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15

週日, 11 一月 2015

福建吹起環保風 中風身軀見起色


福建,慈濟環保風潮,在這座鎮,太姥山鎮,帶動起一百多位居民。有人直接買了輛三輪車,專門做回收環保車。也有人,中風的身軀,因天天動,而有了起色。不過當初,沒錢的事情,怎麼會有人做,在鎮上,倒是吹起陣陣波瀾。

環保志工 陳以興 :「頭一年拉全秦嶼人都說我,你這個沒有錢你會來拉,真的,全秦嶼人都說我。 」

環保志工 伍瑞蓉 :「我說怎麼做,走路都不能走了,怎麼做。 」

環保志工 許梅花 :「現在我們這樣做得很開心,現在我們保護地球。 」

福建福鼎市,太姥山鎮,舊稱秦嶼,一面背山,三面臨海,太姥山風景區,是國家級的名勝。

慈濟環保,在這裡的發展,得從她,甘欲寧說起。因為過去在福鼎市醫院,投入醫療志工的經驗,她的心跟著開闊。

慈濟志工 甘欲寧 :「我是覺得人生這麼多苦,我的苦算什麼苦,知道自己因為太狹隘心理,自己的小家庭只看到自己的苦,覺得是最苦的,後面我才明白,然後也忙於去投入付出,幫助別人,然後生命也開闊、眼界也開闊、心量也開闊。

開闊的心境,展現在她的家鄉。太姥山環保站,應運而生。啟用的第一年,陳以興,就買了這輛三輪車。

環保志工 陳以興 :「我心裡本來也想做一個好事,五百塊,(環保)沒有一年就買這部車,就買了一直拉,一直沒有休息過。 」

不過,剛開始做時,鎮上居民,對他是,投以異樣眼光。

環保志工 陳以興:「他說說你媽生你傻瓜,肯定,沒有工資,整天這樣子拉,真的沒有工資的,我說沒有。我做我的,你沒有做就沒有得了。 」

有做有得,也應驗在伍瑞蓉身上。中風後行動不便,來環保站一年多,身體狀況,隨心境轉。

環保志工 伍瑞蓉:「剛來一句話都講不清楚)(自己名字都講不清楚)我剛來這裡不能說話 ,我今年身體越來越好。 」

太姥山環保站,志工個個真性情相挺。五年多來,已經有一百多位環保志工,他們讓太姥山之美,再添一景。

Read more

2015,01/11,天母慈少班分享

【對象】天母慈少班
【時間】2015年1月11日(日)09:00 - 13:30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五段168號)

20150119_4.jpg20150119_5.jpg 
Read more

週六, 10 一月 2015

張施月津樂回收 養成勤儉好習慣


67歲的張施月津,因為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物資缺乏,看到鄰居把還可以用的東西丟掉,張施月津就會撿回家回收使用;甚至分享給需要的人家;因此養成了勤儉的好習慣。加入慈濟環保志工的行列、聽聞證嚴上人的法後,她恍然大悟,原來,她做了大半輩子的事,不僅是惜福,還是救地球。

「我跟孩子身上的衣服,十件就有七件是撿回來的。 」

「如果我比較晚來,七點二十守衛來,皮包啦一些塑膠袋等,他們就當垃圾丟了。 我小時候很窮,我爸爸借錢給我國小五六年級補習,又給我讀初中,所以我知道要惜福。 」

「還沒有做慈濟的環保之前是自己撿來(回收再用) 沒用到的再分別人, (當年)開藥局,一邊藥局,後來隔壁百貨店沒做我還兼賣百貨,旁邊用鐵架圍一個(做回收)。 」

「每一個月來交功德款都說,每個禮拜三都會做環保,我就投入了,因緣就到了。 先做環保再做生意,所以大家都說,你怎麼這麼傻,生意不做,做慈濟是有薪水嗎?我說沒啦,沒薪水就做快樂的,做一些善事,不用計較利潤。」
「以前的理念只會,要撿要撿,存存存而已,聽上人的法才知道說,原來是救地球。 像這個衛生紙,撿起來用,可以擦地。 能堪使用的就是要再使用啊,不要再浪費資源啦。 」

「鞋子啦,我連襪子人家說不要撿,我也都撿回去,我們就洗一洗,漂一漂。 上人說,未來心過去心不可得,我們就是把握當下,我這樣做當中都有感覺。 」

「有一個精神寄託,而且又在做好的事情,所以可以說,不能嫌,應該說要十分知足滿意了啦。 」

Read more

脫下制服另類過節 清掃醫院角落


在忙碌的醫院裡,醫檢師,和藥師,隱身幕後,卻是為民眾,把關健康不可或缺的人物。1月14、15日是醫檢師節和藥師節,台北慈濟醫院,以付出的方式,讓這兩個節日更有意義。

醫檢師和藥師拿著鐵耙,到醫院的角落清掃落葉,分工合作搬運枯枝。有藥師帶著孩子參與,用身體力行來教育下一代。也有身懷六甲的醫檢師把握機會,一起共襄盛舉。

台北慈濟醫院醫檢師 劉宸均:「肚子還沒有很大, 還可以活動活動這樣子, 跟大家一起參與這個活動, 覺得還不錯, 然後幫醫院整理一下。」

醫院同仁接著來到環保站,認真聽著慈濟志工講解分類的方式。大夥馬上學以致用,將每一個垃圾仔細的分類,再將分類好的物品,一一送進回收車。藥師用包藥的雙手來做環保,這對剛加入慈濟大家庭的成員,是一個新的體驗。

台北慈濟醫院藥師 李東洋:「 覺得地球好像快要完蛋了, 必須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去拯救, 自己下去做的時候覺得, 我只是做環保的一小部分, 然後其他還是有賴大家, 一起合作 一起完成。」

一年一度的醫檢師和藥師節,醫院同仁把握當下清淨大地,不僅彼此發揮合和互協的精神,更凝聚大家的愛心回饋地球,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陳千蕙 張正隆 台北新店報導

Read more

唱唱跳跳親子樂 分站體驗環保趣


高雄大愛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老師們利用回收物去設計分站的遊戲,還把環保愛地球的觀念融入在裡頭,當家長們看見小朋友開心的笑容,也跟著小朋友在活動中學會了在生活中落實環保。

台上活力十足,台下家長和小朋友也跟著律動,高雄大愛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在歡樂中展開,最開心的還有分站的體驗活動。

高雄大愛幼兒園小朋友:「可以弄回收的東西變成玩具。」

高雄大愛幼兒園園長 顏語嫻:「環保資源回收的東西去設計遊戲。希望把這樣的環保概念再帶給家長。」

看著小朋友開心的玩遊戲,家長也融入其中。別小看回收物,花點巧思,就能化身成拉近親子關係的法寶,家長們願意把環保觀念落實在生活中。

高雄大愛幼兒園家長 鐘佩珊:「我們都會有分類的箱子,讓孩子知道怎麼去做分類,只要家長願意去貫徹這個觀念,孩子都會很願意去學習。」

來到室內,家長和孩子一起做蔬食早餐,臉上洋溢的笑容,想表達的除了口裡美味還有一顆愛地球的心。

潘俞臻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

無償提供閒置屋 打掃改造惜福區


一對兄弟,十年前,十年後,愛心接力。馬來西亞芙蓉市,有一個芙蓉世紀慈濟環保站,是由一位李先生,把自家店面提供出來,作為環保站。十年後,他的弟弟也把隔壁的空屋提供出來,供環保站使用。但因長年空著,地上積了厚厚的灰塵,牆上也長滿藤蔓,慈濟志工號召群眾,一同來大掃除。

世紀花園環保站左邊,是個荒廢多年的空屋,現在店主將它提供給當地志工使用。

店主 李世江:「我是很高興啦,不然我這樣放著也是沒有用啦,倒不如給你們慈濟去做這種活動(環保)更好。」

慈濟志工 黃福祥:「我們有很大的空間了,我們會分比較細膩一點,發願慢慢做一個小的惜福區。」

這天,意外來了43位志工,不分男女老幼,全力出動。

慈濟志工 黃福祥:「跟他們說了,會邀很多,我也想不出有這樣的人、志工出來。」

慈濟志工 簡秀芳:「原本我孩子是今天回來的,我就叫他,今天媽媽不得空,叫他下個星期才回來。」

緬甸志工 南穗:「我朋友邀約我來當志工打掃,星期天我沒有上班,所以我答應出席,我喜歡參與這種活動,我只是純粹想幫助大家,我覺得很高興,因為我喜歡幫助人。」

一人發起,眾人響應,堆積如山的垃圾,在志工的合作下,快速清理乾淨,荒廢的屋子,如今有了新的任務。

真善美志工 黃秀珍 李興倫 陳福安 簡月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愛的腳步前進災區 至誠之情關懷


馬來西亞水患過後,慈濟志工在災區推動以工代賑,彭亨州瓜拉吉撓和淡馬魯地區,長年淹水,但從沒有團體是這樣幫助他們,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動,也有居民感謝,因為及時的清掃,不用像過往都是直接焚燒垃圾,空氣也清淨許多。

人多好辦事,參與以工代賑人士,不分種族宗教,齊心合力,還出動大型的機械,加快清掃工作,而讓居民最開心的是及時的清掃,杜絕傳染病,環境不再惡化。

居民 敏江:「淹水的東西很快就發臭,如果讓居民處理他們就焚燒,就像後頭那邊一樣,它燒了讓人更頭疼,會造成煙霾。」

在社區,在學校,都能見到這群螞蟻雄兵,就有馬來學校的校長,如此形容這群華人朋友。

校長 達魯汀莫哈末:「我覺得非常寬慰,馬來人說小小的手掌,得到大大的畚箕,這是馬來人的說法,我的手不夠大拿到最大的援助,我很感激這個團隊謝謝慈濟。」

在瓜拉吉撓,二天的互動,有好的默契,感謝的話,更是說不完。

村民:「活到三十七歲,我不曾見過以工代賑的場面,這是第一次,大家一起清掃,同心協力成就以工代賑。」

村民:「我要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給慈濟,(謝謝老師,你要做志工),我會參與,我一定會。」

還有村民全家大小都出動,但堅持不領代賑金。

村民 露采尼:「我沒有拿任何的代賑金,(代賑金)這是慈濟給參加者的錢,而我想成為慈濟的志工。」

村莊裡,年年都淹水,但從沒有個團體是如此帶動全村的村民,一起動起來,加速重建家園,也找回活力。

丘婉靜 羅虢驄 黃薇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垃圾爆量問題嚴重 思考解決之道


廣東、深圳是大陸的經濟特區之一,人口多、垃圾問題也多、2013年、當地市政府,委託慈濟,在東門老街商圈,成立環保教育站。去年,第二次和慈濟合作,繼續在熱鬧的街區成立環保站,希望擺脫「垃圾圍城」的情況。

深圳市人口1800萬,已有11座垃圾處理場,但垃圾圍城的情形,依舊嚴重,如何化危機為轉機,政府和慈濟合作,去年七月,將布吉街上的老舊建築,提供給慈濟作為環保站。

布吉街道辦 鄧竣聲:「深圳的垃圾堆城,再不這樣搞的話,我們以後垃圾不知哪裡放,我希望就是說,給布吉公眾們,都來這裡學習一下,看一下怎麼來做分類垃圾,資源回收。」

近六個月的改造工程,志工保留建築原始的樣貌,只在人來人往的路口,開了一道門。

鄰近就是鐵路、地鐵、客運往來的交通樞紐,再加上附近的布吉公園,大量人潮,有助志工推廣環保教育。

慈濟志工 葉碧峰:「他們人人都能夠知道,我們有一個慈濟環保教育站,而且是跟政府緊密,在做配合與合作,這樣子的一個推廣,就比較容易由家庭為單位,做到每一個人,都來全民做環保的運動,而不是活動。」

「鋁罐呢就是很容易,一捏就捏得軟的對不對。」

十二月底正式啟用,第一天,來了不少民眾,一起彎腰做環保。

民眾 劉泳:「今天我就來了這個環保站,我就是說,我二十多年終於找到了一個,我釋放愛心,釋放真正這個環保意識,可以去操作的一個平台了。」

困擾多年的垃圾問題,興建再多的處理廠,也無法解決,布吉環保站的啟用,希望帶給深圳不一樣的市容。


孫曉剛 陸凱聲 廣東報導

Read more

2015,01/10,楠梓親子成長班分享

【對象】楠梓親子成長班
【時間】2015年1月10日(六)10:00 - 11:00
【地點】楠陽國小 (高雄市楠梓區楠陽路100號) 

大愛心聞: 
楠梓親子暖陽 映照馬國水災
20150113_1.jpg

   Read more

週五, 09 一月 2015

微笑MIT優質選 大愛綠色品牌第一

圖說:  在眾多『臺灣製MIT微笑標章』產品中,大愛感恩科技【愛護動物系列保暖毯禮盒】獲得『臺灣製MIT微笑標章』,同時入圍『金點設計獎』,並且獲選為103年度50款『MIT優質選』產品之一。大愛感恩科技是道地的台灣品牌,從2010年以來,便積極推動MIT製程及產品認證,堅持產品的價值、建立品牌形象及口碑。除了大力支持MIT、推廣MIT的價值、提倡愛用MIT產品,更致力開創出台灣品牌「心」方向。截至2014年10月,大愛感恩科技總計約有437項環保再生產品獲得台灣 MIT 微笑標章認證,是唯一、也是最多,獲得『環保紡織品』MIT認證的綠色品牌。

經濟部工業局為協助國內傳統產業提升產品品質,形塑臺灣製產品「安全健康、值得信賴」之形象,自民國99年起推動臺灣製MIT微笑產品驗證制度,並協助MIT微笑產品進行內外銷市場拓展,運用市場拉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所謂的「MIT微笑標章」不僅為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也代表其材質都需檢測合格對人體無害。申請使用MIT微笑標章時,須符合『臺灣製』原產地認定條件、『產品品質』驗證基準及『工廠品管系統』驗證基準。『產品品質』驗證基準分為:安全性基準、功能性基準、商品標示檢視。『工廠品管系統』驗證基準分為:設備管理、原物料管理、製程作業管理、人員管理、檢測作業管理、顧客關係管理。有政府嚴格把關,因此獲得MIT微笑標章的廠商及其產品絕對是「安全、健康、值得信賴」。

圖說:菱形吊牌MIT微笑標章包含幾項重要元素:左側是產業別圖騰、右側是「微笑MIT、值得信賴」標語、下方是驗證機構名稱、MIT官方網站、產品驗證號碼前八碼。正中間臺灣地圖代表產品來自臺灣,傳統臺灣桃紅MIT笑臉,代表臺灣『誠懇實在』的精神,也代表臺灣人的熱情與活力。訴求「臺灣製造,貨真價實」。笑臉五官還巧妙地以MIT三字組成,微笑嘴型則是消費者在購買臺灣製商品後獲得的安全、健康。一旦產品經過驗證通過,品牌業者可以在吊牌、貼紙、與推廣製作物上,印製MIT微笑標章。其中,菱形吊牌MIT微笑標章包含幾項重要元素:左側是產業別圖騰、右側是「微笑MIT、值得信賴」標語、下方是驗證機構名稱、MIT官方網站、產品驗證號碼前八碼。正中間臺灣地圖代表產品來自臺灣,桃紅MIT笑臉,訴求「臺灣製造,貨真價實」。傳統臺灣桃紅代表臺灣『誠懇實在』的精神,也代表臺灣人的熱情與活力。笑臉五官還巧妙地以MIT三字組成,微笑嘴型則是消費者在購買臺灣製商品後獲得的安全、健康。

大愛感恩科技之MIT微笑標章產品,讓消費者了解除了是貨真價實的台灣製造,而且製造過程及材質均符合國家測試與安全標準,並堅持純淨的環保來源及環保製程,不汙染環境,減少碳、水排量。

難能可貴的是,在眾多『臺灣製MIT微笑標章』產品中,大愛感恩科技【愛護動物系列保暖毯禮盒】獲得『臺灣製MIT微笑標章』,同時入圍『金點設計獎』,並且獲選為103年度50款『MIT優質選』產品之一。MIT微笑標章推動辦公室12月初已著手進行相關宣傳活動,如專書、DM編製,電視 / 廣播廣告製播、國道休息區設置精品專櫃展示、機場燈箱、實體展示設計,以及活動網站建置、網路BANNER廣告等。希望藉由MIT微笑標章的高曝光度,呈現大愛感恩在研究開發方面的改革創新、勇往直前的精神,接引更多消費者,對大愛感恩科技品牌產生高度的支持與肯定。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