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1 二月 2015

靜思領悟生法喜 廣佈大愛度有緣

圖說:佩珊師姊勉勵大家,應學習面對無常的人生與生命當中的苦難,勇敢的擁抱生命當中的挫折,將人生的危機轉為契機,轉化為可以幫助他人的智慧資糧,那麼自己的生命將會因為「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的粹湅中,變得更精彩而有意義。 (攝影:許育仁) 在人文志業中心接待組服務的蔡佩珊師姊,總是笑臉迎人,親切的服務大眾,莊嚴相貌的背後,真的很難聯想 師姊從小是在同父異母的兄長家暴陰影的下成長,小學畢業後更因為家庭困苦,必需以半工半讀的方式,照顧70多歲的父親以及年幼的妹妹。受邀在人文週會分享的佩珊師姊,把「吃苦當作是吃補」,面對生命的磨練,將她鍛鍊成不怕挫折的堅毅性格。

隨著生命的因緣,母親引領她進入慈濟,也從佛法中深刻領悟到唯有吃苦才能了苦,讓她的內心從怨天尤人中獲得釋放;揮別過往的陰霾,真正懂得放下瞋恨,這樣的磨難人生路,現在從她的臉上,看不出對過去的一絲怨懟,因為她瞭解到,這輩子所面對的人生劇本,其實,是自己上輩子所寫好的,更知道『播下苦瓜的種子,絕不會長出甜瓜』的道理。

圖說:第一次造訪公司低碳人文概念館的 佩珊師姊表示,相信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這麼用心的投入與創新環保再生製品,一定會開啟我們這一個世紀人類生活史上一個向上提昇改變與綠化生活的新典範。 (攝影:呂怡德) 佩珊師姊勉勵大家,財富、健康與智慧是自己可以創造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宇宙永恆不變的真實道理,想要得到什麼善果,就得自己先去種那個善因。所以,希望能擁有財富,就要先學習佈施;想要身體健康,就要懂得去幫助病苦;想要聰明智慧,就要主動與人分享善法。同時,應學習面對無常的人生與生命當中的苦難,勇敢的擁抱生命當中的挫折,將人生的危機轉為契機,轉化為可以幫助他人的智慧資糧,那麼自己的生命將會因為「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的粹煉中,變得更精彩而有意義。

第一次造訪公司低碳人文概念館的 佩珊師姊,非常感恩在慈濟師兄、姊的愛心接力下,將一般人視而不見、骯髒不起眼的廢棄資源,在大愛感恩這麼用心與巧思的努力下,竟然可以做成一件、一件讓人穿起來端莊、素雅又舒適的衣服與實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真的很了不起,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化無用為大用,相信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這麼用心的投入與創新,一定會開啟我們這一個世紀人類生活史上一個向上提昇改變與綠化生活的新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靜思領悟生法喜 廣佈大愛度有緣

圖說:佩珊師姊勉勵大家,應學習面對無常的人生與生命當中的苦難,勇敢的擁抱生命當中的挫折,將人生的危機轉為契機,轉化為可以幫助他人的智慧資糧,那麼自己的生命將會因為「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的粹湅中,變得更精彩而有意義。 (攝影:許育仁) 在人文志業中心接待組服務的蔡佩珊師姊,總是笑臉迎人,親切的服務大眾,莊嚴相貌的背後,真的很難聯想 師姊從小是在同父異母的兄長家暴陰影的下成長,小學畢業後更因為家庭困苦,必需以半工半讀的方式,照顧70多歲的父親以及年幼的妹妹。受邀在人文週會分享的佩珊師姊,把「吃苦當作是吃補」,面對生命的磨練,將她鍛鍊成不怕挫折的堅毅性格。

隨著生命的因緣,母親引領她進入慈濟,也從佛法中深刻領悟到唯有吃苦才能了苦,讓她的內心從怨天尤人中獲得釋放;揮別過往的陰霾,真正懂得放下瞋恨,這樣的磨難人生路,現在從她的臉上,看不出對過去的一絲怨懟,因為她瞭解到,這輩子所面對的人生劇本,其實,是自己上輩子所寫好的,更知道『播下苦瓜的種子,絕不會長出甜瓜』的道理。

圖說:第一次造訪公司低碳人文概念館的 佩珊師姊表示,相信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這麼用心的投入與創新環保再生製品,一定會開啟我們這一個世紀人類生活史上一個向上提昇改變與綠化生活的新典範。 (攝影:呂怡德) 佩珊師姊勉勵大家,財富、健康與智慧是自己可以創造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宇宙永恆不變的真實道理,想要得到什麼善果,就得自己先去種那個善因。所以,希望能擁有財富,就要先學習佈施;想要身體健康,就要懂得去幫助病苦;想要聰明智慧,就要主動與人分享善法。同時,應學習面對無常的人生與生命當中的苦難,勇敢的擁抱生命當中的挫折,將人生的危機轉為契機,轉化為可以幫助他人的智慧資糧,那麼自己的生命將會因為「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的粹煉中,變得更精彩而有意義。

第一次造訪公司低碳人文概念館的 佩珊師姊,非常感恩在慈濟師兄、姊的愛心接力下,將一般人視而不見、骯髒不起眼的廢棄資源,在大愛感恩這麼用心與巧思的努力下,竟然可以做成一件、一件讓人穿起來端莊、素雅又舒適的衣服與實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真的很了不起,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化無用為大用,相信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這麼用心的投入與創新,一定會開啟我們這一個世紀人類生活史上一個向上提昇改變與綠化生活的新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慈善交流新平台 以愛攜手造福田


為配合新加坡今年慶祝獨立五十週年,新加坡公益金在2013年10月發「關懷與分享運動」(Care and Share Movement)。慈濟新加坡分會是其中一個參與的志願福利團體,獲得政府「關懷與分享基金」(SG Care and Share Fund)的資助,也於2015年1月25日參與「新加坡關懷與分享日」(Care and Share Day)設立宣導攤位,向民眾介紹慈濟。

熱情洋溢,二十個志願福利團體設置宣導攤位招募志工,由新加坡國家公益金主辦「關懷與分享日」,慈濟新加坡分會也是其一。

慈濟志工 許振耀:「今年是(新加坡)獨立五十周年,(政府)就是希望新加坡,有更多的社會人士,能夠加入這個志工的行列,從而邀約不同的慈善團體,來招募各自的志工,在慈濟也是有這個因緣,被受邀來這裡。」

小小的攤位難以容納想要了解慈濟的民眾,志工巧思製作小本子介紹慈濟志業,當天有六十位民眾,想進一步參與慈濟活動。

民眾 凱倫:「我覺得很有意義,慈濟有很多活動如環保,你們也去幫助我的國家菲律賓。」

而參展的志願團體也趁著輪班空檔,專程來多認識慈濟。

紅十字會醫療組志工 廖淑君:「環保這部分是比較少的組織,有做到的一個塑料瓶,可以做出那麼多有用的東西,真的是大開眼界。」

2013年推動的關懷與分享運動,政府一對一撥款,協助志願福利團體提升服務內容及品質,而慈濟是受惠團體之一,政府與民間組織雙方合作共創愛心社會。

楊淑元 楊冠雄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豪雨成災家園毀 發放馳援撫災民


每年的十二月到二月,是非洲的雨季,但今年來得特別晚,而且特別大,在辛巴威,就造成多處民宅倒塌,當地志工走入社區發放大米和毛毯,就超過一千二百份,其中一位十六歲男孩,茂喜,因眼疾,遭到排擠,志工彎腰送上大米,親自為他披上毛毯,讓當地族人懺愧,也感動 連日的豪雨,辛巴威的房屋,也倒成一片,因太窮,買不起水泥,用土磚搭建的房子,全都塌成一地,災後重建家園,他們用的塑膠袋和棉布,慈濟志工接獲通報,頭頂著大米,帶著毛毯,走進社區發放,也輕聲膚慰,房屋倒塌時被壓傷的民眾 茂喜(MALSE),最讓人心疼,房屋全毀,他和八十五歲的爺爺,就住在,用木條和塑膠袋,搭出來的棚子裡,因為他的雙眼患有眼疾,遭到排擠,志工不理會眾人訝異的眼光,彎腰送上白米,還親自為他披上毛毯,謙卑的態度,讓族人慚愧,也十分感動 受感動的,還有這位奚子娃(SIZIVA),四年前車禍,雙腳無法行走,鄰居為為她搭鐵皮屋,躲避大雨,現在有志工送上大米 住在這裡的,曼帝維札先生(Mandizvidza ),雖然沒有親自領到志工的大米,但卻特地寫了這封感謝信,提到當他看到兒子吃著大米,內心充滿了感激,雖然這個地方毫無生機,卻因慈濟,充滿希望 這是個不富裕的國家,因感激,不欠缺愛 真善美志工 辛巴威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