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 2015

週三, 04 二月 2015

大愛研發勤精進 一生無量利人群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 洪碩廷博士表示:之前個人在紡織業界服務,被延攬至慈濟基金會任職,在一個機緣下遇到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得知計劃成立研發中心,鼎銘師兄邀請我來幫忙,因為這類工作我較熟悉,也幫得上忙。2012年先向基金會請調一年任務支援,服務滿一年後,就在大愛感恩專任研發部主管。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門從無到有,自2012年初成立,目前已有一個能做自主研發的實驗室。實驗室的設立需要軟硬體的投資,不僅是儀器設備的添置,還要建立研發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能找到認同公司理念的研發同仁。

如今研發部成果:目前有3個政府研發專案順利執行中。前(2012)年底通過C2C認證,今年要做量產嘗試。機能性紗線的開發:抗靜電、防UV、除臭。之前個人在紡織業界服務,被延攬至慈濟基金會任職,在一個機緣下遇到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得知計劃成立研發中心,鼎銘師兄邀請我來幫忙,因為這類工作我較熟悉,也幫得上忙。2012年先向基金會請調一年任務支援,服務滿一年後,就在大愛感恩專任研發部主管。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門從無到有,自2012年初成立,目前已有一個能做自主研發的實驗室。實驗室的設立需要軟硬體的投資,不僅是儀器設備的添置,還要建立研發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能找到認同公司理念的研發同仁。大愛感恩科技以回收寶特瓶做成紡織品為主要商品,所以環保回收及能源是我們最關心的議題。原則上,我們的研發方向有三:一是提升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特性;二是把環保回收站的資源逐一檢討,看看是否能在研發上利用;最後是協助志業體其他單位做技術開發或諮詢。大愛感恩研發部門資源有限,所以研發單位現在先扮演技術的整合者及承接者的角色。等到過了一段時間後,才能漸漸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術。

大愛感恩科技是家與眾不同的公司,受到很多人的祝福與支持,而我們自己也廣結善緣,和各方如財團法人、研發單位、學術單位都有良好的合作關係。而研發實驗室去(2013)年11月剛成立,資源有限,儀器設備也還在陸續建置中,例如:抗菌微生物實驗剛建立,抗靜電只能測表面電阻等等,另外部門人力有限,有時候必須忍痛割捨一些有興趣的項目。

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100%回饋的公司,要用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感恩政府對我們的肯定與支持,成立實驗室運用到公司非常多資源,很感恩公司的支持及同仁們的努力,努力爭取產、官、學、研各界資源、儀器及場所才得以成立,實驗室從積滿灰塵的空曠廠房,建成符合ISO 17025實驗室專業認證標準,希望發揮一生無量的影響。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業務部協力組 何思霈  師姊
 【節目時間】 2/5(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品牌推廣-國際展覽與吉祥物推動分享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Read more

2015,02/04,泰國外科解剖學會成員參訪

【對象】泰國外科解剖學會成員、四大醫學院院長、副院長、教授
【時間】2015年2月4日(三)15:50-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慈濟美善『泰』心喜 醫界菁英跨海習

20150205_7.jpg20150205_8.jpg

  Read more

2015,02/04,新品訂價委員會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新品訂價委員會委員
【時間】2015年2月4日(三)13:50-18: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 
新品集思齊用心 傳遞環保『心』價值

20150205_3.jpg20150205_4.jpg
Read more

環保志工護大地 感恩圍爐道感恩


為感謝環保志工的付出,文山區和八德環保站,舉辦圍爐活動,期待家的溫暖,能把彼此拉得更近。

文山社區興德環保站,掛上喜氣的燈籠,擺出十大圓桌,廚房裡香積志工,更是忙著切菜,準備以豐盛的火鍋料理,感恩環保志工。

慈濟志工 羅燕卿:「自己有在做環保,知道做環保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夏天真的很累。」

慈濟志工 鄭阿娌:「給他們家的感覺,最重要是給他們回來家的感覺,我覺得那個很重要,因為他們是我們長者,我們尊敬的大地菩薩。」

就是家的感覺,讓邱阿有,喜歡天天來環保站,過去她是樂在旅遊,四處遊盪,讓兒子很擔心。

邱阿有的兒子 陳德鋐:「我媽起初是非常拒絕的,我就請了三天假,帶她連續做(環保)三天,三天之後她就自己坐公車去,(一直)做到現在。」

慈濟第一個環保站,就是在八德,來參加感恩茶會的,許多是祖孫檔,志工也特地準備了小禮物。

慈濟志工 陳麗珍:「這裡面有一包五穀粉,有一個紅包這裡面,紅包是裝著我們靜思語,感恩每一天。」

大愛台主持人,殷正洋,每一年都要來參加,藉此機會感恩環保志工,對大愛台的付出。

大愛台主持人 殷正洋:「讓我們大愛電視台可以,可以長時間製作出非常好的節目,去淨化人心我想這是上人,非常重要的一個心願。」

還有里長,也一起來熱鬧。

埤頭里里長 林銘清:「就是因為有你們,里長在這十二萬分的敬禮謝謝。」

演繹經藏,互道祝福,期待新的一年,環保站人氣會越來越旺。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二, 03 二月 2015

大愛科技獻人文 感恩眾生護大地

圖說: 20位來自內湖環保菩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低碳生活概念館及研發實驗室,進行一場人文心靈之饗宴。(攝影者:曹書豪)午後雨方歇,20位來自內湖環保菩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低碳生活概念館及研發實驗室,進行了一場人文心靈饗宴。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從環保菩薩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再回饋社會,形成愛的循環。在台灣,目前慈濟約有5,600個環保回收點,定期/不定期近20萬名的環保菩薩,感恩他們「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回收的寶特瓶,經過環保菩薩分類、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最終製成各式各樣環保紡織品,和賑災、備災物品,產品背後賦有豐富的『人文』和『生命力』。經過參訪和大愛同仁們的解說,20位環保菩薩們紛紛讚歎及給予肯定。環保合心幹事 銘烜師兄分享感言::「今天來的都是最基層的環保菩薩。未參訪前,大家都覺得『價格』似乎偏貴,經過深入了解之後,知道這些產品是有一定的『價值』,不是單純一個價錢的問題。」李鼎銘師兄更回饋:「重點不在價格高低,而是傳遞背後是有多少人努力,同時說明投資報酬率 (Return of Investment) 與影響力 (Return of Influence )的不同,也闡述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以 " 搖籃到搖籃 (Cradle to Cradle/0 waste) " 為努力的目標等等。」

圖說:環保菩薩們仔細聆聽研發部 林正雄博士 解說大愛感恩科技,堅持不後染原則,主要只有『綠、白、黑、灰、藍』五原色。『灰紗』,是由白紗與黑紗 (於抽紗前,酯粒先加入碳黑) 所合捻成。(攝影者:曹書豪)大愛科技獻人文,感恩眾生護大地,大愛感恩科技志為推廣環保人文、人間菩薩大招生,也期許大家在這無私的平台上為『掘井人』,在每個人內心種下愛的種子,共同為愛護大地盡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拾荒翁孑然一身 四處流浪睡公墓


66歲的鍾榮展流浪在外,獨居公墓數十年,沒水沒電吃睡都在墳塚,過著有如原始人的生活,慈濟志工為他租屋,改善生活環境,他認為自己無以為報,願意奉獻一己之力清淨大地,現在的他,天天到慈濟環保站做資源回收。
穿過草叢和竹林,在一片垃圾堆中,這座廢棄的古墓就是鍾榮展以前的家。
鍾榮展:「裡面的東西都是我以前用的, 以前住在這裡, (這裡住多久) 住兩年多 。」

沒水沒電,拾荒維生,66歲的鍾榮展,足足流浪四十多年,始終與墳墓為伍。
鍾榮展:「 住過好幾處墳墓, 溪湖也住墳墓 鹿港也住墳墓, (為什麼你都住墳墓) 找房子很難 。」

直到半年前,慈濟志工發現了他。
慈濟志工 鍾玉華:「那時候真的蚊子很多, 夏天 這邊全部都蚊子。」
鍾榮展:「有風有雨 日曬雨淋, 都是住在這裡 。」

慈濟志工不忍心讓他繼續過這樣的日子,三催四請連續跑了好幾趟,他才願意離開,志工為他搬家,洗刷租屋處,張羅回收再利用的家具,這是他數十年,從來沒有過的安定生活。
鍾榮展:「比較不會有蚊子, 風雨來不會受苦, 發願就有力, 忘功不忘過 忘怨不忘恩 。」

忘怨不忘恩,鍾榮展現在天天到慈濟環保站報到。
慈濟志工 鍾玉華:「搬過去三四天, 他就已經到我們環保站, 自己過來這邊資源回收, 他覺得自己如果生活穩定, 他願意付出 。」

鍾榮展的生活依舊簡單,不同的是,他已經從受人幫助,變成願意付出的有福之人。
鍾榮展:「比較輕鬆 精神也比較好 。」

李雅萍 歐陽光輝

Read more

大愛科技獻人文 感恩眾生護大地

圖說: 20位來自內湖環保菩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低碳生活概念館及研發實驗室,進行一場人文心靈之饗宴。(攝影者:曹書豪)午後雨方歇,20位來自內湖環保菩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低碳生活概念館及研發實驗室,進行了一場人文心靈饗宴。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從環保菩薩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再回饋社會,形成愛的循環。在台灣,目前慈濟約有5,600個環保回收點,定期/不定期近20萬名的環保菩薩,感恩他們「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回收的寶特瓶,經過環保菩薩分類、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最終製成各式各樣環保紡織品,和賑災、備災物品,產品背後賦有豐富的『人文』和『生命力』。經過參訪和大愛同仁們的解說,20位環保菩薩們紛紛讚歎及給予肯定。環保合心幹事 銘烜師兄分享感言::「今天來的都是最基層的環保菩薩。未參訪前,大家都覺得『價格』似乎偏貴,經過深入了解之後,知道這些產品是有一定的『價值』,不是單純一個價錢的問題。」李鼎銘師兄更回饋:「重點不在價格高低,而是傳遞背後是有多少人努力,同時說明投資報酬率 (Return of Investment) 與影響力 (Return of Influence )的不同,也闡述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以 " 搖籃到搖籃 (Cradle to Cradle/0 waste) " 為努力的目標等等。」

圖說:環保菩薩們仔細聆聽研發部 林正雄博士 解說大愛感恩科技,堅持不後染原則,主要只有『綠、白、黑、灰、藍』五原色。『灰紗』,是由白紗與黑紗 (於抽紗前,酯粒先加入碳黑) 所合捻成。(攝影者:曹書豪)大愛科技獻人文,感恩眾生護大地,大愛感恩科技志為推廣環保人文、人間菩薩大招生,也期許大家在這無私的平台上為『掘井人』,在每個人內心種下愛的種子,共同為愛護大地盡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2015,02/03,慈籃臺北慈院志工服務

【對象】慈藍及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
【時間】2015年2月3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2015,02/03,內湖慈濟環保菩薩參訪

【對象】內湖慈濟環保菩薩
【時間】2015年2月3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大愛科技獻人文 感恩眾生護大地

20150205_9.jpg20150204_2.jpg
  Read more

經藏演繹眾志成城 把握分秒勤練


慈濟歲末祝福,象徵大乘佛教精神的大白牛車,是這次活動的重點,馬來西亞分會同仁與志工合作,完成大白牛車,雖然因為沒經驗,挫折多,但也因堅持,讓成品更完美。

由馬來西亞分會同仁和志工合作完成的大白牛,全都是回收的廢紙做成,好不容易完成模型,準備要上白漆時,卻因身體太結實,腿卻斷了,只好截肢重做。

慈濟志工 周保彬:「腳要鋸掉了,要換義肢啦。」

慈濟志工 周保彬:「完全沒有經驗,所以當初沒有預測到會這樣重。」

距離歲末祝福活動,所剩時間不多,但考驗還在後頭,身體放不進鐵架裡,最後還是得拆開重做,困難、挫折,一個接一個來,大家不放棄,只有一個目標,完成任務。

不負眾望,大白牛在最後一刻趕到現場,而且更加莊嚴,因為裡頭有志工承擔使命的信念。

馬來西亞分會財務主任 黃惟奕:「大白牛車,為什麼,跟其它動物不一樣,就是大白牛車它可以承擔,就是上人講的我們要承擔,要走入人群。」

慈濟志工 周保彬:「做的時候的概念,盡量做個簡單的可以呈現出來,再加上大家的意見,大家互相配合就有今天這個成果。」

而在馬六甲,演繹大白牛經文,眾人一心,震撼全場,而這些志工們,都是下班後趕來練習,不懂的,是盯著教學帶認真揣摩。

慈濟志工 李錦樑:「這個師兄要站去哪個位置,要走去哪個位置,其實我們需要去花很多心思,不斷去看,然後我們要去認影片裡的人是誰。」

也感恩有法親來指導,讓演繹能更入法。

慈濟志工 林宗雄:「感恩他們,沒有他們,我們真的是演一場戲而已,真的有他們,我們才懂得,怎麼深入法脈,了解上人的法。」

演繹大白牛,也學習大白牛的精神,要承載普度眾生的願力,邀約更多人,行菩薩道。

馬來西亞綜合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