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07 九月 2014

週六, 06 九月 2014

兒子偕母做環保 行善行孝同步走


每天早上起床,讓你最期待的是什麼?心富大幸福這禮拜我們來看這一位,89歲的陳彩阿嬤,每天早上讓她最期待的,就是兒子帶她一起出門做環保,兒子陳福興,有一天只是隨口一問媽媽要不要一起到環保站,沒想到這麼一邀,本來每天到環保站的例行公事,現在老母親卻變成是自己的動力來源,看到媽媽樂在其中,陳福興也很欣慰,家業跟志業可以同時兼顧。

慈濟志工 陳福興:「我今年是六十五歲。那媽媽是八十(九),再一歲九十。她就是很期待,她每天都很期待趕快過來(環保站)。好啦,要走了,好啦我們走吧,等不及要去環保站了,你沒看她等不及,她早上那一碗會吃完,就高興要去(環保站),那碗沒吃完。來,我來準備東西。因為現在夏天,太陽很大,推輪椅拿傘不方便。因為媽媽有年紀了,我們可以做她的腳,幫她在這個晚年當中,有一個溫馨,不會說在家裡孤單,我等於就是說,一舉兩得。其實她來這裡,我們看得到,反而比在家裡更安心。」

陳彩:「孝順啦,兒子們都很孝順。(妳來這裡有比較開心喔?) 有啊,就因為有在做,當然開心。」

慈濟志工 陳福興:「她是負責剪大白,大白,我看她很認真再剪,剪喔,就是手腦並用。她就是這樣默默的做啦,那有一些老菩薩,私底下會互相交談。」

陳彩:「(妳有認識對面這位阿嬤嗎?) 有啦有啦,來這裡都有認識啊。」

慈濟志工 陳福興:「我們做得再好,那父母把她放在家裡,那就任憑她自己的生活,我們也是過意不去。我們能陪伴媽媽這樣走來,她不會孤單,來這裡接受師兄師姊,還有一些老菩薩他們,大家互相的關愛,我感覺很安慰。」

採訪撰稿 彭淑珮
攝影剪輯 林家慧

Read more

聯合國NGO年會 慈濟首度辦論壇


聯合國新聞部非政府組織年會,首次回到總部紐約舉辦,慈濟基金會今年也首次舉辦論壇活動,以天災貧窮以及永續發展為主題,邀約各慈善團體交流意見。

連續64年在世界各地舉辦的「聯合國新聞部非政府組織年會」,今年第65屆,首次回到聯合國在紐約的總部舉辦。

美國慈濟今年以「天災、 貧窮及永續發展 Natural Disasters, Pover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為主題,申辦周邊論壇, 獲得大會的認同,這也是慈濟第一次在聯合國總部大樓裡主辦論壇。

美國總會執行長 黃漢魁:「TZUCHI 慈濟,大家常常把我們跟太極搞混,我們不是某種功夫。」

這場論壇由美國總會執行長黃漢魁主講,以2012年慈濟在桑迪風災的賑災行動為例,將慈濟的國際賑災經驗和與會的非政府組織代表分享。

美國總會執行長 黃漢魁:「桑迪風災時,有從洛杉磯聖地牙哥而來的志工,只是這樣單純的善意、簡單的幫助,給了倖存下來的災民很深遠的影響,大家互相擁抱,眼中充滿淚水。」

這場論談也邀請美國關懷基金會(AmeriCares)與天主教慈善會(Catholic Charities)的急難救助負責人與談。

美國關懷基金會副總裁 凱特:「我們把緊急救難的工作加到日常活動中。」

天主教慈善會負責人 金伯莉:「因為他們有可能在社區中服務一輩子,但是災難來時,完全不知道如何應變。」

這場周邊論壇吸引滿座的非政府組織代表前來參與,討論熱烈。

非政府組織代表 瑪塔:「當他們放影片的時候我都哭了,我好感動,我希望能付出更多。」

2003年,美國慈濟第一次參與新聞部非政府組織年會,2010年7月,正式成為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的特殊地位諮詢委員。超過十年,美國的慈濟志工用心用力,在聯合國這國際平台上用心耕耘。

愛貝兒 周四月 紐約報導

Read more

經濟作物相思樹 沃土兼淨化空氣


這個月的大地之聲,我們要要介紹的是相思樹。相思樹在日治時期,就是很重要的造林樹種,當時都用來燒作木炭,或者是作為礦坑的坑道材或枕木,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它還有肥沃土壤的作用,更是最會吸收二氧化碳的本土樹種。

此外,由於相思樹跟一般的樹木不一樣,它是一種經濟作物,長得很快,但是壽命不長,最高樹齡只有到七十歲左右,五、六十年的相思樹,屆齡都必須先行砍伐,免得死亡後反而會影響生態跟水土保持。林務局每年都會針對相思樹,畫定一定的範圍跟數量,進行標售。由於相思樹夠硬,油脂含量高,很好的木材來源,可以用做家具,或者是打成木粉,用來做種香菇的太空包,林務局目前正在進行育種,希望未來可以在休耕的農地,用相思樹大量造林。

相思樹,台灣最強的造林樹種,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相思樹它原產在恆春半島,基本上它對那個整個環境比較不好的、比較貧瘠的土壤,然後比較缺水分的,它的適應性非常的強。」

由於相思樹的適應力強、長得快,台灣從日治時期開始就用它造林,相思成蔭,主要用來燒做火炭,但現在這樣的用途不再,相思樹也越種越少。

不過,台灣研究相思樹的權威,陳永修,他正在這片八公頃的林地進行一項重要的研究,攸關相思樹的未來,以及平地造林政策的走向。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這個是相思樹種源後裔試驗,我們在比較說這些種源,它的後代是哪一個是比較好的,然後去進行相關的篩選。」

為了因應現行的休耕地造林政策,這些種苗必須長得快,更直、更好利用。簡單的說,這項研究計畫,就是要替相思樹創造新的經濟價值。

林試所育林組長 何正坤:「他這個經營的模式就像農業的生產一樣,所以在這個休耕地裡面造林,就要選對產業所需要的樹種,像相思樹就是去做太空包,去生產香菇。」

這項計畫成敗的關鍵,在於種苗的培育;研究團隊在實驗室選種,運用的是最尖端的DNA分子技術。

林試所研究員 陳怡蒨:「我這邊主要是負責就是在做相思樹的分子鑑定。」

透過這種技術,選育的每一棵樹種,都擁有專屬的分子標誌。

林試所研究員 陳怡蒨:「如果我們已經有找到一些好的品種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這個分子標記,有點像是來給樹做一個身分證。」

離開實驗室,這一個特殊編碼,就會永遠的跟著這棵樹。

林試所育林組長 何正坤:「這個就是它的生產履歷,有一個條碼來証明說,這棵樹來自那一個媽媽,那麼你未來這棵苗木的樹形就可以預期。」

以相思樹造林,除了考量經濟價值,還有環境的因素。我們都知道植物生長,需要氮磷鉀,空氣中雖然約有八成是氮氣(N2),植物卻無法直接利用,但與相思樹共生的根瘤菌,可以把空氣中的游離氮素轉化為氨(NH3),自製可吸收的氨素養分。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像這個相思樹的根瘤菌,能夠從土壤的空氣裡面,透過根瘤菌的固氮效果,基本上它的土壤是不會衰退的,它能保持在一定的養分。」

除了水土保持、肥沃土壤,相思樹還能對抗全球暖化。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二氧化碳的吸收,台灣相思樹是第一名,它每公頃可以吸收固定三百九十噸的二氧化碳。」

樹木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棵看似普通的相思樹,雖然對人們來說,不是什麼珍貴樹種,但在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中,卻是價值非凡。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Read more

綠能進化新思維 深耕環保護大地

圖說:研討會一行人參訪工研院「Green Campus」的院區設施,從節能空調與照明設備、雨水回收應用的生態池、電動汽機車與U bike的綠能運輸,見證了工研院軟硬兼施的綠化節能的具體成效。(攝影者:工研院綠能所提供)工業技術研究院向來是國內先進智能、科技研發應用之先驅,自2012年起更積極的推行一系列綠色低碳院園區(Green Campus)的工作,從使用電動公務機車,員工餐廳則率先針對部份餐點進行碳足跡標示,堪稱國內首座碳足跡餐廳,智慧綠化建築、綠色節能窗戶、LED照明或智慧電網的建置、綠色低碳採購等等,其目的皆是希望透過工研院自身的落實推動,期待創造出真正綠色低碳的節能環境,來傳達更多創新的綠色環保理念。

為了提供更友善的環保醫療環境,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於8月29日特別舉辦了一場與慈濟醫療團隊交流活動,由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所率領的慈濟醫療體系的團隊、與致力於環保科技研發的大愛感恩科技,均受邀出席座談會。希望透過雙方研討,為未來醫療照護機構之節能減碳與環境友善工作注入新的活水。

圖說:大愛感恩研發部主管洪碩廷博士也表示,希望有機會能將公司的專業發揮,讓醫療照護體系與居家照護,都能結合環保再生製品與綠化節能科技,共創多元進化的環保綠化新生活。(攝影者:呂怡德)工研院智慧節能技術組的鄭名山組長分享,以工研院「Green Campus」的綠化案例,不僅在硬體上從高科技的「磁浮離心式冰水機」與「人因感光智慧控制的設備」上來節省空調與光照的能源,同時,還從軟體上,來推動「SMILE」的綠色文化,S (Simple)意即簡單隨手做環保、M (Minimize)意即將耗能降至最低、I (Intelligent)意即智慧節能化、L (Low carbon)意即低碳生活、E (Eco-friendly)意即救生態愛地球。而實際參訪了「Green Campus」的院區設施,從節能空調與照明設備、雨水回收應用的生態池、電動汽機車與U bike的綠能運輸,也見證了工研院軟硬兼施的綠化節能的具體成效。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長期以來,都保持與慈濟教育志業體系產學合作,日前與慈濟技術學院合作開發之環保減壓枕及環保引流袋,皆獲得 INTEX發明金牌獎的榮耀佳績。於參訪結束前,雙向提問交流時,大愛感恩研發部主管洪碩廷博士也表示,希望有機會能將公司的專業發揮,讓醫療照護體系與居家照護,都能結合環保再生製品與綠化節能科技,共創多元進化的環保綠化新生活。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呂怡德 新竹報導

Read more

綠能進化新思維 深耕環保護大地

圖說:研討會一行人參訪工研院「Green Campus」的院區設施,從節能空調與照明設備、雨水回收應用的生態池、電動汽機車與U bike的綠能運輸,見證了工研院軟硬兼施的綠化節能的具體成效。(攝影者:工研院綠能所提供)工業技術研究院向來是國內先進智能、科技研發應用之先驅,自2012年起更積極的推行一系列綠色低碳院園區(Green Campus)的工作,從使用電動公務機車,員工餐廳則率先針對部份餐點進行碳足跡標示,堪稱國內首座碳足跡餐廳,智慧綠化建築、綠色節能窗戶、LED照明或智慧電網的建置、綠色低碳採購等等,其目的皆是希望透過工研院自身的落實推動,期待創造出真正綠色低碳的節能環境,來傳達更多創新的綠色環保理念。

為了提供更友善的環保醫療環境,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於8月29日特別舉辦了一場與慈濟醫療團隊交流活動,由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所率領的慈濟醫療體系的團隊、與致力於環保科技研發的大愛感恩科技,均受邀出席座談會。希望透過雙方研討,為未來醫療照護機構之節能減碳與環境友善工作注入新的活水。

圖說:大愛感恩研發部主管洪碩廷博士也表示,希望有機會能將公司的專業發揮,讓醫療照護體系與居家照護,都能結合環保再生製品與綠化節能科技,共創多元進化的環保綠化新生活。(攝影者:呂怡德)工研院智慧節能技術組的鄭名山組長分享,以工研院「Green Campus」的綠化案例,不僅在硬體上從高科技的「磁浮離心式冰水機」與「人因感光智慧控制的設備」上來節省空調與光照的能源,同時,還從軟體上,來推動「SMILE」的綠色文化,S (Simple)意即簡單隨手做環保、M (Minimize)意即將耗能降至最低、I (Intelligent)意即智慧節能化、L (Low carbon)意即低碳生活、E (Eco-friendly)意即救生態愛地球。而實際參訪了「Green Campus」的院區設施,從節能空調與照明設備、雨水回收應用的生態池、電動汽機車與U bike的綠能運輸,也見證了工研院軟硬兼施的綠化節能的具體成效。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長期以來,都保持與慈濟教育志業體系產學合作,日前與慈濟技術學院合作開發之環保減壓枕及環保引流袋,皆獲得 INTEX發明金牌獎的榮耀佳績。於參訪結束前,雙向提問交流時,大愛感恩研發部主管洪碩廷博士也表示,希望有機會能將公司的專業發揮,讓醫療照護體系與居家照護,都能結合環保再生製品與綠化節能科技,共創多元進化的環保綠化新生活。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呂怡德 新竹報導

Read more