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2014

週六, 18 十月 2014

綠色生活護大地 環保精神結善緣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想要象徵說那個德風,我們希望就是能夠襯托出這個產品,它是要宣揚這個社會的道德。」(圖片:轉載自大愛電視)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正式開幕(10/15~19),預計吸引超過二十萬人次入場。靜思人文系列也受邀參展,三個展區,包括了大愛感恩科技、靜思書軒、靜思茶軒,展場的設計,以竹為建材,竹涵養德,宣揚社會道德。參與服務的志工,也隨著一年又一年的盛會成長,透過展覽,接引人找到生命方向。

一年一度的佛事用品展,車潮、人潮絡繹不絕。六千八百個展位,吸引來自台灣、越南、澳洲等十三個國家地區,近千家企業。

慈濟志工 張義川:「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在廈門會展中心展出,慈濟靜思人文系列參展。」

展場今年的設計,參考了花蓮靜思精舍、慈濟文化園區,以竹為建材,對照精舍旁的竹軒,象徵性的體現了慈濟端正、沁心、儉樸、合力的形象。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的展位,服務人員穿著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服,傳達延續物命的理念。有展,就能接引人,找到心的方向。(圖片:轉載自大愛電視)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想要象徵說那個德風,我們希望就是能夠襯托出這個產品,它是要宣揚這個社會的道德。」

展場服務的志工越來越多,有來自台灣、漳州、泉州,甚至車程要十三小時的武漢。有的人因為靜思書裡的一句話,改變生命。

靜思書軒營運長 蔡青兒:「因為以前看到(有的志工)穿著便服,曾經可能就是在這裡,因為一本書認識了(慈濟),之後再來看到他就穿著灰衣,灰衣然後藍天,現在也穿著旗袍(正式受證)。」

大愛感恩科技的展位,服務人員穿著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服,傳達延續物命的理念。有展,就能接引人,找到心的方向。

真善美志工 王雅珊 張義川 吳德華 福建報導

連結:內文轉載自 大愛新聞  海外慈濟  綠色生活護大地 環保精神結善緣

 

Read more

綠色生活護大地 環保精神結善緣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想要象徵說那個德風,我們希望就是能夠襯托出這個產品,它是要宣揚這個社會的道德。」(圖片:轉載自大愛電視)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正式開幕(10/15~19),預計吸引超過二十萬人次入場。靜思人文系列也受邀參展,三個展區,包括了大愛感恩科技、靜思書軒、靜思茶軒,展場的設計,以竹為建材,竹涵養德,宣揚社會道德。參與服務的志工,也隨著一年又一年的盛會成長,透過展覽,接引人找到生命方向。

一年一度的佛事用品展,車潮、人潮絡繹不絕。六千八百個展位,吸引來自台灣、越南、澳洲等十三個國家地區,近千家企業。

慈濟志工 張義川:「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在廈門會展中心展出,慈濟靜思人文系列參展。」

展場今年的設計,參考了花蓮靜思精舍、慈濟文化園區,以竹為建材,對照精舍旁的竹軒,象徵性的體現了慈濟端正、沁心、儉樸、合力的形象。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的展位,服務人員穿著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服,傳達延續物命的理念。有展,就能接引人,找到心的方向。(圖片:轉載自大愛電視)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 洪若岑:「想要象徵說那個德風,我們希望就是能夠襯托出這個產品,它是要宣揚這個社會的道德。」

展場服務的志工越來越多,有來自台灣、漳州、泉州,甚至車程要十三小時的武漢。有的人因為靜思書裡的一句話,改變生命。

靜思書軒營運長 蔡青兒:「因為以前看到(有的志工)穿著便服,曾經可能就是在這裡,因為一本書認識了(慈濟),之後再來看到他就穿著灰衣,灰衣然後藍天,現在也穿著旗袍(正式受證)。」

大愛感恩科技的展位,服務人員穿著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服,傳達延續物命的理念。有展,就能接引人,找到心的方向。

真善美志工 王雅珊 張義川 吳德華 福建報導

連結:內文轉載自 大愛新聞  海外慈濟  綠色生活護大地 環保精神結善緣

 

Read more

回收分類大學問 老師也來做中學

為了推動環保,教育部舉辦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東區研習課程,除了邀請慈濟志工分享,來自各級學校的校長、老師們,也到慈濟花蓮環保教育站,動手實做。

彎腰做分類,原來不簡單,分哪幾類?該怎麼分?在成堆的回收物裡頭,藏著大學問,平時傳道授業的老師們,跟著環保志工邊做邊學。

花蓮高農校長 鍾順水:「慈濟對於環境教育這一塊, 尤其對小孩子的環境宣導方面, 是相當徹底, 讓我們的一些夥伴, 能夠來這邊體驗, 是一個很落實的一個活動。」

十指口訣,讓環保概念更容易記在心中。清淨在源頭不只是口號,還要從心靈淨化開始,降低慾望,減少汙染。

慈濟志工 陳麗卿:「環保教育不是一朝一夕, 可以做得好, 是要有比較長遠的規畫, 每一個學校去推動, 落實在所有生活當中, 才能真正的發揮效果。」

透過「環境倫理」課程,思考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尊重自然,也為了永續發展,期待參與研習的老師們將愛護地球的觀念,帶回校園,教育孩子,也讓社會產生良善的循環。

葉朝慶真善美志工-花蓮報導

Read more

週五, 17 十月 2014

開發案汙染影響 候鳥生態不平衡


台灣的地理位置,橫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冬季時,是高緯度地區候鳥最理想的度冬場所,因此,台灣成為全球候鳥遷徙的中繼站,生態保育地位相當重要。但近年來的工業開發和汙染,不斷衝擊國內的候鳥生存,像彰化「大城溼地」的國光石化開發案,以及高雄「永安溼地」的火力發電廠汙染,都使得台灣溼地逐漸消失,進而影響全球候鳥生態。

牠是「黑面琵鷺」,全球瀕臨絕種,其他國家很難見到,但冬季在台灣溼地,出現數十隻聚集的壯觀景象,國際這麼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台灣人重視嗎?全台最大光電廠,在高雄「永安溼地」,占地6.7公頃的太陽能板,成了大型烤爐。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它(光電板)的反光,可能會對鳥類造成一影響,國外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一個太陽能光電板,它是一個集中式的,因為它集中,溫度非常高,所以每年會死非常多的鳥。」

雖然不如國外光電板這麼大的傷害,溼地內光電廠的生態危害,仍然不可忽視。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為了要開發這個光電廠,他(台電)必須要把整個溼地,大概墊高了1.5米,所以就是等於是滯洪量減少了。」

滯洪水量減少,候鳥生存空間相對喪失,「永安溼地」在2007年,被內政部列為「國家重要溼地」,但生態保育腳步,跟不上工業開發速度。

溼地內「興達電廠」,靠著燃煤,火力發電。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 林昆海:「聽他們當地居民講,他們的窗戶,他們曬的衣服,全部都是染了這個煤灰,髒髒的,它破壞了這些原有的這個溼地的一個風貌。」

台電公司用鐵絲網圍籬,把溼地和外界隔離。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 林昆海:「未來台電要把這個地方開發,他勢必要把它(溼地)填平,而且要填高於平面,這樣子整個永安地區就消失了。」

消失的地平線,可能是「永安溼地」的未來,前途茫茫的,還有彰化「大城溼地」。

這是6年前大城溼地的情景,來台度冬的「大杓鷸」,成千上萬,飛翔天空,畫下遷徙的美麗驚嘆號。
這裡是台灣最大的泥質潮間灘地,也是國際候鳥的重要覓食區,不過,政府曾經打算在這裡填海造陸四百公頃,設立「國光石化專區」。

新北市雙溪國小學生:「請大人幫小朋友留下美麗的風景。」

彰化芳苑國中學生:「環境不只是人類的,也是動物的。」

國內反對聲浪不斷,2011年4月,馬英九總統宣布,不希望國光石化進駐大城溼地,但擱置的方案是永遠的嗎?經濟、生態和居民就業,長期拉鋸戰。

彰化大城鄉居民 洪先生:「設備如果不會汙染,(國光石化)來是好,他來做(建廠)是好,如果會汙染就不要來,會汙染的話,全村的人就要死了。」

國光石化喊卡三年多,「大城溼地」還沒列為候鳥重要棲地,石化業者始終等待鹹魚翻身的一天。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因為它(大城溼地)沒有比較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育)法律的限制,所以你可以看到後面旁邊,很多這些蓋房子、房子拆掉的這些磚頭,就往這邊海邊丟。」

同樣遭受人為汙染的,還有十幾公里外的「福寶溼地」。

「福寶溼地」是台灣的酪農專區,畜牧業和工廠林立,大量汙水,日以繼夜排入河川溝渠。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 施月英:「長期的工業廢水,都是往整個海岸流,排放,看到整個生態在劣化,也遇到幾個漁民在跟我們反應說,這幾年的漁獲量真的非常非常的明顯的下降。」

漁民捕不到魚,候鳥填不飽肚,這隻「黑腹濱鷸」太虛弱被人捕獲,意外發現兩隻腳上都有人為記號,原來牠從七千多公里遠的阿拉斯加,來台度冬。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在阿拉斯加繫放這隻(黑腹)濱鷸的藍考特博士,他知道這個消息就很高興,就從阿拉斯加到台灣來,希望親眼再一次見到牠,曾經被他繫放這隻鳥。」

台灣是遷徙路徑的中繼站,連結全球候鳥棲地,地位無可取代,福爾摩沙的每個人,應該善待每一片珍貴溼地。

Read more

愛的交流善漣漪 關注環保與慈善


大家常說「同行相忌」,但在慈善這塊領域,絕對是個例外。福建漳州的「漳浦慈善義工團」,最近就邀請「慈濟基金會」志工來分享經驗,彼此成員不但相見歡,還共同就氣候變遷、生態環保等問題,交換意見。

約在戶外守著一塊布幕,這不是蚊子電影院,大家看的是目前地球,最嚴肅的課題。

慈濟志工 洪小惠:「我們上人說 已經來不及了, 不要小看自己, 做好事 不能少你一人, 製造垃圾 不能多我一人, 所以要從我們家庭生活做起。」

福建漳州的「漳浦慈善義工團」,邀請慈濟志工來分享氣候問題、生態環保,以及慈善經驗,這一天,兩個團體以「善」會友。

漳浦慈善義工團團長 金蕾:「感覺你們是真正在做, 憑著一顆本心在做事情, 我真的很感恩你們, 我本身一直都是以你們為榜樣, 真的 因為我以前一直都, 去關注你們 看你們, 我現在也是希望能夠, 加入到你們志工隊伍當中。」

兩股力量合而為一,福建漳州,未來將能看到更多的行善足跡。

許雅玲 陳莉菲 真善美志工 福建報導

Read more

回收知識做中學 疼惜地球起身行


垃圾分類,對台灣民眾來說,已經漸漸變成一種習慣,但這個概念在有些地方並未完全普及。像馬來西亞峇株巴轄聯絡處,最近有學生前來體驗環保,不論是分類標準、還是回收辨識記號、還,都讓他們都感到很新鮮。

大人小孩都不陌生的飲料罐,到底要丟哪一邊,猶豫了好一陣,乾脆聽聽專家怎麼說。

環保志工 李克紹:「回收的東西它會有什麼,有一個三角形看到嗎,有看到寫一個1號嗎,如果有寫1號,我們就肯定的,跟這邊(回收物)在一起。」

一回生、二回熟,13位國中生,分類速度越發加快,他們也漸漸對環保回收,有初步的概念。

SDBL國中學生 方詩雅:「多用一點可以再使用的,就不會用保麗龍那些。」

SDBL國中老師 陳金祿:「其實每一年都有主辦這個,叫社會服務計畫,那麼今年因為我們的,這個是給巡查員人選(學生),第一次來這裡,我們認為這邊的確很不錯,準備得很好。」

校園課程結合田野實做,跳脫教育既有框架。馬來西亞「峇株巴轄」志工,最後還送上竹筒,為孩子們的環保之旅畫下句點。


余秀娟 林藝寧 張艷茹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2014,10/17,師大禮居大愛媽媽參訪

【對象】師大禮居大愛媽媽
【時間】2014年10月17日(五)09:30 - 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021_2.jpg 
Read more

環保站學惜物 愛地球向下扎根


竹林中學八十位學生,來到雙和環保站,認識資源回收,學生們實地動手做回收,才發現愛護大地,要從源頭做起。

在數位年代,這群學生,對錄音帶很陌生,但這卻是環保站最多的回收物。

環保志工:「這個東西是一個垃圾量最大。」

清潔隊是丟進焚化爐,而在志工眼裡,這是個寶。

環保志工:「首先你要拔五根螺絲,五根螺絲拔掉以後,這二片殼要拿起來,這裡面有一片銅,裡面有鐵還有小的硬塑膠粒,這個東西我們要回收。」

回收資源,書本上都有教,來到環保站,才發現學問真的很大,拿剪刀剪標籤,提高塑膠袋回收價值,紙類回收,有分花紙和白紙,有黏膠的書本,還要加工處理。

環保志工:「這是整本是中白,你不可以直接丟中白籃子,因為它這裡有一個很黏很黏的膠,我們一定要把它脫膠,脫這個膠。」

身體力行去做環保,愛護地球,他們也有了想法。

竹林中學學生:「我覺得就是要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竹林中學學生:「我們要先從心裡開始(做起)。」

清淨在源頭,懂得惜物愛物,個個都能是守護大地的園丁。


真善美志工 孫明偉 楊素雲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地球小姐人美心美 植樹愛護大地


馬來西亞馬六甲的「愛極樂環保站」,最近迎接一位特別「美麗」的客人,原來她,是新出爐的馬來西亞地球小姐「陳如美」。打從她拿下選美皇后後,便發願要在馬來西亞各地種樹,以喚起更多人關注環保。志工特地在環保站內選擇一塊地,讓她種下這株希望幼苗。

沒有距離、沒有架子,深具群眾魅力的「陳如美」,從華麗舞台轉而來到環保站,一展親和力。

地球小姐 陳如美 與 環保志工:「你看,沒有東西,把手併攏,往上,合起來。」

像老朋友般與環保志工交流,她是2014年新出爐的馬來西亞地球小姐,這天在馬六甲「愛極樂環保站」,總算親眼見識慈濟的環保工夫。

馬來西亞地球小姐 陳如美:「我很感恩能夠受邀來到這裡,參與關懷地球環保,這麼有意義的事情,今天的參訪拓展了我的視野,慈濟不只是一個做環保的團體,他們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陳如美拿下選美桂冠後,曾說要在馬來西亞各地種樹,而環保站,她當然不會錯過。

慈濟志工 羅慈瑞:「也希望這位環保大使,她可以把這種慈濟所推廣的這種環保生活化的理念,帶到更多的地方去。」

除了兼具美貌與智慧,地球小姐的使命,就如同這分頭銜,以保護地球為最終目標。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從陌生到實踐親 師生合力做環保


上海東展小學,為了讓學生學習環保的重要,特地安排,參訪慈濟嘉定環保教育站,志工也演出西遊記,宣導攜帶環保餐具,也讓同學們,實地操作回收分類。

課本上說的資源回收,實地擺在眼前,同學們,一開始,手足無措。

學生:「塑膠類放哪。」

彎腰,仔細看,慢慢找,開始有了頭續。

學生:「紙在哪?」

東展小學學生,特地安排到環保教育站來學習,家長,老師,也都動了起來。

民眾 方敏傑:「感覺這些人很有希望,來的人都是很有希望,希望來的人都能把理念,他們都是小朋友,環保應該要從小教起。」

老師 談國奮:「說了很多課堂裡講了很多,垃圾分類的作用,垃圾分類的意義,但不如我們今天親手動一動。」

除了實作,也透過西遊記,宣導要自帶環保餐具,減少垃圾,穿著用回收寶特瓶做成的衣物,走上舞台,更是注目的焦點,這堂課,學到的,比書本教的還多

學生 松浩然:「垃圾要分類。」

學生 李沐婷:「分類垃圾收獲很多,可以知道那些東西該放那裡。」

懂得方法,知道如何執行,他們都能是環保小尖兵。


真善美志工 繆蓓娟 祝家妹 尉愛敏吳 上海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