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15
週一, 12 一月 2015
火燒垃圾濃煙刺鼻 彭亨河畔變色
- Article Details
彭亨河是馬來西亞半島最長的一條河流,長度434公里,淡馬魯縣就處於河的中下遊,多山洪,常泛濫成災。縣內,在綿延12公里長的河岸邊,散居著七八百戶的馬來同胞。水患之後,重返家園的受災鄉親,不得已把家裡清出來的家具、家電及垃圾放在河岸公路邊,因此雪隆慈濟志工再度在彭亨河畔,發起以工代賑。(1/10)
曾經是旅遊勝地的彭亨河畔,水災過後依然是汪洋一片,由於垃圾太多無法及時運出,沿岸居民開始用火燒垃圾,濃煙瀰漫,味道刺鼻。慈濟雪隆分會600多位志工,從吉隆坡驅車兩個小時,趕往彭亨河畔和瓜拉吉撓,與當地的受災鄉親,在兩地同時展開以工代賑、清理家園。不同的種族、不同語言的勞動口號聲,匯聚成一股大愛的力量。
印度裔志工 維嘉:「一雙手可能做不到,但十雙手或更多雙手就很容易,證嚴上人的一個心願,我們要竭盡心力去完成。」
瓜拉吉撓和彭亨河畔兩地距離車程45分鐘,其中彭亨河畔,以工代賑的點多,線長路又窄,當然難度不小。
慈濟志工 劉濟雨:「受災比較嚴重的是,彭亨河河畔這12公里地段的,這些住戶大部分是馬來人,馬來人的住戶都是散居在公路,或河岸邊的這些叢林裡面,跟我們之前的海燕啊,斯里蘭卡的救災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戰線拉得非常的長,所以這個地方的以工代賑方式,跟瓜拉吉撓也是不一樣,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也是要因地制宜。」
烈日下,志工除了清掃,也要指揮交通,確保作業安全。在傳遞中,勞動也變成了一場友情的交流。慈青慈少也來付出,年齡雖小,卻愛心滿滿。
慈少 謝景擇:「今天來這個災區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在家很幸福,所以看人家這裡需要幫助,所以你可以幫得到人家,其實是一種福報啊。」
當天,有600多位慈濟志工,和990位以工代賑的受災鄉親們,攜手為災區的恢復帶來了晴朗和光明。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九旬環保志工 發願受證鼓舞後進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目前在全台各地舉辦歲末祝福,在桃園靜思堂的活動上,邀請了一位91歲的長者「李登山」蒞臨致詞,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但是慈濟的環保志工,更打算在今年受證,這樣的精神、鼓舞了在場參與祈福的民眾。(1/9-10)
去年大愛新聞,率先報導桃園慈濟環保志工「李登山」的故事,他本尊、也在桃園歲末祝福上、現身說法。
慈濟環保志工 李登山:「我有一天喔想說轉台轉看看,轉到789第九台的時候,寫兩個字大愛很大的字,我才想說來看看。」
91歲高齡,今年還即將受證,「李登山」在台上說起與慈濟的因緣,就是希望大眾行善、切莫遲疑。
參與祈福的民眾受到激勵,也勇敢說出新年的期許。
民眾:「我覺得幸福就是,我們知道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自己都行在菩薩道上。」
平安如意、行善積德就是福,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大家都期待透過祈福、能造更多福。
真善美志工 桃園報導
Read more親子闖關考驗默契 思考人生課題
- Article Details
高雄竹後國小舉辦校慶活動,邀請慈濟志工設計闖關活動。透過靜思語教學,這六個關卡,讓參與的家長與學生,不只有體力考驗、默契挑戰,也有值得思考的人生課題。
不管是單獨的挑戰,還是講求相助合作的團體遊戲。
在高雄仁武的竹後國小操場上,加油聲此起彼落,這一天是校慶,但除了體力上的考驗外,其實還有豐富心靈的靜思語!
透過六個關卡,藉由遊戲來教育孩子毒品的可怕、省水省電的重要,還有反思對家人的回饋,每站,多少都有親子得共同參與的部分,讓家長發現原來校慶,這麼不同!
家長 邱子晴:「說最近開始有限水,然後雨量也變少,(孩子)自己也發現,今年下雨的天數比較少,所以有跟他們說,水盡量要減少用,洗澡的時候以前都是淋浴,我們現在都是放在臉盆裡,大家一起洗那個臉盆的水。」
慈濟志工 陳蕙穗:「在念靜思語的當下,(有人)就會發現自己念得比較快,我希望他們學會等待其他同學。」
在過程中學習,無論是對孩子本身,或者陪同的家長,不只有歡樂,更希望能帶來深遠影響。
真善美志工 謝如佳 謝玉如 高雄報導
Read more志工之愛注勇氣 奮發向上有力量
- Article Details
在越南北部的海陽省,慈濟志工從去年九月,開始在清河縣境內,為貧困的孩子發放助學金,時隔四個月,慈濟志工再度前來(12/26),這次不僅送來助學金,也親手為他們縫製圍巾,希望孩子們在志工的溫暖陪伴下,更努力學習。
冬天的越南北部,太陽升起得晚,天氣也特別冷,不過海陽省的慈濟志工,卻已在清晨微亮的天色下集合出發,為清河縣內四所中小學的貧困孩子,發放助學金。
慈濟志工 林三堂:「我們期待每一位,活潑可愛的小朋友,都能夠在那麼好的環境之下,每天用功地念書守規矩,那麼個個將來都成為,社會的好公民,能夠為社會來服務。」
海陽省在越南六十三個省市裡,算是相對貧困的地區,慈濟從2014年九月,首次舉辦助學金發放,這趟是第二度前來。
清河縣教育局副主席 黎士香:「慈濟的溫情讓學童們,這一年來更努力學習,每個人都變成了好學生乖孩子。」
圓孩子的求學夢,志工不僅送來助學金,也給予機會教育,透過一公分鉛筆的故事,讓大家體驗大陸小朋友們求學的辛苦。
發放結束,志工一一為孩子們,圍上親手縫製的圍巾,期盼這分溫暖,能夠陪伴孩子在新學期快樂學習。
真善美志工 陳氏苓丹 沈盟欽 越南報導
Read more環保清流入校園 大愛媽媽心知識
- Article Details
大愛媽媽是慈濟進入校園推廣人文與環保教育的重要推手,來自土城區的大愛媽媽,為了可以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在環保方面的落實並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因而安排此參訪。在分享之前經過人文低碳館,大愛媽媽們看到產品時都很好奇的摸摸看,並且引起熱烈的討論。在經過分享之後,才發現很多人其實對大愛感恩科技早有耳聞,卻不知道該公司確切在做什麼,經過鼎銘師伯活潑又熱情的介紹之後,大家對大愛感恩科技不僅了解,更多了一分佩服與尊重。
在分享期間,大愛媽媽們都很踴躍的發言,並與主講者鼎銘師伯熱烈的互動。由此可見,大家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產生許多好奇。在發問的同時,鼎銘師伯也介紹公司許多的展品,並且將它其材質、功能、還有使用心得一一跟大家分享。以「神奇白褲」為例子,有志工曾經因救災而沾染到血跡,但因救災區域沒水沒電而無法清洗,回到台灣竟可以沖洗掉污漬。聽到這裡台下許多大愛媽媽臉上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這時,也有媽媽分享她的經驗,當她的褲子被原子筆墨水畫到,她自己做酵素去漬。利用果皮、水、黑糖以1:10:3的比例同時也達到廢物利用、零廚餘的觀念。也有人提出疑問,既然衣物是用不可分解的寶特瓶當其材質,那我們的衣物也不是不可分解的嗎?對此,鼎銘師伯表示大家可以將穿不到的衣物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會利用大愛感恩科技回收系統繼續沿用廢棄衣物,將它們在再生做成另外的產品,這是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朝「從搖籃到搖籃」的落實在努力當中,將我們的產品永續利用,且將 " 減廢達成零廢 " 為終極目標 。
在導覽期間,大愛媽媽參觀公司的實驗室也對如何將寶特瓶做成衣物的過程相當感興趣,頻頻拿出手機拍照做紀錄。同時來自土城區的沙慮廷師姐表示:「一直以來都很想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覺得產品很好。至於怎麼跟我們的會員大德還有我們的下一代分享,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目的,因為現在很多的學校機關都會來參訪,我們希望給他們最正確、最先進的的資訊。」土城和氣三的卓銘祿師兄也分享:「我今天覺得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收穫滿滿,覺得很多環保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衣服、棉被等等東西,也可以惜福、再造,減少地球的汙染。」大愛媽媽謝淑美師姐也表示:「大家在出發前都很期待這次的參訪,在參觀過後也都收穫很多,但我覺得光自己了解還不夠,需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它真的是一個環保人文也是一個愛的接力,更是一個完全的回饋。尤其我們的產品也是獨一無二,有必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這次的參訪不僅讓大愛媽媽收穫滿滿也希望透過他們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並將環保人文的觀念從學校帶給小朋友,從小紮根。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推廣環保概念也將環保注入生命力,以證嚴上人期許掘井人之精神,期望藉由慈濟回饋社會,帶動更多有心投入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
環保清流入校園 大愛媽媽心知識
- Article Details
大愛媽媽是慈濟進入校園推廣人文與環保教育的重要推手,來自土城區的大愛媽媽,為了可以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在環保方面的落實並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因而安排此參訪。在分享之前經過人文低碳館,大愛媽媽們看到產品時都很好奇的摸摸看,並且引起熱烈的討論。在經過分享之後,才發現很多人其實對大愛感恩科技早有耳聞,卻不知道該公司確切在做什麼,經過鼎銘師伯活潑又熱情的介紹之後,大家對大愛感恩科技不僅了解,更多了一分佩服與尊重。
在分享期間,大愛媽媽們都很踴躍的發言,並與主講者鼎銘師伯熱烈的互動。由此可見,大家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產生許多好奇。在發問的同時,鼎銘師伯也介紹公司許多的展品,並且將它其材質、功能、還有使用心得一一跟大家分享。以「神奇白褲」為例子,有志工曾經因救災而沾染到血跡,但因救災區域沒水沒電而無法清洗,回到台灣竟可以沖洗掉污漬。聽到這裡台下許多大愛媽媽臉上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這時,也有媽媽分享她的經驗,當她的褲子被原子筆墨水畫到,她自己做酵素去漬。利用果皮、水、黑糖以1:10:3的比例同時也達到廢物利用、零廚餘的觀念。也有人提出疑問,既然衣物是用不可分解的寶特瓶當其材質,那我們的衣物也不是不可分解的嗎?對此,鼎銘師伯表示大家可以將穿不到的衣物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會利用大愛感恩科技回收系統繼續沿用廢棄衣物,將它們在再生做成另外的產品,這是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朝「從搖籃到搖籃」的落實在努力當中,將我們的產品永續利用,且將 " 減廢達成零廢 " 為終極目標 。
在導覽期間,大愛媽媽參觀公司的實驗室也對如何將寶特瓶做成衣物的過程相當感興趣,頻頻拿出手機拍照做紀錄。同時來自土城區的沙慮廷師姐表示:「一直以來都很想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覺得產品很好。至於怎麼跟我們的會員大德還有我們的下一代分享,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目的,因為現在很多的學校機關都會來參訪,我們希望給他們最正確、最先進的的資訊。」土城和氣三的卓銘祿師兄也分享:「我今天覺得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收穫滿滿,覺得很多環保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衣服、棉被等等東西,也可以惜福、再造,減少地球的汙染。」大愛媽媽謝淑美師姐也表示:「大家在出發前都很期待這次的參訪,在參觀過後也都收穫很多,但我覺得光自己了解還不夠,需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它真的是一個環保人文也是一個愛的接力,更是一個完全的回饋。尤其我們的產品也是獨一無二,有必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這次的參訪不僅讓大愛媽媽收穫滿滿也希望透過他們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並將環保人文的觀念從學校帶給小朋友,從小紮根。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推廣環保概念也將環保注入生命力,以證嚴上人期許掘井人之精神,期望藉由慈濟回饋社會,帶動更多有心投入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
2014,01/12,【人文週會】慈韻師姊 環保愛地兒分享
- Article Details
【講師】大愛廣播電台慈韻師姊
【時間】2014年1月12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Read more
週日, 11 一月 2015
專業回收分類細 大學生開眼界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長期推動環保,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台中科技大學的學生前往台中潭子的環保教育站參訪,實地跟著志工做分類,剛開始看到一堆東西,怎麼分,很傷腦筋,志工詳細解說教導,志工也前往校園分享回收經驗,讓學生更懂得珍惜物命。
台中科技大學的學生,來到了環保教育站,看到眼前堆積如山的東西,非常驚訝,他們戴上口罩和手套,跟著志工學習分類。經過志工解說,學生才知道,資源回收是很專業的。台中科技大學學生 陳乙瑄:「 回收的飲料餐盒,經過使用的都要洗乾淨,不會孳生蚊蟲。」台中科技大學老師 黃啟哲:「他們從付出的過程當中 自己會反思 你沒有把資源做正確的回收 但他們自己去分類之後 尤其看到慈濟人所做 他們真的會感動。」
學生們實際參與分類回收,才知道原來大家平常丟掉的東西有這麼多,更懂得珍惜物命。 志工也前往潭子國中,跟學生分享環保,志工用話劇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教導孩子要戒除口欲,不再高消費高享受,才不會造成大自然反撲,日常生活也要節能減碳,清淨的生活,從你我做起。
陳一福 陳致宇 石于芳 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寒冬發放獻良能 手心向下思回饋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在福建南靖的冬令發放,今年進入第六年,慈濟多年關懷鄉親的善行,受到當地慈善總會的肯定,今年特別動員政府相關人力,前來協助。而有些曾經受慈濟幫助的村民、或美髮師也都撥空,前來當志工,就是不想錯過,為鄉親付出的機會。
一月的福建南靖,雖然艷陽高照,但山城鎮上的氣溫,卻只有五、六度,慈濟志工第六年,在這裡舉辦冬令發放,要幫助1542戶困難家庭,度過寒冬。
鄉親 林利:「(她說對你生活有幫助嗎)有啦,有啦,這些物資你看,都很好用,蓋得暖,吃得也好,這樣就滿足了。」
南靖慈善總會副會長 呂一璿:「這些物資對這些貧困的鄉親,過冬是一次非常好的一次補給,鄉親們都滿心地歡喜,感恩我們慈濟人,感恩我們台灣慈濟。」
發放現場上,除了慈濟志工,當地政府單位也動員了人力支援,就連放假的中學師生,也都參與志工行列。
學生志工 莊志傑:「(今天這樣發放下來)(會不會覺得很辛苦)不會呀,挺好的,對呀,做公益活動挺好的。」
學生志工 張瑜:「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然後以後要多多幫助別人,做更多的善事,長大以後,我覺得我也要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
同樣參與服務鄉親的,還有義剪區的美髮師團隊。
剪髮志工 馮冰瑩:「今天店裡也特別忙,那特別抽出幾個(美髮師),來這邊幫這些鄉親剪頭髮。」
鄉親 黃麗蓉:「真的謝謝他這麼好,為我們這些弱勢群體服務,挺感謝你們這些愛心人士。」
滿滿的物資,全都是鄉親們過冬的所需,這分溫暖,也將陪伴他們過個好年。
黃慧芳 陳建華 真善美志工-福建報導
Read more二手物品找新家 延續物命兼行善
- Article Details
台中市今天有一場義賣活動,民眾趁著歲末年終把家裡的東西好好整理一番,用不到的就拿出來拍賣,也有人將全新的物品捐出,所得幫助社區弱勢家庭,一方面惜福愛物做環保,另一方面又可以做公益,一舉兩得!
公園裡人聲鼎沸,交易熱絡不輸菜市場。
購買民眾:「逛逛看看,來撿一下便宜,可以物盡其用不會浪費,環保。」
衣服一件十元,隨便挑隨便賣。
義賣民眾:「沒有穿的太小了,就拿出來義賣,剛好要搬家,就把家裡的東西全部拿出來,義賣賣掉,很高興。」
還有社區大樓已經舉辦完拍賣活動,所得一萬多元全數捐出。
義賣民眾 江小姐:「就說我可不可以捐錢,我不拿東西,我說當然可以,所以我覺得,我們住戶大家都滿有愛心的。」
這些全新的高跟鞋都是同一個人捐出,沒訂價格,只要有人出價就賣,所得用來幫助社區弱勢家庭。
台中市何源里長 彭琴安:「有些老人家到了歲末的時候,也滿期待的,我們一方面就是慰問老人家,一方面把我們的溫暖,把社會的溫暖付出去。」
台中市西屯區長 何國裕:「我們也希望所有各里不管是辦跳蚤市場,或其他活動也好,也能效法這樣的精神。」
大家一起發揮愛心,惜福愛物做公益。
李雅萍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