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2015

週二, 17 三月 2015

環保志工埋首回收 一念心護大地


慈濟基金會昨天(16日)宣布撤除慈濟內湖園區計畫案,引發社會多方討論,但反看園區內的環保站,天天運作,似乎沒有受到影響,面對多日來的社會輿論,這群環保志工,用他們的行動,來告訴你,他們的想法。

環保志工 詹文玉:「那時候最多的時候, 有時候一個月都沒休息 每天都來, 連星期六 星期日(都來)。」

 

環保志工詹文玉,笑稱自己已經75歲,從來沒進入職場工作,但做環保,卻堅持將近五年,長時間待在悶熱的鐵皮屋裡,還要忍受難聞氣味。反觀社會輿論正為慈濟內湖園區爭論不休,這群環保志工,堅守崗位,更顯得特別。

環保志工 詹文玉:「風風雨雨是另一回事, 你把它區塊挪在另一個地方, 你環保為了是地球, 不是為了慈濟的, 慈濟有這個工作的環境給你, 你就要好好去做。」

環保志工 許黃阿梅:「隨便人家去說 水清魚就現, 人家說 只要站得穩行得正, 就不怕別人怎麼說, 最終他們還是會知道, 我們都是做對的事。」

紛紛擾擾的一個多月裡,來慈濟內湖園區參訪的人變多了,有疑慮的、有好奇的,志工都一一解答,現場還有最好的活教材,供民眾見證,大家都只有一個心念,把握機會做對的事。

慈濟志工 許麗薰:「我們如何去接引社區的菩薩, 如何讓這邊成為一個菩薩的道場, 也讓很多人, 能夠進來走這條菩薩道, 是淨化多少人的心, 我想這是我們每一位志工, 本來就應該要做的事情。」

不變的是環保志工,對土地的情感,以及環保的信念,但要改變,只能選擇,如何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呂思萱 梁家銘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善用科技汲取法水 電子書妙用多


慈濟志工勸募記錄,過去使用紙本,詳細記下會員的款項,但是為了環保,也為了省紙,慈濟基金會在2010年10月,和華碩合作,推出「電子書」。這台九吋黑白螢幕的電子書,目前已經改良到第二代,勸募本的記錄得有密碼把關確保了個資,而可以透過網路下載儲存,約三千本書籍的容量,讓這台電子書,也有「行動藏經閣」的名稱。

 

樹蔭下、湖水邊,張文章在鳥鳴聲的陪伴中閱讀著!

按下按鈕,眼前的文字,化成了聲音,想讓眼睛休息一下看風景時,這個功能很方便,而且時時可以用。

慈濟志工 張文章:「以前要我看經文 我沒那個時間, 現在這帶著 在車上也可以聽。」

過去幾乎不讀經文的張文章,因為有了電子書,改變習慣,但七十三歲的他,在三年前才開始學習使用,對三C產品一點都不畏懼的原因,是因為孫子們!

慈濟志工 張文章:「我有很多個孫子, 看到他們在玩(電腦), 我看到 也會跟著摸一摸, 打電動玩具。」

自己會操作,還成為電子書指導老師。這個可以讓七十歲長輩願意花時間學習的三c產品,在2010年,10月,由慈濟和華碩、中華電信合作推出,在訴求環保無紙化與縮短數位落差的主軸下。

0.97公分的九吋黑白觸控螢幕電子書出爐,不使用背光、避免長時間閱讀讓眼睛疲勞,小小一項產品,蘊含貼心設計。

慈濟志工 呂美雲:「環保上去顧慮到 保護眼睛, 又去用最簡單的一種方式, 那這中間, 我們真的要非常感恩的是, 華碩的施董事長。」

華碩財務長 張偉明:「回饋社會的一個角度來做, 五年多來 其實我們總共, 我記得 出了十三萬多台左右, 跟華碩的總營業額比起來, 真的是微乎其微, 但是我們, 也不是要靠這個來賺錢, 我們也從來沒有說, 要靠電子書來賺錢。」

電子書的使用,利用網路連結,下載書籍不受時間空間的侷限,而且,如果願意,可以儲存上千本書。

慈濟志工 呂美雲:「其實就是一個行動藏經閣, 像我的話 在這樣一本書裡面, 我有三千多本書, 假設 我不要說三千多本, 我可能扛十本, 要扛著它走 還真不容易。」

一本七百多頁的書,光看厚度,就難以隨身攜帶,更何況超過十本。

慈濟志工 郭金華:「字比較大 翻頁也是滿方便, 不用說帶筆在弄。」

減少紙張的使用,透過密碼保護個資,加上簡易的筆記本功能,電子書就像行動藏經閣,但閱讀使用的越多,不會有大樹因此倒下做成紙張,也達到環保護大地的初衷。

朱怡蓉 蕭宏澍 高雄報導

Read more

台天然資源缺乏 可能扭轉現況?


台灣因為缺乏天然資源,讓產業經常遇到原料出口國的限制,但是這樣的台灣也有扭轉現況的可能。日本學者在1988年提出城市礦山的概念,指的是從城市的廢棄物裡頭,就能取得城市所需的礦物,由於礦產的日益減少與開發造成的環境問題,近年來城市礦山,逐漸受到世界各國重視。而這個觀念,在台灣落實已久。

在台灣,原物料缺乏高度仰賴進口,我們得到情報,原來在台北市竟然有礦場

從台北市地標101出發,不到15分鐘。

我們來到內湖行忠路。

台北市環保局資源回收隊長 陳麗娥:「這一個部分 就是城市的鐵礦。」

這些看起來都只是廢棄物,哪裡有鐵礦。

台北市環保局資源回收隊長 陳麗娥:「這些廢鐵 廠商提貨以後會回到他們下游廠商去 把它製成鐵的再生料 再去做後續的應用。」

北科大工程學院院長 張添晉:「把過去我們使用的東西 不要把它當廢棄物 把它當另外一種資源 這一些資源都存在城市裡面。」

原來把報廢的電子用品與電器等產品回收,就可以提供城市所需礦產,就是城市礦山「Urban Mining」,這個名詞是日本東北大學選礦研究所教授南條道夫,在1988年提出的。後續更有調查指出,日本國內蓄積的金屬總量,就足以穩定自給自足。

北科大工程學院院長 張添晉:「事實上這些東西都不適合到掩埋場 焚化爐 會造成很大很大的環境汙染問題 因此我們就想辦法 把在城市我們所使用的東西 想辦法把它循環 把它再生利用。」
光是2012年,全球就賣出超過兩億三千萬台電視「2億3850萬」,超過四億四千萬台電腦與平板「4億4440萬」,而且大多數在幾年內就會被丟棄。更有研究直言,電子廢棄物,很可能是21世紀最緊迫的環境問題。

「在台灣 平均一個月就會產生二十萬台的廢棄家電 這些家電如果當成垃圾 就會對環境造成很大負擔 但是如果好好被處理的話 它們至少可以變成4100公噸的各式金屬 1300公噸的塑膠 對於台灣來說,它們就是可用的資源」

廢家電回收廠處長 謝瑞裕:「你看我們這是冷氣的面板 是塑膠整個來講它銅的部分占最多 銅 鋁 跟外殼的鐵 塑膠含一小部分 裡面系統有冷媒。」

在專家眼中,洗衣機、電視、冰箱,都有鐵、塑膠等等可用資源。
「停一下」
1噸廢PC板,約等於300克的金,1公斤的銀,172公斤的銅,和120公斤的錫。

環保署廢管處第三科代理科長 顏振華:「從一噸的舊手機 可以回收150克的黃金 但是從採礦 從一噸的礦只能取出五克的黃金 所以很顯然的 回收我們貴金屬 是很有效 而且節約我們天然資源的使用。」

「鏡頭 搜尋、鎖定感」
也就是說,現在你口袋裡的手機、平板電腦,甚至信用卡,淘汰之後別把它們當垃圾,它們都是寶。

廢家電回收廠處長 謝瑞裕:「把它變成有價的東西 能再利用的東西 最主要是我們不用再去從國外 或者哪個礦產裡面挖了這個礦來使用 其實我們台灣這些東西就是一個礦產。」

地球資源有限,尤其中國等原料出口大國,把稀土、稀有金屬列為戰備資源或限制出口數量,在在顯示礦產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讓各國開始重視隱身在都市裡面的一座座礦山。物資缺乏的台灣,如果更積極把握與發展,自給自足,將可能成真。

採訪撰稿 周玲秀
攝影剪輯 蕭于傑

Read more

東海岸嚴重水患 八個州受災慘重


馬來西亞最近天氣乾旱,森美蘭州跟柔佛州蓄水池的水量,低過警戒線水平,一度告急。其中的柔佛州,去年底才發生嚴重水患,沒想到相隔數月,卻出現旱象。新山慈濟幼兒園的老師機會教育,教導小朋友珍惜水資源的觀念。

 

馬來西亞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水患。受災的八個州當中,柔佛州也在其中。

沒想到相隔約三個月時間,柔佛州傳出旱象,蓄水池的水量低過警戒線水平,一度告急。

拿著報紙新聞,新山慈濟幼兒園的老師機會教育。

新山慈濟幼兒園老師 劉欣艷:「天旱讓蓄水池的水量, 就快見底了。」

體驗甘肅居民,要走很長一段的山路到湖邊挑水,才有水可用。

五歲學員怕水弄翻,兩眼直視前方,小心翼翼。這才體會到,原來家裡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可用,多幸福!

新山慈濟幼兒園學員 黃宇雄:「(這樣挑水會不會很辛苦) 嗯, (怎樣辛苦), 要背著很重很重的東西。」

新山慈濟幼兒園學員 文博:「因為現在沒有下雨了, 要省水囉。」

新山慈濟幼兒園學員 潘沁妤:「(洗米的水可以拿來做什麼) 澆花。」

有水當思無水苦。小朋友們蓋上印章,表示要響應節水,要把這樣的觀念帶回家裡。

謝玖玲 陳志財 翟佩庭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國道馬拉松比賽 志工受邀倡環保


2015年國道馬拉松比賽,昨天(3/15)在高速公路五股到汐止高架段,有上萬名選手參與。這麼多人的活動中,藍天白雲的身影也穿梭其中。慈濟志工第二年受主辦單位之邀,宣導環保之餘,也做資源回收。

國道高速公路,五股到汐止路段,跑得怎麼不是汽車,而是上萬名的路跑好手,原來這是2015年的國道馬拉松賽事,結束賽程後,選手們大汗淋漓地走下國道,急需補充體力與水分。

站在選手排列的隊伍旁,慈濟志工第二年受邀,前來宣導環保。

慈濟志工 余麗鈴:「我們去年有來宣導,那發現今年就是跑者他們的素質都提高了,大家也都有很好的環保觀念,我們師兄師姊今年做起來就比較輕鬆,只在定點的地方做回收,那大家也不會隨地亂丟。」

主辦單位為選手發送體力補給品的同時,慈濟志工也定點進行資源回收分類。

慈濟志工 李忠龍:「這次我看起來,大家對環保概念都非常好,也沒有什麼垃圾,所以我們慈濟人來這邊做環保、回收紙箱,應該不會像以前說要跑來跑去的,都有定點回收就可以了。」

慈濟志工 陳順池:「環保的(回收物)量是越來越少,這個是代表說,大家環保意識,大家都滿用心的,期待大家為大地來付出,更盡一分心力來保護地球。」

儘管民眾回收觀念有明顯進步,不過環保依舊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需要所有人持續努力做下去。

鄭博仁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APO參訪交流 見證大愛成果

圖說:APO 18會員國代表約三十位嘉賓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期望了解慈濟環保之貢獻及大愛感恩科技之科技成果。(攝影者:曹書豪)台灣綠能科技領域的成就受國際肯定,2013年在台灣成立APO「綠色卓越中心」,已成為亞太地區推動綠色經濟的重要平台,會員國透過這個平台,促成國家與產業在多元層面與領域互補、結盟,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上週APO 18會員國代表約三十位嘉賓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期望了解慈濟環保之貢獻及大愛感恩科技之科技成果。

大愛感恩科技與APO的因緣,可以追溯到103年3月APO在台主辦「國際綠色產品展」(Eco-Products International Fair, EPIF),彰顯我國發展綠能科技的具體成果,大愛感恩科技因三年連續榮獲『綠色典範獎』殊榮,被邀請參與『國際綠色典範獎』的參選,於眾多廠商中脫穎而出,以灰色環保毛毯、神奇系列、傳薪系列服飾,榮獲「綠色典範服務獎、綠色創新行銷獎」等5項最高榮譽獎殊榮,為環保紡織業唯一獲獎廠商,同時亦是『創新行銷榮譽獎』唯一得獎廠商。藉由國際交流,擴散慈濟環保人文的影響力,協助會員國了解資源回收機制、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綠色能源的整合、慈悲科技的落實與應用。

圖說:貴賓們雙手觸摸毛毯,紛紛表示:「以前知道寶特瓶可以變成聚脂纖維, 但沒想過可以變成毛毯,它的質感如此細緻,而且也蠻保暖並附有愛心的。」(攝影者:許育仁 )經過分享和低碳人文生活概念館和研發實驗室的導覽,貴賓們了解到慈濟人道援助、環保科技和產品背後人文。來自印尼的貴賓表示:「學習關於環保的新科技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希望能把這樣的科技帶回印尼實踐,讓回收物『資源再利用』,成為各式各樣的產品,如環保毛毯等。最感動的就是產品背後所蘊含的愛,大愛感恩科技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會中也主動提及印尼大愛電視台/靜思堂為當地災民及不分種族/宗教的的付出,都是系出 (慈濟) 同門印象深刻 。」另一位來自柬埔賽嘉賓感恩這次有這樣的機會來參訪,見證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曾經看過其他國家在環保上的努力,但這次是讓我覺得最獨特的一次,因為你們所做的一切的出發點是『大愛』-- 發自內心的愛。我非常尊敬你們每一位。」他更發心表示回到柬埔賽,如果有機會,希望參加當地慈濟能成為(慈濟)志工來共同付出。

「這次來訪的貴賓都為各國的政府相關單位的官員,大愛感恩科技和慈濟體系是我們衷心期待能共同代表我國到目標國的領導標竿暨合作夥伴。」計畫主持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李麗寬組長表示。大愛無國界,希望慈濟經驗、環保菩薩愛心、大愛感恩成果,能啟發在場來賓,將台灣這美善傳播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APO參訪交流 見證大愛成果

圖說:APO 18會員國代表約三十位嘉賓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期望了解慈濟環保之貢獻及大愛感恩科技之科技成果。(攝影者:曹書豪)台灣綠能科技領域的成就受國際肯定,2013年在台灣成立APO「綠色卓越中心」,已成為亞太地區推動綠色經濟的重要平台,會員國透過這個平台,促成國家與產業在多元層面與領域互補、結盟,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上週APO 18會員國代表約三十位嘉賓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期望了解慈濟環保之貢獻及大愛感恩科技之科技成果。

大愛感恩科技與APO的因緣,可以追溯到103年3月APO在台主辦「國際綠色產品展」(Eco-Products International Fair, EPIF),彰顯我國發展綠能科技的具體成果,大愛感恩科技因三年連續榮獲『綠色典範獎』殊榮,被邀請參與『國際綠色典範獎』的參選,於眾多廠商中脫穎而出,以灰色環保毛毯、神奇系列、傳薪系列服飾,榮獲「綠色典範服務獎、綠色創新行銷獎」等5項最高榮譽獎殊榮,為環保紡織業唯一獲獎廠商,同時亦是『創新行銷榮譽獎』唯一得獎廠商。藉由國際交流,擴散慈濟環保人文的影響力,協助會員國了解資源回收機制、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綠色能源的整合、慈悲科技的落實與應用。

圖說:貴賓們雙手觸摸毛毯,紛紛表示:「以前知道寶特瓶可以變成聚脂纖維, 但沒想過可以變成毛毯,它的質感如此細緻,而且也蠻保暖並附有愛心的。」(攝影者:許育仁 )經過分享和低碳人文生活概念館和研發實驗室的導覽,貴賓們了解到慈濟人道援助、環保科技和產品背後人文。來自印尼的貴賓表示:「學習關於環保的新科技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希望能把這樣的科技帶回印尼實踐,讓回收物『資源再利用』,成為各式各樣的產品,如環保毛毯等。最感動的就是產品背後所蘊含的愛,大愛感恩科技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會中也主動提及印尼大愛電視台/靜思堂為當地災民及不分種族/宗教的的付出,都是系出 (慈濟) 同門印象深刻 。」另一位來自柬埔賽嘉賓感恩這次有這樣的機會來參訪,見證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曾經看過其他國家在環保上的努力,但這次是讓我覺得最獨特的一次,因為你們所做的一切的出發點是『大愛』-- 發自內心的愛。我非常尊敬你們每一位。」他更發心表示回到柬埔賽,如果有機會,希望參加當地慈濟能成為(慈濟)志工來共同付出。

「這次來訪的貴賓都為各國的政府相關單位的官員,大愛感恩科技和慈濟體系是我們衷心期待能共同代表我國到目標國的領導標竿暨合作夥伴。」計畫主持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李麗寬組長表示。大愛無國界,希望慈濟經驗、環保菩薩愛心、大愛感恩成果,能啟發在場來賓,將台灣這美善傳播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週一, 16 三月 2015

環保五省小尖兵 穹頂之下願力行

圖說:每年到了三月,也正是慈籃家族以『路跑健身』大會師的時候,3月15,板橋浮洲橋下河濱公園,來自全台超過1300人,除了慈籃家長扶老偕幼,還結合社區志工、加上慈青等教育功能團體、大愛感恩科技共襄盛舉。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來了,身心也應該跟著動起來了!唐代詩人韋應物《觀田家》詩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道盡農民殷勤耕作、終歲辛勞。國曆三月初,春雷乍響,嚴冬時躲進土裡的生物,經歷了冬眠後開始甦醒,因為春雷「驚」動了「蟄」伏的萬物,也象徵著春天的來臨,也是開啟了農夫們插秧耕作的忙碌生活。每年到了三月,也正是慈籃家族以『路跑健身』大會師的時候,3月15日,新北市板橋區浮洲橋下河濱公園,來自全台超過1300人,除了慈籃家長扶老偕幼,還結合社區志工、加上慈青等教育功能團體、大愛感恩科技共襄盛舉。

慈青團隊果然精力過人、不同凡響,由68位大學生共同擔綱,將時下最夯的《小蘋果》歌曲,改編成《環保小尖兵》帶動唱,帶動現場的慈少家人朗朗上口;並用戲劇呈現《環保五省運動》:「省水一點靈、省電一度讚、省食一分愛、省油一分輕、省錢一路發」新概念,響應 證嚴上人「導正社會風氣、啟發良善人性」,為傳承優質人文給下一代而努力。藉由活動啟發人人善念、接引家長當志工、增進慈籃家族及社區的凝聚力,更為了鼓勵孩子及家長以實際行動,支持大愛台『關懷社會及尊重生命』的理念,在慈籃總召也是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師兄的號召下,感恩慈籃家族/社區師兄/姊主動的結緣讓本次報名費還能有結餘款來捐獻給大愛台,讓大愛的愛與清流能讓社會更加溫馨祥和,人心更淨化。

圖說:慈青團隊果然精力過人、不同凡響,由68位大學生共同擔綱,將時下最夯的《小蘋果》歌曲,改編成《環保小尖兵》帶動唱,帶動現場的慈少家人朗朗上口。路跑動態活動之慈籃家族也分享過去帶動學員前往淨山、淨攤與平日環保分類之法喜,彰化慈籃團隊特別留下來與鼎銘師兄互動分享慈濟及大愛感恩科技的願景來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彰化慈籃團隊回去也會發願一起 " 人間菩薩大招生 " 。慈籃團隊臥虎藏龍、多才多藝,由慈籃家族組成的聯合團隊約40位家人呈現莊嚴攝心的《凈斯靜思》手語演繹。靜思與淨斯,緣起於1966年臺灣東部的靜思精舍、源自一份清淨無染的愛,「什麼是靜思、淨斯?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正』」;『靜思』靜而思之,靜思以求清淨的心;『淨斯』淨化於斯,淨斯以使萬物無染。」慈濟志工呂慈悅曾說,「靜思」就是靜心思考;而「淨斯」是指在生活中,人人都能身心健康。「靜思是心靈道糧,淨斯是生活資糧。」

圖說:「靜思是心靈道糧,淨斯是生活資糧。」慈籃團隊臥虎藏龍、多才多藝,由慈籃家族組成的聯合團隊約40位家人呈現莊嚴攝心的《凈斯靜思》手語演繹。呈現靜思以求清淨的心;淨斯以使萬物無染;並期盼人人靜心思考;在生活中,人人都能身心健康。近日在大陸紅極一時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道出我們生長在這個地球同呼吸共命運之事實。證嚴上人云:「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來不及』讓他們不發生。」但還來得及的是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改變習慣。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改變起,例如在『衣』的方面,因為原生化學合成纖維材料衣物需要使用石化原料,耗能又會產生PM2.5污染,故應購買再生環保服飾。穹頂之下,盼天下人同用雙手,為與地球共生息,共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虞珊明 新北市板橋區報導




 

Read more

環保五省小尖兵 穹頂之下願力行

圖說:每年到了三月,也正是慈籃家族以『路跑健身』大會師的時候,3月15,板橋浮洲橋下河濱公園,來自全台超過1300人,除了慈籃家長扶老偕幼,還結合社區志工、加上慈青等教育功能團體、大愛感恩科技共襄盛舉。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來了,身心也應該跟著動起來了!唐代詩人韋應物《觀田家》詩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道盡農民殷勤耕作、終歲辛勞。國曆三月初,春雷乍響,嚴冬時躲進土裡的生物,經歷了冬眠後開始甦醒,因為春雷「驚」動了「蟄」伏的萬物,也象徵著春天的來臨,也是開啟了農夫們插秧耕作的忙碌生活。每年到了三月,也正是慈籃家族以『路跑健身』大會師的時候,3月15日,板橋浮洲橋下河濱公園,來自全台超過1300人,除了慈籃家長扶老偕幼,還結合社區志工、加上慈青等教育功能團體、大愛感恩科技共襄盛舉。

慈青團隊果然精力過人、不同凡響,由68位大學生共同擔綱,將時下最夯的《小蘋果》歌曲,改編成《環保小尖兵》帶動唱,帶動現場的慈少家人朗朗上口;並用戲劇呈現《環保五省運動》:「省水一點靈、省電一度讚、省食一分愛、省油一分輕、省錢一路發」新概念,響應 證嚴上人「導正社會風氣、啟發良善人性」,為傳承優質人文給下一代而努力。藉由活動啟發人人善念、接引家長當志工、增進慈籃家族及社區的凝聚力,更為了鼓勵孩子及家長以實際行動,支持大愛台『關懷社會及尊重生命』的理念,在慈籃總召也是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師兄的號召下,感恩慈籃家族/社區師兄/姊主動的結緣讓本次報名費還能有結餘款來捐獻給大愛台,讓大愛的愛與清流能讓社會更加溫馨祥和,人心更淨化。

圖說:慈青團隊果然精力過人、不同凡響,由68位大學生共同擔綱,將時下最夯的《小蘋果》歌曲,改編成《環保小尖兵》帶動唱,帶動現場的慈少家人朗朗上口。路跑動態活動之慈籃家族也分享過去帶動學員前往淨山、淨攤與平日環保分類之法喜,彰化慈籃團隊特別留下來與鼎銘師兄互動分享慈濟及大愛感恩科技的願景來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彰化慈籃團隊回去也會發願一起 " 人間菩薩大招生 " 。慈籃團隊臥虎藏龍、多才多藝,由慈籃家族組成的聯合團隊約40位家人呈現莊嚴攝心的《凈斯靜思》手語演繹。靜思與淨斯,緣起於1966年臺灣東部的靜思精舍、源自一份清淨無染的愛,「什麼是靜思、淨斯?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正』」;『靜思』靜而思之,靜思以求清淨的心;『淨斯』淨化於斯,淨斯以使萬物無染。」慈濟志工呂慈悅曾說,「靜思」就是靜心思考;而「淨斯」是指在生活中,人人都能身心健康。「靜思是心靈道糧,淨斯是生活資糧。」

圖說:「靜思是心靈道糧,淨斯是生活資糧。」慈籃團隊臥虎藏龍、多才多藝,由永平組約40位家人呈現莊嚴攝心的《凈斯靜思》手語演繹。呈現靜思以求清淨的心;淨斯以使萬物無染;並期盼人人靜心思考;在生活中,人人都能身心健康。近日在大陸紅極一時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道出我們生長在這個地球同呼吸共命運之事實。證嚴上人云:「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已經『來不及』讓他們不發生。」但還來得及的是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改變習慣。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改變起,例如在『衣』的方面,因為原生化學合成纖維材料衣物需要使用石化原料,耗能又會產生PM2.5污染,故應購買再生環保服飾。穹頂之下,盼天下人同用雙手,為與地球共生息,共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虞珊明 新北市板橋區報導


 

Read more

綠色環保最前端 千里傳法菩薩現

圖說:思霈師姊分享藉由海外展覽與民眾分享產品背後的故事,以及推廣 證嚴法師所說「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讓大家知道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立於2008年12月10日,為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社會企業,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初期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從環保菩薩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再回饋社會。大愛感恩科技除了讓台灣民眾了解外,更將這樣的理念推廣到海外國家,期待能成為環保界的典範。

每年大愛感恩科技會參與中國大陸各省分的台灣名品展,在北京、天津、杭州、青島、南京都有我們的足跡,不僅僅中國大陸,日本、香港、中東所舉辦的環保展,和去年很大的進展就是前進莫斯科參展,都獲得很大的迴響。在每次的展覽中,每位來我們攤位的民眾都會說,你們的攤位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因為我們沒有花很多費用做很華麗又是一次性的裝潢,全都採用最簡單、最自然,所有裝修材質及海報等都能回收再利用,且又具有人文的展示,以綠白及沉穩的顏色設計為主軸,強調自然與大地合一的感覺,因此都能在展場中特別別樹一格。

每次的展覽中,有許多民眾得知我們的產品都是寶特瓶回收再做成的再生產品,當下都一臉吃驚說:「怎麼可能!質料這麼很好。」就會更想了解產品的製作過程,我們藉由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這產品背後的故事,以及推廣 證嚴上人所說「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讓大家知道 " 回收好,不用更好 "," 用環保取代/置換代替鼓勵消費 " 的理念,希望每個民眾能將這好的環保理念落實到生活裡,從自身做起進而去影響家庭/公司及親朋好友們,一起響應做環保。我們的參展最大目的並非創造高業績,而是希望能夠透過到各地參展能將環保的理念傳遞到世界各地,讓更多人感動而付出行動,就像我們參加天津的名品展,有一位老先生被我們產品背後所附有生命力的故事感動,每年都來參觀展覽並到我們攤位,他除了非常喜歡、護持我們產品外,他更支持我們的環保理念,他請購很多產品給予他的家人,也把環保理念帶入他的家庭內希望能從自家人的生活開始做起,所以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收穫。

除了透過產品將我們環保理念傳遞出去,我們更藉由大愛狗和感恩貓吉祥物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大愛狗和感恩貓飼養於花蓮精舍,大愛狗--大寶 會掛著募款箱走向每位來精舍參訪的家人募款募愛心,感恩貓—善來 其實當初來到精舍時脾氣十分不好,很常和其他貓咪吵架,但有一次聽到上人說:「以和共養」,之後他開始改變對待其他貓咪都會互相禮讓。雖然他們已經往生,但我們將他們的精神典範化為大愛感恩科技的吉祥物繼續傳承下去。讓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學習環保大愛狗和素食感恩貓的精神,用心對待身邊每一位有緣人。

大愛感恩科技希望能夠透過每次的展覽,讓會眾更加了解環保心生活的概念,也希望透過每次的展覽人間菩薩大招生,讓更多人能夠一起從自身開始,並把理念傳遞到身邊的每個人,做愛的接力,讓善的循環永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