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15
週三, 14 一月 2015
實踐愛的力量 讓愛生生不息
- Article Details
在流行多元的社會中,衣服相對也變得很多樣,而服飾在中華文化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愛感恩科技希望透過環保材質的衣服,傳承、並弘揚中華傳統的薪火,因此在衣服設計上推出中國風的「傳薪」服飾,而其中代表中國服飾的盤扣,外形像一隻蜻蜓,英文名字恰好就是「飛龍dragon fly」,意涵祝福自己。這系列服飾並沒有太多綴飾,因為我們希望能藉由服裝展現古典特色中國文化的內涵,樸實端莊的風格。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透過大愛廣播電台《環保愛地兒》,與更多的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服儀人文之努力。
若岑師姊提到 證嚴上人曾告訴我們:「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一開始大家不太能理解 上人的用意,也不知道要朝著什麼方向去設計。直到有一次在台中歲末祝福,醫護同仁借我們的服飾去展示,而上人開示提到「如果衣服設計的不好是設計師的錯,並不是穿著模特兒的錯。因為模特兒把衣服改造另一個穿著風格,這也是設計師所造就的。」這時我們才想到,我們所要設計的服飾就是要讓穿我們衣服的人能夠原原本本的呈現出設計師所設計出的意涵,展現出這穿衣者的特質。因此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就是朝著這方向設計,藉由衣服讓大家能穿出屬於衣服和自己的氣質特色。
在傳薪服飾中『純淨系列』,我們是藉由寶特瓶透明的特點展現純淨的意象,因此將此特點放入這系列風格中,代表單純、淨化人心的意向。其實我們在設計服飾時,除了針對寶特瓶的特質製成紗和布料,最重要的就是要設計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展現清新端莊,而穿起來讓人覺得舒適自在。
大愛感恩科技所設計的服飾不單單只是典雅端莊,我們也針對在不同時節所需的衣服機能設計,在夏季我們推出大愛冰涼衫,而冬季衣服要具有保暖、透氣功能;而在不同場合我們也設計出『修賢系列』服飾,讓大家在不同的場合穿上適合的衣服,展現個人氣質,尊重他人祝福自己。
大愛感恩科技的服飾本著「續物命,造福慧」的精神,從『外在』到『心靈』環保,從『華麗』到『儉樸』的美德,從『愛己』到『愛地球』的大愛,將『寶特瓶』化為『實踐愛的力量』,讓這一份愛生生不息。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設計部資深設計師 廖惠玲 師姊
【節目時間】 1/15(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大愛心品 「心生活系列」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實踐愛的力量 讓愛生生不息
- Article Details
在流行多元的社會中,衣服相對也變得很多樣,而服飾在中華文化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愛感恩科技希望透過環保材質的衣服,傳承、並弘揚中華傳統的薪火,因此在衣服設計上推出中國風的「傳薪」服飾,而其中代表中國服飾的盤扣,外形像一隻蜻蜓,英文名字恰好就是「飛龍dragon fly」,意涵祝福自己。這系列服飾並沒有太多綴飾,因為我們希望能藉由服裝展現古典特色中國文化的內涵,樸實端莊的風格。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透過大愛廣播電台《環保愛地兒》,與更多的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服儀人文之努力。
若岑師姊提到 證嚴上人曾告訴我們:「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一開始大家不太能理解 上人的用意,也不知道要朝著什麼方向去設計。直到有一次在台中歲末祝福,醫護同仁借我們的服飾去展示,而上人開示提到「如果衣服設計的不好是設計師的錯,並不是穿著模特兒的錯。因為模特兒把衣服改造另一個穿著風格,這也是設計師所造就的。」這時我們才想到,我們所要設計的服飾就是要讓穿我們衣服的人能夠原原本本的呈現出設計師所設計出的意涵,展現出這穿衣者的特質。因此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就是朝著這方向設計,藉由衣服讓大家能穿出屬於衣服和自己的氣質特色。
在傳薪服飾中『純淨系列』,我們是藉由寶特瓶透明的特點展現純淨的意象,因此將此特點放入這系列風格中,代表單純、淨化人心的意向。其實我們在設計服飾時,除了針對寶特瓶的特質製成紗和布料,最重要的就是要設計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展現清新端莊,而穿起來讓人覺得舒適自在。
大愛感恩科技所設計的服飾不單單只是典雅端莊,我們也針對在不同時節所需的衣服機能設計,在夏季我們推出大愛冰涼衫,而冬季衣服要具有保暖、透氣功能;而在不同場合我們也設計出『修賢系列』服飾,讓大家在不同的場合穿上適合的衣服,展現個人氣質,尊重他人祝福自己。
大愛感恩科技的服飾本著「續物命,造福慧」的精神,從『外在』到『心靈』環保,從『華麗』到『儉樸』的美德,從『愛己』到『愛地球』的大愛,將『寶特瓶』化為『實踐愛的力量』,讓這一份愛生生不息。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設計部資深設計師 廖惠玲 師姊
【節目時間】 1/15(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大愛心品 「心生活系列」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九旬嫗勤儉惜福 清淨大地獻良能
- Article Details
桃園中壢歲末祝福,現場來了一位九旬高齡的「柏陳微」老太太,她做環保分類已有16年之久,慈濟志工請她來,與所有的民眾分享做環保的方法與樂趣。她不僅言談清晰,還保有樸實率直的個性,非常有說服力。
慈濟志工 柏陳微:「你看(沒喝完),現在的人很浪費喔。」
90歲的柏陳微,撿拾寶特瓶,是勤儉,也是為了替大地守住一分清淨。住所的地下室,是她的環保基地。
慈濟志工 柏陳微:「以前(孩子)有在說這房子要賣,我說不行喔,我要做環保喔,他就說好好給妳做給妳做。我沒有財產留給孩子啊,沒財產給子孫啊,就只兩字給孩子給孫子,就功和德啊。」
這分珍貴的功與德,柏陳微不自私內藏,中壢歲末祝福,她公開分享。
慈濟志工 柏陳微:「我就撿回來地下室,撿得多了再來分類,像是醬油瓶,還是說番茄醬的罐子。我心臟很好喔,上台心臟就稍微會蹦蹦跳啊,哈哈哈(上去哪),上台啊要講的話怕會講錯。」
16年前,柏陳微第一次做環保,16年後,她老人家第一次粉墨登場,在眾人前宣導環保。唯一不變的是,她那顆擇善固執、單純活潑的心。
真善美志工 桃園報導
Read more斯洛伐克來訪 大愛述說因緣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1月14日,「斯洛伐克」駐台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及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胡達茨基先生(Hon. Jan HUDACKY)等一行八人,在外交部官員陪同下,來到內湖科學園區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訪問。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帶領同仁熱烈歡迎及表達期待未來能在綠色環保這個領域與斯國繼續交流,期許共同為地球永續多盡一分心力。為了讓貴賓們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傳奇』、與『慈濟環保護地球理念的落實』,楊竣翔師兄深入淺出的述說起這段寶特瓶再生之奇妙因緣。
斯國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胡達茨基先生(Hon. Jan HUDACKY)致詞表示:今天的參訪充滿驚奇及印象深刻,大愛感恩樹立良好的企業典範,利用科技的力量,做到環境保護、地球資源再利用,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產品又能做成賑災救人的用品,也看到慈濟在日本311大地震及全球各地災難的慈悲人道救援,令人敬佩與值得斯洛伐克學習。
提起「斯洛伐克」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國家名稱,《經典雜誌174期》「紛分和合 分道不揚鑣—捷克斯洛伐克『絲絨離婚』之路」文章曾報導,1993年1月1日起,捷克斯洛伐克從單一國家,分裂為兩個獨立國家。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就實現了政權更迭,過程和平,如天鵝絨般柔滑與平順。相對於南斯拉夫分裂的血腥暴力,捷克斯洛伐克舊領導人的放手,寬廣的胸襟、平和的過程,讓雙邊的人民沒有撕裂,仍能延續過往的「共通」,並正視、應對已存在的矛盾。這股善的力量,得以延續人民的幸福,兩個國家目前的年人均所得都在 23000美元以上,排名世界第35名與43名。斯洛伐克人在碰到捷克人,像是看到兄弟,對於之前的堅持分手,也帶有一絲的愧疚。國際上的持續合作,讓雙邊共有力量,也充滿著「合」的可能。《經典雜誌》這個主題並榮獲2013年「第12屆卓越新聞獎 - 國際新聞報導獎」。
解決大問題需要大智慧。就如大愛感恩科技秉承慈濟 證嚴法師的智慧,將慈濟環保菩薩用心分類的飲用水寶特瓶 (石油製成的一次性產品),利用加熱溶融的物理方式製造成再生聚酯纖維及二次性再生產品,並進一步研發/製作成三次性的再生用品,讓所有產品能達到工業循環及零廢的目標。同時在整個過程中蘊含著『環保人文』、『愛心接力』、與『完全回饋』三個核心價值。大愛感恩科技並將運用科技的力量成為慈濟永遠的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內湖報導
斯洛伐克來訪 大愛述說因緣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1月14日,「斯洛伐克」駐台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及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胡達茨基先生(Hon. Jan HUDACKY)等一行八人,在外交部官員陪同下,來到內湖科學園區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訪問。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帶領同仁熱烈歡迎及表達期待未來能在綠色環保這個領域與斯國繼續交流,期許共同為地球永續多盡一分心力。為了讓貴賓們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傳奇』、與『慈濟環保護地球理念的落實』,楊竣翔師兄深入淺出的述說起這段寶特瓶再生之奇妙因緣。
斯國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胡達茨基先生(Hon. Jan HUDACKY)致詞表示:今天的參訪充滿驚奇及印象深刻,大愛感恩樹立良好的企業典範,利用科技的力量,做到環境保護、地球資源再利用,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產品又能做成賑災救人的用品,也看到慈濟在日本311大地震及全球各地災難的慈悲人道救援,令人敬佩與值得斯洛伐克學習。
提起「斯洛伐克」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國家名稱,《經典雜誌174期》「紛分和合 分道不揚鑣—捷克斯洛伐克『絲絨離婚』之路」文章曾報導,1993年1月1日起,捷克斯洛伐克從單一國家,分裂為兩個獨立國家。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就實現了政權更迭,過程和平,如天鵝絨般柔滑與平順。相對於南斯拉夫分裂的血腥暴力,捷克斯洛伐克舊領導人的放手,寬廣的胸襟、平和的過程,讓雙邊的人民沒有撕裂,仍能延續過往的「共通」,並正視、應對已存在的矛盾。這股善的力量,得以延續人民的幸福,兩個國家目前的年人均所得都在 23000美元以上,排名世界第35名與43名。斯洛伐克人在碰到捷克人,像是看到兄弟,對於之前的堅持分手,也帶有一絲的愧疚。國際上的持續合作,讓雙邊共有力量,也充滿著「合」的可能。《經典雜誌》這個主題並榮獲2013年「第12屆卓越新聞獎 - 國際新聞報導獎」。
解決大問題需要大智慧。就如大愛感恩科技秉承慈濟 證嚴法師的智慧,將慈濟環保菩薩用心分類的飲用水寶特瓶 (石油製成的一次性產品),利用加熱溶融的物理方式製造成再生聚酯纖維及二次性再生產品,並進一步研發/製作成三次性的再生用品,讓所有產品能達到工業循環及零廢的目標。同時在整個過程中蘊含著『環保人文』、『愛心接力』、與『完全回饋』三個核心價值。大愛感恩科技並將運用科技的力量成為慈濟永遠的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內湖報導
伊波拉蔓延缺糧 跨國馳援愛接力
- Article Details
伊波拉病毒在西非持續蔓延,獅子山共和國是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疫情爆發,導致農作人口不足,糧食短缺。慈濟基金會援助香積飯、環保餐具、毛毯和福慧床。過去服務於慈善組織的美國志工,史蒂芬佛巴先生,長期和慈濟人合作。出生於獅子山的他,現在發願回國服務鄉親,在他的牽引下,促成因緣,將與國際慈善組織「明愛天主教基金會」及「希利國際救濟基金會」合作,把物資送到最需要的病患、家屬手中。
加快動作,15噸香積飯,加上3000份環保碗和湯匙,一箱箱要裝滿40尺貨櫃,送往西非獅子山共和國。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組長 陳濟任:「我們的海運 預計是13號結關,14號可以送出去,預計差不多50天會抵達獅子山。」
伊波拉疫情重創當地,造成糧食短缺。出生於獅子山的美國志工史蒂芬,辭去工作,發心回到家鄉付出,這次參與慈濟美國總會援助計畫,成為橋樑,促成與兩個國際慈善組織的合作。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組長 陳濟任:「這一次的援助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希望說如果史蒂芬回去之後,他也可以扮演一個志工的角色,讓我們更清楚了解當地的需求,我們本會(慈濟)的援助,相信可以做得更多。」
台灣物資馳援,除了香積飯可以供應600人,維持四個半月的溫飽,還提供3000件毛毯,將在三月中送達。
另外也援助1500張福慧床。秉持直接、重點的原則,送到當地醫療站與隔離中心,幫助病患及家屬。
花蓮報導
江杏幸 鄧明怡
五百志工千手千眼 靜思堂大掃除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板橋園區,歲末大掃除(1/10),短短一天時間就打掃完畢,靠的是五百位志工迅速動員,分工合作。
粗重大任勇承擔細微暗處不馬虎
五百人大陣仗,還真的有場,打掃的硬仗要打。
慈濟志工 陳火全:「粗重的工作由男眾師兄來承擔,女眾的師姊就負責,以打掃為主的工作來做清潔。」
上從天花板冷氣出風口到吊扇,全都細心擦拭。
慈濟志工 鄭志明:「(平常在家裡),(有幫師姊做這些家事嗎),有啊有在弄(有喔),我在我家擦過吊扇了,(在家裡做沒人給你留紀錄啦)。」
蔬果皮做成的酵素,擦洗拖地萬用又環保。(0331)香積廚房的抽油煙機,得用力刷洗,(0336)擺放食物的冰庫,衛生更是不容馬虎。
講經堂四層樓高的蓮花椅,都是志工跪著或彎腰,用心整理。另外,想剔除標籤,又不能刮傷木地板,靠的是經驗傳承。
慈濟志工 賴盆:「上面那片(標籤膜)要先去除,水才滲得進去,膠質才撕得掉。」
裡裡外外,從上到下,清掃地一塵不染,歲末大動員,讓慈濟板橋園區,煥然一新。
真善美志工 高玉美 葉水芬 李功賢 郭志隆 台北報導
2015,01/14,斯洛伐克國會經濟委員會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14日(三) 09:00- 10: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斯洛伐克來訪 大愛述說因緣


週二, 13 一月 2015
勤做環保護大地 帶動鄰里同響應
- Article Details
台北萬華區的慈濟志工林素琴,多年來投入社區環保,號稱是全年無休。每天到菜市場報到,收集人人隨手丟棄的塑膠袋,在三年前萬華靜思堂啟用後,林素琴每天清晨四點薰法香,結束後便開始打理環境清潔,把靜思堂當成自己家來清掃,用心維護。
慈濟志工,林素琴:「每天都來掃(靜思堂),掃一掃,看到很乾淨,感覺也很高興,這就是我們家啊,乾淨的話,心裡看起來也舒服。」
除了早起薰法香,慈濟志工林素琴,多年來投入社區環保,不僅自己做,更帶動周遭的人一起響應。
慈濟志工,李劉靜花:「十點半,太陽那麼大,騎一台腳踏車,前面一包後面一包,想說十二點,要吃飯了,她沒有去吃飯,半個小時的時間,不想吃飯,就一直做到兩點、三點,有一次被關在(環保站)裡面,沒辦法出來。」
慈濟志工,林素琴:「看到這麼多塑膠袋,被當作垃圾丟掉,很不忍心,就把它載回來,每周師兄會來載兩次,星期三和星期六都會來幫忙載。」
林素琴,加上一台腳踏車,就是行動環保站,可以說是全年無休,從早做到晚,她的好口碑,就連夜市攤販都讚譽有加。
攤販:「台灣有妳真好,從苗栗以北到羅東,我沒看過她這樣(認真)的,我如果有看到(塑膠袋),我就撿,我撿起來,就會拿給她。」
慈濟志工,林素琴:「要把握當下,上人說,能做比不能做好,這句話,我都一直惦記在心裡。」
李澤英 徐樹模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慈悲科技展良能 大愛防疫做屏『帳』
- Article Details
「世間苦難偏多,還有人禍、天災,再加上瘟疫,讓人感覺真的是到了末法時代、五濁惡世,佛陀所說大、小三災,已經都會合起來,都是出在人心不調和。」去年12月,馬來西亞東海岸因大豪雨,造成八個州淹水成災,「大馬連心、愛鋪滿地」,慈濟馬國志工立即展開救災工作,以工代賑,邀請受災戶一同清掃家園,帶動受災戶重建家園。
災區積水退後,滿目瘡痍的垃圾,這種濕的地方,蚊蟲容易產生,常常會發生登革熱等疫情,眾生還沒有脫離苦難。 證嚴法師非常憂心災民及慈濟志工的安危,台灣有句諺語『一隻蚊子可以叮六個人』,意思就是小小一隻蚊子可以把病媒傳給多個人,所以我們平常的生活,第一要注意環境,不要讓周遭環境囤積骯髒的水,哪怕塑膠袋或者瓶瓶罐罐裡面所積的髒水,那就是蚊子的溫床,就會有蚊蟲孳生,就會養很多蚊子,所以「環保」理念要在生活上落實,將不用的瓶瓶罐罐、塑膠袋等清洗後,送去環保站回收,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為了防止志工及災民不被蚊蟲叮咬, 證嚴法師指示要為災區居民們準備蚊帳。蚊帳的設計需要同時兼顧『透氣』與『荷葉效應』,上半部採用可透氣性高的布料,底部則採用可疏濕快乾防水布料,避免水氣浸潤。另外要能具備輕巧便利性、好收納,可方便攜帶,在救災時,給予志工安全舒適的功能。於是宗教處蔡昇倫師兄代表慈濟基金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研討如何將證嚴法師的智慧發明,開發成救災工具。蔡昇倫師兄表示:「上人希望開發這樣的蚊帳,保護救災人員不被蚊蟲叮咬,另外就是防範受災戶受到蚊蟲感染。並希望說能夠,採用環保志工愛心、辛苦回收的寶特瓶,所製成的大愛紗做成『救災蚊帳』,希望大愛感恩科技配合完成。」
每一樣產品的開發,都有它背後動人的故事,就如同大愛感恩科技所研發製造的「太陽能LED帽」,有三段式照明功能,行進中、閱讀書籍樣樣都行,還具備前後警示照明,這都是慈悲科技的設計,再者都是採用環保菩薩的愛心。
世間苦難偏多,火、水、風大三災,及饑饉、瘟疫、刀兵小三災,災難不斷。除了全球關注的伊波拉疫情,臺灣地區面對夏日常常發生的登革熱疫情,更要時時注意居家環境,提高警覺,並培養對環境的愛心,人人自我預防,祈願一切都平平安安過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