由再處理業者 分解回收之後 有1/5會變成 無法再利用的終極垃圾 而其中這種集塵灰 含有重金屬和戴奧辛劇毒 卻被人經常任意棄置。」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 林長茂:「戴奧辛有多毒 一公克的戴奧辛 等於四公斤砒霜的毒 這些東西竟然就在我們環境中 四處流竄 隨著風 到處跑。」
享受現今便利科技,很少人想到:電子廢棄物對環境,造成多大負擔?延長3C產品的使用壽命,才是減緩大地汙染的根本方法。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李岳為
太陽能飛機啟航 挑戰環遊世界
- Article Details
去年6月,我們曾經報導過,瑞士打造的太陽能飛機,太陽動力2號(Solar Impulse 2),試飛順利,預計在2015年3月挑戰環遊世界。他們的計畫,果真如期實現。這架飛機,完全依靠太陽能,不需要任何一滴燃料,也不會排放廢氣,非常節能又環保。兩位飛行員,今天(3/9)從中東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出發,展開冒險之旅。 Read more
週一, 09 三月 2015
豐賜生活創新意 慈悲研發善巧思
- Article Details
從「鐵腕經理人」變成「溫柔的教練」,蔡豐賜師兄,曾任神達集團7家公司總裁、營業額上千億台幣的企業領導人,因為在心臟開刀病苦過後,開啟他重新檢視人生的思維。並從參加慈濟的活動中,深刻的體悟到 證嚴上人大愛無私、慈悲濟世的偉大精神,感動之餘,除了捐地來作環保教育站外也投入了慈濟志工的行列發揮良能。
蔡豐賜師兄近年相當關心地球環保議題,並以實際行動投入,蔡師兄發現到在重大災難發生時,往往因為缺水、缺電而嚴重影響救災的進度,所以也開始積極的投入自己的專業與良能,「不怕一丈走不到;只怕寸步不移動」,他積極的帶領著公司的研發團隊,致力於淨水器與太陽能發電設備的研發,更將其發明設計導入在賑災救人的用途上。
返回花蓮過年的北京慈濟人 安利宏師兄與 匡葦潔師姊夫婦,及孫賀師兄,也受邀成為人文講座的聽眾。同樣從事水資源淨化工程的 安師兄表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人文講座後,公司歌齊唱,歌詞中所傳遞的「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理念,正是大愛感恩科技落實的具體行動。孫賀師兄表示這次返回花蓮受益良多,體驗用勞力去出坡、種菜、環保回收,在精舍聆聽的師父傳授佛法,在環保站看到環保菩薩們將廢棄塑料瓶細心分類,甘願做歡喜受,將上人的佛法和自己體悟力行生活中。一位老菩薩因為車禍失去說話能力。,只記得一件事--做環保,回到環保道場,做環保兼復健過程恢復良好,「要做唷!」,現在到處邀人做環保,看著他們這麼大年紀還能付出良能,真的很感動。
化理念為具體行動的感動,也是北京環保菩薩們的現在進行式。 匡師姊感激說,很感恩有大愛感恩科技的帶動與示範,讓她們在北京有很好的方式進入社區與校園,應用「瓶片、酯粒、紗線與具體的環保再生織品」與大眾分享 證嚴上人所教導「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尤其藉由北京展覽召募三百餘人的志工,隨即舉辦登記志工感恩茶會帶動大眾一起落實環保並來服務利益人群。
蔡豐賜師兄讚歎大愛感恩科技這幾年來的表現相當不錯,眞正落實了 證嚴上人教導我們需要珍惜資源的理念,而他所帶領的公司所研發的淨水器與太陽能發電設備,也正是面對日亦枯竭的地球資源,在盡一份努力,希望透過這一方面研發的投入創新,可以與大愛感恩一起攜手合作,利用再生能源來創造環保與節能的生活新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