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20 三月 2015
書香聞法義 力行修福慧
- Article Details
「孝順不能等,孝順不能等,我的心中充滿感恩。明白你們為我做了好多,我也希望付出所有。…」活潑的Stacy (傅一珊)即席為參加讀書會的大愛感恩家人唱出她在莫三鼻克演繹孝道時的這首歌。600多年前、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奉派七次下南洋,最遠曾達非洲莫三比克的貝拉港。今天大愛感恩「證嚴上人 衲履足跡讀書會」的現場,來自書本裡的遙遠國度莫三鼻克蔡岱霖師姊與小珍珠 Stacy,帶來熱情與感動。
導讀人吳淑梅師姊帶領大家進入元月八日這一天,當天人物本尊莫三鼻克慈濟人蔡岱霖師姊,以真實人物的見證,分享自己在莫三比克播種帶動的心路歷程。曾經因為小情、小愛,遠嫁萬里之外的非洲異鄉,本以為可以適應當地『慢活』的生活環境,卻發現無明心生煩惱,突然間『快活』不起來了。所幸生命中的貴人適時出現,後來更因為參加靜思生活營,感動 證嚴法師為人類付出大愛這麼多,瞬間,改變了她的生命價值觀。更當 證嚴法師輕輕的一句問話:「你為何嫁到那麼遠的地方?」點醒了岱霖,不但要學習為人群付出,更為自己的特殊因緣,承擔起推動慈濟志業在莫三比克的使命,難行能行,帶動黑珍珠菩薩,投入當地的慈善工作。
經由這麼生動的現身說法,將淑梅師姊在讀書會開場時所揭示『讀書會四個層次』,逐一印證:一「記得」;二「感覺」;三「體悟」;四「行動」。讀千遍萬遍,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若能將讀書會所得到的感動與啟示化為行動,成為生命提昇改變的動力與養份,那才是最大的收穫。
透過四個層次的分享體驗,李鼎銘總經理,當下「體悟」到,每年歲末,海內外冬令發放,絕對不是靠少數人能完成的,必須如 證嚴上人所教導我們的:集合眾人的愛心「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並以「愛的接力、善的循環」,必能眾志成城,就如大愛感恩科技,正是以「行動」匯聚清流,創綠色環保愛心鏈,為環保分類與淨化大地善盡一份心力。虞珊明師兄也分享:想要付出大愛、擁抱蒼生用說的是很容易,但是,若沒有大智、大仁、大勇的胸懷與願力,是很難做到,岱霖師姊在語言、文化、思想差異如此深隔的非洲世界來推動進行,她的生命故事,讓我們學習到「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的真實見證。
大愛感恩科技,每一個人都願意承擔我們的使命,每一個人都是一粒種子,將來都能成為一棵大樹,來影響更多的人,讓大愛感恩科技所追求的ROI (Return of influence)能夠達成高標指數,讓「愛的接力、善的循環」能為綠色環保的宣傳推動與永續經營,來影響帶動更多人的投入改變。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書香聞法義 力行修福慧
- Article Details
「孝順不能等,孝順不能等,我的心中充滿感恩。明白你們為我做了好多,我也希望付出所有。…」活潑的Stacy (傅一珊)即席為參加讀書會的大愛感恩家人唱出她在莫三鼻克演繹孝道時的這首歌。600多年前、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奉派七次下南洋,最遠曾達非洲莫三比克的貝拉港。今天大愛感恩「證嚴上人 衲履足跡讀書會」的現場,來自書本裡的遙遠國度莫三鼻克蔡岱霖師姊與小珍珠 Stacy,帶來熱情與感動。
導讀人吳淑梅師姊帶領大家進入元月八日這一天,當天人物本尊莫三鼻克慈濟人蔡岱霖師姊,以真實人物的見證,分享自己在莫三比克播種帶動的心路歷程。曾經因為小情、小愛,遠嫁萬里之外的非洲異鄉,本以為可以適應當地『慢活』的生活環境,卻發現無明心生煩惱,突然間『快活』不起來了。所幸生命中的貴人適時出現,後來更因為參加靜思生活營,感動 證嚴法師為人類付出大愛這麼多,瞬間,改變了她的生命價值觀。更當 證嚴法師輕輕的一句問話:「你為何嫁到那麼遠的地方?」點醒了岱霖,不但要學習為人群付出,更為自己的特殊因緣,承擔起推動慈濟志業在莫三比克的使命,難行能行,帶動黑珍珠菩薩,投入當地的慈善工作。
經由這麼生動的現身說法,將淑梅師姊在讀書會開場時所揭示『讀書會四個層次』,逐一印證:一「記得」;二「感覺」;三「體悟」;四「行動」。讀千遍萬遍,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若能將讀書會所得到的感動與啟示化為行動,成為生命提昇改變的動力與養份,那才是最大的收穫。
透過四個層次的分享體驗,李鼎銘總經理,當下「體悟」到,每年歲末,海內外冬令發放,絕對不是靠少數人能完成的,必須如 證嚴上人所教導我們的:集合眾人的愛心「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並以「愛的接力、善的循環」,必能眾志成城,就如大愛感恩科技,正是以「行動」匯聚清流,創綠色環保愛心鏈,為環保分類與淨化大地善盡一份心力。虞珊明師兄也分享:想要付出大愛、擁抱蒼生用說的是很容易,但是,若沒有大智、大仁、大勇的胸懷與願力,是很難做到,岱霖師姊在語言、文化、思想差異如此深隔的非洲世界來推動進行,她的生命故事,讓我們學習到「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的真實見證。
大愛感恩科技,每一個人都願意承擔我們的使命,每一個人都是一粒種子,將來都能成為一棵大樹,來影響更多的人,讓大愛感恩科技所追求的ROI (Return of influence)能夠達成高標指數,讓「愛的接力、善的循環」能為綠色環保的宣傳推動與永續經營,來影響帶動更多人的投入改變。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慈悲喜捨勤修行 陽光路跑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修行」無時間、空間、人間的限制,只要有「心」就能從日常生活中領悟佛法,並身體力行從「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悟中就能生智慧」,進而找到人生未來的方向。每年春初之時、陽光灑遍大地的三月,正是慈籃家族以路跑來象徵合和互協、淨身淨心、人文薰陶、共善共修,不分年齡、地區、團體等,集合全台近1,300位慈籃學員/家長、教練/助教、社區志工、慈青、大愛感恩科技等功能團體前來共同法入心、法入行,相信這股匯聚眾人善與愛的力量,更是「行經」的生活示現。
如同 證嚴法師慈示:「『行經』即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概念。『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誦經只有口誦,身體力行便是『行經』。」而如此有意義的年度路跑活動,就像是一群有志之士在這「道路」上勇往直前的過程中即在「行經」,體驗法入行、走入菩薩道一般攝受人心。慈籃學員即是國小至高中階段的學生,用課餘時間投入志工、充實自我,以求會友、球場談修心、共修談修行,彼此能勝不驕而敗不餒,永保菩提心與精進心。如同「就是現在」歌詞中象徵著慈籃家族般:「Come on, Let’s go right now!現在就站起來,伸出手來,及時行善不要等待、空留遺憾;Come on, Let’s go right now!現在就走出來,把害羞藏起來,別吝嗇你的愛,年輕不要留白。」
而「就是現在」歌曲,正是身為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的「慈青」在活動中朗朗上口的一首歌,這次慈青與慈青學長除了參加路跑,更利用休息時間,與慈籃宣導「環保五省」要如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是由一群來自全球各大專院校學生所組成,擁有共同的理念與人生方向,堅持走入人群、付出自我,成為校園中的一股清流,創造社會希望的未來。 同樣希望這股精神也能夠注入在每位慈籃學員的心中,讓愛的種子深耕發芽,這就是愛的接力與善的循環 - 「心田福種」
活動中人來人往的同時,當中也記錄了許多用心與感動的畫面與故事。就像是成就路跑活動前置作業的志工們,為路跑各組隊貼定位地標、量線與距離等等。正式起跑後,由第一棒開始起跑的國小男生組,接續每位球員都努力地向前跑,其中一位國小女生組年紀雖小,但卻很有架式拔足狂奔。
而體力與活力不落後於年輕人的師姑組(40歲以上),也同樣是信心十足的參與路跑比賽。當天頒佈各組得獎的成果時,彼此都以熱烈掌聲表現出實像大家族般的熱絡,志在參加的歡喜心而不是得獎的得失心。
當天下午共修時段也有精采的活動內容呈現。板橋江翠組以「幸福的臉」帶動團康,台上台下互動熱絡;慈籃團隊歌聲飛揚,以虔誠的心,迎接每一個希望的人生,相信大愛能讓世界亮起來。江翠組學員高梓議分享:「因為跑得比較快,所以比較喜歡運動。今天得到國小組第三名,後面本來是沒力了,因為想到同學都給他祝福,所以就使盡全力衝刺。勝利的人都不要太驕傲,就算輸了,你也不要氣餒,因為說不定下次第一名的人就是你。」慈籃家長姜莉瑄分享,當初讓孩子來慈籃,本來只為了讓孩子打球健身,沒想到孩子在人文課程的薰陶之下,比較不會去講惡言,並且增加了親子之間的話題,因此,也改善了親子關係。江翠組學員陳柏均分享:「在慈籃可以學到學校課堂上沒有學到的東西,路跑沒得名次沒關係,重點是好的運動習慣有益健康;凡事都要用心看待,還要用心學習,更要用心付出。」方知父母恩的體會,更能從松山區郭晉嘉獲得國中組第八名口中述說:「自己參加慈籃後,更瞭解父母與老師的管教是為我好!」
證嚴法師近來深感社會風氣日趨漸衰,尤以青少年問題最為嚴重與重要,不斷地呼籲慈濟人承擔起帶動青少年的責任,以解決社會問題並為教育紮根,將大愛精神帶到社會各角落,帶動社區青少年投入社區志工的服務工作、涵養本身的善念,使年輕的心能夠了解生命真正的意義,將一顆顆善的種子植入每一位參與的青少年心中,讓社會的未來更多一份美善的希望。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新北市板橋區報導
Read more慈悲喜捨勤修行 陽光路跑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修行」無時間、空間、人間的限制,只要有「心」就能從日常生活中領悟佛法,並身體力行從「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悟中就能生智慧」,進而找到人生未來的方向。每年春初之時、陽光灑遍大地的三月,正是慈籃家族以路跑來象徵合和互協、淨身淨心、人文薰陶、共善共修,不分年齡、地區、團體等,集合全台近1,300位慈籃學員/家長、教練/助教、社區志工、慈青、大愛感恩科技等功能團體前來共同法入心、法入行,相信這股匯聚眾人善與愛的力量,更是「行經」的生活示現。
如同 證嚴法師慈示:「『行經』即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概念。『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誦經只有口誦,身體力行便是『行經』。」而如此有意義的年度路跑活動,就像是一群有志之士在這「道路」上勇往直前的過程中即在「行經」,體驗法入行、走入菩薩道一般攝受人心。慈籃學員即是國小至高中階段的學生,用課餘時間投入志工、充實自我,以求會友、球場談修心、共修談修行,彼此能勝不驕而敗不餒,永保菩提心與精進心。如同「就是現在」歌詞中象徵著慈籃家族般:「Come on, Let’s go right now!現在就站起來,伸出手來,及時行善不要等待、空留遺憾;Come on, Let’s go right now!現在就走出來,把害羞藏起來,別吝嗇你的愛,年輕不要留白。」
而「就是現在」歌曲,正是身為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的「慈青」在活動中朗朗上口的一首歌,這次慈青與慈青學長除了參加路跑,更利用休息時間,與慈籃宣導「環保五省」要如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是由一群來自全球各大專院校學生所組成,擁有共同的理念與人生方向,堅持走入人群、付出自我,成為校園中的一股清流,創造社會希望的未來。 同樣希望這股精神也能夠注入在每位慈籃學員的心中,讓愛的種子深耕發芽,這就是愛的接力與善的循環 - 「心田福種」
活動中人來人往的同時,當中也記錄了許多用心與感動的畫面與故事。就像是成就路跑活動前置作業的志工們,為路跑各組隊貼定位地標、量線與距離等等。正式起跑後,由第一棒開始起跑的國小男生組,接續每位球員都努力地向前跑,其中一位國小女生組年紀雖小,但卻很有架式拔足狂奔。
而體力與活力不落後於年輕人的師姑組(40歲以上),也同樣是信心十足的參與路跑比賽。當天頒佈各組得獎的成果時,彼此都以熱烈掌聲表現出實像大家族般的熱絡,志在參加的歡喜心而不是得獎的得失心。
當天下午共修時段也有精采的活動內容呈現。板橋江翠組以「幸福的臉」帶動團康,台上台下互動熱絡;慈籃團隊歌聲飛揚,以虔誠的心,迎接每一個希望的人生,相信大愛能讓世界亮起來。江翠組學員高梓議分享:「因為跑得比較快,所以比較喜歡運動。今天得到國小組第三名,後面本來是沒力了,因為想到同學都給他祝福,所以就使盡全力衝刺。勝利的人都不要太驕傲,就算輸了,你也不要氣餒,因為說不定下次第一名的人就是你。」慈籃家長姜莉瑄分享,當初讓孩子來慈籃,本來只為了讓孩子打球健身,沒想到孩子在人文課程的薰陶之下,比較不會去講惡言,並且增加了親子之間的話題,因此,也改善了親子關係。江翠組學員陳柏均分享:「在慈籃可以學到學校課堂上沒有學到的東西,路跑沒得名次沒關係,重點是好的運動習慣有益健康;凡事都要用心看待,還要用心學習,更要用心付出。」方知父母恩的體會,更能從松山區郭晉嘉獲得國中組第八名口中述說:「自己參加慈籃後,更瞭解父母與老師的管教是為我好!」
證嚴法師近來深感社會風氣日趨漸衰,尤以青少年問題最為嚴重與重要,不斷地呼籲慈濟人承擔起帶動青少年的責任,以解決社會問題並為教育紮根,將大愛精神帶到社會各角落,帶動社區青少年投入社區志工的服務工作、涵養本身的善念,使年輕的心能夠了解生命真正的意義,將一顆顆善的種子植入每一位參與的青少年心中,讓社會的未來更多一份美善的希望。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新北市板橋區報導
Read more兒子戒毒做慈濟 慈母感恩淚滿腮
- Article Details
要成為一位慈濟人,必須做好什麼準備,帶您看彭隆建的故事。他是一名更生人,因為吸毒,進出監獄十六年。戒毒,是一輩子的功課,卻也讓他的慈濟路曾經熨染一個大大的汙點。出獄兩年多,他知道這一身制服扛起的責任,尤其媽媽,過去兒子入獄,早也哭,晚也哭,現在慈濟幫他撿回了兒子,母子幸福的走下去。
前陣子元宵燈會,環保宣導,是彭隆建的任務。他投入慈濟的志工培訓,而他,也是一名更生人。因為吸食毒品,彭隆建進出監獄,從青春歲月到人過中年。
志工 彭隆建:「關到最後的時候,爸爸不來了,姊姊也不理我了,媽媽是偷偷搭計程車來看我,她說,傻孩子,你不知道,你在裡面,媽媽要看你才看得到,在外面為非作歹,媽媽會操煩,提心吊膽。」
慈濟志工 蔡天勝:「一碰到毒品,就是萬丈深淵,想要戒,想夠嗎?」
過來人蔡天勝,是在出獄後,接觸慈濟,戒毒重生。
慈濟志工 蔡天勝:「我幾乎一個禮拜之中,我會去陪他三到四次,下班就去陪他,我在想一個吸毒人,他的意志力非常脆弱,我們這樣子的用心,只因為我是一個慈濟人而已,我跟你沒有血緣關係。」
多年陪伴,是彭隆建懵懂走進慈濟的開始,但也沒想到,跌了一個更大的跤。
慈濟志工 蔡天勝:「他第一次見習的時候,他是帶著一個,跟我交代一件事情去見習,我覺得他去那邊混日子,沒有,第二年我說你再重頭開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第二次吸毒的時候被抓到,報紙刊登很大篇,報紙刊了一個說,慈濟志工吸毒又破功。」
一名正式的慈濟志工,必須經過一年見習、一年培訓,最後經由受證,才能成為慈濟志工。媒體的不察,比不上蔡天勝的心痛。
慈濟志工 蔡天勝:「他不是慈濟志工,那時候因為我帶他去做環保,所以說他那時候是說,他在慈濟裡面當環保志工,是這樣子的一個因緣,我說你怎麼可以做這種事情,你情何以堪,從那一次報紙刊登他以後,他的念頭慢慢在轉變,他的心已經慢慢的改變。」
手中,慈濟功德款收據。募心募愛,是見習階段其中項目之一,那又是誰,願意把善心託付給過去的浪蕩子。
志工 彭隆建:「也是親朋好友,以前在做歹,吃藥做歹的時候,都街頭巷尾一堆,長輩都指指點點,現在是有看得到,兩年四個月的時間都看得到,就開始都有在觀念完全,對我的觀點完全都改變了。」
出獄的兩年多,也是他,加速認識慈濟的兩年多。
彭隆建的母親:「蔡師兄跟阿修師兄把隆建帶回來,(過去)我晚上也在哭,現在隆建回來,我就撿到了,我很高興。」
從更生人,到想要做一個慈濟人,這個願,不問出身,不分貧富,沒有階級,只在領悟,只要行動。
志工 彭隆建:「下一個階段,當然是要培訓慈誠,我要穿這身西裝,要穿好幾年,就不像那樣,人家師兄也有那個準備好幾年,就在那等我,我很不好意思。」
Read more環保人瑞陳林墻 德善永存身示教
- Article Details
住在台南麻豆的陳林墻,民國前四年出生,23年前以她84歲的高齡投入做環保,也帶動了麻豆地區的環保志業,當地的志工都稱她為大姑,她直到90多歲,都還很堅定的天天上街做環保,近日她以108歲的高齡,安詳辭世,但她過往的付出,永遠是最佳的典範。
環保志工 陳林墻:「看到這個雲都黑了, 雲都黑了啦。」
做回收的路上下雨了,民眾請陳林墻稍坐等雨停,還送她一把香花,她環保做得勤,感動附近民眾,這時的她,已高齡94歲。
環保志工 陳林墻:「如果我能走就去撿紙, 不然要做什麼, 早上撿一趟 下午撿一趟, 人家有叫我 我就去, 走了好幾趟 有時撿到天都黑了。」
收紙箱時手勁不夠,就用腳。
陳林墻從84歲開始做環保,也帶起了麻豆地區的環保志業,當地志工都叫她大姑,但年紀大視力不好,家人都很擔心。
陳林墻 與 兒子 陳繹如:「像昨天收完看到 六點還很早, 載到沒看到路可以回來, 真的不行 危險 眼睛不好, 光線不好 連有坑都看不到。」
但她做環保的心很堅定。
陳林墻 與 友人 李陳水月:「你明天有事嗎, 沒有啊 現在哪有什麼事情, 你今天撿完了 我們明天就去, 那做得完 每天都有。」
環保志工 陳林墻:「我很快樂的 真的, 我窮也沒煩惱, 有錢也不高興。」
陳林墻的快樂,來自無私的付出,後來志工屢屢向她承諾環保有人會收,她才放心不再天天作環保。
107歲的生日,除了子孫,還有一大群慈濟志工圍在身側,這時得陳林墻,視力跟聽力,都已經很不好,她心中掛念的還是環保。
環保志工 陳林墻:「我做環保 庇蔭子孫 。」
陳林墻,3月18號安詳辭世,享壽108歲,她的身影也成了後代最佳典範。
台南綜合報導
Read more人美心更美!選秀佳麗學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什麼是美?二零一五年,馬來西亞國際太太選美大賽,為了提升參賽佳麗們的環保意識,大家前往慈濟環保站,讓他們學習與體驗資源回收,發揮女性之美與智慧。
婀娜多姿、外型亮眼的佳麗們,是國際太太選美大賽的參賽者。他們到慈濟環保站,學環保。對美的定義,也從外在視覺,轉而更深入心靈。
選美主辦單位主席 曾紅蓮:「你看我們馬來西亞,現在天災人禍都很多,然後我就想到 給我們這個選美賽,有一個特別的主題,起碼我們可以灌輸一點思想,給我們的太太們,就是說怎樣做起環保,然後怎麼樣去教導孩子,再把這個精神宣揚出去。」
慈濟志工 陳議興:「(看)黃東嬌師姊她的影片,做環保的 有帶出跟他們說是,其實我們的美麗,不只是在外表或者是衣著,如果我們能做一個向善的人,能夠幫助人的人,那每個人覺得這個是美。」
參賽佳麗 林麗芳:「我覺得她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她將那個環保,在她的家做得整整齊齊,去外面結識一些有緣的人,推廣環保的意識。」
參觀惜福區,二手物品玲瑯滿目,資源分類整齊細膩。參訪的佳麗們心生歡喜,體驗資源分類時,也毫無顧忌的放下身段,與回收物零距離。這分專注與投入,為自己帶來滿滿喜悅。
參賽佳麗:「我真的是丟了很多東西,所以我一看下去,哇 每一樣都可以用。」
參賽佳麗:「我開始發現,做媽媽的要以身作則,先把東西分類好。」
參賽佳麗:「原來我們的衣服衣物,包括鞋子皮包也可以就是,有更長的生命延續下去。」
參賽佳麗 邱美蓮:「第一個事情回到家,我會分享跟我的孩子,我也是要去做給她們看,去分享給他們。」
選美太太們學習環保,承諾要從家裡做起,為地球貢獻成熟女性的的智慧與力量。
丘婉靜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
百歲志工陳林墻 安詳辭世留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台南麻豆的環保志工陳林墻,23年前以她85歲的高齡投入做環保,並帶動當地的環保志業,直到90多歲她都還持續做回收,近年她身體狀況較差,才退出環保前線,但她還是不斷教導家人,要時時做環保、心懷善念,3月18號,陳林墻安詳辭世,享壽108歲。
環保志工 陳林墻:「做環保,庇蔭子孫。」
環保志工陳林墻107歲時慶生,當時她心頭掛著的還是作環保,陳林墻從85歲開始做回收,帶動了麻豆的環保志業,當地志工都叫她「大姑」,畫面回到她95歲時,當時她身體十分硬朗,上街作環保還歡喜到唱歌。
慈濟志工 林和鴻:「都差不多上午五點多,就開始出去撿,撿到整台嬰兒車滿滿。」
但年歲漸大後,她的視力跟聽力都不好了,家人擔心她安危,陳林墻才不再天天出門做環保,兒子回憶起早年家境不好,但她還是樂於關懷弱勢。
兒子 陳繹傳:「我們沒米吃,沒關係,吃蕃薯簽,她有米,願意貢獻給需要的人。」
長年茹素,而且心懷善念,她對家人、甚至是看護,都時時教導要做好事、發好願。
看護 高氏秋娥:「她對待我,就像對她的孫子一樣,常常阿嬤教我們要好好的做人。」
一生行善的陳林墻阿嬤,於3月18日安詳辭世,享壽108歲,家人跟志工們獻上誠摯祝福,而她美善的身影也將成為典範,長留眾人心中。
張桂梅 陳和昇 真善美志工-台南報導
Read more2015,03/20,菁華工業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3月20日(五)13:00-14:00
【地點】菁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大愛心聞: 心靈環保善循環 菁華響應愛接力


反覆測試親研發 環保博士獻良能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北加州分會的社會教育推廣課程中,有一個班別是「手工肥皂班」,授課教師是慈濟志工蔡汪騰,他在美國深造、擁有環保博士學位。退休後無私傳授環保理念,就是希望大家珍惜資源。最近蔡汪騰將要返回台灣盡孝道,慈濟北加州志工與學員為他舉辦歡送會。
曾經結下的師生緣,記憶中的都是美好。
慈濟志工 蔡汪騰:「這個手工肥皂的課,我已經教了四年多了,在我印象上幾乎每一期學生,都告訴我說,每個星期三,就是他們最期待的一天。」
在美國深造擁有環保博士學位的蔡汪騰,退休後將所學無私奉獻慈濟北加州分會的社會教育推廣課程。
為了讓學員和他們的家庭提高環保意識,蔡汪騰研發的各式手工皂,都經由自己測試成功才傳授。
學員 林懿琪:「做這個肥皂就像做菜一樣,你知道配方,但不保證一定成功,那我的座右銘就是錯了才能學。」
蔡汪騰即將返回台灣盡孝道,慈濟志工與學員分享作品回饋老師的指導。
真善美志工 馬麗珠 蔡金滿 美國報導
Read more聯誼交流訴真情 回收清淨在源頭
- Article Details
為了凝聚北區環保志工的共識,台北市大安、中正、中山、萬華、大同,等五個區的五十位環保幹事,齊聚一堂舉辦聯誼,透過交流分享,期待把清淨在源頭的觀念,更廣泛地傳遞到每個家庭。
愛護地球,環保志工不辭辛勞,把資源回收當使命,很多環保站,也是社區民眾認識慈濟的重要場所,為了凝聚共識,北區環保幹事在臥龍環保站,進行聯誼。
慈濟志工 林雅美:「今天我們的(環保)理念,是要地球乾淨對不對。」
資深志工,透過分享,再次強調慈濟的環保理念,期待每一位在環保站付出的志工,不只做到愛護大地,也能把環保教育,傳遞給更多民眾知道。
慈濟志工 鄭青輝:「宣導主要是給會眾他清淨在源頭,另外(讓)他懂得什麼可回收,什麼不可以回收,你不能說他(民眾)拿回收物來,你知道沒有回收廠商收,你還收下來等於收了垃圾回來,你們心想這是我們環保的教育嗎?」
慈濟志工 侯陳淑敏:「我們的環保站不光只是,低頭彎腰做環保,我們抬頭挺胸說環保,一些的心靈環保都要講出來,要是沒有讓他們今天到這裡,來開會的話他們曉得嗎,他們不曉得像這樣大家來交流,這是最好的啦。」
環保志工透過回收,將清淨在源頭的理念,落實生活,同時也在社區分享、傳遞。
真善美志工 柯玲蘭 鄭詩瀚 台北報導
苟杉比環保站 歡喜迎接三周年慶
- Article Details
印尼雅加達,慈濟「苟杉比環保站」日前三周年慶,不免俗的切了蛋糕,但最特別的是,他們還舉辦孝親奉茶洗腳的活動,體恤媽媽的辛苦,讓這個環保站,因為愛、而更加芬芳。
慶生切蛋糕,只不過對象不是人,而是啟用三週年的「苟杉比」環保站。
志工們認為、最好的慶祝活動,莫過於善加利用環保站這個好地方,舉辦孝親感恩會。
慈濟志工柏笔:「我很感謝,還有機會幫媽媽洗腳,我是用莊嚴的心態為之,回到家我會幫她按摩,我愛媽媽因為行孝是不能等的。」
以環保行善,用感恩行孝,「苟杉比」環保站,讓許多人的生命得以兩全。
佳美莉亞 林永光 印尼報導
靜思堂建材樸實 環保節能兼綠化
- Article Details
有人質疑,慈濟靜思堂使用高檔建材、建築形式鋪張浪費,但事實並非如此。慈濟靜思堂建築本體,多半以常見、耐用的建材為主,呈現樸實而非華麗的風格;同時,兼顧環保與節能,包括從節省水電,多運用自然能源等等。而周圍的綠地,也以植栽綠美化,空地則鋪設連鎖磚,讓大地能呼吸。
民眾 游彤語:「我覺得這個環境,讓我的身心靈都感覺非常的充實踏實。」
民眾 游芬蘭:「一踏進靜思堂,它的感覺是很樸實無華,然後很寧靜。」
沒有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建築,靜思堂從裡到外,用的是常見、耐用、樸實的建材。
慈濟中區營建室副主任 張正助:「靜思堂建築物,大部分都是做斜屋頂,所以上面就是蓋瓦,外牆都是用洗石子。」
清水靜思堂總務股長 梁安順:「木造你好好的保養的話,幾百年都還是存在的,在其他古文物裡面的木造,上千年的木造建築都有。」
靜思堂外在莊嚴不華麗,內部講究環保與節能。
慈濟中區營建室副主任 張正助:「內部的部分,我們都是使用取得綠建材標章的矽酸鈣板或者是水泥纖維板,來做隔間。」
用可回收材料做隔間,空間規劃也從節能省電出發。
慈濟中區營建室副主任 張正助:「大面積的開窗,引進增加通風,然後引進自然光、陽台的設計,這個有兼具遮陽跟減少室內耗能的功能。」
充分運用自然能源,即使不開空調,也能維持舒適溫度,省電之外,還要節水,兼具美觀與集水功能的滴水鏈,在靜思堂處處可見。
清水靜思堂總務股長 梁安順:「三階上面的水,會下來到二階的屋頂上,我們就把它匯整起來,水把它收集起來,用在澆花澆樹木。」
愛護環境,植栽綠美化,沒有水泥柏油硬鋪面,讓大地也能呼吸。
清水靜思堂總務股長 梁安順:「我們園區綠地比非常高,而且我們都是用連鎖磚,讓它水的通透保留。」
省水龍頭、兩段式沖水馬桶、節能燈具,在集會活動時,更加節約能源。
慈濟中區營建室副主任 張正助:「它除了可以集會以外,它也是個修行的道場,它更是一個莊嚴樸實、耐用跟兼具環保的建築物。」
因為堅固耐用,靜思堂同時也是防災避難處所,建築規劃講求樸實而非華麗、實用而不浪費。
張桂端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回收金屬再利用 電氣垃圾變黃金
- Article Details
看來城市礦山在台灣的發展已經到飽和,已經到頂點?事實上不然,既然是回收人們的廢棄物,在現代物品推陳出新的速度下,業者必須掌握時代趨勢,研發出新的分解、萃取資源方式。就像是現在的回收公告中,就增列了平板電腦,未來LED燈具也勢必越來越多。除此之外,回收處理時,有沒有更環保的製程,甚至是從源頭的設計就能便於後續回收再利用,也都會是時代趨勢。
SIM卡、信用卡、儲值卡,上頭這薄薄一層金黃色的薄膜。
環保金屬再生公司總經理 許景翔:「說不定一公噸都可以提煉出個三百到五百克的黃金,這個含量就比開採金礦砂來得多了。」
從垃圾變黃金,這個觀念已經越來越被接受,那麼城市礦山發展的下一步是什麼?第一,環保。
環保金屬再生公司總經理 許景翔:「傳統做法是使用王水的話,就是全部把底材跟黃金溶解下來,廢液當中就有很多銅跟鎳,氰化物是用劇毒的模式,雖然它是高選擇性剝金,可是在操作過程當中,如果你沒有很好的防護措施,人員是很容易中毒的。」
液體加熱,通上微量的電,不到幾分鐘,金色的物料就變成銀色。這種做法,不只使用的藥劑是中性的,也不需要排出廢液。
這家公司把重心放在研發環保的金屬剝離技術,成果在國際獎項上也得到肯定。
環保金屬再生公司總經理 許景翔:「每種金屬都有氧化還原電位,當然黃金它會有最喜歡的氧化還原電位,我們給它這樣子的一個條件下,黃金很自然地就被脫下來了。」
專注研發的,當然還有學校機構。現行台灣煉鋼過程中,每年都會產生16萬噸像這樣的集塵灰,當中其實有6.4萬噸的粗氧化鋅。
北科大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生 李韋皞:「在原始的礦產裡面,鋅的純度大概就是30%左右,它就可以進行提煉,其實工業廢棄物裡面,鋅的含量其實也已經有30%。」
但是工業廢棄物裡頭,粗氧化鋅和大量雜質混在一起,傳統方式,得用大量的酸性化學藥劑去清洗。這間實驗室找到的方法,能夠輕易提升粗氧化鋅濃度。
北科大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生 李韋皞:「因為它是在集塵的系統裡面,所以氯鹽有可能會附著在顆粒表面,透過擦洗的方式讓顆粒和顆粒互相碰撞,它會把它撞開來,磁選可以把有磁性的鐵氧磁體拿掉,這樣子粗氧化鋅裡面的鋅,就變成純度會提純。」
北科大資源工程研究所教授 鄭大偉:「譬如說我們講擦洗好了,在礦裡面來講,它是一個很普遍的技術,但是到去處理廢棄物上面來講,它可能就是一個新的東西,所以跨領域變得非常重要。」
跨領域的專業結合,對於回收領域的技術提升,大有幫助。城市礦山的發展趨勢還包括,回歸到源頭。
廢家電回收處理公司處長 謝瑞裕:「我們如果碰到有一些,可以反應給母公司做設計方面的改善的話,我們會在會議中提出。」
由國內幾大電器業者共同出資成立的電器回收公司,就扮演一個重要角色。把在回收現場的發現,回饋給產品設計者,同時,設計者也要考慮到後續的回收,從源頭就開始環保。
台大機械系教授 馬小康:「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製程中,新的製程中是用可回收物質,以利未來來做回收。」
面對國內資源有限,已經有業者把觸角擴及海外,前進有發展潛力的地區設廠。不僅是提升國內業者的營運規模,更重要的是,希望把對環境友善的回收方式,分享到更多需要的地方。
採訪撰稿 周玲秀
攝影剪輯 蕭于傑 余國維
慈人愛天地萬物 藍天白雲天使心
- Article Details
「心是世界的地圖,愛,不分日落或日出;不論你身在何處,只要停下腳步抬起頭,就可以看到藍天;而在世界各地有苦難的地方,只需輕輕環視四周,處處可見身著藍天白雲的慈濟人,這群慈濟志工的身影,國際人士稱為他們為“藍天使 (Blue Angel)」。慈愛藍系列展現的精神意涵即是「慈愛天地萬物」,就如同慈濟人哪裡有困難就往哪裡走的精神,慈愛藍表現出大愛與感恩,讓商品顯得大器。
這次慈愛藍一次推出兩種 " 修賢 " 包款,採用的布料都是利用服裝長年款防風外套的超細纖維布料延伸共用布料。此款布料也是 100pct利用廢棄寶特瓶回收製作而成,將原埋於地裡百年不化也是地球的負擔的寶特瓶回收利用科技再製成高付加價值的環保 " 心 " 品。慈愛藍環保斜背包的設計精簡大方、線條流暢,可以側肩背或斜背兩用,是一款輕巧、實用又防潑水的包款。同系列也推出環保腰背包,同樣也是利用服裝剩布料製成,內附口袋可置放不同功能用品,也是一款相當實用、方便的產品。
慈愛藍系列就如同全球慈濟志工秉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以慈悲、關愛、尊重的心撫慰受災人,透過付出與互助,再次省思生命的意義,並且也用具體的行動來表示對地球的關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慈人愛天地萬物 藍天白雲天使心
- Article Details
「心是世界的地圖,愛,不分日落或日出;不論你身在何處,只要停下腳步抬起頭,就可以看到藍天;而在世界各地有苦難的地方,只需輕輕環視四周,處處可見身著藍天白雲的慈濟人,這群慈濟志工的身影,國際人士稱為他們為“藍天使 (Blue Angel)」。慈愛藍系列展現的精神意涵即是「慈愛天地萬物」,就如同慈濟人哪裡有困難就往哪裡走的精神,慈愛藍表現出大愛與感恩,讓商品顯得大器。
這次慈愛藍一次推出兩種 " 修賢 " 包款,採用的布料都是利用服裝長年款防風外套的超細纖維布料延伸共用布料。此款布料也是 100pct利用廢棄寶特瓶回收製作而成,將原埋於地裡百年不化也是地球的負擔的寶特瓶回收利用科技再製成高付加價值的環保 " 心 " 品。慈愛藍環保斜背包的設計精簡大方、線條流暢,可以側肩背或斜背兩用,是一款輕巧、實用又防潑水的包款。同系列也推出環保腰背包,同樣也是利用服裝剩布料製成,內附口袋可置放不同功能用品,也是一款相當實用、方便的產品。
慈愛藍系列就如同全球慈濟志工秉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以慈悲、關愛、尊重的心撫慰受災人,透過付出與互助,再次省思生命的意義,並且也用具體的行動來表示對地球的關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