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15

週二, 13 一月 2015

慈悲科技展良能 大愛防疫做屏『帳』

圖說:宗教處蔡昇倫師兄(左二),前來大愛感恩科技,研討開發救災蚊帳。(攝影者:曹書豪)「世間苦難偏多,還有人禍、天災,再加上瘟疫,讓人感覺真的是到了末法時代、五濁惡世,佛陀所說大、小三災,已經都會合起來,都是出在人心不調和。」去年12月,馬來西亞東海岸因大豪雨,造成八個州淹水成災,「大馬連心、愛鋪滿地」,慈濟馬國志工立即展開救災工作,以工代賑,邀請受災戶一同清掃家園,帶動受災戶重建家園。

災區積水退後,滿目瘡痍的垃圾,這種濕的地方,蚊蟲容易產生,常常會發生登革熱等疫情,眾生還沒有脫離苦難。 證嚴法師非常憂心災民及慈濟志工的安危,台灣有句諺語『一隻蚊子可以叮六個人』,意思就是小小一隻蚊子可以把病媒傳給多個人,所以我們平常的生活,第一要注意環境,不要讓周遭環境囤積骯髒的水,哪怕塑膠袋或者瓶瓶罐罐裡面所積的髒水,那就是蚊子的溫床,就會有蚊蟲孳生,就會養很多蚊子,所以「環保」理念要在生活上落實,將不用的瓶瓶罐罐、塑膠袋等清洗後,送去環保站回收,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圖說:品保部胡登祐師兄、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說明,如何研發與編織成網狀布料,以達到防水、透氣及荷葉效應的功能。(攝影者:曹書豪)為了防止志工及災民不被蚊蟲叮咬, 證嚴法師指示要為災區居民們準備蚊帳。蚊帳的設計需要同時兼顧『透氣』與『荷葉效應』,上半部採用可透氣性高的布料,底部則採用可疏濕快乾防水布料,避免水氣浸潤。另外要能具備輕巧便利性、好收納,可方便攜帶,在救災時,給予志工安全舒適的功能。於是宗教處蔡昇倫師兄代表慈濟基金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研討如何將證嚴法師的智慧發明,開發成救災工具。蔡昇倫師兄表示:「上人希望開發這樣的蚊帳,保護救災人員不被蚊蟲叮咬,另外就是防範受災戶受到蚊蟲感染。並希望說能夠,採用環保志工愛心、辛苦回收的寶特瓶,所製成的大愛紗做成『救災蚊帳』,希望大愛感恩科技配合完成。」

每一樣產品的開發,都有它背後動人的故事,就如同大愛感恩科技所研發製造的「太陽能LED帽」,有三段式照明功能,行進中、閱讀書籍樣樣都行,還具備前後警示照明,這都是慈悲科技的設計,再者都是採用環保菩薩的愛心。

世間苦難偏多,火、水、風大三災,及饑饉、瘟疫、刀兵小三災,災難不斷。除了全球關注的伊波拉疫情,臺灣地區面對夏日常常發生的登革熱疫情,更要時時注意居家環境,提高警覺,並培養對環境的愛心,人人自我預防,祈願一切都平平安安過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真情摯意用心做 環保法船承宏願


馬來西亞「居鑾」與「哥打丁宜」兩地,最近都舉辦了慈濟歲末祝福。民眾回想起去年,國家可謂多事之秋,因此有人自發性做了條法船,希望凝聚更多人的心,也有人大聲祈禱,祈求不要再有災難。(12/20、12/28)

「居鑾」環保志工的一雙巧手,讓一艘精緻的環保法船,瞬間成型。

環保志工 侯園豐:「就是讓這艘船,載著全部人的愛心啦。」

對馬來西亞來說,去年、的確需要凝聚大家的心。

漫長得可以細數分秒瞬間,短暫得無法互道別離。

看著回顧的影片,慈濟「哥打丁宜」聯絡處現場的民眾,默然無聲。

真正體會到無常,這股集體、強烈的意識,在歲末祝福祈禱時,散發出來。

誠心祈求無災難,這也是馬來西亞民眾最後的心聲。

民眾 傅國偉:「大家不管是年紀大年紀小的,希望明年,我們會過得更充實更美好啦。」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福慧床運抵 災民終可一夜好眠


在彭亨州的瓜拉吉撓,伴隨著以工代賑的腳步,慈濟志工密切關注災民生活上的困難。水災後災民重返家園,家具全毀,很多災民就睡在地板上,從台灣緊急運來第一批福慧床,志工在瓜拉吉撓舉辦了發放,親自送到災民手中,首批發放了449份福慧床、毛毯和生活包。

瓜拉吉撓小鎮這天熱鬧非凡,受災鄉親集中在當地的民眾會堂,自從慈濟在這裡展開以工代賑,鄉親們和志工的感情也與日俱增。

慈濟志工 劉濟雨:「馬來西亞東海岸,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水患,遠在台灣的證嚴上人對各位非常地關心,一直想辦法,希望動員馬來西亞所有的慈濟志工,及時給各位幫助跟關懷。」

消毒藥丸可以幫助災民預防災後的疫情,福慧床、毛毯和生活包及時解決災民的生活之需。

受災鄉親 阿西雅:「我非常開心拿到生活用品,非常感謝你們對我的幫助。」

受災鄉親 羅斯里:「對於你們的幫助,我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我們謝謝證嚴上人,因為慈濟志工千辛萬苦,來幫助我們的鄉村,我們非常地感恩,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大的水災,真的非常謝謝慈濟,慈濟在世界上是最棒的。」

受災民眾 哈費斯:「我講個,證嚴法師謝謝你。」

溫情洋溢在發放現場,受災鄉親們的心情也暫時從災後的陰霾中走了出來。 志工們陪伴鄉親,把物資送到家裡,細心講解福慧床的用法。

受災鄉親:「好像在坐飛機一樣。」

受災鄉親 諾瑪蒂雅:「你們給我們力量,非常感謝,馬來同胞也沒像這樣來幫忙,華人都這樣子來幫助我們,非常感謝,非常非常感謝。」

受災鄉親 阿都慕尼:「慈濟志工幫助所有的種族,不會去分別貧富,誰有困難就去幫助誰,我說著說著都會感動流淚,我要跟你們一樣成為志工。」

除了物資以外,沉甸甸的還有志工對受災鄉親們的那分真情。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搬運大米盡心力 眾志成城圓任務


慈濟在大陸海南省的冬令發放,今年進入第五個年頭,這一次總計有1207戶貧困的民眾,領到過冬物資,包括了食用油、毛毯,以及總計22公噸的大米。然而,如何把這些沉甸甸的米袋搬運到發放現場,可是費了民眾與志工好大的心力。

這不是什麼竊盜事件,是民眾與慈濟志工,趕著把剛運抵海口市的大米搬進學校放置。一包15公斤,總計1500包,總重22公噸的大米,在150人的合力之下,全都整齊堆疊在教室,等候一年一度的慈濟冬令發放。

慈濟志工 許學智:「各位都知道,我們是來自台灣慈濟基金會的代表,今天到此地的,除了我們海南的慈濟志工以外,還有深圳的慈濟志工,還有來自台灣的志工 。」

海南美蘭區副區長 林志剛:「我謹代表美蘭區委、區政府,向為本次活動捐贈物資的台灣慈濟慈善基金會的善行義舉,表示衷心的感謝 。」

除了白米,食用油、毛毯,這都是要給貧困民眾的過冬物資。

民眾 洪玉蘭:「我沒有能力的,我現在家裡還沒有米,現在這個米就很好。」

慈濟志工 陳文:「拿油的拿油,拿毛毯的拿毛毯,這個就看到大家的這一分心,真的是很感動。」

國境之南,因為來自台灣的愛心,想要看到鄉親露出笑容,不再困難。

真善美志工 海南報導

Read more

偏鄉義診不畏難 守護健康守護愛


印尼慈濟人舉辦義診,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規劃。西雅加達有一個成立了三年的「苟杉比環保站」平時有許多居民會在慈濟人邀請下,投入做環保,慈濟志工希望他們能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因此舉辦義診。另外,在西加里曼丹「嘉翁村」,這個村是慈濟慈善農業協助的地方之一,民眾的農業技術獲得改善後,慈濟志工也為了村民的健康舉辦義診。

通往「嘉翁村」的路況,顛顛簸簸,不過,搬運物資就定位的過程,十分順利。

慈濟志工 鄭進榮:「這裡的民眾都很積極,因為這裡從來沒有舉辦過這種義診。」

「嘉翁村」是慈濟投入慈善農業的村莊之一,農業技術獲得改善後,環境的衛生、村民的健康,也是慈濟人不能忽略的。

嘉翁社會健康中心護士 婭芯妲:「嘉翁村民的健康問題,一般是胃酸、瘧疾、感冒發燒,還有一些呼吸道感染病。」

首次義診,慈濟從西加里曼丹各地,邀請不少醫護人員參與,照護了909位鄉親。

在西雅加達,成立已經三年的「苟杉比環保站」,也特地為社區居民舉辦義診。已經八十歲的阿嬤,平常在環保站愛護地球,這一天,慈濟人來疼惜她的健康。

環保志工 憂麗婭妮:「很開心,我盼望很久了,沒想到今天能見醫生,真的很開心。」

投入義診的醫護人員,不但為大約一百位民眾測量健康數值,醫師還親自講解。

醫師 萊哈德:「退行性疾病,是從我們器官退化的原因,導致產生各種疾病的情況。」

人人身心的健康與地球的健康,同等重要,慈濟志工盡心力讓苟杉比環保站,做為守護萬物生命與慧命的地方。

美莉 璱菈.秘莎 多尼 印尼報導

Read more

週一, 12 一月 2015

楠梓親子暖陽 映照馬國水災

圖說:當北台灣寒冬的腳步還沒走遠,元月的高雄,已露出初春暖陽臉孔。楠陽國小的川堂裡面,超過20, 30對親子們,正聚精會神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伯的分享。(攝影:虞珊明)當北台灣寒冬的腳步還沒走遠,元月的高雄,已露出初春暖陽臉孔。楠陽國小的川堂裡面,超過20, 30對親子們,正聚精會神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伯的分享。主持人高櫻芳師姊稱讚小朋友們身處這個開放空間,仍然能夠專心一致、心無旁鶩,沒有被一旁馬路上車來車往、或樹搖鳥鳴吸引而分神,實在難得。就如靜思語所云:「只要心專,就不會被其他的事情影響,就不容易做錯事。」

今天「環保續物命」這個單元,根據親子班教學組熊貞鳳師姊的規劃,是為了三月份「仁武環保站實作課程」預作準備的先修,希望親子們對於慈濟的環保理念,能有初步了解。據班主任王雅惠師姊表示,雖然因為接近學校期末考、出席率略受影響,但營隊整體仍有80多人投入活動。此外,平常投入推廣環保的湯惠伃師姊與林淵淞師兄也來到今天會塲,與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兄交流,主要是為了下週 (1/18) 將帶領楠梓國中同學到右昌環保教育站之課程,事先搜集分享資源,包括寶特瓶之瓶片、酯粒、紗,希望更能夠讓同學們理解寶特瓶回收、再製所經歷的過程。

圖說:平常投入推廣環保的湯惠伃師姊(左)與林淵淞師兄(右)也來到今天會塲,與大愛感恩虞珊明師兄交流,主要是為了下週(1/18)將帶領楠梓國中同學到右昌環保教育站之課程,事先搜集分享資源,包括寶特瓶之瓶片、酯粒、紗,希望更能夠讓同學們理解寶特瓶回收、再製所經歷的過程。(攝影:虞珊明)安排在最後是暱稱為學習成果檢視的「贏越多越好」遊戲,擔任今天各國「總統」的都是坐在各組最前面的二年級小菩薩,雖然對於遊戲規則似懂非懂,但每一回合代表各組舉牌前,都很稱職的回頭聽組員的聲音。然而面對眾多「選黑」、或「選白」的意見,往往只能在左右為難下做出「抉擇」。在媽媽謝曉伶師姊的陪伴下參加親子班的六年級黃俊凱小菩薩,非常積極參與課程,一直喊著「白色、白色」,但很多時候他的意見都被「黑色」的聲浪淹沒。看到最後一回合「五黑、一白」的結果,虞珊明師伯宣布:「今天遊戲結果,地球滅亡了!」省思的時候,珊明師伯告訴大家:「不是自己分數高才是贏,要大家共好,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圖說:在媽媽謝曉伶師姊的陪伴下參加親子班的六年級黃俊凱,非常積極參與課程,一直喊著「白色、白色」,但很多時候他的意見都被「黑色」的聲浪淹沒。省思的時候,珊明師伯告訴大家:不是自己分數高才是贏,要大家共好(白色),才能「與地球共生息」。(攝影:虞珊明)大愛感恩科技高雄靜思堂低碳概念館同仁陳慈娟師姊,一大早就來配合布置場地,並且針對馬來西亞水災,呼籲愛心捐款。去年12月一場超過10天的馬國東海岸大水災,導致8個州、12萬以上災民家園與財物毀於一旦。風雨無情、人間有愛,大愛感恩科技也決定將今天推廣所得全數捐出救助馬國水災。帶動一片護持之愛心,讓楠梓親子班的暖暖的愛心,在寒冬中如陽光般跨越海洋,映照彼岸馬國水災、膚慰鄉親的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高雄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高雄靜思堂低碳概念館同仁陳慈娟師姊,一大早就來配合布置場地,並且針對馬來西亞水災,呼籲愛心捐款。帶動一片護持之愛心,讓楠梓親子班的暖暖的愛心,在寒冬中如陽光般跨越海洋,映照彼岸馬國水災、膚慰鄉親的心。(攝影:虞珊明) 

Read more

楠梓親子暖陽 映照馬國水災

圖說:當北台灣寒冬的腳步還沒走遠,元月的高雄,已露出初春暖陽臉孔。楠陽國小的川堂裡面,超過20, 30對親子們,正聚精會神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伯的分享。(攝影:虞珊明)當北台灣寒冬的腳步還沒走遠,元月的高雄,已露出初春暖陽臉孔。楠陽國小的川堂裡面,超過20, 30對親子們,正聚精會神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伯的分享。主持人高櫻芳師姊稱讚小朋友們身處這個開放空間,仍然能夠專心一致、心無旁鶩,沒有被一旁馬路上車來車往、或樹搖鳥鳴吸引而分神,實在難得。就如靜思語所云:「只要心專,就不會被其他的事情影響,就不容易做錯事。」

今天「環保續物命」這個單元,根據親子班教學組熊貞鳳師姊的規劃,是為了三月份「仁武環保站實作課程」預作準備的先修,希望親子們對於慈濟的環保理念,能有初步了解。據班主任王雅惠師姊表示,雖然因為接近學校期末考、出席率略受影響,但營隊整體仍有80多人投入活動。此外,平常投入推廣環保的湯惠伃師姊與林淵淞師兄也來到今天會塲,與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兄交流,主要是為了下週 (1/18) 將帶領楠梓國中同學到右昌環保教育站之課程,事先搜集分享資源,包括寶特瓶之瓶片、酯粒、紗,希望更能夠讓同學們理解寶特瓶回收、再製所經歷的過程。

圖說:平常投入推廣環保的湯惠伃師姊(左)與林淵淞師兄(右)也來到今天會塲,與大愛感恩虞珊明師兄交流,主要是為了下週(1/18)將帶領楠梓國中同學到右昌環保教育站之課程,事先搜集分享資源,包括寶特瓶之瓶片、酯粒、紗,希望更能夠讓同學們理解寶特瓶回收、再製所經歷的過程。(攝影:虞珊明)安排在最後是暱稱為學習成果檢視的「贏越多越好」遊戲,擔任今天各國「總統」的都是坐在各組最前面的二年級小菩薩,雖然對於遊戲規則似懂非懂,但每一回合代表各組舉牌前,都很稱職的回頭聽組員的聲音。然而面對眾多「選黑」、或「選白」的意見,往往只能在左右為難下做出「抉擇」。在媽媽謝曉伶師姊的陪伴下參加親子班的六年級黃俊凱小菩薩,非常積極參與課程,一直喊著「白色、白色」,但很多時候他的意見都被「黑色」的聲浪淹沒。看到最後一回合「五黑、一白」的結果,虞珊明師伯宣布:「今天遊戲結果,地球滅亡了!」省思的時候,珊明師伯告訴大家:「不是自己分數高才是贏,要大家共好,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圖說:在媽媽謝曉伶師姊的陪伴下參加親子班的六年級黃俊凱,非常積極參與課程,一直喊著「白色、白色」,但很多時候他的意見都被「黑色」的聲浪淹沒。省思的時候,珊明師伯告訴大家:不是自己分數高才是贏,要大家共好(白色),才能「與地球共生息」。(攝影:虞珊明)大愛感恩科技高雄靜思堂低碳概念館同仁陳慈娟師姊,一大早就來配合布置場地,並且針對馬來西亞水災,呼籲愛心捐款。去年12月一場超過10天的馬國東海岸大水災,導致8個州、12萬以上災民家園與財物毀於一旦。風雨無情、人間有愛,大愛感恩科技也決定將今天推廣所得全數捐出救助馬國水災。帶動一片護持之愛心,讓楠梓親子班的暖暖的愛心,在寒冬中如陽光般跨越海洋,映照彼岸馬國水災、膚慰鄉親的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高雄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高雄靜思堂低碳概念館同仁陳慈娟師姊,一大早就來配合布置場地,並且針對馬來西亞水災,呼籲愛心捐款。帶動一片護持之愛心,讓楠梓親子班的暖暖的愛心,在寒冬中如陽光般跨越海洋,映照彼岸馬國水災、膚慰鄉親的心。(攝影:虞珊明) 

Read more

八旬菩薩疼大地 晨起薰法不懈怠


沒讀書,不代表不懂人生道理。在宜蘭有位高齡超過80歲的慈濟志工甘完,從小家境清苦,還被送做養女,讀書一直都是奢望,更因為家中沒有男孩,到了適婚年齡,養父母就幫她招贅夫婿,家中經濟仰賴先生採礦維生。直到將近八年前,接觸到慈濟,開啟了人生另一道門,不只全心全意投入環保,當今年頭城環保站正式連線花蓮靜思精舍,晨起聆聽證嚴上人開示,甘完阿嬤就開始一個人摸黑走路到環保站,單純的心,只為了多聽上人說話。

慈濟志工 甘完:「(我都凌晨)三點十五分起床,然後敬茶燒香,如果還有時間,我就差不多會念佛二十分鐘,或是半小時都會念。」

清晨四點之前,頂著夜色,就得趕緊出門。

慈濟志工 甘完:「(師姊你起這麼早是要去哪裡?) 要去環保站那邊薰法香。」

路燈,加上一條閃光帶,路再黑、再暗,都不怕。

慈濟志工 甘完:「師父年紀這麼大了,我們自己也年紀大了,要來去聽師父教導我們,跟我們開示,不要懈怠要精進,走到這邊剛好四點十分。」

負責開門,等到有人來,再分工合作鋪地毯、擺蒲團。人生走到81歲了,老人家大字不識半個,跟隨上人的心,卻很篤定。

慈濟志工 甘完:「不認識字如果跟得上,就跟大家一起念誦,如果跟不上,就照師父說的這樣(做),就是不要懈怠,師父的法要聽,不要想說貪睡爬不起來。」

真善美志工 楊三忠 黃麗友 宜蘭報導

Read more

入慈濟肩挑米籮 胸懷苦難蒼生事


每年年底,都有一批新進志工完成培訓,加入慈濟大家庭,今年在福建也有179位志工,成為生力軍,在接受花蓮靜思精舍法師祝福的同時,他們也發願,未來要更積極投入志工行列,為更多需要的人付出心力。(1/3)

歲末年終,福建五個地區志工齊聚一堂,完成培訓的志工,正式成為慈濟大家庭的一員。

慈濟志工 鍾清江:「高興的嘛因為說,可以一家人一起做慈濟,感覺挺不錯的,因為說可以付出幫助別人,是我們的福報。」

76歲的許梅花,是這批新進志工中年紀最大的,她和女兒王杏菜,都因做環保而走出心靈的苦。

慈濟志工 許梅花:「環保真的好,做環保沒有煩惱,身體又好保護地球好,後來子孫代代好。」

慈濟志工 王杏菜:「那我們覺得我們這條路,是走對了上人說,只要是做對的事就做。」

而中醫師翁麗麗,則希望發揮自己的專業,讓大愛精神傳出去。

慈濟志工 翁麗麗:「在閩南地區我一定要,發揮自己的能量,發揮我自己的長處,幫助我們應該幫助的人。」

在慈濟,這群新志工找到了自己的路,從此轉苦為樂,更能為人群付出。

真善美志工 王雅珊 曾美伶 福建報導

Read more

2014,01/12,內湖毛毯裝櫃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和大安區慈濟志工
【時間】2014年1月12日(一)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五段168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