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014

週一, 08 九月 2014

中秋不燒烤!鄰里推廣環保護地


中秋是華人社會的三大節日,有人大肆慶祝,有人則想到如何在歡度之餘,也兼顧大地。包括台北市的天母地區,以及廈門同安的鳳山社區,中秋前夕、慈濟志工在這兩地同步宣導不烤肉、不製造垃圾,這樣的環保過節觀念,已經獲得許多人認同。

中秋節,不燒烤慶祝,還能做什麼。廈門同安的鳳山社區,想的跟你我不一樣。

志工 陳冬松:「我們在座的父老鄉親,你們有什麼需要,盡可能跟我打個電話,家裡面搜集環保,我可以來幫你們解決這些問題,只要你們願意就行。」

別讓嫦娥笑我們髒,同時也要關心地球的健康,慈濟志工在中秋節前夕推廣環保觀念,民眾普遍都能接受。

民眾 陳玲玲:「平常出門 就少開一下車,就是多騎自行車,還是多走路,平時就是空調,像現在大熱天空調少開一點。」

台北天母的中秋社區慶祝活動,同樣也是以守護大地為訴求,現場有環保酵素製作教學,也有兒童環保變裝比賽,環保意識抬頭,也意外讓海峽兩岸,在中秋節、彼此遙相呼應。


綜合報導

Read more

造血細胞傳大愛 髓緣救命道感恩

圖說:骨髓捐贈者之一林科成師兄分享:「聽到其他分享者的心得,才知道有這麼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位捐者,捐贈的前一天發現自己懷孕,而沒有人能保證捐者的小孩是否能健康的生產,但是捐者當下說,小孩可以再生,受贈者的生命是不能等的,堅持要完成捐贈手術!聽到時不禁感動落淚。」(攝影者:許育仁)『隨著前世的因緣,我們相約來到今生,像是奇妙的約定,我們相遇在第六對。因為今生的相遇,千辛萬苦終究無悔,隨著生命的安排,讓愛緣續在這世界。』這首歌詞中敘述著血癌患者,歌頌著生命的奇蹟。白血病即俗稱之『血癌』,是一種談之色變的重大疾病。白血病有多種類別,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復發率高,所以目前一般建議做骨髓移植,以期徹底殺死癌細胞,又能拯救骨髓之造血功能。

然而沒有骨髓庫的時候,很多病人僅能望病興嘆。 證嚴上人一肩擔起醫界的期盼,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二十一年來,從無到有,從「零」到突破三十七萬五千筆資料(2013年8 月底止),逐步建立全臺灣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骨髓資料庫。在慈濟志工四處奔走勸捐、勸髓之下,帶動臺灣骨髓捐贈風氣,也發揮濟世救人的精神。

圖說: 大愛感恩發起人之一捐贈了一批以環保菩薩回收寶特瓶再製材質之『骨髓捐贈者志工背心』,這一件匯聚環保菩薩愛心的背心,以『物命相續』之大愛、輝映『髓緣相繼』之感恩。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和家屬以及志工,共有六百多人,分享救人的歡喜,也承接志工背心,「救人一命,無損己身」要一起把愛傳遞出去。(攝影者:轉載自大愛電視)親屬間配對相符機率約為1/4,非親屬配對機率約為一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泰國一名母親為了救兒子,再生一子,不幸次子也得了相同的病,最後一名台灣人同時救了這對兄弟。平均1000名配對者就有33名來自慈濟資料庫,包括土耳其、以色列等國都有患者因台灣人的愛心,生命獲得延續。

時序入秋,月圓人團圓,也正是一年一度的造血幹細胞捐贈者聯誼會活動,在各地分別舉行。這一場三重靜思堂六百多人的相見歡,分享救人的歡喜,捐贈者除了上台分享能救人一命的歡喜,也以自身的健康,來說明『捐髓(造血幹細胞)救人,無損己身』,在場一同參與的家屬們,更是以捐贈者為榮。更特別的是,大愛感恩發起人之一捐贈了一批以環保菩薩回收寶特瓶再製材質之『骨髓捐贈者志工背心』,這一件匯聚環保菩薩愛心的背心,以『物命相續』之大愛、輝映『髓緣相繼』之感恩。在誠摯的祝福與莊嚴隆重的儀式下,這些救人的菩薩不僅是發揮一個人的力量,藉著承接起志工背心,要號召更多的人加入行列,一起把愛傳遞出去。骨髓捐贈者之一林科成師兄分享:「聽到其他分享者的心得,才知道有這麼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位捐者,捐贈的前一天發現自己懷孕,而沒有人能保證捐者的小孩是否能健康的生產,但是捐者當下說,小孩可以再生,受贈者的生命是不能等的,堅持要完成捐贈手術!聽到時不禁感動落淚。」

『你在天涯、我在海角,不須言語、不求回報。尋尋覓覓,你我深層的記憶,點點滴滴,化作生命的期許。』當我們品味到了生命美好的存在,更值得走入人群、啟發善念、凝聚愛心,用生命走入生命去搶救生命。

註:『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原名『慈濟基金會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中心』,1993年10月成立。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造血細胞傳大愛 髓緣救命道感恩

圖說:骨髓捐贈者之一林科成師兄分享:「聽到其他分享者的心得,才知道有這麼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位捐者,捐贈的前一天發現自己懷孕,而沒有人能保證捐者的小孩是否能健康的生產,但是捐者當下說,小孩可以再生,受贈者的生命是不能等的,堅持要完成捐贈手術!聽到時不禁感動落淚。」(攝影者:許育仁)『隨著前世的因緣,我們相約來到今生,像是奇妙的約定,我們相遇在第六對。因為今生的相遇,千辛萬苦終究無悔,隨著生命的安排,讓愛緣續在這世界。』這首歌詞中敘述著血癌患者,歌頌著生命的奇蹟。白血病即俗稱之『血癌』,是一種談之色變的重大疾病。白血病有多種類別,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復發率高,所以目前一般建議做骨髓移植,以期徹底殺死癌細胞,又能拯救骨髓之造血功能。

然而沒有骨髓庫的時候,很多病人僅能望病興嘆。 證嚴上人一肩擔起醫界的期盼,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二十一年來,從無到有,從「零」到突破三十七萬五千筆資料(2013年8 月底止),逐步建立全臺灣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骨髓資料庫。在慈濟志工四處奔走勸捐、勸髓之下,帶動臺灣骨髓捐贈風氣,也發揮濟世救人的精神。

圖說: 大愛感恩發起人之一捐贈了一批以環保菩薩回收寶特瓶再製材質之『骨髓捐贈者志工背心』,這一件匯聚環保菩薩愛心的背心,以『物命相續』之大愛、輝映『髓緣相繼』之感恩。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和家屬以及志工,共有六百多人,分享救人的歡喜,也承接志工背心,「救人一命,無損己身」要一起把愛傳遞出去。(攝影者:轉載自大愛電視)親屬間配對相符機率約為1/4,非親屬配對機率約為一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泰國一名母親為了救兒子,再生一子,不幸次子也得了相同的病,最後一名台灣人同時救了這對兄弟。平均1000名配對者就有33名來自慈濟資料庫,包括土耳其、以色列等國都有患者因台灣人的愛心,生命獲得延續。

時序入秋,月圓人團圓,也正是一年一度的造血幹細胞捐贈者聯誼會活動,在各地分別舉行。這一場三重靜思堂六百多人的相見歡,分享救人的歡喜,捐贈者除了上台分享能救人一命的歡喜,也以自身的健康,來說明『捐髓(造血幹細胞)救人,無損己身』,在場一同參與的家屬們,更是以捐贈者為榮。更特別的是,大愛感恩發起人之一捐贈了一批以環保菩薩回收寶特瓶再製材質之『骨髓捐贈者志工背心』,這一件匯聚環保菩薩愛心的背心,以『物命相續』之大愛、輝映『髓緣相繼』之感恩。在誠摯的祝福與莊嚴隆重的儀式下,這些救人的菩薩不僅是發揮一個人的力量,藉著承接起志工背心,要號召更多的人加入行列,一起把愛傳遞出去。骨髓捐贈者之一林科成師兄分享:「聽到其他分享者的心得,才知道有這麼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位捐者,捐贈的前一天發現自己懷孕,而沒有人能保證捐者的小孩是否能健康的生產,但是捐者當下說,小孩可以再生,受贈者的生命是不能等的,堅持要完成捐贈手術!聽到時不禁感動落淚。」

『你在天涯、我在海角,不須言語、不求回報。尋尋覓覓,你我深層的記憶,點點滴滴,化作生命的期許。』當我們品味到了生命美好的存在,更值得走入人群、啟發善念、凝聚愛心,用生命走入生命去搶救生命。

註:『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原名『慈濟基金會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中心』,1993年10月成立。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日, 07 九月 2014

做環保無假期 老菩薩情比姊妹深


中秋三天連假,今天已經是第二天,許多人趁著難得假日出遊玩樂。而全台許多慈濟環保站,像是關渡環保站,同樣是熱鬧滾滾,因為不少銀髮族志工,心心念念都是想著環保,尤其是因為放假,回收量大增,一天不做,就會堆積如山。而中秋佳節,能在這個像輕安居的環保站,和一群多年來的好姐妹,一起做環保歡度中秋,也是他們最快樂的事。

邊做邊聊,因為環保站,兩人成了好姊妹。相差四歲,年紀都超過70,環保資歷,更在十年以上,天天做環保,天天好心情,連中秋連假,也捨不得休息。

環保志工 陳春蘭:「(做環保)不曾在休息的,就算休息的話,也是因為偶而要去看醫生。」

環保志工 蔡寶玉:「我到今年六月,剛好(做環保)滿13年,我就都是一直做,沒來心都會很難過。」

用剪刀,俐落拔除封條上的細針,詹枝花阿嬤,家住陽明山,已經83歲,每天坐公車轉捷運,一個小時才到環保站,一做就是五年多。

環保志工 詹枝花:「就算休息也一樣待在家,來這邊也一樣是在(過中秋),白天來這(做環保)聊天,晚上再回家去賞月。」

年輕人放假去,慈濟關渡環保站,中秋 卻不打烊,銀髮環保志工,依然堅守崗位,默默為大地付出,天天如一日。

蕭志傑 李建寬台北報導

Read more

合作開發急難救助 環保能源紡織品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於8月5日通過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執行之「協助中小企業申請中央資源及辦理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簡稱「台北市地方型SBIR」,藉由與紡織所能源紡織品組第一次的專案合作,建立一個結合回收資源及再生能源的愛心接力服務平台。(攝影者:許育仁)全球將面臨能源耗竭,各先進國家無不投入替代能源之新技術發展。而在替代能源中,唯有太陽能產業具無汙染且長時效性之優點。然而,要使環保能源走入民生用途,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使用太陽能電池結合儲能系統於紡織品,意即將環保紡織品與綠色能源結合為一體,提供人們在戶外活動或救災時的能源便利性。

大愛感恩科技於8月5日通過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執行之「協助中小企業申請中央資源及辦理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簡稱「台北市地方型SBIR」,藉由與紡織所能源紡織品組第一次的專案合作,建立一個結合回收資源及再生能源的愛心接力服務平台,從環保站的回收資源、合作夥伴的愛心接力製造出結合回收資源及再生能源的急難救助紡織品、使用者的支持,到所有盈餘回饋慈善及國內外賑災,環環相扣形成一個永續的服務平台。使用軟性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力儲存於軟性儲能系統中,經由可撓式超級電容提升儲能效率10~20%,通過使用環保LED紗線模組,作為提供警示之光源,再藉由大愛感恩科技所發展的再生紡織原料包括環保再生酯粒、環保聚酯纖維、環保布料等,製成多項環保能源緊急救難系列產品,如太陽能LED登機箱、背包、外套、及識別證,是謂從發電端(環保能源)→儲能端(軟性儲能系統)→產品端(能源環保紡織品)都納入環保考量,為節能減碳貢獻一份自我心力,真正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將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

近來台灣災害事故頻傳,如六月的空難及七月的高雄石化氣爆,造成人心惶惶,也讓許多罹患者的家屬傷痛不已。合作夥伴紡織所林明志博士、潘冠廷博士及林鴻儒研究員表示,受災地區需要很多的資源協助,而慈悲科技如果可以協助國軍,或是民生團體,這樣對於勘災、賑災工作來說是非常有動力的。而這次的合作案將會是有志之士攜手共同實踐一個大愛眾生、感恩大地、人文科技之理想世界所邁出的的第一步。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合作開發急難救助 環保能源紡織品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於8月5日通過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執行之「協助中小企業申請中央資源及辦理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簡稱「台北市地方型SBIR」,藉由與紡織所能源紡織品組第一次的專案合作,建立一個結合回收資源及再生能源的愛心接力服務平台。(攝影者:許育仁)全球將面臨能源耗竭,各先進國家無不投入替代能源之新技術發展。而在替代能源中,唯有太陽能產業具無汙染且長時效性之優點。然而,要使環保能源走入民生用途,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使用太陽能電池結合儲能系統於紡織品,意即將環保紡織品與綠色能源結合為一體,提供人們在戶外活動或救災時的能源便利性。

大愛感恩科技於8月5日通過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執行之「協助中小企業申請中央資源及辦理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簡稱「台北市地方型SBIR」,藉由與紡織所能源紡織品組第一次的專案合作,建立一個結合回收資源及再生能源的愛心接力服務平台,從環保站的回收資源、合作夥伴的愛心接力製造出結合回收資源及再生能源的急難救助紡織品、使用者的支持,到所有盈餘回饋慈善及國內外賑災,環環相扣形成一個永續的服務平台。使用軟性太陽能電池所產生之電力儲存於軟性儲能系統中,經由可撓式超級電容提升儲能效率10~20%,通過使用環保LED紗線模組,作為提供警示之光源,再藉由大愛感恩科技所發展的再生紡織原料包括環保再生酯粒、環保聚酯纖維、環保布料等,製成多項環保能源緊急救難系列產品,如太陽能LED登機箱、背包、外套、及識別證,是謂從發電端(環保能源)→儲能端(軟性儲能系統)→產品端(能源環保紡織品)都納入環保考量,為節能減碳貢獻一份自我心力,真正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將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

近來台灣災害事故頻傳,如六月的空難及七月的高雄石化氣爆,造成人心惶惶,也讓許多罹患者的家屬傷痛不已。合作夥伴紡織所林明志博士、潘冠廷博士及林鴻儒研究員表示,受災地區需要很多的資源協助,而慈悲科技如果可以協助國軍,或是民生團體,這樣對於勘災、賑災工作來說是非常有動力的。而這次的合作案將會是有志之士攜手共同實踐一個大愛眾生、感恩大地、人文科技之理想世界所邁出的的第一步。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六, 06 九月 2014

兒子偕母做環保 行善行孝同步走


每天早上起床,讓你最期待的是什麼?心富大幸福這禮拜我們來看這一位,89歲的陳彩阿嬤,每天早上讓她最期待的,就是兒子帶她一起出門做環保,兒子陳福興,有一天只是隨口一問媽媽要不要一起到環保站,沒想到這麼一邀,本來每天到環保站的例行公事,現在老母親卻變成是自己的動力來源,看到媽媽樂在其中,陳福興也很欣慰,家業跟志業可以同時兼顧。

慈濟志工 陳福興:「我今年是六十五歲。那媽媽是八十(九),再一歲九十。她就是很期待,她每天都很期待趕快過來(環保站)。好啦,要走了,好啦我們走吧,等不及要去環保站了,你沒看她等不及,她早上那一碗會吃完,就高興要去(環保站),那碗沒吃完。來,我來準備東西。因為現在夏天,太陽很大,推輪椅拿傘不方便。因為媽媽有年紀了,我們可以做她的腳,幫她在這個晚年當中,有一個溫馨,不會說在家裡孤單,我等於就是說,一舉兩得。其實她來這裡,我們看得到,反而比在家裡更安心。」

陳彩:「孝順啦,兒子們都很孝順。(妳來這裡有比較開心喔?) 有啊,就因為有在做,當然開心。」

慈濟志工 陳福興:「她是負責剪大白,大白,我看她很認真再剪,剪喔,就是手腦並用。她就是這樣默默的做啦,那有一些老菩薩,私底下會互相交談。」

陳彩:「(妳有認識對面這位阿嬤嗎?) 有啦有啦,來這裡都有認識啊。」

慈濟志工 陳福興:「我們做得再好,那父母把她放在家裡,那就任憑她自己的生活,我們也是過意不去。我們能陪伴媽媽這樣走來,她不會孤單,來這裡接受師兄師姊,還有一些老菩薩他們,大家互相的關愛,我感覺很安慰。」

採訪撰稿 彭淑珮
攝影剪輯 林家慧

Read more

聯合國NGO年會 慈濟首度辦論壇


聯合國新聞部非政府組織年會,首次回到總部紐約舉辦,慈濟基金會今年也首次舉辦論壇活動,以天災貧窮以及永續發展為主題,邀約各慈善團體交流意見。

連續64年在世界各地舉辦的「聯合國新聞部非政府組織年會」,今年第65屆,首次回到聯合國在紐約的總部舉辦。

美國慈濟今年以「天災、 貧窮及永續發展 Natural Disasters, Pover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為主題,申辦周邊論壇, 獲得大會的認同,這也是慈濟第一次在聯合國總部大樓裡主辦論壇。

美國總會執行長 黃漢魁:「TZUCHI 慈濟,大家常常把我們跟太極搞混,我們不是某種功夫。」

這場論壇由美國總會執行長黃漢魁主講,以2012年慈濟在桑迪風災的賑災行動為例,將慈濟的國際賑災經驗和與會的非政府組織代表分享。

美國總會執行長 黃漢魁:「桑迪風災時,有從洛杉磯聖地牙哥而來的志工,只是這樣單純的善意、簡單的幫助,給了倖存下來的災民很深遠的影響,大家互相擁抱,眼中充滿淚水。」

這場論談也邀請美國關懷基金會(AmeriCares)與天主教慈善會(Catholic Charities)的急難救助負責人與談。

美國關懷基金會副總裁 凱特:「我們把緊急救難的工作加到日常活動中。」

天主教慈善會負責人 金伯莉:「因為他們有可能在社區中服務一輩子,但是災難來時,完全不知道如何應變。」

這場周邊論壇吸引滿座的非政府組織代表前來參與,討論熱烈。

非政府組織代表 瑪塔:「當他們放影片的時候我都哭了,我好感動,我希望能付出更多。」

2003年,美國慈濟第一次參與新聞部非政府組織年會,2010年7月,正式成為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的特殊地位諮詢委員。超過十年,美國的慈濟志工用心用力,在聯合國這國際平台上用心耕耘。

愛貝兒 周四月 紐約報導

Read more

經濟作物相思樹 沃土兼淨化空氣


這個月的大地之聲,我們要要介紹的是相思樹。相思樹在日治時期,就是很重要的造林樹種,當時都用來燒作木炭,或者是作為礦坑的坑道材或枕木,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它還有肥沃土壤的作用,更是最會吸收二氧化碳的本土樹種。

此外,由於相思樹跟一般的樹木不一樣,它是一種經濟作物,長得很快,但是壽命不長,最高樹齡只有到七十歲左右,五、六十年的相思樹,屆齡都必須先行砍伐,免得死亡後反而會影響生態跟水土保持。林務局每年都會針對相思樹,畫定一定的範圍跟數量,進行標售。由於相思樹夠硬,油脂含量高,很好的木材來源,可以用做家具,或者是打成木粉,用來做種香菇的太空包,林務局目前正在進行育種,希望未來可以在休耕的農地,用相思樹大量造林。

相思樹,台灣最強的造林樹種,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相思樹它原產在恆春半島,基本上它對那個整個環境比較不好的、比較貧瘠的土壤,然後比較缺水分的,它的適應性非常的強。」

由於相思樹的適應力強、長得快,台灣從日治時期開始就用它造林,相思成蔭,主要用來燒做火炭,但現在這樣的用途不再,相思樹也越種越少。

不過,台灣研究相思樹的權威,陳永修,他正在這片八公頃的林地進行一項重要的研究,攸關相思樹的未來,以及平地造林政策的走向。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這個是相思樹種源後裔試驗,我們在比較說這些種源,它的後代是哪一個是比較好的,然後去進行相關的篩選。」

為了因應現行的休耕地造林政策,這些種苗必須長得快,更直、更好利用。簡單的說,這項研究計畫,就是要替相思樹創造新的經濟價值。

林試所育林組長 何正坤:「他這個經營的模式就像農業的生產一樣,所以在這個休耕地裡面造林,就要選對產業所需要的樹種,像相思樹就是去做太空包,去生產香菇。」

這項計畫成敗的關鍵,在於種苗的培育;研究團隊在實驗室選種,運用的是最尖端的DNA分子技術。

林試所研究員 陳怡蒨:「我這邊主要是負責就是在做相思樹的分子鑑定。」

透過這種技術,選育的每一棵樹種,都擁有專屬的分子標誌。

林試所研究員 陳怡蒨:「如果我們已經有找到一些好的品種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這個分子標記,有點像是來給樹做一個身分證。」

離開實驗室,這一個特殊編碼,就會永遠的跟著這棵樹。

林試所育林組長 何正坤:「這個就是它的生產履歷,有一個條碼來証明說,這棵樹來自那一個媽媽,那麼你未來這棵苗木的樹形就可以預期。」

以相思樹造林,除了考量經濟價值,還有環境的因素。我們都知道植物生長,需要氮磷鉀,空氣中雖然約有八成是氮氣(N2),植物卻無法直接利用,但與相思樹共生的根瘤菌,可以把空氣中的游離氮素轉化為氨(NH3),自製可吸收的氨素養分。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像這個相思樹的根瘤菌,能夠從土壤的空氣裡面,透過根瘤菌的固氮效果,基本上它的土壤是不會衰退的,它能保持在一定的養分。」

除了水土保持、肥沃土壤,相思樹還能對抗全球暖化。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二氧化碳的吸收,台灣相思樹是第一名,它每公頃可以吸收固定三百九十噸的二氧化碳。」

樹木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棵看似普通的相思樹,雖然對人們來說,不是什麼珍貴樹種,但在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中,卻是價值非凡。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Read more

綠能進化新思維 深耕環保護大地

圖說:研討會一行人參訪工研院「Green Campus」的院區設施,從節能空調與照明設備、雨水回收應用的生態池、電動汽機車與U bike的綠能運輸,見證了工研院軟硬兼施的綠化節能的具體成效。(攝影者:工研院綠能所提供)工業技術研究院向來是國內先進智能、科技研發應用之先驅,自2012年起更積極的推行一系列綠色低碳院園區(Green Campus)的工作,從使用電動公務機車,員工餐廳則率先針對部份餐點進行碳足跡標示,堪稱國內首座碳足跡餐廳,智慧綠化建築、綠色節能窗戶、LED照明或智慧電網的建置、綠色低碳採購等等,其目的皆是希望透過工研院自身的落實推動,期待創造出真正綠色低碳的節能環境,來傳達更多創新的綠色環保理念。

為了提供更友善的環保醫療環境,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於8月29日特別舉辦了一場與慈濟醫療團隊交流活動,由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所率領的慈濟醫療體系的團隊、與致力於環保科技研發的大愛感恩科技,均受邀出席座談會。希望透過雙方研討,為未來醫療照護機構之節能減碳與環境友善工作注入新的活水。

圖說:大愛感恩研發部主管洪碩廷博士也表示,希望有機會能將公司的專業發揮,讓醫療照護體系與居家照護,都能結合環保再生製品與綠化節能科技,共創多元進化的環保綠化新生活。(攝影者:呂怡德)工研院智慧節能技術組的鄭名山組長分享,以工研院「Green Campus」的綠化案例,不僅在硬體上從高科技的「磁浮離心式冰水機」與「人因感光智慧控制的設備」上來節省空調與光照的能源,同時,還從軟體上,來推動「SMILE」的綠色文化,S (Simple)意即簡單隨手做環保、M (Minimize)意即將耗能降至最低、I (Intelligent)意即智慧節能化、L (Low carbon)意即低碳生活、E (Eco-friendly)意即救生態愛地球。而實際參訪了「Green Campus」的院區設施,從節能空調與照明設備、雨水回收應用的生態池、電動汽機車與U bike的綠能運輸,也見證了工研院軟硬兼施的綠化節能的具體成效。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長期以來,都保持與慈濟教育志業體系產學合作,日前與慈濟技術學院合作開發之環保減壓枕及環保引流袋,皆獲得 INTEX發明金牌獎的榮耀佳績。於參訪結束前,雙向提問交流時,大愛感恩研發部主管洪碩廷博士也表示,希望有機會能將公司的專業發揮,讓醫療照護體系與居家照護,都能結合環保再生製品與綠化節能科技,共創多元進化的環保綠化新生活。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呂怡德 新竹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