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15
週六, 03 一月 2015
屏東萬丹潘順良 扭轉人生心觀點
- Article Details
這位 住在屏東萬丹的潘順良,人生下半場 竟然扭轉了自己的刻板成見!原來過去 他只要一聽到慈濟 就非常反感 卻因為親弟弟 邀請他一同作環保 完全改觀。
環保志工 潘順良:「師兄,早安。你家振邦(妹婿)第一個來。真的嗎?(平常都幾點起床來做環保?)
做環保,大概五點我就起床了,準備一下,差不多來到(環保站),大約快六點,以前沒有我這輛小貨車,大貨車來載環保,這種小巷子,相當不好進出。
這是什麼,這是鐵,鐵就另外放,對不對?有一次我無法來做環保,電話打不通(找不到人),我沒有來,結果他們多做了兩個小時。菩薩,早安,阿彌陀佛。(這一輛車載滿了,現在要怎麼辦?)現在要回環保站,卸下(東西)再出來,好了嗎?(好,OK,好了。)還有幾個點?五六個。(還有五六個點,所以每次都先出去載一趟,回來再出去?) 對,有時候要載三次。潘師兄,要出發了。
今天會來加入這個環保,就是上人說,有車的人就出車,垃圾不落地,所以我就有這機會來開回收車,做環保,腦筋不會亂想,因為在那邊分類,想怎樣分,就沒時間生病,生病就不會找上門,加上流汗,回家之後,感覺相當輕鬆,有時間你也來參加(環保)。這是三兒子的媳婦,這是我的妹婿,這是我三兒子,這是我叔叔,對,叔叔。這是我妹妹,這是我的孫子,我的孫子,這兩個是兄弟,這個是我的二兒子,要說感恩,這是我二兒子的媳婦,太太,這是一家人,這是我弟弟,潘機利,今天沒有他,我不可能加入慈濟。過去我對慈濟相當感冒,講到慈濟我就受不了,因為他引薦我加入後,整個人完全都改變了。我有兩三甲地,都種檳榔,先前說要砍掉,我是真的很捨不得,我一分地,收割可以賣六七萬,但是沒辦法,加入慈濟了,為了大家的健康,所以就把這些檳榔樹都砍掉,我已經有年紀了,想說做一些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讓子孫們看,說阿公上了年紀,也是做環保,讓子孫看,成為好榜樣,希望他們可以對社會、環保方面也能有所貢獻。」
朱怡蓉 蕭宏澍 屏東報導
Read more週五, 02 一月 2015
破浪而出轉迷津 人生回收覺有情
- Article Details
一位國小時當過班長,領過縣長獎的聰明小孩,因為交友不慎而染上毒癮,並走向販毒之路;之後,在監獄之中,從閱讀《了凡四訓》與《慈濟月刊》中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進而立志接引有心悔改的更生人,大愛電視台人間渡系列「破浪而出」的真實人物─蔡天勝師兄,前來大愛感恩星期一人文週會分享轉化人生、刻骨銘心的生命故事。
「好奇心不要起,好奇心一起,就會被毒品給綁架了。」從小活潑聰明的蔡天勝師兄,因過於好奇,沒想到後來竟染毒上癮、無法自拔,最後,乾脆自己下海來販賣毒品,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1998年123自由日那一天,終於被逮、判無期徒刑入監。 蔡師兄分享:「有一次,母親不顧脊椎開過三次刀的疼痛,前來探監,在會客室時不慎摔倒,僅隔一面透明隔板的我,竟然無法攙扶母親一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勉強站起來。我問母親,身體不好為什麼還要來?母親說:來看我ㄝ心肝寶貝子啊(台語)!,媽媽的這句話讓我當場大哭,沒有勇氣再與父、母親聊下去。為什麼我會做到這樣讓父、母親如此傷心、難堪呢?」當下蔡師兄發誓︰「出獄後一定要做個好人,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後來,蔡師兄深深體會《孝經》所說的道理「人之所以會諸事不順,一切皆因不孝而起。」
假釋出獄後的 蔡天勝師兄,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參與環保分類的工作,並發大心願,接引有心悔改的更生人走向正途。「還來得及,因為佛經說『懺悔得清淨。』」蔡天勝分享,因為懺悔得清淨,才讓他走出毒品的控制。蔡天勝和同是更生人的林朝清,合開了一家素食餐廳,歡迎更生人來學手藝。一同前來分享的 林朝清師兄說:「我們希望,更生人出來之後,如果想學一技之長,我盡量將煮菜功夫傳授給他們,讓他們生活穩定。一個拉拔一個,團體的力量大,戒毒成功的希望就更多了。」終於在民國一百年,因大愛台將兩人故事拍攝「破浪而出」劇情片,和法務部合作,做為反毒宣導片,榮獲行政院頒發「全國反毒宣導有功人員」,並將此殊榮敬呈 證嚴上人。難行能行,因此更走遍全國各地監獄與學校,進行反毒宣導。
或許是曾經誤入歧途後,又因為慈濟善法的接引,化無用的生命轉變為有意義的人生,蔡天勝師兄於分享結束、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實驗室時,特別感動大愛感恩能將廢棄的資源再回收,透過科技再生的技術,製作成有用的物品,眞的很了不起。願一同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節能減碳、環保大地」的理念與產品,推廣到世界各地。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破浪而出轉迷津 人生回收覺有情
- Article Details
一位國小時當過班長,領過縣長獎的聰明小孩,因為交友不慎而染上毒癮,並走向販毒之路;之後,在監獄之中,從閱讀《了凡四訓》與《慈濟月刊》中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進而立志接引有心悔改的更生人,大愛電視台人間渡系列「破浪而出」的真實人物─蔡天勝師兄,前來大愛感恩星期一人文週會分享轉化人生、刻骨銘心的生命故事。
「好奇心不要起,好奇心一起,就會被毒品給綁架了。」從小活潑聰明的蔡天勝師兄,因過於好奇,沒想到後來竟染毒上癮、無法自拔,最後,乾脆自己下海來販賣毒品,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1998年123自由日那一天,終於被逮、判無期徒刑入監。 蔡師兄分享:「有一次,母親不顧脊椎開過三次刀的疼痛,前來探監,在會客室時不慎摔倒,僅隔一面透明隔板的我,竟然無法攙扶母親一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勉強站起來。我問母親,身體不好為什麼還要來?母親說:來看我ㄝ心肝寶貝子啊(台語)!,媽媽的這句話讓我當場大哭,沒有勇氣再與父、母親聊下去。為什麼我會做到這樣讓父、母親如此傷心、難堪呢?」當下蔡師兄發誓︰「出獄後一定要做個好人,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後來,蔡師兄深深體會《孝經》所說的道理「人之所以會諸事不順,一切皆因不孝而起。」
假釋出獄後的 蔡天勝師兄,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參與環保分類的工作,並發大心願,接引有心悔改的更生人走向正途。「還來得及,因為佛經說『懺悔得清淨。』」蔡天勝分享,因為懺悔得清淨,才讓他走出毒品的控制。蔡天勝和同是更生人的林朝清,合開了一家素食餐廳,歡迎更生人來學手藝。一同前來分享的 林朝清師兄說:「我們希望,更生人出來之後,如果想學一技之長,我盡量將煮菜功夫傳授給他們,讓他們生活穩定。一個拉拔一個,團體的力量大,戒毒成功的希望就更多了。」終於在民國一百年,因大愛台將兩人故事拍攝「破浪而出」劇情片,和法務部合作,做為反毒宣導片,榮獲行政院頒發「全國反毒宣導有功人員」,並將此殊榮敬呈 證嚴上人。難行能行,因此更走遍全國各地監獄與學校,進行反毒宣導。
或許是曾經誤入歧途後,又因為慈濟善法的接引,化無用的生命轉變為有意義的人生,蔡天勝師兄於分享結束、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實驗室時,特別感動大愛感恩能將廢棄的資源再回收,透過科技再生的技術,製作成有用的物品,眞的很了不起。願一同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節能減碳、環保大地」的理念與產品,推廣到世界各地。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認識清淨在源頭 親子智慧齊增長
- Article Details
台南大愛幼兒園利用假日舉辦親子環保活動,不但親子一同製作環保花器,學習分類,還透過戲劇及帶動唱,向家長們宣導清淨在源頭。
做環保,落實回收還不夠,台南大愛幼兒園假日不空過,親子一起學習清淨在源頭。
地球要清淨,首先從減少欲望來做起,透過帶動唱,親子明白不用少用勤回收,還要減少回收物的二次污染。
台南大愛幼兒園學生 黃捷函:「就洗一洗,然後才拿去丟,才不會生螞蟻進去,師姑師伯會很累。」
台南大愛幼兒園園長 劉紹鈴:「最重要呢,是要在家裡做好回收的分類。」
這一堂假日環保課,有分類的體驗,還有環保DIY,花花巧思就能讓地球更美好,家長們收穫豐富。
家長 楊錦治:「以前不太注意的,現在都會分類做好。」
家長 賴國慶:「為大地盡一些自己的力量,覺得這樣子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從源頭、從自己做起,減輕地球的負擔,就能改變環境,讓世世代代都能擁有清淨的地球。
真善美志工 龔淑婷 陳和昇 台南報導
Read more週四, 01 一月 2015
生命考驗一樁樁 恐慌症囚禁身心
- Article Details
台中市六十九歲的的慈濟志工黃金鵠,十多年前丈夫往生後,兒女的事業、健康跟婚姻,令她煩心,壓力過大導致恐慌症,所幸在兒女鼓勵下,她到慈濟環保站做環保,黃金鵠越做越快樂,慢慢的終於揮別恐慌躁鬱的陰影。
一早騎機車來到松竹環保站,黃金鵠虔誠禮佛之後,戴上口罩、穿起圍裙,開始整理回收物。
黃金鵠今年六十九歲,十八年前,丈夫因病往生,五個子女中,有人生意失敗,背負債務,有人腳摔斷,有人離婚,黃金鵠壓力過大,罹患恐慌症。
慈濟志工 黃金鵠:「醫生也說恐慌症最難過, 會喘不過氣 全身癱軟。」
黃金鵠的兒子:「她就是後來去做環保之後,身體才慢慢好起來, 不然之前都沒辦法動, 連摩托車也不敢騎, 煮飯也都沒辦法。」
黃金鵠說,因為常搭計程車去看病,司機勸她要走出來,她當時不懂,現在總算能體會。
慈濟志工 黃金鵠:「要走出來哪裡, 要走出來做慈濟啦,走出來慈濟 做環保啦。」
分類工作中,把垃圾撿出來丟棄,就像一次次把內心深處的苦悶拉扯出來拋掉,做環保讓黃金鵠揮別恐慌躁鬱,重新擁抱生命的快樂。
真善美志工台中綜合報導
Read more社會企業行動交流 大愛感恩社企亮眼
- Article Details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代表了希望。如何讓青年無限的『創意與動能』有實踐發揮的空間、還能解決社會問題、同時引導民間企業資源投入,促進社會大眾、公私部門對社會企業相關議題的瞭解,正是這一場「社會企業廣宣交流會」的活動宗旨。台大社會系教授、馮燕政務委員在開場致詞時表示:「2014年為台灣社會企業元年。」我國社會企業行動方案之建平台、籌資金、倡育成及調法規等四大策略,是為了建構一個讓社會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馮燕政務委員以成立6週年、堪稱台灣社會企業典範之大愛感恩科技為例,希望藉著這些成功社會企業先驅經驗分享,激發出更多的社企明日之星。
活動上午場次安排三位社企實務專家,包含「活水社企開發」陳一強總經理、「國創會」蔡適陽秘書長、「萬泰銀行」魏寶生董事長,就台灣社會企業現況發展、未來挑戰及永續發展方向等進行專題演講。下午活動,邀請8家社企型公司進行營運模式分享,包含:● 為推廣、連結並支持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成為打造美好世界的行動引擎,所成立之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的「社企流」。
● 工研院衍生成立的第一個社會企業、把座標定位技術運用到防災救災模式的「究心公益」。
● 與各大企業互惠合作、協助偏鄉地區生活物資運輸的「鄰鄉良食」。
● 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由藥師發起,提供高齡、行動不便者藥物專送服務的「iHealth」。
● 透過文化觀光及生態導覽,解決部落地方產業弱化、青壯人口外流、隔代教養及酗酒陋習問題的「塔堡農產品企業社」。
● 藉由募資提供待用課程平台的方式,邀請各領域師資以客製化教育課程,改善台灣學習環境的「你知我知好學網uknowiknow」。
● 打造小農募資平台,改善生產者與消費者資訊落差的「我的開心農場」。
● 透過APP及無障礙空間認證,同時轉換身障者於社會體系勞動價值的「众社會企業」。
最後,為了讓與會者了解企業資源如何投入社會企業,進而成為永續發展的動力,及創造社企與各界企業人士媒合的機會,由四組社會企業分享與企業成功媒合經驗,包含「鄰鄉良食」與中強光電、「社企流」、「究心公益」與亞信電子,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分享核心價值與經營成功之道。在安侯建業 (KPMG) 旗下安侯永續發展顧問黃正忠總經理主持之下,透過互動對談與經驗分享,引發現場熱烈討論如何協助社企開拓異業市場及商機,創造社企永續發展。
大愛感恩科技從 證嚴上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由五位實業家發起,將原先『寶特瓶千年不化、又耗用石油資源』的這個社會問題,運用科技力量,再生製造成賑災毛毯,不但解決社會問題,又延續物命、拓展良能,也匯聚眾人的愛心,化作慈悲的後盾。這種透過商業營運而非捐贈的模式,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讓台灣的愛心成為世界的亮點,也難怪大愛感恩科技可以獲得國家磐石獎、亮點企業獎, 最近更獲得 GCCA (Global Cleantech Cluster Association) 從全球百家綠色企業中, 在全球廢棄物管理類 (waste management) 的唯一獲獎之肯定。企盼更多的人與大愛感恩一起關注與投入地球永續的問題,讓我們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社會企業行動交流 大愛感恩社企亮眼
- Article Details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代表了希望。如何讓青年無限的『創意與動能』有實踐發揮的空間、還能解決社會問題、同時引導民間企業資源投入,促進社會大眾、公私部門對社會企業相關議題的瞭解,正是這一場「社會企業廣宣交流會」的活動宗旨。台大社會系教授、馮燕政務委員在開場致詞時表示:「2014年為台灣社會企業元年。」我國社會企業行動方案之建平台、籌資金、倡育成及調法規等四大策略,是為了建構一個讓社會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馮燕政務委員以成立6週年、堪稱台灣社會企業典範之大愛感恩科技為例,希望藉著這些成功社會企業先驅經驗分享,激發出更多的社企明日之星。
活動上午場次安排三位社企實務專家,包含「活水社企開發」陳一強總經理、「國創會」蔡適陽秘書長、「萬泰銀行」魏寶生董事長,就台灣社會企業現況發展、未來挑戰及永續發展方向等進行專題演講。下午活動,邀請8家社企型公司進行營運模式分享,包含:● 為推廣、連結並支持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成為打造美好世界的行動引擎,所成立之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的「社企流」。
● 工研院衍生成立的第一個社會企業、把座標定位技術運用到防災救災模式的「究心公益」。
● 與各大企業互惠合作、協助偏鄉地區生活物資運輸的「鄰鄉良食」。
● 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由藥師發起,提供高齡、行動不便者藥物專送服務的「iHealth」。
● 透過文化觀光及生態導覽,解決部落地方產業弱化、青壯人口外流、隔代教養及酗酒陋習問題的「塔堡農產品企業社」。
● 藉由募資提供待用課程平台的方式,邀請各領域師資以客製化教育課程,改善台灣學習環境的「你知我知好學網uknowiknow」。
● 打造小農募資平台,改善生產者與消費者資訊落差的「我的開心農場」。
● 透過APP及無障礙空間認證,同時轉換身障者於社會體系勞動價值的「众社會企業」。
最後,為了讓與會者了解企業資源如何投入社會企業,進而成為永續發展的動力,及創造社企與各界企業人士媒合的機會,由四組社會企業分享與企業成功媒合經驗,包含「鄰鄉良食」與中強光電、「社企流」、「究心公益」與亞信電子,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分享核心價值與經營成功之道。在安侯建業 (KPMG) 旗下安侯永續發展顧問黃正忠總經理主持之下,透過互動對談與經驗分享,引發現場熱烈討論如何協助社企開拓異業市場及商機,創造社企永續發展。
大愛感恩科技從 證嚴上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由五位實業家發起,將原先『寶特瓶千年不化、又耗用石油資源』的這個社會問題,運用科技力量,再生製造成賑災毛毯,不但解決社會問題,又延續物命、拓展良能,也匯聚眾人的愛心,化作慈悲的後盾。這種透過商業營運而非捐贈的模式,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讓台灣的愛心成為世界的亮點,也難怪大愛感恩科技可以獲得國家磐石獎、亮點企業獎, 最近更獲得 GCCA (Global Cleantech Cluster Association) 從全球百家綠色企業中, 在全球廢棄物管理類 (waste management) 的唯一獲獎之肯定。企盼更多的人與大愛感恩一起關注與投入地球永續的問題,讓我們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夫唱婦隨家和樂 殷勤踏實環保路
- Article Details
]彰化員林的慈濟志工黃永宣,投入慈濟將近二十年,他的太太曾經罹患產後憂鬱症,因為壓力太大,黃永宣的脾氣變得暴躁,家庭氣氛不好,是做環保療癒心靈,他還把太太一塊帶到環保站,一晃眼,十幾年過去了,夫妻倆在環保領域精進,家庭關係越來越融洽。
力行減碳,黃永宣騎腳踏車下班,還順道載回收物回家。沒有一刻停歇,換上藍天白雲。
慈濟志工 黃永宣:「我要去整理回收喔。(好好,記得回來吃飯。) 會啦。」
趕來社區大樓回收,一個人默默分類。
慈濟志工 黃永宣:「地球一直暖化,我們要做環保,比較不會說垃圾那麼多。」
做慈濟將近二十年,黃永宣跟法親培養好情誼,時常到會員家關心。因為慈濟,黃永宣找回和樂家庭。他的太太曾經罹患產後憂鬱,一個人要扛經濟還要照顧孩子,壓力太大,摔東西成為他發洩情緒的方法。
黃永宣的太太 蔡牟:「脾氣變比較好,我也很喜歡他做慈濟。」
黃永宣的女兒 黃湘喬:「他跟我們也變得,比較沒有距離,比較親近。」
收歛壞脾氣,家庭氣氛更融洽,他還把太太度進來慈濟。
慈濟志工 黃永宣:「我們很多師姊關心跟鼓勵,在我們環保站,笑聲很多 她就起歡喜心,就漸漸的 病情都好了。」
黃永宣的太太 蔡牟:「環保站大家有說有笑,跟那些法親,心裡變得很快樂。」
付出無所求的快樂,夫妻倆用實際行動體會。
真善美志工 卜堉慈 賴進源 彰化報導
Read more投入環保淨大地 喜悅付出淨心靈
- Article Details
參加志工培訓的唐蘭,因為受到志工感動,帶著女兒投入環保已有好幾年。八年前,她因為婚姻觸礁,罹患憂鬱症,好幾次想結束生命。對父母的牽掛、心裡內疚,讓她收回輕生念頭。一次機緣,轉到大愛電視,從戲劇見苦知福,也從靜思語轉念。唐蘭主動聯繫慈濟志工,致力推動環保教育,人生不一樣了!
半夜失眠,經常走上頂樓,想了此一生。
慈濟志工 唐蘭:「(腿)放上去,然後就有個聲音在問自己,連死都不怕的人,那你覺得死了有意義嗎,然後就把那條腿又放下來。」
八年前,婚姻觸礁,唐蘭罹患憂鬱症。
慈濟志工 唐蘭:「他(先生)是比較我行我素的一個人,然後慢慢開始,大家的性格就變成更大的差異,然後難免就會從語言當中互相去傷害,我想到說三十多年,父母也很疼愛自己,不管是親朋還是朋友,都沒有想過會說,這種事情會落在我的身上。」
現實與期待落差大,父母擔憂,讓唐蘭內心更加自責。
慈濟志工 唐蘭:「那個時候就執著於裡面去,就陷到那分感情裡面去,就是那分不甘心。」
看大愛電視,投入環保,大地清淨,心靈清淨。
慈濟志工 唐蘭:「境不轉心轉,心一轉,福就來。我當時就是聽到這一句靜思語,然後我就想說,既然這個環境,我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它,那就先改變我的心境。」
透過環保,教育女兒,付出的喜悅,生命更亮麗。
慈濟志工 唐蘭:「她可以通過環保的回收,讓她會少欲知足,她心裡就有個善的種子是說,我們的一些小小的動作,我們可以去幫助,我身邊更多的人。」
真善美志工 楊娜麗 蘇忠 陳文宗 廣東報導
Read more歲末布置迎新年 新舊融合延物命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新北市板橋園區,即將從元旦開始,一連五天(1/1-5),舉辦歲末祝福活動,緊鑼密鼓完成的場地布置,最大特色,就是新舊融合,延續物命(12/27-28)。
寒風細雨,雙手沒停過,慈濟新北市板橋園區,動起來,為的是元旦即將到來的歲末祝福場布。
前幾年用過的木板,再度派上用場,草皮上先放鋼架,在鋪木板,上頭搭帳棚,就能避免草皮受傷。準備高掛的喜氣紅燈籠,也是清除灰塵,重複使用。
慈濟志工 曾添城:「雖然是下著小雨,每一個師兄都將士用命,雨衣穿著還是盡量要想給它完成。」
會場主題,六度萬行,海報的無聲說法,也是重點布置之一。
慈濟志工 葉龍安:「我們在布置這個海報,今年的一大特色就是六度萬行,希望透過海報的一個無聲說法,讓會眾知道說我們平常,怎麼把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慈濟板橋園區,歲末祝福,準備迎接新的一年,嶄新的是心情,延續的是物命。
真善美志工 范永富 江文龍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